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嘉興期中)下列有關青春期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生長發育快,要注意均衡膳食B.對出現的第二性征,應正確對待C.精力充沛,可以經常熬夜D.心肺功能增強快,要加強體育鍛煉2.(2024七下·嘉興期中)西瓜的果實和種子分別是由花的什么結構發育而來( )A.雌蕊和珠被 B.子房和受精卵C.子房和胚珠 D.子房壁和受精卵3.(2024七下·嘉興期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現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 0.6m處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則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A.2m B.1.4m C.0.6m D.2.6m4.(2024七下·嘉興期中)幽門螺旋桿菌能損傷胃黏膜造成胃潰瘍。下列有關幽門螺旋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葉綠體 B.屬于多細胞生物體C.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D.可以通過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5.(2024七下·嘉興期中)近日,櫻花小鎮開展櫻花節,美食巷中烤串香氣撲鼻,這種嗅覺的形成部位在( )A.鼻腔 B.嗅覺細胞 C.嗅覺神經 D.大腦6.(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是甌江兩岸“亮化夜游項目”晚上燈光圖,下列與射向空中光線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河水看起來變淺C.海市蜃樓 D.水中荷花的倒影7.(2024七下·嘉興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單顏色的紅光通過棱鏡后也會發生色散現象B.光的色散是光通過介質后發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大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為白色光D.物體呈黑色是因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8.(2024七下·嘉興期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了水稻新品種——海水稻。海水稻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 )A.胚乳 B.胚根 C.胚芽 D.子葉9.(2024七下·嘉興期中)青蛙的個體發育過程是( )A.雌雄同體、體內受精 B.雌雄同體、體外受精C.雌雄異體、體內受精 D.雌雄異體、體外受精10.(2024七下·嘉興期中)某同學在做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將光屏移到高凸透鏡16厘米處,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像,他使用的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A.18厘米 B.12厘米 C.8厘米 D.4厘米11.(2024七下·嘉興期中)“我是人體內一個長得像小蝌蚪的細胞,我和上億個同伴競爭,穿過重重阻礙終于在一個狹窄的管道里與我的搭檔相遇并結合成一個新細胞。我們開始分裂,產生更多的細胞,最終在一個寬敞的房子里住下來,開始發育……”下列關于這段話的分析,錯誤的是( )A.“我”指的是精子,“我的搭檔”是指受精卵B.“狹窄的管道”指的是母體的輸卵管C.“寬敞的房子”指的是母體的子宮D.受精和開始分裂都是在“狹窄的管道”里進行的12.(2024七下·嘉興期中)嵊州市金庭鎮華堂村的桃形李又大又甜,果農將桃形李苗嫁接到生長快、易存活的桃樹上、下列相關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嫁接時桃樹作接穗,桃形李苗作為砧木B.用該方法培育出的果實能保留桃形李的優良性狀C.為提高嫁接成功率,應該把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貼D.該生殖方式與桃形李種子繁殖產生后代的生殖方式不同13.(2024七下·嘉興期中)射水魚又稱高射炮魚,它有非常獨特的捕食本領,當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樹枝、草葉上的獵物后,會選擇合適的角度,瞄準目標,從口中噴射出一股1m多高的水柱,將小蟲擊落水中吃掉。根據你學過的光學知識,它在水下向小蟲噴水時,噴射方向應該( )A.對準看到的小蟲 B.對準看到小蟲的下方C.對準看到小蟲的上方 D.太神秘了,無法判斷14.(2024七下·嘉興期中)目前有的國家允許以醫學手段培育“三親試管嬰兒”,其培育過程可選用如圖所示的技術。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三親試管嬰兒”的培育方式屬于有性生殖B.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由捐獻者的卵細胞提供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D.“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全部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15.(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聲音的實驗。把兩個紙杯底部用細棉線連接起來,固定其中一個紙杯,在紙杯口處蒙上膠膜,膜上黏一片小平面鏡。拉緊棉線,將激光筆發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鏡上,小明對另一紙杯說話(不接觸紙杯),會看到墻上反射的光點在晃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點的晃動是由于激光筆晃動引起的B.該實驗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C.兩個紙杯間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空氣實現的D.在月球上做該實驗也能看到光點的晃動16.(2024七下·嘉興期中)像的成因有三個: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有實像和虛像兩種。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實例:①小孔所成的像;②清澈的湖面上看到云朵;③凸透鏡成像時在光屏上看到的像;④岸上看到清澈池水中的魚。(1)其中屬于實像的是 ;屬于虛像的是 ;(2)屬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屬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17.(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圖一至三分別是蝗蟲、家蠶和青蛙的發育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的發育稱為 ,C→D的過程有 現象,這是由于外骨骼不能隨身體一起生長。(2)在圖二中,為提高蠶絲產量,應設法延長 (填字母)時期。(3)青蛙的個體發育過程,生命起點是 。(填名稱)18.(2024七下·嘉興期中)吉他手彈奏電吉他時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長度,這樣做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觀眾在聽音樂時都要把手機關機或把鈴聲調成靜音模式,目的是在 處減弱噪聲。19.(2024七下·嘉興期中)西紅柿是我國栽培最為普遍的果菜之一,栽培的技術和方法多種多樣,如無土栽培技術、溫棚栽培技術等。但是,良好的西紅柿品種是高西紅柿品質的基礎,科學合理地選擇西紅柿種子,可提高西紅柿的質量和產量,改善西紅柿品質。為此,科研工作者培育出了許多西紅柿新品種。如圖為西紅柿的生活史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A]萌發成[B]過程中,[A]中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 。(2)西紅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屬于 花;自然狀態下,這朵花的花粉落在這朵花的雌蕊柱頭上,完成傳粉過程,這種傳粉方式稱為 傳粉。(3)圖中[F]里有很多[A],原因是雌蕊子房中有很多枚[ ] 。番茄醬是同學們喜愛的食品,它主要是西紅柿果肉做成的,西紅柿果肉是由圖中[G]的[ ] 發育成的。20.(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是某校紅外熱成像攝像頭和它所成的像,進入學校的師生無須人工檢測。(1)該攝像機鏡頭相當于凸透鏡,所成的是 (選填“正立”或“倒立”)、縮小的實像;(2)該紅外熱成像攝像頭是利用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實時測量人體溫度,從而達到監測的目的。21.(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是人的眼球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人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因為 的曲度可以調節。(2)剛從電影院出來,瞳孔將會 。(填變大或者縮小)(3)圖二表示的視力缺陷是 ,可以用 (填凸透鏡或凹透鏡)來矯正。22.(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EF是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線射到EF面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則入射光線是 ,折射角等于 (填度數),EF的 方是空氣。23.(2024七下·嘉興期中)學習科學要學會利用書籍的信息進行反思,并從中獲取新的信息。(1)如關于聲音的速度,課本上是這樣描述的:在15℃的空氣中,聲音每秒傳播340米。從描述中反思,我們可以得到:聲音的傳播速度與 和 有關。(2)當音調或響度改變時,示波器上所顯示的內容也會改變。如圖甲中給出了相同時間內兩個不同音調或響度的發聲體A和B振動的圖像,其中 的音調高。而乙、丙是兩種聲音的波形圖,從圖形可知: 是樂音的波形圖。24.(2024七下·嘉興期中)在甲、乙、丙、丁四個培養皿內分別放等量的棉花,再將相同數量的豌豆種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培養。數日后記錄發芽情況如表:裝置 甲 乙 丙 丁場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溫度 23℃ 23℃ 23℃ 23℃棉花干濕狀態 潮濕 干燥 潮濕 干燥數日后種子萌發狀況 全部萌發 沒有萌發 全部萌發 沒有萌發(1)在實驗過程中,每組要選用多粒種子做實驗,其主要目的是 。(2)若繼續培養,幾周后幼苗生長良好的是 組。(3)要證明“光照對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在實驗設計上可選用 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4)根據實驗甲組和丁組可得出結論: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請對此結論作出評價。 25.(2024七下·嘉興期中)在探究“光反射的規律”實驗中,某小組實驗步驟如下:A.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對折線ON垂直于鏡面,如圖甲所示。B.如甲圖,讓一束紅光貼著硬紙板沿著某一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反射,沿著另一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線EO和反射光線OF的徑跡。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重做兩次,換用另一種顏色的筆,記錄光的徑跡。C.取下硬紙板,用量角器測量NO兩側的角i和角r。D.紙板ENF由兩塊紙板連接起來的,把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觀察反射光線(如乙圖)。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的環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2)由實驗步驟C可以得到的規律是:在光的反射中, ;(3)該實驗中硬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為了探究光的反射中 ;(4)在甲圖中,如果將光線沿著FO射向平面鏡時,你還會發現的規律是 。26.(2024七下·嘉興期中)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如圖甲,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實驗前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們在 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如圖乙,蠟燭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處,凸透鏡放在25cm處,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此時得到的是一個 (填像的性質);(3)實驗時,由于實驗時間較長,蠟燭變短,為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以下操作可達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A.將凸透鏡往上移 B.將光屏往下移C.將蠟燭往上移 D.將蠟燭往下移(4)保持圖乙中的凸透鏡與光屏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調節一段距離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將乙中凸透鏡換成焦距更 的,相當于物體遠離時要調節晶狀體的屈光度才能觀察清楚。27.(2024七下·嘉興期中)請畫出NM的像。28.(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將光路圖補充完整。(1)請畫出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2)請畫出AB通過凸透鏡后所成的像。(F為焦點,P為2f所在位置)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青春期的發育特點:(1)人體的外表變化。除生殖器官外,在外表上出現的不同變化就是第二性征。身體迅速長高,體重明顯增加,長出腋毛、陰毛。男性長出胡須,聲調變得低沉,女性乳房開始增大。(2)生殖器官發育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主要特征。內臟功能日漸健全,大腦的興奮性增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根據以上特點不難得出結論。【解答】青春期是一個生長和發育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其次是體重增加,此期間要注意均衡膳食,以滿足青春期身體生長的需要,另外,神經系統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顯著增強,積極的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各方面的功能,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其次性發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發育,男性的睪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夠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進第二性征的出現,男孩出現遺精,女孩出現月經,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要正確對待。青春期雖然精力充沛,但也不能經常熬夜,要注意休息,才利于生長發育。故答案為:C2.【答案】C【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果實的發育過程如下:【解答】由分析可得:西瓜的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種子是由胚珠發育而來的,C正確。故答案為:C3.【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解答】水面相當于平面鏡,蜻蜓相當于物體,那么物距就是0.6m;因為像距等于物距,所以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0.6m,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4.【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細胞有三種基本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根據細菌形態的不同,可將細菌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類。由此可知 幽門螺旋桿菌 屬于細菌。【解答】A、細菌細胞內無葉綠體,一般要依賴有機物生活,故A敘述錯誤。B、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故B敘述錯誤。C、細菌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等結構,但看不到成形的細胞核,故C敘述正確。D、細菌通過分裂方式進行生殖,故D敘述錯誤。故答案為:C5.【答案】D【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鼻腔內的嗅黏膜上的嗅覺細胞能夠感受化學氣味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嗅覺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嗅覺中樞形成嗅覺,據此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美食巷中烤串的香氣最終產生的嗅覺是在大腦皮層嗅覺中樞形成的,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6.【答案】A【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再與圖片展示的信息對照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射向空中光線形成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河水看起來變淺是光的折射形成;海市蜃樓是光的折射形成;水中荷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故A符合題意,而B、C、D不合題意。故選A。7.【答案】B【知識點】物體的顏色;光的色散【解析】【分析】ABC.根據對光的色散現象的認識分析判斷;D.白色物體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色光。【解答】A.只有白光通過棱鏡后會發生折射,故A錯誤;B.光的色散是光通過介質后發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大 ,故B正確;C.白光色散后,再經過一個三棱鏡會變為白光,故C錯誤;D.物體呈黑色是因為其吸收了所有的色光,而不反射任何光,故D錯誤。故選B。8.【答案】A【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解析】【分析】根據種子里有無胚乳,可將種子分為有胚乳種子和無胚乳種子。例如,小麥、玉米、水稻、蓖麻、柿等植物的種子是有胚乳種子,菜豆、大豆、棉、黃瓜、花生等植物的種子是無胚乳種子。種子里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等營養物質。在有胚乳的種子中,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胚乳里。在無胚乳的種子中,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子葉中。【解答】海水稻也是水稻的一種,所以是有胚乳種子,有胚乳種子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胚乳中。故答案為:A9.【答案】D【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根據青蛙的個體發育過程解題。【解答】解:青蛙是雌雄異體,體外受精,體外發育;故答案為:D。10.【答案】D【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當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f2f。光屏移到離凸透鏡16cm處,得到燭焰倒立放大的像,那么16cm>2f,解得:f<8cm。故選D。11.【答案】A【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受精是指:精子進入卵細胞后,雌雄原核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形成的受精卵的場所是在輸卵管,受精卵形成后移入子宮,埋入子宮內膜進行發育。逐漸發育成胚胎。【解答】A.“我”指的是精子,“我的搭檔”是指卵巢產生的卵細胞,A錯誤;B.男性睪丸產生的精子進入陰道,緩緩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巢產生的卵細胞相遇,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輸卵管。“狹窄的管道”指的是輸卵管,B正確。C.受精卵從輸卵管進入子宮的過程中,就形成多細胞的胚胎,植入子宮內壁后,胚胎細胞在子宮內膜里不斷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由組織再形成各種器官、系統,逐漸發育成胎兒。因此“寬敞的房子”指的是母體的子宮,C正確。D.狹窄的管道”指的是輸卵管,受精和開始分裂都是在“狹窄的管道”里進行的,D正確。故選A。12.【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 (1)有性生殖是指: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種子繁殖后代。(2)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組織培養等。(3)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時,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解答】A.根據“ 果農將桃形李苗嫁接到生長快、易存活的桃樹上 ”可知,嫁接時桃樹作砧木,桃形李苗作為接穗,故A錯誤符合題意;B.嫁接的優點是培育出的果實能保留桃形李的優良性狀,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 為提高嫁接成功率,應該把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貼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該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13.【答案】B【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看到小蟲的像的位置,進而確定小蟲的實際位置即可。【解答】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魚看到是變高的蟲子的像,故它在水下向小蟲噴水時,噴射方向應該是看到的小蟲的下方。故選B。14.【答案】D【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三親試管嬰兒”的生殖發育過程,結合人體生殖的知識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三親試管嬰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題意可知,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捐獻者卵細胞的細胞質(卵黃),故B正確不合題意;C.胚胎在母體外無法發育,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故C正確不合題意;D.“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和父親的精子,而不僅僅是來自母親,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5.【答案】B【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A.根據光的反射的知識判斷;B.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C.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傳播聲音;D.真空不能傳聲。【解答】A.光點的晃動是由紙杯口的膠膜振動引起,故A錯誤。B.小明說話時,聲音通過空氣傳播,而小平面鏡振動,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故B正確。C.兩個紙杯間聲音的傳播主要是拉緊的棉線實現,故C錯誤。D.月球上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從小明的口中傳遞到右邊的紙杯中,故D錯誤。故選B。16.【答案】(1)①③;②④(2)③④;②【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實像與虛像【解析】【分析】(1)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2)根據描述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形成的實像;②清澈的湖面上看到云朵,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成的是正立的虛像;③凸透鏡成像時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④岸上看到清澈池水中的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1)其中屬于實像的是①③,屬于虛像的是②④。(2)屬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有③④,屬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②。(1)[1]其中屬于實像的是①③。[2]屬于虛像的是②④。(2)[1]屬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有③④。[2]屬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②。17.【答案】(1)不完全變態發育;蛻皮(2)C(3)受精卵【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1)根據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環節分析解答;根據“昆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隨著昆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分析。(2)哪個階段蠶能吐絲,就要延長哪個階段;(3)根據青蛙的發育過程解答。【解答】(1)根據圖一可知,蝗蟲的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隨著昆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蝗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蛻皮,即C→D為蛻皮。(2)幼蟲期是吐絲結繭的階段,通過延長幼蟲期可以提高蠶絲產量,音叉圖二中,c代表家蠶的幼蟲期,(3)青蛙的發育過程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的生命起點是受精卵。(1)圖一的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不能隨著昆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蝗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脫掉原來的外骨骼的現象,這就是蛻皮。(2)圖二中,c代表家蠶的幼蟲期,幼蟲期是吐絲結繭的階段,通過延長幼蟲期可以提高蠶絲產量。(3)青蛙的發育過程為:雄蛙先鳴叫吸引雌蛙,雌蛙來后雌雄蛙抱對,促進兩性生殖細胞排出,兩性生殖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許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塊,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用鰓呼吸,小蝌蚪先長后肢,再長前肢,最后尾巴逐漸消失,變成小幼蛙,幼蛙逐漸長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的生命起點是受精卵。18.【答案】音調;聲源【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1)音調高低由振動頻率大小決定,而物體的長短、粗細、厚薄,松緊等都會影響頻率大小;(2)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解答】(1)彈奏電吉他時不斷用手指去控制振動的琴弦長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振動部分琴弦的長度,進而改變琴弦的振動頻率,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2) 觀眾在聽音樂時都要把手機關機或把鈴聲調成靜音模式, 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19.【答案】胚根;兩性;自花;②;胚珠;③;子房壁【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時首先吸水,胚根最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然后胚芽發育成莖和葉;(2) 花可以分為兩性花和單性花,一朵中既有雌蕊也有雄蕊的花是兩性花;(3) 果實中含有的種子是由胚珠發育而來。種子的數目取決于子房中胚珠的數目。即果實里有許多種子,說明子房里有許多個胚珠。【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種子萌發成B過程中,A中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胚根。(2)西紅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屬于兩性花。自然狀態下,這朵花的花粉落在這朵花的雌蕊柱頭上,完成傳粉過程,這種傳粉方式稱為自花傳粉。(3)圖中F果實里有很多A種子,原因是雌蕊子房中有很多枚胚珠。西紅柿果肉屬于果皮,是G圖中③子房壁發育而成。20.【答案】(1)倒立(2)紅外線【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和應用解答;(2)根據紅外線的特點和應用解答。【解答】(1)攝像鏡頭實際上是一個凸透鏡,成像情況與照相機相同,即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該紅外熱成像攝像頭是利用紅外線實時測量人體溫度,從而達到監測的目的。(1)攝像鏡頭實際上是一個凸透鏡,人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由于人能發出紅外線,攝像頭利用紅外線對人體測溫。21.【答案】(1)晶狀體(2)縮小(3)近視;凹透鏡【知識點】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解析】【分析】(1)睫狀體內有平滑肌,晶狀體依靠懸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眼睛通過睫狀體內平滑肌的收縮和舒張來調節晶狀體的曲度,視近物,晶狀體凸度變大;視遠物,晶狀體凸度變小。(2)強光下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得到足夠光的刺激。(3)根據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方法解答。【解答】(1)我們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通過睫狀體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實現的。(2)電影院內光線較暗,室外光線較亮,故由暗處走到明亮處眼的瞳孔縮小。(3)根據圖二可知,成像在視網膜前,為近視眼的成像情況,需要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1)睫狀體內有平滑肌,晶狀體依靠懸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眼睛通過睫狀體內平滑肌的收縮和舒張來調節晶狀體的曲度,視近物,晶狀體凸度變大;視遠物,晶狀體凸度變小。 所以,我們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通過睫狀體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實現的。(2)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調節,能夠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強光下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得到足夠光的刺激。故由暗處走到明亮處眼的瞳孔縮小。(3)圖二所示平行光線在視網膜前會聚,為近視眼的成像情況;需要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22.【答案】AO;30°;上【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1)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確定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根據折射規律確定折射光線,進而計算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2)光從空氣斜射入其它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EF是界面,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可以確定OB和AO分別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根據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可以確定AO為入射光線,則OB為反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則入射角為那么折射角為30°。(2)入射角為60°,折射角為30°,此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下方是玻璃,上方是空氣。23.【答案】介質;溫度;發聲體A;乙【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課本上描述聲速時的限制條件分析;(2)①波形圖上,波峰越密集,則頻率越大;②物體的規則振動產生樂音,無規律振動產生噪音。【解答】(1)根據題目的描述可知,其中強調了“15℃”和“空氣”,則說明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和溫度有關。(2)①根據圖甲可知,在相同的時間內,A的波峰數大于B的波峰數,因此A的頻率大,音調高。②乙中波形非常有規律,而丙中波形雜亂無章,因此乙是樂音的波形圖。24.【答案】排除偶然因素所帶來的誤差;甲;甲組和丙組;甲和丁不能形成對照,原因是有兩個變量光照和水分【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在科學探究時,要選取盡量多的樣本,這樣得到的結果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2)種子萌發成幼苗時需要光照;(3)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4)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每組要選用多粒種子做實驗,其主要目的是排除偶然因素所帶來的誤差。(2)當種子發育成幼苗時,幼苗的營養則需要葉進行光合作用提供,所以要在光照下幼苗生長良好。則若繼續培養,幾周后幼苗生長良好的是甲組。(3)要證明“光照對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那么其它條件相同,只有光照不同,故選甲組和丙組。(4)根據實驗甲組和丁組不能得出結論: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實驗甲和丁不能形成對照,原因是有兩個變量光照和水分,變量不唯一。25.【答案】(1)較黑暗(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r=∠i)(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4)光路是可逆的【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成像的清晰程度取決于物體發出光線的強弱,以及與周圍環境的對比;(2)根據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解答;(3)根據光的反射“三線共面”的規律分析;(4)根據光路的可逆性解答。【解答】(1)實驗中,周圍的環境越暗,則物體顯得越明亮,此時成像更清晰,因此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2)步驟C中,每次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相等,可得結論為: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硬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此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法線在不同的平面內,因此探究的是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4) 在甲圖中,如果將光線沿著FO射向平面鏡時, 那反射光線沿OE射出,那么得到:光路是可逆的。(1)實驗中為了使光路更加清晰,因此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2)步驟C中,測量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間大小相等,可得結論為: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硬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此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法線在不同的平面內,因此探究的是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4)由于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將光線沿著FO射向平面鏡時,光線由OE射出。26.【答案】(1)10;同一高度(2)倒立放大的實像(3)C(4)大【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1)①焦距就是凸透鏡的焦點到光心的距離;②根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的注意事項解答。(2)計算出物距,然后與焦距比較,從而確定成像特點;(3)當凸透鏡不動時,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當物體不動時,像的移動方向與凸透鏡的移動方向相同;(4)根據“物近像遠大,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分析像距的變化,進而確定凸透鏡焦距的變化即可。【解答】(1)①根據圖甲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②實驗前,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此時物距u=25cm-10cm=15cm,即f(3)蠟燭變短,則相當于蠟燭向下移動,根據“通過光心的光線方向不變”可知,所以光屏上的像上移。那么將光屏向上方調節、蠟燭向上調節或透鏡向下調節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4)將蠟燭向左調節一段距離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物距變大,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像距變小,而要保持光屏位置不變,需要更換凸透鏡來再次成像,則應將凸透鏡焦距變大,即換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鏡。(1)[1]由圖甲知,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為凸透鏡的焦點處,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為則凸透鏡的焦距是10.0cm。[2]實驗中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當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如圖乙所示時,物距為15cm,像距為30cm,滿足“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 于1倍焦距時,則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規律,生活中利用這個規律制成投影儀、幻燈 機、電影放映機。(3)蠟燭變短,因為光線是直線,中間透鏡不變,所以光屏上的像上移,應該將光屏向上方調節、蠟燭向上調節或透鏡向下調節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4)保持圖乙中的凸透鏡與光屏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調節一段距離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物距變大,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像距變小,而要保持光屏位置不變,需要更換凸透鏡來再次成像,則應將凸透鏡焦距變大,即換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鏡。27.【答案】【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完成作圖。【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首先通過M點作鏡面的垂線,然后根據“物像等距”在鏡面右側找到M點的像點M';同理,找到N點的像點N',最后連接M'、N'為NM的像,如下圖所示:28.【答案】(1)(2)【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1)根據凹透鏡的特殊光線完成作圖;(2)首先根據凸透鏡的兩條特殊光線找到A點的像點,再確定B的像點,最后二者連接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射向凹透鏡光心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射向凹透鏡另一側虛焦點的光線,經過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2)根據圖片可知,從A點畫一條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折射光線會過對側的焦點。從A點畫一條過光心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傳播方向不變,則兩條線的交點為A的像A'。由于B點在主光軸上,因此由A'做主光軸的垂線,交點即為B點的對稱點B',A'B'為AB的像,如下圖所示:(1)根據凹透鏡的特殊光線可知,延長線過另一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 于主光軸;過光心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 不改變.如圖所示:(2)先確定A點對應的像點,從A點畫一條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會過對側的焦點,再從A點畫一條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則兩條線的交點為A的像A',由于B點在主光軸上,因此由A'做主光軸的垂線,交點即為B點的對稱點B',A'B'為AB的像,如下圖所示:1 / 1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嘉興期中)下列有關青春期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生長發育快,要注意均衡膳食B.對出現的第二性征,應正確對待C.精力充沛,可以經常熬夜D.心肺功能增強快,要加強體育鍛煉【答案】C【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青春期的發育特點:(1)人體的外表變化。除生殖器官外,在外表上出現的不同變化就是第二性征。身體迅速長高,體重明顯增加,長出腋毛、陰毛。男性長出胡須,聲調變得低沉,女性乳房開始增大。(2)生殖器官發育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主要特征。內臟功能日漸健全,大腦的興奮性增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根據以上特點不難得出結論。【解答】青春期是一個生長和發育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其次是體重增加,此期間要注意均衡膳食,以滿足青春期身體生長的需要,另外,神經系統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顯著增強,積極的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各方面的功能,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其次性發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發育,男性的睪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夠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進第二性征的出現,男孩出現遺精,女孩出現月經,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要正確對待。青春期雖然精力充沛,但也不能經常熬夜,要注意休息,才利于生長發育。故答案為:C2.(2024七下·嘉興期中)西瓜的果實和種子分別是由花的什么結構發育而來( )A.雌蕊和珠被 B.子房和受精卵C.子房和胚珠 D.子房壁和受精卵【答案】C【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果實的發育過程如下:【解答】由分析可得:西瓜的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種子是由胚珠發育而來的,C正確。故答案為:C3.(2024七下·嘉興期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現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 0.6m處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則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A.2m B.1.4m C.0.6m D.2.6m【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解答】水面相當于平面鏡,蜻蜓相當于物體,那么物距就是0.6m;因為像距等于物距,所以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0.6m,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4.(2024七下·嘉興期中)幽門螺旋桿菌能損傷胃黏膜造成胃潰瘍。下列有關幽門螺旋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葉綠體 B.屬于多細胞生物體C.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D.可以通過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細胞有三種基本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根據細菌形態的不同,可將細菌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類。由此可知 幽門螺旋桿菌 屬于細菌。【解答】A、細菌細胞內無葉綠體,一般要依賴有機物生活,故A敘述錯誤。B、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故B敘述錯誤。C、細菌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等結構,但看不到成形的細胞核,故C敘述正確。D、細菌通過分裂方式進行生殖,故D敘述錯誤。故答案為:C5.(2024七下·嘉興期中)近日,櫻花小鎮開展櫻花節,美食巷中烤串香氣撲鼻,這種嗅覺的形成部位在( )A.鼻腔 B.嗅覺細胞 C.嗅覺神經 D.大腦【答案】D【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鼻腔內的嗅黏膜上的嗅覺細胞能夠感受化學氣味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嗅覺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嗅覺中樞形成嗅覺,據此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美食巷中烤串的香氣最終產生的嗅覺是在大腦皮層嗅覺中樞形成的,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6.(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是甌江兩岸“亮化夜游項目”晚上燈光圖,下列與射向空中光線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河水看起來變淺C.海市蜃樓 D.水中荷花的倒影【答案】A【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再與圖片展示的信息對照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射向空中光線形成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河水看起來變淺是光的折射形成;海市蜃樓是光的折射形成;水中荷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故A符合題意,而B、C、D不合題意。故選A。7.(2024七下·嘉興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單顏色的紅光通過棱鏡后也會發生色散現象B.光的色散是光通過介質后發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大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為白色光D.物體呈黑色是因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答案】B【知識點】物體的顏色;光的色散【解析】【分析】ABC.根據對光的色散現象的認識分析判斷;D.白色物體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色光。【解答】A.只有白光通過棱鏡后會發生折射,故A錯誤;B.光的色散是光通過介質后發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大 ,故B正確;C.白光色散后,再經過一個三棱鏡會變為白光,故C錯誤;D.物體呈黑色是因為其吸收了所有的色光,而不反射任何光,故D錯誤。故選B。8.(2024七下·嘉興期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了水稻新品種——海水稻。海水稻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 )A.胚乳 B.胚根 C.胚芽 D.子葉【答案】A【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解析】【分析】根據種子里有無胚乳,可將種子分為有胚乳種子和無胚乳種子。例如,小麥、玉米、水稻、蓖麻、柿等植物的種子是有胚乳種子,菜豆、大豆、棉、黃瓜、花生等植物的種子是無胚乳種子。種子里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等營養物質。在有胚乳的種子中,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胚乳里。在無胚乳的種子中,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子葉中。【解答】海水稻也是水稻的一種,所以是有胚乳種子,有胚乳種子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胚乳中。故答案為:A9.(2024七下·嘉興期中)青蛙的個體發育過程是( )A.雌雄同體、體內受精 B.雌雄同體、體外受精C.雌雄異體、體內受精 D.雌雄異體、體外受精【答案】D【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根據青蛙的個體發育過程解題。【解答】解:青蛙是雌雄異體,體外受精,體外發育;故答案為:D。10.(2024七下·嘉興期中)某同學在做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將光屏移到高凸透鏡16厘米處,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像,他使用的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A.18厘米 B.12厘米 C.8厘米 D.4厘米【答案】D【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當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f2f。光屏移到離凸透鏡16cm處,得到燭焰倒立放大的像,那么16cm>2f,解得:f<8cm。故選D。11.(2024七下·嘉興期中)“我是人體內一個長得像小蝌蚪的細胞,我和上億個同伴競爭,穿過重重阻礙終于在一個狹窄的管道里與我的搭檔相遇并結合成一個新細胞。我們開始分裂,產生更多的細胞,最終在一個寬敞的房子里住下來,開始發育……”下列關于這段話的分析,錯誤的是( )A.“我”指的是精子,“我的搭檔”是指受精卵B.“狹窄的管道”指的是母體的輸卵管C.“寬敞的房子”指的是母體的子宮D.受精和開始分裂都是在“狹窄的管道”里進行的【答案】A【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受精是指:精子進入卵細胞后,雌雄原核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形成的受精卵的場所是在輸卵管,受精卵形成后移入子宮,埋入子宮內膜進行發育。逐漸發育成胚胎。【解答】A.“我”指的是精子,“我的搭檔”是指卵巢產生的卵細胞,A錯誤;B.男性睪丸產生的精子進入陰道,緩緩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巢產生的卵細胞相遇,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輸卵管。“狹窄的管道”指的是輸卵管,B正確。C.受精卵從輸卵管進入子宮的過程中,就形成多細胞的胚胎,植入子宮內壁后,胚胎細胞在子宮內膜里不斷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由組織再形成各種器官、系統,逐漸發育成胎兒。因此“寬敞的房子”指的是母體的子宮,C正確。D.狹窄的管道”指的是輸卵管,受精和開始分裂都是在“狹窄的管道”里進行的,D正確。故選A。12.(2024七下·嘉興期中)嵊州市金庭鎮華堂村的桃形李又大又甜,果農將桃形李苗嫁接到生長快、易存活的桃樹上、下列相關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嫁接時桃樹作接穗,桃形李苗作為砧木B.用該方法培育出的果實能保留桃形李的優良性狀C.為提高嫁接成功率,應該把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貼D.該生殖方式與桃形李種子繁殖產生后代的生殖方式不同【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 (1)有性生殖是指: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種子繁殖后代。(2)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組織培養等。(3)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時,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解答】A.根據“ 果農將桃形李苗嫁接到生長快、易存活的桃樹上 ”可知,嫁接時桃樹作砧木,桃形李苗作為接穗,故A錯誤符合題意;B.嫁接的優點是培育出的果實能保留桃形李的優良性狀,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 為提高嫁接成功率,應該把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貼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該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13.(2024七下·嘉興期中)射水魚又稱高射炮魚,它有非常獨特的捕食本領,當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樹枝、草葉上的獵物后,會選擇合適的角度,瞄準目標,從口中噴射出一股1m多高的水柱,將小蟲擊落水中吃掉。根據你學過的光學知識,它在水下向小蟲噴水時,噴射方向應該( )A.對準看到的小蟲 B.對準看到小蟲的下方C.對準看到小蟲的上方 D.太神秘了,無法判斷【答案】B【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看到小蟲的像的位置,進而確定小蟲的實際位置即可。【解答】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魚看到是變高的蟲子的像,故它在水下向小蟲噴水時,噴射方向應該是看到的小蟲的下方。故選B。14.(2024七下·嘉興期中)目前有的國家允許以醫學手段培育“三親試管嬰兒”,其培育過程可選用如圖所示的技術。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三親試管嬰兒”的培育方式屬于有性生殖B.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由捐獻者的卵細胞提供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D.“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全部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答案】D【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三親試管嬰兒”的生殖發育過程,結合人體生殖的知識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三親試管嬰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題意可知,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捐獻者卵細胞的細胞質(卵黃),故B正確不合題意;C.胚胎在母體外無法發育,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故C正確不合題意;D.“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和父親的精子,而不僅僅是來自母親,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5.(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聲音的實驗。把兩個紙杯底部用細棉線連接起來,固定其中一個紙杯,在紙杯口處蒙上膠膜,膜上黏一片小平面鏡。拉緊棉線,將激光筆發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鏡上,小明對另一紙杯說話(不接觸紙杯),會看到墻上反射的光點在晃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點的晃動是由于激光筆晃動引起的B.該實驗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C.兩個紙杯間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空氣實現的D.在月球上做該實驗也能看到光點的晃動【答案】B【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A.根據光的反射的知識判斷;B.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C.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傳播聲音;D.真空不能傳聲。【解答】A.光點的晃動是由紙杯口的膠膜振動引起,故A錯誤。B.小明說話時,聲音通過空氣傳播,而小平面鏡振動,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故B正確。C.兩個紙杯間聲音的傳播主要是拉緊的棉線實現,故C錯誤。D.月球上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從小明的口中傳遞到右邊的紙杯中,故D錯誤。故選B。16.(2024七下·嘉興期中)像的成因有三個: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有實像和虛像兩種。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實例:①小孔所成的像;②清澈的湖面上看到云朵;③凸透鏡成像時在光屏上看到的像;④岸上看到清澈池水中的魚。(1)其中屬于實像的是 ;屬于虛像的是 ;(2)屬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屬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1)①③;②④(2)③④;②【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實像與虛像【解析】【分析】(1)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2)根據描述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形成的實像;②清澈的湖面上看到云朵,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成的是正立的虛像;③凸透鏡成像時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④岸上看到清澈池水中的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1)其中屬于實像的是①③,屬于虛像的是②④。(2)屬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有③④,屬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②。(1)[1]其中屬于實像的是①③。[2]屬于虛像的是②④。(2)[1]屬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有③④。[2]屬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②。17.(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圖一至三分別是蝗蟲、家蠶和青蛙的發育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的發育稱為 ,C→D的過程有 現象,這是由于外骨骼不能隨身體一起生長。(2)在圖二中,為提高蠶絲產量,應設法延長 (填字母)時期。(3)青蛙的個體發育過程,生命起點是 。(填名稱)【答案】(1)不完全變態發育;蛻皮(2)C(3)受精卵【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1)根據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環節分析解答;根據“昆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隨著昆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分析。(2)哪個階段蠶能吐絲,就要延長哪個階段;(3)根據青蛙的發育過程解答。【解答】(1)根據圖一可知,蝗蟲的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隨著昆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蝗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蛻皮,即C→D為蛻皮。(2)幼蟲期是吐絲結繭的階段,通過延長幼蟲期可以提高蠶絲產量,音叉圖二中,c代表家蠶的幼蟲期,(3)青蛙的發育過程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的生命起點是受精卵。(1)圖一的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不能隨著昆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蝗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脫掉原來的外骨骼的現象,這就是蛻皮。(2)圖二中,c代表家蠶的幼蟲期,幼蟲期是吐絲結繭的階段,通過延長幼蟲期可以提高蠶絲產量。(3)青蛙的發育過程為:雄蛙先鳴叫吸引雌蛙,雌蛙來后雌雄蛙抱對,促進兩性生殖細胞排出,兩性生殖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許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塊,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用鰓呼吸,小蝌蚪先長后肢,再長前肢,最后尾巴逐漸消失,變成小幼蛙,幼蛙逐漸長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的生命起點是受精卵。18.(2024七下·嘉興期中)吉他手彈奏電吉他時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長度,這樣做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觀眾在聽音樂時都要把手機關機或把鈴聲調成靜音模式,目的是在 處減弱噪聲。【答案】音調;聲源【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1)音調高低由振動頻率大小決定,而物體的長短、粗細、厚薄,松緊等都會影響頻率大小;(2)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解答】(1)彈奏電吉他時不斷用手指去控制振動的琴弦長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振動部分琴弦的長度,進而改變琴弦的振動頻率,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2) 觀眾在聽音樂時都要把手機關機或把鈴聲調成靜音模式, 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19.(2024七下·嘉興期中)西紅柿是我國栽培最為普遍的果菜之一,栽培的技術和方法多種多樣,如無土栽培技術、溫棚栽培技術等。但是,良好的西紅柿品種是高西紅柿品質的基礎,科學合理地選擇西紅柿種子,可提高西紅柿的質量和產量,改善西紅柿品質。為此,科研工作者培育出了許多西紅柿新品種。如圖為西紅柿的生活史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A]萌發成[B]過程中,[A]中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 。(2)西紅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屬于 花;自然狀態下,這朵花的花粉落在這朵花的雌蕊柱頭上,完成傳粉過程,這種傳粉方式稱為 傳粉。(3)圖中[F]里有很多[A],原因是雌蕊子房中有很多枚[ ] 。番茄醬是同學們喜愛的食品,它主要是西紅柿果肉做成的,西紅柿果肉是由圖中[G]的[ ] 發育成的。【答案】胚根;兩性;自花;②;胚珠;③;子房壁【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時首先吸水,胚根最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然后胚芽發育成莖和葉;(2) 花可以分為兩性花和單性花,一朵中既有雌蕊也有雄蕊的花是兩性花;(3) 果實中含有的種子是由胚珠發育而來。種子的數目取決于子房中胚珠的數目。即果實里有許多種子,說明子房里有許多個胚珠。【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種子萌發成B過程中,A中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胚根。(2)西紅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屬于兩性花。自然狀態下,這朵花的花粉落在這朵花的雌蕊柱頭上,完成傳粉過程,這種傳粉方式稱為自花傳粉。(3)圖中F果實里有很多A種子,原因是雌蕊子房中有很多枚胚珠。西紅柿果肉屬于果皮,是G圖中③子房壁發育而成。20.(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是某校紅外熱成像攝像頭和它所成的像,進入學校的師生無須人工檢測。(1)該攝像機鏡頭相當于凸透鏡,所成的是 (選填“正立”或“倒立”)、縮小的實像;(2)該紅外熱成像攝像頭是利用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實時測量人體溫度,從而達到監測的目的。【答案】(1)倒立(2)紅外線【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和應用解答;(2)根據紅外線的特點和應用解答。【解答】(1)攝像鏡頭實際上是一個凸透鏡,成像情況與照相機相同,即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該紅外熱成像攝像頭是利用紅外線實時測量人體溫度,從而達到監測的目的。(1)攝像鏡頭實際上是一個凸透鏡,人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由于人能發出紅外線,攝像頭利用紅外線對人體測溫。21.(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是人的眼球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人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因為 的曲度可以調節。(2)剛從電影院出來,瞳孔將會 。(填變大或者縮小)(3)圖二表示的視力缺陷是 ,可以用 (填凸透鏡或凹透鏡)來矯正。【答案】(1)晶狀體(2)縮小(3)近視;凹透鏡【知識點】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解析】【分析】(1)睫狀體內有平滑肌,晶狀體依靠懸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眼睛通過睫狀體內平滑肌的收縮和舒張來調節晶狀體的曲度,視近物,晶狀體凸度變大;視遠物,晶狀體凸度變小。(2)強光下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得到足夠光的刺激。(3)根據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方法解答。【解答】(1)我們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通過睫狀體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實現的。(2)電影院內光線較暗,室外光線較亮,故由暗處走到明亮處眼的瞳孔縮小。(3)根據圖二可知,成像在視網膜前,為近視眼的成像情況,需要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1)睫狀體內有平滑肌,晶狀體依靠懸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眼睛通過睫狀體內平滑肌的收縮和舒張來調節晶狀體的曲度,視近物,晶狀體凸度變大;視遠物,晶狀體凸度變小。 所以,我們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通過睫狀體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實現的。(2)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調節,能夠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強光下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得到足夠光的刺激。故由暗處走到明亮處眼的瞳孔縮小。(3)圖二所示平行光線在視網膜前會聚,為近視眼的成像情況;需要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22.(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EF是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線射到EF面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則入射光線是 ,折射角等于 (填度數),EF的 方是空氣。【答案】AO;30°;上【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1)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確定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根據折射規律確定折射光線,進而計算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2)光從空氣斜射入其它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EF是界面,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可以確定OB和AO分別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根據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可以確定AO為入射光線,則OB為反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則入射角為那么折射角為30°。(2)入射角為60°,折射角為30°,此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下方是玻璃,上方是空氣。23.(2024七下·嘉興期中)學習科學要學會利用書籍的信息進行反思,并從中獲取新的信息。(1)如關于聲音的速度,課本上是這樣描述的:在15℃的空氣中,聲音每秒傳播340米。從描述中反思,我們可以得到:聲音的傳播速度與 和 有關。(2)當音調或響度改變時,示波器上所顯示的內容也會改變。如圖甲中給出了相同時間內兩個不同音調或響度的發聲體A和B振動的圖像,其中 的音調高。而乙、丙是兩種聲音的波形圖,從圖形可知: 是樂音的波形圖。【答案】介質;溫度;發聲體A;乙【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課本上描述聲速時的限制條件分析;(2)①波形圖上,波峰越密集,則頻率越大;②物體的規則振動產生樂音,無規律振動產生噪音。【解答】(1)根據題目的描述可知,其中強調了“15℃”和“空氣”,則說明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和溫度有關。(2)①根據圖甲可知,在相同的時間內,A的波峰數大于B的波峰數,因此A的頻率大,音調高。②乙中波形非常有規律,而丙中波形雜亂無章,因此乙是樂音的波形圖。24.(2024七下·嘉興期中)在甲、乙、丙、丁四個培養皿內分別放等量的棉花,再將相同數量的豌豆種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培養。數日后記錄發芽情況如表:裝置 甲 乙 丙 丁場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溫度 23℃ 23℃ 23℃ 23℃棉花干濕狀態 潮濕 干燥 潮濕 干燥數日后種子萌發狀況 全部萌發 沒有萌發 全部萌發 沒有萌發(1)在實驗過程中,每組要選用多粒種子做實驗,其主要目的是 。(2)若繼續培養,幾周后幼苗生長良好的是 組。(3)要證明“光照對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在實驗設計上可選用 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4)根據實驗甲組和丁組可得出結論: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請對此結論作出評價。 【答案】排除偶然因素所帶來的誤差;甲;甲組和丙組;甲和丁不能形成對照,原因是有兩個變量光照和水分【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在科學探究時,要選取盡量多的樣本,這樣得到的結果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2)種子萌發成幼苗時需要光照;(3)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4)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每組要選用多粒種子做實驗,其主要目的是排除偶然因素所帶來的誤差。(2)當種子發育成幼苗時,幼苗的營養則需要葉進行光合作用提供,所以要在光照下幼苗生長良好。則若繼續培養,幾周后幼苗生長良好的是甲組。(3)要證明“光照對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那么其它條件相同,只有光照不同,故選甲組和丙組。(4)根據實驗甲組和丁組不能得出結論: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實驗甲和丁不能形成對照,原因是有兩個變量光照和水分,變量不唯一。25.(2024七下·嘉興期中)在探究“光反射的規律”實驗中,某小組實驗步驟如下:A.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對折線ON垂直于鏡面,如圖甲所示。B.如甲圖,讓一束紅光貼著硬紙板沿著某一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反射,沿著另一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線EO和反射光線OF的徑跡。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重做兩次,換用另一種顏色的筆,記錄光的徑跡。C.取下硬紙板,用量角器測量NO兩側的角i和角r。D.紙板ENF由兩塊紙板連接起來的,把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觀察反射光線(如乙圖)。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的環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2)由實驗步驟C可以得到的規律是:在光的反射中, ;(3)該實驗中硬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為了探究光的反射中 ;(4)在甲圖中,如果將光線沿著FO射向平面鏡時,你還會發現的規律是 。【答案】(1)較黑暗(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r=∠i)(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4)光路是可逆的【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成像的清晰程度取決于物體發出光線的強弱,以及與周圍環境的對比;(2)根據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解答;(3)根據光的反射“三線共面”的規律分析;(4)根據光路的可逆性解答。【解答】(1)實驗中,周圍的環境越暗,則物體顯得越明亮,此時成像更清晰,因此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2)步驟C中,每次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相等,可得結論為: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硬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此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法線在不同的平面內,因此探究的是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4) 在甲圖中,如果將光線沿著FO射向平面鏡時, 那反射光線沿OE射出,那么得到:光路是可逆的。(1)實驗中為了使光路更加清晰,因此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2)步驟C中,測量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間大小相等,可得結論為: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硬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此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法線在不同的平面內,因此探究的是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4)由于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將光線沿著FO射向平面鏡時,光線由OE射出。26.(2024七下·嘉興期中)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如圖甲,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實驗前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們在 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如圖乙,蠟燭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處,凸透鏡放在25cm處,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此時得到的是一個 (填像的性質);(3)實驗時,由于實驗時間較長,蠟燭變短,為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以下操作可達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A.將凸透鏡往上移 B.將光屏往下移C.將蠟燭往上移 D.將蠟燭往下移(4)保持圖乙中的凸透鏡與光屏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調節一段距離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將乙中凸透鏡換成焦距更 的,相當于物體遠離時要調節晶狀體的屈光度才能觀察清楚。【答案】(1)10;同一高度(2)倒立放大的實像(3)C(4)大【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1)①焦距就是凸透鏡的焦點到光心的距離;②根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的注意事項解答。(2)計算出物距,然后與焦距比較,從而確定成像特點;(3)當凸透鏡不動時,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當物體不動時,像的移動方向與凸透鏡的移動方向相同;(4)根據“物近像遠大,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分析像距的變化,進而確定凸透鏡焦距的變化即可。【解答】(1)①根據圖甲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②實驗前,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此時物距u=25cm-10cm=15cm,即f(3)蠟燭變短,則相當于蠟燭向下移動,根據“通過光心的光線方向不變”可知,所以光屏上的像上移。那么將光屏向上方調節、蠟燭向上調節或透鏡向下調節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4)將蠟燭向左調節一段距離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物距變大,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像距變小,而要保持光屏位置不變,需要更換凸透鏡來再次成像,則應將凸透鏡焦距變大,即換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鏡。(1)[1]由圖甲知,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為凸透鏡的焦點處,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為則凸透鏡的焦距是10.0cm。[2]實驗中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當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如圖乙所示時,物距為15cm,像距為30cm,滿足“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 于1倍焦距時,則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規律,生活中利用這個規律制成投影儀、幻燈 機、電影放映機。(3)蠟燭變短,因為光線是直線,中間透鏡不變,所以光屏上的像上移,應該將光屏向上方調節、蠟燭向上調節或透鏡向下調節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4)保持圖乙中的凸透鏡與光屏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調節一段距離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物距變大,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像距變小,而要保持光屏位置不變,需要更換凸透鏡來再次成像,則應將凸透鏡焦距變大,即換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鏡。27.(2024七下·嘉興期中)請畫出NM的像。【答案】【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完成作圖。【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首先通過M點作鏡面的垂線,然后根據“物像等距”在鏡面右側找到M點的像點M';同理,找到N點的像點N',最后連接M'、N'為NM的像,如下圖所示:28.(2024七下·嘉興期中)如圖所示,將光路圖補充完整。(1)請畫出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2)請畫出AB通過凸透鏡后所成的像。(F為焦點,P為2f所在位置)【答案】(1)(2)【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1)根據凹透鏡的特殊光線完成作圖;(2)首先根據凸透鏡的兩條特殊光線找到A點的像點,再確定B的像點,最后二者連接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射向凹透鏡光心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射向凹透鏡另一側虛焦點的光線,經過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2)根據圖片可知,從A點畫一條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折射光線會過對側的焦點。從A點畫一條過光心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傳播方向不變,則兩條線的交點為A的像A'。由于B點在主光軸上,因此由A'做主光軸的垂線,交點即為B點的對稱點B',A'B'為AB的像,如下圖所示:(1)根據凹透鏡的特殊光線可知,延長線過另一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 于主光軸;過光心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 不改變.如圖所示:(2)先確定A點對應的像點,從A點畫一條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會過對側的焦點,再從A點畫一條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則兩條線的交點為A的像A',由于B點在主光軸上,因此由A'做主光軸的垂線,交點即為B點的對稱點B',A'B'為AB的像,如下圖所示: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