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刷題補漏·備戰期中】八年級科學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 專題04 粒子的模型與符號(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刷題補漏·備戰期中】八年級科學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 專題04 粒子的模型與符號(含解析)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刷題補漏】八年級科學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考題猜想
專題04 粒子的模型與符號
提示:知識點與易錯點可參考單元大串講
一.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共6小題)
1.【答案】D
【分析】分析、判斷物質通常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從物質的宏觀組成方面考慮,二是從物質的微觀構成方面考慮。
【解答】解:A、H2O2、Na2O、SO2三種物質均為純凈物,都不含氧氣,故A錯誤;
B、H2O2、SO2兩種物質的每個分子中都含有2個氧原子;Na2O中不含氧原子,含有的是氧離子,故B錯誤;
C、H2O2是由過氧化氫分子構成的;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的,Na2O是由鈉離子與氧離子構成的,均不含氧分子,故C錯誤;
D、H2O2、Na2O、SO2三種物質的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的宏觀組成和微觀構成兩方面的內容,難度不大。
2.【答案】D
【分析】①根據帶電荷的微粒,進行分析判斷。
②根據質子數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原子、分子或離子,進行分析判斷。
③根據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①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帶電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離子,也可能是質子等,故推理錯誤。
②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但質子數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種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推理錯誤。
③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但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剛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推理錯誤。
故①②③都不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此類題時要根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類推,不能盲目類推,并要注意知識點與方法的有機結合,做到具體問題能具體分析。
3.【答案】C
【分析】A、根據物質的組成來分析;
B、根據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來分析;
C、根據物質的組成來分析;
D、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解答】解:A、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低鈉鹽中的鈉指的是鈉元素,選項說法錯誤;
B、氯化鈉是由鈉離子與氯離子構成的,氯化鈉的化學性質由鈉離子與氯離子保持,選項說法錯誤;
C、氯化鉀是由鉀元素和氯元素組成的,選項說法正確;
D、在碘酸鉀(KIO3)中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1)+x+(﹣2)×3=0,x=+5,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物質的組成與結構、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4.【答案】D
【分析】A、根據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個氧原子構成的進行分析;
B、根據4個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進行分析;
C、根據分子構成不同的物質,物理性質可能不同進行分析;
D、根據4個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進行分析.
【解答】解:A、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個氧原子構成的,故A說法正確;
B、4個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故B說法正確;
C、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分子性質不同,故C說法正確;
D、新型“氧分子”是由4個氧原子構成,不是由2個氧氣分子構成,故D說法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知識的遷移,難度不大,結合學過的知識的題中的提示即可解答.
5.【答案】C
【分析】A、構成物質的微粒不只分子,還有其他的微粒也能構成物質;
B、根據單質的定義解答;
C、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D、根據化合物的定義來分析解答.
【解答】解:A、構成物質的微粒除分子外,還有原子、離子也能構成物質;故錯誤;
B、單質只含一種元素,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種元素,屬于混合物,故錯誤;
C、質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因此同種元素質子數一定相同,故正確;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但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以是混合物,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此類題時要根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類推,不能盲目類推,并要注意知識點與方法的有機結合,做到具體問題能具體分析。
6.【答案】(1)原子;
(2)A。
【分析】(1)根據汞的微觀構成,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過氧化氫的宏觀組成和微觀構成,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汞屬于金屬單質,是由汞原子直接構成的,則①表示的是原子,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原子能構成分子。
(2)A.過氧化氫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故說法正確。
B.過氧化氫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不含氫氣和氧氣,故說法錯誤。
C.過氧化氫是由過氧化氫分子構成的,一個過氧化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故說法錯誤。
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一個過氧化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1)原子;
(2)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常見物質的宏觀組成和微觀構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二.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共9小題)
7.【答案】A
【分析】根據氦原子的結構模型判斷。
【解答】解:由氦原子的結構模型可知,●在核外空間繞核運動,故圖中●表示的微粒是電子。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很小,明確氦﹣3的原子結構模型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8.【答案】B
【分析】A、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
B、原子的質量大小取決于質子和中子數的和的大小;
C、元素的種類取決于質子數;
D、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解答】解:A、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兩種原子的質子數相同,因此它們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說法正確;
B、原子的質量大小取決于質子和中子數的和的大小,兩種原子的質量一個是16,另一個是18,說法錯誤;
C、元素的種類取決于質子數,兩種原子的質子數相同,因此它們同屬于一種元素,說法正確;
D、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兩種原子的質子數相同,因此它們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數,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原子結構及其原子內部構成粒子間的數目和電性、數量關系等即可解答.
9.【答案】C
【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中子是由夸克構成。
【解答】解:AB.質子、中子由夸克構成,故A和B正確;
C.分子由原子構成,所以分子最終也是由夸克組成的,故C錯誤;
D.人類主要目前研究原子和分子,夸克不是一個熱點問題,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微觀粒子的構成和模型,是一道記憶性問題。
10.【答案】D
【分析】A、根據中子是否帶電考慮;
B、根據質子和中子的質量關系考慮;
C、要從中子的帶電情況考慮;
D、從元素的質子數是0考慮。
【解答】解:A、因為中子不帶電,又因為該粒子只由四個中子構成的粒子,所以不顯電性,故A正確;
B、一個氦原子中含有2個質子和2個中子,因為1個質子的質量約等于1個中子的質量,所以2個質子和2個中子的質量約等于4個中子的質量,故B正確;
C、因為中子不帶電,所以失去一個中子后仍不顯電性,故C正確;
D、因為是“零號元素”,質子數是0,與鈹(Be)的質子數不同,故D錯。
故選:D。
【點評】通過本題考查了中子和質子的質量關系,1個質子的質量=1個中子的質量。
11.【答案】A
【分析】氫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反氫原子的結構剛好和它相反。
【解答】解:氫原子由1個帶正電的質子和一個帶負電的電子組成,故反氫原子由1個帶負電荷的質子和1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反粒子的特點,屬于基礎題。
12.【答案】B
【分析】根據題意,小塘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為電子,內圈為原子核,由圖示可知,核外有2個電子,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核內質子數為2;中子數也為2,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由模型可知該原子核外有2個電子,核內有2個質子,故該模型表示的是氦原子,故A錯誤;
B、由模型可知該原子核外有2個電子,核內有2個質子,核電荷數為2,故B正確;
C、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錯誤;
D、由模型可知該原子核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熟練掌握原子的結構,掌握核外電子數、質子數、核電荷數之間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13.【答案】C
【分析】利用原子中質子帶正電且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中子不帶電,利用題干信息結合電荷計算解決。
【解答】解:A.質子由1個u夸克和2個d夸克構成時不帶電,不符合實際,故A錯誤。
B.d、質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時,帶電量為e,不符合實際,故B錯誤。
C.質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中子由1個u奪克和2個d奪克構成時,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中子不帶電,符合實際,故C正確。
D.中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時,中子帶正電,與實際不符,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此題是對于子結構的考查,解題的關鍵是對原子結構要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并結合題干中提供的信息解決。
14.【答案】(1)中子;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均相等;
(2)+1。
【分析】(1)根據氕氘氚的原子結構模型圖,結合它相對原子質量,它們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進行分析;
(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
【解答】解:(1)三種原子的質子數都是1,相對原子質量近似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所以氕氘氚三種原子中所含有的中子數分別為0,1,2,如此便對應了圖中的“〇”;這三種原子的質子數都相等,因為對于原子而言,其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這三者的核外電子數也是相同的;故答案為:中子;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均相等;
(2)D2O中O顯﹣2價,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D2O中D的化合價為+1價;故答案為:+1。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根據原子結構、化學式的相關計算并結合新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5.【答案】(1)AC;
(2)質子;
(3)原子發生了改變。
【分析】(1)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進行分析解答,原子內部有相對較大的空間,原子內有質量大、體積小、帶正電荷的微粒,據此解答;
(2)原子是由原子核及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3)根據變化的特征分析核變化與化學變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解答】解:(1)A、大多數α粒子不改變方向就可以順利穿過,是因為原子內部有較大的空間,原子核體積很小,故A正確;
B、有少部分α粒子發生偏轉,是因為原子內部有帶正電荷的微粒,故B錯誤;
C、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是因為原子內部有質量大體積小的微粒,故C正確。
(2)氮原子和氧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分別為7和8,由“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可知,氮原子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由7變成了8個,因為α粒子中含有2個質子,且α 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所以打出了的粒子為2﹣1=1個質子;
(3)從物質的變化上看,核變化與化學變化的相同點是都產生了新的物質;從原子的變化上看,核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不同點是在核變化中原子本身發生了變化,而在化學變化中原子本身不變。
故答案為:(1)AC;
(2)質子;
(3)原子發生了改變。
【點評】本題考查了原子構成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三.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共7小題)
16.【答案】C
【分析】道爾頓首先提出了原子的實心球模型;湯姆生在發現陰極射線(電子)后推翻了道爾頓的模型,提出了棗糕模型;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波爾在盧瑟福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電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軌道,解決了原子結構的穩定性問題,描繪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結構學說。
【解答】解:A.1803年道爾頓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原子結構模型——實心小球模型,故選項A說法正確;
B.湯姆生發現了陰極射線是由速度很高的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認為原子不是實心的,推翻了實心小球模型,并提出了棗糕模型,為原子的電中性提供了解釋,故選項B說法正確;
C.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得出原子核帶正電、居于原子中心、質量很大、在原子中所占體積很小的結論,故選項C說法錯誤;
D.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模型,提出了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解決了原子結構的穩定性問題,故選項D說法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我們對原子模型的建立過程,體現了科學工作者的工作歷程,難度不大,但是易錯。
17.【答案】D
【分析】根據原子內部的結構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湯姆生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故A正確;
B.1913年玻爾提出了玻爾模型,波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故B正確;
C.1911年盧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原子的大部分體積是空的,電子按照一定軌道圍繞著一個帶正電荷的很小的原子核運轉,故C正確;
D.20世紀20年代以來提出現代模型(電子云模型),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正確的排列是①④②③,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對原子結構和原子核、電子帶電情況的了解,屬基礎知識的考查。
18.【答案】B
【分析】α粒子散射實驗: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原子核體積小;
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說明α粒子與原子核相互排斥,根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來判斷原子核的帶電情況;少數α粒子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是因為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的緣故;
極少數α粒子會反彈回去,說明原子核質量大。
【解答】解:A、由于α粒子帶正電,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α粒子與原子核相互排斥,說明原子核帶正電,同種電荷發生相互排斥,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有涉及,故A不符合題意;
B、原子核外電子帶負電荷,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沒有涉及,故B符合題意;
C、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帶正電,同種電荷之間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運動狀態改變,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有涉及,故C不符合題意;
D、原子核的體積很小,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有涉及,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α粒子散射實驗考查了電荷間的作用規律、力和運動的關系,比較綜合,難度不大。
19.【答案】C
【分析】α粒子散射實驗: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原子核體積小;
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說明α粒子與原子核相互排斥,根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來判斷原子核的帶電情況;少數α粒子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是因為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的緣故;
極少數α粒子會反彈回去,說明原子核質量大。
【解答】解:①、由于α粒子帶正電,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α粒子與原子核相互排斥,說明原子核帶正電,同種電荷發生相互排斥,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有涉及,故①符合題意;
②、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沒有涉及,故②不符合題意;
③、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帶正電,同種電荷之間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運動狀態改變,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有涉及,故③符合題意;
④、極少數α粒子會反彈回去,說明原子核質量大,α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故原子核的質量比電子的質量大得多,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有涉及,故④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α粒子散射實驗考查了電荷間的作用規律、力和運動的關系,比較綜合,難度不大。
20.【答案】(1)原子內部存在很大的空間;
(2)③;
(3)3。
【分析】根據原子結構,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個實心球體進行分析。
【解答】解:(1)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沿原來方向運動,這表明α粒子在穿過金屬箔時幾乎沒有受到阻礙。因為α粒子帶正電,在穿過金屬箔時未受明顯阻礙,說明原子內部存在很大的空間,使得α粒子能夠順利通過。
(2)α粒子帶正電,原子核也帶正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當α粒子轟擊金屬箔時,靠近原子核的α粒子會受到排斥力而發生偏轉,但是不會出現像③那樣向原子核靠近的軌跡,因為同性相斥,α粒子不會被吸引向原子核運動。
(3)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鋰是 3 號元素,所以鋰原子的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為 3。從丙圖基于盧瑟福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建立的鋰原子結構模型也可以看出,原子核內有 3 個帶正電的粒子(質子)。
故答案為:(1)原子內部存在很大的空間;
(2)③;
(3)3。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原子結構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21.【答案】(1)原子核;(2)C;(3)大多數α粒子幾乎不發生偏轉,只有少數發生了小角度的偏轉,極少數發生了大角度的偏轉;(4)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及其解釋,這是理解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的重要基礎。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 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運動,就像行星繞太陽運動那樣。
【解答】解:(1)在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中,由于原子核帶正電,而α粒子也帶正電,因此它們之間會相互排斥。為了模擬這種排斥作用,實驗中使用了固定在環形金屬板中央的磁體。這個磁體產生的磁場可以模擬原子核對α粒子的排斥力,使得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時受到偏轉。因此,這個磁體在這里用來模擬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
(2)考慮到α粒子帶正電,并且質量相對大(盡管在原子尺度上仍然很小),我們需要選擇一個同樣帶正電且質量相對更大的物體。C選項5g質量小,符合α粒子在原子尺度上質量相對較大的特點(盡管與輻射環磁體相比仍然很小)。同時,內環S極、外環N極的配置使得它在磁場中會受到與α粒子相似的力(如果假設輻射環磁體產生的磁場類似于原子核周圍的電場)。故答案為C。
(3)關于α粒子散射的結果,盧瑟福發現大多數α粒子幾乎不發生偏轉,只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甚至發生了大角度的偏轉(偏轉角度超過90度,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度,被反彈回來)。這個現象表明原子核內部大部分是空的。
(4)由于大多數α粒子幾乎不發生偏轉,只有少數發生了小角度的偏轉,極少數發生了大角度的偏轉,因此我們需要選擇一個能夠反映這種分布情況的環形金屬板空間構型。選項D中的構型符合這種情況:大多數α粒子沿著直線穿過環形金屬板(對應實驗結果中的“大多數α粒子幾乎不發生偏轉”),少數α粒子在穿過環形金屬板時發生了小角度的偏轉(對應實驗結果中的“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甚至被反彈回來(對應實驗結果中的“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大角度的偏轉”)。故答案為D。
故答案為:(1)原子核;(2)C;(3)大多數α粒子幾乎不發生偏轉,只有少數發生了小角度的偏轉,極少數發生了大角度的偏轉;(4)D。
【點評】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 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運動,就像行星繞太陽運動那樣。解答此題目需要深入掌握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22.【答案】(1)C;(2)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3)C;(4)D。
【分析】(1)(2)根據原子結構分析解答;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個實心球體;
(3)核式原子結構認為: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直徑很小的核心區域,叫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外繞核作軌道運動.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4)用能被感知的現象來表現難以感知或度量的事物、現象,這種方法叫轉換法,分析四個選項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解:(1)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即α粒子偏轉角度為0,這是由于它們穿過了原子內部的空間,這也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圖乙中C點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
(2)有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說明碰到了比它質量大得多的物質,即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
(3)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直徑很小的核心區域,叫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外繞核作軌道運動.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可以推測出原子結構為如圖丙所示中的C;
(4)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用的是轉換法,
A、用小磁針的轉動來檢查電流周圍是否存在磁場,使用了轉換法,故A不符合題意;
B、用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多少判斷電磁鐵磁性的強弱,使用了轉換法,故B不符合題意;
C、如果靈敏電流計的指針擺動,那么說明電路中產生了感應電流,使用了轉換法,故C不符合題意;
D、引入磁感線研究磁場性質,使用了模型法,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故答案為:(1)C;(2)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3)C;(4)D。
【點評】本題考查了α粒子散射實驗,人類對科學世界的探索是不斷深入、永無止境的,選擇正確的研究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共3小題)
23.【答案】D
【分析】根據金屬單質是由同種原子聚集而成的,由原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一般有3層含義:微觀:表示一個原子;宏觀:1、表示一種物質;2、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進行解答。
【解答】解:Pb是一種金屬元素。則:
A、Pb可以表示鉛元素,說法正確;
B、Pb可以表示金屬鉛,說法正確;
C、Pb可以表示一個鉛原子,說法正確;
D、Pb是由鉛原子構成的,不存在鉛分子,說法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化學式的含義理解與掌握,并能在解題中靈活應用的能力。
24.【答案】B
【分析】根據金屬、稀有氣體、固態非金屬的元素符號可表示一種元素、一個原子或這種物質,其它的元素符號只有2個意義,即表示一個元素或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進行解答。
【解答】解:A、H可表示氫元素或一個氫原子,故A錯誤;
B、金屬元素的元素符號可表示3個意義,即Fe可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表示鐵這種物質,故正確;
C、N表示氮元素或一個氮原子,故錯誤;
D、元素符號表示3個意義只有金屬、稀有氣體、固態非金屬的元素符號,O是氣態非金屬元素符號,只表示2個意義,即氧元素或一個氧原子,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元素符號的意義,題目較易。
25.【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根據題意,A、B2﹣、C+三種微粒都具有10個核外電子,A為原子,核外電子數為10,則為氖原子;B2﹣、C+分別是原子得到2個電子、失去1個電子得到的,其原子核外電子數分別是8、11,即其核內質子數分別是8、11,據此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題意,A、B2﹣、C+三種微粒都具有10個核外電子,A為原子,核外電子數為10,則為氖原子,其元素符號為Ne;B2﹣、C+分別是原子得到2個電子、失去1個電子得到的,其原子核外電子數分別是8、11,即其核內質子數分別是8、11,B、C分別為氧元素、鈉元素;C2B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Na2O;B元素與氫元素組成的物質為水或過氧化氫,化學式分別是H2O、H2O2.
故答案為:Ne;Na2O;H2O等.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元素符號、化學式的書寫方法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五.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共6小題)
26.【答案】B
【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鍶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8;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鍶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8,故選項說法正確。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7.62,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故選項說法錯誤。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8;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該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數為38,一個Sr2+中含有38﹣2=36個電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7.【答案】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種元素占據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數,右上角是元素符號,中間是元素名稱,下面是相對原子質量;
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除汞外,金屬元素的名稱都帶金字旁,非金屬元素的名稱不帶金字旁;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單位不是g;
元素核外電子層數是幾,所處周期就是幾。
【解答】解:A、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2.01,單位不是g,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鋁原子的核內中子數不一定為13,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鋁元素是金屬元素,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鋁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這是因為它們的核外電子層數相等,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要注意理解和應用。
28.【答案】C
【分析】A、根據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排列的,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排列的,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A、B、C位于同一橫行,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D、E位于同一橫行,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排列的,原子序數B<C,故選項說法錯誤。
B、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排列的,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則核內質子數A<E,故選項說法錯誤。
C、A、B、C位于同一橫行,位于同一周期,故選項說法正確。
D、D、E位于同一橫行,位于同一周期,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律(是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排列的、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9.【答案】(1)①;
(2)N2O5;
(3)質子。
【分析】(1)根據元素的分類來分析;
(2)根據化學式的寫法來分析;
(3)根據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來分析。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①表示鋰元素,②表示氟元素,③表示磷元素,其中屬于金屬的是鋰元素;故答案為:①;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顯﹣2價,則化合價為+5價的氮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N2O5;故答案為:N2O5;
(3)由題意,該原子的原子序數為118,由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則該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8個質子;故答案為:質子。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化學式的書寫方法等進行分析解題的能力。
30.【答案】(1)Na2O(合理即可);
(2)①③;④;
(3)C60;二;
(4)非金屬;118。
【分析】(1)根據化學式的書寫來分析;
(2)根據同一族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來分析;
(3)根據物質的結構以及化學式的寫法來分析;
(4)根據元素的名稱及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來分析。
【解答】解:(1)由①、②在表格中的位置可知,②是鈉元素,①是氧元素,所以這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氧化鈉,化學式為Na2O;
(2)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所以在①②③④四種元素中,化學性質相似的是①③;化學性質最不活潑的是稀有氣體元素,④為稀有氣體元素氬,化學性質最不活潑;
(3)足球烯是由碳元素組成的,故足球烯分子由60個C原子構成,化學式為C60;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4)118號元素的名稱偏旁是“氣”字頭,因此屬于非金屬元素;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18號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18,則它的核外電子數為118。
故答案為:
(1)Na2O(合理即可);
(2)①③;④;
(3)C60;二;
(4)非金屬;118。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化學式的書寫方法等進行分析解題的能力.
31.【答案】(1)Li;
(2)BCD。
【分析】(1)根據紐蘭茲“八音律表”,與Na性質相似的元素是Li。
(2)A、研究復雜的現象往往需要尋找規律,據此分析;
B、紐蘭茲的“八音律表”中沒有稀有元素,不能說明他的理論是錯誤,沒有作用的,據此分析;
C、德國的邁耶和俄國的門捷列夫幾乎同時發現了元素周期律,據此分析;
D、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現在所學的元素周期表沒有包含所有元素,據此分析。
【解答】解:(1)根據紐蘭茲“八音律表”,與Na性質相似的元素是Li。
故答案為:Li。
(2)A、研究復雜的現象往往需要尋找規律,該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B、紐蘭茲的“八音律表”中沒有稀有元素,不能說明他的理論是錯誤,沒有作用的,該選項不正確,符合題意;
C、直到19世紀末才制成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事實上,在1869年,德國的邁耶和俄國的門捷列夫幾乎同時發現了元素周期律,所以該選項不正確,符合題意;
D、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現在所學的元素周期表沒有包含所有元素,該選項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CD。
【點評】本題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要注意理解和應用。
六.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共6小題)
32.【答案】D
【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意義進行分析:①宏觀意義:a.表示一種物質;b.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 ②微觀意義:a.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b.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CO2”可表示1個二氧化碳分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B、“CO2”可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C、“CO2”可表示1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D、“CO2”可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化學式的宏觀與微觀意義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3.【答案】C
【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意義進行分析:①宏觀意義:a.表示一種物質;b.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 ②微觀意義:a.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b.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H2O可以表示水;表示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表示一個水分子;一個水分子中含有三個原子,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
B、Fe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鐵屬于金屬,是由鐵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
C、O2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可以表示一個分子,表示一種物質,但1個分子由2個原子構成,故選項C符合題意;
D、H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是由氫分子構成的,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化學式的意義,掌握化學式的宏觀與微觀意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4.【答案】B
【分析】A、根據題意,在制取“氮5”的實驗中,它曾發生了爆炸,摧毀了實驗室的設備。因此科學家認為,如果能讓這種物質保持穩定,它可以成為火箭和導彈的理想燃料,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每個N5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C、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化合物。
D、根據題意,在真空條件下,成功制得鹽粒狀的“氮5”(化學式為N5),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在制取“氮5”的實驗中,它曾發生了爆炸,摧毀了實驗室的設備。因此科學家認為,如果能讓這種物質保持穩定,它可以成為火箭和導彈的理想燃料,則可推斷“氮5”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故選項說法正確。
B、每個N5分子是由5個氮原子構成的,“氮5”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故選項說法錯誤。
C、“氮5”是由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故選項說法正確。
D、在真空條件下,成功制得鹽粒狀的“氮5”(化學式為N5),真空條件下“氮5”是鹽粒狀的固體,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單質與化合物的特征等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5.【答案】(1)NaNO2;
(2)BaO2。
【分析】(1)根據硫酸鈉和亞硫酸鈉,硫元素的化合價相差2,化學式中氧原子的角碼少了1進行分析。
(2)根據過氧化氫(H2O2)、過氧化鈉(Na2O2)的化學式進行分析。
【解答】解:(1)觀察硫酸鈉和亞硫酸鈉,硫元素的化合價相差2,化學式中氧原子的角碼少了1,則氮元素的+5、+3相差2,則亞硝酸鈉的化學式也在硝酸鈉化學式的氧原子角碼少1,即:NaNO2;
(2)分析過氧化氫(H2O2)、過氧化鈉(Na2O2)的化學式,得到過氧根的化合價是﹣2價,鋇的化合價是+2價,則過氧化鋇的化學式是:BaO2。
故答案為:(1)NaNO2;
(2)BaO2。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式的書寫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36.【答案】(1)物理性質;
(2)C3H8或CH3CH2CH3;
(3)單質。
【分析】(1)根據是物理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分析;
(2)根據微觀示意圖分析;
(3)根據物質的組成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制冰技術,通過壓力變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實現制冷,該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2)如圖是丙烷分子微觀示意圖,則丙烷的化學式為C3H8或CH3CH2CH3;
(3)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
故答案為:(1)物理性質;
(2)C3H8或CH3CH2CH3;
(3)單質。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區別、微觀示意圖的含義、單質和化合物的特征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7.【答案】(1)68;
(2)48:7;
(3)2。
【分析】(1)根據磷酸奧司他韋的化學式即可確定1個磷酸奧司他韋分子所含的原子數目;
(2)元素質量之比等于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總和之比,據此計算;
(3)根據題文信息進行分析計算。
【解答】解:(1)磷酸奧司他韋的化學式C16H38N2O4 H3PO4,磷酸奧司他韋分子由16+38+2+43+1+4=68個原子構成;
(2)磷酸奧司他韋中碳和氮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6×12):(2×14)=48:7;
(3)由用法及用量表可知,體重為38千克的小明一次服用50毫克磷酸奧司他韋,每日2次,連續服用5日為一個療程,因此小明一個療程共需要50mg×2×5=500mg,醫生需為他開出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的數量為20袋,一盒10袋,因此需要2盒;
故答案為:
(1)68;
(2)48:7;
(3)2。
【點評】本題考查了元素質量比的計算,化學式的意義等相關知識,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即可解答。
七.化合價的概念和計算(共5小題)
38.【答案】B
【分析】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由可以確定RO3的化合價;原子團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等于原子團的化合價,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根據離子方程式中等號兩邊電荷數相同可知,n+2=1+2,則n=1,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可以確定RO3的化合價為﹣1價。
設R元素的化合價是x,由原子團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等于原子團的化合價,可得:x+(﹣2)×3=﹣1,則x=+5價。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守恒來確定物質的化學式的方法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39.【答案】B
【分析】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解答】解:設Na2SeO3中硒元素的化合價為x。
(+1)×2+x+(﹣2)×3=0
x=+4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價的原則(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計算指定元素的化合價的方法即可正確解答此類題。
40.【答案】C
【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0,據此分析;
【解答】解:已知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價法則,設金元素的化合價為x,x+(﹣1)×4=﹣1,則金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故選:C。
【點評】掌握化合價法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41.【答案】B
【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0,據此進行分析計算。
【解答】解: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HnXO2n+1,氫元素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化合價為﹣2價,因此X的化合價為+(3n+2);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等相關知識,掌握化合價法則是解答的關鍵。
42.【答案】(1)+3;
(2)5。
【分析】(1)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化合物中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一般顯﹣2價,設硼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2+4x+(﹣2)×7=0,則x=+3價。
(2)因為硼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原子核內中子數為6,則質子數為11﹣6=5;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核外電子數為5。
故答案為:
(1)+3;
(2)5。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八.元素質量分數和質量比的計算(共6小題)
43.【答案】A
【分析】要求備選答案中哪種化肥中氮的質量分數最大,方法有多種,最基礎方法就是根據公式:某元素的質量分數100%;也可以根據我們日常生活常識判斷;還可以根據平時熟記的。
【解答】解:A、CO(NH2)2中氮的質量分數為100%≈46.7%;
B、NH4HCO3中氮的質量分數為100%≈17.7%;
C、NH4NO3中氮的質量分數為100%=35%;
D、NH4Cl中氮的質量分數為100%≈26.2%。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根據化學式進行相對分子質量、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能力;同時將內容的考查與日常生活生產聯系在一起,具有實踐性。
44.【答案】C
【分析】由化學式FeO、Fe2O3、Fe3O4可知,Fe3O4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6×3):(16×4)=21:8,要滿足混合物中鐵、氧元素的質量之比也為21:8,則樣品中含有任意量的Fe3O4都可以;關鍵是FeO和Fe2O3中的元素的質量比,而FeO和Fe2O3的分子個數比為1:1時,可以看成是Fe3O4,兩種物質的混合物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也恰好為21:8;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于Fe3O4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1:8,則任意質量的Fe3O4都可滿足混合物中鐵、氧元素的質量之比為21:8;FeO和Fe2O3的分子個數比為1:1時可看成Fe2O3 FeO即Fe3O4形式,此時FeO與Fe2O3質量比為(56+16):(56×2+16×3)=9:20時,兩種物質的混合物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也恰好為21:8;由選項可知,只有C中FeO和Fe2O3的質量比為40:18=20:9,不符合題意;而A、C、D中FeO和Fe2O3的質量比為均為9:20,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利用化學式的計算,明確元素的質量比的計算,在解題過程中注意Fe3O4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恰好為21:8是解題關鍵。
45.【答案】B
【分析】A.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來分析;
B.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
C.根據物質的性質來分析;
D.根據元素的分類來分析.
【解答】解:A.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故錯誤;
B.河豚毒素(C11H17N3O8)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1):(1×17):(14×3):(16×8)=132:17:42:128,故正確;
C.河豚毒素的晶體受熱不易分解,所以稍稍加熱不能除去河豚毒素的毒性,故錯誤;
D.河豚毒素(C11H17N3O8)是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組成的,其中碳元素屬于固態的非金屬單質,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與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6.【答案】A
【分析】先根據(NH4)2SO4化學式進行計算,如果(NH4)2SO4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比18.7%大,應該混入一種氮元素的質量分數較小的氮肥;如果硫酸銨(NH4)2SO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比18.7%小,則應該混入一種氮元素的質量分數較大的氮肥.據此計算分析.
【解答】解:(NH4)2SO4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21.21%>18.7%,說明混入的化肥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比18.7%小。
A、NH4HC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17.7%<18.7%.故A適合;
B、CO(NH2)2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46.67%>18.7%.故B不合適;
C、NH4NO3 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35%>18.7%.故C不合適;
D、NH4Cl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26.2%>18.7%.故D不合適。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化學式和元素的質量分數公式來進行計算,學生應能從平均值的角度來分析解答此類習題,注意計算的思路和計算方法.
47.【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根據三種有機物中碳、氫的質量比相等,可根據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求出氧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而求出氧元素的質量分數;(2)根據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分別計算選項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的符合題意。
【解答】解:(1)在三種化合物中碳、氫元素的原子個數比都為1:2,故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都為:12:1×2=6:1,故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而三種有機物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a%%=(100)%;
故填:=(100)%;
(2)NaClO、KCl中K的相對原子質量=39,Na、O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23+16=39,故NaClO、KCl中Cl元素的質量分數相等,即兩者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其氯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
故選:B。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在三種化合物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是一定的,進而正確解答本題;關鍵找出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相等的兩種物種。
48.【答案】(1)48:7:7:16;
(2)0.9%;
(3)90。
【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3)首先用兒童的體重確定每次用量,在乘以一個療程內的次數得到總用量,最后除以每粒藥品的含量得到藥品的體積。
【解答】解:(1)奧司他韋中C、H、N、O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28):(14×2):(16×4)=48:7:7:16;
答:奧司他韋中C、H、N、O元素的質量比48:7:7:16;
(2)奧司他韋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答:奧司他韋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數為0.9%;
(3)患病兒童的體重是20kg,每次用量為45mg,一個療程內的總用量為45mg×2×5=450mg;一個療程需服用混懸液的體積為450mg÷6mg/mL=90mL;故答案為:90。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刷題補漏】八年級科學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考題猜想
專題04 粒子的模型與符號
提示:知識點與易錯點可參考單元大串講
01 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1.(2024秋 江北區校級期中)下列關于H2O2、Na2O、SO2三種物質的組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都含有氧氣 B.都含有兩個氧原子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2.(2022秋 慈溪市期末)推理是初中科學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①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所以帶電荷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②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所以質子數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種元素;
③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不正確
3.(2024春 拱墅區期末)如圖所示為某品牌低鈉鹽包裝袋上的標簽,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低鈉鹽中的鈉指的是鈉原子
B.氯化鈉的化學性質由氯化鈉分子保持
C.氯化鉀是由鉀元素和氯元素組成的
D.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
4.(2024春 浙江期中)最近,科學家制造出了含4個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針對以上事實,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新型“氧分子”與氧氣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構成的
B.每個新型“氧分子”與每個氧氣分子含有氧原子個數不同
C.氧氣分子與新型“氧分子”的化學性質應該有不同之處
D.一個新型“氧分子”由2個氧氣分子構成
5.(2024春 鹿城區校級期中)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以下推理結果正確的是(  )
A.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因此物質一定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單質只含一種元素,因此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C.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因此同種元素質子數一定相同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因此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化合物
6.(2024春 杭州期中)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物質的組成及構成關系如圖所示,圖中①表示的是  ;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過氧化氫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B.過氧化氫是由氫氣和氧氣混合而成的
C.過氧化氫是由兩個氫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
D.一個過氧化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元素和兩個氧元素組成的
02 原子的定義與構成
7.(2024春 鹿城區校級月考)2024年,嫦娥六號將出征月球,從月球背面的土壤中采集更多的樣品,爭取實現2000克的目標。月壤中富含氦﹣3,可參與核反應產生巨大能量以供發電。如圖是氦﹣3的原子結構模型,其中●表示的是(  )
A.電子 B.中子 C.質子 D.原子核
8.(2024春 東陽市月考)一種原子的核內有8個質子和8個中子,另一種原子的核內有8個質子和10個中子,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它們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 B.它們的質量相同
C.它們同屬于一種元素 D.它們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數
9.(2024春 東陽市月考)下列有關夸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夸克是目前原子核中發現的最小粒子 B.質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構成
C.不是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夸克粒子 D.夸克是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
10.(2023 江干區校級二模)法國里昂的科學家發現一種只由四個中子構成的粒子,這種粒子稱為“四中子”,也有人稱之為“零號元素”。它與天體中的中子星構成類似。有關該粒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不顯電性 B.相當于一個He﹣4原子的質量
C.失去一個中子后也不顯電性 D.在元素周期表中與鈹(Be)元素占同一位置
11.(2023春 龍灣區月考)推理是研究和學習科學的一種重要方法。正電子、負質子都是反粒子,它們跟通常所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質量相等,電性相反。科學家已發現反氫原子。你推測反氫原子的結構可能是(  )
A.由1個帶負電荷的質子和1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
B.由1個質子和1個電子構成
C.由1個帶負電荷的質子和1個電子構成
D.由1個質子和1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
12.(2024 錢塘區一模)如圖為小塘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為電子,內圈為原子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模型表示一種碳原子
B.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為2
C.該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2個電子上
D.該原子核由2個中子和2個電子構成
13.(2023春 西湖區月考)目前普遍認為,質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稱為u夸克和d夸克的兩類夸克構成的。u夸克帶電量為e,d夸克帶電量為e,e為基元電荷(一個單位電荷)。下列論斷可能正確的是(  )
A.質子由1個u夸克和2個d夸克構成,中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
B.質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中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
C.質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中子由1個u夸克和2個d夸克構成
D.質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中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
14.(2023春 上城區期末)氕、氘、氚是氫的三種同位素原子,它們的原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相關信息如表。試回答:
名稱 符號 相對原子質量
氕 H 1
氘 D 2
氚 T 3
(1)由圖可知,原子結構模型中的“〇”表示的粒子是  ,這三種原子的共同特點是 。
(2)一個重水分子由兩個氘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其化學式可表示為D2O,D2O中D的化合價為   。
15.(2023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科學理論的建立要有一個又一個的證據。在研究原子結構的歷史進程中,盧瑟福揭開了原子世界一個又一個的奧秘。請回答:
(1)1911年,盧瑟福等人進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實驗,用一些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發現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但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而極少數α粒子發生反彈。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多數α粒子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核的體積很小
B.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角度偏轉,說明原子核帶負電
C.極少數α粒子發生反彈,說明原子核集中原子幾乎所有的質量
(2)1919年,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轟擊氮原子,結果有種微粒從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從現代觀點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3)從原子變化上看,上述核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不同點是     。
03 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
16.(2024春 濱江區校級期末)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經歷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使得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下列相關科學史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英國化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實心球模型,認為原子是堅實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
B.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發現了原子內有帶負電的電子,且原子是電中性的
C.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得出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內
D.丹麥科學家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
17.(2024春 拱墅區月考)原子結構模型是經過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下列有關圖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種原子結構模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湯姆生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
B.如圖②模型波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
C.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的圖④模型
D.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正確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18.(2023春 鹿城區月考)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一束帶正電荷的金箔高速α粒子流,轟擊一片很薄的金箔,得到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要解釋本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下列知識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B.原子核外電子帶負電荷
C.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D.原子核的體積很小
19.(2023春 東陽市期末)1909年起,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帶正電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轟擊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據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和已有知識,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釋本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下列知識:①同種電荷相互排斥;②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③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④一個α粒子的質量比一個電子的質量大得多。需要用到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2024春 上城區期中)人們為了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1910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做了著名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屬箔實驗(如圖甲),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實驗現象】
①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沿原來方向運動。
②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
③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角度超過了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了180°,像是被彈回來了。
【分析應用】
(1)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沿原來方向運動,說明     。
(2)當α粒子轟擊金屬箔時,圖乙所示的運動軌跡不可能是     。(填圖中序號)
(3)丙圖是基于盧瑟福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建立的鋰原子結構模型,觀察模型可知:鋰原子的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為     。
21.(2024春 金東區期末)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小科同學在項目化學習中,使用若干輻射環磁體(如圖乙所示,兩個磁極分別位于內外兩環)、金屬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個演示模型,用以模擬α粒子散射的動態過程,演示模型的制作過程如下。
①如圖甲所示,將長條金屬板彎折成環形(保留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
②在環形金屬板中央放置一塊直徑5cm、重40g的輻射環磁體。
③在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連接一段橡皮筋(圖中未畫出),用以向環內“發射α粒子”。
根據演示模型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固定在環形金屬板中央的磁體,用來模擬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結構     ?
(2)下列四個輻射環磁體中最適合用作模擬被發射的“α粒子”的是     (填字母編號)。
A.直徑2cm、重5g、內環N極、外環S極 B.直徑5cm、重40g、內環S極、外環N極
C.直徑2cm、重5g、內環S極、外環N極 D.直徑5cm、重40g、內環N極、外環S極
(3)該實驗很好地模擬了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現象,即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的運動情況為:    。
(4)小科同學通過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向內依次發射12顆“α粒子”,這些“α粒子”最終會吸附在環形金屬板上。在模擬實驗完成后,將環形金屬板展平,圖中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填字母編號,金屬板上的點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A. B.
C. D.
22.(2024春 浙江期中)為探究原子結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現象如圖甲。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并繪制成圖像如圖乙。
現象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運動方向;
現象2: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現象3: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
(1)圖乙中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數據是     點(用字母表示)。
(2)請分析現象3的原因     。
(3)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可以推測出原子結構為如圖丙所示中的     。
(4)用能被感知的現象來表現難以感知或度量的事物、現象,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盧瑟福用該研究方法來說明原子核的存在。下列實驗研究與該方法不同的是     (填字母)。
A.用小磁針來檢測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B.用電磁鐵吸引大頭針數目判斷電磁鐵磁性強弱
C.靈敏電流計的偏轉判定電路是否產生感應電流
D.引入磁感線研究磁場性質
04 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
23.(2024春 吳興區期中)據報道鉛(Pb)污染是目前土壤無機污染中較為嚴重而且廣泛存在的問題。長期暴露于低濃度鉛污染環境可以嚴重影響兒童的成長和神經功能,包括智力發育。符號“Pb”不能表示(  )
A.鉛元素 B.金屬鉛 C.一個鉛原子 D.一個鉛分子
24.(2023春 杭州期中)化學中元素符號能表示一定的意義,不同的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不同.下列對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解釋正確的是(  )
序號 元素符號 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
A H 只表示氫元素
B Fe 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表示鐵這種物質
C N 只表示一個氮原子
D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個氧原子,表示氧氣這種物質
25.(2023春 金東區月考)A、B2﹣、C+三種微粒都具有10個核外電子,A的元素符號為    ,C2B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B元素與氫元素組成的化學式為   。
05 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26.(2024秋 寧波期末)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制的鍶原子光晶格鐘,準確度可達到1.38億年不差一秒。如圖是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鍶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鍶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8
C.鍶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7.62g D.一個Sr2+中含有38個電子
27.(2023 杭州模擬)為慶祝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聯合國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對相關信息敘述正確的是(  )
A.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2.01g
B.鋁原子的核內中子數一定為13
C.碳、鋁、硅三種元素都屬于非金屬元素
D.鋁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28.(2022秋 鄞州區校級期末)如圖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種不同元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原子序數:C<B B.核內質子數:A=E
C.A、B、C同周期 D.D、E同族
29.(2024春 臨海市期末)元素周期表將已知元素按一定規律科學有序地排列起來,便于我們研究他們的性質和用途。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回答下列問題。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規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種元素中,屬于金屬的是     。
(2)氮元素的化合價有多種,當氮為+5價時,它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     。
(3)隨著新元素不斷發現,元素周期表還將不斷完善。最近科學家用鈣﹣40離子轟擊人造元素锎﹣249,并合成了118號元素——,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8個     。
30.(2024春 杭州期中)根據截取的元素周期表回答問題:
(1)寫出由表格中①②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     。
(2)在①②③④四種元素中,化學性質更相似的是     ,化學性質最不活潑的是     。(用序號表示)
(3)足球烯分子由60個某元素的原子構成,化學式為   ,該種元素位于第   周期。
(4)2017年5月9日,中國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正式向社會發布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中文名稱。其中118號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圖,則該元素是     (選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它的核外電子數為     。
31.(2023春 龍灣區期中)根據相對原子質量來研究元素,始于19世紀初。
1829年,德國化學家德貝納提出了鋰鈉鉀、鈣鍶鋇、磷砷銻、氯溴碘等15種元素,他把這些元素稱為“三種元素組”。
1864年,德國化學家邁耶,按相對原子質量遞增順序制定了一個“六元素表”。
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按相對原子質量遞增順序,將已知元素作了排列。發現第八個元素就與第一個元素性質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現周期性)。這好像音樂上的八個音階一樣重復出現,于是提出“八音律”的理論(下表是“八音律表”的前部分)。
H Li G Bo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對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和物理性質(熔點、密度等)進行了比較,直到19世紀末才制成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事實上,在1869年,德國的邁耶和俄國的門捷列夫幾乎同時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分析上述科學史料,并結合當代的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回答:
(1)根據紐蘭茲“八音律表”,與Na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     。
(2)分析上述科學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有     (可多選)。
A.研究復雜的現象往往需要尋找規律,有時還要會用簡單的方法表述復雜的問題
B.紐蘭茲的“八音律表”中沒有稀有元素,說明他的理論是錯誤的,起不到任何作用
C.科學家是在制成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后才最終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D.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現在所學的元素周期表已包含所有元素
06 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32.(2024秋 慈溪市期末)下列關于“CO2”表示的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表示1個二氧化碳分子
B.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C.表示1個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D.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和氧分子組成
33.(2024春 東陽市期中)四位同學對某化學式的意義進行了討論,甲說:“表示一種物質。”乙說:“表示一個分子。”丙說:“表示該物質由同種元素組成。”丁說:“表示一個分子由兩個原子構成。”下列符號中,滿足上述說法的是(  )
A.H2O B.Fe C.O2 D.H
34.(2023秋 余姚市期末)美國科學家卡爾 克利特在真空條件下,成功制得鹽粒狀的“氮5”(化學式為N5),在制取“氮5”的實驗中,它曾發生了爆炸,摧毀了實驗室的設備。因此科學家認為,如果能讓這種物質保持穩定,它可以成為火箭和導彈的理想燃料。有關“氮5”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氮5”的化學性質不穩定 B.每個N5分子由1種元素組成
C.“氮5”是一種單質 D.真空條件下“氮5”是一種固體
35.(2024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類推的思維方法在化學學習中應用廣泛。類推法就是根據兩個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特點,推出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結論的方法。請用此方法解決下列問題:
(1)+6、+4是硫元素常見的化合價,相應的鈉鹽有Na2SO4和Na2SO3;以此類推,+5、+3是氮元素常見的化合價,相應的鈉鹽有NaNO3和     (填化學式)。
(2)氫的氧化物有:水(H2O)與過氧化氫(H2O2);鈉的氧化物有:氧化鈉(Na2O)與過氧化鈉(Na2O2);以此類推,過氧化鋇的化學式為     。
36.(2023春 永嘉縣期中)2022北京冬奧會將“科技奧運”顯現得淋漓盡致!
(1)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采用當前冬季運動場館最環保的制冰技術之一——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制冰技術,通過壓力變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實現制冷,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制冰技術利用了二氧化碳的     。(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
(2)北京冬奧會火種燈的火種燃料為丙烷,如圖是丙烷分子微觀示意圖,則丙烷的化學式為     。
(3)頒獎服內膽使用了第二代石墨烯(由碳元素組成)發熱材料,石墨烯屬    (填“單質”或“化合物”)。
37.(2023春 瑞安市期中)春季是流感多發季節,磷酸奧司他韋(化學式C16H38N2O4 H3PO4)是治療和預防流感的特效藥,它能夠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活性,從而減少了流感病毒的播散。以下為某品牌磷酸奧司他韋顆粒沖劑說明書。
【規格】一盒10袋,每袋25毫克
【用法用量】口服:1歲以上兒童(按體重推薦劑量):體重≤15千克,一次30毫克;體重15~40千克,一次50毫克;體重大于40千克,一次75毫克,均為每日2次,連續服用5日為一個療程。
(1)磷酸奧司他韋分子由     個原子構成。
(2)磷酸奧司他韋中碳和氮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
(3)體重為38千克的小明需治療流感一個療程,根據藥品說明書,醫生需為他開出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的數量為     盒。
07 化合價的概念和計算
38.(2025春 象山縣校級月考)一種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離子方程式中,反應前后的電荷守恒。現有如下離子方程式:F2+2OH﹣2F﹣+H2O,由此可知在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  )
A.+4 B.+5 C.+6 D.+7
39.(2024 下城區校級三模)人體吸入的O2有2%轉化為活性氧,它能加速人體衰老,被稱為“奪命殺手”,我國科學家嘗試用Na2SeO3清除人體內的活性氧,Na2SeO3中Se元素的化合價是(  )
A.+2 B.+4 C.+6 D.﹣2
40.(2024 西湖區校級二模)2024年法國巴黎奧運會的金牌制作應用了鍍金技術,即把銀牌放在含有金元素的鍍液中形成鍍層。鍍液中含有離子AuC已知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則金元素的化合價為(  )
A.+1 B.+2 C.+3 D.+4
41.(2023春 金東區月考)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HnXO2n+1,則元素X的化合價是(  )
A.+(5n+1) B.+(3n+2) C.+(4n﹣1) D.+(3n+1)
42.(2022秋 余姚市校級期末)一款名為“史萊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膠水、硼砂晶體和水。硼砂晶體(Na2B4O7 H2O)是一種易溶于水的白色固體,可用作清潔劑、殺蟲劑。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價為     。
(2)硼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原子核內中子數為6,則核外電子數為     。
07 元素質量分數和質量比的計算
43.(2024秋 余姚市期末)立春后,給小麥合理施用氮肥可助于小麥返青拔節,使小麥增產。下列化肥中,氮含量第一的化肥是(  )
A.CO(NH2)2 B.NH4HCO3 C.NH4NO3 D.NH4Cl
44.(2024秋 江北區校級期末)現有由FeO、Fe2O3、Fe3O4組成的混合物,經測知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1:8,則此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的質量比不可能為(  )
A.9:20:3 B.9:20:5 C.40:18:7 D.27:60:8
45.(2024 杭州模擬)河豚雖然肉質鮮美,但不宜食用,經分析得知它含有劇毒物﹣﹣河豚毒素(C11H17N3O8),河豚毒素的晶體是無色棱狀體,受熱不易分解,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河豚毒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17g
B.河豚毒素各元素的質量比為132:17:42:128
C.稍稍加熱,就能除去河豚毒素的毒性
D.組成河豚毒素的元素都為氣態非金屬元素
46.(2024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實驗測得某(NH4)2SO4化肥的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為18.7%,則其中可能混入了(  )
A.NH4HCO3 B.CO(NH2)2 C.NH4NO3 D.NH4Cl
47.(2022春 溫嶺市期中)初中階段化學計算中重要的依據之一就是固定的比例(如質量比等),比如關于化學式的一些計算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而在計算中如果我們細心觀察,靈活變通,利用固定的比例經常會發現一些巧解巧算的方法。請你來試一試:
(1)已知有機物丁烯(C4H8)、乙醛(C2H4O)和丙酸(C3H6O2)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2)下列各物質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其氯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的是   。
A.HClO4、KClO3 B.NaClO、KCl C.KClO、KCl D.NaCl、KCl
48.(2024春 上城區校級期中)春季是流感高發的季節,奧司他韋作為抗流感藥物成為了家中的常備藥品。如圖是奧司他韋干混懸劑的相關信息,請計算:
(1)奧司他韋中C、H、N、O元素的質量比?
(2)奧司他韋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3)對1歲以上的兒童推薦按照下列“體重——劑量表”服用“奧司他韋”。
體重 小于等于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40kg
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75mg
假如患病兒童的體重是20kg,在治療過程中,需每天服用“奧司他韋”2次,一個療程5天,那么該患兒一個療程需服用混懸液     mL。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鲁县| 利川市| 加查县| 奇台县| 买车| 中卫市| 离岛区| 西畴县| 延津县| 乌鲁木齐市| 庐江县| 威远县| 晋城| 乐平市| 高要市| 思茅市| 靖宇县| 嘉兴市| 朝阳市| 沽源县| 拉孜县| 许昌县| 亳州市| 西藏| 永顺县| 呼玛县| 昂仁县| 安徽省| 黄陵县| 肇州县| 阿坝县| 二手房| 泰顺县| 桐柏县| 邻水| 苍梧县| 虞城县| 明水县| 天津市| 岑巩县|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