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說課比賽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高級中學校政治組:說課時間:指導教師:說課標本框對應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的內容要求: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解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說教材本課內容是統編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六課的第二框題,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通過學習本課,認同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和制度,增強制度自信。說學情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及日常見聞,高一學生已經了解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知道應該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明白我國各民族之間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對于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高一學生已基本具備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在論證知識的深度和總結知識的廣度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于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優越性等方面理解不夠全面到位,對于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認同。教學目標通過對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和延伸材料的分析,了解我國國情和民族格局特點,了解我國憲法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規定,認識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的原因,增強對我國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的認同。通過丁真的視角感受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歷史巨變,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感悟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認識其獨特優勢,樹立制度自信,認同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與相關法律規定。通過課堂中“我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奉獻青春之力”的模擬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民族事務討論、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感,積極參與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實踐活動,為構建和諧民族關系貢獻力量。說重難點(一)教學重點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依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是國家法律法規和課程標準的規定性要求,又是當前民族工作的現實需要。教學難點難點: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自治權依據:知識內容較為復雜,涉及歷史、法律、政策、文化等多個層面,學生需要深入理解其內涵和實際意義。說教法、學法教法:1、議題式教學法 2、情境教學法學法:1、體驗式學習法 2、合作交流法說設計思路指導思想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偉大創舉。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增強對這一制度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引導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設計立意本課緊密結合社會實踐,通過靈活生動的情境以及富有思維含量的議題在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設計中,堅持“課程內容活動化”,開展議題式活動課教學,以活動的形式,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境設計符合教學邏輯和學生認知規律的議題,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或探究合作解決所議之題,在“議學中”展開本課內容的有效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說教學過程議題:石榴花開何以綻放多彩中華?新課導入我們的家鄉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近兩年掀起了一波旅游熱潮,結合生活實際分析成為網紅旅游城市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獨特的文化氛圍吸引著各地來客。由此引出本課議題——石榴花開何以綻放多彩中華。教師引導: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有助于各民族經濟上相互依存,助力民族地區群眾走向共同富裕,而且能通過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彼此了解、增進感情,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黨和國家是如何實現各少數民族共同發展的呢?今天我們將從家鄉出發,從“熱門旅游地”了解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環節一:從家鄉出發——觀我國民族格局情境一:展示延邊州熱門打卡地以及知名博主房琪延邊之行的旅拍視頻。議學任務:以主人翁的角度,結合延邊州民族分布情況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向各地來客介紹一下你的家鄉。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完成議學任務,全班交流分享,學生間、師生間進行評價補充。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注意引導學生歸納成教材觀點。知識總結:朝鮮族、滿族、回族、維吾爾族等。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等。過渡:每到清明時節,我校都會開展烈士陵園掃墓活動,緬懷先烈,陵園中那巨大石墻是一部展開的英雄史,延邊州的朝鮮族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積極參加抗日斗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情境二:觀看紀錄片《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感受白山黑水間的英雄贊歌。議學任務:結合材料內容,談談朝鮮族人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歷史貢獻。對比異同。延邊州、吉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有什么異同?知識總結:民族概況、各族人民貢獻、行政區域類型過渡:接下來,我們來到丁真的家鄉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我們通過丁真的視角一起來感受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生活。環節二:到新時代甘孜——析民族區域自治情境三:播放視頻:《丁真的星空日記》并展示相關材料新中國前后甘孜的對比甘孜各民族團結、全面脫貧甘孜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甘孜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議學任務:結合材料和教材內容,分組合作完成以下議學任務:總結建國以來甘孜人民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及原因。學生活動:分組進行探究活動,選代表進行分享,其他同學隨時補充。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注意引導學生歸納成教材觀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甘孜取得歷史性巨變的原因。知識總結:民族關系、民族方針、民族區域自治、宗教政策過渡:甘孜的發展成就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離不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正確實行、也離不開甘孜人民的共同努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可以為民族團結做些什么呢?環節三:觀吾輩之楷模——思青年之擔當情境四:向榜樣學習,展示2024年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及事跡(朝鮮族:王淑清、李海蘭;維吾爾族:玉蘇普江·艾比布拉)議學任務:“我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奉獻青春之力”請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用一句話概括你的做法,并帖在黑板上。學生活動:思考并寫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活動:教師組織開展活動,整理學生的發言進行分享與評價,引導學生在思想認識的基礎上逐步遷移到自己的行為傾向上來。課堂小結:根據板書梳理本節課所學知識,將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師總結升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繪就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最美同心圓,用責任擔當唱響新時代民族團結之歌。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