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5.1植物生長素課件(共68張PPT,含5個視頻)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學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5.1植物生長素課件(共68張PPT,含5個視頻)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學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共68張PPT)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1節 植物生長素
(第1課時)
本節聚焦
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2、生長素的發現過程給你什么啟示?
3、什么是植物激素?
植物的向光性
圖中是一株放在窗臺上久不移動的盆栽植物。
討論
1.圖中植株的生長方向有什么特點?
植株的彎曲生長發生在幼嫩部分。
彎向窗外生長
較長時間的單側光刺激;可以使植株獲得更多陽光,從而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
在單側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的現象叫作向光性。
2.可能是哪種環境因素刺激引發了這株植物的形態改變?植株對這種刺激的反應有什么適應意義?
3.這種生長方向的改變,是發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還是成熟部分?
問題探討
1.根據圖5-1分析達爾文父子設計的實驗,各實驗的自變量是什么?
通過對照,分別能得出什么結論?
達爾文最后提出了怎樣的猜想?
2.鮑森·詹森實驗能得到怎樣的結論?該實驗嚴謹嗎?
3.拜爾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是什么?實驗現象是什么?
4.溫特為什么要設置對照組?是如何形成對照的?得出了怎樣的實驗結論?
5.植物激素的概念、種類、作用?
閱讀課本P90-P92的內容,解決以下問題: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金絲雀虉(yì)草的胚芽鞘
1、達爾文和兒子的實驗(19世紀末)
(1)實驗材料: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金絲雀虉(yì)草的胚芽鞘
1、達爾文和兒子的實驗(19世紀末)
胚芽鞘:單子葉植物,特別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它能保護生長中的胚芽。種子萌發時,胚芽鞘首先鉆出地面,出土后還能進行光合作用。
(1)實驗材料:
胚芽鞘
第一片葉
種子
尖端
尖端下部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1、達爾文和兒子的實驗(19世紀末)
(2)實驗現象與分析: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組別 處理 現象








單側光
1、達爾文和兒子的實驗
(2)實驗現象與分析:
彎向光源生長
不生長也不彎曲
直立生長
彎向光源生長
單側光
去掉尖端
錫箔罩在尖端
錫箔罩在尖端下部
現象:
自變量 結論
①與②對照
①與③對照
①與④對照
③與④對照
有無尖端
胚芽鞘彎曲生長與尖端有關
分析:
尖端是否感光
向光性與尖端感受單側光有關
尖端下部是否感光
向光性與尖端下部感受單側光無關
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感光部位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1、達爾文和兒子的實驗
(3)實驗討論和結論




單側光
1、遮蓋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的一段的目的是什么
采用排除法,觀察某一部分不受單側光刺激時胚芽鞘的反應,從而確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2、胚芽鞘彎曲生長的是哪一部分 伸長部位在尖端,還是在尖端下面一段?
彎曲生長的是尖端下面的一段(即伸長部位)。
3、如何解釋彎曲生長呢?
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細胞生長快。
胚芽鞘的尖端
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向光性彎曲生長。
向下面伸長區傳遞了某種“影響”
單側光
刺激
結論:
討論:
科學重視實證。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這種“影響”究竟是什么呢?如何驗證尖端產生了某種”影響”傳到下部?
2、鮑森 詹森的實驗(1913年)
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瓊脂:是海藻的提取物,無色、無固定形狀的固體,溶于熱水,物質可在瓊脂中擴散而性質不變。
云母片:材料為天然礦制品,具有無污染、絕緣、不透化學物質的特點。
結論: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實驗討論
1、從變量控制角度考慮,實驗有什么不足,如何改進?
2、本實驗并沒有充分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傳遞到下部才能發揮作用,如何改進實驗?
從實驗設計的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分析,該實驗無法排除瓊脂片本身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應加一組把空白瓊脂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
2、鮑森 詹森的實驗(1913年)
實驗改進:
瓊脂片
不生長
不彎曲
云母片
將瓊脂片換成云母片。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不生長不彎曲
頂端產生的“影響”能傳到下部,那么它為什么能使得伸長區兩側生長不均勻呢?
3、拜爾的實驗(1918年)
黑暗中
5、實驗結論是什么?
尖端放置的位置
尖端下部彎曲生長的方向
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
2、拜爾為什么要選擇黑暗的環境?
排除光的影響,控制變量。
討論
1、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分別是什么?
自變量:
因變量:
3、沒有了光的刺激,為什么胚芽鞘還會發生彎曲?
尖端產生的影響分布不均勻。
不需要,說明單側光不是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原因,而“影響”的分布不均勻才是原因。
4、“某種刺激”的產生是否需要光照,說明什么?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6、根據現有的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刺激后,就向下面伸長區傳遞某種“影響”
這種“影響”會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
達爾文父子提出
鮑森·詹森
拜爾
驗證尖端產生的“影響”可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驗證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伸長區分布不均勻
這些實驗初步證明:尖端產生的影響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分布不均勻造成了胚芽鞘的彎曲生長。
單側光
黑暗條件
黑暗條件
如何證明是不是化學物質呢?
4、溫特的實驗(荷蘭科學家,1926年)
瓊脂
胚芽鞘尖端中的物質可轉移到瓊脂塊中
未接觸尖端的瓊脂塊
實驗組
對照組
既不生長也不彎曲
朝對側彎曲生長
討論
1、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是什么?
瓊脂塊是否接觸過尖端
自變量:
因變量:
去掉尖端的胚芽鞘是否彎曲生長
2、實驗如何排除瓊脂塊本身對胚芽鞘的影響?
將相同大小的空白瓊脂塊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側。
3、溫特的實驗巧妙在哪里?
用瓊脂塊收集該物質,排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影響,直接觀察該物質的影響。
溫特進一步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由一種化學物質引起的,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和動物激素類似的物質,并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
4、實驗的結論是什么?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生長素究竟是哪種化學物質?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5、生長素的化學本質
1934年,科學家首先從人尿中分離出與生長素作用相同的化學物質-吲哚乙酸(IAA)。
由于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含量極少,直到1946年人們從高等植物中將其分離出來,并確認它也IAA。進一步研究發現,植物體內具有與IAA相同效應的物質還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它們都屬于生長素。
吲哚丁酸(IBA)
吲哚乙酸(IAA)
吲哚乙酸(IAA)
生長素的產生部位
生長素的作用部位
尖端
下端
感光部位
彎曲生長部位
總結:(1)科學實驗中,胚芽鞘的幾個重要部位
(2)生長素的產生 (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即有光、無光均可產生
(4)瓊脂片不感光,不影響生長素的運輸,而云
母片、玻璃片等會阻礙生長素的運輸
(3)胚芽鞘是否生長看生長部位是否有生長素;
胚芽鞘是否彎曲看生長部位的生長素分布是否均勻
不需要
6.植物激素
(1).植物激素種類
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叫作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作為信息分子,幾乎參與調節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動。既不組成細胞結構,也不參與細胞代謝,也不起催化作用。
(2)定義:
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等物質。
動物激素 植物激素
分泌器官
化學本質
作用部位
運輸方式
相同點
①由自身產生;②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
③起調節作用;④微量高效
無特定分泌器官
有特定內分泌腺或細胞
一般是小分子物質
蛋白質、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等
無特定靶器官
靶器官、靶細胞
多樣、復雜
隨體液運輸
思考討論:
植物激素與動物激素的異同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分析
解釋1:單側光照射下,向光面的生長素橫向運輸,向背光面轉移。
解釋2:單側光照射下,向光面的生長素被分解。
解釋3:單側光照射下,抑制生長的物質分布不均勻。
若解釋1正確,則a~d四個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
若解釋2正確,則a~d四個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
若解釋3正確,則a~d四個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
c>a = b >d
c = a = b >d
c = a = b = d
(1)、辯證思維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分析
(2)、實驗證據
① A、B組對照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A、B兩組的數據沒有太大差異,說明單側光并不能降解或者促進生長素的合成。
C、D組對照說明單側光使生長素在胚芽鞘尖端從向光側運輸到背光側,使得背光側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側。
解釋1:單側光照射下,向光面的生長素橫向運輸,向背光面轉移。
解釋2:單側光照射下,向光面的生長素被分解。
解釋3:單側光照射下,抑制生長的物質分布不均勻。
② C、D組對照說明什么?
7.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植物向光性是由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單側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尖端




尖端
下段
尖端
下段
生長素
較少
生長素
較多
生長較慢
生長較快
向光彎曲生長
內因
外因
植物向光性的科學解釋:
植物向光性的科學解釋:
關于植物向光性產生的原因,目前還有爭議。有些學者根據一些實驗結果提出,植物向光性生長,是由單側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長的物質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單側光
向光側抑制生長的物質多
背光側抑制生長的物質少
向光側生長慢
背光側生長快
向光生長
有學者用向日葵、蘿卜等為材料,發現向光彎曲時向光側和背光側生長素含量基本相同,向光側的生長抑制物質多于背光側
生長素的發現易錯總結:
(1)生長素的產生部位:
(2)感光部位:
(3)生長素橫向運輸的部位:
(4)生長素發揮作用的部位(生長部位):
(5)生長素的產生是否需要光照:
(6)單側光的照射結果:
(7)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的因素:
(8)“長不長”看:
“彎不彎”看:
單側光只影響生長素的分布,不影響生長素的合成。
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伸長區

單側光、重力、離心力
生長素在胚芽鞘尖端分布不均
生長素的產生部位
感光部位
橫向運輸部位
生長素的作用部位
彎曲生長部位
是否有生長素
尖端以下部位生長素分布是否均勻
概念檢測
1.達爾文通過實驗提出胚芽鞘產生生長素的部位是尖端。 (  )
2.達爾文發現胚芽鞘向光彎曲是由于促進生長的“影響”分布不均 (   )
3.單側光刺激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并導致其分布不均 (  )
4.溫特通過研磨胚芽鞘獲得了生長素提取液進行研究 (  )
5.達爾文通過實驗推測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照下能產生某種影響傳遞到尖端下方,溫特通過實驗證明了這種影響是一種化學物質。 (  )
6.生長素的產生不需要光,有無光其均能產生。 (  )
7.溫特的實驗中生長素從胚芽鞘尖端基部進入瓊脂塊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  )
8.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 )


×
×
×
×
×
×
1.如圖是生長素發現過程中的實驗示意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一證明生長素的產生依賴光照
B.實驗二證明尖端產生的生長素能向下運輸
C.實驗三證明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原因是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
D.實驗四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影響”是生長素
課堂練習
C
課堂練習
2、如圖是有關胚芽鞘的一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能直立生長的是①④⑥
B.圖中不生長不彎曲的是②
C.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可設置④和⑥進行對照
D.上述實驗中所用胚芽鞘必須是同一種植物的
C
3、如圖表示用燕麥胚芽鞘做的實驗,處理如下:
①切去尖端 ②用錫箔遮住尖端 ③不進行任何處理 ④在左側插入云母片 
⑤在右側插入云母片 ⑥用彼此不相連的兩塊瓊脂片把尖端與下部隔開 
⑦縱向插入云母片,使尖端完全隔開 ⑧橫向插入云母片,使尖端完全離斷
用單側光從左側照射,其中胚芽鞘能向光源方向彎曲的是(  )
A.②④⑤⑦   B.①③⑧ C.③④⑥ D.④⑥⑧
課堂練習
C
雪松具有較強的防塵、減噪與殺菌能力,是世界著名的庭園觀賞樹種之一,也適宜作為工礦企業的綠化樹種。
雪松木材輕軟,具有樹脂,不易受潮,因此也是一種重要的建筑用材。
雪松還含有非常豐富的精油,雪松油具有抗脂漏、防腐、殺菌、補虛、收斂、利尿、調經、祛痰、殺蟲及鎮靜等醫療功效。
你注意過雪松的形態嗎?它的樹冠呈尖塔形。這種樹冠形態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見,這其中蘊藏著怎樣的生物學奧秘呢?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本節聚焦
1、生長素的運輸方式有哪些?
2、生長素具有什么作用?
第1節 植物生長素
(第2課時)
1.生長素的合成、分布?
2.生長素在植物體內運輸的特點?
3.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以及作用特點?
閱讀課本P93-P94的內容,解決以下問題:
二、生長素的合成、運輸和分布
1、生長素的合成
主要的合成部位:
芽、幼嫩的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合成過程:
轉變
色氨酸
吲哚乙酸
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轉變成生長素。
2、生長素的分布
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組織、形成層、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等處)
植物各部分生長素含量比較:
(1)合成部位<積累部位,如頂芽<側芽、分生區<伸長區
(2)生長旺盛的部位>衰老部位,如根尖分生區>老根
3.生長素的運輸
生長素的運輸
方式
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
在成熟植物組織中
①極性運輸
②非極性運輸
僅限于胚芽鞘、幼莖、幼根的薄壁細胞之間的短距離單方向運輸。逆濃度運輸。
和其他光合產物一樣,通過韌皮部的長距離運輸。
根尖、芽尖等生長素產生部位
③橫向運輸
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生長素只能從_____________運輸到_____________,而不能反過來運輸,也就是只能單方向運輸,稱為_______運輸。極性運輸是一種______運輸。
形態學上端
形態學下端
極性
主動
①極性運輸
Ⅰ.內容
生長素
①極性運輸
Ⅱ、形態學上端與形態學上端
形態學上端
形態學下端
形態學上端
a
b
c
d
e
f
b相對于a為形態學下端,相對于c為形態學上端。
e相對于d為形態學上端,相對于f為形態學下端。
Ⅲ.影響因素
遺傳因素決定
Ⅳ.實驗驗證
為了檢測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某人做了如下實驗,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頂端2mm,使胚芽鞘不再產生生長素。在上端放一塊含有生長素的瓊脂(胚芽鞘形態學上端朝上)。過一段時間檢測,發現下端的瓊脂塊逐漸有了生長素。根據實驗設計及結果,此人得出以下結論:
結論一:下端瓊脂塊的生長素來自上端的瓊脂塊
結論二:生長素的胚芽鞘內只能由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的下端。
討論
(1).這個實驗的設計是否嚴密?為什么?
不嚴密,沒有考慮胚芽鞘倒過來放置時的情況。
Ⅳ.實驗驗證
(2).從實驗結果到結論之間的邏輯推理是否嚴謹?為什么?
結論2不嚴謹。沒有實驗證明生長素不能從形態學下端運輸到形態學上端。
(3).如果要驗證上述結論,應該如何改進實驗方案?
應該增加一組胚芽鞘形態學上端朝下的實驗,以研究生長素能不能從形態學下端運輸到形態學上端。
(4).如何檢測下端的瓊脂塊中是否接收到生長素?
方案1:將A瓊脂塊中的生長素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一段時間后檢測下端的瓊脂塊中是否含有放射性。
方案2:將下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一段時間后觀察胚芽鞘是否向對側彎曲。
形態學上端
形態學下端
形態學上端
形態學下端
一、生長素的合成、運輸和分布
3、生長素的運輸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根尖、莖尖等生長素產生部位
單側光照射下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重力作用下遠地側向近地側運輸
②非極性運輸:
胚芽鞘、芽、幼葉、幼根中
成熟組織
一種主動運輸(消耗ATP、需要載體)
通過輸導組織進行運輸,無方向性
③橫向運輸:
部位:
方向:
①極性運輸:
部位:
方向:
只能從形態學上端到形態學下端,不能反過來運輸,只能單方向運輸
部位:
方向:
離心力作用下從近心端向遠心端運輸
為了檢測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某人做了如下實驗。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頂端2mm,使胚芽鞘不再產生生長素。在上端放一塊含有生長素的瓊脂,下端放一塊不含生長素的瓊脂(胚芽鞘形態學上端朝上)。過一段時間檢測,發現下端的瓊脂塊逐漸有了生長素。根據實驗設計及結果,此人得出以下結論:(1)下端瓊脂塊上的生長素來自上端的瓊脂塊;(2)生長素在胚芽鞘內只能由形態學的上端運輸到形態學的下端。
思維訓練:
評價實驗設計和結論
討論
1.這個實驗的設計是否嚴密?為什么?
2.從實驗結果到結論之間的邏輯推理是否嚴謹 為什么
3.如果要驗證上述結論,應該如何改進實驗方案?
不嚴密,沒有考慮將胚芽鞘倒過來放置時的情況。
結論2不嚴謹。沒有實驗證明生長素不能從形態學下端運到形態學上端。
b
a
增加一組胚芽鞘形態學上端朝下的實驗,研究生長素能不能由形態學下端運輸到上端。
在_______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___________進行非極性運輸。
②非極性運輸
生長素的非極性運輸和其他有機物的運輸沒有區別。
成熟
輸導組織
單側光、重力、離心力等單一方向刺激
根尖、芽尖等生長素產生部位
向光側→背光側;遠地側→近地側
③橫向運輸
發生部位
運輸方向
影響因素
(1)極性運輸不會隨植物形態學上端與形態學下端空間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2)極性運輸為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載體蛋白。
(3)極性運輸在太空中依然存在,不受重力因素的影響。
(4)失重狀態下,由于沒有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長素的水平分布是均勻的,植物會水平生長。
(5)生長素的橫向運輸只發生在根尖、芽尖等產生生長素的部位,且發生在有單側光或重力等刺激時。尖端在均勻光照或黑暗處時,不發生生長素的橫向運輸。
關于生長素運輸的幾點注意事項
生長素運輸總結
發生部位
運輸方向
影響因素
跨膜方式
運輸
主動運輸
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
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
遺傳因素決定
在成熟組織中通過輸導組織進行
單側光、重力等單一方向刺激
根尖、芽尖等生長素產生部位
向光側→背光側;遠地側→近地側
發生部位
運輸方向
影響因素
極性運輸
非極性運輸
橫向運輸
單側光、重力等單一方向刺激
根尖、芽尖等生長素產生部位
向光側→背光側;遠地側→近地側
橫向運輸
以下是關于胚芽鞘的A、B、C、D、E 五組實驗,請據圖判斷胚芽鞘生長情況:
①直立生長
②向光彎曲生長
①直立生長
②向光(小孔)彎曲生長
①向右彎曲生長
②直立生長
③向光彎曲生長
④向光彎曲生長
①直立生長
②向左彎曲生長
①直立生長
②彎向小孔生長
③向小孔彎曲生長
④彎向軸心生長
課堂練習
③④中IAA的含量:
a=b+c,b>c
⑤向右彎曲生長
課堂練習
1.下列有關生長素運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在胚芽鞘尖端,生長素只能由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而不能反過來運輸
B.缺氧時,根尖的生長素運輸不會受到影響
C.極性運輸需要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協助
D.在成熟組織,生長素可以通過輸導組織進行非極性運輸
2.取生長狀態一致的燕麥胚芽鞘,分為a、b、c、d四組。分別將a、b兩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從c、d兩組胚芽鞘中的相應位置分別切取等長的一段,并按圖中所示分別接入a、b兩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兩組胚芽鞘。然后用單側光照射時,發現a′組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b′組胚芽鞘不彎曲,也不生長,其原因是( )
A.c組尖端能合成生長素,d組尖端不能
B.a′組尖端能合成生長素,b′組尖端不能
C.c組尖端的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基部運輸,d組尖端的生長素不能
D.a′組尖端的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基部運輸,b′組尖端的生長素不能
B
D
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長素的作用方式
不像酶那樣催化細胞代謝,也不為細胞提供能量,而是作為信號分子,給細胞傳達信息,起著調節細胞生命活動的作用。
作用機理:
生長素
生長素受體
特異性結合
引發
細胞內一系列 信號轉導
特定基因表達
產生效應
誘導
2、生長素的作用
(2)在器官水平上,影響器官的生長、發育。
(1)在細胞水平上,促進細胞伸長生長、誘導細胞分化。
應用:植物組織培養中脫分化、再分化過程的激素誘導。
①促進側根和不定根發生
②影響花、葉和果實發育
應用: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浸泡枝條的下端,可促進其生根,提高成活率。
自然狀態下,果實有種子,可以產生生長素促進果實的發育;如果蟲蛀果實,破壞發育中的種子,結果果實發育停止。
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3、生長素的作用曲線分析
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不同濃度生長素對植物根的作用
A
B
C
D
0
10-10
10-8
10-6
10-4
10-2
促進生長
抑制生長
mol·L-1

F`
F
隨生長素濃度升高,對根生長的促進作用加強。
促進根生長的最適濃度。
隨生長素濃度升高,對根生長的促進作用減弱。
①曲線AB段表示:
②B點表示的生長素濃度是:
③BC段表示:
既不促進也不抑制。
④C點表示的生長素濃度對根的生長作用是:
⑤CD段表示:
隨生長素濃度升高,對根生長的抑制作用增強。
⑥從圖中的F、F`點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最適濃度點左右兩側有一大一小兩個濃度點,起促進作用效果相同。
⑦以上曲線說明了什么
生長素在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在濃度過高時抑制生長。即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是相對于生長素處于最低濃度時各器官的生長速度而言,當生長素濃度過高而抑制生長時,器官表現為生長速度減慢,甚至生長停滯。
下圖所示是科學家研究不同濃度生長素對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得到的結果。
⑧、促進”或“抑制”的作用效果是與哪一組對比得到的?
思考討論:
植物生長素的作用特點
⑨. 對不同器官來說,生長素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分別是多少?不同器官敏感性大小有何關系?
最適濃度:根10-10 、芽10-8 、莖10-4
敏感性:根 >芽 >莖
4、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影響因素)
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所發揮的作用,因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和器官種類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
一般表現為較低濃度促進生長,過高濃度抑制生長
(1)生長素的濃度(低促高抑):
(2)植物器官的種類:
對生長素敏感性:根 >芽 >莖
4、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影響因素)
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4)植物種類:
對生長素敏感性:幼嫩細胞 >衰老細胞
對生長素敏感性:雙子葉植物 >單子葉植物
(3)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
應用:適當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作除草劑,可除去單子葉植物中的雙子葉雜草。小麥、玉米、水稻是單子葉植物,而其中的雜草往往是雙子葉植物。
除草劑濃度范圍
幼根
老根
這說明同一濃度的生長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
應 (填“相同”或“不同”)。
【練一練】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曲線分析:
(1)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適生長素濃度依次約為 mol ·L-1、 mol· L-1
、 mol· L-1,說明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 (填“相同”或“不同”)。
(2)10-6 mol·L-1的生長素濃度對于根是 作用,對于莖是 作用
10-10
10-8
10-4
不同
抑制
促進
不同
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5.頂端優勢
①概念:
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發育受到抑制的現象。
②原因:
頂芽:產生生長素,濃度低,促進生長
(越臨近頂芽的側芽處生長素濃度越高,抑制越強烈。)
側芽:生長素濃度較高,抑制發育。
生長素運輸方向
1
2
3
4
5
6
離頂芽越近的側芽,生長素濃度越高,生長越慢,
離頂芽越遠的側芽,生長素濃度越低,生長越快。
各個芽間生長素濃度的關系:
2>3>4>5>6>1
a.解除頂端優勢:摘除頂芽后,側芽附近的生長素來源暫時受阻,濃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側芽萌動、加快生長,還可以增產,調節植株形態等。如:棉花摘心、黃瓜(煙草)打頂果樹整枝、園藝修剪、移栽促進根系發育。
5.頂端優勢
③應用:
b.維持頂端優勢:自然界的植株呈寶塔形,可以充分利用陽光。
現 象 是否體現兩重性 生長素的濃度及作用
頂端優勢
根的向重力性
莖的背重力性
植物的向光性




頂芽,低:促進
側芽,高:抑制
遠地端,低:促進
近地端,高:抑制
背光側:高,促進強
向光側:低,促進弱
近地端:高,促進強
遠地端:低,促進弱
總結: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根的向地性
1、根的向地性 注意:能體現生長素的低促高抑
原理:根對生長素敏感
重力→生長素分布不均勻(D處近地側生長素濃度 ,C處遠地側生長素濃度 )→生長不均勻(根的近地側生長 ,遠地側生長 )→根向地生長
2、莖的背地性 注意:不能體現生長素的低促高抑
原理:莖對生長素不敏感
重力→生長素分布不均勻(B處近地側生長素濃度 ,A處遠地側生長素濃度 )→生長不均勻(近地側生長 ,遠地側生長 )→莖背地生長
拓展








3、莖(或胚芽鞘)向光性 注意:不能體現生長素的低促高抑
原理:莖對生長素不敏感
單側光→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向光側生長素濃度 ,背光側生長素濃度 )→生長不均勻(向光側生長 ,背光側生長 )→莖向光側生長





4.填表(總結)
部位 生長素濃度(高/低) 生長 快慢 表現 兩重性
(是/否)
單側光→莖 背光側 向光 生長
向光側
重力→根 向地側 向地 生長
背地側
重力→莖 向地側 背地 生長
背地側
頂芽→側芽 頂芽 頂端 優勢
側芽




















(1)若植物幼苗出現向光,且測得其向光一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其背光側生長素濃度范圍應為:_______。
3.據圖回答
m~2m
(2)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現出莖背地生長,且測得莖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2m,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范圍為:______。
(3)若某植物頂芽的生長素濃度為g,產生頂端優勢現象的側芽生長素濃度范圍為:________。
0~m
大于i
課堂練習
(1)某一濃度的生長素對芽是促進作用,對根一定是抑制作用(  )
(2)生長素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但可以給細胞傳達一種調節代謝的信息(  )
(3)不同的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植物的同種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也不一定相同(  )
(4)頂端優勢現象可以說明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特點是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濃度過高時抑制生長(  )
(5)只有頂芽能夠產生生長素,所以頂芽能優先生長而側芽生長受抑制,此現象稱為頂端優勢(  )
(6)某農民種植的向日葵在開花期遇到了連續的陰雨天氣,影響了植物的傳粉。為了避免減產,可以噴灑一定濃度的生長素(  )
×
×
×
辨析易錯易混



課堂練習
1、如圖1為某植株的模式圖,①②③④為枝條上的四個芽;圖2表示不同濃度生長素對芽的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2中d點對應濃度的生長素可能會抑制根的生長
B.圖1中②處生長素濃度小于④處,因而生長緩慢
C.圖1中①②處生長素濃度分別對應圖2中的b、c兩點
D.圖2中若b點代表背光側,則c點可能代表向光側
A
2.將植物橫放,莖彎曲向上生長,根彎曲向下生長。這與重力影響生長素的分布和根、莖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有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A處生長素濃度較B處高,莖對生長素敏感性高,A處生長受抑制,B處生長快,莖向上生長
B.D處生長素濃度較C處高,根對生長素敏感性高,D處生長受抑制,C處生長快,根向下生長
C.C處生長素濃度較D處高,根彎曲向下生長
D.B處生長素濃度較A處高,莖彎曲向下生長
B
課堂練習
1. 基于對生長素的合成、分布、運輸及生理作用的理解,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
(1)單側光會刺激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并引起生長素的分布不均勻。( )
(2)生長素在從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的極性運輸過程中會消耗能量。( )
(3)生長素對植物的根、芽、莖只有促進作用,沒有抑制作用。( )
一、概念檢測
練習與應用


×
2.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別插入三株燕麥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別從不同的方向給以光照(如圖所示)。培養一段時間后,胚芽鞘的生長情況是( )
A. a不彎曲、b不彎曲、c向右彎曲
B. a向右彎曲、b不彎曲、c向右彎曲
C. a向右彎曲、b不彎曲、c向左彎曲
D. a向左彎曲、b不彎曲、c向左彎曲
一、概念檢測
練習與應用
3.下圖中曲線C表示某植物莖的生長反應與生長素濃度的關系,如果將同樣濃度的生長素施用于側芽,能反映側芽生長狀況的曲線是( )
A
A
1.在居室內養花,花盆往往要放在窗口附近有陽光處,有的書上建議每星期將花盆旋轉1/4 圈。這個建議有什么科學道理?
可以使植株接受比較均勻的陽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的向光性生長而引起植株彎曲。
二、拓展應用
練習與應用
2.我國宋代著作《種藝必用》中,記載了一種促進空中壓條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黃泥曬干,篩過,以小便浸之。又曬干, 篩過,再浸之。又曬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樹枝……則根生。”請你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其中的科學道理。
因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長素,將黃泥反復浸到尿液中再曬干,黃泥就會吸附一定的生長素。用這樣的黃泥封裹枝條,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長素促進枝條生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河县| 浙江省| 巧家县| 横峰县| 茌平县| 玉屏| 文昌市| 阿拉善右旗| 汾西县| 衡东县| 阳东县| 外汇| 夏河县| 加查县| 揭阳市| 株洲县| 瑞安市| 蓝田县| 龙岩市| 大理市| 龙岩市| 县级市| 舒城县| 墨脱县| 信丰县| 临高县| 仪陇县| 仁布县| 赫章县| 和田市| 融水| 石嘴山市| 三原县| 彭州市| 奉化市| 什邡市| 延庆县| 梨树县| 潮州市| 蓝田县| 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