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湖海塘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試卷(創新)1.(2024九上·金華期中)熏艾柱是中醫調理身體常用的手段,下列制作艾柱過程中主要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清洗艾葉 B.曬干艾葉C.卷成艾柱 D.燃燒艾柱2.(2024九上·金華期中)魚膽弄破后會使魚肉粘上難溶于水的膽汁酸(一種酸)而變苦,要減少這種苦味,用來洗滌此魚肉的最佳物質是( ?。?br/>A.純堿 B.水 C.食鹽 D.食醋3.(2024九上·金華期中)要證明某工廠排放的污水呈酸性,用試管取樣進行實驗,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br/>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變紅B.滴入無色酚酞溶液,溶液仍無色C.加入鋅片,有氣泡產生D.加入碳酸鈣,有氣泡產生4.(2024九上·金華期中)下列各組物質是按氧化物、單質、混合物進行分類的是( ?。?br/>A.干冰 鋼 空氣B.冰 金剛石 礦泉水C.酒精 生石灰 過磷酸鈣D.五氧化二碳 鐵 冰水混合物5.(2024九上·金華期中)鹽酸是初中階段的三大強酸之一,是較為常見的酸溶液,下列關于鹽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純凈的鹽酸是純凈物B.常用的37%的鹽酸可以通過加熱濃縮使其濃度增大C.人的胃液里含有鹽酸,說明鹽酸無腐蝕性D.濃鹽酸在空氣中形成白霧,該白霧是鹽酸的小液滴6.(2024九上·金華期中)《易經》記載:“澤中有火”“上火下澤”。這是對甲烷氣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下列有關甲烷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甲烷的化學式為C2H4B.甲烷屬于有機物C.甲烷燃燒只生成水D.甲烷與空氣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會發生爆炸7.(2024九上·金華期中)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每一項活動都與能量有關,下列關于能量的形式說法錯誤的是( )A.奔跑的運動員具有機械能B.運動員的食物中含有化學能C.沙灘上強烈的紫外線不屬于光能D.籃球場上的照明燈產生的光能是由電能轉化而來的8.(2024九上·金華期中)投擲實心球是體育中考項目之一。若不計空氣阻力,實心球從離手到落地前的過程中,下列關于其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大小分別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中,正確的是( ?。?br/>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9.(2024九上·金華期中)自行車是簡單機械的巧妙結合,如踏腳用到了杠桿原理。若作用在腳踏板上的力為F,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出該力的力臂的是( ?。?br/>A. B.C. D.10.(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所示,一個物體由A點從靜止開始下落,相繼經過B、C兩點,AB=BC。物體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W1≠W2,P1≠P2 B.W1=W2,P1=P2C.W1=W2,P1>P2 D.W1=W2,P111.(2024九上·金華期中)為提純下列物質,所選用的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都正確的是( ?。?br/>序號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除雜試劑 分離方法A 氯化鈉固體(碳酸鈉) 稀鹽酸 蒸發結晶B 氯化銅溶液(氯化鋅) 金屬銅 過濾C 二氧化錳粉末(碳粉) 水 過濾D 氯化鉀溶液(氯化鋇) 適量硫酸鈉溶液 過濾A.A B.B C.C D.D12.(2024九上·金華期中)圖象能直觀反映相關量之間所對應的關系。下列圖象與對應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br/>A.圖①表示鹽酸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pH與反應時間的關系B.圖②表示硝酸銀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與加入稀鹽酸質量的關系C.圖③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與鋅粒反應,溶液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D.圖④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銅混合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沉淀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質量的關系13.(2024九上·金華期中)在CuO和Zn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質量的稀鹽酸,微熱,待反應停止后過濾,濾除不溶物后再向濾液中加入一枚鐵釘,若鐵釘無變化,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銅B.濾液全部是氯化鋅溶液C.向濾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一定有白色沉淀產生D.向不溶物中滴加稀鹽酸,一定有氣泡產生14.(2024九上·金華期中)向一定質量的硝酸銀和硝酸銅混合溶液中逐漸加鐵粉,溶液中溶質質量的變化與加入鐵粉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a點時,溶液中有三種溶質B.b點時,固體中有兩種金屬C.往b-c段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D.取d點的固體,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15.(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用同一滑輪組分別將兩個不同的物體A和B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摩擦,提升A的過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較大,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提升A的拉力較大 B.提升B做的有用功較多C.A物體的重力較小 D.提升B做的額外功較少16.(2024九上·金華期中)牙膏是清潔口腔的必需品,主要成分有CaCO3、CaHPO4、SiO2等物質,可除去口腔內酸性物質預防齲齒。牙膏中的摩擦劑可增大與牙齒的摩擦除去牙齒表面牙垢。(1)上述牙膏成分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2)普通的牙膏pH值大于7,呈弱堿性,其作用是 。17.(2024九上·金華期中) 為提高廣大市民騎電瓶車出行的安全,今年國家大力推行新國標電瓶車,圖甲為電瓶車的結構圖、表為結構的主要成分或材料。結構 主要成分或材料把手 金屬合金車胎 合成橡膠外殼 合成塑料電池 Li、MnO2、電解質溶液(1)如圖電瓶車的把手、車胎、外殼、電池中主要成分為有機合成材料的結構是 。(2)銅絲能作為連接電瓶車中燈泡和電池的導線,這是利用了金屬銅具有良好的 性。(3)鋰電池是目前比較前沿的電池技術,在電池放電時采用Li和MnO2進行反應生成LiMnO2。請寫出鋰電池放電時的化學方程式 。18.(2024九上·金華期中)小舟歸納了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1)請寫出符合圖中轉化規律①的化學方程式 (寫一個即可)。(2)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早發明使用濕法煉銅,其原理是:第一步用硫酸將銅礦中的銅轉變為可溶性的硫酸銅,第二步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其中利用了圖中轉化規律⑧的是第 步,請寫出此步的化學方程式 19.(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甲所示,輕桿OAB可繞支點O自由轉動,B處掛有重物,小明在A處用豎直向上的拉力提住輕桿,OA:OB=1:2,輕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1)此杠桿為 杠桿;(選填“省力”、“等臂”或“費力”)(2)若增加物重,輕桿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拉力的變化量ΔF與物重的變化量之比為 ;(3)若只改變拉力方向,由圖甲位置變到圖乙位置(杠桿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則拉力的大小將 。(選填“減小”、“不變”或“增大”)20.(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甲為航母上簡化的蒸汽彈射裝置,能帶動艦載機在2秒內達到起飛速度,圖乙為汽油機的工作沖程。(1)圖甲中兩個滑輪的作用是 。(2)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氣缸內蒸汽體積膨脹,推動活塞做功,使艦載機獲得巨大的動能,此時蒸汽內能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的能量轉化與圖乙中的 ?。ㄌ钭帜福┧緵_程相同。21.(2024九上·金華期中)在學習“酸堿中和反應”時,老師給大家變了一個魔術---使“水”變色的杯子。操作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老師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種無色液體,無色的“水”是事先用兩種無色溶液混合而成。請回答下列問題:(1)“空”杯內涂抹的物質呈 性(填“酸”或“堿”)。(2)此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是 。(3)最終溶液為無色,能否說明該溶液一定呈中性?請說明理由 。22.(2024九上·金華期中)有四瓶無色溶液,分別是稀鹽酸、稀硫酸、石灰水和苛性鈉溶液中的一種,現將四瓶溶液編號A、B、C、D,做以下實驗:⑴用四支試管分別取出每種溶液,分別滴入幾滴酚酞,B和D中都顯紅色,其余仍為無色。⑵另取兩支試管,分別取出B和D溶液,分別向其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B中產生渾濁,D中仍澄清。⑶另取兩支試管,分別取A和C溶液,分別滴入BaCl2溶液,只有C中出現白色沉淀。根據以上實驗事實,試推斷A、B、C、D四種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其中:B是 ,C是 ,D是 。23.(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是小金探究“動能大小影響因素”的裝置,小球從斜面上靜止釋放,沿斜面滾下后撞擊水平面上的彈簧,完成三次實驗,并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組別 甲 乙 丙小球質量/克 4 16 4小球下滑高度/厘米 5 5 ?彈簧的最大壓縮長度/厘米 4 8 8(1)實驗甲、乙中,小球從斜面同一位置靜止釋放,目的是 。(2)本實驗通過 來反映小球動能的大小。(3)根據實驗甲、乙,可得出的結論是 。(4)根據實驗數據,實驗丙中小球下滑的高度為 厘米。24.(2024九上·金華期中)實驗課上,小科發現一瓶久置空氣中的氫氧化鈉固體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師指導下,小科對該白色粉末的成分進行了研究。[猜想與假設]猜想I;白色粉末是碳酸鈉。猜想Ⅱ:白色粉末是氫氧化鈉。猜想Ⅲ:白色粉末是 。[查閱資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實驗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設計如下實驗:⑴由上述實驗可知,猜想 肯定不成立。⑵適合操作③的X溶液是 (填字母序號)。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⑶操作④需要用到的一種玻璃儀器 。25.(2024九上·金華期中)為了比較兩種燃料的熱值,小金采用如圖甲所示的兩套完全相同的裝置進行實驗,燒杯內水的初溫和質量相同,實驗中忽略熱量損失。(1)實驗時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杯底,則測量的溫度值 ?。ā捌蟆?、“偏小”或“不變”)。(2)實驗中燃燒相同質量的燃料,根據 來比較放出熱量的多少。(3)小金選用了燃料a和燃料b進行實驗。當燃料燃盡后,小金根據各個時刻燒杯中的水溫,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圖像,則可初步判斷燃料 的熱值大。(4)另一組的小華也用圖甲的兩套完全相同的裝置進行實驗,并重新在燒杯內加入初溫和質量相同的水,在燃料燒完后也畫出了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根據丙圖像,燃料1和燃料2的熱值之比為 。26.(2024九上·金華期中)某化工廠排放的污水中可能含有氯化鈉、硫酸鈉、碳酸鈉.某中學興趣小組從污水中取樣想對其成分進行驗證:(1)若要用pH試紙測定該河水的酸堿度其正確的操作方法 (2)要證明污水中是否含有氯化鈉、硫酸鈉、碳酸鈉,寫出簡單的驗證方案如表.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①取樣加入足量硝酸溶液 ②取步驟1中反應后的溶液加足量的 溶液 ③過濾 ④在濾液中,滴加 溶液 有氣泡 有白色沉淀 含有碳酸鈉 含有硫酸鈉含有氯化鈉27.(2024九上·金華期中)“筆墨書香”小組的同學在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時,發現銅與稀硫酸在常溫或短時間加熱的條件下均不反應。那么,銅與濃硫酸能否發生反應呢?(猜想與假設)猜想1:在常溫下不能反應,在加熱條件下也不能反應;猜想2:在常溫下不能反應,在加熱條件下能反應。(實驗與現象)步驟1:將一小塊銅片放入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濃硫酸,無明顯現象;步驟2:加熱該試管,銅片上有氣泡生成,并聞到刺激性氣味;步驟3:檢驗產生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步驟4:立即停止加熱;步驟5:將試管中的殘液慢慢倒入少量水中,溶液呈藍色。(1)(結論與解釋)Ⅰ:上述兩個猜想中,猜想 是正確的;(2)Ⅱ:經檢驗產生的氣體是SO2,立即停止加熱是為了避免產生更多的SO2;(反思與評價)步驟5中,從安全角度考慮 (填能或不能)將水倒入剩余液體中。(3)小明覺得同學們的實驗操作過程存在一定的缺陷,他設計了如圖甲和乙所示的兩個改進裝置,你認為甲和乙兩裝置中,更合理的是 裝置,理由是 。28.(2024九上·金華期中)高壓起重氣墊是一種適合于地震救災的起重工具.它由如圖甲所示的高壓氣瓶、氣管、閥門與氣墊連接而成.起重時,氣墊放入重物與地面的間隙之間,由高壓氣瓶向氣墊內充氣,氣墊在短時間內可把重物舉起一定高度.(1)高壓氣瓶向氣墊內充氣時,氣瓶內的氣體溫度 ,內能 。(2)圖乙中,質地均勻的長方體石板長為2m、重為6×104N.當氣墊內最高氣壓比外界高106Pa時,石板恰好被頂起,此時氣墊和石板的接觸面是邊長為20cm的正方形。氣墊恰好頂起石板時,氣墊的中心至少離石板右端的支點O的距離是多少?29.(2024九上·金華期中)小樂用如圖甲所示的藥品進行如圖乙所示的酸和堿的反應,燒杯中溶液的酸堿度變化及相關數據如圖丙所示。(1)根據圖丙可知,圖乙所示的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 。(2)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多少克?(寫出計算過程)。30.(2024九上·金華期中)某新型太陽能汽車動力完全由安裝在車頂的電池板收集的太陽能提供。汽車 (包括乘務人員)的質量為 1.2t,接收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為 8m2。(1)如汽車勻速行駛過程中所受阻力大小為車重的 0.02 倍,則汽車牽引力為多大?(2)當汽車在水平路面上以恒定功率做直線運動時,其速度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求汽車在水平路面上行駛20s的時間內,牽引力一共做了多少功?(3)若汽車吸收的太陽能有40%轉化為機械能,則太陽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單位面積上的輻射功率為多少?31.(2024九上·金華期中)往125.8克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8%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根據實驗繪制了如圖所示曲線。根據以上信息分析回答:(1)ab段溶液pH的變化為 ??;(2)ab反應至c點時,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32.(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木塊以一定的速度滑過A,B點,到C點滑出下落至D點。A和B,C和D之間的垂直距離均為h且AB=BC(AB、BC兩個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空氣阻力忽略不計,假定木塊滑下AB斜面時重力所做的功全部轉化為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則對木塊在運動過程中動能變化的分析,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動能,請畫出AB、BC、CD段動能的變化曲線并說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解答】A、清洗艾葉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B、曬干艾葉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C、卷成艾柱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D、燃燒艾柱的過程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故答案為:D。2.【答案】A【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水和食鹽呈中性,不能中和酸性物質;食醋呈酸性。【解答】要減少酸性物質導致的苦味,應使用堿性物質洗滌,純堿是碳酸鈉,水溶液呈堿性。故答案為:A。3.【答案】B【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酸的性質分析判斷。【解答】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可行,故A不合題意;B.無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變色,不可行,故B符合題意;C.加入鋅片,遇到酸生成氫氣,可行,故C不合題意;D.加入碳酸鈣,遇到酸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可行,故D不合題意。故選B。4.【答案】B【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氧化物:只含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化物的化合物。【解答】A、鋼是合金,屬于混合物,故A錯誤;B、冰是,屬于氧化物;金剛石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屬于單質;礦泉水中含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B正確;C、酒精是有機物,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生石灰是氧化鈣,屬于氧化物;過磷酸鈣屬于鹽,是化合物,故C錯誤;D、冰水混合物屬于化合物,故D錯誤。故答案為:B。5.【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的叫純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混合物;(2)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3)鹽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4)濃鹽酸揮發出的HCl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成鹽酸小液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白霧。【解答】A.純凈的鹽酸是由HCl氣體溶于水形成的,因此它是混合物而不是純凈物,故A錯誤;B.常用的37%的鹽酸加熱后,其中HCl氣體的溶解性減弱,會加快揮發,因此濃度會減小,故B錯誤;C.人的胃液里含有鹽酸,鹽酸具有腐蝕性,故C錯誤;D.濃鹽酸在空氣中形成白霧,該白霧是鹽酸的小液滴,故D正確。故選D。6.【答案】B【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解析】【分析】根據甲烷化學式為CH4 ,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易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易發生爆炸分析。【解答】A、 甲烷的化學式為CH4 ,不符合題意;B、 甲烷含碳元素,屬于有機物 ,符合題意;C、 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題意;D、 甲烷與空氣的混合物遇火燃燒可能會發生爆炸 ,不符合題意;故選B。7.【答案】C【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解析】【分析】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解答】A、奔跑的運動員具有動能,動能屬于機械能,故A不符合題意;B、食物中含有的能量稱為化學能,故B不符合題意;C、紫外線是不可見光,屬于光能,故C符合題意;D、照明燈工作時將電能轉化為光能,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答案】B【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機械能守恒【解析】【分析】物體做曲線運動,說明運動的方向與受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所以做斜拋運動時,物體在最高點的速度不為零,則動能不為零。【解答】實心球從離手到落地前,先向上運動,質量不變,高度變高,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所以動能減小,重力勢能變大。最高點速度不為零,可知動能不會減為零,所以①錯誤。達到最高點后,實心球開始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落,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所以重力勢能減小,動能變大,到達地面時,動能最大,重力勢能減為零。不計空氣阻力,則機械能守恒。故答案為:B。9.【答案】B【知識點】力臂的畫法【解析】【分析】根據力臂的定義判斷。【解答】力臂是從杠桿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根據圖片可知,O點為支點,標有F的箭頭為力的作用線,那么該力的力臂如下圖所示: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0.【答案】D【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功等于功乘以沿力的方向的距離,功率等于功除以時間。【解答】因為AB=BC,所以,根據W=Gh可知,物體在AB段和BC段做的功相等,即W1=W2;因為小球在自由下落時做加速運動,小球在BC段運動的時間短,所以,根據公式P=W/t可知,物體在AB段重力做功功率小于BC段重力做功功率,即P1故答案為:D。11.【答案】A【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解析】【分析】除雜質時,所加試劑不能與要保留的物質反應,要與雜質反應并不能引入新的雜質。【解答】A、氯化鈉與稀鹽酸不反應,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不會引入新的雜質,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所以采用蒸發結晶的方式獲得晶體,故A正確;B、銅的活動性比鋅弱,所以銅不能將鋅從氯化鋅中置換出來,故B錯誤;C、二氧化錳和碳粉都并不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分離二氧化錳和碳粉,故C錯誤;D、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氯化鈉是新的雜質,故D錯誤。故答案為:A。12.【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向酸中加堿,溶液的pH逐漸變大。【解答】A、鹽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圖中起點pH等于7,故A錯誤;B、向硝酸銀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硝酸銀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小于氯化銀的質量,可知反應后溶質的質量減小,且稀鹽酸中有水,可知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故B錯誤;C、稀硫酸和鋅粒反應,生成硫酸鋅,溶液的質量就開始增大,所以曲線應從零開始增大,故C錯誤;D、硫酸和硫酸銅均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由于酸堿優先,可知氫氧化鈉先與稀硫酸反應,沒有沉淀產生,當硫酸完全反應后,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氫氧化銅沉淀,沉淀的質量增大,當硫酸銅反應完后,繼續滴加氫氧化鈉,沉淀的質量不再增大,故D正確。故答案為:D。13.【答案】D【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將酸加入到金屬氧化物與活潑金屬單質混合物中,金屬氧化物先與酸反應,接著需要考慮是金屬氧化物生成的鹽先與金屬反應,還是酸先與金屬反應。【解答】氧化銅和鋅的混合物中加入稀鹽酸,氧化銅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若此時稀鹽酸有剩余,氯化銅先與鋅反應,生成銅和氯化鋅,若鋅有剩余,鋅再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芍?,濾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鋅,可能含有氯化銅和稀鹽酸。加入鐵釘,無變化,說明不含氯化銅和稀鹽酸。A、由上述分析可知,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銅,可能含有鋅,故A不符合題意;B、濾液中只有氯化鋅不能與鐵反應,所以濾液中一定只含有氯化鋅,故B不符合題意;C、濾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鋅,氯化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故C不符合題意;D、銅是不活潑金屬,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而不溶物中不一定含有鋅,所以加入稀鹽酸,不一定有氣泡產生,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4.【答案】A【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圖像中的轉折點說明一個反應的結束和另一個反應的開始,可知b點硝酸銀恰好完全反應,c點硝酸銅恰好完全反應。【解答】硝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滴加鐵粉,鐵粉先與硝酸銀反應,再與硝酸銅反應。A、硝酸銀和鐵粉反應產生硝酸亞鐵和銀,a點硝酸銀還沒有完全反應,所以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銀、硝酸銅和硝酸亞鐵,故A正確;B、b點時,硝酸銀恰好與鐵粉恰好完全反應,固體中的金屬只有銀一種,故B錯誤;C、bc段硝酸銅與鐵粉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硝酸銀已完全反應,滴加稀鹽酸,不會有白色沉淀產生,故C錯誤;D、d點鐵粉過量,滴加稀鹽酸,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所以有氣泡產生,故D錯誤。故答案為:A。15.【答案】A【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機械效率的計算【解析】【分析】(1)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根據公式分析兩個物體的重力大小;(2)已知承擔重物的繩子段數根據公式比較自由端拉力的大?。?br/>(3)根據W有=Gh比較有用功的大??;(4)根據W額=G動h比較額外功的大小。【解答】根據公式可知,當動滑輪的重力相同時,機械效率越大,物體的重力越大;因為提升A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所以A的重力大,故C錯誤;根據公式可知,兩個滑輪組中n=2,因為G動相等,且GA>GB,所以FA>FB,故A正確;根據公式W有=Gh可知,當h相同時,物體的重力G越大,提升物體做的有用功越大。因為GA>GB,所以WA>WB,故B錯誤;根據公式W額=G動h可知,動滑輪的重力和高度h相同時,提升兩個物體所做的額外功相同,故D錯誤。故選A。16.【答案】(1)SiO2(2)中和酸性物質,達到清潔口腔的作用【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氧化物【解析】【分析】(1)氧化物: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2)堿性物質能與酸性物質反應,中和酸性物質。【解答】(1)氧化物只含兩種元素,可知屬于氧化物。(2)由題中信息可知,引起齲齒的原因是有酸性物質存在于口腔中,所以牙膏呈弱堿性,可中和酸性物質,清潔口腔,起到預防齲齒的目的。17.【答案】(1)車胎、外殼(2)導電(3)Li+MnO2═LiMnO2【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常見金屬與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合成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2)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也能根據用途推測物質的性質;(3)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解答】(1)如圖電瓶車的把手、車胎、外殼、電池中主要成分為有機合成材料的結構是車胎(合成橡膠)、外殼(合成塑料)。(2)銅絲能作為連接電瓶車中燈泡和電池的導線,這是利用了金屬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3)鋰電池放電時,即鋰和二氧化錳反應生成錳酸鋰,則反應的方程式為: Li+MnO2=LiMnO2 。18.【答案】(1)2Mg+O22MgO(2)二;Fe+CuSO4═Cu+FeSO4【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解析】【分析】(1)鎂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鐵在氧氣中可以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等,都滿足條件。(2)金屬與鹽反應時,要求金屬單質比鹽中金屬更活潑,鹽要是可溶性鹽。【解答】(1)①是由金屬轉化為金屬氧化物,方程式可以為:2Mg+O22MgO。鋁、鐵、銅等金屬也能與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2)規律⑧是將鹽轉化為金屬單質,可知上述第二步滿足條件,方程式為:。19.【答案】(1)費力(2)2∶1(3)增大【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解析】【分析】(1)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阻力臂大于動力臂,為費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為等臂杠桿。(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列出拉力變化量與物重變化量的比例關系,進而進行判斷。(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動態分析。【解答】(1)動力的力臂為,阻力的力臂為,阻力臂大于動力臂,可知是費力杠桿。(2)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即,力臂之比為2:1,且力臂之比不變,可知F與G的變化量之比也為2:1.(3)由圖可知,阻力與阻力臂不變,拉力的力臂變小,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拉力將變大。20.【答案】(1)改變力的方向(2)減小(3)C【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1)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2)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3)內燃機的四個沖程有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其中在做功沖程中,是內燃機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在壓縮沖程中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解答】(1)圖甲中兩個滑輪都是定滑輪,起到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2)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氣缸內蒸汽體積膨脹,對外做功,其內能減小,同時推動活塞,使艦載機獲得巨大的牽引力,該過程中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內能減?。?br/>(3)C圖中汽油機兩氣門都關閉,火花塞點火和活塞向下移動,是汽油機的做功沖程,也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與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的原理相似。21.【答案】(1)堿(2)NaOH+HCl=NaCl+H2O(3)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無色【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條件下無色,在堿性條件下為紅色;紫色石蕊不會呈無色。(2)剛開始堿能使酚酞變紅,說明是可溶性堿。(3)酚酞只能用于檢測物質是否呈堿性,不能檢測中性或酸性物質。【解答】(1)在酸堿不同條件下呈現紅色和無色的物質是酚酞,酚酞在堿性條件下呈紅色,可知“空”杯子中涂的是堿。(2)發生的是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可以是NaOH+HCl=NaCl+H2O,也可能換用其它的酸和可溶性堿。(3)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條件下均為無色,所以不能說明溶液呈酸性還是中性。22.【答案】Ca(OH)2;H2SO4;NaOH【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先根據BD能使酚酞變紅,可知BD是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根據中B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沉淀,可知B是氫氧化鈣。與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沉淀為硫酸鋇。【解答】BD能使酚酞變紅,說明BD呈堿性。向BD中通入二氧化碳,B中產生渾濁,可知B是氫氧化鈣,D仍澄清,所以是苛性鈉,即氫氧化鈉。C能和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可知C是稀硫酸,則A是稀鹽酸。23.【答案】(1)控制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2)比較彈簧被壓縮長度(3)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4)10【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2)根據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分析;(3)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找出相同的量和變化的量,分析得出動能大小與變化量的關系,據此得出結論;(4)分析表格中數據可知彈簧壓縮的長度擴大的倍數與小球的質量擴大的倍數、小球滾下的高度擴大的倍數的關系,據此推測實驗丙中小球的下滑高度。【解答】(1)對比甲圖和乙圖,小球質量m甲<m乙,質量不同的小球從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2)根據轉換法,通過比較彈簧被壓縮程度來比較小球到達水平面時動能的大小,這是轉換法的應用;(3)分析比較甲和乙兩組實驗可知,小球的質量不同,從斜面下滑的高度相同,下滑到水平面時速度相同,故為了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乙中小球質量大,彈簧被壓縮程度大,由轉換法,可得結論: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4)比較表格中甲、乙數據可知小球的質量擴大4倍,滾下的高度相同,彈簧壓縮的長度擴大4倍,說明小球動能大小與小球質量成正比;比較表格中甲、丙兩組數據可知小球的質量相同,彈簧壓縮的長度擴大4倍,則小球滾下的高度擴大2倍,所以小球滾下的高度為5cm×2=10cm。故答案為:(1)控制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2)比較彈簧被壓縮長度;(3)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4)10。24.【答案】碳酸鈉和氫氧化鈉;Ⅱ;A;燒杯或漏斗或玻璃棒【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變質的程度來猜想,即沒有變質、部分變質和全部變質;(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生成沉淀的氣體肯定是二氧化碳,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肯定是碳酸鈉;(3)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鈉,并檢驗溶液是否呈堿性來判斷是否有氫氧化鈉存在,則在操作時不能加入堿性物質,從而引入氫氧根離子;(4)根據過濾操作選擇玻璃儀器。【解答】猜想III:該白色固體可能是碳酸鈉,也可能是氧氧化鈉,還可能是兩者的混合物,即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1)操作①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產生氣體,該氣體可以使澄漘石灰水變街蟲,說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說明樣品中含有碳酸鈉猜想II肯定不正確 ;(2)操作 ③中滴加過量x溶液的目的是為了將溶液中的碳酸鈉完全除去同時生成中性的物質,防止后續對氧氧化鈉的檢驗產生干擾,氯化鈣和硝酸鈣都可以將碳酸鈉除去,同時生成中性的氯化鈉和硝酸鈉,而氧氧化鈣、氧氧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堿性性的氧氧化鈉,故選A:(3)操作④是將沉淀和溶液進行分離,所以是過濾操作,所用到的玻璃儀器是:燒杯或漏斗、玻璃棒。25.【答案】(1)偏大(2)溫度計上升的示數(3)B(4)8:3【知識點】熱量的計算;燃料的熱值【解析】【分析】玻璃泡碰到杯底,測量的溫度值偏大,用燒杯中溫度計上升的示數來比較放出熱量的多少,根據熱量計算公式計算吸收的熱量之比,根據熱值公式計算熱值。【解答】(1)實驗時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杯底,由于杯底的溫度較高,則測量的溫度值偏大。(2)由于實驗中不能直接觀察到燃料放出熱量的多少,所以實驗中運用轉換法,用燒杯中溫度計上升的示數來比較放出熱量的多少。(3)由圖乙可知,燃料燃盡后,燃料b能使燒杯中溫度計上升的示數更大,所以燃料b放出熱量更多,故燃料b的熱值大。(4)由圖丙可知,燃料1使水溫度升高到100℃,水的溫度保持不變,水在5min內,溫度由20℃升高到100℃,溫度升高80℃,燃料2使水溫在15min內,溫度由20℃升高到80℃,則燃料2使水溫在5min內,升高20℃;則在5min內,兩套裝置中的水吸收熱量之比則在5min內,兩套裝置中的燃料放出熱量之比為4∶1,在5min內,燃料1只燃燒總質量的,燃料2只燃燒總質量的,則燃料1和燃料2的熱值之比。26.【答案】(1)用玻璃棒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所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2)硝酸鋇;硝酸銀;白色沉淀【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測量pH值時,試紙不需要潤濕。(2)涉及的方程式為:,。【解答】(1)使用pH試紙測量溶液的pH值時,要用玻璃棒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所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不能將試紙放進待測液中。(2)由表中數據可知,步驟②得出的結論是存在硫酸鈉,現象為有白色沉淀產生,可知加入的是鋇鹽,為了不引入其它離子造成干擾,所以添加的是硝酸鋇。接著步驟④檢測的是氯離子,可知添加的試劑為硝酸銀,現象為:有白色沉淀生成。27.【答案】(1)2(2)不能(3)乙;用氫氧化鈉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可防止污染空氣【知識點】濃硫酸的稀釋;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含有銅離子的溶液呈藍色,可知銅單質參與反應。(2)根據濃硫酸稀釋時,要將濃硫酸加入到水中可知,不能將水之間加入到剩余液體中。(3)有毒氣體不能直接釋放到空氣中,要進行尾氣處理。【解答】(1)將殘液加入到水中,溶液變藍,說明有銅離子,可知銅和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發生反應,可知猜想二是正確的。(2)剩余液體中可能含有濃硫酸,濃硫酸遇水劇烈放熱,可知不能直接將水倒入到剩余液體中。(3)二氧化硫有毒,會造成空氣污染,應進行尾氣處理,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被氫氧化鈉吸收,所以乙更合理。28.【答案】(1)降低;減少(2)解:F1=pS=106Pa×0.2m×0.2m=4×104N根據F1L1=F2L2得:答:氣墊的中心至少離石板右端的支點O的距離為1.5m。【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1)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氣體對外做功,氣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2)壓力等于壓強乘以受力面積,先計算出壓力,再結合杠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解答】(1)向氣墊沖氣,氣瓶內的氣體對外做功,氣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29.【答案】(1)3.65%鹽酸(2)解:解:設恰好完全反應時,溶質的質量為x2HCl+Ba(OH)2═BaCl2+2H2O73 208200g×3.65% xx=20.8g答:恰好完全反應時溶質質量為20.8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中pH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到小于7,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為200g,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解答】(1)圖中pH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到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變小,說明是把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鋇溶于中,圖甲膠頭滴管中溶液是稀鹽酸。30.【答案】(1)汽車所受的重力為:G=mg=1.2×103kg×10N/kg=1.2×104N,汽車所受阻力為:f=0.02G=0.02×1.2×104N=240N,因為汽車勻速行駛,牽引力與阻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牽引力F=f=240N;(2)由圖乙可知,汽車勻速行駛時,v=15m/s,則汽車的恒定功率為:P=Fv=240N×15m/s=3600W;汽車在0~20s內牽引力做的功為:W=Pt=3600W×20s=7.2×104J;(3)由題可知,汽車獲得的機械功率為:P機=3600W,太陽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上的輻射總功率為:,太陽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單位面積上的輻射功率:。【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知道太陽能汽車的質量,根據G=mg求出重力,根據重力和阻力的關系求出阻力大小,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據平衡力條件求出汽車牽引力;(2)汽車在10~20s內做勻速運動,處于平衡狀態,牽引力等于阻力,利用P=Fv可求汽車的恒定功率,再根據W=Pt可求汽車在0~20s內牽引力做的功;(3)根據可求太陽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的輻射總功率,用總功率除以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得出太陽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單位面積上的輻射功率。31.【答案】(1)由小變大(2)解:8%的氫氧化鈉150克,則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m質=150克×8%=12克,由氫氧化鈉全部轉化為氯化鈉的關系,設氯化鈉的質量為xNaOH----NaCl4058.512克x·x=17.55克與MgCl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為100克×8%=8克,設生成氫氧化鎂質量為y2NaOH+MgCl2=2NaCl+Mg(OH)2↓80588克yy=5.8克質量分數為【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ab段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bc段氫氧化鈉與氯化鎂反應,結合方程式進行分析。(2)向利用質量分數計算公式分別求解ab段和bc段消耗氫氧化鈉溶質的質量,由質量守恒定律結合方程式計算氯化鈉的質量,即為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等于所加物質的質量減去沉淀的質量。【解答】(1)向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物中加入氫氧化鈉,酸堿優先反應,可知ab段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稀鹽酸逐漸減少,酸性減弱,pH逐漸變大。32.【答案】解:AB段:木塊滑下AB斜面時重力所做的功全部轉化為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則木塊的動能不變;BC段:由于克服BC段摩擦做功,導致動能減小;CD段: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動能增加;根據功能關系可知,AB段:Gh=f1sAB,BC段:△Ek減=f2sBC,CD段:△Ek增=Gh,由于f1<f2,所以f1sAB<f2sBC,即Gh<△Ek減,所以△Ek增<△Ek減,即增加的動能比減少的動能少,所以落至D點瞬間的速度小于B點時的速度。【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解析】【分析】(1)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即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2)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即質量越大、高度越大,則物體的重力勢能越大;(3)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當不計空氣阻力和摩擦時,物體的機械能守恒。【解答】AB段:木塊滑下AB斜面時重力所做的功全部轉化為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則木塊的動能不變;BC段:由于克服BC段摩擦做功,導致動能減小;CD段: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動能增加。根據功能關系可知,AB段:Gh=f1sAB,BC段:△Ek減=f2sBC,CD段:△Ek增=Gh,由于f1<f2,所以f1sAB<f2sBC,即Gh<△Ek減,所以△Ek增<△Ek減,即增加的動能比減少的動能少,所以落至D點瞬間的速度小于B點時的速度。如下圖所示:1 / 1浙江省金華市湖海塘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試卷(創新)1.(2024九上·金華期中)熏艾柱是中醫調理身體常用的手段,下列制作艾柱過程中主要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清洗艾葉 B.曬干艾葉C.卷成艾柱 D.燃燒艾柱【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解答】A、清洗艾葉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B、曬干艾葉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C、卷成艾柱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D、燃燒艾柱的過程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故答案為:D。2.(2024九上·金華期中)魚膽弄破后會使魚肉粘上難溶于水的膽汁酸(一種酸)而變苦,要減少這種苦味,用來洗滌此魚肉的最佳物質是( )A.純堿 B.水 C.食鹽 D.食醋【答案】A【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水和食鹽呈中性,不能中和酸性物質;食醋呈酸性。【解答】要減少酸性物質導致的苦味,應使用堿性物質洗滌,純堿是碳酸鈉,水溶液呈堿性。故答案為:A。3.(2024九上·金華期中)要證明某工廠排放的污水呈酸性,用試管取樣進行實驗,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br/>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變紅B.滴入無色酚酞溶液,溶液仍無色C.加入鋅片,有氣泡產生D.加入碳酸鈣,有氣泡產生【答案】B【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酸的性質分析判斷。【解答】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可行,故A不合題意;B.無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變色,不可行,故B符合題意;C.加入鋅片,遇到酸生成氫氣,可行,故C不合題意;D.加入碳酸鈣,遇到酸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可行,故D不合題意。故選B。4.(2024九上·金華期中)下列各組物質是按氧化物、單質、混合物進行分類的是( ?。?br/>A.干冰 鋼 空氣B.冰 金剛石 礦泉水C.酒精 生石灰 過磷酸鈣D.五氧化二碳 鐵 冰水混合物【答案】B【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氧化物:只含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化物的化合物。【解答】A、鋼是合金,屬于混合物,故A錯誤;B、冰是,屬于氧化物;金剛石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屬于單質;礦泉水中含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B正確;C、酒精是有機物,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生石灰是氧化鈣,屬于氧化物;過磷酸鈣屬于鹽,是化合物,故C錯誤;D、冰水混合物屬于化合物,故D錯誤。故答案為:B。5.(2024九上·金華期中)鹽酸是初中階段的三大強酸之一,是較為常見的酸溶液,下列關于鹽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純凈的鹽酸是純凈物B.常用的37%的鹽酸可以通過加熱濃縮使其濃度增大C.人的胃液里含有鹽酸,說明鹽酸無腐蝕性D.濃鹽酸在空氣中形成白霧,該白霧是鹽酸的小液滴【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的叫純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混合物;(2)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3)鹽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4)濃鹽酸揮發出的HCl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成鹽酸小液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白霧。【解答】A.純凈的鹽酸是由HCl氣體溶于水形成的,因此它是混合物而不是純凈物,故A錯誤;B.常用的37%的鹽酸加熱后,其中HCl氣體的溶解性減弱,會加快揮發,因此濃度會減小,故B錯誤;C.人的胃液里含有鹽酸,鹽酸具有腐蝕性,故C錯誤;D.濃鹽酸在空氣中形成白霧,該白霧是鹽酸的小液滴,故D正確。故選D。6.(2024九上·金華期中)《易經》記載:“澤中有火”“上火下澤”。這是對甲烷氣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下列有關甲烷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甲烷的化學式為C2H4B.甲烷屬于有機物C.甲烷燃燒只生成水D.甲烷與空氣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會發生爆炸【答案】B【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解析】【分析】根據甲烷化學式為CH4 ,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易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易發生爆炸分析。【解答】A、 甲烷的化學式為CH4 ,不符合題意;B、 甲烷含碳元素,屬于有機物 ,符合題意;C、 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題意;D、 甲烷與空氣的混合物遇火燃燒可能會發生爆炸 ,不符合題意;故選B。7.(2024九上·金華期中)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每一項活動都與能量有關,下列關于能量的形式說法錯誤的是( )A.奔跑的運動員具有機械能B.運動員的食物中含有化學能C.沙灘上強烈的紫外線不屬于光能D.籃球場上的照明燈產生的光能是由電能轉化而來的【答案】C【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解析】【分析】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解答】A、奔跑的運動員具有動能,動能屬于機械能,故A不符合題意;B、食物中含有的能量稱為化學能,故B不符合題意;C、紫外線是不可見光,屬于光能,故C符合題意;D、照明燈工作時將電能轉化為光能,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2024九上·金華期中)投擲實心球是體育中考項目之一。若不計空氣阻力,實心球從離手到落地前的過程中,下列關于其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大小分別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中,正確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機械能守恒【解析】【分析】物體做曲線運動,說明運動的方向與受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所以做斜拋運動時,物體在最高點的速度不為零,則動能不為零。【解答】實心球從離手到落地前,先向上運動,質量不變,高度變高,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所以動能減小,重力勢能變大。最高點速度不為零,可知動能不會減為零,所以①錯誤。達到最高點后,實心球開始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落,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所以重力勢能減小,動能變大,到達地面時,動能最大,重力勢能減為零。不計空氣阻力,則機械能守恒。故答案為:B。9.(2024九上·金華期中)自行車是簡單機械的巧妙結合,如踏腳用到了杠桿原理。若作用在腳踏板上的力為F,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出該力的力臂的是( ?。?br/>A. B.C. D.【答案】B【知識點】力臂的畫法【解析】【分析】根據力臂的定義判斷。【解答】力臂是從杠桿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根據圖片可知,O點為支點,標有F的箭頭為力的作用線,那么該力的力臂如下圖所示: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0.(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所示,一個物體由A點從靜止開始下落,相繼經過B、C兩點,AB=BC。物體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W1≠W2,P1≠P2 B.W1=W2,P1=P2C.W1=W2,P1>P2 D.W1=W2,P1【答案】D【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功等于功乘以沿力的方向的距離,功率等于功除以時間。【解答】因為AB=BC,所以,根據W=Gh可知,物體在AB段和BC段做的功相等,即W1=W2;因為小球在自由下落時做加速運動,小球在BC段運動的時間短,所以,根據公式P=W/t可知,物體在AB段重力做功功率小于BC段重力做功功率,即P1故答案為:D。11.(2024九上·金華期中)為提純下列物質,所選用的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都正確的是( ?。?br/>序號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除雜試劑 分離方法A 氯化鈉固體(碳酸鈉) 稀鹽酸 蒸發結晶B 氯化銅溶液(氯化鋅) 金屬銅 過濾C 二氧化錳粉末(碳粉) 水 過濾D 氯化鉀溶液(氯化鋇) 適量硫酸鈉溶液 過濾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解析】【分析】除雜質時,所加試劑不能與要保留的物質反應,要與雜質反應并不能引入新的雜質。【解答】A、氯化鈉與稀鹽酸不反應,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不會引入新的雜質,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所以采用蒸發結晶的方式獲得晶體,故A正確;B、銅的活動性比鋅弱,所以銅不能將鋅從氯化鋅中置換出來,故B錯誤;C、二氧化錳和碳粉都并不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分離二氧化錳和碳粉,故C錯誤;D、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氯化鈉是新的雜質,故D錯誤。故答案為:A。12.(2024九上·金華期中)圖象能直觀反映相關量之間所對應的關系。下列圖象與對應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br/>A.圖①表示鹽酸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pH與反應時間的關系B.圖②表示硝酸銀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與加入稀鹽酸質量的關系C.圖③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與鋅粒反應,溶液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D.圖④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銅混合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沉淀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質量的關系【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向酸中加堿,溶液的pH逐漸變大。【解答】A、鹽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圖中起點pH等于7,故A錯誤;B、向硝酸銀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硝酸銀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小于氯化銀的質量,可知反應后溶質的質量減小,且稀鹽酸中有水,可知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故B錯誤;C、稀硫酸和鋅粒反應,生成硫酸鋅,溶液的質量就開始增大,所以曲線應從零開始增大,故C錯誤;D、硫酸和硫酸銅均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由于酸堿優先,可知氫氧化鈉先與稀硫酸反應,沒有沉淀產生,當硫酸完全反應后,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氫氧化銅沉淀,沉淀的質量增大,當硫酸銅反應完后,繼續滴加氫氧化鈉,沉淀的質量不再增大,故D正確。故答案為:D。13.(2024九上·金華期中)在CuO和Zn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質量的稀鹽酸,微熱,待反應停止后過濾,濾除不溶物后再向濾液中加入一枚鐵釘,若鐵釘無變化,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銅B.濾液全部是氯化鋅溶液C.向濾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一定有白色沉淀產生D.向不溶物中滴加稀鹽酸,一定有氣泡產生【答案】D【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將酸加入到金屬氧化物與活潑金屬單質混合物中,金屬氧化物先與酸反應,接著需要考慮是金屬氧化物生成的鹽先與金屬反應,還是酸先與金屬反應。【解答】氧化銅和鋅的混合物中加入稀鹽酸,氧化銅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若此時稀鹽酸有剩余,氯化銅先與鋅反應,生成銅和氯化鋅,若鋅有剩余,鋅再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可知,濾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鋅,可能含有氯化銅和稀鹽酸。加入鐵釘,無變化,說明不含氯化銅和稀鹽酸。A、由上述分析可知,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銅,可能含有鋅,故A不符合題意;B、濾液中只有氯化鋅不能與鐵反應,所以濾液中一定只含有氯化鋅,故B不符合題意;C、濾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鋅,氯化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故C不符合題意;D、銅是不活潑金屬,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而不溶物中不一定含有鋅,所以加入稀鹽酸,不一定有氣泡產生,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4.(2024九上·金華期中)向一定質量的硝酸銀和硝酸銅混合溶液中逐漸加鐵粉,溶液中溶質質量的變化與加入鐵粉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a點時,溶液中有三種溶質B.b點時,固體中有兩種金屬C.往b-c段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D.取d點的固體,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答案】A【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圖像中的轉折點說明一個反應的結束和另一個反應的開始,可知b點硝酸銀恰好完全反應,c點硝酸銅恰好完全反應。【解答】硝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滴加鐵粉,鐵粉先與硝酸銀反應,再與硝酸銅反應。A、硝酸銀和鐵粉反應產生硝酸亞鐵和銀,a點硝酸銀還沒有完全反應,所以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銀、硝酸銅和硝酸亞鐵,故A正確;B、b點時,硝酸銀恰好與鐵粉恰好完全反應,固體中的金屬只有銀一種,故B錯誤;C、bc段硝酸銅與鐵粉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硝酸銀已完全反應,滴加稀鹽酸,不會有白色沉淀產生,故C錯誤;D、d點鐵粉過量,滴加稀鹽酸,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所以有氣泡產生,故D錯誤。故答案為:A。15.(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用同一滑輪組分別將兩個不同的物體A和B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摩擦,提升A的過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較大,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提升A的拉力較大 B.提升B做的有用功較多C.A物體的重力較小 D.提升B做的額外功較少【答案】A【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機械效率的計算【解析】【分析】(1)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根據公式分析兩個物體的重力大??;(2)已知承擔重物的繩子段數根據公式比較自由端拉力的大??;(3)根據W有=Gh比較有用功的大小;(4)根據W額=G動h比較額外功的大小。【解答】根據公式可知,當動滑輪的重力相同時,機械效率越大,物體的重力越大;因為提升A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所以A的重力大,故C錯誤;根據公式可知,兩個滑輪組中n=2,因為G動相等,且GA>GB,所以FA>FB,故A正確;根據公式W有=Gh可知,當h相同時,物體的重力G越大,提升物體做的有用功越大。因為GA>GB,所以WA>WB,故B錯誤;根據公式W額=G動h可知,動滑輪的重力和高度h相同時,提升兩個物體所做的額外功相同,故D錯誤。故選A。16.(2024九上·金華期中)牙膏是清潔口腔的必需品,主要成分有CaCO3、CaHPO4、SiO2等物質,可除去口腔內酸性物質預防齲齒。牙膏中的摩擦劑可增大與牙齒的摩擦除去牙齒表面牙垢。(1)上述牙膏成分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2)普通的牙膏pH值大于7,呈弱堿性,其作用是 。【答案】(1)SiO2(2)中和酸性物質,達到清潔口腔的作用【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氧化物【解析】【分析】(1)氧化物: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2)堿性物質能與酸性物質反應,中和酸性物質。【解答】(1)氧化物只含兩種元素,可知屬于氧化物。(2)由題中信息可知,引起齲齒的原因是有酸性物質存在于口腔中,所以牙膏呈弱堿性,可中和酸性物質,清潔口腔,起到預防齲齒的目的。17.(2024九上·金華期中) 為提高廣大市民騎電瓶車出行的安全,今年國家大力推行新國標電瓶車,圖甲為電瓶車的結構圖、表為結構的主要成分或材料。結構 主要成分或材料把手 金屬合金車胎 合成橡膠外殼 合成塑料電池 Li、MnO2、電解質溶液(1)如圖電瓶車的把手、車胎、外殼、電池中主要成分為有機合成材料的結構是 。(2)銅絲能作為連接電瓶車中燈泡和電池的導線,這是利用了金屬銅具有良好的 性。(3)鋰電池是目前比較前沿的電池技術,在電池放電時采用Li和MnO2進行反應生成LiMnO2。請寫出鋰電池放電時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車胎、外殼(2)導電(3)Li+MnO2═LiMnO2【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常見金屬與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合成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2)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也能根據用途推測物質的性質;(3)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解答】(1)如圖電瓶車的把手、車胎、外殼、電池中主要成分為有機合成材料的結構是車胎(合成橡膠)、外殼(合成塑料)。(2)銅絲能作為連接電瓶車中燈泡和電池的導線,這是利用了金屬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3)鋰電池放電時,即鋰和二氧化錳反應生成錳酸鋰,則反應的方程式為: Li+MnO2=LiMnO2 。18.(2024九上·金華期中)小舟歸納了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1)請寫出符合圖中轉化規律①的化學方程式 ?。▽懸粋€即可)。(2)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早發明使用濕法煉銅,其原理是:第一步用硫酸將銅礦中的銅轉變為可溶性的硫酸銅,第二步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其中利用了圖中轉化規律⑧的是第 步,請寫出此步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2Mg+O22MgO(2)二;Fe+CuSO4═Cu+FeSO4【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解析】【分析】(1)鎂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鐵在氧氣中可以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等,都滿足條件。(2)金屬與鹽反應時,要求金屬單質比鹽中金屬更活潑,鹽要是可溶性鹽。【解答】(1)①是由金屬轉化為金屬氧化物,方程式可以為:2Mg+O22MgO。鋁、鐵、銅等金屬也能與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2)規律⑧是將鹽轉化為金屬單質,可知上述第二步滿足條件,方程式為:。19.(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甲所示,輕桿OAB可繞支點O自由轉動,B處掛有重物,小明在A處用豎直向上的拉力提住輕桿,OA:OB=1:2,輕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1)此杠桿為 杠桿;(選填“省力”、“等臂”或“費力”)(2)若增加物重,輕桿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拉力的變化量ΔF與物重的變化量之比為 ;(3)若只改變拉力方向,由圖甲位置變到圖乙位置(杠桿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則拉力的大小將 。(選填“減小”、“不變”或“增大”)【答案】(1)費力(2)2∶1(3)增大【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解析】【分析】(1)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阻力臂大于動力臂,為費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為等臂杠桿。(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列出拉力變化量與物重變化量的比例關系,進而進行判斷。(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動態分析。【解答】(1)動力的力臂為,阻力的力臂為,阻力臂大于動力臂,可知是費力杠桿。(2)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即,力臂之比為2:1,且力臂之比不變,可知F與G的變化量之比也為2:1.(3)由圖可知,阻力與阻力臂不變,拉力的力臂變小,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拉力將變大。20.(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甲為航母上簡化的蒸汽彈射裝置,能帶動艦載機在2秒內達到起飛速度,圖乙為汽油機的工作沖程。(1)圖甲中兩個滑輪的作用是 。(2)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氣缸內蒸汽體積膨脹,推動活塞做功,使艦載機獲得巨大的動能,此時蒸汽內能 ?。ㄌ睢霸龃蟆?、“減小”或“不變”)。(3)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的能量轉化與圖乙中的 (填字母)所示沖程相同。【答案】(1)改變力的方向(2)減小(3)C【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1)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2)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3)內燃機的四個沖程有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其中在做功沖程中,是內燃機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在壓縮沖程中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解答】(1)圖甲中兩個滑輪都是定滑輪,起到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2)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氣缸內蒸汽體積膨脹,對外做功,其內能減小,同時推動活塞,使艦載機獲得巨大的牽引力,該過程中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內能減??;(3)C圖中汽油機兩氣門都關閉,火花塞點火和活塞向下移動,是汽油機的做功沖程,也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與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的原理相似。21.(2024九上·金華期中)在學習“酸堿中和反應”時,老師給大家變了一個魔術---使“水”變色的杯子。操作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老師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種無色液體,無色的“水”是事先用兩種無色溶液混合而成。請回答下列問題:(1)“空”杯內涂抹的物質呈 性(填“酸”或“堿”)。(2)此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是 。(3)最終溶液為無色,能否說明該溶液一定呈中性?請說明理由 。【答案】(1)堿(2)NaOH+HCl=NaCl+H2O(3)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無色【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條件下無色,在堿性條件下為紅色;紫色石蕊不會呈無色。(2)剛開始堿能使酚酞變紅,說明是可溶性堿。(3)酚酞只能用于檢測物質是否呈堿性,不能檢測中性或酸性物質。【解答】(1)在酸堿不同條件下呈現紅色和無色的物質是酚酞,酚酞在堿性條件下呈紅色,可知“空”杯子中涂的是堿。(2)發生的是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可以是NaOH+HCl=NaCl+H2O,也可能換用其它的酸和可溶性堿。(3)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條件下均為無色,所以不能說明溶液呈酸性還是中性。22.(2024九上·金華期中)有四瓶無色溶液,分別是稀鹽酸、稀硫酸、石灰水和苛性鈉溶液中的一種,現將四瓶溶液編號A、B、C、D,做以下實驗:⑴用四支試管分別取出每種溶液,分別滴入幾滴酚酞,B和D中都顯紅色,其余仍為無色。⑵另取兩支試管,分別取出B和D溶液,分別向其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B中產生渾濁,D中仍澄清。⑶另取兩支試管,分別取A和C溶液,分別滴入BaCl2溶液,只有C中出現白色沉淀。根據以上實驗事實,試推斷A、B、C、D四種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其中:B是 ,C是 ,D是 。【答案】Ca(OH)2;H2SO4;NaOH【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先根據BD能使酚酞變紅,可知BD是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根據中B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沉淀,可知B是氫氧化鈣。與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沉淀為硫酸鋇。【解答】BD能使酚酞變紅,說明BD呈堿性。向BD中通入二氧化碳,B中產生渾濁,可知B是氫氧化鈣,D仍澄清,所以是苛性鈉,即氫氧化鈉。C能和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可知C是稀硫酸,則A是稀鹽酸。23.(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是小金探究“動能大小影響因素”的裝置,小球從斜面上靜止釋放,沿斜面滾下后撞擊水平面上的彈簧,完成三次實驗,并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組別 甲 乙 丙小球質量/克 4 16 4小球下滑高度/厘米 5 5 ?彈簧的最大壓縮長度/厘米 4 8 8(1)實驗甲、乙中,小球從斜面同一位置靜止釋放,目的是 。(2)本實驗通過 來反映小球動能的大小。(3)根據實驗甲、乙,可得出的結論是 。(4)根據實驗數據,實驗丙中小球下滑的高度為 厘米。【答案】(1)控制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2)比較彈簧被壓縮長度(3)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4)10【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2)根據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分析;(3)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找出相同的量和變化的量,分析得出動能大小與變化量的關系,據此得出結論;(4)分析表格中數據可知彈簧壓縮的長度擴大的倍數與小球的質量擴大的倍數、小球滾下的高度擴大的倍數的關系,據此推測實驗丙中小球的下滑高度。【解答】(1)對比甲圖和乙圖,小球質量m甲<m乙,質量不同的小球從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2)根據轉換法,通過比較彈簧被壓縮程度來比較小球到達水平面時動能的大小,這是轉換法的應用;(3)分析比較甲和乙兩組實驗可知,小球的質量不同,從斜面下滑的高度相同,下滑到水平面時速度相同,故為了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乙中小球質量大,彈簧被壓縮程度大,由轉換法,可得結論: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4)比較表格中甲、乙數據可知小球的質量擴大4倍,滾下的高度相同,彈簧壓縮的長度擴大4倍,說明小球動能大小與小球質量成正比;比較表格中甲、丙兩組數據可知小球的質量相同,彈簧壓縮的長度擴大4倍,則小球滾下的高度擴大2倍,所以小球滾下的高度為5cm×2=10cm。故答案為:(1)控制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2)比較彈簧被壓縮長度;(3)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4)10。24.(2024九上·金華期中)實驗課上,小科發現一瓶久置空氣中的氫氧化鈉固體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師指導下,小科對該白色粉末的成分進行了研究。[猜想與假設]猜想I;白色粉末是碳酸鈉。猜想Ⅱ:白色粉末是氫氧化鈉。猜想Ⅲ:白色粉末是 。[查閱資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實驗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設計如下實驗:⑴由上述實驗可知,猜想 肯定不成立。⑵適合操作③的X溶液是 ?。ㄌ钭帜感蛱枺?。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⑶操作④需要用到的一種玻璃儀器 。【答案】碳酸鈉和氫氧化鈉;Ⅱ;A;燒杯或漏斗或玻璃棒【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變質的程度來猜想,即沒有變質、部分變質和全部變質;(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生成沉淀的氣體肯定是二氧化碳,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肯定是碳酸鈉;(3)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鈉,并檢驗溶液是否呈堿性來判斷是否有氫氧化鈉存在,則在操作時不能加入堿性物質,從而引入氫氧根離子;(4)根據過濾操作選擇玻璃儀器。【解答】猜想III:該白色固體可能是碳酸鈉,也可能是氧氧化鈉,還可能是兩者的混合物,即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1)操作①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產生氣體,該氣體可以使澄漘石灰水變街蟲,說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說明樣品中含有碳酸鈉猜想II肯定不正確 ;(2)操作 ③中滴加過量x溶液的目的是為了將溶液中的碳酸鈉完全除去同時生成中性的物質,防止后續對氧氧化鈉的檢驗產生干擾,氯化鈣和硝酸鈣都可以將碳酸鈉除去,同時生成中性的氯化鈉和硝酸鈉,而氧氧化鈣、氧氧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堿性性的氧氧化鈉,故選A:(3)操作④是將沉淀和溶液進行分離,所以是過濾操作,所用到的玻璃儀器是:燒杯或漏斗、玻璃棒。25.(2024九上·金華期中)為了比較兩種燃料的熱值,小金采用如圖甲所示的兩套完全相同的裝置進行實驗,燒杯內水的初溫和質量相同,實驗中忽略熱量損失。(1)實驗時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杯底,則測量的溫度值 ?。ā捌蟆?、“偏小”或“不變”)。(2)實驗中燃燒相同質量的燃料,根據 來比較放出熱量的多少。(3)小金選用了燃料a和燃料b進行實驗。當燃料燃盡后,小金根據各個時刻燒杯中的水溫,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圖像,則可初步判斷燃料 的熱值大。(4)另一組的小華也用圖甲的兩套完全相同的裝置進行實驗,并重新在燒杯內加入初溫和質量相同的水,在燃料燒完后也畫出了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根據丙圖像,燃料1和燃料2的熱值之比為 。【答案】(1)偏大(2)溫度計上升的示數(3)B(4)8:3【知識點】熱量的計算;燃料的熱值【解析】【分析】玻璃泡碰到杯底,測量的溫度值偏大,用燒杯中溫度計上升的示數來比較放出熱量的多少,根據熱量計算公式計算吸收的熱量之比,根據熱值公式計算熱值。【解答】(1)實驗時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杯底,由于杯底的溫度較高,則測量的溫度值偏大。(2)由于實驗中不能直接觀察到燃料放出熱量的多少,所以實驗中運用轉換法,用燒杯中溫度計上升的示數來比較放出熱量的多少。(3)由圖乙可知,燃料燃盡后,燃料b能使燒杯中溫度計上升的示數更大,所以燃料b放出熱量更多,故燃料b的熱值大。(4)由圖丙可知,燃料1使水溫度升高到100℃,水的溫度保持不變,水在5min內,溫度由20℃升高到100℃,溫度升高80℃,燃料2使水溫在15min內,溫度由20℃升高到80℃,則燃料2使水溫在5min內,升高20℃;則在5min內,兩套裝置中的水吸收熱量之比則在5min內,兩套裝置中的燃料放出熱量之比為4∶1,在5min內,燃料1只燃燒總質量的,燃料2只燃燒總質量的,則燃料1和燃料2的熱值之比。26.(2024九上·金華期中)某化工廠排放的污水中可能含有氯化鈉、硫酸鈉、碳酸鈉.某中學興趣小組從污水中取樣想對其成分進行驗證:(1)若要用pH試紙測定該河水的酸堿度其正確的操作方法 (2)要證明污水中是否含有氯化鈉、硫酸鈉、碳酸鈉,寫出簡單的驗證方案如表.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①取樣加入足量硝酸溶液 ②取步驟1中反應后的溶液加足量的 溶液 ③過濾 ④在濾液中,滴加 溶液 有氣泡 有白色沉淀 含有碳酸鈉 含有硫酸鈉含有氯化鈉【答案】(1)用玻璃棒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所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2)硝酸鋇;硝酸銀;白色沉淀【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測量pH值時,試紙不需要潤濕。(2)涉及的方程式為:,。【解答】(1)使用pH試紙測量溶液的pH值時,要用玻璃棒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所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不能將試紙放進待測液中。(2)由表中數據可知,步驟②得出的結論是存在硫酸鈉,現象為有白色沉淀產生,可知加入的是鋇鹽,為了不引入其它離子造成干擾,所以添加的是硝酸鋇。接著步驟④檢測的是氯離子,可知添加的試劑為硝酸銀,現象為:有白色沉淀生成。27.(2024九上·金華期中)“筆墨書香”小組的同學在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時,發現銅與稀硫酸在常溫或短時間加熱的條件下均不反應。那么,銅與濃硫酸能否發生反應呢?(猜想與假設)猜想1:在常溫下不能反應,在加熱條件下也不能反應;猜想2:在常溫下不能反應,在加熱條件下能反應。(實驗與現象)步驟1:將一小塊銅片放入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濃硫酸,無明顯現象;步驟2:加熱該試管,銅片上有氣泡生成,并聞到刺激性氣味;步驟3:檢驗產生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步驟4:立即停止加熱;步驟5:將試管中的殘液慢慢倒入少量水中,溶液呈藍色。(1)(結論與解釋)Ⅰ:上述兩個猜想中,猜想 是正確的;(2)Ⅱ:經檢驗產生的氣體是SO2,立即停止加熱是為了避免產生更多的SO2;(反思與評價)步驟5中,從安全角度考慮 ?。ㄌ钅芑虿荒埽⑺谷胧S嘁后w中。(3)小明覺得同學們的實驗操作過程存在一定的缺陷,他設計了如圖甲和乙所示的兩個改進裝置,你認為甲和乙兩裝置中,更合理的是 裝置,理由是 。【答案】(1)2(2)不能(3)乙;用氫氧化鈉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可防止污染空氣【知識點】濃硫酸的稀釋;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含有銅離子的溶液呈藍色,可知銅單質參與反應。(2)根據濃硫酸稀釋時,要將濃硫酸加入到水中可知,不能將水之間加入到剩余液體中。(3)有毒氣體不能直接釋放到空氣中,要進行尾氣處理。【解答】(1)將殘液加入到水中,溶液變藍,說明有銅離子,可知銅和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發生反應,可知猜想二是正確的。(2)剩余液體中可能含有濃硫酸,濃硫酸遇水劇烈放熱,可知不能直接將水倒入到剩余液體中。(3)二氧化硫有毒,會造成空氣污染,應進行尾氣處理,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被氫氧化鈉吸收,所以乙更合理。28.(2024九上·金華期中)高壓起重氣墊是一種適合于地震救災的起重工具.它由如圖甲所示的高壓氣瓶、氣管、閥門與氣墊連接而成.起重時,氣墊放入重物與地面的間隙之間,由高壓氣瓶向氣墊內充氣,氣墊在短時間內可把重物舉起一定高度.(1)高壓氣瓶向氣墊內充氣時,氣瓶內的氣體溫度 ,內能 。(2)圖乙中,質地均勻的長方體石板長為2m、重為6×104N.當氣墊內最高氣壓比外界高106Pa時,石板恰好被頂起,此時氣墊和石板的接觸面是邊長為20cm的正方形。氣墊恰好頂起石板時,氣墊的中心至少離石板右端的支點O的距離是多少?【答案】(1)降低;減少(2)解:F1=pS=106Pa×0.2m×0.2m=4×104N根據F1L1=F2L2得:答:氣墊的中心至少離石板右端的支點O的距離為1.5m。【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1)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氣體對外做功,氣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2)壓力等于壓強乘以受力面積,先計算出壓力,再結合杠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解答】(1)向氣墊沖氣,氣瓶內的氣體對外做功,氣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29.(2024九上·金華期中)小樂用如圖甲所示的藥品進行如圖乙所示的酸和堿的反應,燒杯中溶液的酸堿度變化及相關數據如圖丙所示。(1)根據圖丙可知,圖乙所示的膠頭滴管中的溶液是 。(2)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多少克?(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3.65%鹽酸(2)解:解:設恰好完全反應時,溶質的質量為x2HCl+Ba(OH)2═BaCl2+2H2O73 208200g×3.65% xx=20.8g答:恰好完全反應時溶質質量為20.8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中pH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到小于7,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為200g,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解答】(1)圖中pH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到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變小,說明是把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鋇溶于中,圖甲膠頭滴管中溶液是稀鹽酸。30.(2024九上·金華期中)某新型太陽能汽車動力完全由安裝在車頂的電池板收集的太陽能提供。汽車 (包括乘務人員)的質量為 1.2t,接收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為 8m2。(1)如汽車勻速行駛過程中所受阻力大小為車重的 0.02 倍,則汽車牽引力為多大?(2)當汽車在水平路面上以恒定功率做直線運動時,其速度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求汽車在水平路面上行駛20s的時間內,牽引力一共做了多少功?(3)若汽車吸收的太陽能有40%轉化為機械能,則太陽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單位面積上的輻射功率為多少?【答案】(1)汽車所受的重力為:G=mg=1.2×103kg×10N/kg=1.2×104N,汽車所受阻力為:f=0.02G=0.02×1.2×104N=240N,因為汽車勻速行駛,牽引力與阻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牽引力F=f=240N;(2)由圖乙可知,汽車勻速行駛時,v=15m/s,則汽車的恒定功率為:P=Fv=240N×15m/s=3600W;汽車在0~20s內牽引力做的功為:W=Pt=3600W×20s=7.2×104J;(3)由題可知,汽車獲得的機械功率為:P機=3600W,太陽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上的輻射總功率為:,太陽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單位面積上的輻射功率:。【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知道太陽能汽車的質量,根據G=mg求出重力,根據重力和阻力的關系求出阻力大小,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據平衡力條件求出汽車牽引力;(2)汽車在10~20s內做勻速運動,處于平衡狀態,牽引力等于阻力,利用P=Fv可求汽車的恒定功率,再根據W=Pt可求汽車在0~20s內牽引力做的功;(3)根據可求太陽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的輻射總功率,用總功率除以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得出太陽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單位面積上的輻射功率。31.(2024九上·金華期中)往125.8克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8%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根據實驗繪制了如圖所示曲線。根據以上信息分析回答:(1)ab段溶液pH的變化為 ??;(2)ab反應至c點時,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答案】(1)由小變大(2)解:8%的氫氧化鈉150克,則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m質=150克×8%=12克,由氫氧化鈉全部轉化為氯化鈉的關系,設氯化鈉的質量為xNaOH----NaCl4058.512克x·x=17.55克與MgCl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為100克×8%=8克,設生成氫氧化鎂質量為y2NaOH+MgCl2=2NaCl+Mg(OH)2↓80588克yy=5.8克質量分數為【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ab段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bc段氫氧化鈉與氯化鎂反應,結合方程式進行分析。(2)向利用質量分數計算公式分別求解ab段和bc段消耗氫氧化鈉溶質的質量,由質量守恒定律結合方程式計算氯化鈉的質量,即為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等于所加物質的質量減去沉淀的質量。【解答】(1)向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物中加入氫氧化鈉,酸堿優先反應,可知ab段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稀鹽酸逐漸減少,酸性減弱,pH逐漸變大。32.(2024九上·金華期中)如圖,木塊以一定的速度滑過A,B點,到C點滑出下落至D點。A和B,C和D之間的垂直距離均為h且AB=BC(AB、BC兩個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空氣阻力忽略不計,假定木塊滑下AB斜面時重力所做的功全部轉化為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則對木塊在運動過程中動能變化的分析,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動能,請畫出AB、BC、CD段動能的變化曲線并說明理由。【答案】解:AB段:木塊滑下AB斜面時重力所做的功全部轉化為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則木塊的動能不變;BC段:由于克服BC段摩擦做功,導致動能減??;CD段: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動能增加;根據功能關系可知,AB段:Gh=f1sAB,BC段:△Ek減=f2sBC,CD段:△Ek增=Gh,由于f1<f2,所以f1sAB<f2sBC,即Gh<△Ek減,所以△Ek增<△Ek減,即增加的動能比減少的動能少,所以落至D點瞬間的速度小于B點時的速度。【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解析】【分析】(1)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即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2)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即質量越大、高度越大,則物體的重力勢能越大;(3)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當不計空氣阻力和摩擦時,物體的機械能守恒。【解答】AB段:木塊滑下AB斜面時重力所做的功全部轉化為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則木塊的動能不變;BC段:由于克服BC段摩擦做功,導致動能減??;CD段: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動能增加。根據功能關系可知,AB段:Gh=f1sAB,BC段:△Ek減=f2sBC,CD段:△Ek增=Gh,由于f1<f2,所以f1sAB<f2sBC,即Gh<△Ek減,所以△Ek增<△Ek減,即增加的動能比減少的動能少,所以落至D點瞬間的速度小于B點時的速度。如下圖所示: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湖海塘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試卷(創新)(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湖海塘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試卷(創新)(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