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 同步檢測題(解析版)一、選擇題(下列各題 4 個選項中,只有 1 項符合題意。每小題 3 分,共 45分)1.2024年9月11日,廣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袁古潔受聘為華附法治副校長。聘任儀式后,她以“與法治同行,為成長護航”為主題,開講該校“開學第一堂法治課”,希望同學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這是因為( )①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②法律負責評判道德是與否③違法必然要承擔刑事責任④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的要求、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它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違反法律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所以同學們要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故①符合題意; 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法律規定了人們行為的邊界,同學們只有遵守法律,才能避免違法犯罪,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所以要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故④符合題意; 法律和道德是不同的行為規范,法律主要負責規范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而不是評判道德的是與非,道德有自己的評價標準和規范體系,故②說法錯誤;違法不一定承擔刑事責任,只有犯罪行為才承擔刑事責任,一般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故③說法錯誤。2.某校舉行民法典宣傳活動,下列適合在該活動中出現的案例是( )①王某開車在路邊違停,交警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處以罰款②趙某將他人丟失的手表據為己有,被法院判其歸還失主③張某觀看籃球比賽時起哄打鬧,被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處罰④李某以牟利為目的,利用AI技術未經楊某同意將其視頻進行了換臉處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將他人丟失的手表據為己有,被法院判令歸還,這是侵犯他人合法財產,是民事違法行為,屬于民法典內容;利用AI技術未經楊某同意將其視頻進行了換臉處理,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權等權益,是民事違法行為,屬于民法典內容,故②④符合題意;路邊違停,交警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處以罰款,這是行政違法行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故①不符合題意;觀看比賽時起哄打鬧,被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處罰,這受到的是行政處罰,是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內容,故③不符合題意。如圖所示的包含關系不正確的是( )A. B. .D【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刑罰的種類、行政違法行為。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故A說法正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故B說法正確;行政處罰包括拘留、罰款等,故C說法正確;拘役屬于主刑,故D說法錯誤。4.所謂“小微違法行為”,一般指情節輕微,不會即刻對他人合法權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造成較大影響的違法行為。如“三無”老年代步車上路、行人闖紅燈、在人行道上停車等。對于小微違法行為,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雖是違法行為,但危害不大,以“小”視之即可②既違背道德,也違反法律,同樣需要承擔法律責任③我們應依法自律,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④大量的小微違法行為會帶來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潛在風險,不容小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依法自律。題干中大量的小微違法行為會帶來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潛在風險,既違背道德,也違反法律,同樣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我們應依法自律,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故②③④說法正確;小微違法行為雖危害不大,但仍不容小覷,故①說法錯誤5.生活中,法律通過規范人們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確保社會的正常運行。關于法律,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法律由國家或社會機構制定,有強制執行力②法律對全體公民具有約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一般違法和嚴重違法都要受到刑事處罰④違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違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一般違法與犯罪的關系。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對全體公民具有普遍約束力,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的基本原則。違法包括一般違法和犯罪(嚴重違法),犯罪必然違法,但違法(如違反行政法規)不一定是犯罪。故②④符合題意;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而非“社會機構”。故①錯誤;一般違法包括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要承擔行政責任,民事違法要承擔民事責任,只有嚴重違法(犯罪)才會受刑事處罰。故③錯誤。6.下列對我國刑法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②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③規定了對犯罪人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④人們經常從事的民事活動都是由刑法規定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題考查刑法的含義和功能。刑法是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和對犯罪人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故①②③說法正確;民事活動主要由《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規范,而非刑法。刑法僅針對犯罪行為,與普通民事活動無關,故④說法錯誤。7.在學習《犯罪與刑罰》這一課時,同學們就相關學習內容展開討論。以下同學的觀點你支持的是( )A.小穎:應受刑罰處罰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現B.小玲:刑法是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和對犯罪人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C.小楠:拘役是刑罰中附加刑的一種D.小陽: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犯罪行為【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刑法的含義、犯罪的特征、刑罰的分類。刑法是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和對犯罪人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故B符合題意;刑事違法性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現;犯罪是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故A說法錯誤;拘役是主刑的一種,而不是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和驅逐出境,故C說法錯誤;犯罪行為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僅僅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為,故D說法錯誤。8.近日,貴陽人民法院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罪做出一審判決,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10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下列對這一案件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李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屬于附加刑③有期徒刑10個月屬于主刑④所有違法行為都要承擔刑事責任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相關知識。 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十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說明其行為受到了刑罰處罰,因此,李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屬于犯罪行為,其中有期徒刑十個月屬于主刑,罰金人民幣五萬元屬于附加刑,故①②③符合題意;所有違法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要承擔刑事責任,故④說法錯誤。9.在2025年召開的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人民法院2024年審結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萬件4.1萬人。報告特別指出,對強奸未成年人、性質極其惡劣的郭某某、尚某某、公某某等,依法判處死刑。這表明( )A.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侵害B.人民法院審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在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C.行政機關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有利于維護社會安定,彰顯公平正義D.死刑屬于主刑,判處死刑體現了法律對未成年人權益的特殊保護【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給予的特殊保護、刑罰的相關知識。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弱,但并非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故A說法錯誤;人民法院審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履行司法保護職責,而非社會保護 ,故B說法錯誤;題干主體是人民法院,屬于司法機關,不是行政機關,故C說法錯誤;死刑屬于主刑,對強奸未成年人等性質極其惡劣的犯罪分子依法判處死刑,體現了法律對未成年人權益的特殊保護,故D說法正確。10.小明發現有人偷偷地從對門家搬出家電等物品,他就悄悄觀察,看到那些家電被裝上一輛小貨車后,小明便記下車牌號。后來警方通過小明提供的車牌號破案,抓住了竊賊。這說明小明( )①懂得要防范侵害,見義“智”為②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③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關照和保護④能夠明辨是非,維護正義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小明在發現可疑行為時,選擇悄悄觀察并記錄信息。這體現了他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懂得要防范侵害,見義“智”為。故①說法正確;小明通過提供關鍵信息幫助警方破案,體現了他善于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故②說法正確;小明能夠識別出可疑行為,并果斷采取行動(記錄車牌號并報警),這體現了他的明辨是非能力和對正義的維護。故④說法正確;說法正確,但在這個情境中,小明并沒有直接體現出他因為知道自己是未成年人而受到法律特殊保護而采取某種行動。他的行為更多是基于智慧和正義感,而非對自己法律地位的認知。故③不符合題意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規則被稱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勵公民( )A.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B.培養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C.遇到侵害能夠正當防衛D.應對違法犯罪時要見義“智”為【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知識。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條款有利于鼓勵公民培養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故B符合題意;題干主旨未涉及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應對違法犯罪時要見義“智”為,故AD不符合題意;題文中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不屬于正當防衛,故C不符合題意。12.以下是小林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軌跡。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②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違法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③法律給予未成年人特殊保護,我們年齡小違法犯罪也沒關系④要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預防犯罪。小林從品學兼優的學生發展到持刀搶劫走上犯罪道路,這啟示我們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要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故①④說法正確;犯罪行為才會受到刑罰處罰,故②說法錯誤;年齡小也不能違法犯罪,年齡小犯罪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故③說法錯誤。13.“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遲。”以下說法與其表達的意思相符的有( )①我們要依法自律,杜絕不良行為②我們要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③小錯可不斷,大錯不能犯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預防違法犯罪。“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遲。”意思是罪孽的事情都是從小事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如果不改正等到在監獄的時候再后悔就晚了,警示我們要依法自律,杜絕不良行為,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要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故①②④說法正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小錯誤也要避免不犯,故③錯誤。14.交通警察走進校園開展“交通安全”普法活動,宣講了以下內容:◇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駕駛機動車不得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車輛以100千米的時速行駛時,每秒鐘會駛出28米左右,如果分心兩秒鐘,車輛就能駛出將近60米,容易發生危險。交通警察的宣講讓我們認識到( )①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要珍愛生命,增強道路交通安全意識③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④要發自內心尊崇法律,增強法治意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增強法治意識、法律的作用。交通警察宣講交通安全知識,旨在讓學生們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因為交通事故可能會危及生命,所以要珍愛生命,增強道路交通安全意識,故②符合題意;通過了解交通安全相關法律規定,能明白法律規范著人們在道路上的行為,保障著交通秩序和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體現出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故③符合題意;交通警察進校園普法,目的是讓學生們樹立法治觀念,從內心尊崇法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增強法治意識,故④符合題意;“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國家立法機關等的職責,并非學生通過此次宣講能直接認識到的內容,故①不符合題意15.從不良行為到嚴重不良行為,從一般違法行為到犯罪行為,往往僅是一步之遙,防微杜漸是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方法。下列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A.小灰:雖然我小錯不斷,但我大錯不犯,犯罪與我無關B.小黑:我們集體闖紅燈,“法不責眾”,警察也沒辦法C.小藍:我故意用玩具手槍把好友的花盆打成“蜂巢”,我覺得這是小事D.小白:勿以惡小而為之,拒絕不良嗜好,自覺遵紀守法【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預防違法犯罪。預防違法犯罪要求我們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勿以惡小而為之,拒絕不良嗜好,自覺遵紀守法,故D符合題意;預防違法犯罪要從小事做起,杜絕不良行為,故A說法錯誤;集體闖紅燈是違法行為,故B說法錯誤;破壞別人財物是違法行為,故C說法錯誤二、材料分析題(共55分)16.【預防違法犯罪】材料一 某地交警開展酒駕夜查行動,發現張某屬飲酒后駕駛營運機動車。民警依法對其違法行為處5000元罰款,行政拘留15日,同時吊銷駕駛證且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材料二 在另一起夜查行動中發現駕駛人陳某竟是未成年,根本沒有申領駕照的資格。未成年人駕駛機動車本身就危險重重,更何況是涉嫌醉酒駕駛,這更是險之又險。經專業機構進行鑒定后顯示,其血液中乙醇含量為107.62mg/100ml,屬醉酒駕駛陳某被處以罰款1200元的處罰,并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張某和陳某分別屬于什么違法行為?并分別說明判斷的理由。(4分)(2)請從“法不可違”的角度,談談材料中張某和陳某的行為后果給你帶來的啟示。(4分)(3)請你結合材料二中陳某的事例,分析未成年人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4分)【答案】(1)①張某因酒駕被依法處5000元罰款,行政拘留15日,由此可知是一般違法行為。②陳某的行為屬于醉駕,依法追究陳某某的刑事責任,由此可知是犯罪行為。(2)①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②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③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④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⑤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3)①個人方面:身心發育尚不成熟,法律意識淡薄,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②家庭方面:監護人未履行好監護職責,疏忽法治意識觀念的教育與培養。③社會方面:社會環境復雜,干擾未成年人的因素較多,容易誤入歧途。【解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防范一般違法行為、預防犯罪的要求、保護未成年人。(1)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張某因酒駕被依法處5000元罰款,行政拘留15日→可聯系一般違法行為作答。關鍵詞②:陳某的行為屬于醉駕,依法追究陳某某的刑事責任→可聯系犯罪行為作答。(2)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張某因酒駕被依法處5000元罰款,行政拘留15日→可聯系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作答。關鍵詞②:陳某的行為屬于醉駕,依法追究陳某某的刑事責任→可聯系預防犯罪的要求作答。(3)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駕駛人陳某竟是未成年,根本沒有申領駕照的資格;涉嫌醉酒駕駛→可聯系青少年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監護人未履行好監護職責;社會環境復雜作答。17.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爭做尊法守法好公民。請你運用“遠離違法犯罪”的相關知識回答問題。【法不可違】大學生陳某迷上了電競游戲,隨著消費不斷增加,他開始捉襟見肘,在網吧結識了一名社會上的不良青年,并與之結伴多次攔路搶劫,最終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一萬元。(1)結合上述材料,陳某的行為屬于哪類違法行為?其特征有哪些?(4分)【預防犯罪】中國司法大數據顯示,全國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告人以初中生為主,是預防犯罪的主體人群。“厭學→逃學→流浪社會→劣跡行為→違法犯罪”,是大多數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基本軌跡。(2)為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你有哪些好的建議?(4分)【善用法律】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成熟,容易受到不法侵害,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自救方法。(3)請你至少列出兩條自救方法與大家分享。(4分)【答案】(1)刑事違法行為(犯罪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2)①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②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3)虛張聲勢,與歹徒巧周旋,爭取他人的幫助;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的體貌特征和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等。【解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犯罪的基本特征、增強法治觀念的要求、杜絕不良行為的要求、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意義和要求。(1)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小問1,關鍵詞①:陳某與社會青年多次攔路搶劫,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一萬元→可鏈接刑事違法行為。小問2:本題考查犯罪的特征,可依據教材知識作答。 (2)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厭學→逃學→流浪社會→劣跡行為→違法犯罪”,是大多數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基本軌跡→可鏈接增強法治觀念的要求;杜絕不良行為的要求。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本題考查列舉兩條自救方法,屬于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18.【情境探究】情境一 李某、王某、吳某三人在電影院觀看電影時起哄、打鬧,吹口哨。工作人員多次勸阻無效,只好請民警將其帶走,公安機關給予三人警告處分。情境二 朱某在工廠浴室撿到蘇某的進口手表,先說兩天后歸還,后又稱手表丟失,拒不歸還。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表。情境三 中學生趙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搶奪9名小學生財物,獲得贓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認定趙某犯搶劫罪,依法判處趙某有期徒刑三年。(1)他們分別違反了什么法律?屬于什么類型的違法行為?(6分)(2)上述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示?(5分)【答案】(1)①李某、王某、吳某三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行政違法行為。②朱某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屬于民事違法行為。③趙某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屬于刑事違法行為(犯罪)。(2)①法不可違,違法必究。②我們要認識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③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法律法規。④要學法尊法守法,做守法公民。⑤違法無小事,要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⑥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解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預防犯罪的要求、依法自律的要求。 (1)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李某、王某、吳某三人在電影院觀看電影時起哄、打鬧,吹口哨→可鏈接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行政違法行為;關鍵詞②:朱某在工廠浴室撿到蘇某的進口手表,先說兩天后歸還,后又稱手表丟失,拒不歸還→可鏈接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屬于民事違法行為;關鍵詞③:人民法院認定趙某犯搶劫罪,依法判處趙某有期徒刑三年→可鏈接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屬于刑事違法行為(犯罪)。(2)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李某、王某、吳某三人在電影院觀看電影時起哄、打鬧,吹口哨→可鏈接法不可違,違法必究;關鍵詞②: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表→可鏈接違法無小事,要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關鍵詞③:人民法院認定趙某犯搶劫罪,依法判處趙某有期徒刑三年→可鏈接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學法尊法守法,做守法公民。19.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回答相關問題。一名15歲的學生自從沉迷網絡游戲后,便無心上學,經常曠課去網吧通宵玩游戲。起初偷家里和同學的錢去上網,后來發展到和兩個社會“朋友”結伙斗毆,再后來攔路搶劫。當“審判長”宣判“被告搶劫罪成立,判處有期徒刑2年,罰金5000元”時,這名學生才深刻地感受到違法犯罪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1)請寫出材料中這位同學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4分)(2)這位同學的變化軌跡啟示我們怎樣做?(4分)(3)結合所學回答犯罪的最本質特征。(3分)【答案】(1)不良行為:無心學習,經常曠課、偷家里和同學的錢去網吧。嚴重不良行為:結伙斗毆。(2)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認清不良行為和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3)嚴重社會危害性。【解析】考查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預防犯罪、犯罪的最本質特征。 (1)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無心學習,經常曠課、偷家里和同學的錢去網吧→可鏈接不良行為。關鍵詞②:結伙斗毆→可鏈接嚴重不良行為。(2)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一名15歲的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無心上學,攔路搶劫受到刑罰處罰→可鏈接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抵制不良誘惑、依法自律、遵紀守法等。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本題考查犯罪的最本質特征。依據教材內容回答即可。20.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時代,尊法守法是我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某校七年級(1)班分組開展下列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完成相關任務。第一組的同學搜索到一則案例,并圍繞案例開展探究。小剛的父母在外經商,無暇顧及小剛的學習。小剛的自我約束力差,他漸漸地迷上了網絡游戲。他經常遲到、曠課、偶爾上課還擾亂課堂紀律。他多次偷父母的錢,向同學借錢上網吧,還與在網吧結交的“兄弟”一起勒索幾個小學生,被公安機關拘留3天。他仍然沒有醒悟,在一次沖突中,把他人打成重傷,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1)根據案例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小剛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3分)(2)請你從多個角度談談怎樣避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3分)當未成年人遭到侵害時,一定要及時向家長、老師、公安機關尋求幫助,勇敢地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若沉默不語、屈服于惡勢力,不僅增長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也會讓更多的人面臨危險。(3)請你為未成年人設計一份自我保護手冊。(簡要闡述核心觀點即可)(3分)【答案】(1)交友不慎、缺乏規則意識;法治觀念淡薄;道德水平低;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誘惑;等等。(2)國家:加強立法,完善法律,嚴懲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行為。家庭: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學校: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及時發現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教育引導。社會:應當加強對中小學學校周邊環境的治安管理,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青少年: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任選三個角度即可)(3)①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成人的幫助。②虛張聲勢,與違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④了解違法犯罪分子的去向。【解析】考點考查: 嚴于律己、增強法治觀念、善于斗爭。(1)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小剛的自我約束力差,他漸漸地迷上了網絡游戲→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關鍵詞②:在網吧結交的“兄弟”一起勒索幾個小學生→交友不慎、缺乏規則意識;法治觀念淡薄。 (2)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小剛的自我約束力差,他漸漸地迷上了網絡游戲,勒索幾個小學生→青少年如何預防違法犯罪;關鍵詞②:小剛的父母在外經商,無暇顧及小剛的學習→國家加強立法 ;家庭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學校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社會應當加強對中小學學校周邊環境的治安管理。(3)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未成年人遭到侵害時,一定要及時向家長、老師、公安機關尋求幫助,勇敢地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成人的幫助;與違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 同步檢測題(原卷版)一、選擇題(下列各題 4 個選項中,只有 1 項符合題意。每小題 3 分,共 45分)1.2024年9月11日,廣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袁古潔受聘為華附法治副校長。聘任儀式后,她以“與法治同行,為成長護航”為主題,開講該校“開學第一堂法治課”,希望同學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這是因為( )①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②法律負責評判道德是與否③違法必然要承擔刑事責任④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某校舉行民法典宣傳活動,下列適合在該活動中出現的案例是( )①王某開車在路邊違停,交警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處以罰款②趙某將他人丟失的手表據為己有,被法院判其歸還失主③張某觀看籃球比賽時起哄打鬧,被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處罰④李某以牟利為目的,利用AI技術未經楊某同意將其視頻進行了換臉處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如圖所示的包含關系不正確的是( )A. B. .C. D4.所謂“小微違法行為”,一般指情節輕微,不會即刻對他人合法權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造成較大影響的違法行為。如“三無”老年代步車上路、行人闖紅燈、在人行道上停車等。對于小微違法行為,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雖是違法行為,但危害不大,以“小”視之即可②既違背道德,也違反法律,同樣需要承擔法律責任③我們應依法自律,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④大量的小微違法行為會帶來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潛在風險,不容小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生活中,法律通過規范人們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確保社會的正常運行。關于法律,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法律由國家或社會機構制定,有強制執行力②法律對全體公民具有約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一般違法和嚴重違法都要受到刑事處罰④違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違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下列對我國刑法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②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③規定了對犯罪人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④人們經常從事的民事活動都是由刑法規定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在學習《犯罪與刑罰》這一課時,同學們就相關學習內容展開討論。以下同學的觀點你支持的是( )A.小穎:應受刑罰處罰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現B.小玲:刑法是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和對犯罪人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C.小楠:拘役是刑罰中附加刑的一種D.小陽: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犯罪行為8.近日,貴陽人民法院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罪做出一審判決,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10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下列對這一案件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李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屬于附加刑③有期徒刑10個月屬于主刑④所有違法行為都要承擔刑事責任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9.在2025年召開的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人民法院2024年審結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萬件4.1萬人。報告特別指出,對強奸未成年人、性質極其惡劣的郭某某、尚某某、公某某等,依法判處死刑。這表明( )A.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侵害B.人民法院審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在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C.行政機關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有利于維護社會安定,彰顯公平正義D.死刑屬于主刑,判處死刑體現了法律對未成年人權益的特殊保護10.小明發現有人偷偷地從對門家搬出家電等物品,他就悄悄觀察,看到那些家電被裝上一輛小貨車后,小明便記下車牌號。后來警方通過小明提供的車牌號破案,抓住了竊賊。這說明小明( )①懂得要防范侵害,見義“智”為②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③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關照和保護④能夠明辨是非,維護正義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規則被稱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勵公民( )A.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B.培養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C.遇到侵害能夠正當防衛D.應對違法犯罪時要見義“智”為12.以下是小林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軌跡。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②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違法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③法律給予未成年人特殊保護,我們年齡小違法犯罪也沒關系④要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13.“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遲。”以下說法與其表達的意思相符的有( )①我們要依法自律,杜絕不良行為②我們要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③小錯可不斷,大錯不能犯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交通警察走進校園開展“交通安全”普法活動,宣講了以下內容:◇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駕駛機動車不得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車輛以100千米的時速行駛時,每秒鐘會駛出28米左右,如果分心兩秒鐘,車輛就能駛出將近60米,容易發生危險。交通警察的宣講讓我們認識到( )①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要珍愛生命,增強道路交通安全意識③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④要發自內心尊崇法律,增強法治意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從不良行為到嚴重不良行為,從一般違法行為到犯罪行為,往往僅是一步之遙,防微杜漸是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方法。下列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A.小灰:雖然我小錯不斷,但我大錯不犯,犯罪與我無關B.小黑:我們集體闖紅燈,“法不責眾”,警察也沒辦法C.小藍:我故意用玩具手槍把好友的花盆打成“蜂巢”,我覺得這是小事D.小白:勿以惡小而為之,拒絕不良嗜好,自覺遵紀守法二、材料分析題(共55分)16.【預防違法犯罪】材料一 某地交警開展酒駕夜查行動,發現張某屬飲酒后駕駛營運機動車。民警依法對其違法行為處5000元罰款,行政拘留15日,同時吊銷駕駛證且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材料二 在另一起夜查行動中發現駕駛人陳某竟是未成年,根本沒有申領駕照的資格。未成年人駕駛機動車本身就危險重重,更何況是涉嫌醉酒駕駛,這更是險之又險。經專業機構進行鑒定后顯示,其血液中乙醇含量為107.62mg/100ml,屬醉酒駕駛陳某被處以罰款1200元的處罰,并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張某和陳某分別屬于什么違法行為?并分別說明判斷的理由。(4分)(2)請從“法不可違”的角度,談談材料中張某和陳某的行為后果給你帶來的啟示。(4分)(3)請你結合材料二中陳某的事例,分析未成年人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4分)17.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爭做尊法守法好公民。請你運用“遠離違法犯罪”的相關知識回答問題。【法不可違】大學生陳某迷上了電競游戲,隨著消費不斷增加,他開始捉襟見肘,在網吧結識了一名社會上的不良青年,并與之結伴多次攔路搶劫,最終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一萬元。(1)結合上述材料,陳某的行為屬于哪類違法行為?其特征有哪些?(4分)【預防犯罪】中國司法大數據顯示,全國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告人以初中生為主,是預防犯罪的主體人群。“厭學→逃學→流浪社會→劣跡行為→違法犯罪”,是大多數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基本軌跡。(2)為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你有哪些好的建議?(4分)【善用法律】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成熟,容易受到不法侵害,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自救方法。(3)請你至少列出兩條自救方法與大家分享。(4分)18.【情境探究】情境一 李某、王某、吳某三人在電影院觀看電影時起哄、打鬧,吹口哨。工作人員多次勸阻無效,只好請民警將其帶走,公安機關給予三人警告處分。情境二 朱某在工廠浴室撿到蘇某的進口手表,先說兩天后歸還,后又稱手表丟失,拒不歸還。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表。情境三 中學生趙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搶奪9名小學生財物,獲得贓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認定趙某犯搶劫罪,依法判處趙某有期徒刑三年。(1)他們分別違反了什么法律?屬于什么類型的違法行為?(6分)(2)上述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示?(5分)19.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回答相關問題。一名15歲的學生自從沉迷網絡游戲后,便無心上學,經常曠課去網吧通宵玩游戲。起初偷家里和同學的錢去上網,后來發展到和兩個社會“朋友”結伙斗毆,再后來攔路搶劫。當“審判長”宣判“被告搶劫罪成立,判處有期徒刑2年,罰金5000元”時,這名學生才深刻地感受到違法犯罪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1)請寫出材料中這位同學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4分)(2)這位同學的變化軌跡啟示我們怎樣做?(4分)(3)結合所學回答犯罪的最本質特征。(3分)20.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時代,尊法守法是我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某校七年級(1)班分組開展下列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完成相關任務。第一組的同學搜索到一則案例,并圍繞案例開展探究。小剛的父母在外經商,無暇顧及小剛的學習。小剛的自我約束力差,他漸漸地迷上了網絡游戲。他經常遲到、曠課、偶爾上課還擾亂課堂紀律。他多次偷父母的錢,向同學借錢上網吧,還與在網吧結交的“兄弟”一起勒索幾個小學生,被公安機關拘留3天。他仍然沒有醒悟,在一次沖突中,把他人打成重傷,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1)根據案例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小剛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3分)(2)請你從多個角度談談怎樣避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3分)當未成年人遭到侵害時,一定要及時向家長、老師、公安機關尋求幫助,勇敢地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若沉默不語、屈服于惡勢力,不僅增長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也會讓更多的人面臨危險。(3)請你為未成年人設計一份自我保護手冊。(簡要闡述核心觀點即可)(3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 同步檢測題(解析版)—統編版七下道德與法治同步精練.doc 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 同步檢測題(原卷版)—統編版七下道德與法治同步精練.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