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5年九年級學科基礎素養第一次適應性檢測科學試卷1. 已知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A. B.C. D.2.在浙江某地發現了號稱植物界“大熊貓”的中華水韭,其株高15~30cm,根莖肉質、塊狀,葉多汁、鮮綠色、線形,孢子囊橢圓形。中華水韭屬于()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類植物 D.苔蘚植物3.某同學煮了一鍋熱湯。下列選項中不能加快熱湯降溫的是()A.將熱湯分裝到多個小碗 B.用風扇對著湯面吹風C.將湯鍋放入冷水中 D.蓋上鍋蓋靜置于爐上4.視覺形成過程中,形成圖像和產生視覺的部位分別是()A.視網膜、視網膜 B.大腦、大腦C.視網膜、大腦 D.大腦、視網膜5.薄荷醇(化學式為C10H20O)可用于糖果、飲料的加香。下列有關薄荷醇的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氧化物B.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76.9%C.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10:20:1D.由10個碳原子、20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6.如圖所示,在吸濾瓶中裝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幾滴酒精。用氣筒往瓶里打氣,當塞子跳出時瓶內會充滿白霧,這一實驗現象表明()A.氣體對外界做功,瓶內溫度升高,內能減少B.氣體對外界做功,瓶內溫度降低,內能減少C.外界對氣體做功,瓶內溫度升高,內能增加D.外界對氣體做功,瓶內溫度降低,內能增加7.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斯萬特·帕博認為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是人類的近親,此結論的得出主要是通過比較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的()A.基因 B.蛋白質 C.氨基酸 D.脂肪8.2023年10月,在云南省發現距今約2.44億年前的一種新的古魚類化石,命名為“圓尾滇東魚”。下列對“圓尾滇東魚”的描述正確的是()A.胎生 B.體外受精 C.用肺呼吸 D.體溫恒定9.(2024七下·鄞州期中)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A. B.C. D.10.今年2月下旬,錢塘江中一艘貨船滿載河沙。因裝載貨物過重,達到最大吃水深度,在經過淺水區時有擱淺的風險。為使該貨船能順利通行,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往水中加鹽增大水的密度B.使用另一艘動力更強的貨船拖拽該貨船C.將淺水區河底沙子挖出來裝載入該貨船D.等待錢塘江漲潮時通過11.將甲乙鑰匙插入橙子電池,并連接開關、電流表及LED燈(如圖),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偏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LED燈是電路中的用電器B.通過甲乙鑰匙的電流大小相等C.電路中有電池就一定有電流D.閉合開關,水果會發生化學變化12.如圖是太陽直射點運動示意圖,其中a、b、c分別表示三條緯線。據圖分析可知A.緯線a是南回歸線B.當直射點在①時,溫州市的節氣是夏至C.當直射點在緯線a、b之間移動時,溫州市晝夜平分D.造成直射點在緯線a、c之間移動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轉13.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和結構決定性質是重要的科學觀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仙人掌的葉退化成針狀,因此有利于減弱蒸騰作用B.肺泡表面布滿毛細血管,因此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學性質相同D.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溶液都含有 OH-,因此可使酚酞試液變紅14.炎熱的夏天,從室外進入空調房時,人體神經系統和激素會進行調節以適應低溫環境。如圖為健康的人體進入低溫環境時產熱量和散熱量的變化曲線,其中體溫基本不變的時間段為A.① B.④ C.②③ D.①④15.某同學在校運會上以標準姿勢投出實心球(出手點距離地面約2m),如果不計空氣阻力,以下能正確表示從投出實心球到實心球落地前的動能或勢能變化情況的是A. B.C. D.16.如圖所示為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水循環系統,該系統使游泳館實現常年“不換水”的同時水質完全符合國際賽事標準,充分體現了杭州綠色亞運的理念。回答問題:(1)水經過毛發分離器和硅藻土分離器,初步完成了水體不溶性雜質的去除,則此過程用到的物質分離方法為 。(2)NaClO是常用的消毒劑,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3) 工業上用X+2NaOH=NaCl+NaClO+H2O制取 NaClO, 則X的化學式為 。17.生命系統是一個穩定與變化的系統,其穩定狀態通過調節來實現。(1)當人體攝入糖類物質過多時,導致血糖濃度 ,體內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促使血糖濃度恢復正常水平。(2)當體內水分不足,腎臟產尿量就會減少。據圖分析,原尿中大部分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的部位是 。 (填序號)(3)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維持生命系統的穩定至關重要,針對肥胖人群,提一條健康的生活方式 。18.在制備硫酸銅晶體時,小明在50克的70℃熱水(圖甲)中,加入80克硫酸銅粉末后現象如圖乙所示,后續過程如下圖。(1)請判斷圖丙 (填“是”或“不是”)飽和溶液。(2)圖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圖丙的溶質質量分數(3)圖丙到圖戊的實驗過程中獲得硫酸銅晶體的方法是 。19.我國生產的混合動力汽車是由一臺內燃機和一臺電機組成(如圖所示),這臺電機既可以當電動機,又可以充當發電機。(1)內燃機啟動向車輪輸送能量的同時也會給蓄電池充電,此過程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和 。(2)電機充當發電機時,它的發電原理是____。A.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B.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C.電磁感應現象(3)某種混合動力汽車電機(充當電動機)的額定功率為20kW,汽車所用的蓄電池的最大容量為30kW·h,蓄電池充滿電后的電能全部供給電機,能使電機正常工作 小時。20.光學顯微鏡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觀察工具。(1)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時,看到如圖甲視野。為使像更清晰,接下來需調節圖乙中的 。 (填序號)(2)洋蔥表皮細胞完全浸潤在清水中也不會因過度吸水破裂,這是因為植物細胞最外面有 的緣故。 (填細胞結構名稱)21.冰島位于北大西洋中脊,境內火山與溫泉密布,近十年噴發超20次。(1)火山噴發時,地球內部灼熱的 沿地殼薄弱處噴出地表。(2)科學家分析冰島火山頻繁噴發與板塊運動密切相關,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其原因是 。(3)我們通過模擬實驗來模擬火山爆發,下列實驗也利用了這一方法的是____。 (可多選)A.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B.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實驗來證明分子間有空隙C.使用土質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22.坐動車、飛機時“大包小包”均需過安檢,如圖質量為10千克的行李箱放在安檢機傳送帶上進行傳送。(1)某同學將行李箱剛放到水平向右勻速運動的傳送帶上時,行李箱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為 。(2)若該行李箱底部與傳送帶接觸面積為500厘米2,則行李箱對傳送帶的壓強是 帕。(3)當行李箱和傳送帶一起以0.5米/秒的速度向右勻速直線運動了10秒,傳動帶對包裹做功的大小為 焦。23.霧霾會造成陽光被遮擋。某興趣小組為探究“霧霾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進行如下實驗:①在三個玻璃瓶中分別加入等量2%碳酸氫鈉溶液(維持溶液中二氧化碳濃度不變);②用打孔器在菠菜葉上打出直徑1厘米的葉圓片30片,進行抽氣處理(抽出葉圓片細胞間隙的空氣,使其能沉入水底)。將葉圓片平均分為三組,放入三個玻璃瓶中,密封處理;③如圖所示,將玻璃瓶分別放入甲、乙、丙3個密閉玻璃罩中。甲中不放衛生香,乙中點燃1根衛生香,丙中點燃2根衛生香;④打開臺燈照射30分鐘后,觀察并記錄甲、乙、丙裝置內葉圓片浮起的數量分別是10片、4片、2片,請回答下列問題:(1)本實驗通過 反映葉圓片的光合作用強度。(2)步驟④中“菠菜葉圓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產生的 附著在葉圓片表面,增大了排開水的體積,導致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3)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4)若要研究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影響,除了在甲裝置中,更換燈泡的功率外,請寫出另一種操作方法: 。24.某同學在老師指導下開展了“制作水火箭”的項目化學習:如圖甲,往550mL 的瓶中加入適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發射底座上,用氣筒向瓶內打氣,當瓶內氣體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高壓氣體會將水和橡皮塞從瓶口壓出,水火箭飛向高空,發射成功后,測量水平方向的射程。序號 液體種類 液體體積/毫升 傾角/度 平均射程/米1 水 100 30 16.42 水 200 30 7.73 水 300 30 64 水 200 15 6.55 水 200 45 246 水 200 60 14.5(1)實驗中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是 。(2)如圖乙為水火箭的結構所示圖。當水火箭向下噴水使自身升空,說明 。(3)改變瓶中的水量及發射傾角,多次實驗,實驗結果如表所示。某次實驗時瓶中的水量為150mL,測得平均射程為7.7m,則此次發射角度可能是____。A.15° B.30° C.45° D.60°(4)為了探究液體的種類是否會影響水火箭的平均射程,請你幫他設計主要的實驗步驟 。25.某興趣小組對雞蛋殼與鹽酸發生的反應及生成氣體的性質進行探究。【查閱資料】雞蛋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雞蛋殼中的其它雜質對實驗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實驗過程:分別取等質量塊狀和粉末狀的蛋殼樣品放入三頸燒瓶內,向注射器內注入等體積同濃度的稀鹽酸,推動活塞使鹽酸與樣品充分反應,采集數據,壓強傳感器采集的信息(如圖2)(1)采用圖1所示的氣體發生裝置的優點有 。(2)實驗前,檢查三頸燒瓶裝置的氣密性時,左右兩邊的頸口用塞子塞緊后,注射器活塞往下推動一段距離后松手,若觀察到活塞 ,說明氣密性良好。(3)待收集完氣體驗滿時,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小木條熄滅。從燃燒條件看,小木條熄滅是由于 。(4) 根據圖2, 最終塊狀蛋殼產生CO2的質量 (填“>”、 “<”或“=”)粉末狀蛋殼產生 CO2的質量。26.某興趣小組在測量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燈絲電阻時發現,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測得電阻的阻值也越大。針對上述現象,同學們提出猜想:猜想①:燈絲兩端的電壓增大導致電阻增大。猜想②:燈絲的溫度升高導致電阻增大。為研究猜想①,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研究。【實驗器材】干電池2節,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導線若干。次數 1 2 3 4 5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實驗方案】①按圖1連接好電路,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②閉合開關S,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格中;③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重復步驟②。(1)某次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其示數為 安。(2)實驗中將燈絲浸入水中的目的是 。(3)若觀察到 現象,則假設①被否定。(4)實驗結果表明燈絲電阻變化與施加電壓無直接因果關系后,某同學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請評價他結論得出過程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27.為實現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反應現象的可視化,某興趣小組了設計幾種方法。(1)【監測溫度】在稀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傳感器監測到溶液溫度升高,說明該反應 (填“吸熱”或“放熱”)。(2) 【觀察顏色】在試管中加入2mL 某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鹽酸,振蕩,該過程中溶液的顏色和pH記錄如圖所示。在①中未觀察到預期的紅色,為探明原因,小組同學查閱到酚酞變色的pH范圍如下:0-8.2時呈無色,8.2-13時呈紅色,13-14時呈無色。據此推斷,①中a的取值范圍是____。A.0-8.2 B.8.2-13 C.13-14(3)【檢驗產物】如圖是利用無水醋酸與氫氧化鈉固體進行的三個實驗,其中硅膠具有吸水性,吸水后由藍色變為紅色。若醋酸與氫氧化鈉能反應,你預測的實驗現象是 。(4)老師提醒同學們,氫氧化鈉固體具有腐蝕性、易潮解等性質,做實驗時務必規范操作。寫出一條在使用氫氧化鈉固體時的注意事項 。28. “稻-鴨-萍共作”是一種新興的生態農業模式。如圖反映了該模式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其中紅萍適合生于蔭暗環境,可作為鴨子的飼料,鴨子能吃有害昆蟲并供肥。請回答:(1)田中全部紅萍屬于一個 。(2)請你寫出其中一條食物鏈: 。(3)與“稻-鴨共作”模式相比,“稻-鴨-萍共作”模式下水稻的產量更高,請解釋原因 。29.學校開展葉脈書簽制作的拓展課,制作葉脈書簽的試劑常用NaOH。某同學在實驗室制作葉脈書簽的具體方法如下:①選取大小適當、稍老一些的樹葉(如廣玉蘭樹葉)放在燒杯中,加入10%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②加熱煮沸15min,取出,沖刷掉葉肉,留下葉脈;③染色,系上各色絲帶,漂亮的葉脈書簽便做好了;④處理廢液,加入適量的鹽酸,使其恰好完全反應;(1)①上述第④步的化學反應的類型是 。②第④步選擇的鹽酸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學式)。(2)現需配置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200g,需取氫氧化鈉溶質多少克 (3)以下操作,會使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偏高的是____。A.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潮解B.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時,俯視讀數D.將水倒入燒杯時,有少量水濺到燒杯外30.某同學發現不少商場洗手間為顧客提供干手器(圖甲),他也想設計并制作一款干手器供學校使用。(1)某同學利用電磁繼電器設計了如下電路圖(圖乙),實現自動化控制。閉合開關S、S1、S2后,干手器感應到手伸入時,感應開關閉合,電動機開始工作。此時電磁鐵上端為 極,圖丙中的光敏電阻 (選填“①”或“②”)符合他的設計要求。(2)若全校師生均使用熱風干手,一周累計10000次,按照某同學的設計圖及干手器參數表計算干手器一周消耗的總電能 干手器參數額定電壓 220V電動機額定功率 50WR1加熱功率 950W工作時間 18s31.紅樹林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能夠凈化海水,減少污染,保護海岸線免受風浪侵襲,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場所。(1)人們發現切開紅樹林植物表皮時,植物體內有一種單寧酸的物質會被空氣氧化而變成紅色,故取名紅樹林。那么單寧酸 在物質分類上屬于 。(2)紅樹林中很多植物的種子還沒有離開母體就已經在果實中開始萌發,長成棒狀的胚軸,胚軸的下端粗重而尖銳,呈筆狀,從而增大種子對土壤的 ,有利于進入土壤。(3)紅樹林生長在潮漲潮落,風浪大,土壤松軟環境里。因此紅樹植物進化出了不同功能的根系以適應這種環境,如圖乙和丙為植物的根系結構特點,請推測其功能 。 (一種即可)32.圖甲是黃銅材質的翻板自封防臭地漏,其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地漏利用水對底蓋產生的壓力控制開合。當有水時,底蓋自動打開,實現迅速排水;無水時,底蓋自動閉合,起到防臭防蟲作用。(1)黃銅是銅鋅合金,有較強的耐腐蝕性,耐腐蝕性屬于 性質(填“化學”或“物理”)。(2)為了探究制作地漏所用黃銅的等級,某興趣小組取制作地漏的黃銅廢料進行了實驗檢測:取樣品20g,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當加入稀硫酸的質量為98g時,不再有氣體產生。通過計算并結合下表判斷制作地漏的黃銅屬于哪種等級 (該地漏所用黃銅中除銅、鋅外無其他雜質)黃銅等級 低黃銅 中黃銅 高黃銅銅的質量分數 60%~80% 80%~90% 高于90%(3)圖丙為地漏翻板結構的示意圖,整個翻板結構(包括配重和底蓋)的總質量為10g,整個翻板結構的重力作用線通過A點,水對底蓋壓力的作用點可以等效在底蓋C點,其中OD 長度為1cm,OA長度為0.5cm。請計算底蓋向下張開時,水對底蓋的壓力至少為多少牛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根據水分子的構成情況來分析。【解答】 根據化學式H2O可知,水分子是由氫原子與氧原子構成的,每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2.【答案】C【知識點】種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AB.種子植物中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們都有根、莖、葉、種子等器官。C.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比較高大,蕨類植物用孢子繁殖,屬于孢子植物。D.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有莖和葉,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即沒有輸導組織,根是假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較差。【解答】 中華水韭,根莖肉質,塊狀,葉多汁,草質,線形,用孢子來繁殖后代。由此可見:中華水韭有了根、莖、葉的分化,用孢子來繁殖后代,具有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3.【答案】D【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A.將熱湯分裝到多個小碗,增大了液體的表面積,加速了液體蒸發,能加快熱湯降溫,故A不符合題意;B.用風扇對著湯面吹風,加速了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加速了液體蒸發,能加快熱湯降溫,故B不符合題意;C.將湯鍋放入冷水中,將鍋內湯的熱量傳遞給了冷水,能加快熱湯降溫,故C不符合題意;D.蓋上鍋蓋靜置于爐上,控制了液體的表面積,減緩了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不能加快熱湯降溫,故D符合題意。故選D。4.【答案】C【知識點】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解析】【分析】 視網膜感受光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視覺形成部位是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解答】 外界物體反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經過晶狀體折射,最終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倒立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產生神經沖動,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5.【答案】B【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氧化物【解析】【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兩種元素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100%分析;C.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D.根據薄荷醇的微觀構成分析。【解答】 A.薄荷醇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故A錯誤;B.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故B正確;C.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0):(1×20):(16×1)≠10:20:1,故C錯誤;D.薄荷醇是由薄荷醇分子構成的,1個薄荷醇分子是由10個碳原子、20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故D錯誤。故選B。6.【答案】B【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解析】【分析】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需要放熱,結合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知識判斷即可。【解答】 霧是小液滴,它是由水蒸氣的液化而形成的,其具體過程是:瓶內的氣體壓強增大到一定程度,對瓶塞做功,將瓶塞打出,氣體對外做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氣體的內能減少,溫度降低,瓶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形成白霧,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7.【答案】A【知識點】基因工程【解析】【分析】基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解答】 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斯萬特·帕博認為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是人類的近親,此結論的得出主要是通過比較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的基因,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8.【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 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體表大多覆蓋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解答】 A.魚類是卵生動物,它們通過產卵并孵化幼魚來繁衍后代,而不是胎生,故A錯誤;B.魚類通常在水環境中進行繁殖,雄性魚會釋放精子到水中,雌性魚則釋放卵細胞到同一區域,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這種受精方式稱為體外受精(或水中受精),故B正確;C.魚類是水生動物,用鰓呼吸,鰓只能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故C錯誤;D.魚類的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屬于變溫動物,故D錯誤。故選B。9.【答案】D【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密度大于空氣;化學性質:不燃燒,不支持燃燒、能與水反應。【解答】A、二氧化碳使蠟燭由下到上依次熄滅,證明了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B、瓶子變癟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和二氧化碳溶于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由于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既驗證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也驗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C、實驗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變紅,驗證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0.【答案】D【知識點】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 根據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 A.往水中加鹽增大水的密度,因為需要耗費的鹽較多,不符合實際且成本較高,故A不符合題意;B.使用另一艘動力更強的貨船拖拽該貨船,若船擱淺受到的阻力較大,拖拽容易損壞船底,故B不符合題意;C.將河底沙子挖出來裝載入該貨船,由于始終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而此時船的總重增加,會繼續下沉,還是擱淺,故C不符合題意;D.等待錢塘江漲潮時通過,水的深度會增加,船會向上移,可以安全通過,故D符合題意。故選D。11.【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解析】【分析】 A.電路由電源、開關、導線和用電器等元件組成。B.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C.電壓是使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D.水果電池放電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解答】 A.LED燈是電路中的用電器,消耗電能,故A正確;B.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通過甲、乙鑰匙的電流大小相等,故B正確;C.閉合電路中,有電池一定有電流,故C錯誤;D.閉合開關,水果會發生化學變化,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D正確。故選C。12.【答案】B【知識點】陽歷和地球公轉的關系【解析】【分析】 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各地正午太陽高度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解答】根據圖片可知,a是北回歸線;當直射點在①時,溫州市的節氣是夏至;當直射點在緯線a、b之間移動時,溫州市晝長夜短;造成直射點在緯線a、c之間移動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轉。故選B。13.【答案】C【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的結構和功能是否一致即可。【解答】 A.仙人掌的葉退化成針狀,因此有利于減弱蒸騰作用,故A正確不合題意;B.肺泡表面布滿毛細血管,因此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故B正確不合題意;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構成不同,因此化學性質不同,故C錯誤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溶液都含有 OH-,則溶液呈堿性,因此可使酚酞試液變紅,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4.【答案】D【知識點】體溫的控制【解析】【分析】產熱大于散熱,則體溫升高;產熱等于散熱,則體溫恒定;產熱小于散熱,則體溫降低。【解答】根據圖片可知,①和④段,產熱等于散熱,則體溫恒定不變,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15.【答案】B【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解析】【分析】 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和速度,即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解答】 實心球投出后,先向前上方運動,此過程中速度變小,動能變小;到達最高點時速度最小(但不為0,仍然有向前的速 度),動能最小(但不為0);之后實心球因受重力作用而向下做加速運動,此過程中速度變大,動能變大。所以實心球在落地前的動能先減小后增大,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6.【答案】(1)過濾(2)+1(3)Cl2【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解析】【分析】 (1)根據過濾能將固體和液體分離來分析;(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來分析;(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來分析。【解答】 (1)水經過毛發分離器和硅藻土分離器,初步完成了水體不溶性雜質的去除,則此過程用到的物質分離方法為過濾。(2)次氯酸鈉(NaClO)中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x+(-2)=0,解得:x=+1。(3)由化學方程式X+2NaOH=NaCl+NaClO+H2O可知,反應后Na、Cl、H、O的個數分別是2、2、2、2,反應前除X外Na、Cl、H、O的個數分別是2、0、2、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則X中含有2個Cl,所以X的化學式為:Cl2。17.【答案】(1)升高(2)②(3)合理飲食,適當鍛煉【知識點】泌尿系統;胰島素與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攝入糖類物質后,血糖濃度會升高;(2)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液中的其他成分都能透過薄薄的腎小球毛細管壁和腎小囊壁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內小囊內液(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這些物質進入腎小管外部的毛細血管,被送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質,如尿素、一部分水和無機鹽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3)肥胖其實就是攝入的能量過剩所致,可從減小能量攝入和增大能量消耗的角度分析。【解答】 (1)當人體攝入糖類物質過多時,導致血糖濃度升高,體內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促使血糖濃度恢復正常水平。(2) 當體內水分不足,腎臟產尿量就會減少。據圖分析, 圖中原尿中大部分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的部位是②腎小管。(3)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能夠消耗體內的脂肪,因此,肥胖人群應合理飲食,適當鍛煉。18.【答案】(1)是(2)等于(3)降溫結晶【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解析】【分析】 (1)根據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還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叫做不飽和溶液,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圖乙、圖丙中溶液均是70℃硫酸銅的飽和溶液,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結晶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1)圖乙中溶液,不能繼續溶解硫酸銅,是70℃硫酸銅的飽和溶液,圖丙中溶液是圖乙中溶液過濾得到的,則圖丙中溶液是飽和溶液。(2)圖乙、圖丙中溶液均是70℃硫酸銅的飽和溶液,圖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等于圖丙的溶質質量分數。(3)圖丙中溶液是70℃硫酸銅的飽和溶液,圖丙到圖丁的實驗過程中溫度降低,有硫酸銅晶體析出,獲得硫酸銅晶體的方法是降溫結晶。19.【答案】(1)電能(2)C(3)1.5【知識點】電磁感應;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根據能量轉化的知識解答;(2)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3)根據電能的公式變形即可求出時間。【解答】 (1)內燃機啟動向車輪輸送能量的同時也會給蓄電池充電,此過程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2)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故選C;(3) 蓄電池充滿電后的電能全部供給電機,能使電機正常工作 :。20.【答案】(1)②(2)細胞壁【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1) 圖中①粗準焦螺旋、②細準焦螺旋、③轉換器、④反光鏡。(2)細胞壁有保護和支持的功能。【解答】 (1)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時,為使像更清晰,接下來需調節圖乙中的②細準焦螺旋。(2)洋蔥表皮細胞完全浸潤在清水中也不會因過度吸水破裂,這是因為植物細胞最外面有細胞壁的緣故。21.【答案】(1)巖漿(2)當組成地球最外層的巨形巖石板塊之間發生碰撞及擠磨時,俯沖帶的溫度大幅度上升,甚至達到使地殼下面的巖石發生部分熔融的程度,從而導致火山的形成。(3)C【知識點】火山【解析】【分析】(1)根據火山噴發時的現象解答;(2)根據板塊構造理論解釋火山頻發的原因;(3)分析各個選項中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即可。【解答】(1)火山噴發時,地球內部灼熱的巖漿沿地殼薄弱處噴出地表。(2) 科學家分析冰島火山頻繁噴發與板塊運動密切相關,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其原因是:當組成地球最外層的巨形巖石板塊之間發生碰撞及擠磨時,俯沖帶的溫度大幅度上升,甚至達到使地殼下面的巖石發生部分熔融的程度,從而導致火山的形成;(3)A.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使用直接觀察法,故A不合題意;B.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實驗來證明分子間有空隙,使用類比法,故B不合題意;C.使用土質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使用模型法,故C符合題意。故選C。22.【答案】(1)水平向右(2)2000(3)0【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行李箱剛放到水平向右勻速運動的傳送帶上時,因為行李箱具有慣性會具有水平向左的運動趨勢,因此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2)根據公式計算壓強;(3)根據W=FS計算傳送帶對包裹做功大小。【解答】 (1)行李箱剛放到水平向右勻速運動的傳送帶上時,因為行李箱具有慣性會具有水平向左的運動趨勢,因此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2)傳送帶受到的壓強;(3)當行李箱隨傳送帶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兩物體間無摩擦力,根據W=Fs可知,傳送帶對包裹做功為0J。23.【答案】(1)相同時間內浮起的葉圓片數量(2)氧氣(3)霧霾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4)減小燈泡到玻璃瓶的距離【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可知,相同時間內浮起的葉圓片數量越多,則說明光合作用越強;(2)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3)根據圖片分析霧霾對光合作用的影響;(4)光照強度與光源的功率,光源到植物的距離,以及容器的透光率等因素有關。【解答】(1) 本實驗通過相同時間內浮起的葉圓片數量反映葉圓片的光合作用強度。(2)步驟④中“菠菜葉圓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附著在葉圓片表面,增大了排開水的體積,導致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3)根據圖片可知,丙中衛生香產生的煙霧濃度最大,而圓片浮起的數量最小,即光合作用最弱,那么得到結論:霧霾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4)若要研究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影響,除了在甲裝置中,更換燈泡的功率外,另一種操作方法: 減小燈泡到玻璃瓶的距離。24.【答案】(1)量筒(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A(4)換用與水相同體積的不同種類的液體,在相同傾角下比較平均射程【知識點】水火箭模型【解析】【分析】(1)根據液體體積的測量工具解答;(2)甲對乙施加力的作用,則乙同時對甲施加反作用力,這就是力的作用的相互性;(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射程與水量和發射角度的規律即可;(4)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設計實驗。【解答】 (1)實驗中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是量筒。(2)如圖乙為水火箭的結構所示圖。當水火箭向下噴水使自身升空,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改變瓶中的水量及發射傾角,多次實驗,實驗結果如表所示。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某次實驗時瓶中的水量為150mL,測得平均射程為7.7m,即與200mL、傾角為30°時相比,水量減小,射程不變,則此次發射角度只能是比30°小,因此可能是15°,故選A。(4)根據控制變量法思想,為了探究液體的種類是否會影響水火箭的平均射程,幫他設計主要的實驗步驟:換用與水相同體積的不同種類的液體,在相同傾角下比較平均射程。25.【答案】(1)實現同時注入藥品、測量溫度和壓強的功能(2)回到原來的位置(3)沒有氧氣(4)=【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圖1的裝置和實驗過程分析三頸燒瓶的優點;(2)如果裝置的氣密性良好,那么它不會漏氣。當注射器活塞向下推動后,里面的壓強增大。松手后,活塞會先上運動,回到原來的位置;(3)燃燒的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4)反應物的顆粒大小不會影響反應產物的種類和質量,只會影響反應的速率。【解答】(1)根據圖1可知, 三頸燒瓶三個開口分別放入注射器、壓強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實現加入藥品、測量溫度和壓強的功能,那么該裝置的優點為:可以實現同時注入藥品、測量溫度和壓強的功能;(2)實驗前,檢查三頸燒瓶裝置的氣密性時,左右兩邊的頸口用塞子塞緊后,注射器活塞往下推動一段距離后松手,若觀察到活塞回到原來的位置,說明氣密性良好。(3) 待收集完氣體驗滿時,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小木條熄滅。從燃燒條件看,小木條熄滅是由于沒有氧氣。(4) 塊狀蛋殼和粉末狀蛋殼,只是與稀鹽酸反應的速率不同,但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相等,即塊狀蛋殼產生CO2的質量=粉末狀蛋殼產生 CO2的質量。26.【答案】(1)0.3(2)防止電阻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3)所測的燈絲電阻阻值基本相等(4)不合理,因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知識點】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解析】【分析】 (1)根據圖片確定電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讀數;(2)(3)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使燈絲的溫度保持不變,結合控制變量法,結合實驗數據分析解答;(4)燈泡的實際功率越大,燈泡越亮,燈絲的溫度越高,故可再結合實驗數據計算出小燈泡的電功率后再得出燈絲電阻大小和溫度的關系。【解答】 (1)根據圖片可知,電流表選用090.6A的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數為0.3A;(2)實驗時將燈絲浸入純凈冷水中的目的是:防止電阻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3)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使燈絲的溫度保持不變,若實驗中得到的結果是:所測的燈絲電阻阻值基本相等,則假設①被否定;(4)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不合理。27.【答案】(1)放熱(2)C(3)甲和乙中沒有變色,丙中硅膠由藍色變為紅色(4)要戴好橡膠手套,護目鏡等【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溫度傳感器監測到溶液溫度升高來分析解答;根據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來分析解答;(2)根據無色酚酞溶液通常被用作指示劑來分析解答;根據實驗圖和酚酞變色范圍來分析解答;(3)根據題意可知,酸堿反應生成水,水可以使硅膠由藍色變紅色,醋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醋酸鈉和水來分析解答;(4)根據氫氧化鈉的性質分析。【解答】 (1)在稀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傳感器監測到溶液溫度升高,說明該反應放熱;(2)在①中未觀察到預期的紅色,說明溶液的 pH 不在8.2至13這個范圍;根據圖示可知,反應過程中pH逐漸變小,①中a中pH大于12,根據題意可知,pH>13 時呈無色,因此a的取值范圍應大于13。故選C;(3)根據題意可知,酸堿反應生成水,水可以使硅膠由藍色變紅色,因此甲和乙中沒有變色,丙中硅膠由藍色變為紅色;(4)氫氧化鈉固體具有腐蝕性、易潮解等性質,所以使用氫氧化鈉固體時要戴好橡膠手套,護目鏡等。28.【答案】(1)種群(2)水稻→害蟲→鴨子;紅萍→鴨子;紅萍→害蟲→鴨子(3)紅萍使進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增加,紅萍和害蟲都可以作為鴨的食物,鴨糞可以作為稻田肥料,使水稻增產。【知識點】種群的概念;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1)種群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2)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主要是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細菌、真菌)組成。(3)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解答】 (1)種群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因此田中全部紅萍屬于一個種群。(2)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圖中共有3條食物鏈,分別是:水稻→害蟲→鴨子;紅萍→鴨子;紅萍→害蟲→鴨子。(3)與“稻—鴨共作”模式相比,“稻—鴨—萍共作”模式,紅萍使進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增加,紅萍和害蟲都可以作為鴨的食物,鴨糞可以作為稻田肥料,使水稻增產。29.【答案】(1)復分解反應;HCl(2)解:現需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200g,需取氫氧化鈉溶質的質量為:200g×10%=20g。(3)C【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①根據上述第④步發生的反應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來分析;②根據第④步選擇的鹽酸的有效成分是氯化氫來分析;(2)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來分析;(3)A.根據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潮解,會導致所含氫氧化鈉的質量偏小來分析;B.根據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會導致所含氫氧化鈉的質量偏小來分析;C.根據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時,俯視讀數會使讀數偏大,實際量取水的量偏少來分析;D.根據將水倒入燒杯時,有少量水濺到燒杯外,會使水的量減少來分析。【解答】 (1)①上述第④步發生的反應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該反應符合雙交換、價不變的特點,化學反應的類型是復分解反應。②第④步選擇的鹽酸的有效成分是氯化氫,化學式為:HCl。(3)A.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潮解,會導致所含氫氧化鈉的質量偏小,導致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偏低,故A不合題意;B.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會導致所含氫氧化鈉的質量偏小,導致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偏低,故B不合題意;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時,俯視讀數會使讀數偏大,實際量取水的量偏少,導致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偏高,故C符合題意;D.將水倒入燒杯時,有少量水濺到燒杯外,會使水的量減少,導致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偏高,故D符合題意。故選CD。30.【答案】(1)N;①(2)解:干手器工作時,電動機與電阻同時工作,總功率P=50W+950W=1000W;累計10000次,消耗的電能W=Pt=1000W×18s×1000=1.8×107J=50kW h。【知識點】電磁鐵的其他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磁極,根據歐姆定律分析結合電磁鐵的磁性與電流大小有關分析;(2)根據W=Pt計算電能。【解答】 (1)①根據圖片可知,線圈上電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時大拇指指向上端,則上端為N極。②干手器感應到手伸入時,光強減小,此時銜鐵被吸下來,則此時電流變大,而電阻減小,故①符合題意。31.【答案】(1)有機物(2)壓強(3)支撐根密集而具有韌性,能把紅樹林牢牢固定在淤泥中; 內部具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 有利于根部的呼吸。【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簡單的有機物【解析】【分析】(1)有機物即有機化合物,即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2)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3)根據圖片乙和丙分析紅樹林根系的特點即可。【解答】(1)根據化學式 可知, 單寧酸 含有碳元素,應該為有機物;(2)紅樹林中很多植物的種子還沒有離開母體就已經在果實中開始萌發,長成棒狀的胚軸,胚軸的下端粗重而尖銳,呈筆狀,從而增大種子對土壤的壓強,有利于進入土壤。(3)根據圖乙和圖丙可知,紅樹林的根系特點: 支撐根密集而具有韌性,能把紅樹林牢牢固定在淤泥中; 內部具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 有利于根部的呼吸。32.【答案】(1)化學(2)解:設20g黃銅中有x克鋅,H2SO4+Zn=ZnSO4+H298 6598×10% x;解答:x=6.5g;20g黃銅中銅的質量為20g-6.5g=13.5g;黃銅中銅的質量分數為;故該黃銅的等級數據為低黃銅。(3)解:整個翻板結構的總重力G=mg=10×10-3kg×10N/kg=0.1N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F OD=G OA,解得:。【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杠桿的平衡條件;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 (1)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2)根據稀硫酸的質量求出有多少克鋅參加了反應,故20g黃銅中有多少克鋅,從而求出銅的含量,有表中數據判斷黃銅等級;(3)配重和底蓋的總質量已知,OD和OA的長度已知,由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水對底蓋的至少壓力。【解答】 (1)金屬的耐腐蝕性是必須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故屬于化學性質。1 / 1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5年九年級學科基礎素養第一次適應性檢測科學試卷1. 已知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根據水分子的構成情況來分析。【解答】 根據化學式H2O可知,水分子是由氫原子與氧原子構成的,每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2.在浙江某地發現了號稱植物界“大熊貓”的中華水韭,其株高15~30cm,根莖肉質、塊狀,葉多汁、鮮綠色、線形,孢子囊橢圓形。中華水韭屬于()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類植物 D.苔蘚植物【答案】C【知識點】種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AB.種子植物中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們都有根、莖、葉、種子等器官。C.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比較高大,蕨類植物用孢子繁殖,屬于孢子植物。D.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有莖和葉,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即沒有輸導組織,根是假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較差。【解答】 中華水韭,根莖肉質,塊狀,葉多汁,草質,線形,用孢子來繁殖后代。由此可見:中華水韭有了根、莖、葉的分化,用孢子來繁殖后代,具有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3.某同學煮了一鍋熱湯。下列選項中不能加快熱湯降溫的是()A.將熱湯分裝到多個小碗 B.用風扇對著湯面吹風C.將湯鍋放入冷水中 D.蓋上鍋蓋靜置于爐上【答案】D【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A.將熱湯分裝到多個小碗,增大了液體的表面積,加速了液體蒸發,能加快熱湯降溫,故A不符合題意;B.用風扇對著湯面吹風,加速了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加速了液體蒸發,能加快熱湯降溫,故B不符合題意;C.將湯鍋放入冷水中,將鍋內湯的熱量傳遞給了冷水,能加快熱湯降溫,故C不符合題意;D.蓋上鍋蓋靜置于爐上,控制了液體的表面積,減緩了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不能加快熱湯降溫,故D符合題意。故選D。4.視覺形成過程中,形成圖像和產生視覺的部位分別是()A.視網膜、視網膜 B.大腦、大腦C.視網膜、大腦 D.大腦、視網膜【答案】C【知識點】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解析】【分析】 視網膜感受光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視覺形成部位是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解答】 外界物體反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經過晶狀體折射,最終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倒立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產生神經沖動,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5.薄荷醇(化學式為C10H20O)可用于糖果、飲料的加香。下列有關薄荷醇的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氧化物B.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76.9%C.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10:20:1D.由10個碳原子、20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答案】B【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氧化物【解析】【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兩種元素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100%分析;C.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D.根據薄荷醇的微觀構成分析。【解答】 A.薄荷醇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故A錯誤;B.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故B正確;C.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0):(1×20):(16×1)≠10:20:1,故C錯誤;D.薄荷醇是由薄荷醇分子構成的,1個薄荷醇分子是由10個碳原子、20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故D錯誤。故選B。6.如圖所示,在吸濾瓶中裝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幾滴酒精。用氣筒往瓶里打氣,當塞子跳出時瓶內會充滿白霧,這一實驗現象表明()A.氣體對外界做功,瓶內溫度升高,內能減少B.氣體對外界做功,瓶內溫度降低,內能減少C.外界對氣體做功,瓶內溫度升高,內能增加D.外界對氣體做功,瓶內溫度降低,內能增加【答案】B【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解析】【分析】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需要放熱,結合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知識判斷即可。【解答】 霧是小液滴,它是由水蒸氣的液化而形成的,其具體過程是:瓶內的氣體壓強增大到一定程度,對瓶塞做功,將瓶塞打出,氣體對外做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氣體的內能減少,溫度降低,瓶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形成白霧,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7.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斯萬特·帕博認為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是人類的近親,此結論的得出主要是通過比較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的()A.基因 B.蛋白質 C.氨基酸 D.脂肪【答案】A【知識點】基因工程【解析】【分析】基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解答】 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斯萬特·帕博認為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是人類的近親,此結論的得出主要是通過比較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的基因,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8.2023年10月,在云南省發現距今約2.44億年前的一種新的古魚類化石,命名為“圓尾滇東魚”。下列對“圓尾滇東魚”的描述正確的是()A.胎生 B.體外受精 C.用肺呼吸 D.體溫恒定【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 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體表大多覆蓋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解答】 A.魚類是卵生動物,它們通過產卵并孵化幼魚來繁衍后代,而不是胎生,故A錯誤;B.魚類通常在水環境中進行繁殖,雄性魚會釋放精子到水中,雌性魚則釋放卵細胞到同一區域,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這種受精方式稱為體外受精(或水中受精),故B正確;C.魚類是水生動物,用鰓呼吸,鰓只能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故C錯誤;D.魚類的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屬于變溫動物,故D錯誤。故選B。9.(2024七下·鄞州期中)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密度大于空氣;化學性質:不燃燒,不支持燃燒、能與水反應。【解答】A、二氧化碳使蠟燭由下到上依次熄滅,證明了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B、瓶子變癟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和二氧化碳溶于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由于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既驗證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也驗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C、實驗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變紅,驗證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0.今年2月下旬,錢塘江中一艘貨船滿載河沙。因裝載貨物過重,達到最大吃水深度,在經過淺水區時有擱淺的風險。為使該貨船能順利通行,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往水中加鹽增大水的密度B.使用另一艘動力更強的貨船拖拽該貨船C.將淺水區河底沙子挖出來裝載入該貨船D.等待錢塘江漲潮時通過【答案】D【知識點】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 根據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 A.往水中加鹽增大水的密度,因為需要耗費的鹽較多,不符合實際且成本較高,故A不符合題意;B.使用另一艘動力更強的貨船拖拽該貨船,若船擱淺受到的阻力較大,拖拽容易損壞船底,故B不符合題意;C.將河底沙子挖出來裝載入該貨船,由于始終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而此時船的總重增加,會繼續下沉,還是擱淺,故C不符合題意;D.等待錢塘江漲潮時通過,水的深度會增加,船會向上移,可以安全通過,故D符合題意。故選D。11.將甲乙鑰匙插入橙子電池,并連接開關、電流表及LED燈(如圖),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偏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LED燈是電路中的用電器B.通過甲乙鑰匙的電流大小相等C.電路中有電池就一定有電流D.閉合開關,水果會發生化學變化【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解析】【分析】 A.電路由電源、開關、導線和用電器等元件組成。B.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C.電壓是使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D.水果電池放電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解答】 A.LED燈是電路中的用電器,消耗電能,故A正確;B.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通過甲、乙鑰匙的電流大小相等,故B正確;C.閉合電路中,有電池一定有電流,故C錯誤;D.閉合開關,水果會發生化學變化,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D正確。故選C。12.如圖是太陽直射點運動示意圖,其中a、b、c分別表示三條緯線。據圖分析可知A.緯線a是南回歸線B.當直射點在①時,溫州市的節氣是夏至C.當直射點在緯線a、b之間移動時,溫州市晝夜平分D.造成直射點在緯線a、c之間移動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轉【答案】B【知識點】陽歷和地球公轉的關系【解析】【分析】 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各地正午太陽高度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解答】根據圖片可知,a是北回歸線;當直射點在①時,溫州市的節氣是夏至;當直射點在緯線a、b之間移動時,溫州市晝長夜短;造成直射點在緯線a、c之間移動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轉。故選B。13.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和結構決定性質是重要的科學觀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仙人掌的葉退化成針狀,因此有利于減弱蒸騰作用B.肺泡表面布滿毛細血管,因此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學性質相同D.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溶液都含有 OH-,因此可使酚酞試液變紅【答案】C【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的結構和功能是否一致即可。【解答】 A.仙人掌的葉退化成針狀,因此有利于減弱蒸騰作用,故A正確不合題意;B.肺泡表面布滿毛細血管,因此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故B正確不合題意;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構成不同,因此化學性質不同,故C錯誤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溶液都含有 OH-,則溶液呈堿性,因此可使酚酞試液變紅,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4.炎熱的夏天,從室外進入空調房時,人體神經系統和激素會進行調節以適應低溫環境。如圖為健康的人體進入低溫環境時產熱量和散熱量的變化曲線,其中體溫基本不變的時間段為A.① B.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知識點】體溫的控制【解析】【分析】產熱大于散熱,則體溫升高;產熱等于散熱,則體溫恒定;產熱小于散熱,則體溫降低。【解答】根據圖片可知,①和④段,產熱等于散熱,則體溫恒定不變,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15.某同學在校運會上以標準姿勢投出實心球(出手點距離地面約2m),如果不計空氣阻力,以下能正確表示從投出實心球到實心球落地前的動能或勢能變化情況的是A. B.C. D.【答案】B【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解析】【分析】 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和速度,即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解答】 實心球投出后,先向前上方運動,此過程中速度變小,動能變小;到達最高點時速度最小(但不為0,仍然有向前的速 度),動能最小(但不為0);之后實心球因受重力作用而向下做加速運動,此過程中速度變大,動能變大。所以實心球在落地前的動能先減小后增大,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6.如圖所示為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水循環系統,該系統使游泳館實現常年“不換水”的同時水質完全符合國際賽事標準,充分體現了杭州綠色亞運的理念。回答問題:(1)水經過毛發分離器和硅藻土分離器,初步完成了水體不溶性雜質的去除,則此過程用到的物質分離方法為 。(2)NaClO是常用的消毒劑,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3) 工業上用X+2NaOH=NaCl+NaClO+H2O制取 NaClO, 則X的化學式為 。【答案】(1)過濾(2)+1(3)Cl2【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解析】【分析】 (1)根據過濾能將固體和液體分離來分析;(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來分析;(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來分析。【解答】 (1)水經過毛發分離器和硅藻土分離器,初步完成了水體不溶性雜質的去除,則此過程用到的物質分離方法為過濾。(2)次氯酸鈉(NaClO)中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x+(-2)=0,解得:x=+1。(3)由化學方程式X+2NaOH=NaCl+NaClO+H2O可知,反應后Na、Cl、H、O的個數分別是2、2、2、2,反應前除X外Na、Cl、H、O的個數分別是2、0、2、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則X中含有2個Cl,所以X的化學式為:Cl2。17.生命系統是一個穩定與變化的系統,其穩定狀態通過調節來實現。(1)當人體攝入糖類物質過多時,導致血糖濃度 ,體內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促使血糖濃度恢復正常水平。(2)當體內水分不足,腎臟產尿量就會減少。據圖分析,原尿中大部分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的部位是 。 (填序號)(3)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維持生命系統的穩定至關重要,針對肥胖人群,提一條健康的生活方式 。【答案】(1)升高(2)②(3)合理飲食,適當鍛煉【知識點】泌尿系統;胰島素與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攝入糖類物質后,血糖濃度會升高;(2)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液中的其他成分都能透過薄薄的腎小球毛細管壁和腎小囊壁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內小囊內液(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這些物質進入腎小管外部的毛細血管,被送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質,如尿素、一部分水和無機鹽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3)肥胖其實就是攝入的能量過剩所致,可從減小能量攝入和增大能量消耗的角度分析。【解答】 (1)當人體攝入糖類物質過多時,導致血糖濃度升高,體內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促使血糖濃度恢復正常水平。(2) 當體內水分不足,腎臟產尿量就會減少。據圖分析, 圖中原尿中大部分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的部位是②腎小管。(3)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能夠消耗體內的脂肪,因此,肥胖人群應合理飲食,適當鍛煉。18.在制備硫酸銅晶體時,小明在50克的70℃熱水(圖甲)中,加入80克硫酸銅粉末后現象如圖乙所示,后續過程如下圖。(1)請判斷圖丙 (填“是”或“不是”)飽和溶液。(2)圖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圖丙的溶質質量分數(3)圖丙到圖戊的實驗過程中獲得硫酸銅晶體的方法是 。【答案】(1)是(2)等于(3)降溫結晶【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解析】【分析】 (1)根據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還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叫做不飽和溶液,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圖乙、圖丙中溶液均是70℃硫酸銅的飽和溶液,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結晶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1)圖乙中溶液,不能繼續溶解硫酸銅,是70℃硫酸銅的飽和溶液,圖丙中溶液是圖乙中溶液過濾得到的,則圖丙中溶液是飽和溶液。(2)圖乙、圖丙中溶液均是70℃硫酸銅的飽和溶液,圖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等于圖丙的溶質質量分數。(3)圖丙中溶液是70℃硫酸銅的飽和溶液,圖丙到圖丁的實驗過程中溫度降低,有硫酸銅晶體析出,獲得硫酸銅晶體的方法是降溫結晶。19.我國生產的混合動力汽車是由一臺內燃機和一臺電機組成(如圖所示),這臺電機既可以當電動機,又可以充當發電機。(1)內燃機啟動向車輪輸送能量的同時也會給蓄電池充電,此過程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和 。(2)電機充當發電機時,它的發電原理是____。A.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B.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C.電磁感應現象(3)某種混合動力汽車電機(充當電動機)的額定功率為20kW,汽車所用的蓄電池的最大容量為30kW·h,蓄電池充滿電后的電能全部供給電機,能使電機正常工作 小時。【答案】(1)電能(2)C(3)1.5【知識點】電磁感應;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根據能量轉化的知識解答;(2)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3)根據電能的公式變形即可求出時間。【解答】 (1)內燃機啟動向車輪輸送能量的同時也會給蓄電池充電,此過程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2)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故選C;(3) 蓄電池充滿電后的電能全部供給電機,能使電機正常工作 :。20.光學顯微鏡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觀察工具。(1)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時,看到如圖甲視野。為使像更清晰,接下來需調節圖乙中的 。 (填序號)(2)洋蔥表皮細胞完全浸潤在清水中也不會因過度吸水破裂,這是因為植物細胞最外面有 的緣故。 (填細胞結構名稱)【答案】(1)②(2)細胞壁【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1) 圖中①粗準焦螺旋、②細準焦螺旋、③轉換器、④反光鏡。(2)細胞壁有保護和支持的功能。【解答】 (1)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時,為使像更清晰,接下來需調節圖乙中的②細準焦螺旋。(2)洋蔥表皮細胞完全浸潤在清水中也不會因過度吸水破裂,這是因為植物細胞最外面有細胞壁的緣故。21.冰島位于北大西洋中脊,境內火山與溫泉密布,近十年噴發超20次。(1)火山噴發時,地球內部灼熱的 沿地殼薄弱處噴出地表。(2)科學家分析冰島火山頻繁噴發與板塊運動密切相關,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其原因是 。(3)我們通過模擬實驗來模擬火山爆發,下列實驗也利用了這一方法的是____。 (可多選)A.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B.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實驗來證明分子間有空隙C.使用土質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答案】(1)巖漿(2)當組成地球最外層的巨形巖石板塊之間發生碰撞及擠磨時,俯沖帶的溫度大幅度上升,甚至達到使地殼下面的巖石發生部分熔融的程度,從而導致火山的形成。(3)C【知識點】火山【解析】【分析】(1)根據火山噴發時的現象解答;(2)根據板塊構造理論解釋火山頻發的原因;(3)分析各個選項中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即可。【解答】(1)火山噴發時,地球內部灼熱的巖漿沿地殼薄弱處噴出地表。(2) 科學家分析冰島火山頻繁噴發與板塊運動密切相關,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其原因是:當組成地球最外層的巨形巖石板塊之間發生碰撞及擠磨時,俯沖帶的溫度大幅度上升,甚至達到使地殼下面的巖石發生部分熔融的程度,從而導致火山的形成;(3)A.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使用直接觀察法,故A不合題意;B.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實驗來證明分子間有空隙,使用類比法,故B不合題意;C.使用土質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使用模型法,故C符合題意。故選C。22.坐動車、飛機時“大包小包”均需過安檢,如圖質量為10千克的行李箱放在安檢機傳送帶上進行傳送。(1)某同學將行李箱剛放到水平向右勻速運動的傳送帶上時,行李箱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為 。(2)若該行李箱底部與傳送帶接觸面積為500厘米2,則行李箱對傳送帶的壓強是 帕。(3)當行李箱和傳送帶一起以0.5米/秒的速度向右勻速直線運動了10秒,傳動帶對包裹做功的大小為 焦。【答案】(1)水平向右(2)2000(3)0【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行李箱剛放到水平向右勻速運動的傳送帶上時,因為行李箱具有慣性會具有水平向左的運動趨勢,因此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2)根據公式計算壓強;(3)根據W=FS計算傳送帶對包裹做功大小。【解答】 (1)行李箱剛放到水平向右勻速運動的傳送帶上時,因為行李箱具有慣性會具有水平向左的運動趨勢,因此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2)傳送帶受到的壓強;(3)當行李箱隨傳送帶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兩物體間無摩擦力,根據W=Fs可知,傳送帶對包裹做功為0J。23.霧霾會造成陽光被遮擋。某興趣小組為探究“霧霾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進行如下實驗:①在三個玻璃瓶中分別加入等量2%碳酸氫鈉溶液(維持溶液中二氧化碳濃度不變);②用打孔器在菠菜葉上打出直徑1厘米的葉圓片30片,進行抽氣處理(抽出葉圓片細胞間隙的空氣,使其能沉入水底)。將葉圓片平均分為三組,放入三個玻璃瓶中,密封處理;③如圖所示,將玻璃瓶分別放入甲、乙、丙3個密閉玻璃罩中。甲中不放衛生香,乙中點燃1根衛生香,丙中點燃2根衛生香;④打開臺燈照射30分鐘后,觀察并記錄甲、乙、丙裝置內葉圓片浮起的數量分別是10片、4片、2片,請回答下列問題:(1)本實驗通過 反映葉圓片的光合作用強度。(2)步驟④中“菠菜葉圓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產生的 附著在葉圓片表面,增大了排開水的體積,導致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3)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4)若要研究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影響,除了在甲裝置中,更換燈泡的功率外,請寫出另一種操作方法: 。【答案】(1)相同時間內浮起的葉圓片數量(2)氧氣(3)霧霾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4)減小燈泡到玻璃瓶的距離【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可知,相同時間內浮起的葉圓片數量越多,則說明光合作用越強;(2)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3)根據圖片分析霧霾對光合作用的影響;(4)光照強度與光源的功率,光源到植物的距離,以及容器的透光率等因素有關。【解答】(1) 本實驗通過相同時間內浮起的葉圓片數量反映葉圓片的光合作用強度。(2)步驟④中“菠菜葉圓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附著在葉圓片表面,增大了排開水的體積,導致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3)根據圖片可知,丙中衛生香產生的煙霧濃度最大,而圓片浮起的數量最小,即光合作用最弱,那么得到結論:霧霾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4)若要研究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影響,除了在甲裝置中,更換燈泡的功率外,另一種操作方法: 減小燈泡到玻璃瓶的距離。24.某同學在老師指導下開展了“制作水火箭”的項目化學習:如圖甲,往550mL 的瓶中加入適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發射底座上,用氣筒向瓶內打氣,當瓶內氣體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高壓氣體會將水和橡皮塞從瓶口壓出,水火箭飛向高空,發射成功后,測量水平方向的射程。序號 液體種類 液體體積/毫升 傾角/度 平均射程/米1 水 100 30 16.42 水 200 30 7.73 水 300 30 64 水 200 15 6.55 水 200 45 246 水 200 60 14.5(1)實驗中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是 。(2)如圖乙為水火箭的結構所示圖。當水火箭向下噴水使自身升空,說明 。(3)改變瓶中的水量及發射傾角,多次實驗,實驗結果如表所示。某次實驗時瓶中的水量為150mL,測得平均射程為7.7m,則此次發射角度可能是____。A.15° B.30° C.45° D.60°(4)為了探究液體的種類是否會影響水火箭的平均射程,請你幫他設計主要的實驗步驟 。【答案】(1)量筒(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A(4)換用與水相同體積的不同種類的液體,在相同傾角下比較平均射程【知識點】水火箭模型【解析】【分析】(1)根據液體體積的測量工具解答;(2)甲對乙施加力的作用,則乙同時對甲施加反作用力,這就是力的作用的相互性;(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射程與水量和發射角度的規律即可;(4)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設計實驗。【解答】 (1)實驗中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是量筒。(2)如圖乙為水火箭的結構所示圖。當水火箭向下噴水使自身升空,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改變瓶中的水量及發射傾角,多次實驗,實驗結果如表所示。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某次實驗時瓶中的水量為150mL,測得平均射程為7.7m,即與200mL、傾角為30°時相比,水量減小,射程不變,則此次發射角度只能是比30°小,因此可能是15°,故選A。(4)根據控制變量法思想,為了探究液體的種類是否會影響水火箭的平均射程,幫他設計主要的實驗步驟:換用與水相同體積的不同種類的液體,在相同傾角下比較平均射程。25.某興趣小組對雞蛋殼與鹽酸發生的反應及生成氣體的性質進行探究。【查閱資料】雞蛋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雞蛋殼中的其它雜質對實驗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實驗過程:分別取等質量塊狀和粉末狀的蛋殼樣品放入三頸燒瓶內,向注射器內注入等體積同濃度的稀鹽酸,推動活塞使鹽酸與樣品充分反應,采集數據,壓強傳感器采集的信息(如圖2)(1)采用圖1所示的氣體發生裝置的優點有 。(2)實驗前,檢查三頸燒瓶裝置的氣密性時,左右兩邊的頸口用塞子塞緊后,注射器活塞往下推動一段距離后松手,若觀察到活塞 ,說明氣密性良好。(3)待收集完氣體驗滿時,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小木條熄滅。從燃燒條件看,小木條熄滅是由于 。(4) 根據圖2, 最終塊狀蛋殼產生CO2的質量 (填“>”、 “<”或“=”)粉末狀蛋殼產生 CO2的質量。【答案】(1)實現同時注入藥品、測量溫度和壓強的功能(2)回到原來的位置(3)沒有氧氣(4)=【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圖1的裝置和實驗過程分析三頸燒瓶的優點;(2)如果裝置的氣密性良好,那么它不會漏氣。當注射器活塞向下推動后,里面的壓強增大。松手后,活塞會先上運動,回到原來的位置;(3)燃燒的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4)反應物的顆粒大小不會影響反應產物的種類和質量,只會影響反應的速率。【解答】(1)根據圖1可知, 三頸燒瓶三個開口分別放入注射器、壓強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實現加入藥品、測量溫度和壓強的功能,那么該裝置的優點為:可以實現同時注入藥品、測量溫度和壓強的功能;(2)實驗前,檢查三頸燒瓶裝置的氣密性時,左右兩邊的頸口用塞子塞緊后,注射器活塞往下推動一段距離后松手,若觀察到活塞回到原來的位置,說明氣密性良好。(3) 待收集完氣體驗滿時,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小木條熄滅。從燃燒條件看,小木條熄滅是由于沒有氧氣。(4) 塊狀蛋殼和粉末狀蛋殼,只是與稀鹽酸反應的速率不同,但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相等,即塊狀蛋殼產生CO2的質量=粉末狀蛋殼產生 CO2的質量。26.某興趣小組在測量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燈絲電阻時發現,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測得電阻的阻值也越大。針對上述現象,同學們提出猜想:猜想①:燈絲兩端的電壓增大導致電阻增大。猜想②:燈絲的溫度升高導致電阻增大。為研究猜想①,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研究。【實驗器材】干電池2節,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導線若干。次數 1 2 3 4 5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實驗方案】①按圖1連接好電路,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②閉合開關S,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記錄在表格中;③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重復步驟②。(1)某次閉合開關后,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其示數為 安。(2)實驗中將燈絲浸入水中的目的是 。(3)若觀察到 現象,則假設①被否定。(4)實驗結果表明燈絲電阻變化與施加電壓無直接因果關系后,某同學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請評價他結論得出過程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答案】(1)0.3(2)防止電阻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3)所測的燈絲電阻阻值基本相等(4)不合理,因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知識點】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解析】【分析】 (1)根據圖片確定電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讀數;(2)(3)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使燈絲的溫度保持不變,結合控制變量法,結合實驗數據分析解答;(4)燈泡的實際功率越大,燈泡越亮,燈絲的溫度越高,故可再結合實驗數據計算出小燈泡的電功率后再得出燈絲電阻大小和溫度的關系。【解答】 (1)根據圖片可知,電流表選用090.6A的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數為0.3A;(2)實驗時將燈絲浸入純凈冷水中的目的是:防止電阻大小隨溫度變化而改變;(3)將燈絲插入瓶口浸入水中,使燈絲的溫度保持不變,若實驗中得到的結果是:所測的燈絲電阻阻值基本相等,則假設①被否定;(4)小燈泡的功率越大,溫度越高,此時應再利用表格中數據分別求出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進而分析得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直接得出“燈絲電阻增大是由溫度增大引起”的結論不合理。27.為實現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反應現象的可視化,某興趣小組了設計幾種方法。(1)【監測溫度】在稀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傳感器監測到溶液溫度升高,說明該反應 (填“吸熱”或“放熱”)。(2) 【觀察顏色】在試管中加入2mL 某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鹽酸,振蕩,該過程中溶液的顏色和pH記錄如圖所示。在①中未觀察到預期的紅色,為探明原因,小組同學查閱到酚酞變色的pH范圍如下:0-8.2時呈無色,8.2-13時呈紅色,13-14時呈無色。據此推斷,①中a的取值范圍是____。A.0-8.2 B.8.2-13 C.13-14(3)【檢驗產物】如圖是利用無水醋酸與氫氧化鈉固體進行的三個實驗,其中硅膠具有吸水性,吸水后由藍色變為紅色。若醋酸與氫氧化鈉能反應,你預測的實驗現象是 。(4)老師提醒同學們,氫氧化鈉固體具有腐蝕性、易潮解等性質,做實驗時務必規范操作。寫出一條在使用氫氧化鈉固體時的注意事項 。【答案】(1)放熱(2)C(3)甲和乙中沒有變色,丙中硅膠由藍色變為紅色(4)要戴好橡膠手套,護目鏡等【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溫度傳感器監測到溶液溫度升高來分析解答;根據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來分析解答;(2)根據無色酚酞溶液通常被用作指示劑來分析解答;根據實驗圖和酚酞變色范圍來分析解答;(3)根據題意可知,酸堿反應生成水,水可以使硅膠由藍色變紅色,醋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醋酸鈉和水來分析解答;(4)根據氫氧化鈉的性質分析。【解答】 (1)在稀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傳感器監測到溶液溫度升高,說明該反應放熱;(2)在①中未觀察到預期的紅色,說明溶液的 pH 不在8.2至13這個范圍;根據圖示可知,反應過程中pH逐漸變小,①中a中pH大于12,根據題意可知,pH>13 時呈無色,因此a的取值范圍應大于13。故選C;(3)根據題意可知,酸堿反應生成水,水可以使硅膠由藍色變紅色,因此甲和乙中沒有變色,丙中硅膠由藍色變為紅色;(4)氫氧化鈉固體具有腐蝕性、易潮解等性質,所以使用氫氧化鈉固體時要戴好橡膠手套,護目鏡等。28. “稻-鴨-萍共作”是一種新興的生態農業模式。如圖反映了該模式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其中紅萍適合生于蔭暗環境,可作為鴨子的飼料,鴨子能吃有害昆蟲并供肥。請回答:(1)田中全部紅萍屬于一個 。(2)請你寫出其中一條食物鏈: 。(3)與“稻-鴨共作”模式相比,“稻-鴨-萍共作”模式下水稻的產量更高,請解釋原因 。【答案】(1)種群(2)水稻→害蟲→鴨子;紅萍→鴨子;紅萍→害蟲→鴨子(3)紅萍使進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增加,紅萍和害蟲都可以作為鴨的食物,鴨糞可以作為稻田肥料,使水稻增產。【知識點】種群的概念;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1)種群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2)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主要是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細菌、真菌)組成。(3)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解答】 (1)種群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因此田中全部紅萍屬于一個種群。(2)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圖中共有3條食物鏈,分別是:水稻→害蟲→鴨子;紅萍→鴨子;紅萍→害蟲→鴨子。(3)與“稻—鴨共作”模式相比,“稻—鴨—萍共作”模式,紅萍使進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增加,紅萍和害蟲都可以作為鴨的食物,鴨糞可以作為稻田肥料,使水稻增產。29.學校開展葉脈書簽制作的拓展課,制作葉脈書簽的試劑常用NaOH。某同學在實驗室制作葉脈書簽的具體方法如下:①選取大小適當、稍老一些的樹葉(如廣玉蘭樹葉)放在燒杯中,加入10%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②加熱煮沸15min,取出,沖刷掉葉肉,留下葉脈;③染色,系上各色絲帶,漂亮的葉脈書簽便做好了;④處理廢液,加入適量的鹽酸,使其恰好完全反應;(1)①上述第④步的化學反應的類型是 。②第④步選擇的鹽酸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學式)。(2)現需配置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200g,需取氫氧化鈉溶質多少克 (3)以下操作,會使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偏高的是____。A.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潮解B.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時,俯視讀數D.將水倒入燒杯時,有少量水濺到燒杯外【答案】(1)復分解反應;HCl(2)解:現需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200g,需取氫氧化鈉溶質的質量為:200g×10%=20g。(3)C【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①根據上述第④步發生的反應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來分析;②根據第④步選擇的鹽酸的有效成分是氯化氫來分析;(2)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來分析;(3)A.根據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潮解,會導致所含氫氧化鈉的質量偏小來分析;B.根據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會導致所含氫氧化鈉的質量偏小來分析;C.根據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時,俯視讀數會使讀數偏大,實際量取水的量偏少來分析;D.根據將水倒入燒杯時,有少量水濺到燒杯外,會使水的量減少來分析。【解答】 (1)①上述第④步發生的反應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該反應符合雙交換、價不變的特點,化學反應的類型是復分解反應。②第④步選擇的鹽酸的有效成分是氯化氫,化學式為:HCl。(3)A.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潮解,會導致所含氫氧化鈉的質量偏小,導致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偏低,故A不合題意;B.所取的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會導致所含氫氧化鈉的質量偏小,導致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偏低,故B不合題意;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時,俯視讀數會使讀數偏大,實際量取水的量偏少,導致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偏高,故C符合題意;D.將水倒入燒杯時,有少量水濺到燒杯外,會使水的量減少,導致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偏高,故D符合題意。故選CD。30.某同學發現不少商場洗手間為顧客提供干手器(圖甲),他也想設計并制作一款干手器供學校使用。(1)某同學利用電磁繼電器設計了如下電路圖(圖乙),實現自動化控制。閉合開關S、S1、S2后,干手器感應到手伸入時,感應開關閉合,電動機開始工作。此時電磁鐵上端為 極,圖丙中的光敏電阻 (選填“①”或“②”)符合他的設計要求。(2)若全校師生均使用熱風干手,一周累計10000次,按照某同學的設計圖及干手器參數表計算干手器一周消耗的總電能 干手器參數額定電壓 220V電動機額定功率 50WR1加熱功率 950W工作時間 18s【答案】(1)N;①(2)解:干手器工作時,電動機與電阻同時工作,總功率P=50W+950W=1000W;累計10000次,消耗的電能W=Pt=1000W×18s×1000=1.8×107J=50kW h。【知識點】電磁鐵的其他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磁極,根據歐姆定律分析結合電磁鐵的磁性與電流大小有關分析;(2)根據W=Pt計算電能。【解答】 (1)①根據圖片可知,線圈上電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時大拇指指向上端,則上端為N極。②干手器感應到手伸入時,光強減小,此時銜鐵被吸下來,則此時電流變大,而電阻減小,故①符合題意。31.紅樹林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能夠凈化海水,減少污染,保護海岸線免受風浪侵襲,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場所。(1)人們發現切開紅樹林植物表皮時,植物體內有一種單寧酸的物質會被空氣氧化而變成紅色,故取名紅樹林。那么單寧酸 在物質分類上屬于 。(2)紅樹林中很多植物的種子還沒有離開母體就已經在果實中開始萌發,長成棒狀的胚軸,胚軸的下端粗重而尖銳,呈筆狀,從而增大種子對土壤的 ,有利于進入土壤。(3)紅樹林生長在潮漲潮落,風浪大,土壤松軟環境里。因此紅樹植物進化出了不同功能的根系以適應這種環境,如圖乙和丙為植物的根系結構特點,請推測其功能 。 (一種即可)【答案】(1)有機物(2)壓強(3)支撐根密集而具有韌性,能把紅樹林牢牢固定在淤泥中; 內部具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 有利于根部的呼吸。【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簡單的有機物【解析】【分析】(1)有機物即有機化合物,即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2)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3)根據圖片乙和丙分析紅樹林根系的特點即可。【解答】(1)根據化學式 可知, 單寧酸 含有碳元素,應該為有機物;(2)紅樹林中很多植物的種子還沒有離開母體就已經在果實中開始萌發,長成棒狀的胚軸,胚軸的下端粗重而尖銳,呈筆狀,從而增大種子對土壤的壓強,有利于進入土壤。(3)根據圖乙和圖丙可知,紅樹林的根系特點: 支撐根密集而具有韌性,能把紅樹林牢牢固定在淤泥中; 內部具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 有利于根部的呼吸。32.圖甲是黃銅材質的翻板自封防臭地漏,其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地漏利用水對底蓋產生的壓力控制開合。當有水時,底蓋自動打開,實現迅速排水;無水時,底蓋自動閉合,起到防臭防蟲作用。(1)黃銅是銅鋅合金,有較強的耐腐蝕性,耐腐蝕性屬于 性質(填“化學”或“物理”)。(2)為了探究制作地漏所用黃銅的等級,某興趣小組取制作地漏的黃銅廢料進行了實驗檢測:取樣品20g,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當加入稀硫酸的質量為98g時,不再有氣體產生。通過計算并結合下表判斷制作地漏的黃銅屬于哪種等級 (該地漏所用黃銅中除銅、鋅外無其他雜質)黃銅等級 低黃銅 中黃銅 高黃銅銅的質量分數 60%~80% 80%~90% 高于90%(3)圖丙為地漏翻板結構的示意圖,整個翻板結構(包括配重和底蓋)的總質量為10g,整個翻板結構的重力作用線通過A點,水對底蓋壓力的作用點可以等效在底蓋C點,其中OD 長度為1cm,OA長度為0.5cm。請計算底蓋向下張開時,水對底蓋的壓力至少為多少牛 【答案】(1)化學(2)解:設20g黃銅中有x克鋅,H2SO4+Zn=ZnSO4+H298 6598×10% x;解答:x=6.5g;20g黃銅中銅的質量為20g-6.5g=13.5g;黃銅中銅的質量分數為;故該黃銅的等級數據為低黃銅。(3)解:整個翻板結構的總重力G=mg=10×10-3kg×10N/kg=0.1N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F OD=G OA,解得:。【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杠桿的平衡條件;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 (1)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2)根據稀硫酸的質量求出有多少克鋅參加了反應,故20g黃銅中有多少克鋅,從而求出銅的含量,有表中數據判斷黃銅等級;(3)配重和底蓋的總質量已知,OD和OA的長度已知,由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水對底蓋的至少壓力。【解答】 (1)金屬的耐腐蝕性是必須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故屬于化學性質。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5年九年級學科基礎素養第一次適應性檢測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5年九年級學科基礎素養第一次適應性檢測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