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4.1 概念的概述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第一單元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統編版)思想政治1234567核心素養新課導入問題導引講授新課本課小結課堂練習1核心素養科學精神:理解概念的含義與特征,正確運用概念,搜集經典概念,分析其內涵和外延,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發揚科學精神,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公共參與:明確概念的基本特征,弄清外延之間的關系。2新課導入抽象思維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斷推理準確把握概念正確運用判斷掌握演繹推理方法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第四課)(第五課)(第六課)(第七課)人們常說,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概念究竟是什么?核心內容:什么樣的思維是合乎邏輯的思維?問題導引3一、概念的概述1.事物的屬性及分類是什么?2.什么是概念?概念具有什么特征(屬性)?3.概念是如何表達出來的 ?概念與詞語有什么關系?4.概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什么是概念的內涵?什么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是什么關系?6.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有哪些?什么是相容關系?什么是不相容關系?7.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又分別可分成哪些類型?講授新課4合作探究《新論·鄙名第十七》載:“莊里有人,字其長子曰盜,次子曰毆,盜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盜!’吏因縛之。其母呼毆毆喻吏,遽而聲不轉。但言:'毆!毆!’吏因毆之。盜幾至于殪。這種情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這是因為母親與官吏對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同為“盜”,母親理解為“長子之名”, 官吏理解為“盜賊”;同為“毆”,母親理解為“次子之名”, 官吏理解為“毆打”。可見,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不能明確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誤解。舉例:1.配鑰匙師傅:你配嗎?2.食堂阿姨:你要飯嗎? 3.快遞小哥:你是什么東西?4.垃圾分揀阿姨:你是什么垃圾?講授新課4㈠概念的含義1.事物的屬性及分類是什么?①屬性:事物總有許許多多的性質和關系。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稱為屬性。②分類: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本質屬性: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內部規定性。例如:“蘋果是紅色的”。其中“紅色”是“蘋果”的性質。“3大于2”,這里“大于”表示的是“3”與“2”的關系。非本質屬性:是指既為某事物所具有,也可能為其它事物所具有的屬性。例如:“人都有逃生的本能”,“逃生”屬于非本質屬性講授新課42.什么是概念?概念具有什么性質?①概念:就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②概念的特征(屬性):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例如:在表示“人”這個概念時,“能思維并能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是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屬性。人的本質屬性是客觀存在的,人們認識了這些本質屬性,才能產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觀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觀事物本身,它們之間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人”這個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個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屬性;另一方面又不專指某個具體對象,比如張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講授新課43.概念是如何表達出來的 ?概念與詞語有什么關系?⑴語詞是概念的語言形式。概念是一種思維形式,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概念語詞事物的本質屬性思維形式(對事物作出的反映)思維的內容(反映的對象)(標識這一反映的符號)體現為表達語言形式講授新課4⑵ 概念和語詞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①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②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例如:“父親”和“爸爸”“爹爹”“father”是不同的語詞,但表達的是同一個概念;例如:“道”這個詞表達的含義就有多種,即一詞多義。道聽途說 路河道 水流通行的途徑同道之人 方向生財有道 方式、方法如果不作區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白頭翁會飛,王爺爺是白頭翁所以,王爺爺會飛。講授新課4示例評析一個算命先生和一個理發匠是一對棋友。他們的棋藝不相上下,誰也不服誰。一天,他們在下棋前商定了輸贏后的獎懲辦法。算命先生說:“要是我輸了,我情愿奉送一命。”理發匠說:“好,一言為定,如果我輸了,白送你一個頭!”結果,算命先生輸了,他如實地履行了協定,但算命先生卻沒有死。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算命先生所說的“情愿奉送一命”意思是不收費,白給對方算一次命,而不是將自己的性命奉上。理發匠所說的“白送你一個頭”也是如此,即不收費為對方剃個頭,而不是把自己的人頭送給對方。所以算命先生輸棋履行協定,也只是少收一次算命的錢,并無生命危險。講授新課4(1)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語詞是概念的體現者,沒有語詞,概念就不能存在。(2)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3)任何概念都必須通過語詞來表達,但并非每一個語詞都表達概念。①一般,漢語中的實詞都表達概念,而虛詞(除連詞外)不表達概念。連詞“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雖屬虛詞,但把它們組合到判斷中,卻能表達概念。②孤立的助詞和嘆詞則通常不表達概念。如:的、了、著、吧。比較概念與語詞講授新課4小結:概念與屬性、語詞的關系項目 概念與屬性 概念與語詞關系 ①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 ②本質屬性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內部規定性 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 ①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非一一對應)②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③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結論 把握概念,就是 把握其本質屬性 對概念和語詞進行區分,避免概念的混淆講授新課4講授新課探究與分享為了證明“白馬非馬”的論題,公孫龍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馬”,給“黃馬”“黑馬”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求“白馬”,給“黃馬”“黑馬”就不合要求。“馬”講的是馬的形體;“白”馬講的是“馬的顏色”。講顏色不同于講形體,所以“白馬非馬”。你是否同意公孫龍的論證?為什么?點評:對公孫龍的論證,要作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①“白馬非馬”中的“非”如果理解為“不是”。從概念的外延來看,“白馬”的外延小于“馬”的外延 ,“白馬”是“馬”的一種,“白馬非馬”就是錯誤命題。② “白馬非馬”中的“非”如果理解為“不等于”。從概念的外延看,“白馬”的外延小于“馬”的外延, 從內涵看,“白馬”是種概念,“馬”是屬概念,二者是種屬關系,種概念和屬概念是不同的。 “白馬非馬”就是正確命題。講授新課4㈡概念的基本特征2.什么是概念的內涵?①概念內涵的重要性:要知道一個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這個概念的內涵是什么。②概念內涵的含義: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例如:小明在超市中看到了琳瑯滿目的商品:水果、蔬菜、面粉、服裝、家電……到底什么是“商品”呢?他查閱了很多資料,才知道經濟學中給商品的定義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商品”這一概念的內涵1.概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概念有內涵和外延,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講授新課43.什么是概念的外延?①概念外延的重要性:要知道一個概念究竟是在指“誰”,就要弄清楚這個概念的外延是什么。②概念外延的含義: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例如:小明在超市中看到了琳瑯滿目的商品:水果、蔬菜、面粉、服裝、家電……到底什么是“商品”呢?他查閱了很多資料,才知道經濟學中給商品的定義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水果、蔬菜、面粉、服裝、家電……就是“商品”這一概念的外延講授新課44.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是什么關系?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比如:“人”這個概念,揭示了“能思維并能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的動物”這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涵);也確定了這個概念所指的那些對象(外延)。講授新課45.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有哪些?依據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6.什么是相容關系?⑴含義:如果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則為相容關系⑵依據所指范圍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關系分為:全同關系、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交叉關系。①全同關系:指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②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指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③交叉關系:指兩個概念之間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講授新課4設A、B為任意兩個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關系可以用圖表示為:全同關系屬種關系種屬關系交叉關系AAAABBBB包含關系包含于關系講授新課47.什么是不相容關系?⑴不相容關系的含義:如果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則為不相容關系(又稱全異關系)。“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黑”和“白”兩組概念之間是什么關系?全異關系AB設A、B為任意兩個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其不相容關系可以用圖表示為:講授新課4⑵不相容關系可以進一步分為: 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①矛盾關系:指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②反對關系:指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矛盾關系反對關系ABAB設A、B為任意兩個外延不相容的概念,C為A、B共同的屬,其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可以用圖表示為:“有效合同”和“無效合同”之間是什么關系?“輸”和“贏”之間是什么關系?CC表示為:A+B=C表示為:A+B < C講授新課4【知識鞏固】判斷以下各組概念是什么關系“團員”和“非團員”“團員”和“黨員”“大學生”和“學生”“中國人”和“臺灣人”“商品”和“勞動產品”矛盾關系反對關系種屬關系屬種關系種屬關系講授新課4合作探究◆ “《史記》的作者”與“司馬遷” ◆ “動物”與“馬” ◆ “馬”與“動物” ◆ “中學生”與“球迷”上述每組概念之間有什么關系?全同關系是指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屬種關系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是指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種屬關系交叉關系是指兩個概念之間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講授新課4易錯易混1.同一個語詞只能表達同一個概念。2.概念的外延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3.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各種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4.黑與白是反義詞,我們會說有人顛倒黑白,但卻不能說非黑即白,因為二者是矛盾關系。5.相容關系分為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概念的外延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 黑、白不是顏色的全部,二者是反對關系。相容關系分為全同關系、種屬關系或屬種關系、交叉關系。5本課小結基本特征6課堂練習1.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對“人”這個概念的理解是:“沒有羽毛的兩腳直立的動物。”他的錯誤在于( )A.沒有深化認識,發展認識B.沒有正確反映人的本質屬性C.沒有揭示人的全部屬性D.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B6課堂練習2.“人”這個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不同人的男女老少等個性特征,只抓住“人”所共有并且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屬性;另一方面,又不專指某個具體對象(如張三或李四),而指所有的“人”。這表明( )①概念具有抽象性 ②概念具有生動性 ③概念具有概括性 ④思維具有間接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C6課堂練習3.有一次,王安石讀到“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這兩句詩時,不覺發笑,心想“明月”怎么會叫 黃犬怎會臥花心 就提筆改為“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后來他游歷南方,發現南方有一種鳥叫“明月”,叫聲婉轉動聽;有一種昆蟲叫“黃犬”,常在花心上飛來飛去,這才明白那兩句詩是對的。從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同一概念在不同地方可以用不同語詞表達②同一語詞在不同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③在任何場合同一個概念只能用同一個語詞表達 ④一個語詞并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6課堂練習4.下列選項中的概念關系與“土豆——馬鈴薯”一致的是( )A.坦克——戰車.B.錄音機——錄音筆C.蘿卜——青蘿卜D.番茄——西紅柿D6課堂練習5.甲組同學用圖表示兩個概念外延之間的關系。下列組合中符合下圖示意的是( )A.S: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P:基本政治制度 B.S:國體 P:政體C.S:侵權責任 P:違約責任 D.S:擔保物權 P:質權D6課堂練習6.“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中的“卑”是指身份低微,“鄙”是指地處偏遠,并沒有貶義,現在的“卑鄙”則指品質惡劣,己變為貶義詞。由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①同一語詞在不同時代定會表達不同概念②要區分同一語詞表達不同概念的情況以避免混淆③《出師表》中的“卑鄙”與現在的“卑鄙”是交叉關系④《出師表》中的“卑鄙”與現在的“卑鄙”是全異關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6課堂練習7.男同學和女同學的關系是( )A.矛盾關系 B.反對關系C.交叉關系 D.全異關系A6課堂練習8.大學生和中學生的關系是( )A.矛盾關系 B.反對關系C.交叉關系 D.全異關系B6課堂練習9.材料一 關于“人”的描述任何對象都是多種屬性的統一體。在動物這一領域中,人的屬性是多方面的:A.能思維、有語言、會制造和使用工具……B.能直立行走……C.能血液循環,用肺呼吸……D.有黃頭發、黑皮膚、藍眼珠……為了在認識上把人和別的動物區別開來,通常需要首先撇開人的偶有屬性(D),抽象出固有屬性(A、B和C),進而抽象出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A),以形成關于人的初步概念。材料二 概念與語詞的關系多詞一義 一詞多義1.土豆 洋芋 洋山芋 山藥蛋 馬鈴薯 2.維生素 維他命 vitamin 3.大夫 醫生 郎中 4.妻子 老婆 夫人 青——青銅——黃色青磚——灰色青草——綠色青衣——青色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概念的理解。6課堂練習從概念與屬性的關系看,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從概念與語詞的關系看,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