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上·義烏期中)下列關于水資源的說法錯誤的是( )A.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質之一B.目前使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淺層地下水C.我們浙江水資源豐富,根本不用考慮缺水問題,所以只需在缺水城市注意節約用水即可D.地球各處的水處于永不停息地運動和轉化之中【答案】C【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淺層地下水;水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貴資源,面臨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我們應加大水資源保護的力度。【解答】ABD、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物質之一,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淺層地下水。地球的水通過蒸發、降水、徑流等環節不停地運動和轉化,故ABD正確不合題意;C、我國水資源分布在時間和空間上是不均衡的,不管在水資源豐富還是短缺的地區,都要珍惜水資源,故C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2024八上·義烏期中)有關水電解過程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氧分子由氧原子構成,氫分子由氫原子構成B.這個微觀示意圖說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C.這個微觀示意圖可以解釋獲得的氫氣體積是氧氣體積的兩倍D.該實驗證明了水中含有氫氣和氧氣【答案】D【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圖片確定氧分子和氫分子的構成;B.根據水分子的模型圖確定它的組成;C.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生成氣體的分子個數之比;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的組成。【解答】A.根據物質組成的知識可知,氧分子由氧原子構成,氫分子由氫原子構成的,故A正確不合題意;B.由可知,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故B正確不合題意;C.通過微觀示意圖可知,生成的氫分子與氧分子的個數比為2:1,則得到的氫氣體積是氧氣體積的兩倍,故C正確不合題意;D.水通電時,產生氫氣和氧氣,該實驗證明了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2024八上·義烏期中) 2023年入梅以來,浙江省平均降水量超常年同期的61%,多地江河、水庫水位持續上漲,甚至某些地方爆發了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災害。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可以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傷,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當水庫泄洪時,可在泄洪區進行拍攝工作B.在山區遭遇泥石流時,應沿著泥石流流動方向向下坡跑C.梅雨時期,盡量避免去泥土松軟的山坡上進行林業生產工作D.遭遇洪水襲擊來不及撤離時,應在身上捆綁重物,防止被洪水沖跑【答案】C【知識點】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我國主要氣象災害與防災減災【解析】【分析】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潰壩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溝谷或山坡上產生的一種挾帶大量泥砂、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往往發生在特定的泥石流溝谷中,因此,掌握判斷泥石流溝谷并遠離它們的技巧,對于自救很有必要。泥石流溝谷上游像漏斗、飯勺、樹葉,中游深且窄,下游則較為開闊,溝谷上、下游相對高差一般在300米以上。如果溝谷上游存在山塘水庫、或溝內地下水豐富,它們在遇到連續強降雨天氣時,更易爆發泥石流。要特別警惕的是,泥石流往往突然爆發,因而逃生機會很小。因此,當聽到山溝內有轟鳴聲,或看到主河洪水上漲、正常流水突然斷流,應該馬上意識到泥石流就要到來,并立即采取逃生措施。在逃跑中要注意選擇正確的方向:不要順溝方向朝上游或朝下游跑,應該朝著溝岸的兩側山坡跑,但注意不要停留在凹坡處。【解答】A. 當水庫泄洪時,盡量不要在泄洪區進行拍攝工作,A錯誤;B. 在山區遭遇泥石流時,應垂直泥石流流動方向向山上跑,B錯誤;C. 梅雨時期,盡量避免去泥土松軟的山坡上進行林業生產工作 ,C正確;D. 遭遇洪水襲擊來不及撤離時,不應在身上捆綁重物,D錯誤;故答案為:C.4.(2024八上·義烏期中)下列是有關科學問題中的因果關系,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浮在水面上的鐵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鐵球一定會浮在水面上B.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那么均一的,穩定的物質一定是溶液C.飽和溶液恒溫蒸發后有固體析出,那么能恒溫蒸發析出固體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D.密度比液體小的固體漂浮在液體中,那么漂浮在該液體中的實心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小【答案】D【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解析】【分析】(1)(4)根據浮沉條件判斷;(2)注意分析水是否為溶液;(3)注意蒸發時從不飽和溶液到飽和溶液的轉變。【解答】A.鐵球能否漂浮在水面上取決于它的平均密度是否小于水的密度,故A錯誤;B.水就是均一穩定的,但是它是純凈物,而不是溶液,故B錯誤;C.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蒸發溶劑后會先到達飽和溶液,然后再有固體析出,故C錯誤;D.根據浮沉條件可知,密度比液體小的固體漂浮在液體中,那么漂浮在該液體中的實心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小,故D正確。故選D。5.(2024八上·義烏期中)我國大部分地區屬于季風氣候,季風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很大。如圖是上海和烏魯木齊兩地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夏季我國盛行東南季風,氣溫高,降水多B.冬季我國盛行西北季風,氣溫低,降水并不減C.東部地區的氣溫年較差較小,西部地區的氣溫年較差較大D.東南季風不能到達我國西部地區,那里一般降水稀少,為干旱和半干旱區【答案】B【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 氣候復雜多樣,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解答】 夏季我國盛行東南季風,氣溫高,降水多;東南季風不能到達我國西部地區,那里一般降水稀少,為干旱和半干旱區。東部地區的氣溫年較差較小,西部地區大陸性強,氣溫年較差較大;冬季我國盛行西北季風,氣溫低,降水少,較為干旱;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答案為:B。6.(2024八上·義烏期中)據圖分析以下選項不正確的是( )A.圖甲中,往盛有剛停止沸騰的水的燒瓶上澆冷水后,燒瓶內的水會重新沸騰B.圖乙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從漏斗口向下吹氣,并將手指移開,此時乒乓球不會下落C.圖丙中,冷鋒過境時將會帶來的天氣變化是大風、降水、降溫D.圖丁中,風的方向應該是④【答案】D【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天氣的概念;風【解析】【分析】A.液體沸點隨上方氣壓的減小而降低;B.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判斷;C.根據冷風對天氣的影響判斷;D.風總是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壓強小的地方。【解答】A.根據甲圖可知, 往盛有剛停止沸騰的水的燒瓶上澆冷水后, 瓶內氣體溫度降低而壓強變小,水的沸點降低,所以剛停止沸騰的水又重新沸騰,故A正確不合題意;B.乙圖中,從漏斗的上方吹氣,乒乓球上方氣體流速大于下方氣體流速,那么上方壓強小于下方壓強,因此不掉落下來。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當冷氣團主動移向暖氣團時,如果暖空氣中含有大量水汽,那么可能帶來雨雪天氣。冷鋒移動速度較快,常常帶來較強的風。所以冷鋒過境時將會帶來的天氣變化是大風、降水、降溫。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風向總是指向氣壓較低的地方。由圖可知,只有②指向氣壓較低的地方,故風向是②,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所示為三種實驗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進行如圖甲所示的過濾操作,可從食鹽溶液中獲得食鹽固體B.進行如圖乙所示的蒸發操作,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C.進行如圖丙所示的蒸餾操作,冷凝管進出水的方向是a進b出D.在粗鹽提純實驗中,需要用到圖示甲、乙、丙三種操作【答案】B【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蒸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對常見物質分離的方法的認識判斷。【解答】A.氯化鈉溶于水中,不能通過過濾從食鹽溶液中獲得食鹽固體,故A錯誤;B.蒸發操作中,為了避免造成液體飛濺和節約能源,則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故B正確;C.蒸餾操作,為了增大散熱效果,則冷凝管進出水的方向是b進a出,故C不正確;D.在粗鹽提純實驗中,需要用到圖示甲、乙兩種操作,故D不正確。故選B。8.(2024八上·義烏期中)三個相同容器內分別盛滿不同的液體,現將三個完全相同的小球輕輕放入容器中。小球靜止后狀態如圖所示,關于三個容器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判斷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浮沉條件比較小球受到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關系,再據此比較小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三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其重力相等。小球在甲容器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小球在在乙容器中漂浮,則浮力等于重力;小球在丙容器中懸浮,則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與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是F甲<F乙=F丙。故答案為:D。9.(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一個彈簧一端固定物體,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放在裝滿水的裝置中處于靜止,設想從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減半,則彈簧對物體的彈力(彈簧處于壓縮狀態)A.不變 B.減為一半C.增加為原值的兩倍 D.彈簧對物體無彈力【答案】B【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G=m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分析重力和浮力的變化,再根據平衡力的知識F彈力=G-F浮力分析彈力的變化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當地球引力減為一半時,即g將變為原來的一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可知,浮力也減為原來的一半。根據G=mg可知,重力也變為原來的一半。根據F彈力=G-F浮力可知,彈力也變為原來的一半,因此彈簧被壓縮的長度變為原來的一半。故答案為:B。10.(2024八上·義烏期中)在一定溫度下,小明用硝酸鉀晶體()和溶質質量分數為的硝酸鉀溶液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硝酸鉀溶液。如圖所示,則如圖溶液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解析】【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根據①和②確定100g 20%的 KNO3溶液達到飽和時還需加入硝酸鉀晶體的質量,進而對后面的溶液狀態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①燒杯中加入40g硝酸鉀晶體時溶解后,燒杯內剩余20gKNO3晶體,則②為飽和溶液,且100g 20%的 KNO3溶液溶解20gKNO3 晶體恰好達到飽和狀態。那么在②中加入100g 則20%的 KNO3溶液后恰好將前面剩余的20g晶體完全溶解,且溶液③達到飽和狀態。③再加入溶液后變成不飽和溶液。因此在配制過程各階段的溶液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有②③。故答案為:C。11.(2024八上·義烏期中)負壓救護車因車內的氣壓低于車外氣壓而得名,可確保空氣由外向內流動。下列處于負壓狀態的是 ( )A.漏氣的足球 B.正在工作的吸塵器C.吹足氣的氣球 D.飛行中的飛機機艙【答案】B【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負壓救護車是指車內的氣壓低于車外的氣壓,分析各個選項中輪胎內外、飛機機艙內外、管內外、返回艙內外的氣壓關系進行判斷。【解答】A、漏氣的足球內的氣壓等于大氣壓,A錯誤;B、正在工作的吸塵器,吸塵器通過內部的電動機驅動風扇旋轉,產生吸力,將外部的空氣和灰塵吸入吸塵器內部。這個過程中,吸塵器內部的氣壓是低于外部的,B正確;C、吹足氣的氣球內的氣壓大于大氣壓,C錯誤;D、高空飛行中的飛機機艙外氣體流速大、壓強小,小于機艙內的氣壓,D錯誤;故答案為:B。12.(2024八上·義烏期中)密度計分為“比重計”和“比輕計”。測量密度大于水的液體時用比重計,比重計的最小刻度線是“1”;測量密度小于水的液體用比輕計,比輕計的最大刻度線是“1”。圖中A、B兩支密度計,一支是比重計,一支是比輕計,它們的外形完全相同,B中配重質量大于A。下列有關A、B兩支密度計及刻度線“1”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密度計A上面的刻度值“a”大于刻度“b”B.密度計A是比輕計,刻度線“1”在密度計刻度的上端C.密度計B是比重計,刻度線“1”在密度計刻度的上端D.將A、B兩支密度計放入水中,漂浮時露出水面較長的是B【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都漂浮,浮力都等于重力,根據公式F浮=ρ液gV排通過比較排開液體的體積大小可以比較液體密度的大小;BC.根據B中配重質量大于A、F浮=G分可得出結論測量密度大于水的液體時用比重計,比重計的最小刻度線是“1”;測量密度小于水的液體用比輕計,比輕計的最大刻度線是“1”;D.不同的密度計在同種液體中都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根據A、B重力的關系,判斷出A、B受到浮力的關系,根據F浮=ρ液gV排判斷出當液體密度相同時,浮力與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進而判斷出露出水面體積的關系,最后判斷出露出水面長度的關系。【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同一支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都漂浮,則它受到的浮力保持不變。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體密度,所以刻度“a”小于刻度“b”,故A錯誤;BC.根據圖片可知,由于B中配重質量大于A,則B中配重所受重力大于A,所以B受到的浮力大,A受到的浮力小。如果A、B的V排相等,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這時A測量的液體密度小于B測量的液體密度,則B為比重計,A為比輕計,密度計的刻度從上向下逐漸增大,且比重計的刻度線“1”最小,所以比重計的刻度線“1”在最上端,比輕計的刻度線“1”在最下端,故B錯誤,C正確;D.將A、B兩支密度計放入水中,所以它們受到的浮力。根據可知,排開水的體積,因為A、B外形完全相同,所以A浸在水中的體積小于B浸在水中的體積,所以露出水面較長的是A,故D錯誤。故答案為:C。13.(2024八上·義烏期中)小金自制了一個“氣象瓶”,其密閉玻璃容器內裝有硝酸鉀和氯化銨及蒸餾水,當外界溫度改變,物質溶解度相應變化,會展現出不同形態的結晶。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B.溶解度不變C.溶劑質量變小 D.溶質質量變小【答案】D【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其密閉玻璃容器內裝有硝酸鉀和氯化銨及蒸餾水,當外界溫度改變,物質溶解度相應變化,會展現出不同形態的結晶。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溶液為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B、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溶解度減小,故選項說法錯誤。C、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溶劑的質量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D、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有晶體析出,溶質質量變小,故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14.(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所示,把鐵塊放入空燒杯中,沿燒杯壁緩慢向其中加水至虛線處。加水過程中,鐵塊受到浮力。則在加水的全部過程中,鐵塊對燒杯底的壓力F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分析鐵塊受到浮力的變化,再根據F壓=G-F浮分析鐵塊對燒杯底部壓力的變化。【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在鐵塊浸沒水中之前,它排開水的體積不斷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可知,所以鐵塊受到的浮力變大;在鐵塊浸沒水中之后,它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因為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可知,所以鐵塊受到的浮力不變;可見鐵塊受到的浮力是先變大、后不變;根據F壓=G-F浮可知,鐵塊對燒杯底部的壓力先變小、后不變。故答案為:C。15.(2024八上·義烏期中)科學知識可以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的探究而獲得。下列事實所對應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白天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沙石的比熱大B.海水曬鹽——蒸發結晶C.高壓鍋——壓強越大,液體沸點越高D.吐魯番的瓜果特別甜——吐魯番的日照時間特別長且晝夜溫差大【答案】A【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比熱容;結晶的概念與方法;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A.根據比熱容的知識分析白天時海水和陸地的溫度高低,弄清氣壓大小變化即可;B.根據蒸發結晶的方法判斷;C.根據液體沸點隨上方氣壓的變化規律判斷;D.根據日照時間長短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判斷。【解答】A.白天時,海水和陸地都吸收熱量,由于水的比熱容大,吸收相同熱量的前提下溫度變化量小,即溫度低氣壓高,而砂石的比熱容小,溫度變化量大,即溫度高氣壓低,因此形成從海洋吹向陸地的風,故A錯誤符合題意;B.海水曬鹽就是利用蒸發結晶,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高壓鍋就是利用壓強越大,液體沸點越高,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吐魯番的地理位置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大量的糖分;而夜晚溫度低,則呼吸作用消耗糖分較少,那么吐魯番的瓜果特別甜就是利用吐魯番的日照時間特別長且晝夜溫差,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6.(2024八上·義烏期中)把少量下列物質:A胡椒粉、B食鹽、C植物油、D蔗糖、E肥皂、F酒精、G泥土、H冰塊、J面粉分別放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攪拌,可得到溶液的有 (填序號)。小東回家后又做了一實驗:將少量的蔗糖加入涼開水中充分攪拌,靜置一小時后,小東用吸管分別嘗了上層、中層和下層的糖水的味道,小東感覺到一樣甜,這個實驗說明了 。【答案】BDF;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①溶液是指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②溶液的均一性表現為溶液的各個部位的物理性質相同。【解答】①B食鹽、D蔗糖、F酒精都溶于水得到均一、穩定的混合物,都屬于溶液;②將小華用吸管分別嘗了上層、中層和下層的糖水的味道,小華會感覺到一樣甜,這個實驗說明了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17.(2024八上·義烏期中)11月8日氣象消息:杭州市今天夜里到明天晴,明天白天最高氣溫為18℃,最低氣溫是11℃。如圖是當天某時的氣壓圖。(1)氣象消息:明天最高溫度為18℃,出現的時間應該在 左右。(2)在AB兩地之間,風向應該是 (選項“A到B”或“B到A”)。【答案】(1)14時或者午后2時(2)A到B【知識點】氣溫及其變化;風【解析】【分析】(1)一天中的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后2時或者14時左右, 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2)風總是從氣壓高的地方吹響氣壓低的地方。【解答】(1)明天最高溫度為18℃,出現的時間應該在14時或者午后2時左右。(2)讀圖可知, A為高氣壓中心, B為低氣壓中心, 風總是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那么在AB兩地之間, 風向應該是A到B。(1)一天中的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后2時或者14時左右, 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2)讀圖可知, A為高氣壓中心, B為低氣壓中心, 風總是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那么在AB兩地之間, 風向應該是A到B。18.(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所示是轎車車頂的外掀式天窗。在轎車行駛時,將天窗的前面關閉,后面微微向上打開,車頂形成一個凸面,這樣可以 (填“增大”或“減小”)天窗口空氣的流速,使天窗開口處的氣壓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車內的氣壓,這有利于保持車內空氣清新。【答案】增大;小于【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解答。【解答】根據描述可知,車頂凸面從而使天窗口處形成一個曲面,可以增大天窗口空氣的流速,流速越大壓強越小;而車內空氣流速小而氣壓大,于是這時車內空氣向外流動,有利于保持車內空氣清新。19.(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為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點表示的意義: ;(2)將40g甲物質溶解到60g、80℃的熱水中,形成的溶液的質量為 ;(3)要將乙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答案】(1)t℃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2)96g(3)蒸發溶劑【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據溶解度圖像中交點的含有解答;(2)根據圖像確定80℃時甲的溶解度,據此推算該溫度下6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質量,進而計算溶液質量;(3)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質;②蒸發溶劑;③減小溶解度。【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點為甲和乙的交點,則圖中A點表示的意義是:t℃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2)8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質量為60g,那么60g、80℃的熱水中,溶解的固體是60g×=36g<40g,所以形成的溶液質量為:60g+36g=96g;(3)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將乙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蒸發溶劑、加入溶質或降溫。(1)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圖中A點表示的意義是:t℃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2)8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將40g甲物質溶解到60g、80℃的熱水中,溶解的固體是60g×=36g,所以形成的溶液質量為60g+36g=96g;(3)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將乙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蒸發溶劑、加入溶質或降溫。20.(2024八上·義烏期中)小科將裝有適量水的小玻璃瓶開口朝下漂浮在大塑料瓶內的水面上,擰緊大瓶的瓶蓋使其密封,兩瓶內均有少量空氣,制成了圖甲所示的“浮沉子”。當小瓶漂浮時簡化的模型如圖乙,可將倒置的小瓶和小瓶內的空氣看成一個整體A。已知,水的密度,,忽略小瓶的壁厚。(1)若A的質量為50克,則圖乙中A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牛;(2)手握大瓶施加適當的壓力,使小瓶下沉并恰好懸浮在圖丙所示的位置。則A在圖乙中受到的浮力 圖丙中受到的浮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1)0.5(2)等于【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漂浮條件計算圖乙中A受到的浮力;(2)根據懸浮條件分析浮力和重力的關系,進而比較乙和丙中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關系。【解答】(1)由圖乙可知,A處于漂浮狀態,則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圖乙中A所受浮力;(2)根據圖片可知,A在丙圖中處于懸浮狀態,由物體的懸 浮條件可知,圖丙中A所受浮力,所以A在圖乙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圖丙中受到的浮力。(1)由圖乙可知,A處于漂浮狀態,由物體的漂 浮條件可知,圖乙中A所受浮力(2)由圖丙可知,A處于懸浮狀態,由物體的懸 浮條件可知,圖丙中A所受浮力所以A在圖乙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圖丙中受到的浮力。21.(2024八上·義烏期中)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所示是對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以及同一小球在三種溶液中的浮沉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1)操作Ⅰ可能是__________(選填字母)。A.降低溫度 B.加入硝酸鉀 C.蒸發水分(2)小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__________。A. B.C. D.(3)從②到③,燒杯底析出硝酸鉀晶體5克,整個裝置總質量減少了20克,可知②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答案】(1)B(2)D(3)20%【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A.根據降低溫度時沒有晶體析出分析溶液密度是否發生改變即可;B.根據加入硝酸鉀后溶液的密度變化,結合浮沉條件判斷;C.根據燒杯中液面保持相平判斷。(2)根據漂浮條件分析;(3)根據描述分析該溫度下對應的溶液質量和溶質質量,根據判斷。【解答】(1)A.根據圖片可知,降低溫度時,沒有硝酸鉀晶體析出,則溶質質量分數不變,即溶液的密度不變,則小球的狀態不變,故A錯誤;B.加入硝酸鉀,溶液的密度變大,當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時,小球上浮,故B正確;C.圖中燒杯1和燒杯2液面高度是一樣的,即水分沒有減少,不可能是蒸發水分,故C錯誤;故選B。(2)根據圖片可知,小球始終在液面上漂浮,那么浮力始終等于重力,即浮力不變,則,故選D;(3)②為飽和溶液,③為飽和溶液,從②到③,燒杯底析出硝酸鉀晶體5克,整個裝置總質量減少了20克,即25g溶液中含5g硝酸鉀,②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00%=20%。(1)A、降低溫度,能使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沒有硝酸鉀晶體析出,溶液的密度不變,小球不可能上浮,故A錯誤;B、加入硝酸鉀,能使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溶液的密度變大,小球上浮,故B正確;C、圖中燒杯1和燒杯2液面高度是一樣的,若是蒸發水分,液面高度會下降,故C錯誤;故選B;(2)據圖可知,小球始終漂浮,則,故選D;(3)②為飽和溶液,③為飽和溶液,從②到③,燒杯底析出硝酸鉀晶體5克,整個裝置總質量減少了20克,即25g溶液中含5g硝酸鉀,②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00%=20%。22.(2024八上·義烏期中)請分析下列水資源的相關圖示,回答問題:(1)圖甲所示為“水循環示意圖”,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①表示的環節是 。(2)圖乙為實驗室電解水裝置,實驗前a、b兩管內都充滿水。關閉活塞,接通電源,一段時間后,兩管產生的氣體如圖所示,則a管中產生的氣體是 (填氣體名稱)。(3)小明利用圖丙裝置對學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質進行凈化,經過此裝置后,所得水為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答案】(1)水汽輸送(2)氫氣(3)混合物【知識點】水循環;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1)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主要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結合圖中信息解答;(2)電解水得到氫氣和氧氣,且氫氣與氧氣的體積之比為2:1;(3)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①是大氣輸送,②為降水,③是蒸發,④為降水,⑤為地表徑流,因此序號①表示的環節是水汽輸送;(2)根據實驗可知,a管內得到氣體的體積較多,則a管中產生的氣體是氫氣;(3)將河水通過簡易凈水器進行凈化,凈化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質,屬于混合物。(1)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主要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結合圖中信息可知①是大氣輸送,②為降水,③是蒸發,④為降水,⑤為地表徑流;因此序號①表示的環節是水汽輸送;(2)電解水得到氫氣和氧氣,且氫氣與氧氣的體積之比為2:1;根據實驗可知,a管內得到氣體的體積較多,則a管中產生的氣體是氫氣;(3)將河水通過簡易凈水器進行凈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用此裝置凈化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質,屬于混合物。23.(2024八上·義烏期中)實驗課上,小明進行粗鹽提純實驗,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為過濾裝置,其漏斗中濾紙的放置方向應為 (填序號)(2)圖乙物品中可以替代濾紙進行過濾實驗的是 。(3)在粗鹽溶解步驟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不宜過多的原因有 (填字母)。A.節約實驗時間B.保證固體混合物全部溶解C.節約能源【答案】②;口罩;AC【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在過濾操作中,玻璃棒一定要抵在濾紙的三層濾紙處,即最厚的地方,避免濾紙被戳破;(2)濾紙上存在細小的孔,可以將不溶性的大顆粒的雜質過濾,據此分析判斷;(3)如果用水量過多,那么過濾時間會延長,加熱時間也會延長,自然會浪費燃料,據此分析判斷。【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玻璃棒抵在右側,則濾紙的右側應該最厚,故填②。(2)漏勺上的孔太大,起不到過濾作用,而錫箔紙上沒有小孔,也起不到過濾作用,只有口罩上存在細小的孔,可以起到過濾作用,故填口罩。(3)在粗鹽溶解步驟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能夠縮短過濾時間,即節約實驗時間,控制水量還能夠縮短加熱的時間,減少酒精燈中酒精的使用量,能夠節約能源,故填AC。24.(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甲所示為小金配制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的部分操作,回答問題:(1)在調節天平平衡時,發現指針向左偏,則平衡螺母應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2)圖甲所示的部分操作,先后順序是 (填寫序號)。(3)在圖甲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在圖甲③所示的操作中,小金用量筒量取水的過程中,若采取了圖乙方式讀取水的體積,則此操作將導致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選填“>”或“<”)10%。【答案】右;①③②;加速溶解;>【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總是向較輕的一側調節;(2)根據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實驗過程解答;(3)根據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4)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分析測出水的體積變化,再確定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解答】(1)發現指針向左偏,說明左盤重右盤輕,則平衡螺母應向右調節。(2)配制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時,應該按照稱量藥品→量取水→溶解的順序進行,則先后順序是①③②。(3)在圖甲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4)根據圖③可知,小金讀取示數時俯視讀數,則讀出的示數偏大而實際量取水的體積偏小,此操作將導致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25.(2024八上·義烏期中)小金同學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水的重力大小關系,實驗過程如圖所示:記錄上述實驗數據如下表。液體 石塊重牛 空燒杯重牛 浸沒后測力計示數牛 燒杯和排出水的總重力牛 石塊受到的浮力/牛 排開液體的重力/牛水 3 0.2 2 1.2 __________ 1.0(1)請幫助小金將表格中的 填寫完整;(2)根據本實驗數據,可得出初步結論: ;(3)為了得到普遍性的規律,下列進一步實驗可以達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A.換更大的溢水杯,重復以上實驗B.將石塊部分浸入液體中,重復以上實驗C.將該組實驗重復三次,并對測量值取平均值D.用原來的方案把水換成酒精進行實驗E.用原來的方案將石塊換成體積不同的鐵塊進行實驗(4)石塊的密度是 。【答案】(1)1N(2)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水所受的重力(3)B;D;E(4)3×103kg/m3【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稱量法F浮=G-F拉計算石塊受到的浮力;(2)比較浮力和石塊排開水的重力大小,從而得到結論;(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多次實驗,從而收集多組數據,從而使得到的結論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4)首先根據計算石塊的體積,再根據計算石塊的密度。【解答】(1)石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與它在液體中測力計的示數之差,即;(2)由表中數據可知,石塊受到的浮力為1N,它排開水的重力也是1N,那么得到結論: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水所受的重力。(3)為了使結論更具普遍性,需要換用不同的石塊或換用不同的液體或讓石塊浸入不同的體積多次實驗,故選BDE。(4)石塊浸沒后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石塊的體積為;石塊的密度是。(1)根據稱重法,可知石塊受到的浮力為(2)由表中數據可知,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水所受的重力。(3)為了使結論更具普遍性,需要換用不同的石塊或換用不同的液體或讓石塊浸入不同的體積多次實驗,故選BDE。(4)石塊浸沒后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石塊的體積為石塊的密度是26.(2024八上·義烏期中)小科發現:①自行車在烈日下暴曬,車胎容易發生爆炸;②壓縮一段封閉在注射器內的空氣,越壓縮越費力。于是提出問題:氣體產生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猜想一:氣壓大小可能與溫度有關;猜想二:氣壓大小可能與_____?_____有關;猜想三:氣壓大小可能與質量有關。(1)根據生活現象②,補充完整“?”處的猜想 ;(2)為了驗證猜想一,小科設計了右圖所示的裝置,用橡皮膜密封玻璃杯口,指針AB可繞O點轉動,AO端粘在橡皮膜上,OB指向N,將玻璃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觀察到指針OB指向 附近,由此得出結論:其他條件相同的氣體,溫度越低,氣壓越小;(3)下圖所示的裝置也可以當簡易氣壓計外界氣壓的變化會引起橡皮膜凹凸程度的變化,從而使吸管繞O點轉動,指示氣壓大小變化。將該氣壓計從山頂帶到山腳,則發現吸管B端的指向 (填“M”、“N”或“P”);(4)小科用指針的偏轉來判斷氣壓的變化,下列實驗與他采用的方法相同的有__________。A.通過抓住尺子的長度比較人的反應速度B.探究種子萌發與什么因素有關C.研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D.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答案】(1)體積(2)M(3)P(4)A【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生活現象②分析哪個因素會影響氣壓大小即可;(2)放入冰水混合物后,根據杯內溫度變化確定氣壓變化,進而確定AO段的移動方向,最終確定OB的移動方向;(3)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據此確定的橡皮膜的形狀變化,進而確定OB的移動方向;(4)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解答】(1)由生活現象②可知,壓縮氣體的體積會減小,而越費力則說明氣壓增大,那么得到猜想:氣壓大小可能與體積有關。(2)根據圖片可知,當玻璃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杯內氣體遇冷,溫度降低且氣壓減小,那么AO端向下,而OB端向上,因此指針指向M。(3)將該氣壓計從山腳帶到山頂,外界大氣壓減小,則橡皮膜向上凸,那么吸管的A端向上運動,所以吸管B端的指向從M處變為P處。(4)用指針的偏轉來判斷氣壓的變化運用了轉換法;A.通過抓住尺子的長度比較人的反應速度,運用了轉換法,故A符合題意;B.探究種子萌發與什么因素有關,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B不符合題意;C.研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C不符合題意;D.探究牛頓第一定律,運用了理想推理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由生活現象②猜想可以得出,氣壓大小可能與體積有關。(2)當玻璃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杯內氣體遇冷,氣壓減小,AO端向下,OB端向上,指向M。(3)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將該氣壓計從山腳帶到山頂,氣壓減小,吸管的A端向上運動,即橡皮膜向上凸,所以吸管B端的指向從M處變為P處。(4)用指針的偏轉來判斷氣壓的變化運用了轉換法;A.通過抓住尺子的長度比較人的反應速度,運用了轉換法,故A符合題意;B.探究種子萌發與什么因素有關,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B不符合題意;C.研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C不符合題意;D.探究牛頓第一定律,運用了理想推理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7.(2024八上·義烏期中)小科同學想利用塑料吸盤估測當地大氣壓的大小,于是他按圖甲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實驗步驟】①測量出吸盤與玻璃板接觸面的直徑,計算吸盤的面積是;②將蘸水的塑料吸盤(吸盤重力不計)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擠壓吸盤;③用彈簧測力計鉤著掛鉤緩慢向上拉(如圖甲所示),直到吸盤脫離玻璃板面;④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數據分析】(1)步驟②中“將吸盤蘸水”和“用力擠壓吸盤”,目的是 ;(2)請分析數據并計算出大氣壓是 帕;(3)該實驗中測得大氣壓值與當地當日實際氣壓值相比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A.吸盤內的空氣沒有排盡B.由于誤差,彈簧測力計讀數偏小C.吸盤被拉變形,吸盤受氣壓的面積變小D.水存在“粘性”,將吸盤“粘”牢了(4)【反思評價】小科利用以上器材繼續實驗,如圖乙、丙,記錄彈簧測力計示數分別為、,若則說明 。【答案】(1)防止漏氣,將吸盤內的空氣盡量排盡(2)9.8×104Pa(3)A;B;C(4)大氣內部各個方向的具有壓強,且同一位置,大氣壓強相等【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1)水在吸盤和物體表面可以起到封閉作用;如果吸盤內殘留空氣,會導致測出的大氣壓強偏小;(2)根據壓強公式計算即可;(3)根據描述分析對測力計示數的影響,進而確定對測出大氣壓力的影響即可;(4)根據壓力關系分析壓強關系,從而得到大氣壓強的特點。【解答】(1)“將吸盤蘸水”是為了防止漏氣,“用力擠壓吸盤”是為了將吸盤內的空氣盡量排盡。(2)吸盤面積為5cm2,測力計的示數為49N,則大氣壓力為49N,那么大氣壓值為;(3)A.吸盤內的空氣沒有排盡,導致測量的壓力偏小,從而導致測量的壓強偏小,故A符合題意;B.由于誤差,彈簧測力計讀數偏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表示大氣施加的壓力,即測量的壓力偏小,從而導致測量的壓強偏小,故B符合題意;C.吸盤被拉變形,吸盤受氣壓的面積變小,測量的壓力偏小,從而導致測量的壓強偏小,故C符合題意;D.水存在“粘性”,將吸盤“粘”牢了,導致測量的壓力偏大,根從而導致測量的壓強偏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C。(4)甲、乙、丙,記錄彈簧測力計示數相等,說明大氣內部各個方向的具有壓強,且同一位置,大氣壓強相等。(1)“將吸盤蘸水”和“用力擠壓吸盤”是為了防止漏氣,且將吸盤內的空氣盡量排盡。(2)測量的大氣壓值為(3)A.吸盤內的空氣沒有排盡,導致測量的壓力偏小,根據可知,測量的壓強偏小,故A符合題意;B.由于誤差,彈簧測力計讀數偏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表示大氣施加的壓力,即測量的壓力偏小,根據可知,測量的壓強偏小,故B符合題意;C.吸盤被拉變形,吸盤受氣壓的面積變小,測量的壓力偏小,根據可知,測量的壓強偏小,故C符合題意;D.水存在“粘性”,將吸盤“粘”牢了,導致測量的壓力偏大,根據可知,測量的壓強偏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C。(4)甲、乙、丙,記錄彈簧測力計示數相等,說明大氣內部各個方向的具有壓強,且同一位置,大氣壓強相等。28.(2024八上·義烏期中)某項目化學習小組同學開展了自制潛水艇項目,過程如下:【產品設計】圖甲為某小組自制的潛水艇,由生活艙和水艙構成,生活艙體積大于水艙體積。其材質為硬質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計,兩個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200毫升的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移動注射器活塞可實現潛水器的浮沉。【產品調試】任務一: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完成從水面A位置下潛到B位置并穩定停留:任務二:能從水底上浮到B位置并穩定停留:任務三:完成從水底打撈一個重物(重0.3N,體積為10cm3)到B位置并穩定停留。(1)小科關閉進出水口將自制潛水器浸沒在水中,若沒有觀察到氣泡,則整個裝置 (選填“漏氣”或“不漏氣”);(2)完成任務二的上浮過程中(進出水口已打開)對注射器活塞的操作是 ;(3)已知完成任務二時注射器活塞穩定在刻度120毫升。完成任務三時(用體積和質量均忽略不計的細線系住重物打撈),注射器活塞需要穩定在 毫升;(4)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從B緩慢上浮到A,最終在水面保持靜止。請在圖丙中畫出潛水艇所受浮力隨時間變化的大致圖像 。【答案】(1)不漏氣(2)慢慢將注射器的活塞向里壓(3)100(4)【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將自制潛水器浸沒在水中,通過觀察潛水器是否有氣泡冒出或潛水器中是否進水,來判斷潛水器的氣密性;(2)根據浮沉條件可知,潛水器要上浮時,需要浮力大于重力;(3)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出潛水器受到的浮力,再根據計算需要增加的浮力,根據計算需要增加的排水量,最后用最初的刻度值減去增加的刻度值即可;(4)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潛水器受到浮力的變化。【解答】(1) 小科關閉進出水口將自制潛水器浸沒在水中,若沒有觀察到氣泡,則整個裝置不漏氣;(2) 完成任務二的上浮過程中 ,此時需要重力小于浮力。而浮力保持不變,則需要減小潛水器的重力,所以需要將潛水器中的水排出,故需要慢慢將注射器的活塞向里壓。;(3)打撈物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排水量;所以注射器活塞需要穩定的刻度為。(4)潛水艇從B位置到潛水艇上表面剛要露出水面時,這個過程潛水艇完全浸沒,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密度不變,則浮力不變,此時浮力大于重力,潛水艇上浮;接著潛水艇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則浮力變小,最終靜止時處于漂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如圖所示:(1)將自制潛水器浸沒在水中,通過觀察潛水器是否有氣泡冒出或潛水器中是否進水,來判斷潛水器的氣密性,當沒有氣泡冒出或沒有水進入潛水器中時 ,則潛水器的氣密性良好,則整個裝置不漏氣。(2)如果讓潛水器從水底上浮到B位置并穩定停留,則需要減小潛水器的重力,所以需要將潛水器中的水排出,故需要慢慢將注射器的活塞向里壓。(3)打撈物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排水量所以注射器活塞需要穩定的刻度為(4)潛水艇從B位置到潛水艇上表面剛要露出水面時,這個過程潛水艇完全浸沒,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密度不變,則浮力不變,此時浮力大于重力,潛水艇上浮;接著潛水艇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則浮力變小,最終靜止時處于漂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如圖所示:29.(2024八上·義烏期中)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1)自來水生產過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利用其 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2)過氧乙酸是一種常用的消毒劑,現要配制5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過氧乙酸溶液,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25%的過氧乙酸溶液多少克?【答案】(1)吸附(2)設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25%的過氧乙酸溶液的質量為x,則:500g×5%=x×25%x=100g,答: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25%的過氧乙酸溶液100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根據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2)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據此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列出方程計算即可。【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在自來水生產過程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1)自來水生產過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2)見答案。30.(2024八上·義烏期中)在德國馬德堡市的廣場上,1654年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如圖1所示,把兩個半徑約的銅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氣,用兩支馬隊向相反的方向拉兩個半球。(1)實驗室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時,往往會在兩個半球的接觸面上涂一層油。以下操作,目的與其一樣的是__________;A.電解水實驗中加稀硫酸B.塑料吸盤使用前先蘸水C.蒸餾實驗中燒瓶底部加小石粒(2)在氣壓為1個標準大氣壓時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4個大氣壓,此時拉開半球的力為;如果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1個大氣壓,此時拉開半球的力為。則 ;(3)抽成真空后總共用了16匹馬才把兩個半球拉開,則平均一對(左右各一匹)馬產生的拉力是多少?(大氣壓的值為,計算時把半球看成一個圓盤,為3.14)【答案】(1)B(2)2:3(3)大氣壓產生的壓力;一匹馬的拉力;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可知,一對馬的拉力。【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油可以在接觸面上阻擋空氣進入,從而起到密封作用,據此分析;(2)球內剩余的氣壓會抵消部分外界的大氣壓強,根據F=△pS分別計算出施加的兩個壓力,然后做比即可;(3)根據F=pS計算出大氣壓力,再根據計算一匹馬的拉力即可。【解答】(1)實驗室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時,在兩個半球的接觸面上涂一層油,目的是防止漏氣;電解水實驗中加稀硫酸是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塑料吸盤使用 前先蘸水是為了防止吸盤漏氣,蒸餾實驗中燒瓶底部加小石粒是為了防止水暴沸,故A、C不合題意,而B符合題意。故選B。(2)半球的外部的氣壓為1個標準大氣壓,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4個大氣壓,所以此時球受到的內外氣壓差為;如果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1個大氣壓,所以此時球受到的內外氣壓差為則拉力之比為。(1)實驗室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時,在兩個半球的接觸面上涂一層油,目的是防止漏氣;A.電解水實驗 中加稀硫酸是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故A不符合題意;B.塑料吸盤使用 前先蘸水是為了防止吸盤漏氣,故B符合題意;C.蒸餾實驗中燒瓶底 部加小石粒是為了防止水暴沸,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B。(2)半球的外部的氣壓為1個標準大氣壓,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4個大氣壓,所以此時球受到的內外氣壓差為如果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1個大氣壓,所 以此時球受到的內外氣壓差為而前后兩次球的表面積S相等,由二力平衡可知,內外壓力差和拉力相等,由公式,則拉力之比為(3)由得大氣壓產生的壓力一匹馬的拉力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可知,一對馬的拉力31.(2024八上·義烏期中)氫氧化鈉是生產和生活中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化學藥品。如表是某同學在室溫時(20℃時)將氫氧化鈉固體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序號 水的質量(克) 加入氫氧化鈉的質量(克) 溶液的質量(克)1 10 9 192 10 10 203 10 11 20.94 10 12 m(1)m= ;(2)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氫氧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填實驗序號);(3)將第2次實驗所得溶液稀釋為5%的稀溶液,用于制作葉脈書簽,還需要加入水多少克? (列式計算)【答案】20.9;3、4;解:第2次實驗所得溶液的質量為20g,其中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0g設加入水的質量為x(20g+x)×5%=10gx=180g答:加入水的質量為180g。【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劑質量,當溶質質量小于加入氫氧化鈉的質量時溶液達到飽和,據此分析解答;(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3)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列方程計算即可。【解答】(1)由實驗3可知,10g水中加入11g氫氧化鈉得到溶液質量為20.9g,則10g水中溶解的氫氧化鈉固體的質量=20.9g 10g=10.9g,即10g水在20℃時中最多溶解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0.9g,則實驗4中向100g水中加入12g氫氧化鈉固體后也不會多溶解,那么所得溶液的質量為20.9g,即m=20。(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實驗3、4中加入的氫氧化鈉固體都存在未溶的固體,那么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故選3和4。32.(2024八上·義烏期中)我國發射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在10月19日天宮二號成功對接,兩名航天員已經進駐天宮二號,并按計劃開展空間科學實驗。(1)為了使航天員能夠適應太空的特殊環境,人們設計了在大型水池中對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模擬訓練的方法(如圖)。當航天員在水中處于懸浮狀態時,航天員自身及所攜帶的裝備受到的浮力 重力(選大于、等于或小于)。(2)如果航天員自身及所攜帶裝備的總體積為0.1米3,則其在水中懸浮時受到的浮力為多少牛? (3)在天宮二號中,你認為下列實驗中能完成的有 。A.用馬德堡半球實驗證實飛行器內有氣壓B.用干濕球濕度計測飛行器內的相對濕度C.用過濾法分離食鹽和泥沙D.用密度計測飲用水的密度【答案】等于;在水中懸浮時受到的浮力為1000N;A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浮沉條件分析解答;(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計算航天員和設備受到的浮力;(3)天宮二號處于失重狀態,根據各實驗是否受重力影響分析。【解答】(1)根據浮沉條件可知,當航天員在水中處于懸浮狀態時,航天員自身及所攜帶的裝備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2)航天員和設備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它們的總體積,則在水中懸浮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液gV排=1.0×103kg/m3×10N/kg×0.1m3=1000N;(3)天宮二號處于失重狀態,即所有的物體都沒有重力作用;A.用馬德堡半球實驗證實是否有氣壓實驗不受重力影響,可以進行,故A正確;B.用干濕球濕度計測飛行器內的相對濕度,與重力無關,故B正確;C.用過濾法分離食鹽和泥沙,利用的是重力作用,故C錯誤;D.天宮二號處于失重狀態,不能用密度計測飲用水的密度,故D錯誤。故選AB。33.(2024八上·義烏期中)浮標廣泛應用于臺風預測、海洋資源開發等領域。如圖,某浮標由堅硬殼體及下方可伸縮油囊構成(油囊質量忽略不計)。當液壓式柱塞泵將殼體內的油注入油囊時,油囊排開水的體積等于注入油的體積;當油囊中的油全部被抽回殼體內時,油囊體積忽略不計。已知浮標殼體質量為,油的總質量為,當向油囊中注油時,浮標懸浮于水中。油的密度為,海水密度取,取。求:(1)油囊中注入油時,浮標所受浮力;(2)浮標殼體體積;(3)若某次測試時將一體積為、質量為的測量儀掛于浮標下方浸沒于水中,浮標漂浮時露出水面的體積為,則需要向油囊中注入多少千克的油?【答案】(1)根據題意可知,浮標殼體和油的總質量為;則浮標所受的重力為;浮標懸浮于水中,由沉浮條件可知,此時浮標所受浮力等于浮標所受的重力即(2)浮標懸浮于水中,此時浮標的總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則浮標的總體積:;而油囊的體積等于注入油的體積,即:。那么浮標殼體的體積:。(3)當掛上測量儀時,浮標漂浮,此時浮標和測量儀的總質量為;浮標和測量儀受到的重力為;此時浮標受到的總浮力為;測量儀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自身的體積,則測量儀受到的浮力為;殼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殼體受到的浮力為;油囊受到的浮力;油囊的體積等于油囊排開水的體積為;則向油囊中注入油的質量為。【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物體懸浮時,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據此可求浮標所受浮力;(2)知道浮標受到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標排開水對體積,由于浮標處于懸浮狀態,浮標的總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知道油囊中注入油的質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浮標的總體積減去油囊中注入油的即為浮標殼體體積;(3)測量儀掛于浮標下方浸沒于水中,浮標漂浮,此時的浮力等于測量儀、浮標殼體和油的總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開水的總體積;排開水的總體積減去測量儀的體積和浮標殼體的體積再加上露出水面部分的體積即為向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向油囊中注入質量。(1)浮標殼體和油的總質量為浮標所受的重力為當向油囊中注12kg油時,浮標懸浮于水中,由沉浮條件可知,此時浮標所受浮力等于浮標所受的重力(2)當向油囊中注12kg油時,浮標懸浮于水中,此時,浮標的總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由可知當向油囊中注12kg油時,油囊的體積等于注入油的體積為浮標殼體體積等于此時浮標的總體積減去油囊的體積(3)當掛上測量儀時,浮標漂浮,此時浮標和測量儀的總質量為浮標和測量儀受到的重力為由沉浮條件可知,此時浮標受到的總浮力為測量儀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自身的體積,則測量儀受到的浮力為殼體浸入水中的體積等于浮標殼體總體積減去浮標漂浮時露出水面的體積殼體受到的浮力為油囊受到的浮力等于此時浮標受到的總浮力減去測量儀受到的浮力,再減去殼體受到的浮力此時,油囊的體積等于油囊排開水的體積為油囊中油的體積等于此時油囊的體積為,則向油囊中注入油的質量為1 / 1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上·義烏期中)下列關于水資源的說法錯誤的是( )A.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質之一B.目前使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淺層地下水C.我們浙江水資源豐富,根本不用考慮缺水問題,所以只需在缺水城市注意節約用水即可D.地球各處的水處于永不停息地運動和轉化之中2.(2024八上·義烏期中)有關水電解過程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氧分子由氧原子構成,氫分子由氫原子構成B.這個微觀示意圖說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C.這個微觀示意圖可以解釋獲得的氫氣體積是氧氣體積的兩倍D.該實驗證明了水中含有氫氣和氧氣3.(2024八上·義烏期中) 2023年入梅以來,浙江省平均降水量超常年同期的61%,多地江河、水庫水位持續上漲,甚至某些地方爆發了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災害。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可以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傷,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當水庫泄洪時,可在泄洪區進行拍攝工作B.在山區遭遇泥石流時,應沿著泥石流流動方向向下坡跑C.梅雨時期,盡量避免去泥土松軟的山坡上進行林業生產工作D.遭遇洪水襲擊來不及撤離時,應在身上捆綁重物,防止被洪水沖跑4.(2024八上·義烏期中)下列是有關科學問題中的因果關系,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浮在水面上的鐵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鐵球一定會浮在水面上B.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那么均一的,穩定的物質一定是溶液C.飽和溶液恒溫蒸發后有固體析出,那么能恒溫蒸發析出固體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D.密度比液體小的固體漂浮在液體中,那么漂浮在該液體中的實心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小5.(2024八上·義烏期中)我國大部分地區屬于季風氣候,季風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很大。如圖是上海和烏魯木齊兩地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夏季我國盛行東南季風,氣溫高,降水多B.冬季我國盛行西北季風,氣溫低,降水并不減C.東部地區的氣溫年較差較小,西部地區的氣溫年較差較大D.東南季風不能到達我國西部地區,那里一般降水稀少,為干旱和半干旱區6.(2024八上·義烏期中)據圖分析以下選項不正確的是( )A.圖甲中,往盛有剛停止沸騰的水的燒瓶上澆冷水后,燒瓶內的水會重新沸騰B.圖乙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從漏斗口向下吹氣,并將手指移開,此時乒乓球不會下落C.圖丙中,冷鋒過境時將會帶來的天氣變化是大風、降水、降溫D.圖丁中,風的方向應該是④7.(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所示為三種實驗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進行如圖甲所示的過濾操作,可從食鹽溶液中獲得食鹽固體B.進行如圖乙所示的蒸發操作,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C.進行如圖丙所示的蒸餾操作,冷凝管進出水的方向是a進b出D.在粗鹽提純實驗中,需要用到圖示甲、乙、丙三種操作8.(2024八上·義烏期中)三個相同容器內分別盛滿不同的液體,現將三個完全相同的小球輕輕放入容器中。小球靜止后狀態如圖所示,關于三個容器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判斷正確的是( )A. B.C. D.9.(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一個彈簧一端固定物體,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放在裝滿水的裝置中處于靜止,設想從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減半,則彈簧對物體的彈力(彈簧處于壓縮狀態)A.不變 B.減為一半C.增加為原值的兩倍 D.彈簧對物體無彈力10.(2024八上·義烏期中)在一定溫度下,小明用硝酸鉀晶體()和溶質質量分數為的硝酸鉀溶液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硝酸鉀溶液。如圖所示,則如圖溶液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②③④11.(2024八上·義烏期中)負壓救護車因車內的氣壓低于車外氣壓而得名,可確保空氣由外向內流動。下列處于負壓狀態的是 ( )A.漏氣的足球 B.正在工作的吸塵器C.吹足氣的氣球 D.飛行中的飛機機艙12.(2024八上·義烏期中)密度計分為“比重計”和“比輕計”。測量密度大于水的液體時用比重計,比重計的最小刻度線是“1”;測量密度小于水的液體用比輕計,比輕計的最大刻度線是“1”。圖中A、B兩支密度計,一支是比重計,一支是比輕計,它們的外形完全相同,B中配重質量大于A。下列有關A、B兩支密度計及刻度線“1”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密度計A上面的刻度值“a”大于刻度“b”B.密度計A是比輕計,刻度線“1”在密度計刻度的上端C.密度計B是比重計,刻度線“1”在密度計刻度的上端D.將A、B兩支密度計放入水中,漂浮時露出水面較長的是B13.(2024八上·義烏期中)小金自制了一個“氣象瓶”,其密閉玻璃容器內裝有硝酸鉀和氯化銨及蒸餾水,當外界溫度改變,物質溶解度相應變化,會展現出不同形態的結晶。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B.溶解度不變C.溶劑質量變小 D.溶質質量變小14.(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所示,把鐵塊放入空燒杯中,沿燒杯壁緩慢向其中加水至虛線處。加水過程中,鐵塊受到浮力。則在加水的全部過程中,鐵塊對燒杯底的壓力F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是( )A. B.C. D.15.(2024八上·義烏期中)科學知識可以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的探究而獲得。下列事實所對應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白天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沙石的比熱大B.海水曬鹽——蒸發結晶C.高壓鍋——壓強越大,液體沸點越高D.吐魯番的瓜果特別甜——吐魯番的日照時間特別長且晝夜溫差大16.(2024八上·義烏期中)把少量下列物質:A胡椒粉、B食鹽、C植物油、D蔗糖、E肥皂、F酒精、G泥土、H冰塊、J面粉分別放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攪拌,可得到溶液的有 (填序號)。小東回家后又做了一實驗:將少量的蔗糖加入涼開水中充分攪拌,靜置一小時后,小東用吸管分別嘗了上層、中層和下層的糖水的味道,小東感覺到一樣甜,這個實驗說明了 。17.(2024八上·義烏期中)11月8日氣象消息:杭州市今天夜里到明天晴,明天白天最高氣溫為18℃,最低氣溫是11℃。如圖是當天某時的氣壓圖。(1)氣象消息:明天最高溫度為18℃,出現的時間應該在 左右。(2)在AB兩地之間,風向應該是 (選項“A到B”或“B到A”)。18.(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所示是轎車車頂的外掀式天窗。在轎車行駛時,將天窗的前面關閉,后面微微向上打開,車頂形成一個凸面,這樣可以 (填“增大”或“減小”)天窗口空氣的流速,使天窗開口處的氣壓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車內的氣壓,這有利于保持車內空氣清新。19.(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為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點表示的意義: ;(2)將40g甲物質溶解到60g、80℃的熱水中,形成的溶液的質量為 ;(3)要將乙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20.(2024八上·義烏期中)小科將裝有適量水的小玻璃瓶開口朝下漂浮在大塑料瓶內的水面上,擰緊大瓶的瓶蓋使其密封,兩瓶內均有少量空氣,制成了圖甲所示的“浮沉子”。當小瓶漂浮時簡化的模型如圖乙,可將倒置的小瓶和小瓶內的空氣看成一個整體A。已知,水的密度,,忽略小瓶的壁厚。(1)若A的質量為50克,則圖乙中A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牛;(2)手握大瓶施加適當的壓力,使小瓶下沉并恰好懸浮在圖丙所示的位置。則A在圖乙中受到的浮力 圖丙中受到的浮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1.(2024八上·義烏期中)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所示是對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以及同一小球在三種溶液中的浮沉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1)操作Ⅰ可能是__________(選填字母)。A.降低溫度 B.加入硝酸鉀 C.蒸發水分(2)小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__________。A. B.C. D.(3)從②到③,燒杯底析出硝酸鉀晶體5克,整個裝置總質量減少了20克,可知②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22.(2024八上·義烏期中)請分析下列水資源的相關圖示,回答問題:(1)圖甲所示為“水循環示意圖”,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①表示的環節是 。(2)圖乙為實驗室電解水裝置,實驗前a、b兩管內都充滿水。關閉活塞,接通電源,一段時間后,兩管產生的氣體如圖所示,則a管中產生的氣體是 (填氣體名稱)。(3)小明利用圖丙裝置對學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質進行凈化,經過此裝置后,所得水為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3.(2024八上·義烏期中)實驗課上,小明進行粗鹽提純實驗,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為過濾裝置,其漏斗中濾紙的放置方向應為 (填序號)(2)圖乙物品中可以替代濾紙進行過濾實驗的是 。(3)在粗鹽溶解步驟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不宜過多的原因有 (填字母)。A.節約實驗時間B.保證固體混合物全部溶解C.節約能源24.(2024八上·義烏期中)如圖甲所示為小金配制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的部分操作,回答問題:(1)在調節天平平衡時,發現指針向左偏,則平衡螺母應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2)圖甲所示的部分操作,先后順序是 (填寫序號)。(3)在圖甲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在圖甲③所示的操作中,小金用量筒量取水的過程中,若采取了圖乙方式讀取水的體積,則此操作將導致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選填“>”或“<”)10%。25.(2024八上·義烏期中)小金同學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水的重力大小關系,實驗過程如圖所示:記錄上述實驗數據如下表。液體 石塊重牛 空燒杯重牛 浸沒后測力計示數牛 燒杯和排出水的總重力牛 石塊受到的浮力/牛 排開液體的重力/牛水 3 0.2 2 1.2 __________ 1.0(1)請幫助小金將表格中的 填寫完整;(2)根據本實驗數據,可得出初步結論: ;(3)為了得到普遍性的規律,下列進一步實驗可以達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A.換更大的溢水杯,重復以上實驗B.將石塊部分浸入液體中,重復以上實驗C.將該組實驗重復三次,并對測量值取平均值D.用原來的方案把水換成酒精進行實驗E.用原來的方案將石塊換成體積不同的鐵塊進行實驗(4)石塊的密度是 。26.(2024八上·義烏期中)小科發現:①自行車在烈日下暴曬,車胎容易發生爆炸;②壓縮一段封閉在注射器內的空氣,越壓縮越費力。于是提出問題:氣體產生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猜想一:氣壓大小可能與溫度有關;猜想二:氣壓大小可能與_____?_____有關;猜想三:氣壓大小可能與質量有關。(1)根據生活現象②,補充完整“?”處的猜想 ;(2)為了驗證猜想一,小科設計了右圖所示的裝置,用橡皮膜密封玻璃杯口,指針AB可繞O點轉動,AO端粘在橡皮膜上,OB指向N,將玻璃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觀察到指針OB指向 附近,由此得出結論:其他條件相同的氣體,溫度越低,氣壓越小;(3)下圖所示的裝置也可以當簡易氣壓計外界氣壓的變化會引起橡皮膜凹凸程度的變化,從而使吸管繞O點轉動,指示氣壓大小變化。將該氣壓計從山頂帶到山腳,則發現吸管B端的指向 (填“M”、“N”或“P”);(4)小科用指針的偏轉來判斷氣壓的變化,下列實驗與他采用的方法相同的有__________。A.通過抓住尺子的長度比較人的反應速度B.探究種子萌發與什么因素有關C.研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D.探究牛頓第一定律27.(2024八上·義烏期中)小科同學想利用塑料吸盤估測當地大氣壓的大小,于是他按圖甲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實驗步驟】①測量出吸盤與玻璃板接觸面的直徑,計算吸盤的面積是;②將蘸水的塑料吸盤(吸盤重力不計)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擠壓吸盤;③用彈簧測力計鉤著掛鉤緩慢向上拉(如圖甲所示),直到吸盤脫離玻璃板面;④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數據分析】(1)步驟②中“將吸盤蘸水”和“用力擠壓吸盤”,目的是 ;(2)請分析數據并計算出大氣壓是 帕;(3)該實驗中測得大氣壓值與當地當日實際氣壓值相比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A.吸盤內的空氣沒有排盡B.由于誤差,彈簧測力計讀數偏小C.吸盤被拉變形,吸盤受氣壓的面積變小D.水存在“粘性”,將吸盤“粘”牢了(4)【反思評價】小科利用以上器材繼續實驗,如圖乙、丙,記錄彈簧測力計示數分別為、,若則說明 。28.(2024八上·義烏期中)某項目化學習小組同學開展了自制潛水艇項目,過程如下:【產品設計】圖甲為某小組自制的潛水艇,由生活艙和水艙構成,生活艙體積大于水艙體積。其材質為硬質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計,兩個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200毫升的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移動注射器活塞可實現潛水器的浮沉。【產品調試】任務一: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完成從水面A位置下潛到B位置并穩定停留:任務二:能從水底上浮到B位置并穩定停留:任務三:完成從水底打撈一個重物(重0.3N,體積為10cm3)到B位置并穩定停留。(1)小科關閉進出水口將自制潛水器浸沒在水中,若沒有觀察到氣泡,則整個裝置 (選填“漏氣”或“不漏氣”);(2)完成任務二的上浮過程中(進出水口已打開)對注射器活塞的操作是 ;(3)已知完成任務二時注射器活塞穩定在刻度120毫升。完成任務三時(用體積和質量均忽略不計的細線系住重物打撈),注射器活塞需要穩定在 毫升;(4)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從B緩慢上浮到A,最終在水面保持靜止。請在圖丙中畫出潛水艇所受浮力隨時間變化的大致圖像 。29.(2024八上·義烏期中)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1)自來水生產過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利用其 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2)過氧乙酸是一種常用的消毒劑,現要配制5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過氧乙酸溶液,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25%的過氧乙酸溶液多少克?30.(2024八上·義烏期中)在德國馬德堡市的廣場上,1654年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如圖1所示,把兩個半徑約的銅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氣,用兩支馬隊向相反的方向拉兩個半球。(1)實驗室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時,往往會在兩個半球的接觸面上涂一層油。以下操作,目的與其一樣的是__________;A.電解水實驗中加稀硫酸B.塑料吸盤使用前先蘸水C.蒸餾實驗中燒瓶底部加小石粒(2)在氣壓為1個標準大氣壓時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4個大氣壓,此時拉開半球的力為;如果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1個大氣壓,此時拉開半球的力為。則 ;(3)抽成真空后總共用了16匹馬才把兩個半球拉開,則平均一對(左右各一匹)馬產生的拉力是多少?(大氣壓的值為,計算時把半球看成一個圓盤,為3.14)31.(2024八上·義烏期中)氫氧化鈉是生產和生活中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化學藥品。如表是某同學在室溫時(20℃時)將氫氧化鈉固體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序號 水的質量(克) 加入氫氧化鈉的質量(克) 溶液的質量(克)1 10 9 192 10 10 203 10 11 20.94 10 12 m(1)m= ;(2)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氫氧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填實驗序號);(3)將第2次實驗所得溶液稀釋為5%的稀溶液,用于制作葉脈書簽,還需要加入水多少克? (列式計算)32.(2024八上·義烏期中)我國發射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在10月19日天宮二號成功對接,兩名航天員已經進駐天宮二號,并按計劃開展空間科學實驗。(1)為了使航天員能夠適應太空的特殊環境,人們設計了在大型水池中對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模擬訓練的方法(如圖)。當航天員在水中處于懸浮狀態時,航天員自身及所攜帶的裝備受到的浮力 重力(選大于、等于或小于)。(2)如果航天員自身及所攜帶裝備的總體積為0.1米3,則其在水中懸浮時受到的浮力為多少牛? (3)在天宮二號中,你認為下列實驗中能完成的有 。A.用馬德堡半球實驗證實飛行器內有氣壓B.用干濕球濕度計測飛行器內的相對濕度C.用過濾法分離食鹽和泥沙D.用密度計測飲用水的密度33.(2024八上·義烏期中)浮標廣泛應用于臺風預測、海洋資源開發等領域。如圖,某浮標由堅硬殼體及下方可伸縮油囊構成(油囊質量忽略不計)。當液壓式柱塞泵將殼體內的油注入油囊時,油囊排開水的體積等于注入油的體積;當油囊中的油全部被抽回殼體內時,油囊體積忽略不計。已知浮標殼體質量為,油的總質量為,當向油囊中注油時,浮標懸浮于水中。油的密度為,海水密度取,取。求:(1)油囊中注入油時,浮標所受浮力;(2)浮標殼體體積;(3)若某次測試時將一體積為、質量為的測量儀掛于浮標下方浸沒于水中,浮標漂浮時露出水面的體積為,則需要向油囊中注入多少千克的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淺層地下水;水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貴資源,面臨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我們應加大水資源保護的力度。【解答】ABD、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物質之一,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淺層地下水。地球的水通過蒸發、降水、徑流等環節不停地運動和轉化,故ABD正確不合題意;C、我國水資源分布在時間和空間上是不均衡的,不管在水資源豐富還是短缺的地區,都要珍惜水資源,故C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答案】D【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圖片確定氧分子和氫分子的構成;B.根據水分子的模型圖確定它的組成;C.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生成氣體的分子個數之比;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的組成。【解答】A.根據物質組成的知識可知,氧分子由氧原子構成,氫分子由氫原子構成的,故A正確不合題意;B.由可知,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故B正確不合題意;C.通過微觀示意圖可知,生成的氫分子與氧分子的個數比為2:1,則得到的氫氣體積是氧氣體積的兩倍,故C正確不合題意;D.水通電時,產生氫氣和氧氣,該實驗證明了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答案】C【知識點】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我國主要氣象災害與防災減災【解析】【分析】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潰壩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溝谷或山坡上產生的一種挾帶大量泥砂、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往往發生在特定的泥石流溝谷中,因此,掌握判斷泥石流溝谷并遠離它們的技巧,對于自救很有必要。泥石流溝谷上游像漏斗、飯勺、樹葉,中游深且窄,下游則較為開闊,溝谷上、下游相對高差一般在300米以上。如果溝谷上游存在山塘水庫、或溝內地下水豐富,它們在遇到連續強降雨天氣時,更易爆發泥石流。要特別警惕的是,泥石流往往突然爆發,因而逃生機會很小。因此,當聽到山溝內有轟鳴聲,或看到主河洪水上漲、正常流水突然斷流,應該馬上意識到泥石流就要到來,并立即采取逃生措施。在逃跑中要注意選擇正確的方向:不要順溝方向朝上游或朝下游跑,應該朝著溝岸的兩側山坡跑,但注意不要停留在凹坡處。【解答】A. 當水庫泄洪時,盡量不要在泄洪區進行拍攝工作,A錯誤;B. 在山區遭遇泥石流時,應垂直泥石流流動方向向山上跑,B錯誤;C. 梅雨時期,盡量避免去泥土松軟的山坡上進行林業生產工作 ,C正確;D. 遭遇洪水襲擊來不及撤離時,不應在身上捆綁重物,D錯誤;故答案為:C.4.【答案】D【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解析】【分析】(1)(4)根據浮沉條件判斷;(2)注意分析水是否為溶液;(3)注意蒸發時從不飽和溶液到飽和溶液的轉變。【解答】A.鐵球能否漂浮在水面上取決于它的平均密度是否小于水的密度,故A錯誤;B.水就是均一穩定的,但是它是純凈物,而不是溶液,故B錯誤;C.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蒸發溶劑后會先到達飽和溶液,然后再有固體析出,故C錯誤;D.根據浮沉條件可知,密度比液體小的固體漂浮在液體中,那么漂浮在該液體中的實心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小,故D正確。故選D。5.【答案】B【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 氣候復雜多樣,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解答】 夏季我國盛行東南季風,氣溫高,降水多;東南季風不能到達我國西部地區,那里一般降水稀少,為干旱和半干旱區。東部地區的氣溫年較差較小,西部地區大陸性強,氣溫年較差較大;冬季我國盛行西北季風,氣溫低,降水少,較為干旱;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答案為:B。6.【答案】D【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天氣的概念;風【解析】【分析】A.液體沸點隨上方氣壓的減小而降低;B.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判斷;C.根據冷風對天氣的影響判斷;D.風總是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壓強小的地方。【解答】A.根據甲圖可知, 往盛有剛停止沸騰的水的燒瓶上澆冷水后, 瓶內氣體溫度降低而壓強變小,水的沸點降低,所以剛停止沸騰的水又重新沸騰,故A正確不合題意;B.乙圖中,從漏斗的上方吹氣,乒乓球上方氣體流速大于下方氣體流速,那么上方壓強小于下方壓強,因此不掉落下來。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當冷氣團主動移向暖氣團時,如果暖空氣中含有大量水汽,那么可能帶來雨雪天氣。冷鋒移動速度較快,常常帶來較強的風。所以冷鋒過境時將會帶來的天氣變化是大風、降水、降溫。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風向總是指向氣壓較低的地方。由圖可知,只有②指向氣壓較低的地方,故風向是②,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答案】B【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蒸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對常見物質分離的方法的認識判斷。【解答】A.氯化鈉溶于水中,不能通過過濾從食鹽溶液中獲得食鹽固體,故A錯誤;B.蒸發操作中,為了避免造成液體飛濺和節約能源,則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故B正確;C.蒸餾操作,為了增大散熱效果,則冷凝管進出水的方向是b進a出,故C不正確;D.在粗鹽提純實驗中,需要用到圖示甲、乙兩種操作,故D不正確。故選B。8.【答案】D【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浮沉條件比較小球受到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關系,再據此比較小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三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其重力相等。小球在甲容器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小球在在乙容器中漂浮,則浮力等于重力;小球在丙容器中懸浮,則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與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是F甲<F乙=F丙。故答案為:D。9.【答案】B【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G=m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分析重力和浮力的變化,再根據平衡力的知識F彈力=G-F浮力分析彈力的變化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當地球引力減為一半時,即g將變為原來的一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可知,浮力也減為原來的一半。根據G=mg可知,重力也變為原來的一半。根據F彈力=G-F浮力可知,彈力也變為原來的一半,因此彈簧被壓縮的長度變為原來的一半。故答案為:B。10.【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解析】【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根據①和②確定100g 20%的 KNO3溶液達到飽和時還需加入硝酸鉀晶體的質量,進而對后面的溶液狀態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①燒杯中加入40g硝酸鉀晶體時溶解后,燒杯內剩余20gKNO3晶體,則②為飽和溶液,且100g 20%的 KNO3溶液溶解20gKNO3 晶體恰好達到飽和狀態。那么在②中加入100g 則20%的 KNO3溶液后恰好將前面剩余的20g晶體完全溶解,且溶液③達到飽和狀態。③再加入溶液后變成不飽和溶液。因此在配制過程各階段的溶液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有②③。故答案為:C。11.【答案】B【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負壓救護車是指車內的氣壓低于車外的氣壓,分析各個選項中輪胎內外、飛機機艙內外、管內外、返回艙內外的氣壓關系進行判斷。【解答】A、漏氣的足球內的氣壓等于大氣壓,A錯誤;B、正在工作的吸塵器,吸塵器通過內部的電動機驅動風扇旋轉,產生吸力,將外部的空氣和灰塵吸入吸塵器內部。這個過程中,吸塵器內部的氣壓是低于外部的,B正確;C、吹足氣的氣球內的氣壓大于大氣壓,C錯誤;D、高空飛行中的飛機機艙外氣體流速大、壓強小,小于機艙內的氣壓,D錯誤;故答案為:B。12.【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都漂浮,浮力都等于重力,根據公式F浮=ρ液gV排通過比較排開液體的體積大小可以比較液體密度的大小;BC.根據B中配重質量大于A、F浮=G分可得出結論測量密度大于水的液體時用比重計,比重計的最小刻度線是“1”;測量密度小于水的液體用比輕計,比輕計的最大刻度線是“1”;D.不同的密度計在同種液體中都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根據A、B重力的關系,判斷出A、B受到浮力的關系,根據F浮=ρ液gV排判斷出當液體密度相同時,浮力與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進而判斷出露出水面體積的關系,最后判斷出露出水面長度的關系。【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同一支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都漂浮,則它受到的浮力保持不變。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體密度,所以刻度“a”小于刻度“b”,故A錯誤;BC.根據圖片可知,由于B中配重質量大于A,則B中配重所受重力大于A,所以B受到的浮力大,A受到的浮力小。如果A、B的V排相等,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這時A測量的液體密度小于B測量的液體密度,則B為比重計,A為比輕計,密度計的刻度從上向下逐漸增大,且比重計的刻度線“1”最小,所以比重計的刻度線“1”在最上端,比輕計的刻度線“1”在最下端,故B錯誤,C正確;D.將A、B兩支密度計放入水中,所以它們受到的浮力。根據可知,排開水的體積,因為A、B外形完全相同,所以A浸在水中的體積小于B浸在水中的體積,所以露出水面較長的是A,故D錯誤。故答案為:C。13.【答案】D【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其密閉玻璃容器內裝有硝酸鉀和氯化銨及蒸餾水,當外界溫度改變,物質溶解度相應變化,會展現出不同形態的結晶。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溶液為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B、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溶解度減小,故選項說法錯誤。C、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溶劑的質量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D、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有晶體析出,溶質質量變小,故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14.【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分析鐵塊受到浮力的變化,再根據F壓=G-F浮分析鐵塊對燒杯底部壓力的變化。【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在鐵塊浸沒水中之前,它排開水的體積不斷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可知,所以鐵塊受到的浮力變大;在鐵塊浸沒水中之后,它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因為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可知,所以鐵塊受到的浮力不變;可見鐵塊受到的浮力是先變大、后不變;根據F壓=G-F浮可知,鐵塊對燒杯底部的壓力先變小、后不變。故答案為:C。15.【答案】A【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比熱容;結晶的概念與方法;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A.根據比熱容的知識分析白天時海水和陸地的溫度高低,弄清氣壓大小變化即可;B.根據蒸發結晶的方法判斷;C.根據液體沸點隨上方氣壓的變化規律判斷;D.根據日照時間長短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判斷。【解答】A.白天時,海水和陸地都吸收熱量,由于水的比熱容大,吸收相同熱量的前提下溫度變化量小,即溫度低氣壓高,而砂石的比熱容小,溫度變化量大,即溫度高氣壓低,因此形成從海洋吹向陸地的風,故A錯誤符合題意;B.海水曬鹽就是利用蒸發結晶,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高壓鍋就是利用壓強越大,液體沸點越高,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吐魯番的地理位置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大量的糖分;而夜晚溫度低,則呼吸作用消耗糖分較少,那么吐魯番的瓜果特別甜就是利用吐魯番的日照時間特別長且晝夜溫差,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6.【答案】BDF;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①溶液是指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②溶液的均一性表現為溶液的各個部位的物理性質相同。【解答】①B食鹽、D蔗糖、F酒精都溶于水得到均一、穩定的混合物,都屬于溶液;②將小華用吸管分別嘗了上層、中層和下層的糖水的味道,小華會感覺到一樣甜,這個實驗說明了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17.【答案】(1)14時或者午后2時(2)A到B【知識點】氣溫及其變化;風【解析】【分析】(1)一天中的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后2時或者14時左右, 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2)風總是從氣壓高的地方吹響氣壓低的地方。【解答】(1)明天最高溫度為18℃,出現的時間應該在14時或者午后2時左右。(2)讀圖可知, A為高氣壓中心, B為低氣壓中心, 風總是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那么在AB兩地之間, 風向應該是A到B。(1)一天中的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后2時或者14時左右, 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2)讀圖可知, A為高氣壓中心, B為低氣壓中心, 風總是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那么在AB兩地之間, 風向應該是A到B。18.【答案】增大;小于【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解答。【解答】根據描述可知,車頂凸面從而使天窗口處形成一個曲面,可以增大天窗口空氣的流速,流速越大壓強越小;而車內空氣流速小而氣壓大,于是這時車內空氣向外流動,有利于保持車內空氣清新。19.【答案】(1)t℃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2)96g(3)蒸發溶劑【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據溶解度圖像中交點的含有解答;(2)根據圖像確定80℃時甲的溶解度,據此推算該溫度下6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質量,進而計算溶液質量;(3)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質;②蒸發溶劑;③減小溶解度。【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點為甲和乙的交點,則圖中A點表示的意義是:t℃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2)8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質量為60g,那么60g、80℃的熱水中,溶解的固體是60g×=36g<40g,所以形成的溶液質量為:60g+36g=96g;(3)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將乙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蒸發溶劑、加入溶質或降溫。(1)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圖中A點表示的意義是:t℃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2)8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將40g甲物質溶解到60g、80℃的熱水中,溶解的固體是60g×=36g,所以形成的溶液質量為60g+36g=96g;(3)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將乙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蒸發溶劑、加入溶質或降溫。20.【答案】(1)0.5(2)等于【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漂浮條件計算圖乙中A受到的浮力;(2)根據懸浮條件分析浮力和重力的關系,進而比較乙和丙中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關系。【解答】(1)由圖乙可知,A處于漂浮狀態,則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圖乙中A所受浮力;(2)根據圖片可知,A在丙圖中處于懸浮狀態,由物體的懸 浮條件可知,圖丙中A所受浮力,所以A在圖乙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圖丙中受到的浮力。(1)由圖乙可知,A處于漂浮狀態,由物體的漂 浮條件可知,圖乙中A所受浮力(2)由圖丙可知,A處于懸浮狀態,由物體的懸 浮條件可知,圖丙中A所受浮力所以A在圖乙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圖丙中受到的浮力。21.【答案】(1)B(2)D(3)20%【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A.根據降低溫度時沒有晶體析出分析溶液密度是否發生改變即可;B.根據加入硝酸鉀后溶液的密度變化,結合浮沉條件判斷;C.根據燒杯中液面保持相平判斷。(2)根據漂浮條件分析;(3)根據描述分析該溫度下對應的溶液質量和溶質質量,根據判斷。【解答】(1)A.根據圖片可知,降低溫度時,沒有硝酸鉀晶體析出,則溶質質量分數不變,即溶液的密度不變,則小球的狀態不變,故A錯誤;B.加入硝酸鉀,溶液的密度變大,當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時,小球上浮,故B正確;C.圖中燒杯1和燒杯2液面高度是一樣的,即水分沒有減少,不可能是蒸發水分,故C錯誤;故選B。(2)根據圖片可知,小球始終在液面上漂浮,那么浮力始終等于重力,即浮力不變,則,故選D;(3)②為飽和溶液,③為飽和溶液,從②到③,燒杯底析出硝酸鉀晶體5克,整個裝置總質量減少了20克,即25g溶液中含5g硝酸鉀,②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00%=20%。(1)A、降低溫度,能使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沒有硝酸鉀晶體析出,溶液的密度不變,小球不可能上浮,故A錯誤;B、加入硝酸鉀,能使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溶液的密度變大,小球上浮,故B正確;C、圖中燒杯1和燒杯2液面高度是一樣的,若是蒸發水分,液面高度會下降,故C錯誤;故選B;(2)據圖可知,小球始終漂浮,則,故選D;(3)②為飽和溶液,③為飽和溶液,從②到③,燒杯底析出硝酸鉀晶體5克,整個裝置總質量減少了20克,即25g溶液中含5g硝酸鉀,②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00%=20%。22.【答案】(1)水汽輸送(2)氫氣(3)混合物【知識點】水循環;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1)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主要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結合圖中信息解答;(2)電解水得到氫氣和氧氣,且氫氣與氧氣的體積之比為2:1;(3)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①是大氣輸送,②為降水,③是蒸發,④為降水,⑤為地表徑流,因此序號①表示的環節是水汽輸送;(2)根據實驗可知,a管內得到氣體的體積較多,則a管中產生的氣體是氫氣;(3)將河水通過簡易凈水器進行凈化,凈化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質,屬于混合物。(1)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主要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結合圖中信息可知①是大氣輸送,②為降水,③是蒸發,④為降水,⑤為地表徑流;因此序號①表示的環節是水汽輸送;(2)電解水得到氫氣和氧氣,且氫氣與氧氣的體積之比為2:1;根據實驗可知,a管內得到氣體的體積較多,則a管中產生的氣體是氫氣;(3)將河水通過簡易凈水器進行凈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用此裝置凈化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質,屬于混合物。23.【答案】②;口罩;AC【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在過濾操作中,玻璃棒一定要抵在濾紙的三層濾紙處,即最厚的地方,避免濾紙被戳破;(2)濾紙上存在細小的孔,可以將不溶性的大顆粒的雜質過濾,據此分析判斷;(3)如果用水量過多,那么過濾時間會延長,加熱時間也會延長,自然會浪費燃料,據此分析判斷。【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玻璃棒抵在右側,則濾紙的右側應該最厚,故填②。(2)漏勺上的孔太大,起不到過濾作用,而錫箔紙上沒有小孔,也起不到過濾作用,只有口罩上存在細小的孔,可以起到過濾作用,故填口罩。(3)在粗鹽溶解步驟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能夠縮短過濾時間,即節約實驗時間,控制水量還能夠縮短加熱的時間,減少酒精燈中酒精的使用量,能夠節約能源,故填AC。24.【答案】右;①③②;加速溶解;>【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總是向較輕的一側調節;(2)根據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實驗過程解答;(3)根據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4)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分析測出水的體積變化,再確定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解答】(1)發現指針向左偏,說明左盤重右盤輕,則平衡螺母應向右調節。(2)配制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時,應該按照稱量藥品→量取水→溶解的順序進行,則先后順序是①③②。(3)在圖甲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4)根據圖③可知,小金讀取示數時俯視讀數,則讀出的示數偏大而實際量取水的體積偏小,此操作將導致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25.【答案】(1)1N(2)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水所受的重力(3)B;D;E(4)3×103kg/m3【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稱量法F浮=G-F拉計算石塊受到的浮力;(2)比較浮力和石塊排開水的重力大小,從而得到結論;(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多次實驗,從而收集多組數據,從而使得到的結論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4)首先根據計算石塊的體積,再根據計算石塊的密度。【解答】(1)石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與它在液體中測力計的示數之差,即;(2)由表中數據可知,石塊受到的浮力為1N,它排開水的重力也是1N,那么得到結論: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水所受的重力。(3)為了使結論更具普遍性,需要換用不同的石塊或換用不同的液體或讓石塊浸入不同的體積多次實驗,故選BDE。(4)石塊浸沒后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石塊的體積為;石塊的密度是。(1)根據稱重法,可知石塊受到的浮力為(2)由表中數據可知,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水所受的重力。(3)為了使結論更具普遍性,需要換用不同的石塊或換用不同的液體或讓石塊浸入不同的體積多次實驗,故選BDE。(4)石塊浸沒后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石塊的體積為石塊的密度是26.【答案】(1)體積(2)M(3)P(4)A【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生活現象②分析哪個因素會影響氣壓大小即可;(2)放入冰水混合物后,根據杯內溫度變化確定氣壓變化,進而確定AO段的移動方向,最終確定OB的移動方向;(3)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據此確定的橡皮膜的形狀變化,進而確定OB的移動方向;(4)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解答】(1)由生活現象②可知,壓縮氣體的體積會減小,而越費力則說明氣壓增大,那么得到猜想:氣壓大小可能與體積有關。(2)根據圖片可知,當玻璃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杯內氣體遇冷,溫度降低且氣壓減小,那么AO端向下,而OB端向上,因此指針指向M。(3)將該氣壓計從山腳帶到山頂,外界大氣壓減小,則橡皮膜向上凸,那么吸管的A端向上運動,所以吸管B端的指向從M處變為P處。(4)用指針的偏轉來判斷氣壓的變化運用了轉換法;A.通過抓住尺子的長度比較人的反應速度,運用了轉換法,故A符合題意;B.探究種子萌發與什么因素有關,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B不符合題意;C.研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C不符合題意;D.探究牛頓第一定律,運用了理想推理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由生活現象②猜想可以得出,氣壓大小可能與體積有關。(2)當玻璃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杯內氣體遇冷,氣壓減小,AO端向下,OB端向上,指向M。(3)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將該氣壓計從山腳帶到山頂,氣壓減小,吸管的A端向上運動,即橡皮膜向上凸,所以吸管B端的指向從M處變為P處。(4)用指針的偏轉來判斷氣壓的變化運用了轉換法;A.通過抓住尺子的長度比較人的反應速度,運用了轉換法,故A符合題意;B.探究種子萌發與什么因素有關,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B不符合題意;C.研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C不符合題意;D.探究牛頓第一定律,運用了理想推理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7.【答案】(1)防止漏氣,將吸盤內的空氣盡量排盡(2)9.8×104Pa(3)A;B;C(4)大氣內部各個方向的具有壓強,且同一位置,大氣壓強相等【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1)水在吸盤和物體表面可以起到封閉作用;如果吸盤內殘留空氣,會導致測出的大氣壓強偏小;(2)根據壓強公式計算即可;(3)根據描述分析對測力計示數的影響,進而確定對測出大氣壓力的影響即可;(4)根據壓力關系分析壓強關系,從而得到大氣壓強的特點。【解答】(1)“將吸盤蘸水”是為了防止漏氣,“用力擠壓吸盤”是為了將吸盤內的空氣盡量排盡。(2)吸盤面積為5cm2,測力計的示數為49N,則大氣壓力為49N,那么大氣壓值為;(3)A.吸盤內的空氣沒有排盡,導致測量的壓力偏小,從而導致測量的壓強偏小,故A符合題意;B.由于誤差,彈簧測力計讀數偏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表示大氣施加的壓力,即測量的壓力偏小,從而導致測量的壓強偏小,故B符合題意;C.吸盤被拉變形,吸盤受氣壓的面積變小,測量的壓力偏小,從而導致測量的壓強偏小,故C符合題意;D.水存在“粘性”,將吸盤“粘”牢了,導致測量的壓力偏大,根從而導致測量的壓強偏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C。(4)甲、乙、丙,記錄彈簧測力計示數相等,說明大氣內部各個方向的具有壓強,且同一位置,大氣壓強相等。(1)“將吸盤蘸水”和“用力擠壓吸盤”是為了防止漏氣,且將吸盤內的空氣盡量排盡。(2)測量的大氣壓值為(3)A.吸盤內的空氣沒有排盡,導致測量的壓力偏小,根據可知,測量的壓強偏小,故A符合題意;B.由于誤差,彈簧測力計讀數偏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表示大氣施加的壓力,即測量的壓力偏小,根據可知,測量的壓強偏小,故B符合題意;C.吸盤被拉變形,吸盤受氣壓的面積變小,測量的壓力偏小,根據可知,測量的壓強偏小,故C符合題意;D.水存在“粘性”,將吸盤“粘”牢了,導致測量的壓力偏大,根據可知,測量的壓強偏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C。(4)甲、乙、丙,記錄彈簧測力計示數相等,說明大氣內部各個方向的具有壓強,且同一位置,大氣壓強相等。28.【答案】(1)不漏氣(2)慢慢將注射器的活塞向里壓(3)100(4)【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將自制潛水器浸沒在水中,通過觀察潛水器是否有氣泡冒出或潛水器中是否進水,來判斷潛水器的氣密性;(2)根據浮沉條件可知,潛水器要上浮時,需要浮力大于重力;(3)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出潛水器受到的浮力,再根據計算需要增加的浮力,根據計算需要增加的排水量,最后用最初的刻度值減去增加的刻度值即可;(4)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潛水器受到浮力的變化。【解答】(1) 小科關閉進出水口將自制潛水器浸沒在水中,若沒有觀察到氣泡,則整個裝置不漏氣;(2) 完成任務二的上浮過程中 ,此時需要重力小于浮力。而浮力保持不變,則需要減小潛水器的重力,所以需要將潛水器中的水排出,故需要慢慢將注射器的活塞向里壓。;(3)打撈物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排水量;所以注射器活塞需要穩定的刻度為。(4)潛水艇從B位置到潛水艇上表面剛要露出水面時,這個過程潛水艇完全浸沒,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密度不變,則浮力不變,此時浮力大于重力,潛水艇上浮;接著潛水艇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則浮力變小,最終靜止時處于漂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如圖所示:(1)將自制潛水器浸沒在水中,通過觀察潛水器是否有氣泡冒出或潛水器中是否進水,來判斷潛水器的氣密性,當沒有氣泡冒出或沒有水進入潛水器中時 ,則潛水器的氣密性良好,則整個裝置不漏氣。(2)如果讓潛水器從水底上浮到B位置并穩定停留,則需要減小潛水器的重力,所以需要將潛水器中的水排出,故需要慢慢將注射器的活塞向里壓。(3)打撈物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排水量所以注射器活塞需要穩定的刻度為(4)潛水艇從B位置到潛水艇上表面剛要露出水面時,這個過程潛水艇完全浸沒,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密度不變,則浮力不變,此時浮力大于重力,潛水艇上浮;接著潛水艇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則浮力變小,最終靜止時處于漂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如圖所示:29.【答案】(1)吸附(2)設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25%的過氧乙酸溶液的質量為x,則:500g×5%=x×25%x=100g,答: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25%的過氧乙酸溶液100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根據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2)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據此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列出方程計算即可。【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在自來水生產過程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1)自來水生產過程中用到了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2)見答案。30.【答案】(1)B(2)2:3(3)大氣壓產生的壓力;一匹馬的拉力;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可知,一對馬的拉力。【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油可以在接觸面上阻擋空氣進入,從而起到密封作用,據此分析;(2)球內剩余的氣壓會抵消部分外界的大氣壓強,根據F=△pS分別計算出施加的兩個壓力,然后做比即可;(3)根據F=pS計算出大氣壓力,再根據計算一匹馬的拉力即可。【解答】(1)實驗室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時,在兩個半球的接觸面上涂一層油,目的是防止漏氣;電解水實驗中加稀硫酸是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塑料吸盤使用 前先蘸水是為了防止吸盤漏氣,蒸餾實驗中燒瓶底部加小石粒是為了防止水暴沸,故A、C不合題意,而B符合題意。故選B。(2)半球的外部的氣壓為1個標準大氣壓,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4個大氣壓,所以此時球受到的內外氣壓差為;如果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1個大氣壓,所以此時球受到的內外氣壓差為則拉力之比為。(1)實驗室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時,在兩個半球的接觸面上涂一層油,目的是防止漏氣;A.電解水實驗 中加稀硫酸是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故A不符合題意;B.塑料吸盤使用 前先蘸水是為了防止吸盤漏氣,故B符合題意;C.蒸餾實驗中燒瓶底 部加小石粒是為了防止水暴沸,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B。(2)半球的外部的氣壓為1個標準大氣壓,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4個大氣壓,所以此時球受到的內外氣壓差為如果抽氣后球內剩余空氣的壓強為0.1個大氣壓,所 以此時球受到的內外氣壓差為而前后兩次球的表面積S相等,由二力平衡可知,內外壓力差和拉力相等,由公式,則拉力之比為(3)由得大氣壓產生的壓力一匹馬的拉力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可知,一對馬的拉力31.【答案】20.9;3、4;解:第2次實驗所得溶液的質量為20g,其中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0g設加入水的質量為x(20g+x)×5%=10gx=180g答:加入水的質量為180g。【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劑質量,當溶質質量小于加入氫氧化鈉的質量時溶液達到飽和,據此分析解答;(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3)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列方程計算即可。【解答】(1)由實驗3可知,10g水中加入11g氫氧化鈉得到溶液質量為20.9g,則10g水中溶解的氫氧化鈉固體的質量=20.9g 10g=10.9g,即10g水在20℃時中最多溶解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0.9g,則實驗4中向100g水中加入12g氫氧化鈉固體后也不會多溶解,那么所得溶液的質量為20.9g,即m=20。(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實驗3、4中加入的氫氧化鈉固體都存在未溶的固體,那么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故選3和4。32.【答案】等于;在水中懸浮時受到的浮力為1000N;A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浮沉條件分析解答;(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計算航天員和設備受到的浮力;(3)天宮二號處于失重狀態,根據各實驗是否受重力影響分析。【解答】(1)根據浮沉條件可知,當航天員在水中處于懸浮狀態時,航天員自身及所攜帶的裝備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2)航天員和設備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它們的總體積,則在水中懸浮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液gV排=1.0×103kg/m3×10N/kg×0.1m3=1000N;(3)天宮二號處于失重狀態,即所有的物體都沒有重力作用;A.用馬德堡半球實驗證實是否有氣壓實驗不受重力影響,可以進行,故A正確;B.用干濕球濕度計測飛行器內的相對濕度,與重力無關,故B正確;C.用過濾法分離食鹽和泥沙,利用的是重力作用,故C錯誤;D.天宮二號處于失重狀態,不能用密度計測飲用水的密度,故D錯誤。故選AB。33.【答案】(1)根據題意可知,浮標殼體和油的總質量為;則浮標所受的重力為;浮標懸浮于水中,由沉浮條件可知,此時浮標所受浮力等于浮標所受的重力即(2)浮標懸浮于水中,此時浮標的總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則浮標的總體積:;而油囊的體積等于注入油的體積,即:。那么浮標殼體的體積:。(3)當掛上測量儀時,浮標漂浮,此時浮標和測量儀的總質量為;浮標和測量儀受到的重力為;此時浮標受到的總浮力為;測量儀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自身的體積,則測量儀受到的浮力為;殼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殼體受到的浮力為;油囊受到的浮力;油囊的體積等于油囊排開水的體積為;則向油囊中注入油的質量為。【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物體懸浮時,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據此可求浮標所受浮力;(2)知道浮標受到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標排開水對體積,由于浮標處于懸浮狀態,浮標的總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知道油囊中注入油的質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浮標的總體積減去油囊中注入油的即為浮標殼體體積;(3)測量儀掛于浮標下方浸沒于水中,浮標漂浮,此時的浮力等于測量儀、浮標殼體和油的總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開水的總體積;排開水的總體積減去測量儀的體積和浮標殼體的體積再加上露出水面部分的體積即為向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向油囊中注入質量。(1)浮標殼體和油的總質量為浮標所受的重力為當向油囊中注12kg油時,浮標懸浮于水中,由沉浮條件可知,此時浮標所受浮力等于浮標所受的重力(2)當向油囊中注12kg油時,浮標懸浮于水中,此時,浮標的總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由可知當向油囊中注12kg油時,油囊的體積等于注入油的體積為浮標殼體體積等于此時浮標的總體積減去油囊的體積(3)當掛上測量儀時,浮標漂浮,此時浮標和測量儀的總質量為浮標和測量儀受到的重力為由沉浮條件可知,此時浮標受到的總浮力為測量儀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自身的體積,則測量儀受到的浮力為殼體浸入水中的體積等于浮標殼體總體積減去浮標漂浮時露出水面的體積殼體受到的浮力為油囊受到的浮力等于此時浮標受到的總浮力減去測量儀受到的浮力,再減去殼體受到的浮力此時,油囊的體積等于油囊排開水的體積為油囊中油的體積等于此時油囊的體積為,則向油囊中注入油的質量為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