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題分布 考查類型 命題分析2020·山東·T15 抗體檢測 通過近幾年考題分析可知:免疫學中的抗體結構及應用是常考知識點,命題情境多數以抗體種類、結構及抗體檢測法等為載體,通常與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結合2021·山東·T15 單抗與多抗2022·山東·T15 雙抗2023·山東·T25 抗體檢測1.抗體結構(1)組成:由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組成;重鏈和輕鏈之間,重鏈和重鏈之間由二硫鍵連接,形成四肽鏈結構;抗體的重鏈和輕鏈均可以分為可變區和恒定區,都有很多個折疊結構域。(2)分類:根據重鏈的結構等的差異,分為5種類型:Ig M、Ig D、Ig G、Ig A和Ig E,它們的重鏈分別用μ、δ、γ、α和ε表示,機體能夠產生約109種抗體分子。2.抗體的應用(1)免疫檢測免疫檢測技術的原理和應用是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抗原與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反應,檢測、定量和定位生物樣本中的特定抗原或抗體。免疫檢測技術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使其在醫學診斷、生物研究、食品安全檢測和環境監測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基本原理有:①抗原—抗體結合:這是免疫檢測技術的核心,檢測體系中的抗體能夠特異性地識別并結合到目標抗原上。抗原可以是病原體的蛋白質或其他特定分子,也可以是細胞表面的標記分子。抗體與抗原結合時形成免疫復合物,這種結合具有高度特異性。②標記物(信號放大):為了使抗原—抗體反應可檢測,通常會使用標記物(如酶、熒光素、放射性同位素或膠體金,圖1)標記抗體或抗原,從而在反應發生時產生可測量的信號(如酶促反應產生顏色變化,或者熒光信號)。③定量分析:通過測量標記物產生的信號強度,可以對目標分子進行定量分析。信號的強度通常與樣本中目標分子的濃度成正比。該技術檢測模式包括直接檢測(直接使用標記的抗體檢測抗原,圖2)、間接檢測(使用未標記的捕獲抗體和標記的第二抗體,圖3)、夾心檢測(使用兩種特異性抗體夾住抗原,圖4)等。圖1圖2 圖3圖4(2)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與藥物結合的免疫—化學療法(“導彈”療法),利用單克隆抗體與靶細胞特異性結合,將藥物帶至病灶部位。1.奧加伊妥珠單抗是全球首個經批準用于治療急性白血病的抗體偶聯藥物(ADC),由三個部分組成:(Ⅰ)伊珠單抗;(Ⅱ)N-乙酰-γ-刺孢霉素;(Ⅲ)連接子。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伊珠單抗可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表面抗原并誘導腫瘤細胞凋亡B.奧加伊妥珠單抗被細胞吞噬及溶酶體裂解后,N-乙酰-γ-刺孢霉素才能發揮作用C.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伊珠單抗可以對體內的腫瘤進行定位D.奧加伊妥珠單抗具有靶點清楚、毒副作用小的優點A 解析:伊珠單抗可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表面抗原并將連接的藥物輸送到靶細胞,N-乙酰-γ-刺孢霉素發揮治療效應誘導腫瘤細胞凋亡,A錯誤;奧加伊妥珠單抗被細胞吞噬及溶酶體裂解后,N-乙酰-γ-刺孢霉素被釋放才能發揮作用,B正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單克隆抗體在特定組織中成像的技術,可以對體內的腫瘤進行定位,C正確;單克隆抗體具有靶點清楚、毒副作用小的優點,D正確。2.西妥昔是由人/鼠融合基因表達的一種人/鼠嵌合型單抗(如圖),除具備鼠源抗體的特異性和親和力外,還降低了鼠源抗體對人體的免疫原性,可用于多種癌癥晚期的治療。EGF是體內促進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因子,西妥昔注射到人體后可與癌細胞表面的EGF受體特異性結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誘導癌細胞凋亡。服用西妥昔有一定副作用,如可引起皮膚瘙癢、肝功能下降等。下列關于西妥昔的說法,正確的是( )A.恒定區決定了抗體的特異性B.人體的不良反應主要與恒定區有關C.EGF受體僅在某些癌細胞中表達D.西妥昔單抗的制備過程屬于蛋白質工程D 解析:由題圖可知,可變區能夠與抗原特異性結合,決定了抗體的特異性,A錯誤;鼠源抗體對人體具有免疫原性,人體的不良反應與鼠源抗體有關,鼠源抗體位于可變區,所以人體的不良反應主要與可變區有關,B錯誤;EGF是體內促進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因子,在其他細胞中也能表達,C錯誤;西妥昔單抗的制備過程通過對原有抗體基因改造完成,屬于蛋白質工程,D正確。3.普通的腫瘤治療——單克隆抗體(單抗)只能結合單一的抗原,無法有效地聚集于腫瘤組織處。雙特異性單克隆抗體(雙抗)可以將抗腫瘤的藥物直接導至靶細胞,通過靶向多個抗原發揮協同抗腫瘤作用。基因工程制備雙抗的原理是對傳統單抗進行基因工程方面的改造,進而形成雙特異性抗體。利用雜交瘤細胞融合也可以制備雙抗,先使每個雜交瘤細胞受抗原刺激產生單克隆抗體,然后將這兩個雜交瘤細胞融合在一起,此融合的雜交瘤細胞能夠重新隨機組合“雙親”單抗肽段,從而產生雙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誘導兩個雜交瘤細胞融合,一定會產生雙抗B.基因工程改造傳統單抗,操作對象是肽鏈C.制備雜交瘤細胞過程中需要將能分泌特定抗體的漿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D.相比于普通化療,雙抗治療能減少藥物的用量并降低正常組織的不良反應D 解析:誘導兩個雜交瘤細胞融合,結果有不融合的單個雜交瘤細胞、融合成功的雙雜交瘤細胞,不一定會產生雙抗,即使融合成功的細胞,單抗肽段隨機組合,也不一定能產生雙抗,A錯誤;基因工程改造傳統單抗,應在基因水平操作,操作對象是DNA分子(或基因),B錯誤;制備雜交瘤細胞的過程中是免疫后的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C錯誤;將抗腫瘤的藥物直接導至靶細胞,能減少藥物的用量,避免了藥物作用于正常組織細胞,降低正常組織的不良反應,D正確。4.Trop-2 是一種跨膜糖蛋白,在多種腫瘤組織中高表達,參與細胞內多種信號轉導,從而調控細胞的增殖和轉移。Trop-2 抗體和細胞毒素類藥物 SN-38 構成偶聯物 (SG)可以有效治療乳腺癌,下圖為 SG的制備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推測腫瘤組織表達Trop-2糖蛋白可促進細胞的增殖和轉移B.①過程可用滅活的病毒使細胞膜的蛋白質和脂質分子重新排布C.③過程通過克隆化培養和抗體檢測獲得分泌抗Trop-2抗體的細胞D.④過程形成SG 通過SN-38特異性識別 Trop-2 并殺傷乳腺癌細胞D 解析:根據題意“Trop-2 是一種跨膜糖蛋白,在多種腫瘤組織中高表達,參與細胞內多種信號轉導,從而調控細胞的增殖和轉移”,推測腫瘤組織表達Trop-2糖蛋白可促進細胞的增殖和轉移,A正確;①過程為細胞融合過程,可用滅活的病毒使細胞膜的蛋白質和脂質分子重新排布,促進細胞融合,B正確;通過克隆化培養和抗體檢測獲得分泌抗Trop-2抗體的細胞,C正確;④過程形成SG 通過Trop-2 抗體特異性識別 Trop-2 并將SN-38運送到相應位置殺傷乳腺癌細胞,D錯誤。5.(不定項)CD47在多種腫瘤細胞中高表達,通過與巨噬細胞表面SIRPα互作使腫瘤細胞逃避吞噬清除。研究者將CD47鼠源單克隆抗體與表達CD47的非腫瘤細胞共孵育后,加入熒光標記的SIRPα,檢測細胞表面的熒光強度,結果如圖。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研究抑制CD47基因表達的靶向藥可為腫瘤治療提供新思路B.制備鼠源單克隆抗體需將鼠的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C.CD47鼠源單克隆抗體必須達到一定濃度才能發揮作用D.CD47通過與SIRPα互作降低了機體免疫防御能力ABC 解析:抑制腫瘤細胞過度表達CD47基因,可避免腫瘤細胞逃避吞噬清除,從而起到治療作用,A正確;制備鼠源單克隆抗體需將小鼠B淋巴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B正確;據題圖可知,CD47單克隆抗體在較低濃度范圍內,與無關抗體的熒光強度一致,抗體濃度達到一定值后細胞表面的熒光強度顯著下降,說明CD47鼠源單克隆抗體必須達到一定濃度才能發揮作用,存在劑量依賴效應,C正確;分析題意可知,腫瘤細胞的CD47通過與巨噬細胞表面SIRPα互作使腫瘤細胞逃避吞噬清除,降低了機體免疫監視能力,D錯誤。6.(2024·湖北檢測)免疫共沉淀技術(Co-IP)是在體外研究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的一種技術。其原理是:抗體A可與蛋白A結合,使A沉淀,如果蛋白B與蛋白A相互結合形成復合體,那么抗體A在將蛋白A沉淀的同時,也會把蛋白B沉淀下來。某科研團隊利用該技術研究細胞內三種蛋白α、β、γ間的相互作用,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Co-IP利用的原理是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B.Co-IP還能鑒定蛋白復合物中的未知蛋白組分C.實驗結果表明,β、γ均能與α結合形成復合體D.若用抗體β重復上述實驗,能得到一樣的結果D 解析:由題意可知,Co-IP涉及抗原和抗體的結合,故原理是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A正確;由題意可知,Co-IP還能驗證蛋白復合物中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以鑒定蛋白復合物中的未知蛋白組分,B正確;分析題意及實驗結果可知,三種蛋白α、β、γ均可與抗體α結合形成沉淀,說明β、γ均能與α結合形成復合體,C正確;由題意和實驗結果可知,抗體α可與β結合、也可與γ結合,但是β是否能與γ結合不得而知,因此若用β抗體重復上述實驗,不一定能得到一樣的結果,D錯誤。(共21張PPT)專題十二 細胞工程(含胚胎工程)命題熱點9 抗體及應用考題分布 考查類型 命題分析2020·山東·T15 抗體檢測 通過近幾年考題分析可知:免疫學中的抗體結構及應用是常考知識點,命題情境多數以抗體種類、結構及抗體檢測法等為載體,通常與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結合2021·山東·T15 單抗與多抗2022·山東·T15 雙抗2023·山東·T25 抗體檢測1.抗體結構(1)組成:由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組成;重鏈和輕鏈之間,重鏈和重鏈之間由二硫鍵連接,形成四肽鏈結構;抗體的重鏈和輕鏈均可以分為可變區和恒定區,都有很多個折疊結構域。(2)分類:根據重鏈的結構等的差異,分為5種類型:Ig M、Ig D、Ig G、Ig A和Ig E,它們的重鏈分別用μ、δ、γ、α和ε表示,機體能夠產生約109種抗體分子。2.抗體的應用(1)免疫檢測免疫檢測技術的原理和應用是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抗原與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反應,檢測、定量和定位生物樣本中的特定抗原或抗體。免疫檢測技術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使其在醫學診斷、生物研究、食品安全檢測和環境監測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基本原理有:①抗原—抗體結合:這是免疫檢測技術的核心,檢測體系中的抗體能夠特異性地識別并結合到目標抗原上。抗原可以是病原體的蛋白質或其他特定分子,也可以是細胞表面的標記分子。抗體與抗原結合時形成免疫復合物,這種結合具有高度特異性。②標記物(信號放大):為了使抗原—抗體反應可檢測,通常會使用標記物(如酶、熒光素、放射性同位素或膠體金,圖1)標記抗體或抗原,從而在反應發生時產生可測量的信號(如酶促反應產生顏色變化,或者熒光信號)。③定量分析:通過測量標記物產生的信號強度,可以對目標分子進行定量分析。信號的強度通常與樣本中目標分子的濃度成正比。該技術檢測模式包括直接檢測(直接使用標記的抗體檢測抗原,圖2)、間接檢測(使用未標記的捕獲抗體和標記的第二抗體,圖3)、夾心檢測(使用兩種特異性抗體夾住抗原,圖4)等。圖1 圖2 圖3圖4(2)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與藥物結合的免疫—化學療法(“導彈”療法),利用單克隆抗體與靶細胞特異性結合,將藥物帶至病灶部位。1.奧加伊妥珠單抗是全球首個經批準用于治療急性白血病的抗體偶聯藥物(ADC),由三個部分組成:(Ⅰ)伊珠單抗;(Ⅱ)N-乙酰-γ-刺孢霉素;(Ⅲ)連接子。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伊珠單抗可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表面抗原并誘導腫瘤細胞凋亡B.奧加伊妥珠單抗被細胞吞噬及溶酶體裂解后,N-乙酰-γ-刺孢霉素才能發揮作用C.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伊珠單抗可以對體內的腫瘤進行定位D.奧加伊妥珠單抗具有靶點清楚、毒副作用小的優點√A 解析:伊珠單抗可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表面抗原并將連接的藥物輸送到靶細胞,N-乙酰-γ-刺孢霉素發揮治療效應誘導腫瘤細胞凋亡,A錯誤;奧加伊妥珠單抗被細胞吞噬及溶酶體裂解后,N-乙酰-γ-刺孢霉素被釋放才能發揮作用,B正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單克隆抗體在特定組織中成像的技術,可以對體內的腫瘤進行定位,C正確;單克隆抗體具有靶點清楚、毒副作用小的優點,D正確。2.西妥昔是由人/鼠融合基因表達的一種人/鼠嵌合型單抗(如圖),除具備鼠源抗體的特異性和親和力外,還降低了鼠源抗體對人體的免疫原性,可用于多種癌癥晚期的治療。EGF是體內促進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因子,西妥昔注射到人體后可與癌細胞表面的EGF受體特異性結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誘導癌細胞凋亡。服用西妥昔有一定副作用,如可引起皮膚瘙癢、肝功能下降等。下列關于西妥昔的說法,正確的是( )A.恒定區決定了抗體的特異性B.人體的不良反應主要與恒定區有關C.EGF受體僅在某些癌細胞中表達D.西妥昔單抗的制備過程屬于蛋白質工程√D 解析:由題圖可知,可變區能夠與抗原特異性結合,決定了抗體的特異性,A錯誤;鼠源抗體對人體具有免疫原性,人體的不良反應與鼠源抗體有關,鼠源抗體位于可變區,所以人體的不良反應主要與可變區有關,B錯誤;EGF是體內促進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因子,在其他細胞中也能表達,C錯誤;西妥昔單抗的制備過程通過對原有抗體基因改造完成,屬于蛋白質工程,D正確。3.普通的腫瘤治療——單克隆抗體(單抗)只能結合單一的抗原,無法有效地聚集于腫瘤組織處。雙特異性單克隆抗體(雙抗)可以將抗腫瘤的藥物直接導至靶細胞,通過靶向多個抗原發揮協同抗腫瘤作用。基因工程制備雙抗的原理是對傳統單抗進行基因工程方面的改造,進而形成雙特異性抗體。利用雜交瘤細胞融合也可以制備雙抗,先使每個雜交瘤細胞受抗原刺激產生單克隆抗體,然后將這兩個雜交瘤細胞融合在一起,此融合的雜交瘤細胞能夠重新隨機組合“雙親”單抗肽段,從而產生雙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誘導兩個雜交瘤細胞融合,一定會產生雙抗B.基因工程改造傳統單抗,操作對象是肽鏈C.制備雜交瘤細胞過程中需要將能分泌特定抗體的漿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D.相比于普通化療,雙抗治療能減少藥物的用量并降低正常組織的不良反應√D 解析:誘導兩個雜交瘤細胞融合,結果有不融合的單個雜交瘤細胞、融合成功的雙雜交瘤細胞,不一定會產生雙抗,即使融合成功的細胞,單抗肽段隨機組合,也不一定能產生雙抗,A錯誤;基因工程改造傳統單抗,應在基因水平操作,操作對象是DNA分子(或基因),B錯誤;制備雜交瘤細胞的過程中是免疫后的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C錯誤;將抗腫瘤的藥物直接導至靶細胞,能減少藥物的用量,避免了藥物作用于正常組織細胞,降低正常組織的不良反應,D正確。4.Trop-2 是一種跨膜糖蛋白,在多種腫瘤組織中高表達,參與細胞內多種信號轉導,從而調控細胞的增殖和轉移。Trop-2 抗體和細胞毒素類藥物 SN-38 構成偶聯物 (SG)可以有效治療乳腺癌,下圖為 SG的制備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推測腫瘤組織表達Trop-2糖蛋白可促進細胞的增殖和轉移B. ①過程可用滅活的病毒使細胞膜的蛋白質和脂質分子重新排布C. ③過程通過克隆化培養和抗體檢測獲得分泌抗Trop-2抗體的細胞D. ④過程形成SG 通過SN-38特異性識別 Trop-2 并殺傷乳腺癌細胞√D 解析:根據題意“Trop-2 是一種跨膜糖蛋白,在多種腫瘤組織中高表達,參與細胞內多種信號轉導,從而調控細胞的增殖和轉移”,推測腫瘤組織表達Trop-2糖蛋白可促進細胞的增殖和轉移,A正確;①過程為細胞融合過程,可用滅活的病毒使細胞膜的蛋白質和脂質分子重新排布,促進細胞融合,B正確;通過克隆化培養和抗體檢測獲得分泌抗Trop-2抗體的細胞,C正確;④過程形成SG 通過Trop-2 抗體特異性識別 Trop-2 并將SN-38運送到相應位置殺傷乳腺癌細胞,D錯誤。5.(不定項)CD47在多種腫瘤細胞中高表達,通過與巨噬細胞表面SIRPα互作使腫瘤細胞逃避吞噬清除。研究者將CD47鼠源單克隆抗體與表達CD47的非腫瘤細胞共孵育后,加入熒光標記的SIRPα,檢測細胞表面的熒光強度,結果如圖。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研究抑制CD47基因表達的靶向藥可為腫瘤治療提供新思路B.制備鼠源單克隆抗體需將鼠的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C.CD47鼠源單克隆抗體必須達到一定濃度才能發揮作用D.CD47通過與SIRPα互作降低了機體免疫防御能力√√√ABC 解析:抑制腫瘤細胞過度表達CD47基因,可避免腫瘤細胞逃避吞噬清除,從而起到治療作用,A正確;制備鼠源單克隆抗體需將小鼠B淋巴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B正確;據題圖可知,CD47單克隆抗體在較低濃度范圍內,與無關抗體的熒光強度一致,抗體濃度達到一定值后細胞表面的熒光強度顯著下降,說明CD47鼠源單克隆抗體必須達到一定濃度才能發揮作用,存在劑量依賴效應,C正確;分析題意可知,腫瘤細胞的CD47通過與巨噬細胞表面SIRPα互作使腫瘤細胞逃避吞噬清除,降低了機體免疫監視能力,D錯誤。6.(2024·湖北檢測)免疫共沉淀技術(Co-IP)是在體外研究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的一種技術。其原理是:抗體A可與蛋白A結合,使A沉淀,如果蛋白B與蛋白A相互結合形成復合體,那么抗體A在將蛋白A沉淀的同時,也會把蛋白B沉淀下來。某科研團隊利用該技術研究細胞內三種蛋白α、β、γ間的相互作用,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Co-IP利用的原理是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B.Co-IP還能鑒定蛋白復合物中的未知蛋白組分C.實驗結果表明,β、γ均能與α結合形成復合體D.若用抗體β重復上述實驗,能得到一樣的結果√D 解析:由題意可知,Co-IP涉及抗原和抗體的結合,故原理是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A正確;由題意可知,Co-IP還能驗證蛋白復合物中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以鑒定蛋白復合物中的未知蛋白組分,B正確;分析題意及實驗結果可知,三種蛋白α、β、γ均可與抗體α結合形成沉淀,說明β、γ均能與α結合形成復合體,C正確;由題意和實驗結果可知,抗體α可與β結合、也可與γ結合,但是β是否能與γ結合不得而知,因此若用β抗體重復上述實驗,不一定能得到一樣的結果,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考生物二輪專題復習專題十二命題熱點9抗體及應用課件.ppt 高考生物二輪專題復習命題熱點9抗體及應用學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