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清華附中嘉興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嘉興期中)七年級的同學們逐漸進入青春期, 身體會有很多變化。下列不屬于第二性征的是( )A.飯量增大 B.乳房發育 C.喉結突出 D.長出胡須2.(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是新生命誕生的圖解。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是卵細胞,是由睪丸產生的B.丙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在④陰道C.甲是精子,是人體最大的細胞D.在子宮內發育的胚胎,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母體3.(2024七下·嘉興期中)近期,浙江公布了一種淡水魚類新物種——甌江小鰾(biào)鮈(jū)。下列屬于甌江小鰾鮈生殖特征的是( )A.胎生哺乳 B.體內發育 C.體外受精 D.無性生殖4.(2024七下·嘉興期中)科技源于生活,服務生活。水平儀(如左下圖)已經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用于水平和豎直校準。下列應用的光學原理與水平儀相同的是( )A.太陽灶 B.后視鏡C.攝像頭 D.日晷儀5.(2024七下·嘉興期中)現在果園里很多水果外面都套有一個袋子,如圖所示。這些袋子既能夠保證水果健康,也能保證水果質量。小科嘗試做了如下實驗:在開花前,完全剪掉桃花甲的雌蕊和桃花乙的雄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將甲、乙兩朵桃花分別罩起來,并扎好袋口,可能出現的是( )A.甲能結果,乙不結果 B.甲不結果,乙能結果C.甲、乙均能結果 D.甲、乙均不結果6.(2024七下·嘉興期中)細菌和許多真菌“無影無蹤”,但又“無處不在”,人們對它們“愛恨交加”。以下關于細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確的是( )A.所有細菌和真菌都是單細胞生物B.制作豆醬、腐乳等食品需要霉菌C.細菌能夠使食物腐敗、傷口紅腫化膿,因此細菌都是有害的D.細菌和真菌都是微生物,它們的細胞結構也是一樣的7.(2024七下·嘉興期中)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科技助聽,共享美好生活”。根據右圖中耳的結構圖,聽覺的形成與①聲波②聽神經③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④鼓膜⑤聽小骨⑥大腦皮層聽覺中樞有關。下列能正確表示聽覺形成的是(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③→④→⑤→②→⑥C.①→④→⑤→③→②→⑥ D.①→②→④→⑤→③→⑥8.(2024七下·嘉興期中)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若要進一步研究像與物左右位置的關系,應選用的字母模型是( )A. B.C. D.9.(2024七下·嘉興期中)下列實驗或實例中,能說明聲音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丙: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將把泡沫塑料球彈起丁:宇航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之間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A.甲、乙、丁 B.甲、乙、丙 C.乙、丙、丁 D.甲、丙、丁10.(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為某湖面上橋在水中的倒影,若河水深為2米,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倒影是倒立的實像 B.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 D.倒影離水面一定為2米11.(2024七下·嘉興期中)繪制概念圖是構建知識網絡的一種學習方法,以下是小科學習筆記中概念圖的一部分,其中不合理的是( )A.B.C.D.12.(2024七下·嘉興期中)小科記錄了酵母菌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發酵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如圖所示。當溫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量( )A.先增加后減少 B.減少C.先減少后增加 D.增加13.(2024七下·嘉興期中)在學習聲音相關知識時,教材中安排了豐富多樣的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聽到鐵塊在水中的敲擊聲,說明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B.乙:隨著空氣被抽出,鈴聲逐漸減弱,說明電鈴振動變弱C.丙:未拉緊棉繩導致聽不到聲音,說明棉繩不能傳播聲音D.丁:伸出桌面的鋼尺長度變短,撥動鋼尺時音調變高,說明鋼尺振動變慢14.(2024七下·嘉興期中)小科用透明塑料盒設計了一個昆蟲標本觀察器,盒高h=10cm,如圖所示。盒底上放標本,盒蓋上嵌入一個凸透鏡,通過凸透鏡可以觀察到標本正立、放大的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觀察器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B.眼睛觀察到昆蟲標本的像是實像C.要使觀察到的昆蟲的像變大一些,應該降低盒子的高度hD.凸透鏡的焦距大于10cm15.(2024七下·嘉興期中)研究光的反射現象時,小科根據正確的實驗數據,作出了關于“反射角-入射角”的圖像,橫軸和縱軸單位長度相同,下圖中符合科學規律的圖像是( )A. B.C. D.16.(2024七下·嘉興期中)國家實施“全面三孩”政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1)在人的各個生長時期中,第二次快速生長時期是 ,該時期最大變化是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2)有些中學生長青春痘是體內的性激素分泌失調,這與圖中 (填器官名稱)的功能有關。17.(2024七下·嘉興期中)細菌中的乳酸菌、真菌中的酵母菌和青霉菌都屬于微生物,它們與人類生產生活密不可分。(1)乳酸菌用于制泡菜、酸奶,酵母菌用于發面、釀酒,這兩者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2)小科利用乳酸菌發酵鮮牛奶制成的酸奶略帶酒味,猜測酸奶被雜菌污染,于是取樣制成臨時裝片觀察,發現該雜菌結構中含有芽體,由此判斷污染酸奶的是 菌。(3)用放大鏡觀察長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綠色的孢子,孢子的作用是 。18.(2024七下·嘉興期中)下圖為植物繁殖的幾種方式,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示中屬于無性生殖的是 。(填序號)(2)為了大量培植優質水果,果農采用了嫁接的方法,如圖②所示。接穗插進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繩或塑料條捆扎好,目的是使它們的 緊貼,這是嫁接成活的關鍵。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19.(2024七下·嘉興期中)漢語言博大精深,有許多成語蘊含關于聲音的科學知識。請回答:(1)“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意思是聽到他的聲音,象見到他本人一樣,說明可以通過聲音的 這一特性來判斷是誰發出的。(2)“掩耳盜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從科學角度分析盜賊所犯的錯誤是:既沒有阻止聲音的 ,又沒有阻止聲音的傳播,只是阻止聲音進入自己的耳朵。20.(2024七下·嘉興期中)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有: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拴五色線等。(1)裹粽子時用到的糯米,其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種子結構中的 ;(2)能看到五色線中的紅色,是因為紅線 了紅光進入人眼。21.(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是射水魚向水面上的昆蟲快速噴出水柱擊落昆蟲獲取食物的情景。射水魚看到的昆蟲是光的 形成的虛像,下圖中能解釋虛像形成原理的是 。22.(2024七下·嘉興期中)一個大燒杯倒扣在桌面上,里邊充以煙霧,用手電筒通過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調節手電筒的聚光圈,使通過煙霧的光形成如圖甲所示粗細均勻的柱形光束。(1)燒杯內充以煙霧,是利用了煙塵微粒對光的 (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來顯示光通過的路徑;(2)在燒杯底和手電筒的聚光圈之間放一塊透鏡,觀察到如圖乙和丙所示的現象,其中能說明該透鏡為凸透鏡的是圖 。(填“乙”或“丙”)23.(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甲所示,小科靠近自動玻璃門進入商場,她在玻璃門中看到了自己的像,當她靠近自動門時,所成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如圖乙所示,當自動門打開時,左側玻璃門中所成的像 (選填“會”或“不會”)隨左側移門一起移動。24.(2024七下·嘉興期中)“小眼鏡”成為全社會的“大關切”,近期的兩會上有人大代表建議要高度重視近視低齡化問題。(1)正常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時能調節 的曲度實現自動變焦,使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2)如圖為現流行的全飛秒近視手術,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從切口取出,從而使角膜形成一個 透鏡的形狀,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遺癥。25.(2024七下·嘉興期中)芯片是電子設備的心臟和大腦,光刻機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裝備。其原理如下: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層光刻膠,再用紫外線光束透過有集成電路圖的鏤空掩膜,經過凸透鏡照射下面的硅片,會使硅片上出現清晰縮小的電路圖案,被光線照射到的光刻膠會發生反應,硅片上就會出現相應的電路圖案。(1)紫外線屬于 (選填“可見光”或“不可見光”);(2)人看到硅片上的電路圖案,視覺的形成部位在 ;(3)下列關于光刻機工作過程中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實像B.硅片位于縮圖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C.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縮小的虛像D.縮圖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26.(2024七下·嘉興期中)開封后的牛奶放置一段時間后還能喝嗎?小科查閱資料發現微生物的活動會將乳糖分解為乳酸,當牛奶中的乳酸含量在0.12%~0.18%時為正常,超過0.18%為變質。為探究開封后牛奶變質的影響因素,小科進行如下實驗:①取甲、乙兩瓶牛奶,打開。②將甲瓶牛奶放置在20℃的恒溫箱中,將乙瓶牛奶放置在4℃的恒溫箱中。③間隔一定時間同時從甲、乙兩瓶牛奶中取樣,并測量樣品中的乳酸含量。部分數據如表所示:時間/小時 組別 0 8 16 24 40 80甲(20℃) 0.15% 0.15% 0.15% 0.15% 0.19% 0.32%乙(4℃) 0.15% 0.15% 0.15% 0.15% 0.16% 0.22%(1)本實驗中除了用到測量乳酸含量的儀器外,還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 。(2)開封久置24小時后,甲瓶和乙瓶牛奶中乳酸含量存在明顯差異,主要是受 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3)開封后放置一段時間的牛奶到底能不能喝?請根據表中數據,提供合理建議。 (4)根據以上實驗并結合生活經驗,下列關于牛奶的儲存和飲用習慣合理的是 A.低溫儲存B.密封保存C.避免微生物污染D.注意保質期27.(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小科利用以下器材完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一個帶支架的玻璃板,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一張白紙,一盒火柴,一把刻度尺。(1)將玻璃板向蠟燭B一側傾斜,蠟燭A的像會 (選填“向上移動”、“向下移動”或“保持不動”);(2)當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便可確定像的位置。若要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小科可進行的操作是 ;(3)做完實驗后,小科同學聯想到商場里如圖所示的試衣鏡高度比人的身高要低一些,則人 (選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28.(2024七下·嘉興期中)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定居”在人胃黏膜表面,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潰瘍的細菌(如圖1所示)。為研究乳酸菌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影響,研究者將若干只健康的實驗小鼠平均分為三組,按下表進行處理(“+”表示進行,“-”表示未進行)。幾個月后檢測三組小鼠胃黏膜炎癥因子水平相對值(炎癥因子水平相對值高,說明炎癥程度嚴重),結果如圖2所示。組別 處理方式 1組 2組 3組 4組灌胃乳酸菌 - - + ___________三周后灌胃幽門螺旋桿菌 - + + ___________(1)對比 兩組實驗,可以說明乳酸菌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2)對比1組和2組的實驗結果,說明 。(3)有同學認為該實驗不夠嚴謹,應該增加一組實驗(即表中第4組),請說明該同學補充此組實驗的理由 。29.(2024七下·嘉興期中)大豆種子有2片子葉,能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小科認為:大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會影響種子的萌發率。于是他進行如下探究:(1)【實驗設計】實驗步驟 設計要求①備兩個大小相同的潔凈培養皿,分別標為A、B;選取▲的大豆種子40顆,經充分浸泡后,隨機平均分成A、B兩組。 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②A組大豆種子不做處理,B組每粒大豆種子均除去一片子葉后,分別平鋪在A、B培養皿中。 設置對照實驗③將A、B兩個培養皿放置在相同的適宜環境中,每天同時澆適量且等量的水。 控制實驗條件④每天觀察并記錄種子萌發的數量,并進行統計分析。 觀察和記錄(2)【實驗結論】多次重復實驗后,小科觀察到 現象,于是得出結論:大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不會影響種子的萌發率。(3)【評價交流】其他同學對小科的實驗結論提出了質疑,認為該實驗還不足以支持小科的結論,還需要進一步實驗,請設計簡要的實驗方案 。30.(2024七下·嘉興期中)小科用圖甲所示的圓柱形紙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規律”的實驗,發現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樣。關于像的亮度與哪些因素關,他們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小孔成像的亮度與小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猜想2:小孔成像的亮度與小孔的形狀有關。猜想3:小孔成像的亮度與小孔的大小有關。(1)驗證猜想1時,應固定燭焰和紙筒的位置,讓光屏從圖示位置慢慢遠離小孔,在此過程中應觀察 ;(2)驗證猜想2時,固定燭焰、紙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換使用如圖乙所示的三個小孔進行實驗,分別觀察比較所成像的亮度。他們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 ;(3)為驗證猜想3,固定燭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變圓孔直徑,觀察現象如下表:圓孔的直徑/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較模糊 模糊像的明亮程度 逐漸變亮根據表格中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1.(2024七下·嘉興期中)老年人“老花”后需佩戴老花鏡進行矯正。隨著老花進一步加劇,看不同距離時需佩戴不同度數的老花鏡,使用很不方便。雙光老花鏡(如圖甲)是利用一副眼鏡的鏡片上下部分度數不同,同時解決看遠處和看近處的問題。小科想比較鏡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鏡片度數大小,查閱了資料,并進行了模擬實驗。【查閱資料】雙光老花鏡上下部分均為凸透鏡,凸透鏡的焦距越小,度數越高。水透鏡可通過注水或者抽水改變焦距大小。【模擬實驗】步驟1:調整燭焰、水透鏡、光屏三者中心位于同一高度;步驟2:將水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70厘米處,光屏固定在90厘米處,移動蠟燭,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如圖乙),記錄此時物距,并在老師幫助下計算出水透鏡的焦距;步驟3:保持水透鏡和光屏位置不變,移動蠟燭到30厘米處,通過抽注水,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計算水透鏡的焦距;步驟4:多次改變蠟燭位置,重復上述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序號 像距/厘米 物距/厘米 焦距/厘米1 20 50 14.32 20 40 13.33 20 30 124 20 20 10(1)實驗中保持水透鏡和光屏位置不變,是模擬眼球成像時晶狀體和 之間的距離不變;(2)步驟2中觀察到 的實像(寫出兩點特征);(3)小科在實驗中發現燭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上方,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以達到目的的是 ;A.將凸透鏡往上移 B.將光屏往上移 C.將蠟燭往上移 D.將蠟燭往下移(4)根據實驗數據可知,比較雙光老花鏡上下部分的度數大小 ,并說明判斷依據 。32.(2024七下·嘉興期中)豌豆富含多種營養物質,深受百姓的喜愛。(1)圖甲為豌豆花,授粉時,花冠形成了一個閉合空間,雄蕊的花粉落到柱頭上完成授粉,由此可知豌豆的傳粉方式稱為 傳粉。(選填“自花”或“異花”)(2)圖乙為豌豆的豆莢,整個豆莢是由圖甲中的① 發育而來。高產豌豆豆莢內有6粒種子,其原因是 。33.(2024七下·嘉興期中)在如圖畫出入射光線對應的反射光線。34.(2024七下·嘉興期中)圖中平面鏡前有一點光源A,A發出的一束光線被平面鏡反射,反射光線經過B點。請作出光源A在鏡中的像A',并作出經平面鏡反射后過B點的光路圖。35.(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其中F為凸透鏡的焦點,請畫出與已知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36.(2024七下·嘉興期中)紅火蟻(圖甲)是螞蟻的一種,每年的生殖期許多有翅的雄蟻和蟻后飛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它的發育與家蠶相似。(1)紅火蟻這種受精方式屬于 。(選填“體內受精”或“體外受精”)(2)圖乙是昆蟲發育模型圖。若D表示紅火蟻的受精卵,則紅火蟻的發育過程為D→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3)紅火蟻是全世界最危險的螞蟻,有很強的攻擊性。紅火蟻咬傷后局部會有疼痛、紅腫等癥狀,嚴重者要去醫院進行治療。生活中防治紅火蟻的措施有 。37.(2024七下·嘉興期中)為了節能減排,某科學興趣小組為學校地下球館補充采光項目設計了方案。(1)【項目設計】為保證籃球場有充足的光照,同學們設計了如圖甲所示方案,該方案主要依據反射定律,使用平面鏡改變光路。對反射定律的研究,老師給出了如圖乙所示的裝置,該裝置將紙板傾斜放置,讓光線貼著紙板A沿EO方向射向鏡面, (選填“能”或“不能”)在紙板B上看到反射光線。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2)【設計改進】在后續的討論中,興趣小組同學發現圖甲方案中鏡面反射光線直接進入人眼會造成眩暈。因此對圖甲方案進行了改進:先使用平面鏡改變光路后,讓光線斜射到球場頂端,再經過漫反射后照射到籃球場,如圖丙所示。圖丙中漫反射區域的墻面除了要求粗糙以外還應該是 ,以便能反射所有色光;(3)【設計優化】為使設計更加完善,現向同學們征集方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地下球館補充采光項目改進方案征集表》存在問題 改進方法雨水可能通過采光井進入地下球場。 在井口安裝透光玻璃環境光線較弱時,室內補光不足。 增加平面鏡 (4)【迭代更新】使用專門的光導纖維,將太陽光引導到地下室。這些光導纖維可以是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具有高度透明性,以確保光線有效地傳輸到地下球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一個生長和發育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其中人體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經系統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顯著增強。【解答】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現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別差異,如男孩出現陰毛、腋毛、胡須以及喉結突出等,還出現聲音變粗的變聲現象等,而飯量增大不屬于第二性征。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答案】D【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①輸卵管、②子宮、③卵巢、④陰道等。甲是精子、乙是卵細胞、丙是受精卵,根據對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乙是卵細胞,是由卵巢產生的,故A錯誤;B.根據圖片可知,丙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在①輸卵管中,故B錯誤;C.根據圖片可知,甲是精子,不是人體最大的細胞,故C錯誤;D.胚胎是在子宮內發育的,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母體,故D正確。故選D。3.【答案】C【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根據魚類的身體和生殖特點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甌江小鰾鮈屬于魚類,是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屬于有性生殖,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4.【答案】D【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對各個選項中的物體進行分析,判斷其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解答】光學水平儀的工作原理為光沿直線傳播。A.太陽灶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題意;B.后視鏡是凸面鏡,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題意;C.攝像頭是利用凸透鏡對光的折射工作的,故C不符合題意;D.日晷儀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工作的,故D符合題意。故選D。5.【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桃花是蟲媒花,雌蕊經異花傳粉受精后,子房可發育成果實,據此分析判斷。【解答】用透明塑料袋將甲、乙兩朵桃花分別罩起來,并扎好袋口,這樣就隔斷了花粉傳出和傳入的可能,而乙去掉了雄蕊無法進行授粉,甲只有雄蕊,無法發育成果實,所以甲和乙都不結果,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6.【答案】B【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區域,為單細胞生物;真菌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有的是單細胞的,有的是多細胞的,大都體內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解答】A.細菌為單細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單細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細胞的,如霉菌,故A錯誤;B.可以用霉菌制作豆醬、腐乳等食品,故B正確;C.有些細菌是有害的,有些細菌是有益的,比如霉菌等,故C錯誤;D.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故D錯誤。故答案為:B。7.【答案】C【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圖片確定耳朵的結構,結合人體形成聽覺的過程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客舟,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即正確順序為:①→④→⑤→③→②→⑥,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8.【答案】A【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解答】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即左右對稱。為了探究這個成像特點,要求選擇的物體不能是左右對稱的。由圖可知,四個模型分別為C、A、T、V,只有C左右不同,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9.【答案】C【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解析】【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傳播聲音,據此對各個圖片展示的實驗過程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甲: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能夠說明聲音是由鼓皮的振動產生的,故甲不合題意;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聽不見鈴聲,說明聲音不能通過真空傳遞出來,即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乙符合題意;丙: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將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是通過空氣傳播聲音形成的,即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丙符合題意;丁:宇航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之間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丁符合題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答案】B【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和特點分析判斷。【解答】ABC.橋發出的光線在水面發生反射,于是在水中形成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現象。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平面鏡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故B正確,AC錯誤;D.橋為物體,倒影為像,而水面為平面鏡,則倒影到水面的距離等于橋離水面的距離,與水的深度無關,故D錯誤。故選B。11.【答案】C【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種子的結構;花的結構;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A.根據聲音的三要素的知識判斷;B.根據耳朵的結構判斷;C.根據種子結構的知識判斷;D.根據動物生殖方式的知識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聲音的三要素包括聲調、響度、音色,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根據題意可知,耳的結構包括內耳、中耳、外耳,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根據題意可知,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故C錯誤符合題意。D.動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2.【答案】B【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對圖片進行分析,確定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隨溫度的變化瑰麗。【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當溫度在0℃~30℃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漸增多。在30~45℃之間酵母菌產生二氧化碳的量基本不變。當溫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漸減少,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3.【答案】A【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解析】【分析】AB.C根據聲音的傳播的條件判斷;D.音調高低與發聲體的頻率大小有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水中鐵塊的敲擊聲,先后經過水和空氣傳入人耳,可以說明聲音和液體中傳播,故A正確;B. 隨著空氣被抽出,電鈴的振動強弱不變,而聽到的鈴聲逐漸減弱, 是因為其中的空氣越來越稀薄,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傳聲,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B錯誤;C.未拉緊棉繩導致聽不到聲音,說明棉繩拉直時比松軟時傳播聲音的效果好,故C錯誤;D.當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時,振動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故D錯誤。故選A。14.【答案】D【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ABD.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分析判斷;C.根據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遠像遠大”的規律分析。【解答】ABD.根據題意可知,通過凸透鏡觀察到標本正立、放大的虛像,成像原理與放大鏡相同。此時物距應小于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大于10cm,故D正確,AB錯誤;C.根據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遠像遠大”的規律可知,逐漸增大盒子的高度h,則眼睛觀察到的虛像變大,故C錯誤。故選D。15.【答案】A【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根據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規律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橫軸表示入射角,縱軸表示反射角。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二者的數值始終相等,即圖像應該是橫軸和縱軸夾角的平分線,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6.【答案】青春期;卵巢【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1)根據人體成長的幾個階段的知識解答(2)卵巢分泌雌激素,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在人的各個生長時期中,第一個快速生長時期是嬰兒期,第二次快速生長時期是青春期,該時期最大變化是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2)有些中學生長青春痘是體內的性激素分泌失調,這與圖中卵巢的功能有關。17.【答案】有無成形的細胞核;酵母;繁殖【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酵母菌屬于真菌,能出芽,由芽體形成新個體,能進行出芽生殖,酵母菌還能進行酒精發酵。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物腐敗變質的主要原因,食品貯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3)青霉直立菌絲的頂端長有成串的青綠色的孢子,它是用來繁殖后代的。【解答】(1)酵母菌是一種真菌,乳酸菌是一種細菌,這兩者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2)取樣制成臨時裝片觀察,發現該雜菌結構中含有芽體,由此判斷污染酸奶的是酵母菌。(3) 用放大鏡觀察長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綠色的孢子,孢子的作用是繁殖。18.【答案】①②③;形成層;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2)嫁接是指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嫁接成活的關鍵是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相吻合,為了大量培植優質水果,果農采用了嫁接的方法。【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①為植物的組織培養,圖②為植物的嫁接,圖③為植物的壓條,都沒有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繁殖。(2)接穗插進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繩或塑料條捆扎好,目的是使它們的形成層(或分生組織)緊貼,這是嫁接成活的關鍵。嫁接屬于無性繁殖,優點是:能保持接穗的優良性狀。19.【答案】音色;產生【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1)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與發聲體的特點有關;(2)減弱噪聲的方法: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聲源處減弱。【解答】(1)“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意思是聽到他的聲音,象見到他本人一樣,說明可以通過聲音的音色這一特性來判斷是誰發出的。(2)“掩耳盜鈴”中,既沒有阻止聲音的產生,又沒有阻止聲音的傳播,而是在人耳處減弱聲音。20.【答案】胚乳;反射【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物體的顏色【解析】【分析】(1)雙子葉植物的營養物質在子葉中,單子葉植物的營養物質在胚乳中;(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反射的色光決定的,而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透過的色光決定的。【解答】(1)糯米是單子葉植物,它的營養物質來自于胚乳。(2)根據題意可知,看到五色線中的紅色,是因為紅線反射了紅光進入人眼。21.【答案】折射;丙【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注意光的傳播方向和折射角的大小。【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水面上方的昆蟲“發出”的光射向水面時發生折射,再進入射水魚的眼睛中,此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射入射水魚的眼睛后,會看到空氣中昆蟲的虛像,故丙符合題意,甲乙丁不符合題意。故選丙。22.【答案】漫反射;乙【知識點】鏡面反射與漫反射;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1)光線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發生漫反射,借助其射向四面八方的發射光線,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2)凸透鏡使光線會聚,凹透鏡使光線發散。【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燒杯內充以煙霧,光在煙塵微粒發生漫反射,其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因此可以用來顯示光通過的路徑。(2)在乙圖中,經過透鏡后的光柱變細了,即光線發生會聚,因此放入的透鏡為凸透鏡。23.【答案】不變;不會【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的規律分析;(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解答】(1)當他靠近自動門時,物距減小,但是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因此像的大小將不變。(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像的位置與平面鏡的位置和物體位置有關。當自動門打開時,物體的位置和平面鏡所在屏幕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像不會隨左側移門一起向左移動。24.【答案】晶狀體;凹【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1)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通過睫狀肌的調節可以改變晶狀體的焦距大小;(2)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為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為凹透鏡。【解答】(1)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正常人眼看遠處和近處的物體時物距不斷改變,是通過晶狀體的曲度能自動調節焦距的原理,使像能成在視網膜上。(2)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從切口取出,此時角膜周圍厚中間薄,從而使角膜形成一個凹透鏡。25.【答案】不可見光;大腦皮層;D【知識點】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紫外線、紅外線;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1)紅外線和紫外線都是不可見光;(2)根據視覺形成的知識解答;(3)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和應用判斷。【解答】(1)在太陽光譜中,紫外線在紫光外面,肉眼看不到,屬于不可見光。(2)人看到硅片上的電路圖案,視覺的形成部位在大腦皮層。(3)根據題意可知縮圖透鏡是凸透鏡,硅片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BC錯誤;縮圖透鏡是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故D正確。故選D。26.【答案】秒表、溫度計;溫度;開封后的牛奶需要在24小時內喝完;ABCD【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要測量的物理量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2)在常溫下 (20℃),微生物的活動較強,可以將乳糖分解為乳酸;而在低溫下(4℃),微生物的活動較弱,無法完全分解乳糖,因此乳酸含量較低。(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乳酸含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即可;(4) 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本實驗中還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那么還需要的工具為溫度計和秒表;。(2)開封久置后,甲瓶和乙瓶牛奶中乳酸含量存在明顯差異,主要受溫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3)根據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在一定時間內 ,甲、乙兩瓶牛奶中的乳酸含量都達到了正常范圍。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24小時以后,兩瓶牛奶中的乳酸含量都開始上升,超過了正常范圍。因此,建議大家購買新鮮的牛奶并在24小時以內盡快飲用完,避免開封后長時間放置而導致變質。(4)根據食物腐敗變質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盡量的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因此牛奶的保存和飲用要注意:①低溫保存;②密封保存;③避免微生物污染;④注意保質期。故選ABCD。27.【答案】向下移動;在蠟燭B處放一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像說明是虛像;能【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2)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3)無論平面鏡大小,物體都在里面成完整的像。【解答】(1)將玻璃板上端向蠟燭B一側傾斜,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蠟燭A的像會向下移動。(2)根據題意可知,移去蠟燭B,在B位置放置一個光屏,若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觀察到像,則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3)無論平面鏡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時我們看不到完整的像。28.【答案】2和3;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小鼠產生炎癥反應;乳酸菌是否會引起胃黏膜炎癥因子產生【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設置對照實驗,可以保證除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變量引起的,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2)根據表格確定1組和2組中哪個因素不同,結合圖2描述結論;(3)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分析解答。【解答】(1)通過2組和3組結果對比,說明乳酸菌對幽門螺旋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2)通過1組和2組結果對比,說明幽門螺旋菌會引起小鼠產生炎癥反應。(3)對照實驗具有變量的唯一性,為使實驗具有可靠性,有同學認為該實驗不夠嚴謹,應該增加一組實驗(即表中第4組),該同學補充此組實驗的理由是乳酸菌是否會引起胃黏膜炎癥因子產生。29.【答案】AB兩組種子大部分萌發且萌發率基本相同;另取兩組與相同的大豆種子,經充分浸泡后,除去一片子葉,再將剩余的一片子葉除去、后,重復上述實驗【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2)如果子葉的完整程度會影響種子的發芽率,那么A組和B組的發芽率應該不同;否則,相同;(3)切去一半的大豆種子沒有影響發芽率,可能是切去的部分太多或太少所致,可以改變切去部分大小多次完成實驗即可。【解答】(2)根據題意可知,小科發現A、B兩組種子大部分都萌發且萌發率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結論:大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不會影響種子的萌發率。(3)其他同學認為該實驗還是不足以支持小科的結論,還需要進一步實驗,實驗方案如下:另取兩組與A、B兩組相同的大豆種子,經充分浸泡后,一組不作處理,另一組除去一片子葉,再將剩余的一片子葉除去1/3、2/3后,重復上述實驗。30.【答案】光屏上像的亮度;沒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在小孔成像清晰時,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某個因素對物理量的影響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這個因素;(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成像的清晰程度、小孔大小和明亮程度之間的關系。【解答】(1) 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成像的亮度與小孔到光屏的距離的關系,則需要控制孔的大小和形狀不變,只改變小孔到光屏的距離,同時注意觀察光屏上像的亮度。(2) 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像的亮度與小孔的形狀的關系,則需要控制孔的面積不變,只改變形狀,所以此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3)分析表格的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在小孔成像清晰時,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31.【答案】視網膜;倒立、縮小;BC;下部分眼鏡的度數高;見解析【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1)人眼球的成像時,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2)蠟燭通過凸透鏡成的實像和蠟燭的移動方向恰好相反,與凸透鏡的移動方向相同;(3)根據表中數據知道,當像距一定時,物距越大,凸透鏡的焦距越大,據此分析解答。(4)根據觀察物體到眼睛的距離大小,結合成像特點分析解答。【解答】(1)實驗中保持水透鏡和光屏位置不變,是模擬眼球成像時晶狀體和視網膜之間的距離不變。(2)根據乙圖可知,此時像距小于物距,則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根據題意可知,蠟燭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側,為了蠟燭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應向上調節光屏或向上調節蠟燭,故BC符合題意,AD不符合題意。故選BC。(4)雙光老花鏡上部分用于開車、走路,此時物距較大,說明雙光老花鏡上部分焦距較大;雙光老花鏡下部分用于讀數、看報,此時物距較小,說明雙光老花鏡下部分焦距較小,由于凸透鏡眼鏡的度數越高,焦距越小,所以下部分眼鏡的度數高。32.【答案】自花;子房;子房內有6個胚珠【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植物傳粉的方式分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過程就是自花傳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過程,就是異花傳粉。(2)當植物完成傳粉和受精后,子房繼續發育,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內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豌豆花授粉時,花冠形成了一個閉合空間,雄蕊的花粉落到柱頭上完成授粉,由則豌豆的傳粉方式稱為自花傳粉。(2)豆莢屬于果實,是由圖甲中的①子房發育而來的,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高產豌豆豆莢內有6粒種子,其原因是子房內有6個胚珠。33.【答案】【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解析】【分析】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作圖。【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首先經過入射點O作垂直于入射面的法線,然后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畫出對應的反射光線,如下圖所示:34.【答案】【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解析】【分析】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像是所有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即所有的反射光線都經過像點。將像點與B點連接,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最后補充光路圖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首先通過發光點A作鏡面的垂線,然后根據“物像等距”在鏡面右側找到對應的像點A'。連接A'B交平面鏡于點O,則O為入射點,連接OB為反射光線,AO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35.【答案】【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的特殊光線完成作圖。【解答】根據圖片可知,與主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折射光線過另一側的焦點;射向凸透鏡焦點的入射光線,經凸透鏡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如下圖所示:36.【答案】體內受精;A→B→C;破壞其生活環境或藥物防治等【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1)根據“有翅的雄蟻和蟻后飛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分析解答;(2) 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發育。(3)根據昆蟲的防治方法解答。【解答】(1)根據“ 有翅的雄蟻和蟻后飛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 ”可知, 紅火蟻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2)紅火蟻是完全變態發育,若D表示紅火蟻的受精卵,則紅火蟻的發育過程為: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即 D→A→B→C ;(3) 生活中防治紅火蟻的措施有:破壞其生活環境或藥物防治等。37.【答案】不能;在;白色;太陽光的入射角度會隨時間不斷變化;;設計自動裝置,使平面鏡隨太陽光的角度而轉動【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反射中“三線共面”的規律分析解答;(2)黑色物體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體反射所有色光;(3)太陽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只有陽光直射才能達到良好的采光效果,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與鏡面垂直的同一平面內。若將紙板傾斜(即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E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紙板B上就無法呈現出反射光線。(2)墻面除了要求粗糙以外還應該是白色的,這樣粗糙的且白色墻面能反射所有色光。(3)根據反射定律知道,待改進的細則有:太陽光的入射角度會隨時間不斷變化;改進方法有:設計自動裝置,使平面鏡隨太陽光的角度而轉動。1 / 1浙江省嘉興市清華附中嘉興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嘉興期中)七年級的同學們逐漸進入青春期, 身體會有很多變化。下列不屬于第二性征的是( )A.飯量增大 B.乳房發育 C.喉結突出 D.長出胡須【答案】A【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一個生長和發育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其中人體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經系統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顯著增強。【解答】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現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別差異,如男孩出現陰毛、腋毛、胡須以及喉結突出等,還出現聲音變粗的變聲現象等,而飯量增大不屬于第二性征。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是新生命誕生的圖解。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是卵細胞,是由睪丸產生的B.丙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在④陰道C.甲是精子,是人體最大的細胞D.在子宮內發育的胚胎,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母體【答案】D【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①輸卵管、②子宮、③卵巢、④陰道等。甲是精子、乙是卵細胞、丙是受精卵,根據對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乙是卵細胞,是由卵巢產生的,故A錯誤;B.根據圖片可知,丙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在①輸卵管中,故B錯誤;C.根據圖片可知,甲是精子,不是人體最大的細胞,故C錯誤;D.胚胎是在子宮內發育的,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母體,故D正確。故選D。3.(2024七下·嘉興期中)近期,浙江公布了一種淡水魚類新物種——甌江小鰾(biào)鮈(jū)。下列屬于甌江小鰾鮈生殖特征的是( )A.胎生哺乳 B.體內發育 C.體外受精 D.無性生殖【答案】C【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根據魚類的身體和生殖特點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甌江小鰾鮈屬于魚類,是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屬于有性生殖,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4.(2024七下·嘉興期中)科技源于生活,服務生活。水平儀(如左下圖)已經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用于水平和豎直校準。下列應用的光學原理與水平儀相同的是( )A.太陽灶 B.后視鏡C.攝像頭 D.日晷儀【答案】D【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對各個選項中的物體進行分析,判斷其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解答】光學水平儀的工作原理為光沿直線傳播。A.太陽灶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題意;B.后視鏡是凸面鏡,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題意;C.攝像頭是利用凸透鏡對光的折射工作的,故C不符合題意;D.日晷儀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工作的,故D符合題意。故選D。5.(2024七下·嘉興期中)現在果園里很多水果外面都套有一個袋子,如圖所示。這些袋子既能夠保證水果健康,也能保證水果質量。小科嘗試做了如下實驗:在開花前,完全剪掉桃花甲的雌蕊和桃花乙的雄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將甲、乙兩朵桃花分別罩起來,并扎好袋口,可能出現的是( )A.甲能結果,乙不結果 B.甲不結果,乙能結果C.甲、乙均能結果 D.甲、乙均不結果【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桃花是蟲媒花,雌蕊經異花傳粉受精后,子房可發育成果實,據此分析判斷。【解答】用透明塑料袋將甲、乙兩朵桃花分別罩起來,并扎好袋口,這樣就隔斷了花粉傳出和傳入的可能,而乙去掉了雄蕊無法進行授粉,甲只有雄蕊,無法發育成果實,所以甲和乙都不結果,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6.(2024七下·嘉興期中)細菌和許多真菌“無影無蹤”,但又“無處不在”,人們對它們“愛恨交加”。以下關于細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確的是( )A.所有細菌和真菌都是單細胞生物B.制作豆醬、腐乳等食品需要霉菌C.細菌能夠使食物腐敗、傷口紅腫化膿,因此細菌都是有害的D.細菌和真菌都是微生物,它們的細胞結構也是一樣的【答案】B【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區域,為單細胞生物;真菌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有的是單細胞的,有的是多細胞的,大都體內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解答】A.細菌為單細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單細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細胞的,如霉菌,故A錯誤;B.可以用霉菌制作豆醬、腐乳等食品,故B正確;C.有些細菌是有害的,有些細菌是有益的,比如霉菌等,故C錯誤;D.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故D錯誤。故答案為:B。7.(2024七下·嘉興期中)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科技助聽,共享美好生活”。根據右圖中耳的結構圖,聽覺的形成與①聲波②聽神經③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④鼓膜⑤聽小骨⑥大腦皮層聽覺中樞有關。下列能正確表示聽覺形成的是(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③→④→⑤→②→⑥C.①→④→⑤→③→②→⑥ D.①→②→④→⑤→③→⑥【答案】C【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圖片確定耳朵的結構,結合人體形成聽覺的過程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客舟,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即正確順序為:①→④→⑤→③→②→⑥,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8.(2024七下·嘉興期中)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若要進一步研究像與物左右位置的關系,應選用的字母模型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解答】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即左右對稱。為了探究這個成像特點,要求選擇的物體不能是左右對稱的。由圖可知,四個模型分別為C、A、T、V,只有C左右不同,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9.(2024七下·嘉興期中)下列實驗或實例中,能說明聲音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丙: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將把泡沫塑料球彈起丁:宇航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之間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A.甲、乙、丁 B.甲、乙、丙 C.乙、丙、丁 D.甲、丙、丁【答案】C【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解析】【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傳播聲音,據此對各個圖片展示的實驗過程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甲: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能夠說明聲音是由鼓皮的振動產生的,故甲不合題意;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聽不見鈴聲,說明聲音不能通過真空傳遞出來,即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乙符合題意;丙: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將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是通過空氣傳播聲音形成的,即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丙符合題意;丁:宇航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之間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丁符合題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為某湖面上橋在水中的倒影,若河水深為2米,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倒影是倒立的實像 B.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 D.倒影離水面一定為2米【答案】B【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和特點分析判斷。【解答】ABC.橋發出的光線在水面發生反射,于是在水中形成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現象。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平面鏡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故B正確,AC錯誤;D.橋為物體,倒影為像,而水面為平面鏡,則倒影到水面的距離等于橋離水面的距離,與水的深度無關,故D錯誤。故選B。11.(2024七下·嘉興期中)繪制概念圖是構建知識網絡的一種學習方法,以下是小科學習筆記中概念圖的一部分,其中不合理的是( )A.B.C.D.【答案】C【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種子的結構;花的結構;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A.根據聲音的三要素的知識判斷;B.根據耳朵的結構判斷;C.根據種子結構的知識判斷;D.根據動物生殖方式的知識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聲音的三要素包括聲調、響度、音色,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根據題意可知,耳的結構包括內耳、中耳、外耳,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根據題意可知,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故C錯誤符合題意。D.動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2.(2024七下·嘉興期中)小科記錄了酵母菌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發酵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如圖所示。當溫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量( )A.先增加后減少 B.減少C.先減少后增加 D.增加【答案】B【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對圖片進行分析,確定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隨溫度的變化瑰麗。【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當溫度在0℃~30℃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漸增多。在30~45℃之間酵母菌產生二氧化碳的量基本不變。當溫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漸減少,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3.(2024七下·嘉興期中)在學習聲音相關知識時,教材中安排了豐富多樣的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聽到鐵塊在水中的敲擊聲,說明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B.乙:隨著空氣被抽出,鈴聲逐漸減弱,說明電鈴振動變弱C.丙:未拉緊棉繩導致聽不到聲音,說明棉繩不能傳播聲音D.丁:伸出桌面的鋼尺長度變短,撥動鋼尺時音調變高,說明鋼尺振動變慢【答案】A【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解析】【分析】AB.C根據聲音的傳播的條件判斷;D.音調高低與發聲體的頻率大小有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水中鐵塊的敲擊聲,先后經過水和空氣傳入人耳,可以說明聲音和液體中傳播,故A正確;B. 隨著空氣被抽出,電鈴的振動強弱不變,而聽到的鈴聲逐漸減弱, 是因為其中的空氣越來越稀薄,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傳聲,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B錯誤;C.未拉緊棉繩導致聽不到聲音,說明棉繩拉直時比松軟時傳播聲音的效果好,故C錯誤;D.當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時,振動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故D錯誤。故選A。14.(2024七下·嘉興期中)小科用透明塑料盒設計了一個昆蟲標本觀察器,盒高h=10cm,如圖所示。盒底上放標本,盒蓋上嵌入一個凸透鏡,通過凸透鏡可以觀察到標本正立、放大的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觀察器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B.眼睛觀察到昆蟲標本的像是實像C.要使觀察到的昆蟲的像變大一些,應該降低盒子的高度hD.凸透鏡的焦距大于10cm【答案】D【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ABD.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分析判斷;C.根據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遠像遠大”的規律分析。【解答】ABD.根據題意可知,通過凸透鏡觀察到標本正立、放大的虛像,成像原理與放大鏡相同。此時物距應小于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大于10cm,故D正確,AB錯誤;C.根據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遠像遠大”的規律可知,逐漸增大盒子的高度h,則眼睛觀察到的虛像變大,故C錯誤。故選D。15.(2024七下·嘉興期中)研究光的反射現象時,小科根據正確的實驗數據,作出了關于“反射角-入射角”的圖像,橫軸和縱軸單位長度相同,下圖中符合科學規律的圖像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根據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規律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橫軸表示入射角,縱軸表示反射角。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二者的數值始終相等,即圖像應該是橫軸和縱軸夾角的平分線,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6.(2024七下·嘉興期中)國家實施“全面三孩”政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1)在人的各個生長時期中,第二次快速生長時期是 ,該時期最大變化是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2)有些中學生長青春痘是體內的性激素分泌失調,這與圖中 (填器官名稱)的功能有關。【答案】青春期;卵巢【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1)根據人體成長的幾個階段的知識解答(2)卵巢分泌雌激素,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在人的各個生長時期中,第一個快速生長時期是嬰兒期,第二次快速生長時期是青春期,該時期最大變化是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2)有些中學生長青春痘是體內的性激素分泌失調,這與圖中卵巢的功能有關。17.(2024七下·嘉興期中)細菌中的乳酸菌、真菌中的酵母菌和青霉菌都屬于微生物,它們與人類生產生活密不可分。(1)乳酸菌用于制泡菜、酸奶,酵母菌用于發面、釀酒,這兩者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2)小科利用乳酸菌發酵鮮牛奶制成的酸奶略帶酒味,猜測酸奶被雜菌污染,于是取樣制成臨時裝片觀察,發現該雜菌結構中含有芽體,由此判斷污染酸奶的是 菌。(3)用放大鏡觀察長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綠色的孢子,孢子的作用是 。【答案】有無成形的細胞核;酵母;繁殖【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酵母菌屬于真菌,能出芽,由芽體形成新個體,能進行出芽生殖,酵母菌還能進行酒精發酵。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物腐敗變質的主要原因,食品貯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3)青霉直立菌絲的頂端長有成串的青綠色的孢子,它是用來繁殖后代的。【解答】(1)酵母菌是一種真菌,乳酸菌是一種細菌,這兩者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2)取樣制成臨時裝片觀察,發現該雜菌結構中含有芽體,由此判斷污染酸奶的是酵母菌。(3) 用放大鏡觀察長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綠色的孢子,孢子的作用是繁殖。18.(2024七下·嘉興期中)下圖為植物繁殖的幾種方式,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示中屬于無性生殖的是 。(填序號)(2)為了大量培植優質水果,果農采用了嫁接的方法,如圖②所示。接穗插進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繩或塑料條捆扎好,目的是使它們的 緊貼,這是嫁接成活的關鍵。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答案】①②③;形成層;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2)嫁接是指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嫁接成活的關鍵是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相吻合,為了大量培植優質水果,果農采用了嫁接的方法。【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①為植物的組織培養,圖②為植物的嫁接,圖③為植物的壓條,都沒有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繁殖。(2)接穗插進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繩或塑料條捆扎好,目的是使它們的形成層(或分生組織)緊貼,這是嫁接成活的關鍵。嫁接屬于無性繁殖,優點是:能保持接穗的優良性狀。19.(2024七下·嘉興期中)漢語言博大精深,有許多成語蘊含關于聲音的科學知識。請回答:(1)“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意思是聽到他的聲音,象見到他本人一樣,說明可以通過聲音的 這一特性來判斷是誰發出的。(2)“掩耳盜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從科學角度分析盜賊所犯的錯誤是:既沒有阻止聲音的 ,又沒有阻止聲音的傳播,只是阻止聲音進入自己的耳朵。【答案】音色;產生【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1)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與發聲體的特點有關;(2)減弱噪聲的方法: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聲源處減弱。【解答】(1)“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意思是聽到他的聲音,象見到他本人一樣,說明可以通過聲音的音色這一特性來判斷是誰發出的。(2)“掩耳盜鈴”中,既沒有阻止聲音的產生,又沒有阻止聲音的傳播,而是在人耳處減弱聲音。20.(2024七下·嘉興期中)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有: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拴五色線等。(1)裹粽子時用到的糯米,其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種子結構中的 ;(2)能看到五色線中的紅色,是因為紅線 了紅光進入人眼。【答案】胚乳;反射【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物體的顏色【解析】【分析】(1)雙子葉植物的營養物質在子葉中,單子葉植物的營養物質在胚乳中;(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反射的色光決定的,而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透過的色光決定的。【解答】(1)糯米是單子葉植物,它的營養物質來自于胚乳。(2)根據題意可知,看到五色線中的紅色,是因為紅線反射了紅光進入人眼。21.(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是射水魚向水面上的昆蟲快速噴出水柱擊落昆蟲獲取食物的情景。射水魚看到的昆蟲是光的 形成的虛像,下圖中能解釋虛像形成原理的是 。【答案】折射;丙【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注意光的傳播方向和折射角的大小。【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水面上方的昆蟲“發出”的光射向水面時發生折射,再進入射水魚的眼睛中,此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射入射水魚的眼睛后,會看到空氣中昆蟲的虛像,故丙符合題意,甲乙丁不符合題意。故選丙。22.(2024七下·嘉興期中)一個大燒杯倒扣在桌面上,里邊充以煙霧,用手電筒通過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調節手電筒的聚光圈,使通過煙霧的光形成如圖甲所示粗細均勻的柱形光束。(1)燒杯內充以煙霧,是利用了煙塵微粒對光的 (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來顯示光通過的路徑;(2)在燒杯底和手電筒的聚光圈之間放一塊透鏡,觀察到如圖乙和丙所示的現象,其中能說明該透鏡為凸透鏡的是圖 。(填“乙”或“丙”)【答案】漫反射;乙【知識點】鏡面反射與漫反射;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1)光線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發生漫反射,借助其射向四面八方的發射光線,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2)凸透鏡使光線會聚,凹透鏡使光線發散。【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燒杯內充以煙霧,光在煙塵微粒發生漫反射,其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因此可以用來顯示光通過的路徑。(2)在乙圖中,經過透鏡后的光柱變細了,即光線發生會聚,因此放入的透鏡為凸透鏡。23.(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甲所示,小科靠近自動玻璃門進入商場,她在玻璃門中看到了自己的像,當她靠近自動門時,所成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如圖乙所示,當自動門打開時,左側玻璃門中所成的像 (選填“會”或“不會”)隨左側移門一起移動。【答案】不變;不會【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的規律分析;(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解答】(1)當他靠近自動門時,物距減小,但是平面鏡成像“物像等大”,因此像的大小將不變。(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像的位置與平面鏡的位置和物體位置有關。當自動門打開時,物體的位置和平面鏡所在屏幕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像不會隨左側移門一起向左移動。24.(2024七下·嘉興期中)“小眼鏡”成為全社會的“大關切”,近期的兩會上有人大代表建議要高度重視近視低齡化問題。(1)正常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時能調節 的曲度實現自動變焦,使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2)如圖為現流行的全飛秒近視手術,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從切口取出,從而使角膜形成一個 透鏡的形狀,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遺癥。【答案】晶狀體;凹【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1)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通過睫狀肌的調節可以改變晶狀體的焦距大小;(2)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為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為凹透鏡。【解答】(1)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正常人眼看遠處和近處的物體時物距不斷改變,是通過晶狀體的曲度能自動調節焦距的原理,使像能成在視網膜上。(2)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從切口取出,此時角膜周圍厚中間薄,從而使角膜形成一個凹透鏡。25.(2024七下·嘉興期中)芯片是電子設備的心臟和大腦,光刻機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裝備。其原理如下: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層光刻膠,再用紫外線光束透過有集成電路圖的鏤空掩膜,經過凸透鏡照射下面的硅片,會使硅片上出現清晰縮小的電路圖案,被光線照射到的光刻膠會發生反應,硅片上就會出現相應的電路圖案。(1)紫外線屬于 (選填“可見光”或“不可見光”);(2)人看到硅片上的電路圖案,視覺的形成部位在 ;(3)下列關于光刻機工作過程中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實像B.硅片位于縮圖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C.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縮小的虛像D.縮圖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答案】不可見光;大腦皮層;D【知識點】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紫外線、紅外線;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1)紅外線和紫外線都是不可見光;(2)根據視覺形成的知識解答;(3)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和應用判斷。【解答】(1)在太陽光譜中,紫外線在紫光外面,肉眼看不到,屬于不可見光。(2)人看到硅片上的電路圖案,視覺的形成部位在大腦皮層。(3)根據題意可知縮圖透鏡是凸透鏡,硅片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BC錯誤;縮圖透鏡是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故D正確。故選D。26.(2024七下·嘉興期中)開封后的牛奶放置一段時間后還能喝嗎?小科查閱資料發現微生物的活動會將乳糖分解為乳酸,當牛奶中的乳酸含量在0.12%~0.18%時為正常,超過0.18%為變質。為探究開封后牛奶變質的影響因素,小科進行如下實驗:①取甲、乙兩瓶牛奶,打開。②將甲瓶牛奶放置在20℃的恒溫箱中,將乙瓶牛奶放置在4℃的恒溫箱中。③間隔一定時間同時從甲、乙兩瓶牛奶中取樣,并測量樣品中的乳酸含量。部分數據如表所示:時間/小時 組別 0 8 16 24 40 80甲(20℃) 0.15% 0.15% 0.15% 0.15% 0.19% 0.32%乙(4℃) 0.15% 0.15% 0.15% 0.15% 0.16% 0.22%(1)本實驗中除了用到測量乳酸含量的儀器外,還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 。(2)開封久置24小時后,甲瓶和乙瓶牛奶中乳酸含量存在明顯差異,主要是受 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3)開封后放置一段時間的牛奶到底能不能喝?請根據表中數據,提供合理建議。 (4)根據以上實驗并結合生活經驗,下列關于牛奶的儲存和飲用習慣合理的是 A.低溫儲存B.密封保存C.避免微生物污染D.注意保質期【答案】秒表、溫度計;溫度;開封后的牛奶需要在24小時內喝完;ABCD【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要測量的物理量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2)在常溫下 (20℃),微生物的活動較強,可以將乳糖分解為乳酸;而在低溫下(4℃),微生物的活動較弱,無法完全分解乳糖,因此乳酸含量較低。(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乳酸含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即可;(4) 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本實驗中還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那么還需要的工具為溫度計和秒表;。(2)開封久置后,甲瓶和乙瓶牛奶中乳酸含量存在明顯差異,主要受溫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3)根據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在一定時間內 ,甲、乙兩瓶牛奶中的乳酸含量都達到了正常范圍。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24小時以后,兩瓶牛奶中的乳酸含量都開始上升,超過了正常范圍。因此,建議大家購買新鮮的牛奶并在24小時以內盡快飲用完,避免開封后長時間放置而導致變質。(4)根據食物腐敗變質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盡量的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因此牛奶的保存和飲用要注意:①低溫保存;②密封保存;③避免微生物污染;④注意保質期。故選ABCD。27.(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小科利用以下器材完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一個帶支架的玻璃板,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一張白紙,一盒火柴,一把刻度尺。(1)將玻璃板向蠟燭B一側傾斜,蠟燭A的像會 (選填“向上移動”、“向下移動”或“保持不動”);(2)當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便可確定像的位置。若要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小科可進行的操作是 ;(3)做完實驗后,小科同學聯想到商場里如圖所示的試衣鏡高度比人的身高要低一些,則人 (選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答案】向下移動;在蠟燭B處放一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像說明是虛像;能【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2)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3)無論平面鏡大小,物體都在里面成完整的像。【解答】(1)將玻璃板上端向蠟燭B一側傾斜,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蠟燭A的像會向下移動。(2)根據題意可知,移去蠟燭B,在B位置放置一個光屏,若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觀察到像,則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3)無論平面鏡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時我們看不到完整的像。28.(2024七下·嘉興期中)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定居”在人胃黏膜表面,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潰瘍的細菌(如圖1所示)。為研究乳酸菌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影響,研究者將若干只健康的實驗小鼠平均分為三組,按下表進行處理(“+”表示進行,“-”表示未進行)。幾個月后檢測三組小鼠胃黏膜炎癥因子水平相對值(炎癥因子水平相對值高,說明炎癥程度嚴重),結果如圖2所示。組別 處理方式 1組 2組 3組 4組灌胃乳酸菌 - - + ___________三周后灌胃幽門螺旋桿菌 - + + ___________(1)對比 兩組實驗,可以說明乳酸菌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2)對比1組和2組的實驗結果,說明 。(3)有同學認為該實驗不夠嚴謹,應該增加一組實驗(即表中第4組),請說明該同學補充此組實驗的理由 。【答案】2和3;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小鼠產生炎癥反應;乳酸菌是否會引起胃黏膜炎癥因子產生【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設置對照實驗,可以保證除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變量引起的,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2)根據表格確定1組和2組中哪個因素不同,結合圖2描述結論;(3)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分析解答。【解答】(1)通過2組和3組結果對比,說明乳酸菌對幽門螺旋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2)通過1組和2組結果對比,說明幽門螺旋菌會引起小鼠產生炎癥反應。(3)對照實驗具有變量的唯一性,為使實驗具有可靠性,有同學認為該實驗不夠嚴謹,應該增加一組實驗(即表中第4組),該同學補充此組實驗的理由是乳酸菌是否會引起胃黏膜炎癥因子產生。29.(2024七下·嘉興期中)大豆種子有2片子葉,能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小科認為:大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會影響種子的萌發率。于是他進行如下探究:(1)【實驗設計】實驗步驟 設計要求①備兩個大小相同的潔凈培養皿,分別標為A、B;選取▲的大豆種子40顆,經充分浸泡后,隨機平均分成A、B兩組。 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②A組大豆種子不做處理,B組每粒大豆種子均除去一片子葉后,分別平鋪在A、B培養皿中。 設置對照實驗③將A、B兩個培養皿放置在相同的適宜環境中,每天同時澆適量且等量的水。 控制實驗條件④每天觀察并記錄種子萌發的數量,并進行統計分析。 觀察和記錄(2)【實驗結論】多次重復實驗后,小科觀察到 現象,于是得出結論:大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不會影響種子的萌發率。(3)【評價交流】其他同學對小科的實驗結論提出了質疑,認為該實驗還不足以支持小科的結論,還需要進一步實驗,請設計簡要的實驗方案 。【答案】AB兩組種子大部分萌發且萌發率基本相同;另取兩組與相同的大豆種子,經充分浸泡后,除去一片子葉,再將剩余的一片子葉除去、后,重復上述實驗【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2)如果子葉的完整程度會影響種子的發芽率,那么A組和B組的發芽率應該不同;否則,相同;(3)切去一半的大豆種子沒有影響發芽率,可能是切去的部分太多或太少所致,可以改變切去部分大小多次完成實驗即可。【解答】(2)根據題意可知,小科發現A、B兩組種子大部分都萌發且萌發率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結論:大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不會影響種子的萌發率。(3)其他同學認為該實驗還是不足以支持小科的結論,還需要進一步實驗,實驗方案如下:另取兩組與A、B兩組相同的大豆種子,經充分浸泡后,一組不作處理,另一組除去一片子葉,再將剩余的一片子葉除去1/3、2/3后,重復上述實驗。30.(2024七下·嘉興期中)小科用圖甲所示的圓柱形紙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規律”的實驗,發現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樣。關于像的亮度與哪些因素關,他們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小孔成像的亮度與小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猜想2:小孔成像的亮度與小孔的形狀有關。猜想3:小孔成像的亮度與小孔的大小有關。(1)驗證猜想1時,應固定燭焰和紙筒的位置,讓光屏從圖示位置慢慢遠離小孔,在此過程中應觀察 ;(2)驗證猜想2時,固定燭焰、紙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換使用如圖乙所示的三個小孔進行實驗,分別觀察比較所成像的亮度。他們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 ;(3)為驗證猜想3,固定燭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變圓孔直徑,觀察現象如下表:圓孔的直徑/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較模糊 模糊像的明亮程度 逐漸變亮根據表格中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光屏上像的亮度;沒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在小孔成像清晰時,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某個因素對物理量的影響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這個因素;(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成像的清晰程度、小孔大小和明亮程度之間的關系。【解答】(1) 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成像的亮度與小孔到光屏的距離的關系,則需要控制孔的大小和形狀不變,只改變小孔到光屏的距離,同時注意觀察光屏上像的亮度。(2) 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像的亮度與小孔的形狀的關系,則需要控制孔的面積不變,只改變形狀,所以此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3)分析表格的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在小孔成像清晰時,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31.(2024七下·嘉興期中)老年人“老花”后需佩戴老花鏡進行矯正。隨著老花進一步加劇,看不同距離時需佩戴不同度數的老花鏡,使用很不方便。雙光老花鏡(如圖甲)是利用一副眼鏡的鏡片上下部分度數不同,同時解決看遠處和看近處的問題。小科想比較鏡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鏡片度數大小,查閱了資料,并進行了模擬實驗。【查閱資料】雙光老花鏡上下部分均為凸透鏡,凸透鏡的焦距越小,度數越高。水透鏡可通過注水或者抽水改變焦距大小。【模擬實驗】步驟1:調整燭焰、水透鏡、光屏三者中心位于同一高度;步驟2:將水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70厘米處,光屏固定在90厘米處,移動蠟燭,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如圖乙),記錄此時物距,并在老師幫助下計算出水透鏡的焦距;步驟3:保持水透鏡和光屏位置不變,移動蠟燭到30厘米處,通過抽注水,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計算水透鏡的焦距;步驟4:多次改變蠟燭位置,重復上述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序號 像距/厘米 物距/厘米 焦距/厘米1 20 50 14.32 20 40 13.33 20 30 124 20 20 10(1)實驗中保持水透鏡和光屏位置不變,是模擬眼球成像時晶狀體和 之間的距離不變;(2)步驟2中觀察到 的實像(寫出兩點特征);(3)小科在實驗中發現燭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上方,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以達到目的的是 ;A.將凸透鏡往上移 B.將光屏往上移 C.將蠟燭往上移 D.將蠟燭往下移(4)根據實驗數據可知,比較雙光老花鏡上下部分的度數大小 ,并說明判斷依據 。【答案】視網膜;倒立、縮小;BC;下部分眼鏡的度數高;見解析【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1)人眼球的成像時,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2)蠟燭通過凸透鏡成的實像和蠟燭的移動方向恰好相反,與凸透鏡的移動方向相同;(3)根據表中數據知道,當像距一定時,物距越大,凸透鏡的焦距越大,據此分析解答。(4)根據觀察物體到眼睛的距離大小,結合成像特點分析解答。【解答】(1)實驗中保持水透鏡和光屏位置不變,是模擬眼球成像時晶狀體和視網膜之間的距離不變。(2)根據乙圖可知,此時像距小于物距,則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根據題意可知,蠟燭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側,為了蠟燭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應向上調節光屏或向上調節蠟燭,故BC符合題意,AD不符合題意。故選BC。(4)雙光老花鏡上部分用于開車、走路,此時物距較大,說明雙光老花鏡上部分焦距較大;雙光老花鏡下部分用于讀數、看報,此時物距較小,說明雙光老花鏡下部分焦距較小,由于凸透鏡眼鏡的度數越高,焦距越小,所以下部分眼鏡的度數高。32.(2024七下·嘉興期中)豌豆富含多種營養物質,深受百姓的喜愛。(1)圖甲為豌豆花,授粉時,花冠形成了一個閉合空間,雄蕊的花粉落到柱頭上完成授粉,由此可知豌豆的傳粉方式稱為 傳粉。(選填“自花”或“異花”)(2)圖乙為豌豆的豆莢,整個豆莢是由圖甲中的① 發育而來。高產豌豆豆莢內有6粒種子,其原因是 。【答案】自花;子房;子房內有6個胚珠【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植物傳粉的方式分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過程就是自花傳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過程,就是異花傳粉。(2)當植物完成傳粉和受精后,子房繼續發育,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內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豌豆花授粉時,花冠形成了一個閉合空間,雄蕊的花粉落到柱頭上完成授粉,由則豌豆的傳粉方式稱為自花傳粉。(2)豆莢屬于果實,是由圖甲中的①子房發育而來的,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高產豌豆豆莢內有6粒種子,其原因是子房內有6個胚珠。33.(2024七下·嘉興期中)在如圖畫出入射光線對應的反射光線。【答案】【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解析】【分析】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作圖。【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首先經過入射點O作垂直于入射面的法線,然后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畫出對應的反射光線,如下圖所示:34.(2024七下·嘉興期中)圖中平面鏡前有一點光源A,A發出的一束光線被平面鏡反射,反射光線經過B點。請作出光源A在鏡中的像A',并作出經平面鏡反射后過B點的光路圖。【答案】【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解析】【分析】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像是所有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即所有的反射光線都經過像點。將像點與B點連接,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最后補充光路圖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首先通過發光點A作鏡面的垂線,然后根據“物像等距”在鏡面右側找到對應的像點A'。連接A'B交平面鏡于點O,則O為入射點,連接OB為反射光線,AO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35.(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其中F為凸透鏡的焦點,請畫出與已知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答案】【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的特殊光線完成作圖。【解答】根據圖片可知,與主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折射光線過另一側的焦點;射向凸透鏡焦點的入射光線,經凸透鏡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如下圖所示:36.(2024七下·嘉興期中)紅火蟻(圖甲)是螞蟻的一種,每年的生殖期許多有翅的雄蟻和蟻后飛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它的發育與家蠶相似。(1)紅火蟻這種受精方式屬于 。(選填“體內受精”或“體外受精”)(2)圖乙是昆蟲發育模型圖。若D表示紅火蟻的受精卵,則紅火蟻的發育過程為D→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3)紅火蟻是全世界最危險的螞蟻,有很強的攻擊性。紅火蟻咬傷后局部會有疼痛、紅腫等癥狀,嚴重者要去醫院進行治療。生活中防治紅火蟻的措施有 。【答案】體內受精;A→B→C;破壞其生活環境或藥物防治等【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1)根據“有翅的雄蟻和蟻后飛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分析解答;(2) 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發育。(3)根據昆蟲的防治方法解答。【解答】(1)根據“ 有翅的雄蟻和蟻后飛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 ”可知, 紅火蟻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2)紅火蟻是完全變態發育,若D表示紅火蟻的受精卵,則紅火蟻的發育過程為: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即 D→A→B→C ;(3) 生活中防治紅火蟻的措施有:破壞其生活環境或藥物防治等。37.(2024七下·嘉興期中)為了節能減排,某科學興趣小組為學校地下球館補充采光項目設計了方案。(1)【項目設計】為保證籃球場有充足的光照,同學們設計了如圖甲所示方案,該方案主要依據反射定律,使用平面鏡改變光路。對反射定律的研究,老師給出了如圖乙所示的裝置,該裝置將紙板傾斜放置,讓光線貼著紙板A沿EO方向射向鏡面, (選填“能”或“不能”)在紙板B上看到反射光線。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2)【設計改進】在后續的討論中,興趣小組同學發現圖甲方案中鏡面反射光線直接進入人眼會造成眩暈。因此對圖甲方案進行了改進:先使用平面鏡改變光路后,讓光線斜射到球場頂端,再經過漫反射后照射到籃球場,如圖丙所示。圖丙中漫反射區域的墻面除了要求粗糙以外還應該是 ,以便能反射所有色光;(3)【設計優化】為使設計更加完善,現向同學們征集方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地下球館補充采光項目改進方案征集表》存在問題 改進方法雨水可能通過采光井進入地下球場。 在井口安裝透光玻璃環境光線較弱時,室內補光不足。 增加平面鏡 (4)【迭代更新】使用專門的光導纖維,將太陽光引導到地下室。這些光導纖維可以是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具有高度透明性,以確保光線有效地傳輸到地下球館。【答案】不能;在;白色;太陽光的入射角度會隨時間不斷變化;;設計自動裝置,使平面鏡隨太陽光的角度而轉動【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反射中“三線共面”的規律分析解答;(2)黑色物體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體反射所有色光;(3)太陽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只有陽光直射才能達到良好的采光效果,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與鏡面垂直的同一平面內。若將紙板傾斜(即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E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紙板B上就無法呈現出反射光線。(2)墻面除了要求粗糙以外還應該是白色的,這樣粗糙的且白色墻面能反射所有色光。(3)根據反射定律知道,待改進的細則有:太陽光的入射角度會隨時間不斷變化;改進方法有:設計自動裝置,使平面鏡隨太陽光的角度而轉動。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清華附中嘉興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清華附中嘉興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