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瑤族舞曲》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瑤族舞曲》是湘藝版教材五年級下冊一首欣賞課,這是一首以瑤族民間舞曲《長鼓歌舞》為素材,用管弦樂手法創作的民族管弦樂曲。樂曲為單樂章復三段體結構(A-B-A)。第一部分有兩種不同情緒的主題,第二部分描述一對戀人邊歌邊舞,第三部分再現第一部分。教學目標1、演唱第一部分的音樂主題,在教師啟發下,自編聲勢動作隨樂參與表現。2、通過體驗、模仿、合作、參與來比較出第一部分兩個主題的音樂情緒、力度和速度的不同。3、專心欣賞《瑤族舞曲》,學習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本土音樂文化及《瑤族舞曲》的創作背景等相關知識。教學重點熟悉本樂曲第一部分兩個不同主題。教學難點分析樂曲的結構,以及音樂要素變化,自編聲勢動作隨樂參與表現。教學準備課件 鋼琴 串鈴 打擊樂器教學過程導入1、中國有幾個少數民族?瑤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國西南地區,由于地勢原因,瑤民大都住在山寨中,不同地區的瑤民所穿的服飾都有各自的特點,但顏色都非常鮮艷。我們都知道少數民族的小伙伴們都能歌善舞,下面老師為大家介紹一種樂器,長鼓。2、長鼓:相傳瑤族始祖盤王喜愛打獵,一天不慎被羚羊觸下懸崖身亡,兒女們聞訊,捕到羚羊,剝皮制成長鼓,拼命敲打以泄心中之恨。從此,有了長鼓舞,在長期的實踐發展中成為了一種民族民間舞蹈,反映瑤族人民生活,抒發瑤族人民情懷,在瑤族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建房、祭祀、結婚、慶賀豐收都要表演長鼓舞。3、作曲家劉鐵山有感于瑤族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慶節日場面,以長鼓舞為素材,創作了《瑤族長鼓舞歌》,后由茅沅將該曲的部分主題改編為管弦樂曲《瑤族舞曲》。二、欣賞第一部分抒情主題1、樂曲由三部分組成(板書ABC來表示三部分),是一首民族管弦樂合奏曲。我們先來聆聽第一部分,聽一聽樂曲的情緒有沒有發生變化?生答:2、那我們再來聽一次,樂曲的情緒發生了什么變化?(抒情—歡快)那么我們的第一部分就出現了兩個主題,抒情主題和歡快的主題。老師帶大家一起探究一下作者是怎樣來表現兩個主題的不同。3、抒情主題:在講美麗的女孩在跳舞,特別的優美。(隨音樂跳舞)。指導動作,再一次隨音樂跳舞。師彈琴,生用啦來哼唱。唱譜。三、欣賞第一部分歡快主題1、這個時候小伙子們也加入了舞蹈,小伙子們的舞蹈非常的有力量(隨音樂律動)。2、加入串鈴,為舞蹈伴奏。3、加入打擊樂器。4、合作表演,體現歡快主題的熱烈。四、聽全曲,三個部分之間有沒有哪兩個有聯系?(引出樂曲結構再現三段體)。由于樂曲旋律令人難忘,2012年作曲家又將它改編成為一首歌曲《追愛》,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出。五、《瑤族舞曲》這首廣為流傳的藝術奇葩,帶我們走進了古老的瑤家山寨,讓我們領略了這一民族的動人魅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