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音樂《陽關三疊》教學設計課題基本信息課題 陽關三疊學科 音樂 年級 八年級 單元 第一單元版本 人教版 冊別 下冊1.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內容分析: 《陽關三疊》是一首經典的古代歌曲,在我國音樂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以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為藍本進行譜曲,歌詞富有詩意,情感真摯,生動地表達了友人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這首歌曲旋律古樸典雅,節奏舒緩,具有獨特的古典音樂韻味。其曲調運用了五聲音階,音域適中,旋律起伏不大,但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變化。在音樂結構上,采用了“三疊”的形式,即同一曲調反復演唱三次,每次演唱在歌詞和音樂上都有一些變化,層層遞進地深化了離別的情感。通過學習這首歌曲,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我國古代音樂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在送別時的細膩情感,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演唱水平,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學生情況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他們對音樂有著一定的興趣和熱情,但在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演唱能力,但對于古代音樂的了解相對較少,可能會覺得《陽關三疊》這樣的古典歌曲在理解和演唱上有一定的難度。他們的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八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此外,部分學生可能會因為害羞或缺乏自信而不敢大聲演唱,教師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提高演唱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探究式、互動式、合作學習、學科實踐。 4.信息技術(配套課件)準備:多媒體(PPT課件、網絡資源、人工智能等)2.學習目標與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學習目標 評價內容與方式審美感知:通過《陽關三疊》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其古樸、深沉的音樂風格,體會其蘊含的離情別緒,提升對中國古典音樂獨特美感的感知能力。 藝術表現:通過練習熟練掌握《陽關三疊》的節奏、音準,運用自然、圓潤的嗓音準確演唱歌曲,展現歌曲的韻味。 文化理解:通過對作品的學習,體會古人送別友人時的真摯情感,培養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識,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情感表達的共通性。 1.知識理解評價:課堂觀察學生表現,通過提問、小組討論考察學生對歌曲背景、內涵等理解情況。 2.演唱表現評價:組織演唱展示評價演唱水平。 3.合作參與評價:依據學生在小組討論、齊唱練習、小組表演中的表現,評價其團隊協作能力、參與度、不同形式演唱的適應能力。3.學習重難點及突破方法學習重難點 突破方法學習重點:掌握《陽關三疊》的節奏和旋律,準確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蘊含的文化內涵。 學習難點:體會歌曲中復雜情感的細膩表達,把握 “疊” 的創作手法在歌曲中的運用和變化。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歌曲的節奏特點、旋律走向,通過對比不同樂段,發現 “疊” 的變化。 2.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古人送別場景,深入感受歌曲情感。4.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次備課一、新課導入 1.教師播放一段古代送別場景的視頻,視頻中展現出古人在驛站、碼頭等地方送別友人的畫面,伴有悠揚的古典音樂。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同學們,從這段視頻中,你們感受到了怎樣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2.展示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詩句,讓學生齊聲朗讀:“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然后請學生說一說對這首詩的理解和感受。3.教師介紹:“這首詩是王維送友人去西北邊疆時所作,后來被改編成了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陽關三疊》。”引出課題。4.簡單介紹《陽關三疊》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價值,強調它是我國古代音樂文化的瑰寶。 通過播放視頻和展示詩句,營造出濃厚的古代送別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共鳴。讓學生對《陽關三疊》的創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聆聽歌曲1.播放《陽關三疊》的音頻,讓學生安靜地聆聽,同時引導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和情感。2.聽完第一遍后,教師提問:“同學們,聽完這首歌曲,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歌曲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樣的感受?”鼓勵學生自由發言。3.再次播放歌曲,讓學生跟隨音樂輕輕哼唱,感受歌曲的韻律。活動二:歌詞解析1.展示歌曲的歌詞,逐句講解歌詞的含義,結合王維的原詩,讓學生深入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情感。例如,解釋“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關津”中“遄行”的意思是快速前行,描繪出友人旅途的匆忙。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注意語氣和節奏的把握。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歌詞中最有感觸的部分,并說明原因。活動三:學唱歌曲1.教師范唱歌曲的第一段,讓學生仔細聆聽,觀察教師的口型和發聲方法。2.一句一句地教唱學生,及時糾正學生的音準和節奏錯誤。例如,對于歌曲中裝飾音較多的地方,要耐心地示范和指導。3.讓學生分組練習演唱第一段,教師巡回指導,給予鼓勵和建議。4.用同樣的方法教唱第二段和第三段,引導學生注意“三疊”之間的變化和情感的遞進。 通過多次聆聽歌曲,讓學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情感基調。歌詞解析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內涵,為準確演唱奠定基礎。逐句教唱和分組練習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提高演唱能力。三、鞏固練習 1.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表演,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場景,如古代驛站送別、碼頭送別等,進行《陽關三疊》的演唱表演。要求學生在表演中融入適當的動作和表情,表現出離別的情感。2.鼓勵學生對歌曲進行創新改編,如改變演唱形式(合唱、輪唱等)、創編新的歌詞等。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創作和排練。3.每個小組依次進行表演和展示,其他小組的學生認真觀看,并進行評價和交流。4.教師對每個小組的表演進行總結和評價,肯定學生的優點和創意,同時提出改進的建議。 通過小組表演和創新改編,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表演和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情感體驗,提高音樂綜合素養。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陽關三疊》這首經典的古代琴歌。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它的創作背景、歷史文化內涵,掌握了歌曲的節奏、旋律和演唱技巧,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古人送別友人時的真摯情感。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能夠繼續練習演唱這首歌曲,將中國古代優秀的音樂文化傳承下去。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從這首歌曲中學會珍惜身邊的友情,在與朋友分別時,用美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5.板書設計6.教學反思與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