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種群和群落的特征及群落的演替(2024·山東卷)研究群落時,不僅要調查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還要比較不同群落的物種組成。β多樣性是指某特定時間點,沿某一環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間物種組成的變化。它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獨有物種數之和與群落a、b各自的物種數之和的比值表示。(1)群落甲中冷杉的數量很多,據此 (填“能”或“不能”)判斷冷杉在該群落中是否占據優勢。群落甲中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種群密度不同,這體現了群落空間結構中的 。從協同進化的角度分析,冷杉在群落甲中能占據相對穩定生態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落甲、乙的物種豐富度分別為70和80,兩群落之間的β多樣性為0.4,則兩群落的共有物種數為 (填數字)。(3)根據β多樣性可以科學合理規劃自然保護區以維系物種多樣性。群落丙、丁的物種豐富度分別為56和98,若兩群落之間的β多樣性高,則應該在群落 (填“丙”“丁”“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判斷冷杉是否占據優勢,不能僅根據數量多少,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冷杉在群落中的生態作用、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群落空間結構包括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種群密度不同,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冷杉能在群落甲中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因為它與無機環境以及其他物種之間存在相互影響,通過協同進化,冷杉適應了群落的環境,與其他物種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態關系。(2)由題意可知,β多樣性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獨有物種數之和與群落a、b各自的物種數之和的比值表示,則計算兩群落共有物種數,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獨有物種數之和=(群落甲物種數+群落乙物種數)×β多樣性,將題目中的數據代入公式,得到:獨有物種數之和=(70+80)×0.4=60,因此,兩群落共有物種數為(70+80-60)/2=45。(3)β多樣性高表示兩群落之間的物種組成差異較大,丙和丁特有的物種多,在這種情況下,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護更多的物種。這是因為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可以保護物種的棲息地和生態環境,減少人類活動對物種的干擾和破壞,從而維系物種的多樣性。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將兩個群落的物種都納入保護范圍,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答案:(1)不能 水平結構 冷杉與其他物種和環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相互適應、相互依存,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態關系 (2)45 (3)丙和丁 群落丙和丁之間的β多樣性高,說明群落丙和丁獨有的物種數多,只有在群落丙和丁都建立自然保護區,才能保護各自獨有的物種以維系物種多樣性·任務一 生態位的分析(1)研究某種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什么內容?提示: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2)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的原因及意義?提示: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3)如何用生態位理論解釋自然群落的穩定性?提示: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在時間、空間上所占據的位置及與相關物種的功能關系和作用。在自然群落中,物種的生態位分化有助于群落的穩定性,生態位不同意味著物種在資源利用上存在差異,這樣多種動植物能在同一區域共存,高效利用資源而減少競爭,使得群落結構更加穩定。生態位的多樣性可以增加群落的抗干擾能力。當環境發生變化,如氣候波動或者出現自然災害時,具有多種生態位的群落就有更多的應對策略。總之,生態位的分化和多樣性讓自然群落中的物種能夠充分利用資源、減少競爭,并增強群落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進而維持群落的穩定性。·任務二 生態中多樣性的分析(1)β多樣性越大,不同群落或某環境梯度上不同點之間的共有種怎樣變化?提示:β多樣性越大,不同群落或某環境梯度上不同點之間的共有種越少。(2)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包括哪些?提示: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和掠奪式利用等的人類活動;環境污染;種植單一化農業和林業品種會導致遺傳多樣性的喪失,以及與之相應的經長期協同進化的物種消失;外來物種的盲目引入也會導致物種的滅絕,使生物多樣性喪失。模型 幾種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克氏針茅草原以羊草、牲畜喜食的克氏針茅為主要優勢植物,為分析不同放牧強度對克氏針茅草原植物群落結構、物種多樣性及地上生物量的影響,研究人員通過設置禁牧、輕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區進行實驗,采樣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樣地類型 禁牧 輕度放牧 中度放牧 重度放牧主要優勢植物 克氏針茅、羊草、糙隱子草 克氏針茅、羊草、寸草苔 豬毛菜、羊草、多根蔥 豬毛菜、糙隱子草、多根蔥群落高度/cm 9.1 8.3 7.7 5.6群落密度/ (株·m-2) 16.7 19.1 30.1 41.2總地上生物量/ (g·m-2) 193.58 218.65 122.36 115.33原有群落優勢種地上生物量/ (g·m-2) 80.65 92.62 38.2 26.7(1)使用樣方法調查四種樣地中某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時,每個樣方的面積通常設置為_________,調查時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點)。(2)決定草原群落性質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____;在禁牧和輕度放牧樣地,克氏針茅和羊草為優勢種,優勢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點)的植物,優勢種的種類是__________(填“不變”或“可變”)的。(3)調查結果表明,中度和重度放牧條件下群落密度增高,分析原因:過度放牧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競爭中占優勢,使得群落密度增高。(4)據表分析,輕度放牧使克氏針茅草原對食草動物的環境容納量_________ (填“增大”或“減小”);相比于中度放牧,重度放牧樣地中非原有群落優勢種的地上生物量占總地上生物量的比例_________(填“更大”或“更小”),群落退化更嚴重。由此可見,合理的放牧強度對實現克氏針茅草原可持續利用非常重要。解析:(1)使用樣方法調查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時,每個樣方的面積通常設置為1 m2。使用樣方法調查時應注意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樣方數量足夠多。(2)要認識一個群落,首先要分析該群落的物種組成,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決定草原群落性質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物種組成。優勢種是指數量很多、對其他物種的影響很大的物種。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原來占優勢的物種也可能逐漸失去優勢,甚至從群落中消失,該結論也可以從表中4個不同放牧強度的樣地中主要優勢植物的差別得出,因此優勢種的種類是可變的。(3)中度和重度放牧條件下群落密度增高,這是因為過度放牧造成牲畜喜食的克氏針茅等原優勢植物大幅減少,牲畜不喜食的雜草在競爭中占優勢,雜草大幅增加使群落密度增高。(4)據表分析可知,輕度放牧使克氏針茅草原原有群落優勢種(克氏針茅和羊草)地上生物量增加,因此食草動物的環境容納量也增大;中度放牧中非原有群落優勢種的地上生物量=總地上生物量-原有群落優勢種地上生物量,即122.36-38.2=84.16 g·m-2,所占比例為84.16÷122.36≈0.69;重度放牧樣地中非原有群落優勢種的地上生物量=115.33-26.7=88.63 g·m-2,所占比例為88.63÷115.33≈0.77。說明重度放牧樣地中非優勢種取代優勢種的程度更高,原有群落退化更嚴重,由此可見,合理的放牧強度對實現克氏針茅草原可持續利用非常重要。答案:(1)1 m2 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樣方數量足夠多 (2)物種組成 數量很多、對其他物種的影響很大 可變 (3)牲畜不喜食的雜草(或豬毛菜、羊草、多根蔥、糙隱子草) (4)增大 更大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2021·山東卷)海水立體養殖中,表層養殖海帶等大型藻類,海帶下面掛籠養殖濾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蠣,底層養殖以底棲微藻、生物遺體殘骸等為食的海參。某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如下,M、N表示營養級。(1)估算海參種群密度時常用樣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M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________kJ/(m2·a)。由M到N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保留一位小數),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在M和遺體殘骸間循環流動。(3)養殖的海帶數量過多,造成牡蠣減產,從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海水立體養殖模式運用了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依據這一原理進行海水立體養殖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構建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時,需考慮所養殖生物的環境容納量、種間關系等因素,從而確定每種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海參由于活動范圍小,活動能力弱,所以常用樣方法測定種群密度。(2)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 281+2 826-3 619=2 488 kJ/(m2·a);由M到N的能量傳遞效率為386÷(3 281+2 826)×100%≈6.3%,能量流動的方向是單向的且逐級遞減,故不能循環流動。(3)牡蠣以浮游植物為食,由于海帶的競爭,浮游植物數量下降,牡蠣的食物減少,所以產量降低。(4)海水立體養殖利用了群落結構的特點,優點是能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由于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構建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時,需考慮所養殖生物的環境容納量、種間關系等因素,從而確定每種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保持養殖產品的持續高產。答案:(1)海參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2)2 488 6.3 不能 (3)由于海帶的競爭,浮游植物數量下降,牡蠣的食物減少,產量降低 (4)能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 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保持養殖產品的持續高產(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任務一 流經M的能量分析(1)M的同化量是多少?提示:M的能量來源有兩個,一是來源于生產者的3 281 kJ/(m2·a),二是來源于遺體殘骸的2 826 kJ/(m2·a),故同化量為6 107 kJ/(m2·a)。(2)寫出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攝入量,糞便量之間的關系式。提示: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攝入量-糞便量。(3)用于M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多少?提示: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 281+2 826-3 619=2 488 kJ/(m2·a)。(4)寫出能量傳遞效率的計算模型。提示:能量傳遞效率=該營養級的同化量/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100%。·任務二 分析牡蠣和海帶的數量關系(1)海帶數量過多會導致浮游植物的數量如何變化?說明理由。提示:海帶生存在海水表層,海帶數量過多,與浮游植物的競爭增大,浮游植物的數量減少。(2)浮游植物數量的變化如何影響牡蠣的數量?提示:牡蠣以浮游植物為食,浮游植物數量減少,牡蠣數量也減少。(3)分析海帶數量過多導致牡蠣數量減少的原因。提示:海帶數量增多,導致浮游植物數量減少,從而導致牡蠣數量減少。模型一 能量流動模型模型二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模型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過度流入造成嚴重污染,研究人員利用生態工程原理進行生態修復并建成了人工濕地公園,既實現了污水凈化,同時又為人們提供休閑的場所。(1)在生態修復過程中,“高灘建設林帶,低灘栽水生植物”體現了群落各種群在空間分布上具有 結構。這樣的分布使不同種群的 重疊較少,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水分、營養物質等資源。(2)生態修復后,湖泊水清魚肥,帶來了經濟效益。為合理地利用漁業資源,研究人員對濕地內湖泊的能量流動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構建了下圖所示的能量流動模型(數值代表能量,單位為kJ)。①流入濕地湖泊中的總能量為 。湖泊中第二營養級和第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 %(保留一位小數)。②捕魚時網眼的大小會對湖泊中鰱魚種群的 (填種群數量特征)產生影響,從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采用標記重捕法對鰱魚種群數量進行調查時,首捕時用大網眼漁網捕撈80條并標記,重捕時用小網眼漁網捕撈825條,其中小魚(不能被大網眼漁網捕到)725條,帶標記的魚5條,則湖泊中鰱魚數量約為_________條。③養魚時,需要根據能量流動特點,合理確定魚的放養量,才能保證魚的持續高產,這說明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高灘建設林帶,低灘栽水生植物,這體現的是群落的水平結構。不同空間上的分布使群落種群的生態位重疊較少,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水分、營養物質等資源。(2)①根據題意可知,流入濕地湖泊中的總能量為植物固定的太陽能和污水中有機物中的能量。第二營養級的同化量為1 473+1 651=3 124 kJ,第三營養級的同化量為501.9 kJ,第二營養級和第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501.9÷3 124×100%≈16.1%。②捕魚時若使用大網眼的漁網會捕捉大魚而留下小魚,對鰱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產生影響,從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根據標記重捕法的計算公式,種群數量=(初次捕獲個體數×重捕個體數)÷重捕標記個體數=(80×825)÷5=13 200 條。③養魚時,合理確定魚的放養量,才能保證魚的持續高產,這說明研究能量流動能夠幫助人們合理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答案:(1)水平 生態位 (2)①植物固定的太陽能和污水中有機物中的能量 16.1?、谀挲g結構 13 200 ③幫助人們合理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共34張PPT)命題區4 種群、群落及生態系統(2024·山東卷)研究群落時,不僅要調查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還要比較不同群落的物種組成。β多樣性是指某特定時間點,沿某一環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間物種組成的變化。它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獨有物種數之和與群落a、b各自的物種數之和的比值表示。題型一 種群和群落的特征及群落的演替(1)群落甲中冷杉的數量很多,據此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斷冷杉在該群落中是否占據優勢。群落甲中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種群密度不同,這體現了群落空間結構中的_____________。從協同進化的角度分析,冷杉在群落甲中能占據相對穩定生態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落甲、乙的物種豐富度分別為70和80,兩群落之間的β多樣性為0.4,則兩群落的共有物種數為_____________(填數字)。(3)根據β多樣性可以科學合理規劃自然保護區以維系物種多樣性。群落丙、丁的物種豐富度分別為56和98,若兩群落之間的β多樣性高,則應該在群落__________(填“丙”“丁”“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判斷冷杉是否占據優勢,不能僅根據數量多少,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冷杉在群落中的生態作用、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群落空間結構包括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種群密度不同,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冷杉能在群落甲中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因為它與無機環境以及其他物種之間存在相互影響,通過協同進化,冷杉適應了群落的環境,與其他物種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態關系。(2)由題意可知,β多樣性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獨有物種數之和與群落a、b各自的物種數之和的比值表示,則計算兩群落共有物種數,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獨有物種數之和=(群落甲物種數+群落乙物種數)×β多樣性,將題目中的數據代入公式,得到:獨有物種數之和=(70+80)×0.4=60,因此,兩群落共有物種數為(70+80-60)/2=45。(3)β多樣性高表示兩群落之間的物種組成差異較大,丙和丁特有的物種多,在這種情況下,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護更多的物種。這是因為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可以保護物種的棲息地和生態環境,減少人類活動對物種的干擾和破壞,從而維系物種的多樣性。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將兩個群落的物種都納入保護范圍,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答案:(1)不能 水平結構 冷杉與其他物種和環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相互適應、相互依存,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態關系 (2)45 (3)丙和丁 群落丙和丁之間的β多樣性高,說明群落丙和丁獨有的物種數多,只有在群落丙和丁都建立自然保護區,才能保護各自獨有的物種以維系物種多樣性·任務一 生態位的分析(1)研究某種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什么內容?提示: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2)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的原因及意義?提示: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3)如何用生態位理論解釋自然群落的穩定性?提示: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在時間、空間上所占據的位置及與相關物種的功能關系和作用。在自然群落中,物種的生態位分化有助于群落的穩定性,生態位不同意味著物種在資源利用上存在差異,這樣多種動植物能在同一區域共存,高效利用資源而減少競爭,使得群落結構更加穩定。生態位的多樣性可以增加群落的抗干擾能力。當環境發生變化,如氣候波動或者出現自然災害時,具有多種生態位的群落就有更多的應對策略??傊?,生態位的分化和多樣性讓自然群落中的物種能夠充分利用資源、減少競爭,并增強群落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進而維持群落的穩定性。·任務二 生態中多樣性的分析(1)β多樣性越大,不同群落或某環境梯度上不同點之間的共有種怎樣變化?提示:β多樣性越大,不同群落或某環境梯度上不同點之間的共有種越少。(2)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包括哪些?提示: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和掠奪式利用等的人類活動;環境污染;種植單一化農業和林業品種會導致遺傳多樣性的喪失,以及與之相應的經長期協同進化的物種消失;外來物種的盲目引入也會導致物種的滅絕,使生物多樣性喪失。模型 幾種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克氏針茅草原以羊草、牲畜喜食的克氏針茅為主要優勢植物,為分析不同放牧強度對克氏針茅草原植物群落結構、物種多樣性及地上生物量的影響,研究人員通過設置禁牧、輕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區進行實驗,采樣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樣地類型 禁牧 輕度放牧 中度放牧 重度放牧主要優勢植物 克氏針茅、羊草、糙隱子草 克氏針茅、羊草、寸草苔 豬毛菜、羊草、多根蔥 豬毛菜、糙隱子草、多根蔥群落高度/cm 9.1 8.3 7.7 5.6群落密度/(株·m-2) 16.7 19.1 30.1 41.2總地上生物量/(g·m-2) 193.58 218.65 122.36 115.33原有群落優勢種地上生物量/(g·m-2) 80.65 92.62 38.2 26.7(1)使用樣方法調查四種樣地中某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時,每個樣方的面積通常設置為_________,調查時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2)決定草原群落性質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____;在禁牧和輕度放牧樣地,克氏針茅和羊草為優勢種,優勢種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的植物,優勢種的種類是__________(填“不變”或“可變”)的。(3)調查結果表明,中度和重度放牧條件下群落密度增高,分析原因:過度放牧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競爭中占優勢,使得群落密度增高。(4)據表分析,輕度放牧使克氏針茅草原對食草動物的環境容納量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相比于中度放牧,重度放牧樣地中非原有群落優勢種的地上生物量占總地上生物量的比例_______ (填“更大”或“更小”),群落退化更嚴重。由此可見,合理的放牧強度對實現克氏針茅草原可持續利用非常重要。解析:(1)使用樣方法調查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時,每個樣方的面積通常設置為1 m2。使用樣方法調查時應注意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樣方數量足夠多。(2)要認識一個群落,首先要分析該群落的物種組成,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決定草原群落性質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物種組成。優勢種是指數量很多、對其他物種的影響很大的物種。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原來占優勢的物種也可能逐漸失去優勢,甚至從群落中消失,該結論也可以從表中4個不同放牧強度的樣地中主要優勢植物的差別得出,因此優勢種的種類是可變的。(3)中度和重度放牧條件下群落密度增高,這是因為過度放牧造成牲畜喜食的克氏針茅等原優勢植物大幅減少,牲畜不喜食的雜草在競爭中占優勢,雜草大幅增加使群落密度增高。(4)據表分析可知,輕度放牧使克氏針茅草原原有群落優勢種(克氏針茅和羊草)地上生物量增加,因此食草動物的環境容納量也增大;中度放牧中非原有群落優勢種的地上生物量=總地上生物量-原有群落優勢種地上生物量,即122.36-38.2=84.16 g·m-2,所占比例為84.16÷122.36≈0.69;重度放牧樣地中非原有群落優勢種的地上生物量=115.33-26.7=88.63 g·m-2,所占比例為88.63÷115.33≈0.77。說明重度放牧樣地中非優勢種取代優勢種的程度更高,原有群落退化更嚴重,由此可見,合理的放牧強度對實現克氏針茅草原可持續利用非常重要。答案:(1)1 m2 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樣方數量足夠多 (2)物種組成 數量很多、對其他物種的影響很大 可變 (3)牲畜不喜食的雜草(或豬毛菜、羊草、多根蔥、糙隱子草) (4)增大 更大(2021·山東卷)海水立體養殖中,表層養殖海帶等大型藻類,海帶下面掛籠養殖濾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蠣,底層養殖以底棲微藻、生物遺體殘骸等為食的海參。某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如下,M、N表示營養級。題型二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1)估算海參種群密度時常用樣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M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________kJ/(m2·a)。由M到N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數),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M和遺體殘骸間循環流動。(3)養殖的海帶數量過多,造成牡蠣減產,從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海水立體養殖模式運用了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依據這一原理進行海水立體養殖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構建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時,需考慮所養殖生物的環境容納量、種間關系等因素,從而確定每種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海參由于活動范圍小,活動能力弱,所以常用樣方法測定種群密度。(2)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 281+2 826-3 619=2 488 kJ/(m2·a);由M到N的能量傳遞效率為386÷(3 281+2 826)×100%≈6.3%,能量流動的方向是單向的且逐級遞減,故不能循環流動。(3)牡蠣以浮游植物為食,由于海帶的競爭,浮游植物數量下降,牡蠣的食物減少,所以產量降低。(4)海水立體養殖利用了群落結構的特點,優點是能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由于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構建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時,需考慮所養殖生物的環境容納量、種間關系等因素,從而確定每種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保持養殖產品的持續高產。答案:(1)海參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 (2)2 488 6.3 不能 (3)由于海帶的競爭,浮游植物數量下降,牡蠣的食物減少,產量降低 (4)能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 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保持養殖產品的持續高產(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任務一 流經M的能量分析(1)M的同化量是多少?提示:M的能量來源有兩個,一是來源于生產者的3 281 kJ/(m2·a),二是來源于遺體殘骸的2 826 kJ/(m2·a),故同化量為6 107 kJ/(m2·a)。(2)寫出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攝入量,糞便量之間的關系式。提示: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攝入量-糞便量。(3)用于M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多少?提示: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 281+2 826-3 619=2 488 kJ/(m2·a)。(4)寫出能量傳遞效率的計算模型。提示:能量傳遞效率=該營養級的同化量/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100%。·任務二 分析牡蠣和海帶的數量關系(1)海帶數量過多會導致浮游植物的數量如何變化?說明理由。提示:海帶生存在海水表層,海帶數量過多,與浮游植物的競爭增大,浮游植物的數量減少。(2)浮游植物數量的變化如何影響牡蠣的數量?提示:牡蠣以浮游植物為食,浮游植物數量減少,牡蠣數量也減少。(3)分析海帶數量過多導致牡蠣數量減少的原因。提示:海帶數量增多,導致浮游植物數量減少,從而導致牡蠣數量減少。模型一 能量流動模型模型二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模型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過度流入造成嚴重污染,研究人員利用生態工程原理進行生態修復并建成了人工濕地公園,既實現了污水凈化,同時又為人們提供休閑的場所。(1)在生態修復過程中,“高灘建設林帶,低灘栽水生植物”體現了群落各種群在空間分布上具有__________結構。這樣的分布使不同種群的__________重疊較少,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水分、營養物質等資源。(2)生態修復后,湖泊水清魚肥,帶來了經濟效益。為合理地利用漁業資源,研究人員對濕地內湖泊的能量流動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構建了下圖所示的能量流動模型(數值代表能量,單位為kJ)。①流入濕地湖泊中的總能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泊中第二營養級和第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______% (保留一位小數)。②捕魚時網眼的大小會對湖泊中鰱魚種群的__________(填種群數量特征)產生影響,從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采用標記重捕法對鰱魚種群數量進行調查時,首捕時用大網眼漁網捕撈80條并標記,重捕時用小網眼漁網捕撈825條,其中小魚(不能被大網眼漁網捕到)725條,帶標記的魚5條,則湖泊中鰱魚數量約為_________條。③養魚時,需要根據能量流動特點,合理確定魚的放養量,才能保證魚的持續高產,這說明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高灘建設林帶,低灘栽水生植物,這體現的是群落的水平結構。不同空間上的分布使群落種群的生態位重疊較少,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水分、營養物質等資源。(2)①根據題意可知,流入濕地湖泊中的總能量為植物固定的太陽能和污水中有機物中的能量。第二營養級的同化量為1 473+1 651=3 124 kJ,第三營養級的同化量為501.9 kJ,第二營養級和第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501.9÷3 124×100%≈16.1%。②捕魚時若使用大網眼的漁網會捕捉大魚而留下小魚,對鰱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產生影響,從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根據標記重捕法的計算公式,種群數量=(初次捕獲個體數×重捕個體數)÷重捕標記個體數=(80×825)÷5=13 200 條。③養魚時,合理確定魚的放養量,才能保證魚的持續高產,這說明研究能量流動能夠幫助人們合理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答案:(1)水平 生態位 (2)①植物固定的太陽能和污水中有機物中的能量 16.1?、谀挲g結構 13 200?、蹘椭藗兒侠碚{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考生物二輪專題復習命題區4種群、群落及生態系統學案.docx 高考生物二輪專題復習命題區4種群、群落及生態系統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