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 練習一、單選題1.“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從這首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中,你能感悟到( )A.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B.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古訓C.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D.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理念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人文精神。下面最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生活理念的選項是( )A.儉約自守、中和泰和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C.知足常樂、隨遇而安D.剛柔并濟、動靜相宜3.中華人文精神所蘊含的道理影響著世人。以下能體現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有( )①外出購物時攜帶環保袋,拒絕過度包裝②某?;@球隊以“發展個性、凝聚共識”為隊訓鼓舞人心③制訂班規時,既要尊重不同意見,更要找到最大公約數④將已經過時的衣服作為睡衣繼續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同學們圍繞“我想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這一話題,分享了自己的心聲。小燕:“家和萬事興?!泵總€“小家”過得和和美美,國家這個“大家”才會更加和諧美好。小趙:“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中,要堅信“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就是力量。下列古語最能體現同學們心聲的是( )A.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C.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D.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5.近年來,傳統文化游、古建古鎮游、文博游成為風向標,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的同時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上述材料體現了( )A.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B.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D.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6.“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要求我們( )A.過度追求物質享受B.倡導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C.不為物役,追求和諧統一D.只關注個人利益,不顧及他人7.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周易》講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 )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凝聚的核心理念②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③展現了中華民族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④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睂τ谥腥A人文精神中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又保留不同點②求同能讓人們表面和諧,存異則讓人們彼此包容③和而不同,就是倡導和諧相處,消除不同意見④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重要啟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梅、蘭、竹、菊“四君子”經常出現在文人雅客的文學作品之中?!皦菙抵γ?,凌寒獨自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文中的花木草石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這體現了( )A.文人墨客對美好事物的豐富情感B.只有詩名才能最精準表達詩人的思想C.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D.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追求10.下面圖片是為不同城市設計的“福”字?!氨本└!比诤狭颂彀查T、故宮和京劇等元素;“上海?!焙喼本褪且粡埻鉃┑乃囆g照;“重慶?!庇兄貞c特色的火鍋和交通;“西安?!敝斜R俑住進了大雁塔……這些“?!弊郑? )①設計隨意,是對漢字基本知識缺少了解的表現②匠心獨具,展現了美妙的形態和獨特的神韻③求同存異,是對各地文化元素進行創新的表現④形神兼備,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1.中華人文精神中的“中和”狀態是指( )A.事物間相互對立沖突B.事物存在的混亂狀態C.事物間相互和諧,各得其所D.只追求個人的利益最大化12.下列能體現“立己達人,兼善天下”的有( )①九旬老人拾荒行善20余年,資助上百名學生②王梅以雷鋒為榜樣,經常到敬老院做公益③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中國方案求解全球發展難題④小林有時偷偷吸煙,逃課并跟著社會青年閑逛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3.以下體現“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教化思想的是( )A.學校開設傳統文化課程B.人們只注重物質消費C.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不良行為D.只追求娛樂,不關注文化內涵14.下列最能體現“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美學追求的是( )A.只注重作品的形式而忽視內涵B.作品既有美妙形態又富有獨特神韻C.只追求作品表達的思想而不顧及表現形式D.作品只注重寫實而缺乏意境營造15.某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圍繞建立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向學生征集宣傳標語。下列標語最適合的是( )A. B.C. D.16.下列屬于中華民族人文精神內涵的處世方法的是( )A.針鋒相對,絕不妥協B.求同存異、和而不同C.人云亦云,盲目跟從D.只強調自我,不顧他人17.下列行為中,符合中華人文精神中“和而不同”理念的是( )A.排斥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 B.只與興趣愛好相同的人交往C.尊重他人的不同觀點和個性 D.要求別人與自己完全一致1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我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聯系起宏偉莊嚴的國家禮儀場所和繁華熱鬧的市井街市,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對稱的景觀韻律與壯美秩序,是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典范之作。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體現了( )①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②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③民族獨特的處世方法和教化思想④悠久的禮儀文化、中和泰和思想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9.近年來,《典籍里的中國》《非遺里的中國》《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等一批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節目熱播,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下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人文精神滲透在詩書禮樂等精神文明的創造之中②人文精神能發揮強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③人文精神只有通過優秀節目才能廣泛傳播④這些節目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人們向上向善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0.中國傳統藝術非常重視造型,在很早就講究“是而非是”,即“形似”與“神似”問題。魏晉時期的畫家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與“遷想妙得”的美學命題;清代石濤認為,“名山許游未許畫,畫必似之山必怪。變換神奇懵懂間,不似之似當下拜”……這說明中國傳統藝術追求( )A.形神兼備、情景交融B.求同存異、和而不同C.動靜結合、畫工細致D.注重寫實、畫風嚴謹二、非選擇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家訓是我國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種文獻形式。家訓往往濃縮了作者豐富的人生體驗,飽含深厚的愛子之情,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教育意義。以下是《朱子家訓》的兩條家訓。家訓一: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家訓二: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1)材料中的家訓說明了什么?(2)踐行家訓二,我們可以做出哪些具體行動?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24年12月9日,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在江蘇蘇州博物館開講。來自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們同上一堂課,不僅有大中小學教師授課,還有博物館專家現場解答。這堂課由“傳承”這一話題開場,延伸至蘇州博物館“中而新,蘇而新”的建筑美學,再拓展至一座2500年歷史底蘊與現代創新活力并存的“雙面繡”之城,在潤物細無聲中夯實青少年的思想根基。(1)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材料一中的思政課帶給學生的收獲。材料二 對歷史文化最好的保護,是融入日常生活,成為生活所需。讓博物館里的藏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遇,不僅有利于激活文物的生命力,也能拉近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鳳冠冰箱貼,甘肅省博物館的銅奔馬毛絨玩具,三星堆博物館以三星堆文物為原型的三星堆盲盒……推動文物合理利用,讓文物親民而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才能更好擦亮文化瑰寶,讓文化浸潤人們的精神生活。(2)在“博物館+”上多下功夫、做文章,既能推動更多人觸摸歷史文化、感悟文脈流淌,也能為美好生活添彩。請你為“博物館+”出出主意。23.材料一 “敦,大也;煌,盛也?!倍鼗褪枪沤z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季羨林先生曾說:“敦煌文化的燦爛,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的典范?!倍鼗臀幕诒3肿陨硖厣耐瑫r,不斷借鑒、吸收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胸懷。作為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牛王救太子”“九色鹿”等敦煌壁畫不僅向世人展現了獨具神韻的審美情趣,同時也體現了崇德向善的價值取向。(1)結合材料一,說說我們為什么要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材料二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痹谖覈?,菊花被稱為花中“四君子”之一,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鐘愛。古今吟詠菊花的詩詞歌賦俯拾即是,有的詠其色,有的贊其姿,更有的借菊言志,抒發感情??梢?,賞花品草不僅是閑情逸致,而且可以使人們熔鑄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品格。(2)請你寫出一首描寫菊花的詩詞歌賦,并說說它體現了怎樣的精神。2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有二十三萬余行,講述了傳奇英雄瑪納斯及其子孫七代帶領柯爾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冬敿{斯》經久流傳、生生不息,以史詩的恢宏的敘事主題和崇高的演述風格凝聚民心、團結人民,給予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和向往。材料二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致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屋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游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肚Ю锝綀D》畫卷,不僅代表著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其雖屬于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青年畫家具有嚴謹的生活態度。(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瑪納斯》體現了中華人文精神的哪一精神內涵?這一精神內涵有何作用?(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千里江山圖》體現了中華人文精神的哪一精神內涵?你如何理解這一內涵?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B C B C C B C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A B A B C B D A1.C【詳解】本題考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思想,求大同的要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內容。 C: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體現尊重、順應大自然運行的規律,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可以感悟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故C符合題意; ABD:材料主要體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并未體現“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儉約自守、中和泰和”,故A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2.A【詳解】本題考查人文精神。A:一、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處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學追求、生活理念等。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人的價值,屬于生活理念,A符合題意;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主張順應自然規律行事,不屬于生活理念,B與題意不符;C:知足常樂、隨遇而安指當心中沒有了斤斤計較的念頭,便能常常體會到愉悅。在盡己所能之后,能坦然地隨遇而安,如此,內心便會時常被滿足感充盈,屬于處事方式,C與題意不符;D:剛柔并濟、動靜相宜意思是剛強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動和靜交融是生命的和諧和平衡,不屬于生活理念,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3.B【詳解】本題考查弘揚中華人文精神。①④:根據所學,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人的價值。據此,外出購物時攜帶環保袋,拒絕過度包裝;將已經過時的衣服作為睡衣繼續穿,體現了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故①④符合題意;②③:與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無關,故②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C【詳解】本題考查中華人文精神。C: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是萬物同時生長而不相妨害,日月運行四時更替而不相違背,這體現了家和萬事興和團結的力量,故C符合題意;A: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意思是幾時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庇護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這句話是表達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故A不符合題意;B:“吾生有涯,而知無涯”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故B不符合題意;D: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的意思是把土堆起來可以成山,把水蓄起來可以成海。比喻積少成多,啟示我們學習要注重積累,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5.B【詳解】本題考查中華人文精神。B: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是指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的同時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體現了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故B說法正確;ACD:題干體現的是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故A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6.C【詳解】本題考查“儉約自守、中和泰和”。C: 儉約自守中和泰和是一種生活理念,強調勤儉節約、謙虛謹慎和內心的美好。這要求我們要不為物役,追求和諧統一,故C符合題意; A:不能過度追求物質享受,要努力奮斗,故A說法錯誤;B:應倡導節儉的生活方式,故B說法錯誤;D:我們要顧及他人的正當利益,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7.C【詳解】本題考查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②④:古人認為,觀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變化,可以知曉四季轉換的規律;觀察人間萬象,可以知曉人和社會的道理,通過禮樂教化促成人類的文明。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故②④符合題意;①:材料沒有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凝聚的核心理念,故①不符合題意;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8.B【詳解】本題考查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內涵及作用。①④: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找到最大公約數,又保留不同點,尊重不同意見;求同能讓人們更加親近、友善,存異則讓人們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重要啟示,故①④說法正確;②:求同能讓人們更加親近、友善,存異則讓人們彼此尊重、包容,②說法錯誤;③:“消除”說法過于絕對,和而不同,就是倡導和諧相處,協調不同意見,但不盲從茍同,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9.C【詳解】本題考查中華人文精神。C:詩文中的花木草石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體現了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故C說法正確;A:題干沒有體現文人墨客對美好事物的豐富情感,故A不符合題意;B:“只有……才”說法太絕對,表達詩人思想的途徑有很多,故B說法錯誤;D:詩文中花木草石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追求,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0.D【詳解】本題考查對中華人文精神的認識和理解。②③④:依據教材知識并分析題干可知,圖片中不同城市設計的“福”字體現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表現;它匠心獨具,展現了美妙的形態和獨特的神韻;它形神兼備,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同時做到了求同存異,是對各地文化元素進行創新的表現,故②③④說法正確;①:這些“?!弊质蔷脑O計,是對漢字基本知識深入了解的表現,故①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11.C【詳解】本題考查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內容。 C:在“中和”的狀態下,天地萬物和諧地共存發展、各得其所,繁榮興旺,故C說法正確; AB:“中和”狀態下,萬事萬物和諧地共存展,“相互對立沖突”、“混亂狀態”不符合這一要求,故AB說法錯誤; D:“中和”狀態下,萬事萬物各得其所,“個人的利益最大化”不符合這一要求,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2.C【詳解】本題考查對中華人文精神的認識和理解。①②③:依據教材知識并分析題干可知,“立己達人,兼善天下”意指通過自我修養和自強自立,不僅實現個人的成功和品德的提升,還積極關愛他人,回報社會,促進共同發展和進步;因而拾荒老人資助上百名學生、以雷鋒為榜樣,到敬老院做公益;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中國方案求解全球發展難題均能體現“立己達人,兼善天下”,故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偷偷吸煙,逃課并跟著社會青年閑逛屬于不良行為,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3.A【詳解】本題考查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重要意義。 A:“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是通過各種文化形式承載做人做事的道理,感化人、教育人、成就理想人格,“學校開設傳統文化課程”體現這一教化思想,故A說法正確; B:我們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也要豐富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故B說法錯誤;C:“不良行為”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發展,要及時制止,故C說法錯誤; D:我們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關注文化內涵,積極參與和倡導健康的娛樂形式,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娛樂環境,故D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A。14.B【詳解】本題考查美學追求。B:“形神兼備”是指繪畫藝術既注重作品的形式,又注重內涵;“情景交融”是指繪畫藝術既注重作品表達的思想,又注重表現形式。故B符合題意;A:我們既要注重作品的形式,也要注重內涵,故A說法錯誤;C:我們不僅要追求作品表達的思想,也要顧及表現形式,故C說法錯誤;D:作品不僅要注重寫實,也要注意意境營造,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5.A【詳解】本題考查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 A:“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強調的是一種處世方法,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建立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故A符合題意; B:“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意思是取得偉大的功業,是由于有偉大的志向;完成偉大的功業,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強調目標和勤奮的重要性,故B不符合題意;C:“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意思是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強調了個人品德修養的重要性,故C不符合題意; D:“天地之大,黎元為本”意思是天地雖然廣袤無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強調以人民的利益為先,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6.B【詳解】本題考查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內涵。 B:“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意思是在與人相處時,尋求共同之處,保留不同意見,追求和諧但不強求一致,這是中國傳統處世之道,屬于中華民族人文精神內涵的處世方法,故B說法正確; A:“針鋒相對,絕不妥協”容易使交往陷入僵局,甚至演變成爭吵和沖突,不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故A說法錯誤;C:“人云亦云,盲目跟從”是沒有主見的表現,會影響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故C說法錯誤; D:“只強調自我,不顧他人”是自私自利的表現,不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故D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B。17.C【詳解】本題考查中華人文精神。A:我們要尊重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故A說法錯誤;B:我們要學會與不同的人交往,故B說法錯誤;C:“和而不同”就是倡導和諧相處,協調不同意見,但不盲從茍同,尊重他人的不同觀點和個性,符合“和而不同”理念,故C說法正確;D: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和自己完全一致,要尊重不同的意見,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8.B【詳解】本題考查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①:材料中提到“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對稱的景觀韻律與壯美秩序”,這種對稱和韻律涉及形神兼備的美學,①符合題意;②:材料中強調這是中國理想都城的典范,獨特的設計反映民族的審美氣質,②符合題意。③:處世方法和教化思想可能更偏向于行為準則或道德教育,而題目中主要講的是建筑布局和美學,③不符合題意;④:材料中提到“國家禮儀場所”,禮儀文化,體現悠久的禮儀文化、中和泰和思想,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9.D【詳解】本題考查中華人文精神的作用。①②④:一批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節目熱播,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體現出人文精神滲透在詩書禮樂等精神文明的創造之中,人文精神能發揮強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這些節目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人們向上向善,①②④說法正確;③:人文精神通過優秀節目有助于廣泛傳播,③錯誤;故本題選D。20.A【詳解】本題考查中華人文精神。A: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體現為詩歌、舞蹈、繪畫、書法等文藝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態,而且富有獨特神韻;中國傳統藝術很早就講究“形似”與“神似”問題,說明中國傳統藝術追求形神兼備、情景交融,故A說法正確;BCD:說法正確但題干體現的是形神兼備、情景交融,故B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21.(1)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人文精神。②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③這就是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2)①愛惜糧食,理性點餐。②踐行光盤行動,剩飯剩菜打包帶回。③衣著樸素整潔,不追求名牌服裝。④勤儉節約,不奢侈浪費。【分析】考點考查: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的有關知識,從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家訓是我國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種文獻形式“往往濃縮了作者豐富的人生體驗”→可鏈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關鍵詞②:《朱子家訓》中的兩條“經書不可不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可鏈接文化表現形式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關鍵詞③:家訓“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教育意義”→可鏈接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可鏈接愛惜糧食、勤儉節約等;關鍵詞②: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可鏈接衣著樸素、不奢侈浪費等。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2.(1)①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久彌新。②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③理解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2)將考古現場做成虛擬展廳、“線上展覽”、云課堂、觀展互動等。【分析】考點考查: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能力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責任意識。【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學生,需要運用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的有關知識,從道理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這堂課由“傳承”這一話題開場,延伸至蘇州博物館“中而新……在潤物細無聲中夯實青少年的思想根基→可鏈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久彌新;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理解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為“博物館+”出出主意,屬于開放性問題,回答要點符合題意即可。23.(1)①敦煌文化因中華文化的兼容并蓄而形成,體現了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②敦煌壁畫將人的思想情感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反映了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③敦煌壁畫記錄的故事承載了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豐富人的精神生活,促進社會和諧。(2)示例:鄭思肖的《寒菊》:“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边@首詩通過菊花的形象,展現了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和高潔孤傲的品質。【分析】考點考查: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原因、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和表現、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責任意識【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原因、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敦煌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不斷借鑒、吸收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鏈接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關鍵詞②:敦煌壁畫將人的思想情感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鏈接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關鍵詞③:作為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牛王救太子”“九色鹿”等敦煌壁畫不僅向世人展現了獨具神韻的審美情趣,同時也體現了崇德向善的價值取向→鏈接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豐富人的精神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寫一首描寫菊花的詩詞歌賦,并說出它體現的精神,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24.(1)《瑪納斯》體現了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這一思想,對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義。(2)《千里江山圖》體現了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詩歌、舞蹈、繪畫、書法等文藝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態,而且富有獨特神韻,可謂“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們追求立象盡意,主張將人的思想情感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分析】考點考查:中華人文精神的內涵及作用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道德修養、健全人格【詳解】(1)小問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中華人文精神的內涵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以史詩的恢宏的敘事主題和崇高的演述風格凝聚民心、團結人民,給予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和向往→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小問2:本題考查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的作用,可依據教材知識作答。(2)小問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中華人文精神的內涵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千里江山圖》其雖屬于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青年畫家具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小問2:本題考查對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的內涵的理解,可依據教材知識作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