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第12章素養綜合檢測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2024江蘇無錫中考)天竺葵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和場 所分別是 ( )A.光、葉綠體 B.無光、葉綠體C.光、線粒體 D.無光、線粒體A解析 光合作用的反應式為: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可見,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光合 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 氧氣。2.(2024江蘇鹽都期末)分別從早晨、中午、傍晚、深夜在同 一株天竺葵上摘取同一部位的長勢一致的葉片,用打孔器取 大小相同的圓片脫色后滴加碘液。其中染色最深的應該是 哪個時間段摘取的葉片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深夜C解析 傍晚時植物進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此時體內的淀粉 積累較多,因此,傍晚摘取的葉片,滴加碘液后染色最深,C符 合題意。3.(2024江蘇宿城期末)從物質轉變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 實質是 ( )A.把污染物轉變為對人類有益的物質B.把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C.把氣體轉變為固體D.把二氧化碳轉變為氧氣B解析 光合作用的實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質轉化,把無機 物合成為有機物;二是能量轉化,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 所合成的有機物中。4.(2024江蘇宿城期末)人們在養金魚時,常常往魚缸中放一 些新鮮的水草,其主要目的是 ( )A.使魚缸更美觀B.供給魚新鮮的食料C.增加水中氧氣的含量D.清潔魚缸里的水C解析 金魚需要不斷從水中獲得氧氣,魚缸中的水草在光照 條件下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因此魚缸中放入水草的 主要目的是增加水中氧氣的含量。5.(2024江蘇通州期末)小明每個假期都回鄉下陪爺爺下地干 活,逐漸積累了一些經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在移栽番茄幼苗時需帶土移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B.栽種植物幼苗前要適當松土,這樣可以促進植物根部的呼 吸作用C.平時要適時給農作物施肥,是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有機物D.在種植玉米時要“正其行,通其風”,這樣有利于補充光合 作用的原料C解析 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平時要適時給農作物施 肥,是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C錯誤。6.(2023吉林長春中考改編)吉林省通榆縣利用大棚種植辣 椒,把“小辣椒”變成“大產業”。下列能夠提高大棚中辣 椒產量的措施有 ( )①陰天補充光照 ②合理密植③適當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④多施肥少澆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解析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植物進行光 合作用。多施肥少澆水可能導致植物出現“燒苗”現象,不 利于植物成活,因此④不能提高大棚中辣椒產量。7.(核心素養·科學思維)(2024江蘇姜堰期末)如圖表示玉米的 種植密度與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強度的關系曲線。為提高 玉米的產量,最適合的種植密度是 ( )BA.a B.b C.c D.d解析 由題圖可知,種植密度為b時,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 用強度的差值最大,植物體內積累的有機物最多,此時光能利 用率最高,能充分地利用光能。8.(核心素養·生命觀念)(2024江蘇宿城期末)呼吸作用是生物 的共同特征,下列關于呼吸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B.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C.呼吸作用的意義是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D.呼吸作用的意義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C解析 細胞能分解有機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將儲存在有 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這個過程稱為呼 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A、B錯 誤;呼吸作用的意義是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C正確,D錯誤。9.(2024江蘇建湖二模)糧食保存不當容易引起種子營養物質減少和霉變。某興趣小組要研發一套系統以監控糧食儲藏環境。計劃監控的條件及對應的原因如下,錯誤的是 ( )A.溫度——低溫降低種子發芽率B.濕度——濕度過大易滋生微生物C.二氧化碳——高濃度二氧化碳增強呼吸作用D.氧氣——低濃度氧氣減弱呼吸作用C解析 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產物,因此,高濃度的二氧化碳 可以抑制糧食的呼吸作用,有利于糧食的儲藏,C錯誤。10.(核心素養·科學思維)(2023江蘇海門期末)植樹造林是實 現“碳中和”的有效途徑之一,能抵消環境中的部分二氧化 碳,達到二氧化碳相對“零排放”。如圖表示綠色植物的三 個生理過程,對實現“碳中和”起主要作用的是 ( )A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解析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 有機物,同時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所合成的有機物里, 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 用不斷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 碳氧平衡,因此對“碳中和”起主要作用的是①光合作用。11.(核心素養·科學思維)(2023江蘇南通中考)森林生態系統 中綠色植被以及土壤中儲存了大量的含碳有機物,在維持全 球碳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探究人工林中林木密度對 植被及土壤碳儲量的影響,科研人員測定了不同林木密度下 植被及土壤中的碳儲量,結果如圖所示。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森林植被及土壤中的含碳有機物都直接或間接來自光合 作用B.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含碳有機物(碳儲量)大多分布于綠色植被中C.植樹造林可增加植被及土壤中的碳儲量,有助于緩解溫室 效應D.分解者可將土壤中的含碳有機物轉變成二氧化碳,釋放到 大氣中解析 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含碳有機物(碳儲量),一部分通過 光合作用儲存在綠色植被中,另一部分儲存在森林土壤中,據 圖可知碳儲量主要分布在土壤中,B錯誤。答案 B12.(2023江蘇鎮江中考)為探究種子萌發時呼吸作用的氣體 變化,某生物學社團自創裝置開展跨學科實踐,裝置的右側廣 口瓶內置有氫氧化鈉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 觀察到左側玻璃管內紅色液面上升,如圖所示,導致液面上升 的原因主要是 ( )A.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B.呼吸作用消耗了水C.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機物D.呼吸作用釋放了熱量答案 A解析 題圖中右側廣口瓶內置有氫氧化鈉溶液,它吸收了瓶 內小麥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由于小麥種子進 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引起瓶內氣壓減小,故左側玻璃管內 紅色液面會上升,A符合題意。13.(2024北京昌平中考)珙桐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自然條件 下成苗率低。為促進珙桐繁育,科研人員研究不同遮陰程度 對幼苗光合速率的影響,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DA.三組幼苗應置于相同環境溫度中B.光合速率受到光照強度的影響C.中度遮陰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D.探究的三種條件中,輕度遮陰條件最適宜培育幼苗解析 分析題圖可知,探究的三種條件中,中度遮陰條件下光 合速率最高,最適宜培育幼苗,D錯誤。14.(核心素養·科學思維)(2024山東聊城中考)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況,可以幫助提高作物產量。關于玉米一天中生理過程變化的曲線(如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曲線Ⅰ為光合作用,Ⅱ為呼吸作用B.玉米在a、c點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C.比較a、p、c三點,p點有機物積累最多D.在b點玉米停止進行光合作用答案 A解析 Ⅰ代表的曲線只在白天活動強度大于0,故表示的是 光合作用,Ⅱ代表的曲線在白天、夜晚都能進行,故表示的是 呼吸作用,A符合題意。a、c點時光合作用的強度等于呼吸 作用的強度,B不符合題意。ac段(不包括a、c點),光合作用的 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一直在積累有機物,故a、p、c三 點中,c點有機物積累最多,C不符合題意。在b點,光照過強,為 了減少水的散失,部分氣孔關閉,二氧化碳進入量減少,光合 作用減弱,但光合作用并沒有停止,D不符合題意。15.(核心素養·科學思維)(2023江蘇無錫中考)將裝有萌發種 子的密閉玻璃瓶置于溫暖黑暗處12小時,下列曲線能合理反 映出瓶內二氧化碳含量隨時間變化的是 ( ) A B C DA解析 萌發的種子在溫暖黑暗處會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 化碳,所以瓶內二氧化碳的含量會逐漸增加,A選項中曲線表 示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漸增加的,A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共55分)16.(核心素養·科學思維)(2024江蘇鹽都期末)(10分)小杰學習 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對“不同顏色的光照對植物生長的 影響”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將長勢相同的番茄幼苗分成5 組,每組10株,分別照以白光、白光+藍光、白光+紅光、白光 +綠光、白光+紅光+藍光來探究不同光照顏色對番茄結果 時間的影響,實驗記錄如下表:組別 光照的顏色 結果時間(天)1 白光 382 白光+藍光 333 白光+紅光 354 白光+綠光 385 白光+紅光+藍光 28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實驗變量是 ,由表可知第 組的 光照最能促進番茄結果。(2)實驗過程中各組光照的強度必須相同,這是為了 。(3)第4組與第1組的番茄結果的時間相同,說明綠光對植物的 光合作用 (填“有”或“無”)促進作用。(4)番茄的一生需要多種無機鹽,在番茄開花結果期,為了讓 它碩果累累,應適當多施含 的無機鹽。光照的顏色 5 控制單一變量無 磷解析 (1)該實驗除光照的顏色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 因此,光照的顏色是實驗變量,由表可知,第5組的結果時間最 短,因此,第5組的光照最能促進番茄結果。(2)為了控制單一 變量,實驗過程中各組光照的強度必須相同。(3)第4組與第1 組的番茄結果的時間相同,說明綠光對植物的光合作用無促 進作用。(4)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 使果實和種子提前成熟。因此,在番茄開花結果期,為了讓它 碩果累累,應適當多施含磷的無機鹽。17.(2023江蘇泰興期末)(14分)走進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映 入眼簾的是連片的千畝蔬菜大棚。一排排日光溫室大棚,猶 如牢固的營帳駐扎在肥沃的土地上,甚是壯觀。大棚蔬菜成 了農民增收的“聚寶盆”,棚內蔬菜生機盎然、長勢喜人,圖 Ⅰ中A、B、C分別表示進出植物的某些物質,圖Ⅱ為農作物 在晴朗的一天中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變化曲線。請根據 所學分析并回答以下問題: 圖Ⅰ 圖Ⅱ(1)圖Ⅰ中的水是通過 管運輸到葉的,圖Ⅰ表示光合作 用的物質轉變,物質C表示 ,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 用的場所是 ,圖Ⅱ中乙的活動強度始終大于零,該 曲線代表 作用。導 有機物 葉綠體呼吸 (2)比較甲、乙活動強度的大小,可以發現c點之后、e點之前 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量在 (填“增加”或“減 少”)。(3)新鮮蘿卜存放時間長了會空心,這一現象與圖Ⅱ中曲線 代表的生理活動有關。增加 乙解析 (1)植物體內的導管能夠運輸水和無機鹽,故圖Ⅰ中的 水是通過導管運輸到葉的。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 在所合成的有機物中,并且釋放氧氣,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 用。故圖Ⅰ表示光合作用的物質轉變,物質C表示有機物,葉 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圖Ⅱ中乙的活動強 度始終大于零,說明其在有光、無光條件下均可進行,該曲線代表呼吸作用。(2)圖中be段(不含b、e兩點),光合作用強度 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一直在積累,故c點之后、e點之前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量在增加。(3)由于蘿卜在儲存時進行呼 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是把體內儲存的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 碳和水的過程,所以蘿卜會由于體內的有機物減少而出現空 心的現象,這一現象與曲線乙代表的生理活動有關。18.(核心素養·生命觀念)(2024江蘇建湖期末)(10分)在學習綠 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中,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人工光 合作用系統,利用物理實驗室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電極、 氣泵等模擬植物利用太陽能合成糖類的過程。請回答下列 問題:(1)該系統模擬了植物細胞中“能量轉換器”—— 的功能。氣泵模擬葉片上的 。(2)與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量相等的情況下,該系統糖類的積累量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植 物,原因是該人工光合系統沒有 作用消耗有機物。葉綠體 氣孔 高于呼吸 (3)人工光合系統由于對環境中水的依賴程度較低,在沙漠等 干旱地區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該系統不能完全替代植物, 比如植物還可以通過 增加大氣濕度。蒸騰作用解析 (1)綠色植物通過細胞中的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將 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所制造的有機物中。該系統模擬 了植物細胞中葉綠體的功能。氣孔是葉片散失水分以及與 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氣泵吸入二氧化碳,模仿了植 物葉片上的氣孔。(2)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有機物,而該 人工光合系統沒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因此消耗二氧化碳 量相等的情況下,該系統糖類積累量更多,高于植物。(3)該 系統不能完全替代植物,比如植物還可以通過蒸騰作用增加 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19.(核心素養·科學思維)(2023江蘇通州期末)(21分)技術扶貧 的典范朱有勇院士團隊,帶領云南少數民族通過栽種馬鈴薯, 實現了脫貧。圖甲表示馬鈴薯體內發生的生理活動①~③; 圖乙表示密閉大棚中,24小時內呼吸作用強度和光合作用強 度的變化曲線;圖丙表示密閉的大棚中,測得的某氣體24小時 內濃度的變化曲線:圖丁表示探究植物生理活動的實驗。請 回答下列問題: 圖乙圖甲 圖丙 圖丁(1)根據圖甲所示,馬鈴薯的葉片通過生理活動 (填 “①”“②”或“③”)能夠制造有機物,并通過 運 輸到塊莖中進行儲存。(2)馬鈴薯的塊莖在被銷往各地的過程中,為了減少運輸過程 中有機物的消耗,應該抑制圖乙中的 (填“Ⅰ”或 “Ⅱ”)活動的強度,該生理活動主要發生在馬鈴薯細胞的 (填細胞結構名稱)內。① 篩管 Ⅱ線粒體 (3)圖丙表示密閉的大棚中,測得的某氣體24小時內濃度的變 化情況,該氣體是 。馬鈴薯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 多的時間點是 點。(4)圖丁中,套上透明塑料袋,分別驗證植物產生氧氣和二氧 化碳,但圖中的裝置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可能原因是 。氧氣 18 驗證植物產生氧氣時沒有放到光下照射,驗證植物產生二氧化 碳時沒有放到黑暗環境中解析 (1)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因此 ①表示光合作用,馬鈴薯的葉片通過生理活動①能夠制造有 機物,并通過篩管運輸到塊莖中進行儲存。(2)圖丁中Ⅱ的活 動強度始終大于零,說明Ⅱ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會消耗有 機物,釋放能量,因此馬鈴薯的塊莖在被銷往各地的過程中, 為了減少運輸過程中有機物的消耗,應該抑制圖乙中的Ⅱ呼 吸作用的活動強度,該生理活動發生在馬鈴薯細胞的線粒體內。(3)根據圖丙可知,該氣體濃度在夜晚(0~6點、18~24點)降低,白天(6~18點)升高,植物在夜晚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和氧氣,白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和氧 氣會積累,故該氣體是氧氣,馬鈴薯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 時間點是18點。(4)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是光,因此驗證 植物產生氧氣時,必須將植物放在光照下;在黑暗條件下植物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氧氣,產生二 氧化碳。因此圖丁中的裝置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可能 原因是驗證植物產生氧氣時沒有放到光下照射,驗證植物產 生二氧化碳時沒有放到黑暗環境中。(共22張PPT)第五單元 植物的生活第12章 植物維持生物圈的穩定第1節 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基礎過關練知識點1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1.(主題教育·科學家與科學史)(2023江蘇興化昭陽湖中學期末)海爾蒙特實驗中,5年后柳樹質量明顯增加,而土壤質量只減少了約57 g,根據實驗現象他認為光合作用需要 ( )A.光 B.水 C.淀粉 D.氧氣B解析 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通過柳樹實驗認為,柳樹生長 過程中合成體內有機物所需的物質是水。2.(核心素養·生命觀念)(2024江蘇徐州樹人中學期末)植物進 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 )A.葉綠素 B.線粒體C.液泡 D.葉綠體D解析 對大多數植物來說,葉是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 葉肉細胞中含有的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3.(核心素養·探究實踐)(2024江蘇灌南期中)某生物興趣小組 在進行“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 所示的實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暗處理 染 色 部分遮光 脫色 觀察① ② ③ ④ ⑤A.實驗的先后順序是①③②④⑤B.步驟①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C.步驟④中,大燒杯中是清水,小燒杯中是酒精D.步驟⑤的現象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產物是淀粉答案 A解析 “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步驟:暗處理→ 部分遮光并放到光照下→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觀察顏色。故實驗的先后順序是①③④②⑤,A錯誤。4.(2023江蘇啟東期末)生物興趣小組在進行“驗證綠葉在光 下合成淀粉”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根據實驗 判斷,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實驗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4小時是為了將葉片中原有 的淀粉運走或耗盡B.水浴加熱裝置中,小燒杯中浸沒葉片的液體是酒精C.滴加碘液后看到的現象是遮光部分變藍D.該實驗能證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答案 C解析 葉片遮光部分缺乏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葉片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 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C錯誤。5.“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對此理解錯誤的是 ( )A.動物都直接以植物為食B.為其他生物提供最終的食物來源C.給其他生物提供構建自身的材料D.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知識點2 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食物和能量的來源A解析 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如羊吃 草、狼吃羊,A錯誤。6.“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都是攀附著植物的莖蔓才站 在這個星球上的”,關于這句話的描述,下列說法最準確的是 ( )A.植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生物類群B.植物是地球上出現最早的生物類群C.植物制造的有機物能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D.植物制造的有機物能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最終的 食物來源D解析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能滿足自 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需要,還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 了最終的食物來源。7.(2024江蘇丹徒期末,19,★☆☆)如圖是馬鈴薯植株示意 圖。它的食用部分是塊莖,其中富含淀粉,這些淀粉主要由 ( ) C能力提升練A.根從土壤中吸收積累B.塊莖利用無機物合成C.葉片制造后運輸而來D.花瓣分解有機物而來解析 馬鈴薯塊莖中的淀粉是由葉片中的葉肉細胞進行光 合作用制造,再通過篩管運輸到塊莖細胞的。8.(2024江蘇建湖期末,15,★★☆)將銀邊天竺葵(銀邊部分的 細胞中無葉綠體)的一片葉用黑色圓紙片兩面遮蓋,置于暗處 一晝夜后再移至光下數小時,取下此葉經脫色后滴加碘液。 對此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 )A.在暗處放置一晝夜的目的是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等有機 物運走或耗盡B.滴加碘液后②處變藍,說明該處產生了淀粉C.此裝置包含兩組對照實驗,分別是①與②、①與③D.此裝置可驗證光合作用需要光和葉綠體答案 C解析 此裝置包含兩組對照實驗,①與②形成了以葉綠體為 變量的對照實驗,驗證了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②與③形 成了以光為變量的對照實驗,驗證了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 的條件,C錯誤。9.(2023山東臨沂中考,8,★★☆)某同學在學習了“綠葉在光 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后,嘗試在銅錢草葉片上“作畫”(如 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作畫”前,需將銅錢草放置于黑暗處一晝夜B.用心形黑紙片將葉片的兩面夾緊,置于光下C.用酒精對葉片脫色,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D.此實驗可說明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和淀粉D解析 此實驗可說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光合作 用的必要條件是光,但是不能說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D錯誤。10.(核心素養·探究實踐)(2024四川遂寧中考)某生物學興趣 小組在學習光合作用后,利用課后服務實踐活動時間,開展了 “利用光合作用繪制小熊畫”的趣味實驗,部分操作如圖所 示。請據此回答以下問題:素養探究練(1)操作②~④的正確順序是 (填序號)。(2)操作③暗處理的作用是 ;操作④碘液染色之前,要用酒精進行 處理。(3)若該實驗成功繪制出小熊畫,則其同時也驗證了綠葉在光 下合成 、光是光合作用的 條件。(4)操作④染色后,葉片部分區域呈淺色,構建出小熊輪廓,完 成小熊畫繪制,這些淺色區域出現的原因是 。③②④ 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等有機物運走或耗盡 脫色 淀粉必要 遮光部分缺少光照,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解析 (1)實驗利用的原理是:植物在光下能進行光合作用合 成淀粉,且淀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實驗前需排除葉片內 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故操作②~④的正確順序是 ③②④。(2)實驗需排除葉片內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結果的干 擾,故操作③暗處理的作用是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等有機物 運走或耗盡。酒精能溶解葉綠素,為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操作 ④碘液染色之前,要用酒精進行脫色處理。(3)結合(1)中分析可知,若該實驗成功繪制出小熊畫,則其同時也驗證了綠葉在 光下合成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4)操作④染色后,葉片部分區域呈淺色,說明這些淺色區域沒有淀粉。這些 淺色區域出現的原因是遮光部分缺少光照,無法進行光合作 用合成淀粉。(共25張PPT)第五單元 植物的生活第12章 植物維持生物圈的穩定第2節 植物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2課時 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基礎過關練知識點3 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放出二氧化碳1.(核心素養·探究實踐)某同學為驗證新鮮蔬菜呼吸過程中 氣體的變化,在甲袋內裝入新鮮蔬菜,乙袋中不放任何材料, 接著密封袋口,并放至黑暗處,24 h后取出,分別將兩袋內的氣 體通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石灰水的變化如圖所示,此 實驗的結果說明植物呼吸產生 ( ) A.二氧化碳 B.氧氣C.有機物 D.能量答案 A解析 甲袋內有植物,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能 使試管內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核心素養·探究實踐)(2024江蘇姜堰期末)如圖所示,甲瓶中 裝入萌發的大豆種子,乙瓶中裝入等量煮熟的大豆種子。一 段時間后,分別放入燃燒的蠟燭,觀察到甲瓶的蠟燭熄滅,乙 瓶的蠟燭繼續燃燒,該實驗證明種子的呼吸作用 ( ) 甲 乙A.消耗了二氧化碳 B.消耗了氧氣C.產生了水 D.消耗了能量B解析 甲瓶中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需要消耗 氧氣,因此甲瓶中的蠟燭立即熄滅;而乙瓶中煮熟的種子不能 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因此蠟燭繼續燃燒。3.(核心素養·生命觀念)(2024江蘇亭湖一模)綠色植物呼吸作 用的原料、主要場所、產物分別是 ( )A.二氧化碳和水、葉綠體、有機物和氧氣B.有機物和氧氣、線粒體、二氧化碳和水C.二氧化碳和水、線粒體、有機物和氧氣D.有機物和氧氣、葉綠體、二氧化碳和水B解析 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的主要場 所是線粒體,呼吸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4.(核心素養·探究實踐)同學們利用包裝盒制作水培裝置種 植菠菜,如圖所示。利用增氧泵向水中通氣,有利于菠菜的根 進行 ( )C知識點4 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A.光合作用 B.吸收作用 C.呼吸作用 D.擴散作用解析 利用增氧泵向水中通氣可增加水中氧氣含量,有利于 菠菜的根進行呼吸作用。5.(2024安徽中考)某蔬菜工廠計劃采取適當增大晝夜溫差的 措施來提高蔬菜的產量。下列對白天和夜間溫度的處理,正 確的是 ( )A.白天和夜間都升溫B.白天升溫,夜間降溫C.白天和夜間都降溫D.白天降溫,夜間升溫B解析 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白天適 當升溫可以促進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機物;而夜晚光合作 用停止,適當降溫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B 正確。6.(2023江蘇鎮江二模)碳循環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循環, 生物通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下列生理活 動可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生物體的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C.擴散作用 D.吸收作用B知識點5 植物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解析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 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 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7.(核心素養·態度責任)為了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提倡 低碳生活。下列做法與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倡導光盤行動,節約糧食B.每天開車出行,舒適快捷C.使用簡易包裝,節能環保D.實施垃圾分類,合理利用B解析 每天開車出行,既浪費能源,又產生尾氣污染環境,不 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B符合題意。8.(2024江蘇通州期末,24,★☆☆)下列生產生活中的措施,能 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溫儲藏②在儲藏糧食的密封倉內充加二氧化碳③農田及時排水④小麥種子曬干入庫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A能力提升練解析 農田及時排水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氣,從而促進植物 根部的呼吸作用,③不符合題意。9.(核心素養·探究實踐)(2024江蘇泰興期末,27,★★☆)為探 究綠色植物和種子的生命活動,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并實 施了以下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裝置實驗前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或耗盡B.乙裝置中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細木條復燃C.丙裝置觀察到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D.丁裝置中的實驗現象說明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產生 了氧氣解析 燃燒的蠟燭熄滅,說明瓶中缺少氧氣,由此可推知萌發 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的氧氣,D錯誤。答案 D10.(2024江蘇啟東校級月考,5,★★★)如圖曲線表示某密閉 蔬菜大棚中光照強度與番茄的氧氣吸收(釋放)量之間的關 系。下列對該曲線的分析正確的是 ( )A.AB段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B.B點氧氣吸收量為0,說明此時番茄不進行呼吸作用C.番茄中有機物生成量最多的是C點D.CD段說明光合作用強度不再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答案 D解析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呼吸作用消耗氧氣,AB段氧氣吸 收量大于0,因此AB段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A錯 誤。B點氧氣吸收量為0,說明此時番茄的光合作用強度等于 呼吸作用強度,B錯誤。C點時光合作用達到峰值,但C點后番 茄中有機物的生成量仍在增加,C錯誤。CD段隨著光照強度 的增加,氧氣釋放量不再增加,因此CD段說明光合作用強度 不再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D正確。11.(核心素養·科學思維)(2024江蘇丹徒期末)如圖甲中A、B 分別表示在番茄葉片上進行的某項生理活動,①~④表示該 生理活動需要或產生的物質;圖乙是在一定面積內番茄的栽 種密度與光合作用有機物合成量及呼吸作用有機物消耗量 的關系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素養探究練圖甲 圖乙(1)若圖甲中A是光合作用,此生理活動主要是在葉肉細胞的 中進行的,②表示的物質是 。(2)分析圖乙,當番茄栽種密度為 (填字母)時,有機物積累量最多。因此,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 ,提高單位面積 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葉綠體氧氣 b 光能解析 (1)若圖甲中A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 放氧氣,故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氣,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葉綠體。(2)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植 物有機物積累量=光合作用有機物合成量-呼吸作用有機物 消耗量。種植密度為b時光合作用有機物合成量與呼吸作用 有機物消耗量差值最大,即有機物積累量最多。合理密植能 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單位面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共24張PPT)第五單元 植物的生活第12章 植物維持生物圈的穩定第2節 植物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1課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基礎過關練知識點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1.如圖為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示意 圖。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甲裝置中的小鼠因氧氣越來越少窒息死亡B.在光照條件下乙裝置中的小鼠能正常地活著C.將乙裝置中的小鼠換成燃燒的蠟燭,蠟燭熄滅D.將乙裝置放在黑暗處,不久小鼠死亡C解析 乙裝置中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內的氣 體(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氣),將乙裝置中的小鼠換成 燃燒的蠟燭,蠟燭不會熄滅,C錯誤。2.(核心素養·探究實踐)(2024江蘇淮安期末改編)如圖為“驗 證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向甲、 乙、丙三個錐形瓶內加入等量的清水,各滴入等量的質量分 數為0.1%的溴麝香草酚藍(BTB)溶液,再用吸管分別向各瓶 內吹氣,使溶液由淡藍色變成黃色。甲、乙瓶內放入等量的 新鮮水生植物,丙瓶內不放,密封后把甲瓶放到黑紙盒內, 乙、丙瓶放到陽光下。2~3小時后,觀察三個瓶內BTB溶液 的顏色變化,其中能夠變成淡藍色的是 (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都變藍解析 乙瓶放在陽光下,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瓶中二氧化碳減少,BTB溶液變藍。答案 B3.(2024江蘇通州期末)如圖是測定金魚藻光合作用的實驗裝 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在實驗前需對金魚藻進行暗處理B.產生氣泡的速度與光照強度有關C.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利于產生更多氣泡D.產生的氣體可使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A解析 該實驗探究的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進行該 實驗前,不需要進行暗處理,A錯誤。4.(核心素養·生命觀念)(2024江蘇連云港期末)2021年,雜志 《科學》刊登消息:中國科學院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利用二 氧化碳合成了淀粉,同時完成了光能到化學能的轉換,這相當 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實質,即 ( )A.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B.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C.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D.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A解析 光合作用的實質是把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同時把光 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5.(中華傳統文化·古籍)(2024江蘇泰興期末)《齊民要術》中 提到種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風”,意思是要根據當地的風 向選好行向,保持適當行距,以利于空氣流通。該做法促進光 合作用的原理是 ( )A.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B.延長光照時間C.增加葉綠體的含量 D.促進水分吸收A知識點2 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解析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種植作物時,根據當地的 風向選好行向,保持適當行距,以利于空氣流通,為作物進行 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6.農業生產中,合理密植能夠提高產量,該措施的原理是 ( )A.可少施肥料,降低成本B.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便于除草、噴灑農藥D.有利于植物吸收足夠的水B解析 農作物若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擋,只有部分葉片 能接受到光照,進行光合作用;若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 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能使植物充分接受光 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產量,B符合題意。7.(2024山東濟寧二模,10,★☆☆)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積累了 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至今仍在實踐中應用。下列敘述與合 理密植有直接關系的是 ( )A.耕鋤不以水旱息功,必獲豐年之收(據《齊民要術》)B.肥田之法,種綠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據《齊民要術》)C.慎其種,勿使數,亦無使疏(據《呂氏春秋》)D.種蘿卜,宜沙糯地。五月犁,六月種(據《四時類要》)C能力提升練解析 “慎其種,勿使數,亦無使疏”是指播種一定要小心, 不要使植株過密,也不要使植株過稀,與合理密植有直接關 系,C符合題意。8.(2024江蘇蘇州中考,10,★★☆)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適宜 的環境條件下,分別測定了強光和弱光下不同植物的光合作 用量,結果如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除光照強度和植物種類外,其他條件均應保持相同B.在同等光照強度下,玉米的光合作用量均比高粱少C.實驗結果表明,光照強度是影響光合作用量的唯一因素D.根據實驗結果可推斷所有植物在強光下才能生長得更好答案 A解析 該實驗探究的是強光和弱光下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 量,故除光照強度和植物種類外,其他條件均應保持相同,A正 確。由題圖可知,在強光下,玉米光合作用量比高粱高;在弱 光下,玉米光合作用量比高粱低,B錯誤。實驗結果表明,光照 強度和植物種類均是影響光合作用量的因素,C錯誤。該實 驗僅測定了三種植物在強光和弱光下的光合作用量,植物種 類較少,不能由此推斷所有植物在強光下才能生長得更好,D 錯誤。9.(數據分析題·表格)(2024江蘇南通二模,10,★★☆)如圖是 某生物興趣小組用金魚藻設計的實驗裝置,觀察在不同距離 燈光照射下,試管中產生的氣泡數,得到的數據如表: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個) 61 55 42 32 25 21 19從數據中不能得出的是 ( )A.植物離光源越近,產生的氣泡數越多B.植物與光源的距離與產生的氣泡數呈負相關C.光照越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D.光照時間越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D解析 本實驗的變量是光照強度,而不是光照時間,所以不能 得出光照時間越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的結論,D錯誤。10.(核心素養·科學思維)(2024江蘇灌云期中)圖1為光合作用 過程示意圖,圖2為葉綠體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圖1 圖2素養探究練(1)圖2中葉綠體呈現綠色,主要原因是葉綠體中含有 。它和其他色素都能捕捉光,為光合作用提供 。(2)如圖1所示,在葉綠體中能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淀粉等 有機物。在這個物質轉化的過程中,光能轉變為 ,儲存 在所合成的有機物中,這些能量是植物、動物和人體生命活 動的能量來源。(3)葉片制造的有機物通過 運輸到根、莖和果實等 器官。葉綠素 能量 化學能 篩管解析 (1)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圖2中葉綠體 呈現綠色,主要原因是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葉綠素能夠捕 捉光能,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2)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 用的場所,能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所合成的有機物 中,這些能量是植物、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3) 葉脈里含有導管和篩管,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 物,葉片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根、莖、果實等器官。(共23張PPT)第五單元 植物的生活第12章 植物維持生物圈的穩定第3節 植物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基礎過關全練知識點1 植物的蒸騰作用1.(2023江蘇鹽城景山中學期中)下列為四個實驗裝置,若要驗證葉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應選用的組合是 ( ) 甲 乙 丙 丁A.甲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A解析 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植物 體外的過程。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所以設 計對照實驗時應以有無葉片為唯一變量,同時要排除其他因 素的干擾。題圖中乙和丙用塑料袋將植物連同盆一起罩住, 這樣塑料袋內壁的小水珠有可能來自土壤,而不是全部來自 葉片。若要驗證葉片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應選 用的組合是甲和丁。2.(2024湖南中考)一株玉米一生需要消耗超過200千克的水 分,絕大部分水分通過葉片散失的生理過程是 ( )A.分解作用 B.呼吸作用C.蒸騰作用 D.光合作用C解析 植物吸收的水分除很小一部分參與植物體內各項生 命活動外,大部分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3.(核心素養·探究實踐)(2024四川成都中考)在量筒中插入一 支正常生長的帶葉枝條,將其置于適宜光照條件下,如圖所 示。24小時后,觀察到整個裝置重量明顯減少。該裝置重量 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 CA.光合作用釋放氧氣B.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C.蒸騰作用散發水分D.運輸作用運走有機物解析 蒸騰作用散發水分,導致裝置重量減少,C符合題意。4.(2024江蘇啟東期末)“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中的蓮葉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是 ( )A.氣孔 B.葉肉C.葉脈 D.表皮A解析 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組成的,氣孔是葉片散失水分 以及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A符合題意。5.(2023江蘇亭湖校級期末)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 ( )A.降低葉表面和周圍環境的溫度B.增加空氣濕度,有利于形成降雨C.促進植物體內水和無機鹽的運輸D.以上三項都是D解析 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進植物體 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能夠降低葉表面的溫度,避免植物因 氣溫過高而被灼傷;能夠增加空氣濕度,影響局部地區的降水 量,D符合題意。6.(2024江蘇蘇州期末)下列選項中能正確描述水分在自然界 與植物體之間的循環途徑的是 ( )A.自然降水→植物莖葉→植物根系→大氣B.大氣→植物根系→植物葉片→大氣C.植物葉片→植物根系→大氣D.大氣→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莖葉→大氣D知識點2 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中的作用解析 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向空氣中散發水分,可以增加 空氣濕度,影響局部降水量。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雨降 落到地面,被各種生物利用。在降雨的過程中,綠色植物可以 減緩雨水對陸地的沖刷,使更多的雨水滲入地下,補充地下 水;同時,綠色植物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植物再通過蒸 騰作用把水分從根運輸到莖、葉等器官,再通過蒸騰作用將 水分散發到空氣中。7.(時事熱點·世界森林日)(2024江蘇啟東期末)2023年3月21 日是第11個“世界森林日”,主題是“森林與健康”。經過 持續植樹造林、綠化國土,我國森林面積連續增長,質量不斷 提高,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最多的國家。森林能提高 大氣濕度,增加降水,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與之相關的主 要生理活動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運輸作用 D.蒸騰作用 D解析 植物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 中,可提高空氣濕度,增加降水,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D符 合題意。8.(2024河南中考,6,★☆☆)綠化祖國要擴綠、興綠、護綠并 舉。下列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制造有機物 B.降低大氣濕度C.參與水循環 D.養育其他生物B能力提升全練解析 綠色植物通過根部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用于蒸騰作 用,促進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增加了大氣濕度,B錯誤。9.(2024江蘇建湖期末,17改編,★★☆)如圖是某植物體內的 生理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BA.若①表示根對水分的吸收,則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分生區B.若②表示水分從低往高運輸,則運輸動力主要來自蒸騰作用C.若③表示水分的散失,則散失水分的“門戶”是保衛細胞D.若②表示水分的運輸,則該過程由篩管完成解析 根尖的成熟區生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 主要部位,A錯誤。植物的蒸騰作用把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的 形式散發到植物體外,是一種“泵”的原理,它為根吸水提供 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運輸;因 此,若②表示水分從低往高運輸,則運輸動力主要來自蒸騰作 用,B正確。植物散失水分的“門戶”是氣孔,C錯誤。導管 能夠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能夠運輸有機物,D錯誤。10.(跨學科·模型制作類)(2024吉林中考,15,★★☆)如圖是利 用氣球和注射器等材料制作的植物氣孔模型,下列敘述錯誤 的是 ( )A.①模擬保衛細胞,控制②開閉B.②模擬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C.③模擬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D.在夜幕降臨時,大多數②呈圖示狀態D解析 晚上葉片的大多數氣孔會縮小或關閉,蒸騰作用減弱, 散失的水分減少,故夜幕降臨時,大多數②不呈圖示狀態,D錯 誤。11.(核心素養·科學思維)(2024山東煙臺中考,21,★★★)研究 者測量了一棵樹18小時內水分的運輸速率和水分的吸收速 率,并繪制曲線(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水分的運輸速率大于吸收速率B.水分的運輸和吸收速率都與蒸騰作用無關C.水分運輸和吸收的最高速率相同D.水分的運輸速率和吸收速率存在相關性答案 D解析 分析題圖中的數據可知,約下午5時前,水分的運輸速 率大于吸收速率,但約下午5時后,水分的運輸速率小于吸收 速率,A錯誤;蒸騰作用促進了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B錯 誤;分析圖中數據可知,水分運輸和吸收的最高速率不同,水 分運輸的最高速率約為35克/時,水分吸收的最高速率約為28 克/時,C錯誤;水分的運輸速率和吸收速率存在相關性,即一定范圍內,水分的運輸速率加快,水分的吸收速率也加快,D正確。12.(開放性試題)(2024江蘇海門月考)秋冬季來臨,相關部門對樹木進行了下列處理:給落葉樹樹干基部刷白(刷白劑成分為:石灰乳、石硫合劑等),給常綠樹樹冠套上透明塑料袋(如圖)。 素養探究全練請回答下列問題:(1)給落葉樹樹干基部刷白有什么作用 。(2)給常綠樹樹冠套上透明塑料袋有什么作用 。(3)塑料袋內壁上出現許多水珠,主要與植物的什么生理活動 有關 。能防病滅蟲,防止日灼,減少凍害秋季天氣干燥、氣溫下降,透明塑料袋有保暖及減少水分 散失的作用,且透明塑料袋可讓植物正常進行光合作用 蒸騰作用解析 (1)秋冬季節為了防病滅蟲,防止日灼,減少凍害,常常 會給落葉樹樹干基部刷白。(2)秋季天氣干燥、氣溫下降,為 了保暖及減少水分散失,會給常綠樹樹冠套上透明塑料袋,且 透明塑料袋可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受影響。(3)水分以氣體 的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蒸騰作用。塑 料袋內壁上出現許多水珠,主要與植物的蒸騰作用有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科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5單元植物的生活第12章植物維持生物圈的穩定第1節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課件.ppt 蘇科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5單元植物的生活第12章植物維持生物圈的穩定第2節植物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1課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課件.ppt 蘇科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5單元植物的生活第12章植物維持生物圈的穩定第2節第2課時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課件.ppt 蘇科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5單元植物的生活第12章植物維持生物圈的穩定第3節植物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課件.ppt 蘇科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5單元植物的生活第12章植物維持生物圈的穩定素養綜合檢測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