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1.(2024七上·長興期中)科學要求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推進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 種子為什么會長出幼苗
B.哪種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C. 鳥蛋為什么會孵出小鳥
D.插在水中的鉛筆為什么會“折斷”
【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對于提出的問題,有些是具有科學研究的價值,有些沒有科學研究的價值,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A.種子為什么會長出幼苗,探究的是種子的萌發條件,屬于科學問題,故A不符合題意;
B.哪種品牌牛奶的味道好,不屬于科學問題,故B符合題意;
C.鳥蛋為什么會孵出小鳥,探究的是生物的繁殖問題,屬于科學問題,故C不符合題意;
D.插在水中的鉛筆為什么會折斷,探究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屬于科學問題,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2024七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 隨著“五水共治”進行, 對水質要求很高的桃花水母在各地陸續被發現。下列有關“桃花水母”說法錯誤的是(  )
A.桃花水母屬于恒溫動物
B.桃花水母屬于無脊椎動物
C.桃花水母有可用于攻擊和防衛的刺細胞, 屬于刺胞動物
D.桃花水母只有一個開口, 食物和消化后的殘渣都由此進出
【答案】A
【知識點】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刺胞(腔腸)動物:結構簡單,生活在水中,身體輻射對稱,體壁由外胚層和內胚層兩層細胞及中間無細胞結構的中膠層構成,體內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如海蜇、海葵、水螅、水母。
【解答】A.桃花水母是刺胞(腔腸)動物,體溫不恒定,屬于變溫動物,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
B.桃花水母屬于腔腸動物,體內無脊柱,因此屬于無脊椎動物,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桃花水母是一種刺胞動物,外胚層有刺細胞,能分泌毒液,幫助捕食,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桃花水母有口無肛門,消化后的食物殘渣從口排出,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3.(2024七上·長興期中)以下關于蝸牛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蝸牛是生物, 所以它能生長、繁殖、能對環境中的刺激做出反應
B.蝸牛爬行時兩對觸角充分展開, 慢慢地活動, 說明蝸牛有觸覺和聽覺
C.我們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 發現蝸牛有口、足、觸角、殼、眼等結構
D.在蝸牛前方3cm處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 蝸牛向遠離酒精的方向爬行, 這說明蝸牛有嗅覺
【答案】B
【知識點】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通過觀察實驗,蝸牛在遇到刺激情況下會縮進殼里去,這說明了蝸牛的殼對蝸牛有保護的作用,同時也說明蝸牛對外界的刺激會產生反應,通過進一步的實驗可知,蝸牛具有觸覺、嗅覺、味覺、視覺等感覺,但是沒有聽覺。
【解答】A.蝸牛是生物,所以它能生長、繁殖、能對環境中的刺激做出反應,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蝸牛爬行時,兩對觸角充分展開,慢慢地活動,其作用是起嗅覺和觸覺作用,蝸牛沒有聽覺,故B錯誤,但符合題意;
C.我們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發現蝸牛有口、足、觸角、殼、眼等部分,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在蝸牛前方3cm處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蝸牛向遠離酒精的方向爬行,這說明蝸牛有嗅覺,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2024七上·長興期中)小明的自行車后輪需要換車胎,他從修理部找來了扳手(如圖所示)準備自己動手,修理時他發現扳手的兩端都有數字,一端是14,另一端是18,他想這一定是扳手的開口寬度,那么這兩個數字后面的單位應該是(  )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D.米
【答案】B
【知識點】估測;物理量的單位
【解析】【分析】測量結果包括數值與單位兩部分,根據常見物體的長度進行估測。
【解答】中學生食指寬度在1cm左右,由圖知,扳手左側的開口寬度略大于食指寬度,應該是1.4cm=14mm,右側的開口寬度應該是1.8cm=18mm。
故選B。
5.(2024七上·長興期中)“為30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展正脊篩查”列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該項目可以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相關健康信息。“正脊篩查”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的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
【解答】科學探究的環節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分析與解釋數據、得出結論等。題目中提到的“正脊篩查”是為了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健康信息,這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的環節。因此,正確答案是D。
故答案為:D。
6.(2024七上·長興期中)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下列現象中,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
A.魚兒離不開水 B.沙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
C.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D.枯葉蝶形似枯葉,躲避天敵
【答案】C
【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生物影響環境,指的是環境受生物活動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解答】A、魚兒離不開水,屬于環境影響生物,故A錯誤;
B、沙漠中駱駝尿液非常少,是生物為了適應環境,故B錯誤;
C、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屬于生物影響環境,故C正確;
D、枯葉蝶形似枯葉,躲避天敵,屬于擬態,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7.(2024七上·長興期中)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克=3.4 千克×1000=3400 克
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小時=2.6×3600 秒=9360 秒
【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在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換算成的單位,要寫在進率的后面。
【解答】A.換算過程中沒有單位,故A錯誤;
B.換算過程中的單位應該是克,故B錯誤;
C.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故C錯誤;
D.小時化秒,為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3600,將換算成的單位“秒”寫在進率的后面,故D正確。
故選D。
8.(2024七上·長興期中)如圖是一款“自發熱鞋墊”,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請你估測“自發熱鞋墊”在使用時溫度最接近(  )
A.10℃ B.20℃ C.45℃ D.80℃
【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一些物理量。例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力、速度、電功率、電流、電壓等。此題就是估測題題型,知識覆蓋面廣,應答估測選擇題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一些數據作為根據,進行單位換算,有時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自發熱鞋墊是時下最為火爆的取暖用品,和暖寶寶原理一樣,主要用碳粉,鐵粉,水和食鹽水再加點添加劑組成一個原電池放電,然后由于沒有正負極,電子無法分正負電子導出,直接形成短路,從而產生熱量。當自發熱鞋墊寶真空袋打開后,就能逐漸開始發熱,使用時溫度最接近45℃,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2024七上·長興期中)小科用示數在刻度線以下的體溫計依次給甲、乙、丙三位同學測體溫,記錄數據分別為:36.8℃、36.8℃和37.2℃。過后發現全程忘記甩體溫計,于是想甩過后全部重測,老師說,你只需再重測一個同學的體溫即可。小科應去測誰的體溫呢 (  ).
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甲、乙同學中任何一個
【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度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則當溫度降低水銀柱體積縮小時,液柱從此處斷開,不能自己回流回液泡。由此可知,體溫計內的液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體溫計的結構特點可知,當液柱升高時,測出的體溫肯定是準確的,而液柱不變時,被測體溫可能低于或等于這個示數,不一定準確。根據題意可知,原來體溫計的示數在刻度線以下,測量甲和丙的體溫時液柱明顯升高,則二者體溫準確。只有測量乙的體溫時示數沒有變化,因此只需重新測量乙的體溫即可。
故選B。
10.(2024七上·長興期中)小華制作了仿生飛行器(如圖),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
A.仿生視覺特點, 攝像頭高清
B.仿生體形特點, 機體呈流線型
C.仿生翅膀特點, 機翼輕盈可折疊
D.仿生骨骼特點, 材料既堅硬又厚重
【答案】D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仿生是指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
A.根據攝像頭與視覺的關系進行解答;
B.根據機體呈流線型與鳥類飛行的特點進行解答;
C.根據機翼可折疊得于飛行進行解答;
D.根據鳥類骨骼的特點與仿生骨骼的特點進行解答。
【解答】A.鳥類視覺敏銳,仿生飛行器攝像頭高清,仿生鳥類的視覺特點,故A不符合題意;
B.仿生飛行器的機體呈流線型,利于飛行,故B不符合題意;
C.鳥類前肢變成翼,可扇動產生飛行的動力,仿生飛行器的機翼輕盈可折疊利于飛行,故C不符合題意;
D.鳥類骨骼輕、薄,有的骨中空,可以減輕體重。仿生飛行器的材料堅硬厚重,不利于飛行,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1.(2024七上·長興期中)細胞學說的提出, 在結構上將紛繁復雜的生物世界統一起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不一定都來自細胞
B.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C.所有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D.在大量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 科學家進行了理論概括, 形成了細胞學說
【答案】A
【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
【解析】【分析】細胞學說的內容: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②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生命起作用;③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
【解答】A.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
B.細胞通過細胞分裂不斷產生新的細胞,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所有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德國科學家魏爾肖進一步提出:所有的細胞都來自己經存在的活細胞。在此基礎上,人們進行了理論概括,形成了細胞學說,故D正確 ,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2.(2024七上·長興期中)“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重要的生命觀念之一。下列與此觀念不相符合的是(  )
A.哺乳動物體表被毛,有利于保溫
B.鳥類胸肌發達,有利于為飛行提供動力
C.魚類身體呈紡錘形,有利于運動時保護身體
D.爬行動物體表覆蓋鱗片或甲,有利于減少水分散失
【答案】C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魚類屬于脊椎動物,用鰓呼吸,用鰭游泳,身體呈紡錘形,可以減小游泳時受到的阻力,是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表現之一。
【解答】A、哺乳動物是恒溫動物,體表被毛,有利于保溫,故A不符合題意;
B、鳥類飛行需要足夠的動力,胸肌發達,有利于為飛行提供動力,故B不符合題意;
C、魚類身體呈紡錘形,有利于運動時減小阻力,故C符合題意;
D、爬行類體表的鱗片或甲,有利于減少水分散失和保護身體,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3.(2024七上·長興期中)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燒傷或燙傷,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B.被化學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C.做完實驗后,將有毒試劑直接傾倒在水槽中
D.為防止眼睛受到意外傷害,實驗過程中戴上護目鏡
【答案】D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了解實驗時遇到特殊情況的急救措施,沉著冷靜面對,嚴重時立即送醫。
【解答】A、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故A錯誤;
B、被化學試劑灼傷時,用緩緩的流水沖洗1分鐘以上,故B錯誤;
C、有毒試劑不能直接傾倒在水槽中,應倒入指定的廢液缸進行統一處理,故C錯誤;
D、為防止眼睛在實驗過程中意外受傷,應在實驗過程中戴上護目鏡,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4.(2024七上·長興期中)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
A.涼開水、生理鹽水、自來水 B.碘液、生理鹽水、涼開水
C.碘液、自來水、生理鹽水 D.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答案】D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滴的是清水。
【解答】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是涼開水,將雜質沖洗干凈,防止干擾觀察;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是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染色用的液體是碘液,染色后更易看清細胞,便于觀察。
故答案為:D。
15.(2024七上·長興期中)為宣傳保護某水庫的生物多樣性, 某興趣小組制作了一些魚類的物種信息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鯰形目包含的生物種類比黃顙魚屬少
B.圖示魚類中, 鰱和鯉的親緣關系最近
C.可調查魚類繁殖周期來制定保護方案
D.生物的七個分類等級中, 最小的單位是種
【答案】A
【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
【解析】【分析】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生物之間的差異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生物之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解答】A.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生物之間的差異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鯰形目包含黃顙魚屬,鯰形目包含的生物種類比黃顙魚屬多,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
B.兩種生物同屬的分類單位越大,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越遠,反之兩種生物同屬的分類單位越小,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越近。題圖中,鰱和鯉的最小共同分類單位是鯉形科,故兩者的親緣關系更近,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保護魚類資源主要是保護產卵期的母魚和育肥期的幼魚,所以可根據魚的繁殖周期制定保護方案,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最小的是種,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6.(2024七上·長興期中)下圖是同學們喜歡的動畫片中的動物, 請據圖回答問題:
(1)構成以上生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   ;
(2)脊椎動物除了以上幾類外, 還有   類和   類(填寫動物類別)。
【答案】(1)細胞
(2)兩棲;爬行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觀圖可知:A螞蟻屬于節肢動物、B小丑魚屬于魚類、C唐老鴨屬于鳥類、D小豬屬于哺乳動物。
【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2)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的體內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圖中B小丑魚屬于魚類、C唐老鴨屬于鳥類、D小豬屬于哺乳動物,還有兩棲類、爬行類。
故答案為:(1)細胞;(2)兩棲;爬行。
(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2)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的體內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圖中B小丑魚屬于魚類、C唐老鴨屬于鳥類、D小豬屬于哺乳動物,還有兩棲類、爬行類。
17.(2024七上·長興期中)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測量,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運動會前夕, 學校對體育場館進行整修。
①工作人員在安裝玻璃時進行了一系列的測量。測量某塊玻璃的寬度, 結果如圖甲所示,則這塊玻璃的寬度為   cm。
②安裝玻璃時要用螺絲固定, 若采用如圖乙所示的方法測量某款螺絲的橫截面直徑, 則每一枚螺絲的直徑是    cm。
(2)氣象人員測得某晝夜四個不同時刻的氣溫數值如圖所示, 由圖丙可知當日的最大溫差為   。
【答案】(1)94.35;0.75
(2)13℃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①在測量物體長度時,物體左端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或整刻度線對齊,用右端的刻度值減左端的刻度值則為物體的長度;
②一枚螺絲的直徑等于螺絲的直徑的總長度除以螺絲的枚數;
(2)找出當日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最大溫度差等于最高氣溫減最低氣溫。
(1)①玻璃的左邊對應的是0cm刻線,右邊對應的是94.35cm,所以寬度為94.35cm-0cm=94.35cm;
②由圖可知4枚螺絲的總直徑是3.00cm,所以1枚螺絲的直徑是;
(2)氣象人員測得某晝夜四個不同時刻的氣溫數值如圖所示,由圖可知,示數分別為:-7℃、6℃、-4℃、-7℃,當日的最大溫差為6℃-(-7℃)=13℃。
故答案為:(1)①94.35;0.75;②(2)13℃。
(1)[1]①玻璃的左邊對應的是0cm刻線,右邊對應的是94.35cm,所以寬度為
94.35cm-0cm=94.35cm
[2]②由圖可知4枚螺絲的總直徑是3.00cm,所以1枚螺絲的直徑是
(2)氣象人員測得某晝夜四個不同時刻的氣溫數值如圖所示,由圖可知,示數分別為:-7℃、6℃、-4℃、-7℃,當日的最大溫差為
6℃-(-7℃)=13℃
18.(2024七上·長興期中)如圖是“用酒精燈加熱水”的實驗裝置, 請回答下列各題:
(1)寫出裝置中相應序號的實驗儀器名稱:
A.   ; B.   ;
(2)找出圖中一處錯誤:   。
(3)下圖是實驗中學生使用酒精燈的四種操作。仔細觀察圖中的不同操作, 其中使用酒精燈的正確操作是 。(填寫字母)
A. B. C. D.
【答案】(1)溫度計;燒杯
(2)溫度計的液泡接觸燒杯底部
(3)A;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1)根據常見儀器的名稱進行解答;
(2)根據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解答;
(3)根據點燃酒精燈與熄滅酒精燈的方法進行解答。
【解答】(1)據圖可知,儀器A是溫度計,B是燒杯;
(2)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液泡不能接觸燒杯底或燒杯壁,圖中溫度計的液泡接觸燒杯底部;
(3)A.點燃酒精燈時要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燃,故A正確;
B.酒精燈的熄滅方法: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故B錯誤;
C.點燃酒精燈時要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燃,嚴禁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故C錯誤;
D.酒精燈的熄滅方法: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故D正確;
故選:AD。
故答案為:(1)溫度計;燒杯;(2)溫度計的液泡接觸燒杯底部;(3)AD。
(1)據圖可知,儀器A是溫度計,B是燒杯;
(2)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液泡不能接觸燒杯底或燒杯壁,圖中溫度計的液泡接觸燒杯底部;
(3)A、點燃酒精燈時要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燃,故操作正確;
B、酒精燈的熄滅方法: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故操作錯誤;
C、點燃酒精燈時要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燃,嚴禁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故操作錯誤;
D、酒精燈的熄滅方法: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故操作正確;
故選AD。
19.(2024七上·長興期中)石井水庫位于上浦鎮, 水庫旁的水杉林, 大片的水杉筆直挺拔, 像一把把收攏好的巨傘插進水里, 不時還有野鴨從樹林中穿游而過,被譽為現實版的“綠野仙蹤”。請用學過的生物知識并根據圖乙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圖中, 可能是野鴨體細胞的是圖   (選填“A”或“B”)。
(2)水杉樹沒有骨骼, 但筆直挺拔, 這與細胞結構中的   有關。(填結構名稱)
(3)水杉有膝狀呼吸根, 能生出水面幫助呼吸, 故水杉耐水耐濕。決定這一特征的遺傳物質是在細胞的   內。(填數字)
【答案】(1)A
(2)細胞壁
(3)3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觀圖可知:1細胞膜、2細胞質、3細胞核、4液泡、5葉綠體、6細胞壁。
【解答】(1)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圖B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因此圖A是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圖B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即A、B兩圖中,可能是野鴨上皮細胞的是圖A;
(2)6是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水杉樹沒有骨骼, 但筆直挺拔, 這與細胞結構中的細胞壁有關;
(3)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基因存在于細胞核中。因此,水杉有膝狀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陸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濕。決定這一性狀的物質是在細胞的3細胞核內。
故答案為:(1)A;(2)細胞壁;(3)3。
(1)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圖B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因此圖A是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圖B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即A、B兩圖中,可能是野鴨上皮細胞的是圖A。
(2)6是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水杉樹沒有骨骼, 但筆直挺拔, 這與細胞結構中的細胞壁有關。
(3)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基因存在于細胞核中。因此,水杉有膝狀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陸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濕。決定這一性狀的物質是在細胞的3細胞核內。
20.(2024七上·長興期中)七1班生物調查小組, 調查了校園中的各種植物, 圖甲是他們拍的三種植物圖片。為更好研究各種植物, 他們歸納了五類植物特征, 如下表所示。(“-”表示沒有)
根 莖 葉 花 果實 種子
A + + +
- +
B + + +
-
C
+ +
D
-
-
E + + + + + +
(1)桂花、銀杏、葫蘆蘚這三種植物中屬于表中E類植物的是   ,它與水杉的區別在于種子外有   包被, 形成果實。C類植物用   繁殖。
(2)同時, 調查小組還了解了下列動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生活習性。
①圖中所示的動物中, 胚胎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的是   (填字母)。
②圖中所示的動物中, 由水生向陸生過度的脊椎動物是   (填字母)。
【答案】(1)桂花;果皮;孢子
(2)C、F;A
【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常見的脊椎動物;常見的無脊椎動物;種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據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用種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裸子植物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解答】(1)桂花屬于被子植物。銀杏屬于裸子植物,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圖中植物E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屬于被子植物。所以桂花、銀杏、葫蘆蘚這三種植物中屬于表中E類植物的是桂花。它與水杉的區別在于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實。C類植物具有莖、葉分化,是苔蘚植物,用孢子繁殖;
(2)①哺乳動物的生殖發育特點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哺乳動物后代的成活率,增強了它們對陸地生活的適應能力。所以,圖中所示的動物中,胚胎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的是C鯨、F牛;
②A青蛙,屬于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由水生向陸生的過渡類型,成體可適應陸地生活,但繁殖和幼體發育還離不開水,而爬行動物才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因此屬于脊椎動物從水生向陸生進化的過渡類群是A青蛙。
故答案為:(1)桂花;果皮;孢子;(2)①C、F;②A。
(1)桂花屬于被子植物。銀杏屬于裸子植物,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圖中植物E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屬于被子植物。所以桂花、銀杏、葫蘆蘚這三種植物中屬于表中E類植物的是桂花。它與水杉的區別在于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實。C類植物具有莖、葉分化,是苔蘚植物,用孢子繁殖。
(2)①哺乳動物的生殖發育特點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哺乳動物后代的成活率,增強了它們對陸地生活的適應能力。所以,圖中所示的動物中,胚胎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的是C鯨、F牛。
②A青蛙,屬于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由水生向陸生的過渡類型,成體可適應陸地生活,但繁殖和幼體發育還離不開水,而爬行動物才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因此屬于脊椎動物從水生向陸生進化的過渡類群是A青蛙。
21.(2024七上·長興期中)某濕地內已知動植物有1000多種。
(1)該濕地公園是鳥類的天堂, 已經發現有白鷺、杜鵑等50余種, 這些鳥類的體溫   (填“恒定”或“不恒定”);濕地內昆蟲也較多, 昆蟲體表都有一層保護身體的   。
(2)小菁將濕地內某些動物分為甲、乙兩類, 如表1所示, 他是依據   這一特征來分類。
類別 動物名稱
甲 燕子、田鼠、草魚、青蛙
乙 蜜蜂、蚯蚓、蝦
表1
(3)小普在濕地采集了4種植物 P、Q、R和S, 并設計了上表2的二歧分類檢索表來分辨這些植物: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類植物, 它是   。
(4)圖3 表示濕地內部分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 圖中共有   條食物鏈, 請寫出其中一條:   ;其中水草與藻類爭奪陽光、養料等, 說明二者之間存在著   關系。
(5)濕地內有瀕臨滅絕的白頸長尾雉、白鷴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 造成這些生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 ②建立濕地保護公約
③向河水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
【答案】(1)恒定;外骨骼
(2)有無脊柱
(3)R
(4)4;水草→水生昆蟲→白鷺(水草→水生昆蟲→魚→白鷺;藻類→蝦→白鷺;藻類→蝦→魚→白鷺);競爭
(5)①③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
【解析】【分析】(1)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結構,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并結合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地理分布情況等;
(2)威脅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棲息地被破壞、偷獵(濫捕亂殺)、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1)鳥類的體溫恒定,屬于恒溫動物;昆蟲體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的作用;
(2)甲類動物燕子、田鼠、草魚、青蛙的體內均具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乙類動物蜜蜂、蚯蚓、蝦的體內無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所以,他是依據有無脊柱這一特征來分類的;
(3)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但是不結種子,靠孢子繁殖后代,蕨類植物的受精作用離不開水,因此蕨類植物有根,所以是R;
(4)觀察圖丙,從生產者(水草、藻類)開始,沿著箭頭指向一直到最高級消費者(白鷺),則食物鏈為:水草→水生昆蟲→白鷺;水草→水生昆蟲→魚→白鷺;藻類→蝦→白鷺;藻類→蝦→魚→白鷺,共4條。水草和藻類都需要陽光、養料等資源,它們之間相互爭奪這些資源,這種關系就是競爭關系;
(5)①人類活動導致環境變化,如森林砍伐、污染、棲息地破壞等,使得生物棲息地減少,生存條件惡化,從而導致生物瀕臨滅絕,①符合題意;
②建立濕地保護公約有助于保護濕地生態系統,不是造成生物瀕臨滅絕的問題,②不符合題意;
③污水排放導致水質惡化,影響生物生存。此外,污水中的有害物質還可能通過食物鏈傳遞,進一步危害生物,③符合題意;
④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有助于研究珍稀動物的保護措施,不會導致生物瀕臨滅絕,④不符合題意。所以①③正確。
故答案為:(1)恒定;外骨骼;(2)有無脊柱;(3)R;(4)4;水草→水生昆蟲→白鷺(水草→水生昆蟲→魚→白鷺;藻類→蝦→白鷺;藻類→蝦→魚→白鷺);競爭;(5)①③。
(1)鳥類的體溫恒定,屬于恒溫動物;昆蟲體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的作用。
(2)甲類動物燕子、田鼠、草魚、青蛙的體內均具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乙類動物蜜蜂、蚯蚓、蝦的體內無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所以,他是依據有無脊柱這一特征來分類的。
(3)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但是不結種子,靠孢子繁殖后代,蕨類植物的受精作用離不開水,因此蕨類植物有根,所以是R。
(4)觀察圖丙,從生產者(水草、藻類)開始,沿著箭頭指向一直到最高級消費者(白鷺),則食物鏈為:水草→水生昆蟲→白鷺;水草→水生昆蟲→魚→白鷺;藻類→蝦→白鷺;藻類→蝦→魚→白鷺,共4條。水草和藻類都需要陽光、養料等資源,它們之間相互爭奪這些資源,這種關系就是競爭關系。
(5)①人類活動導致環境變化,如森林砍伐、污染、棲息地破壞等,使得生物棲息地減少,生存條件惡化,從而導致生物瀕臨滅絕,①符合題意。
②建立濕地保護公約有助于保護濕地生態系統,不是造成生物瀕臨滅絕的問題,②不符合題意。
③污水排放導致水質惡化,影響生物生存。此外,污水中的有害物質還可能通過食物鏈傳遞,進一步危害生物,③符合題意。
④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有助于研究珍稀動物的保護措施,不會導致生物瀕臨滅絕,④不符合題意。所以①③正確。
22.(2024七上·長興期中)永永最近從超市購買了一盒“桂花牌”冰糖,盒內有若干塊冰糖且外形不規則,顆粒較大。永永想測此盒冰糖的體積,于是,他邀請了本班的科學探究小組一起展開討論:
(1)寫出嘉嘉不支持歡歡或者永永的理由:   (寫出一點即可)。
科學探究小組請教了科學老師后, 老師告訴他們可以找出家里的面粉來幫忙一下。于是,科學探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將面粉倒入量筒A, 搖實、搖平后記下此時的刻度 V1(如圖A);
②將冰糖塊放入量筒B,搖實、搖平、記下此時的刻度V2(如圖B);
③再將量筒A中全部面粉倒入盛有冰糖的量筒B,浸沒冰糖后,搖實、搖平、記下此時的刻度V3(如圖C);
(2)用上述字母表示冰糖體積的表達式V冰糖=   。
【答案】(1)冰糖易溶于水,無法測量;冰糖顆粒之間存在較大空隙,測得體積偏大
(2)V3-V1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分析兩種方案中體積的測量誤差;
(2)從圖中分別讀出面粉的體積以及冰糖和面粉的總體積,冰糖的體積等于冰糖和面粉的總體積減去面粉的體積。
【解答】(1)如采用歡歡的方案,由于冰糖間存在較大間隙,測量出的冰糖的體積會偏大;如采用永永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測量出的冰糖的體積會偏小;
(2)由圖可知面粉的體積為V1,冰糖和面粉的總體積V3,則冰糖的體積為V冰糖=V3-V1。
故答案為:(1)冰糖易溶于水,無法測量;冰糖顆粒之間存在較大空隙,測得體積偏大;(2)V3-V1。
(1)①如采用歡歡的方案,由于冰糖間存在較大間隙,測量出的冰糖的體積會偏大;②如采用永永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測量出的冰糖的體積會偏小。
(2)由圖可知面粉的體積為V1,冰糖和面粉的總體積V3,則冰糖的體積為
V冰糖=V3-V1
23.(2024七上·長興期中)小科同學在學習了“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后, 動手實踐制作臨時裝片, 部分過程如下:
(1)蓋蓋玻片時, 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水滴, 然后緩緩放下。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在蓋玻片下產生   。
(2)在蓋好蓋玻片并染色后, 小科同學按規范操作, 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以下幾個視野:
①小科同學最終看到了視野丙, 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視野是   。
②從甲→丙需要調節顯微鏡的   (填結構名稱)。
③在視野丙中, 細胞內著色較深的結構是   。
(3)使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玻片標本時, 小科同學在視野中發現一個小黑點。當移動玻片標本時, 小黑點不動; 轉動目鏡時, 小黑點仍在原處。出現這種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目鏡不干凈 B.反光鏡不干凈
C.物鏡不干凈 D.玻片不干凈
【答案】(1)氣泡
(2)乙、丁、甲;細準焦螺旋;細胞核
(3)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操作步驟,為了便于記憶我們可以把這每個步驟簡潔地用一個字代表:擦→滴→撕→展→蓋→染。
【解答】(1)制作臨時裝片時,必須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再輕輕蓋上,目的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影響觀察效果;
(2)①在顯微鏡下首先看到的是B,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題干中乙的物像位于視野中央偏左方,應該向左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移動移到視野中央。即出現圖丁所示;此時圖中細胞結構不清楚,要放大物像,應選用放大倍數較大的物鏡,即出現A所示圖像,細胞體積放大了,但是物像模糊,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使圖像清晰,即圖甲。
②細準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可以精細調焦,能夠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故從甲→丙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③在視野丙中,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使細胞著色便于觀察;細胞核中含有一種能夠被堿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因此在視野丙中,細胞內著色最深的結構是細胞核;
(3)使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玻片時,在視野中發現一個黑點,當移動玻片時,小黑點不動;轉動目鏡時小黑點仍在原處、對這種現象最可能的解釋是:小黑點不在玻片和目鏡上,只可能在物鏡上,故選C。
故答案為:(1)氣泡;(2)乙、丁、甲;細準焦螺旋;細胞核;(3)C。
(1)制作臨時裝片時,必須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再輕輕蓋上,目的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影響觀察效果。
(2)①在顯微鏡下首先看到的是B,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題干中乙的物像位于視野中央偏左方,應該向左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移動移到視野中央。即出現圖丁所示;此時圖中細胞結構不清楚,要放大物像,應選用放大倍數較大的物鏡,即出現A所示圖像,細胞體積放大了,但是物像模糊,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使圖像清晰,即圖甲。
②細準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可以精細調焦,能夠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故從甲→丙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③在視野丙中,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使細胞著色便于觀察;細胞核中含有一種能夠被堿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因此在視野丙中,細胞內著色最深的結構是細胞核。
(3)使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玻片時,在視野中發現一個黑點,當移動玻片時,小黑點不動;轉動目鏡時小黑點仍在原處、對這種現象最可能的解釋是:小黑點不在玻片和目鏡上,只可能在物鏡上。
24.(2024七上·長興期中)小科想探究蝸牛運動快慢是否與溫度有關。小科用如圖甲所示的方格紙, 以及培養皿、棉線、記號筆、刻度尺獲取蝸牛運動的距離。方案設計如下: 在三張大小相同的方格紙上標注中心位置O, 取其中一張紙置于培養皿下方, 在培養皿內倒入溫度為13℃、深為1厘米的水。將同一只蝸牛置于中心點 O 處水中, 待蝸牛開始爬行時, 計時觀察 3分鐘。根據蝸牛在每隔30秒的位置, 在標有13℃的方格紙上描點, 并用光滑的曲線連接。重復測量3次, 計算平均值。重復操作記錄22℃和31℃條件下蝸牛的運動路徑并計算結果。
組別 溫度 3分鐘內蝸牛運動的平均距離/ cm
1 13℃ a
2 22℃ b
3 31℃ c
(1)圖甲是小科觀察記錄的一組數據, 小科依據圖甲獲取蝸牛運動距離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把棉線拉直 ②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
③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 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
上述操作正確的順序是   ;
(2)小麗認為小科的設計中用同一只蝸牛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幾次實驗, 前一次溫度對蝸牛下一次溫度下的運動會產生影響。為避免這種影響, 應如何改進?   ;
(3)小科修改方案之后, 重新實驗, 收集并處理數據。如果溫度越高, 蝸牛爬的越快。則a、b、c之間的大小的關系是   。
【答案】(1)③①②
(2)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3)c>b>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有些長度不能直接用刻度進行測量,因此需要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比如:累積法、變曲為直等。
【解答】(1)可以采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舉例,操作就是③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 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①把棉線拉直;②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
(2)為了避免這種影響,可以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3)如果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在相同時間內,運用的距離越大,故c>b>a。
故答案為:(1)③①②;(2)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3)c>b>a。
(1)可以采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舉例,操作就是③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 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①把棉線拉直;②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
(2)為了避免這種影響,可以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3)如果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在相同時間內,運用的距離越大,故c>b>a。
25.(2024七上·長興期中)腦部微血管密度和GAT1蛋白含量是影響某種腦部疾病的重要因素。為探究銀杏葉提取物治療該病的效果是否比藥物OX更好, 某科研團隊用45只患病大鼠進行實驗, 結果如下:(注: 藥物OX對該病有治療效果。)
組別 注射物 走迷宮平均耗時/秒 腦部微血管平均密度/(血管數·毫米-2) 腦部GAT1蛋白平均相對含量
甲 生理鹽水 57.29 15.22 0.87
乙 藥物OX 28.76 25.02 2.01
丙 銀杏葉提取物 20.76 36.01 5.62
請回答:
(1)本實驗甲組的作用是   。
(2)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的結論是   。
(3)為評估丙組大鼠是否已治愈, 實驗需增設   大鼠組為丁組。
【答案】(1)對照
(2)銀杏葉提取物治療效果最好
(3)健康
【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設計原則: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因素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這樣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
【解答】(1)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的變量是注射物,對照實驗必須保持變量的唯一,因此用作實驗的大鼠應該除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要隨機分組,甲組沒有處理,屬于對照組,起對照作用;
(2)據表可知:與甲、乙組相比,丙組大鼠走迷宮耗時最短,表明銀杏葉提取物治療效果最好,原因是銀杏葉提取物能提高腦部微血管密度和GATl蛋白含量;
(3)為評估丙組大鼠是否已治愈,實驗需增設健康大鼠組為丁組作為對照組。
故答案為:(1)對照;(2)銀杏葉提取物治療效果好;(3)健康。
(1)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的變量是注射物,對照實驗必須保持變量的唯一,因此用作實驗的大鼠應該除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要隨機分組,甲組沒有處理,屬于對照組,起對照作用。
(2)據表可知:與甲、乙組相比,丙組大鼠走迷宮耗時最短,表明銀杏葉提取物治療效果最好,原因是銀杏葉提取物能提高腦部微血管密度和GATl蛋白含量。
(3)為評估丙組大鼠是否已治愈,實驗需增設健康大鼠組為丁組作為對照組。
26.(2024七上·長興期中)學校開展細胞模型制作活動, 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分小組進行項目規劃, 開啟了項目學習的探究實踐之旅。
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細胞模型, 如圖所示。同時針對該模型的科學性設計了如下評價量規。
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規 (節選)
評價指標 優 秀 良 好 待 改 進
指標a 結構完整, 無缺失 結構不完整, 有1-2處 缺失 結構不完整, 缺失3處及以上
指標b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 能展示細胞中2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 至少能展示細胞中1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未能展示細胞結構的功能
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評價指標a, 該組同學的作品被評定良好, 為使該模型“指標a”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
(2)制作細胞膜時, 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 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 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根據評價指標b,你會選擇哪種材料?    ,請說明理由   。
【答案】(1)模型的最外層添加上缺少的細胞壁,并且去掉葉綠體
(2)網眼很小的細紗網;細紗網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
【解答】(1)由于該組同學設計的模型中有液泡,可以判定制作的是植物細胞模型,而植物細胞還具有細胞壁,因此該模型缺少的細胞結構是1處細胞壁,故在模型的最外層添加上缺少的細胞壁。而洋蔥表皮細胞無葉綠體,故還需去掉葉綠體結構;
(2)細胞膜是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用網眼很小細紗網代表細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故答案為:(1)模型的最外層添加上缺少的細胞壁,并且去掉葉綠體;(2)網眼很小的細紗網;細紗網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1)由于該組同學設計的模型中有液泡,可以判定制作的是植物細胞模型,而植物細胞還具有細胞壁,因此該模型缺少的細胞結構是1處細胞壁,故在模型的最外層添加上缺少的細胞壁。而洋蔥表皮細胞無葉綠體,故還需去掉葉綠體結構。
(2)細胞膜是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用網眼很小細紗網代表細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27.(2024七上·長興期中)某研究機構對括蒼山自然保護區的鳥類和哺乳類進行調查。他們在括蒼山選擇了40個位點設置紅外相機,當有動物經過各位點時,相機會自動拍照記錄。根據所拍攝照片,統計了不同植被類型中鳥類和哺乳類的物種數,結果如表所示:
植被類型 闊葉林 針闊葉混交林 針葉林 灌叢和灌草叢
鳥類物種數 39 29 14 32
哺乳類物種數 12 11 9 11
(1)本次調查能否記錄下括蒼山所有的鳥類和哺乳類    (選填“能”或“不能”)。
(2)由表可知,鳥類物種數在   (選填表格中的植被類型)中最少。
(3)哺乳動物能提高后代成活率的原因是   。
【答案】(1)不能
(2)針葉林
(3)胎生、哺乳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1)此時調查只能記錄下經過設置紅外相機點位的動物。
(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鳥類最多的是闊葉林,最少的是針葉林。
(3)根據哺乳類的特點進行回答。
【解答】(1)有可能有些動物沒有經過設置的點位,則不會被記錄,所以本次調查不能記錄下括蒼山所有的鳥類和哺乳類。
(2)由表中數據可知,在針葉林中鳥類物種的種數最少,只有14種。
(3)哺乳類的特點是胎生、哺乳,幼崽生活在親代身邊,親代可以保護幼崽。
28.(2024七上·長興期中)建立月球基地、開發月球資源是人類深空探測的重要內容。為實現在月球基地“種菜”, 科研團隊利用月壤進行植物栽培實驗。
【材料與裝置】: 不同批次的真實月壤A、B、C, 模擬月壤(模擬真實月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火山灰);底面積僅為1cm2的圓柱容器(如圖)。
【過程與結果】: 將等量的擬南芥種子分別播種在真實月壤A、B、C和模擬月壤中。通過測量葉尖最寬展距, 了解擬南芥生長狀況。每組實驗重復4次。
(1) 由于真實月壤樣本數量少, 實驗中節約用量的做法是   。
(2) 繪制曲線應采用每組數據的   ,目的是減小誤差。
(3)研究發現, 各組擬南芥種子萌發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階段生長狀況相近。一段時間后, 真實月壤中擬南芥的生長狀況較差, 據圖丙分析得出該結論的依據是   。
【交流與評價】真實月壤中可種出植物, 但生長不良,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肥力不足。由于真實月壤稀缺, 科研團隊嘗試用改進后的模擬月壤繼續做大量探索和實驗。
【答案】選用底面積僅為 1cm2 的圓柱容器;平均值;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
【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由于真實月壤樣本數量少,實驗中節約用量的做法是選用底面積僅為 1cm2 的圓柱容器;
(2)繪制曲線為了減小誤差,使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應采用每組數據的平均值;
(3)研究發現,各組擬南芥種子萌發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階段生長狀相近。一段時間后,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因此得出,真實月壤中擬南芥的生長狀況較差。
故答案為:(1)選用底面積僅為 1cm2的圓柱容器;(2)平均值;(3)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1.(2024七上·長興期中)科學要求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推進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 種子為什么會長出幼苗
B.哪種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C. 鳥蛋為什么會孵出小鳥
D.插在水中的鉛筆為什么會“折斷”
2.(2024七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 隨著“五水共治”進行, 對水質要求很高的桃花水母在各地陸續被發現。下列有關“桃花水母”說法錯誤的是(  )
A.桃花水母屬于恒溫動物
B.桃花水母屬于無脊椎動物
C.桃花水母有可用于攻擊和防衛的刺細胞, 屬于刺胞動物
D.桃花水母只有一個開口, 食物和消化后的殘渣都由此進出
3.(2024七上·長興期中)以下關于蝸牛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蝸牛是生物, 所以它能生長、繁殖、能對環境中的刺激做出反應
B.蝸牛爬行時兩對觸角充分展開, 慢慢地活動, 說明蝸牛有觸覺和聽覺
C.我們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 發現蝸牛有口、足、觸角、殼、眼等結構
D.在蝸牛前方3cm處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 蝸牛向遠離酒精的方向爬行, 這說明蝸牛有嗅覺
4.(2024七上·長興期中)小明的自行車后輪需要換車胎,他從修理部找來了扳手(如圖所示)準備自己動手,修理時他發現扳手的兩端都有數字,一端是14,另一端是18,他想這一定是扳手的開口寬度,那么這兩個數字后面的單位應該是(  )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D.米
5.(2024七上·長興期中)“為30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展正脊篩查”列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該項目可以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相關健康信息。“正脊篩查”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
6.(2024七上·長興期中)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下列現象中,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
A.魚兒離不開水 B.沙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
C.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D.枯葉蝶形似枯葉,躲避天敵
7.(2024七上·長興期中)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克=3.4 千克×1000=3400 克
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小時=2.6×3600 秒=9360 秒
8.(2024七上·長興期中)如圖是一款“自發熱鞋墊”,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請你估測“自發熱鞋墊”在使用時溫度最接近(  )
A.10℃ B.20℃ C.45℃ D.80℃
9.(2024七上·長興期中)小科用示數在刻度線以下的體溫計依次給甲、乙、丙三位同學測體溫,記錄數據分別為:36.8℃、36.8℃和37.2℃。過后發現全程忘記甩體溫計,于是想甩過后全部重測,老師說,你只需再重測一個同學的體溫即可。小科應去測誰的體溫呢 (  ).
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甲、乙同學中任何一個
10.(2024七上·長興期中)小華制作了仿生飛行器(如圖),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
A.仿生視覺特點, 攝像頭高清
B.仿生體形特點, 機體呈流線型
C.仿生翅膀特點, 機翼輕盈可折疊
D.仿生骨骼特點, 材料既堅硬又厚重
11.(2024七上·長興期中)細胞學說的提出, 在結構上將紛繁復雜的生物世界統一起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不一定都來自細胞
B.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C.所有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D.在大量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 科學家進行了理論概括, 形成了細胞學說
12.(2024七上·長興期中)“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重要的生命觀念之一。下列與此觀念不相符合的是(  )
A.哺乳動物體表被毛,有利于保溫
B.鳥類胸肌發達,有利于為飛行提供動力
C.魚類身體呈紡錘形,有利于運動時保護身體
D.爬行動物體表覆蓋鱗片或甲,有利于減少水分散失
13.(2024七上·長興期中)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燒傷或燙傷,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B.被化學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C.做完實驗后,將有毒試劑直接傾倒在水槽中
D.為防止眼睛受到意外傷害,實驗過程中戴上護目鏡
14.(2024七上·長興期中)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
A.涼開水、生理鹽水、自來水 B.碘液、生理鹽水、涼開水
C.碘液、自來水、生理鹽水 D.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15.(2024七上·長興期中)為宣傳保護某水庫的生物多樣性, 某興趣小組制作了一些魚類的物種信息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鯰形目包含的生物種類比黃顙魚屬少
B.圖示魚類中, 鰱和鯉的親緣關系最近
C.可調查魚類繁殖周期來制定保護方案
D.生物的七個分類等級中, 最小的單位是種
16.(2024七上·長興期中)下圖是同學們喜歡的動畫片中的動物, 請據圖回答問題:
(1)構成以上生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   ;
(2)脊椎動物除了以上幾類外, 還有   類和   類(填寫動物類別)。
17.(2024七上·長興期中)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測量,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運動會前夕, 學校對體育場館進行整修。
①工作人員在安裝玻璃時進行了一系列的測量。測量某塊玻璃的寬度, 結果如圖甲所示,則這塊玻璃的寬度為   cm。
②安裝玻璃時要用螺絲固定, 若采用如圖乙所示的方法測量某款螺絲的橫截面直徑, 則每一枚螺絲的直徑是    cm。
(2)氣象人員測得某晝夜四個不同時刻的氣溫數值如圖所示, 由圖丙可知當日的最大溫差為   。
18.(2024七上·長興期中)如圖是“用酒精燈加熱水”的實驗裝置, 請回答下列各題:
(1)寫出裝置中相應序號的實驗儀器名稱:
A.   ; B.   ;
(2)找出圖中一處錯誤:   。
(3)下圖是實驗中學生使用酒精燈的四種操作。仔細觀察圖中的不同操作, 其中使用酒精燈的正確操作是 。(填寫字母)
A. B. C. D.
19.(2024七上·長興期中)石井水庫位于上浦鎮, 水庫旁的水杉林, 大片的水杉筆直挺拔, 像一把把收攏好的巨傘插進水里, 不時還有野鴨從樹林中穿游而過,被譽為現實版的“綠野仙蹤”。請用學過的生物知識并根據圖乙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圖中, 可能是野鴨體細胞的是圖   (選填“A”或“B”)。
(2)水杉樹沒有骨骼, 但筆直挺拔, 這與細胞結構中的   有關。(填結構名稱)
(3)水杉有膝狀呼吸根, 能生出水面幫助呼吸, 故水杉耐水耐濕。決定這一特征的遺傳物質是在細胞的   內。(填數字)
20.(2024七上·長興期中)七1班生物調查小組, 調查了校園中的各種植物, 圖甲是他們拍的三種植物圖片。為更好研究各種植物, 他們歸納了五類植物特征, 如下表所示。(“-”表示沒有)
根 莖 葉 花 果實 種子
A + + +
- +
B + + +
-
C
+ +
D
-
-
E + + + + + +
(1)桂花、銀杏、葫蘆蘚這三種植物中屬于表中E類植物的是   ,它與水杉的區別在于種子外有   包被, 形成果實。C類植物用   繁殖。
(2)同時, 調查小組還了解了下列動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生活習性。
①圖中所示的動物中, 胚胎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的是   (填字母)。
②圖中所示的動物中, 由水生向陸生過度的脊椎動物是   (填字母)。
21.(2024七上·長興期中)某濕地內已知動植物有1000多種。
(1)該濕地公園是鳥類的天堂, 已經發現有白鷺、杜鵑等50余種, 這些鳥類的體溫   (填“恒定”或“不恒定”);濕地內昆蟲也較多, 昆蟲體表都有一層保護身體的   。
(2)小菁將濕地內某些動物分為甲、乙兩類, 如表1所示, 他是依據   這一特征來分類。
類別 動物名稱
甲 燕子、田鼠、草魚、青蛙
乙 蜜蜂、蚯蚓、蝦
表1
(3)小普在濕地采集了4種植物 P、Q、R和S, 并設計了上表2的二歧分類檢索表來分辨這些植物: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類植物, 它是   。
(4)圖3 表示濕地內部分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 圖中共有   條食物鏈, 請寫出其中一條:   ;其中水草與藻類爭奪陽光、養料等, 說明二者之間存在著   關系。
(5)濕地內有瀕臨滅絕的白頸長尾雉、白鷴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 造成這些生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 ②建立濕地保護公約
③向河水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
22.(2024七上·長興期中)永永最近從超市購買了一盒“桂花牌”冰糖,盒內有若干塊冰糖且外形不規則,顆粒較大。永永想測此盒冰糖的體積,于是,他邀請了本班的科學探究小組一起展開討論:
(1)寫出嘉嘉不支持歡歡或者永永的理由:   (寫出一點即可)。
科學探究小組請教了科學老師后, 老師告訴他們可以找出家里的面粉來幫忙一下。于是,科學探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將面粉倒入量筒A, 搖實、搖平后記下此時的刻度 V1(如圖A);
②將冰糖塊放入量筒B,搖實、搖平、記下此時的刻度V2(如圖B);
③再將量筒A中全部面粉倒入盛有冰糖的量筒B,浸沒冰糖后,搖實、搖平、記下此時的刻度V3(如圖C);
(2)用上述字母表示冰糖體積的表達式V冰糖=   。
23.(2024七上·長興期中)小科同學在學習了“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后, 動手實踐制作臨時裝片, 部分過程如下:
(1)蓋蓋玻片時, 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水滴, 然后緩緩放下。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在蓋玻片下產生   。
(2)在蓋好蓋玻片并染色后, 小科同學按規范操作, 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以下幾個視野:
①小科同學最終看到了視野丙, 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視野是   。
②從甲→丙需要調節顯微鏡的   (填結構名稱)。
③在視野丙中, 細胞內著色較深的結構是   。
(3)使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玻片標本時, 小科同學在視野中發現一個小黑點。當移動玻片標本時, 小黑點不動; 轉動目鏡時, 小黑點仍在原處。出現這種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目鏡不干凈 B.反光鏡不干凈
C.物鏡不干凈 D.玻片不干凈
24.(2024七上·長興期中)小科想探究蝸牛運動快慢是否與溫度有關。小科用如圖甲所示的方格紙, 以及培養皿、棉線、記號筆、刻度尺獲取蝸牛運動的距離。方案設計如下: 在三張大小相同的方格紙上標注中心位置O, 取其中一張紙置于培養皿下方, 在培養皿內倒入溫度為13℃、深為1厘米的水。將同一只蝸牛置于中心點 O 處水中, 待蝸牛開始爬行時, 計時觀察 3分鐘。根據蝸牛在每隔30秒的位置, 在標有13℃的方格紙上描點, 并用光滑的曲線連接。重復測量3次, 計算平均值。重復操作記錄22℃和31℃條件下蝸牛的運動路徑并計算結果。
組別 溫度 3分鐘內蝸牛運動的平均距離/ cm
1 13℃ a
2 22℃ b
3 31℃ c
(1)圖甲是小科觀察記錄的一組數據, 小科依據圖甲獲取蝸牛運動距離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把棉線拉直 ②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
③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 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
上述操作正確的順序是   ;
(2)小麗認為小科的設計中用同一只蝸牛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幾次實驗, 前一次溫度對蝸牛下一次溫度下的運動會產生影響。為避免這種影響, 應如何改進?   ;
(3)小科修改方案之后, 重新實驗, 收集并處理數據。如果溫度越高, 蝸牛爬的越快。則a、b、c之間的大小的關系是   。
25.(2024七上·長興期中)腦部微血管密度和GAT1蛋白含量是影響某種腦部疾病的重要因素。為探究銀杏葉提取物治療該病的效果是否比藥物OX更好, 某科研團隊用45只患病大鼠進行實驗, 結果如下:(注: 藥物OX對該病有治療效果。)
組別 注射物 走迷宮平均耗時/秒 腦部微血管平均密度/(血管數·毫米-2) 腦部GAT1蛋白平均相對含量
甲 生理鹽水 57.29 15.22 0.87
乙 藥物OX 28.76 25.02 2.01
丙 銀杏葉提取物 20.76 36.01 5.62
請回答:
(1)本實驗甲組的作用是   。
(2)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的結論是   。
(3)為評估丙組大鼠是否已治愈, 實驗需增設   大鼠組為丁組。
26.(2024七上·長興期中)學校開展細胞模型制作活動, 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分小組進行項目規劃, 開啟了項目學習的探究實踐之旅。
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細胞模型, 如圖所示。同時針對該模型的科學性設計了如下評價量規。
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規 (節選)
評價指標 優 秀 良 好 待 改 進
指標a 結構完整, 無缺失 結構不完整, 有1-2處 缺失 結構不完整, 缺失3處及以上
指標b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 能展示細胞中2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 至少能展示細胞中1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未能展示細胞結構的功能
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評價指標a, 該組同學的作品被評定良好, 為使該模型“指標a”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
(2)制作細胞膜時, 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 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 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根據評價指標b,你會選擇哪種材料?    ,請說明理由   。
27.(2024七上·長興期中)某研究機構對括蒼山自然保護區的鳥類和哺乳類進行調查。他們在括蒼山選擇了40個位點設置紅外相機,當有動物經過各位點時,相機會自動拍照記錄。根據所拍攝照片,統計了不同植被類型中鳥類和哺乳類的物種數,結果如表所示:
植被類型 闊葉林 針闊葉混交林 針葉林 灌叢和灌草叢
鳥類物種數 39 29 14 32
哺乳類物種數 12 11 9 11
(1)本次調查能否記錄下括蒼山所有的鳥類和哺乳類    (選填“能”或“不能”)。
(2)由表可知,鳥類物種數在   (選填表格中的植被類型)中最少。
(3)哺乳動物能提高后代成活率的原因是   。
28.(2024七上·長興期中)建立月球基地、開發月球資源是人類深空探測的重要內容。為實現在月球基地“種菜”, 科研團隊利用月壤進行植物栽培實驗。
【材料與裝置】: 不同批次的真實月壤A、B、C, 模擬月壤(模擬真實月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火山灰);底面積僅為1cm2的圓柱容器(如圖)。
【過程與結果】: 將等量的擬南芥種子分別播種在真實月壤A、B、C和模擬月壤中。通過測量葉尖最寬展距, 了解擬南芥生長狀況。每組實驗重復4次。
(1) 由于真實月壤樣本數量少, 實驗中節約用量的做法是   。
(2) 繪制曲線應采用每組數據的   ,目的是減小誤差。
(3)研究發現, 各組擬南芥種子萌發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階段生長狀況相近。一段時間后, 真實月壤中擬南芥的生長狀況較差, 據圖丙分析得出該結論的依據是   。
【交流與評價】真實月壤中可種出植物, 但生長不良,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肥力不足。由于真實月壤稀缺, 科研團隊嘗試用改進后的模擬月壤繼續做大量探索和實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對于提出的問題,有些是具有科學研究的價值,有些沒有科學研究的價值,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A.種子為什么會長出幼苗,探究的是種子的萌發條件,屬于科學問題,故A不符合題意;
B.哪種品牌牛奶的味道好,不屬于科學問題,故B符合題意;
C.鳥蛋為什么會孵出小鳥,探究的是生物的繁殖問題,屬于科學問題,故C不符合題意;
D.插在水中的鉛筆為什么會折斷,探究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屬于科學問題,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答案】A
【知識點】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刺胞(腔腸)動物:結構簡單,生活在水中,身體輻射對稱,體壁由外胚層和內胚層兩層細胞及中間無細胞結構的中膠層構成,體內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如海蜇、海葵、水螅、水母。
【解答】A.桃花水母是刺胞(腔腸)動物,體溫不恒定,屬于變溫動物,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
B.桃花水母屬于腔腸動物,體內無脊柱,因此屬于無脊椎動物,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桃花水母是一種刺胞動物,外胚層有刺細胞,能分泌毒液,幫助捕食,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桃花水母有口無肛門,消化后的食物殘渣從口排出,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3.【答案】B
【知識點】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通過觀察實驗,蝸牛在遇到刺激情況下會縮進殼里去,這說明了蝸牛的殼對蝸牛有保護的作用,同時也說明蝸牛對外界的刺激會產生反應,通過進一步的實驗可知,蝸牛具有觸覺、嗅覺、味覺、視覺等感覺,但是沒有聽覺。
【解答】A.蝸牛是生物,所以它能生長、繁殖、能對環境中的刺激做出反應,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蝸牛爬行時,兩對觸角充分展開,慢慢地活動,其作用是起嗅覺和觸覺作用,蝸牛沒有聽覺,故B錯誤,但符合題意;
C.我們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發現蝸牛有口、足、觸角、殼、眼等部分,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在蝸牛前方3cm處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蝸牛向遠離酒精的方向爬行,這說明蝸牛有嗅覺,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答案】B
【知識點】估測;物理量的單位
【解析】【分析】測量結果包括數值與單位兩部分,根據常見物體的長度進行估測。
【解答】中學生食指寬度在1cm左右,由圖知,扳手左側的開口寬度略大于食指寬度,應該是1.4cm=14mm,右側的開口寬度應該是1.8cm=18mm。
故選B。
5.【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的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
【解答】科學探究的環節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分析與解釋數據、得出結論等。題目中提到的“正脊篩查”是為了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健康信息,這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的環節。因此,正確答案是D。
故答案為:D。
6.【答案】C
【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生物影響環境,指的是環境受生物活動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解答】A、魚兒離不開水,屬于環境影響生物,故A錯誤;
B、沙漠中駱駝尿液非常少,是生物為了適應環境,故B錯誤;
C、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屬于生物影響環境,故C正確;
D、枯葉蝶形似枯葉,躲避天敵,屬于擬態,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7.【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在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換算成的單位,要寫在進率的后面。
【解答】A.換算過程中沒有單位,故A錯誤;
B.換算過程中的單位應該是克,故B錯誤;
C.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故C錯誤;
D.小時化秒,為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3600,將換算成的單位“秒”寫在進率的后面,故D正確。
故選D。
8.【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一些物理量。例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力、速度、電功率、電流、電壓等。此題就是估測題題型,知識覆蓋面廣,應答估測選擇題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一些數據作為根據,進行單位換算,有時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自發熱鞋墊是時下最為火爆的取暖用品,和暖寶寶原理一樣,主要用碳粉,鐵粉,水和食鹽水再加點添加劑組成一個原電池放電,然后由于沒有正負極,電子無法分正負電子導出,直接形成短路,從而產生熱量。當自發熱鞋墊寶真空袋打開后,就能逐漸開始發熱,使用時溫度最接近45℃,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度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則當溫度降低水銀柱體積縮小時,液柱從此處斷開,不能自己回流回液泡。由此可知,體溫計內的液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體溫計的結構特點可知,當液柱升高時,測出的體溫肯定是準確的,而液柱不變時,被測體溫可能低于或等于這個示數,不一定準確。根據題意可知,原來體溫計的示數在刻度線以下,測量甲和丙的體溫時液柱明顯升高,則二者體溫準確。只有測量乙的體溫時示數沒有變化,因此只需重新測量乙的體溫即可。
故選B。
10.【答案】D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仿生是指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
A.根據攝像頭與視覺的關系進行解答;
B.根據機體呈流線型與鳥類飛行的特點進行解答;
C.根據機翼可折疊得于飛行進行解答;
D.根據鳥類骨骼的特點與仿生骨骼的特點進行解答。
【解答】A.鳥類視覺敏銳,仿生飛行器攝像頭高清,仿生鳥類的視覺特點,故A不符合題意;
B.仿生飛行器的機體呈流線型,利于飛行,故B不符合題意;
C.鳥類前肢變成翼,可扇動產生飛行的動力,仿生飛行器的機翼輕盈可折疊利于飛行,故C不符合題意;
D.鳥類骨骼輕、薄,有的骨中空,可以減輕體重。仿生飛行器的材料堅硬厚重,不利于飛行,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1.【答案】A
【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
【解析】【分析】細胞學說的內容: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②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生命起作用;③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
【解答】A.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
B.細胞通過細胞分裂不斷產生新的細胞,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所有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德國科學家魏爾肖進一步提出:所有的細胞都來自己經存在的活細胞。在此基礎上,人們進行了理論概括,形成了細胞學說,故D正確 ,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2.【答案】C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魚類屬于脊椎動物,用鰓呼吸,用鰭游泳,身體呈紡錘形,可以減小游泳時受到的阻力,是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表現之一。
【解答】A、哺乳動物是恒溫動物,體表被毛,有利于保溫,故A不符合題意;
B、鳥類飛行需要足夠的動力,胸肌發達,有利于為飛行提供動力,故B不符合題意;
C、魚類身體呈紡錘形,有利于運動時減小阻力,故C符合題意;
D、爬行類體表的鱗片或甲,有利于減少水分散失和保護身體,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3.【答案】D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了解實驗時遇到特殊情況的急救措施,沉著冷靜面對,嚴重時立即送醫。
【解答】A、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故A錯誤;
B、被化學試劑灼傷時,用緩緩的流水沖洗1分鐘以上,故B錯誤;
C、有毒試劑不能直接傾倒在水槽中,應倒入指定的廢液缸進行統一處理,故C錯誤;
D、為防止眼睛在實驗過程中意外受傷,應在實驗過程中戴上護目鏡,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4.【答案】D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滴的是清水。
【解答】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是涼開水,將雜質沖洗干凈,防止干擾觀察;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是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染色用的液體是碘液,染色后更易看清細胞,便于觀察。
故答案為:D。
15.【答案】A
【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
【解析】【分析】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生物之間的差異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生物之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解答】A.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生物之間的差異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鯰形目包含黃顙魚屬,鯰形目包含的生物種類比黃顙魚屬多,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
B.兩種生物同屬的分類單位越大,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越遠,反之兩種生物同屬的分類單位越小,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越近。題圖中,鰱和鯉的最小共同分類單位是鯉形科,故兩者的親緣關系更近,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保護魚類資源主要是保護產卵期的母魚和育肥期的幼魚,所以可根據魚的繁殖周期制定保護方案,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最小的是種,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6.【答案】(1)細胞
(2)兩棲;爬行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觀圖可知:A螞蟻屬于節肢動物、B小丑魚屬于魚類、C唐老鴨屬于鳥類、D小豬屬于哺乳動物。
【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2)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的體內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圖中B小丑魚屬于魚類、C唐老鴨屬于鳥類、D小豬屬于哺乳動物,還有兩棲類、爬行類。
故答案為:(1)細胞;(2)兩棲;爬行。
(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2)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的體內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圖中B小丑魚屬于魚類、C唐老鴨屬于鳥類、D小豬屬于哺乳動物,還有兩棲類、爬行類。
17.【答案】(1)94.35;0.75
(2)13℃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①在測量物體長度時,物體左端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或整刻度線對齊,用右端的刻度值減左端的刻度值則為物體的長度;
②一枚螺絲的直徑等于螺絲的直徑的總長度除以螺絲的枚數;
(2)找出當日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最大溫度差等于最高氣溫減最低氣溫。
(1)①玻璃的左邊對應的是0cm刻線,右邊對應的是94.35cm,所以寬度為94.35cm-0cm=94.35cm;
②由圖可知4枚螺絲的總直徑是3.00cm,所以1枚螺絲的直徑是;
(2)氣象人員測得某晝夜四個不同時刻的氣溫數值如圖所示,由圖可知,示數分別為:-7℃、6℃、-4℃、-7℃,當日的最大溫差為6℃-(-7℃)=13℃。
故答案為:(1)①94.35;0.75;②(2)13℃。
(1)[1]①玻璃的左邊對應的是0cm刻線,右邊對應的是94.35cm,所以寬度為
94.35cm-0cm=94.35cm
[2]②由圖可知4枚螺絲的總直徑是3.00cm,所以1枚螺絲的直徑是
(2)氣象人員測得某晝夜四個不同時刻的氣溫數值如圖所示,由圖可知,示數分別為:-7℃、6℃、-4℃、-7℃,當日的最大溫差為
6℃-(-7℃)=13℃
18.【答案】(1)溫度計;燒杯
(2)溫度計的液泡接觸燒杯底部
(3)A;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1)根據常見儀器的名稱進行解答;
(2)根據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解答;
(3)根據點燃酒精燈與熄滅酒精燈的方法進行解答。
【解答】(1)據圖可知,儀器A是溫度計,B是燒杯;
(2)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液泡不能接觸燒杯底或燒杯壁,圖中溫度計的液泡接觸燒杯底部;
(3)A.點燃酒精燈時要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燃,故A正確;
B.酒精燈的熄滅方法: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故B錯誤;
C.點燃酒精燈時要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燃,嚴禁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故C錯誤;
D.酒精燈的熄滅方法: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故D正確;
故選:AD。
故答案為:(1)溫度計;燒杯;(2)溫度計的液泡接觸燒杯底部;(3)AD。
(1)據圖可知,儀器A是溫度計,B是燒杯;
(2)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液泡不能接觸燒杯底或燒杯壁,圖中溫度計的液泡接觸燒杯底部;
(3)A、點燃酒精燈時要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燃,故操作正確;
B、酒精燈的熄滅方法: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故操作錯誤;
C、點燃酒精燈時要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燃,嚴禁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故操作錯誤;
D、酒精燈的熄滅方法: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故操作正確;
故選AD。
19.【答案】(1)A
(2)細胞壁
(3)3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觀圖可知:1細胞膜、2細胞質、3細胞核、4液泡、5葉綠體、6細胞壁。
【解答】(1)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圖B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因此圖A是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圖B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即A、B兩圖中,可能是野鴨上皮細胞的是圖A;
(2)6是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水杉樹沒有骨骼, 但筆直挺拔, 這與細胞結構中的細胞壁有關;
(3)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基因存在于細胞核中。因此,水杉有膝狀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陸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濕。決定這一性狀的物質是在細胞的3細胞核內。
故答案為:(1)A;(2)細胞壁;(3)3。
(1)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圖B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因此圖A是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圖B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即A、B兩圖中,可能是野鴨上皮細胞的是圖A。
(2)6是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水杉樹沒有骨骼, 但筆直挺拔, 這與細胞結構中的細胞壁有關。
(3)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基因存在于細胞核中。因此,水杉有膝狀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陸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濕。決定這一性狀的物質是在細胞的3細胞核內。
20.【答案】(1)桂花;果皮;孢子
(2)C、F;A
【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常見的脊椎動物;常見的無脊椎動物;種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據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用種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裸子植物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解答】(1)桂花屬于被子植物。銀杏屬于裸子植物,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圖中植物E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屬于被子植物。所以桂花、銀杏、葫蘆蘚這三種植物中屬于表中E類植物的是桂花。它與水杉的區別在于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實。C類植物具有莖、葉分化,是苔蘚植物,用孢子繁殖;
(2)①哺乳動物的生殖發育特點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哺乳動物后代的成活率,增強了它們對陸地生活的適應能力。所以,圖中所示的動物中,胚胎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的是C鯨、F牛;
②A青蛙,屬于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由水生向陸生的過渡類型,成體可適應陸地生活,但繁殖和幼體發育還離不開水,而爬行動物才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因此屬于脊椎動物從水生向陸生進化的過渡類群是A青蛙。
故答案為:(1)桂花;果皮;孢子;(2)①C、F;②A。
(1)桂花屬于被子植物。銀杏屬于裸子植物,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圖中植物E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屬于被子植物。所以桂花、銀杏、葫蘆蘚這三種植物中屬于表中E類植物的是桂花。它與水杉的區別在于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實。C類植物具有莖、葉分化,是苔蘚植物,用孢子繁殖。
(2)①哺乳動物的生殖發育特點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哺乳動物后代的成活率,增強了它們對陸地生活的適應能力。所以,圖中所示的動物中,胚胎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的是C鯨、F牛。
②A青蛙,屬于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由水生向陸生的過渡類型,成體可適應陸地生活,但繁殖和幼體發育還離不開水,而爬行動物才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因此屬于脊椎動物從水生向陸生進化的過渡類群是A青蛙。
21.【答案】(1)恒定;外骨骼
(2)有無脊柱
(3)R
(4)4;水草→水生昆蟲→白鷺(水草→水生昆蟲→魚→白鷺;藻類→蝦→白鷺;藻類→蝦→魚→白鷺);競爭
(5)①③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
【解析】【分析】(1)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結構,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并結合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地理分布情況等;
(2)威脅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棲息地被破壞、偷獵(濫捕亂殺)、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1)鳥類的體溫恒定,屬于恒溫動物;昆蟲體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的作用;
(2)甲類動物燕子、田鼠、草魚、青蛙的體內均具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乙類動物蜜蜂、蚯蚓、蝦的體內無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所以,他是依據有無脊柱這一特征來分類的;
(3)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但是不結種子,靠孢子繁殖后代,蕨類植物的受精作用離不開水,因此蕨類植物有根,所以是R;
(4)觀察圖丙,從生產者(水草、藻類)開始,沿著箭頭指向一直到最高級消費者(白鷺),則食物鏈為:水草→水生昆蟲→白鷺;水草→水生昆蟲→魚→白鷺;藻類→蝦→白鷺;藻類→蝦→魚→白鷺,共4條。水草和藻類都需要陽光、養料等資源,它們之間相互爭奪這些資源,這種關系就是競爭關系;
(5)①人類活動導致環境變化,如森林砍伐、污染、棲息地破壞等,使得生物棲息地減少,生存條件惡化,從而導致生物瀕臨滅絕,①符合題意;
②建立濕地保護公約有助于保護濕地生態系統,不是造成生物瀕臨滅絕的問題,②不符合題意;
③污水排放導致水質惡化,影響生物生存。此外,污水中的有害物質還可能通過食物鏈傳遞,進一步危害生物,③符合題意;
④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有助于研究珍稀動物的保護措施,不會導致生物瀕臨滅絕,④不符合題意。所以①③正確。
故答案為:(1)恒定;外骨骼;(2)有無脊柱;(3)R;(4)4;水草→水生昆蟲→白鷺(水草→水生昆蟲→魚→白鷺;藻類→蝦→白鷺;藻類→蝦→魚→白鷺);競爭;(5)①③。
(1)鳥類的體溫恒定,屬于恒溫動物;昆蟲體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的作用。
(2)甲類動物燕子、田鼠、草魚、青蛙的體內均具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乙類動物蜜蜂、蚯蚓、蝦的體內無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所以,他是依據有無脊柱這一特征來分類的。
(3)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但是不結種子,靠孢子繁殖后代,蕨類植物的受精作用離不開水,因此蕨類植物有根,所以是R。
(4)觀察圖丙,從生產者(水草、藻類)開始,沿著箭頭指向一直到最高級消費者(白鷺),則食物鏈為:水草→水生昆蟲→白鷺;水草→水生昆蟲→魚→白鷺;藻類→蝦→白鷺;藻類→蝦→魚→白鷺,共4條。水草和藻類都需要陽光、養料等資源,它們之間相互爭奪這些資源,這種關系就是競爭關系。
(5)①人類活動導致環境變化,如森林砍伐、污染、棲息地破壞等,使得生物棲息地減少,生存條件惡化,從而導致生物瀕臨滅絕,①符合題意。
②建立濕地保護公約有助于保護濕地生態系統,不是造成生物瀕臨滅絕的問題,②不符合題意。
③污水排放導致水質惡化,影響生物生存。此外,污水中的有害物質還可能通過食物鏈傳遞,進一步危害生物,③符合題意。
④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有助于研究珍稀動物的保護措施,不會導致生物瀕臨滅絕,④不符合題意。所以①③正確。
22.【答案】(1)冰糖易溶于水,無法測量;冰糖顆粒之間存在較大空隙,測得體積偏大
(2)V3-V1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分析兩種方案中體積的測量誤差;
(2)從圖中分別讀出面粉的體積以及冰糖和面粉的總體積,冰糖的體積等于冰糖和面粉的總體積減去面粉的體積。
【解答】(1)如采用歡歡的方案,由于冰糖間存在較大間隙,測量出的冰糖的體積會偏大;如采用永永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測量出的冰糖的體積會偏小;
(2)由圖可知面粉的體積為V1,冰糖和面粉的總體積V3,則冰糖的體積為V冰糖=V3-V1。
故答案為:(1)冰糖易溶于水,無法測量;冰糖顆粒之間存在較大空隙,測得體積偏大;(2)V3-V1。
(1)①如采用歡歡的方案,由于冰糖間存在較大間隙,測量出的冰糖的體積會偏大;②如采用永永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測量出的冰糖的體積會偏小。
(2)由圖可知面粉的體積為V1,冰糖和面粉的總體積V3,則冰糖的體積為
V冰糖=V3-V1
23.【答案】(1)氣泡
(2)乙、丁、甲;細準焦螺旋;細胞核
(3)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操作步驟,為了便于記憶我們可以把這每個步驟簡潔地用一個字代表:擦→滴→撕→展→蓋→染。
【解答】(1)制作臨時裝片時,必須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再輕輕蓋上,目的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影響觀察效果;
(2)①在顯微鏡下首先看到的是B,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題干中乙的物像位于視野中央偏左方,應該向左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移動移到視野中央。即出現圖丁所示;此時圖中細胞結構不清楚,要放大物像,應選用放大倍數較大的物鏡,即出現A所示圖像,細胞體積放大了,但是物像模糊,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使圖像清晰,即圖甲。
②細準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可以精細調焦,能夠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故從甲→丙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③在視野丙中,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使細胞著色便于觀察;細胞核中含有一種能夠被堿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因此在視野丙中,細胞內著色最深的結構是細胞核;
(3)使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玻片時,在視野中發現一個黑點,當移動玻片時,小黑點不動;轉動目鏡時小黑點仍在原處、對這種現象最可能的解釋是:小黑點不在玻片和目鏡上,只可能在物鏡上,故選C。
故答案為:(1)氣泡;(2)乙、丁、甲;細準焦螺旋;細胞核;(3)C。
(1)制作臨時裝片時,必須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再輕輕蓋上,目的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影響觀察效果。
(2)①在顯微鏡下首先看到的是B,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題干中乙的物像位于視野中央偏左方,應該向左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移動移到視野中央。即出現圖丁所示;此時圖中細胞結構不清楚,要放大物像,應選用放大倍數較大的物鏡,即出現A所示圖像,細胞體積放大了,但是物像模糊,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使圖像清晰,即圖甲。
②細準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可以精細調焦,能夠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故從甲→丙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③在視野丙中,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使細胞著色便于觀察;細胞核中含有一種能夠被堿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因此在視野丙中,細胞內著色最深的結構是細胞核。
(3)使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玻片時,在視野中發現一個黑點,當移動玻片時,小黑點不動;轉動目鏡時小黑點仍在原處、對這種現象最可能的解釋是:小黑點不在玻片和目鏡上,只可能在物鏡上。
24.【答案】(1)③①②
(2)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3)c>b>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有些長度不能直接用刻度進行測量,因此需要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比如:累積法、變曲為直等。
【解答】(1)可以采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舉例,操作就是③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 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①把棉線拉直;②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
(2)為了避免這種影響,可以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3)如果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在相同時間內,運用的距離越大,故c>b>a。
故答案為:(1)③①②;(2)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3)c>b>a。
(1)可以采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舉例,操作就是③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 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①把棉線拉直;②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
(2)為了避免這種影響,可以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3)如果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在相同時間內,運用的距離越大,故c>b>a。
25.【答案】(1)對照
(2)銀杏葉提取物治療效果最好
(3)健康
【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設計原則: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因素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這樣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
【解答】(1)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的變量是注射物,對照實驗必須保持變量的唯一,因此用作實驗的大鼠應該除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要隨機分組,甲組沒有處理,屬于對照組,起對照作用;
(2)據表可知:與甲、乙組相比,丙組大鼠走迷宮耗時最短,表明銀杏葉提取物治療效果最好,原因是銀杏葉提取物能提高腦部微血管密度和GATl蛋白含量;
(3)為評估丙組大鼠是否已治愈,實驗需增設健康大鼠組為丁組作為對照組。
故答案為:(1)對照;(2)銀杏葉提取物治療效果好;(3)健康。
(1)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的變量是注射物,對照實驗必須保持變量的唯一,因此用作實驗的大鼠應該除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要隨機分組,甲組沒有處理,屬于對照組,起對照作用。
(2)據表可知:與甲、乙組相比,丙組大鼠走迷宮耗時最短,表明銀杏葉提取物治療效果最好,原因是銀杏葉提取物能提高腦部微血管密度和GATl蛋白含量。
(3)為評估丙組大鼠是否已治愈,實驗需增設健康大鼠組為丁組作為對照組。
26.【答案】(1)模型的最外層添加上缺少的細胞壁,并且去掉葉綠體
(2)網眼很小的細紗網;細紗網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
【解答】(1)由于該組同學設計的模型中有液泡,可以判定制作的是植物細胞模型,而植物細胞還具有細胞壁,因此該模型缺少的細胞結構是1處細胞壁,故在模型的最外層添加上缺少的細胞壁。而洋蔥表皮細胞無葉綠體,故還需去掉葉綠體結構;
(2)細胞膜是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用網眼很小細紗網代表細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故答案為:(1)模型的最外層添加上缺少的細胞壁,并且去掉葉綠體;(2)網眼很小的細紗網;細紗網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1)由于該組同學設計的模型中有液泡,可以判定制作的是植物細胞模型,而植物細胞還具有細胞壁,因此該模型缺少的細胞結構是1處細胞壁,故在模型的最外層添加上缺少的細胞壁。而洋蔥表皮細胞無葉綠體,故還需去掉葉綠體結構。
(2)細胞膜是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用網眼很小細紗網代表細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27.【答案】(1)不能
(2)針葉林
(3)胎生、哺乳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1)此時調查只能記錄下經過設置紅外相機點位的動物。
(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鳥類最多的是闊葉林,最少的是針葉林。
(3)根據哺乳類的特點進行回答。
【解答】(1)有可能有些動物沒有經過設置的點位,則不會被記錄,所以本次調查不能記錄下括蒼山所有的鳥類和哺乳類。
(2)由表中數據可知,在針葉林中鳥類物種的種數最少,只有14種。
(3)哺乳類的特點是胎生、哺乳,幼崽生活在親代身邊,親代可以保護幼崽。
28.【答案】選用底面積僅為 1cm2 的圓柱容器;平均值;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
【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由于真實月壤樣本數量少,實驗中節約用量的做法是選用底面積僅為 1cm2 的圓柱容器;
(2)繪制曲線為了減小誤差,使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應采用每組數據的平均值;
(3)研究發現,各組擬南芥種子萌發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階段生長狀相近。一段時間后,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因此得出,真實月壤中擬南芥的生長狀況較差。
故答案為:(1)選用底面積僅為 1cm2的圓柱容器;(2)平均值;(3)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宁县| 山东| 正镶白旗| 长宁县| 乌苏市| 拉萨市| 岚皋县| 西安市| 车致| 墨江| 璧山县| 鄂托克旗| 漯河市| 西吉县| 陵水| 旬邑县| 博野县| 大石桥市| 天津市| 大埔县| 江阴市| 定安县| 会宁县| 康乐县| 富民县| 萨迦县| 阿图什市| 喀什市| 曲周县| 西昌市| 江孜县| 成武县| 乌拉特前旗| 秦安县| 德州市| 富川| 高碑店市| 南召县| 北流市| 衡南县|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