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小學科學【素養(yǎng)測評】人教鄂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天氣與氣候》測試基礎卷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總分得分一、知識廣場(每空 1 分,共 10 分)1. 天氣是指我們居住的地區(qū),在某個時間的( )。2. 風向是指風( )的方向,通常用( )個方位來描述。3. 氣象學家通常把云分成( )、( )、( )三類。4.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 )、( )、( )等。5. 氣候是指一個地區(qū)多年的天氣( )狀況。二、判斷大廳(每題 2 分,共 20 分)1. 天氣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2.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旗幟的飄動方向來判斷風向。( )3. 積云通常與晴天相聯(lián)系,所以天空中有積云時一定是晴天。( )4. 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 )5. 風的速度是以風每秒行進多少米來計算的。( )6. 不同的天氣狀況會影響動植物的行為。( )7. 只要天空中有云,就一定會下雨。( )8. 測量氣溫應選擇在陽光直射的地方。( )9. 氣候和天氣一樣,都是時刻在變化的。( )10. 氣象站測量的降水量就是指雨水的深度。( )三、選擇樂園(每題 2 分,共 30 分)1. 下列儀器中,用來測量氣溫的是( )。A. 溫度計 B. 雨量器 C. 風向標2. 當紅旗飄向北方時,這時刮的是( )風。A. 東 B. 南 C. 西3. 下列云的形態(tài)中,預示著即將下雨的是( )。A. 積云 B. 卷云 C. 雨層云4. 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 )。A. 風向標 B. 雨量器 C. 風速儀5. 風每秒行進的距離稱為( )。A. 風向 B. 風速 C. 風力6. 我們一般用( )來描述風的大小。A. 風向 B. 風速 C. 風力等級7. 下列現(xiàn)象不屬于降水的是( )。A. 下雪 B. 起霧 C. 下冰雹8. 晴天時,天空中的云量( )。A. 較多 B. 較少 C. 很多9. 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間一般在( )。A. 上午10點左右 B. 中午12點左右 C. 下午2點左右10. 下列動物行為中,不能預示天氣變化的是( )。A. 螞蟻搬家 B. 公雞打鳴 C. 燕子低飛11. 氣候的變化周期一般是( )。A. 一天 B. 一周 C. 多年12. 下列描述中,屬于天氣的是( )。A. 昆明四季如春 B. 明天大風降溫 C. 極地地區(qū)終年寒冷13. 為了準確測量降水量,雨量器應放在( )。A. 大樹下 B. 空曠的地方 C. 屋檐下14. 下列自然現(xiàn)象中,與天氣無關的是( )。A. 電閃雷鳴 B. 火山噴發(fā) C. 狂風暴雨15. 要了解一個地區(qū)的氣候特點,需要收集該地區(qū)( )的天氣信息。A. 一天 B. 一個月 C. 多年四、問題城堡(每題 4 分,共 20 分)1. 請簡單描述晴天、多云和陰天時天空中云量的特點。2. 風向和風速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請舉例說明。3. 怎樣用自制的雨量器測量降水量?4. 請舉例說明天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5. 天氣和氣候有什么不同?五、科學探究(8 分)小明想要探究一天中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他準備了溫度計,在學校的操場上進行測量。1. 小明應該在( )測量氣溫,這樣可以避免陽光直射對測量結(jié)果的影響。2. 小明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次氣溫,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時間|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氣溫(℃)|15|16|18|20|22|24|25|26|27|26|24|22|時間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氣溫(℃) 15 16 18 20 22 24 25 26 27 27 24 22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在下圖中繪制出一天中氣溫變化的折線圖。(2 分)(此處應給出繪制折線圖的坐標圖,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氣溫)3. 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和折線圖,你發(fā)現(xiàn)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guī)律是( )。六、拓展長廊(每題 6 分,共 12 分)1. 假如你是一名氣象預報員,你需要從哪些方面來預報天氣?請詳細說明。2. 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探究不同顏色的物體吸收太陽熱量的能力是否相同。答案及解析一、知識廣場1. 大氣狀況:天氣的定義就是某個時間當?shù)氐拇髿鉅顩r。2. 吹來;八:風向是風的來向,常用八個方位(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描述。3. 積云;層云;卷云:氣象學對云的基本分類。4. 雨;雪;冰雹:常見降水形式。5. 平均:氣候是地區(qū)多年天氣平均狀況。二、判斷大廳1. √:天氣確實時刻變化且影響生活。2. √:旗幟飄動方向可反映風向,其反方向為風向。3. ×:積云通常與晴天聯(lián)系,但天空有積云不一定晴天,積云發(fā)展也可能下雨。4. √:降水量單位是毫米。5. √:風速以風每秒行進米數(shù)計算。6. √:如燕子低飛預示下雨,說明天氣影響動植物行為。7. ×:天空有云不一定下雨,需滿足一定水汽、凝結(jié)條件等。8. ×:測量氣溫應在通風、無陽光直射的百葉箱中。9. ×:天氣時刻變化,氣候相對穩(wěn)定,變化周期長。10. ×:降水量指一定時間內(nèi),降落到水平面上,未經(jīng)蒸發(fā)、滲透、流失而積聚的水層深度,不單指雨水。三、選擇樂園1. A:溫度計測氣溫;雨量器測降水量;風向標測風向。2. B:紅旗飄向北方,風從南方來,刮南風。3. C:雨層云通常預示即將下雨;積云晴天常見;卷云一般不會馬上降雨。4. B:雨量器測降水量;風向標測風向;風速儀測風速。5. B:風每秒行進距離是風速;風向是風來向;風力是風強弱程度。6. C:用風力等級描述風大小。7. B:下雪、下冰雹是降水;起霧是水汽凝結(jié)在近地面,非降水。8. B:晴天云量較少。9. C:下午 2 點左右地面熱量收支差值最大,氣溫最高。10. B:螞蟻搬家、燕子低飛預示天氣變化,公雞打鳴是生物鐘行為,一般不預示天氣變化。11. C:氣候變化周期多年,天氣一天或幾天變化。12. B:“明天大風降溫”描述短時間大氣狀況,是天氣;“昆明四季如春”“極地地區(qū)終年寒冷”是長時間平均狀況,是氣候。13. B:雨量器放空曠地方避免遮擋影響測量準確性。14. B:電閃雷鳴、狂風暴雨是天氣現(xiàn)象;火山噴發(fā)是地質(zhì)活動,與天氣無關。15. C:了解地區(qū)氣候特點需多年天氣信息,因氣候是多年平均狀況。四、問題城堡1. 答案:晴天時,天空中云量很少,陽光充足;多云時,天空中有較多的云,但仍能看到太陽;陰天時,天空中的云量很多,幾乎看不到太陽。 解析:依據(jù)云量多少對不同天氣分類描述。2. 答案:風向影響物體移動方向,比如帆船靠風力行駛,風向決定航向;影響煙霧擴散方向,工廠排放煙霧隨風向飄散。風速影響風力發(fā)電,風速合適發(fā)電效率高;大風可能吹倒樹木、廣告牌等,影響交通安全。 解析:結(jié)合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闡述風向風速影響。3. 答案:將雨量器放在空曠無遮擋處,降水停止后,用直尺測量雨量器中雨水的高度,讀數(shù)即為降水量,單位是毫米。 解析: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基本操作方法。4. 答案:天氣變化對植物影響,如暴雨可能沖倒植物;干旱影響植物生長。對動物影響,如冬季來臨,大雁南飛;下雨前,螞蟻搬家。 解析:從動植物受天氣變化影響的常見現(xiàn)象舉例。5. 答案:天氣是短時間內(nèi)大氣狀況,時刻變化,如一天或幾天內(nèi)陰晴、風雨等。氣候是地區(qū)多年天氣平均狀況,相對穩(wěn)定,變化周期長,如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多年相對固定。 解析:從時間尺度、變化特點闡述兩者區(qū)別。五、科學探究1. 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保證測量準確。2. (此處略去實際繪制過程,需學生按數(shù)據(jù)在坐標圖繪制)繪制時根據(jù)時間和對應氣溫數(shù)據(jù)描點,用線段依次連接各點形成折線圖。3. 一天中氣溫先逐漸升高,在下午 2 點左右達到最高,之后逐漸降低: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出此規(guī)律。六、拓展長廊1. 答案:作為氣象預報員,從以下方面預報天氣:①氣溫,通過分布在各地氣象站測量數(shù)據(jù),結(jié)合大氣環(huán)流、地形等因素預測變化。②風向和風速,利用氣象衛(wèi)星、地面測風站等設備監(jiān)測,分析天氣系統(tǒng)移動判斷變化。③云量和云狀,衛(wèi)星云圖結(jié)合地面觀測判斷,不同云預示不同天氣。④降水量,綜合水汽條件、大氣垂直運動等因素預測降水概率和降水量。⑤特殊天氣現(xiàn)象,如雷電、大霧、沙塵暴等,依據(jù)氣象條件和歷史數(shù)據(jù)判斷發(fā)生可能性。 解析:基于氣象學預報內(nèi)容和常用手段說明。2. 答案:實驗材料:三個相同大小的黑色、白色、紅色塑料瓶,溫度計,水。實驗步驟:①向三個塑料瓶中倒入等量水,用溫度計測量初始水溫并記錄。②將三個瓶子放在陽光下同一位置,保證光照條件相同。③每隔 10 分鐘測量并記錄每個瓶子內(nèi)水溫。實驗現(xiàn)象與結(jié)論:一段時間后,觀察發(fā)現(xiàn)黑色瓶子水溫升高最多,白色瓶子水溫升高最少,說明不同顏色物體吸收太陽熱量能力不同,顏色越深,吸收太陽熱量能力越強。 解析:控制變量對比不同顏色物體吸收熱量能力。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