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認識調解與仲裁 練習一、單選題1.某縣S供水公司是自來水供水公用企業,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吳某向該公司申請用水,S供水公司要求其填寫《用水報裝申請表》(該申請表對用水和水表安裝一并約定),并要求簽訂供水協議、繳納安裝工程預繳款。吳某繳納了水表費、安裝費。后吳某不同意簽訂《個人用戶供水安裝工程施工協議》,要求自行購買水表和退還安裝費。S供水公司未退款亦未給吳某提供供水服務。對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S供水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②S供水公司實施捆綁交易行為,侵犯吳某的自主選擇權③申請表對用水和水表安裝一并約定旨在為客戶提供便利④吳某可以直接申請商事仲裁,通過仲裁解決涉案合同糾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年7月,A文化公司與案外人簽訂某攝影作品(案外人原創)著作權轉讓協議取得該作品著作權。B房地產開發公司在自己經營的微信公眾號中擅自使用該作品,給A造成了損失。受理此案的法院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將案件委托給特邀調解員進行調解。經調解,雙方達成了賠償協議,握手言和。本案中( )①從解決糾紛的方式上看,調解比訴訟更具有公平性②B公司侵犯了著作權人對該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③A公司通過受讓取得了案外人著作權的所有權益④調解方便快捷,是解決民事糾紛的有效途徑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受極端降雨天氣影響,鄰居劉某家的院墻坍塌,砸壞了閆某家三輪車,雙方就賠償事宜未達成一致,閆某便到河北省涿州市人民法院求助。涿州法院工作人員查看現場后,從法理、情理的角度,耐心與當事人進行溝通,最終達成一致,劉某當場進行了賠償。據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涿州法院堅持能動司法,體現司法為民的理念②訴前調解協議需要經司法確認才具有法律約束力③我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④法院開展訴前糾紛化解工作,主動回應群眾司法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某村整體拆遷,搬進回遷樓后,張某在樓道內用籠子養了兩只普通公雞當寵物,不僅影響了鄰居李某通行,還污染了樓道的衛生,雙方為此發生糾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李某在業主群里發了雞籠照片并陳述張某養雞的事實,致張某社會評價降低,侵害了張某的名譽權②樓道屬于共有空間,張某在為自己便利行使權利時,也應當照顧到鄰居李某的利益③在解決糾紛時李某和張某可以選擇以和為貴的調解方式達成的協議④李某有權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張某承擔排除妨礙的侵權責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在長期實踐中,人類社會逐漸形成了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多種糾紛解決方式。以下糾紛可以通過仲裁方式解決的是( )①孫某與周某之間的車輛租賃合同糾紛②小王與其所在公司因為加班時長和工資問題發生糾紛③小李的發明專利申請被駁回,與專利局發生了爭議④小李與小王在離婚時因孩子撫養權歸屬問題發生爭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楊某某系房地產領域自媒體賬號運營者,在某房地產經紀公司與開發商簽訂分銷代理合同前一日,發布無事實依據且含侮辱性詞匯的評論文章,引發廣泛關注。該房地產經紀公司認為自身品牌信譽受損,主張維權。若你是該糾紛的調解員,你會( )①勸說雙方以和為貴,并告知雙方當事人調解是解決糾紛的最佳選擇②說明楊某某對該房地產經紀公司的侮辱誹謗行為已構成名譽侵權③說明楊某某在行使民事權利時超過正當界限,損害他人合法權益④告知房地產經紀公司調解沒有法律效力,只能通過訴訟方式維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女孩周某在其母親安排下與付某相親。因付某家庭條件較好,周某母親希望周某與付某締結婚姻,以后繼承付家財產。周某明確拒絕,周某母親以死相逼。周某害怕家庭關系破裂,又擔心母親尋短見,不得不與付某登記結婚。婚后近半年時間里,雙方并未建立夫妻感情。但周某母親仍不準許周某提出離婚,母女倆多次爭吵并發生肢體沖突。此案中( )①周某因脅迫結婚可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②周某離婚可選擇仲裁,不服仲裁裁決可上訴③周某若離婚,可平等地處理與付某的共同財產④周某母親履行了監護職責,進行了必要約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某醫療器械公司通過播放視頻課件、口頭講解等形式,宣稱其經營的凈水器、制氫機可以治療肺結節、鼻炎等疾病。但經查明,該公司經營的凈水器、制氫機均為普通電器,非醫療器械。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公司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②該公司虛假宣傳其經營的產品,屬于典型的“搭便車”③該公司此舉對消費者構成欺詐,為不正當競爭④該公司的客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王某與李某合伙經營一家企業,合伙初期經營狀況良好,后因經營期間雙方在經營理念等方面出現分歧,李某表示退出合伙,要求王某退還部分出資款,雙方就退還金額無法達成一致。后來雙方向當地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人民調解,經過調解員的耐心勸說,最終促使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雙方握手言和。下列對人民調解理解正確的是( )①相比訴訟,調解往往是當事人解決糾紛的最佳途徑②調解有助于減輕當事人的訴訟負擔,避免矛盾擴大③經過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往往具有強制執行效力④經過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當事人應按照約定履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今年春節假期高速免費的最后一天,駕駛私家車從德州途徑東營返回煙臺的王某,因高速擁堵,平時6小時的車程竟然花費了8個小時才到達煙臺高速出口收費站,因超過免費時段10秒鐘,被要求繳納全程高速費用。王某不服,拒絕繳費和駛離,導致后方開始擁堵。對此,從法律的角度看,高速收費站管理人員對王某的以下規勸正確的是( )①上高速時就視為作出了承諾,應該依法履行繳費義務②擁堵屬不可抗力,如因此沒能在免費時段駛離則應免責③被要求繳納全程高速費用對王某顯失公平,應協調解決④應通過合法途徑提出訴求,而不應以違法方式主張權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4年3月,陳某被承包人朱某雇傭在S鎮一建筑工地上做工時,不慎被高壓電擊傷,公司第一時間將其送醫院醫治,花去住院醫療費40萬余元,陳某要求朱某承擔其住院醫療費、后續治療費等全部費用。朱某拒絕承擔,雙方發生糾紛。本案中( )①雙方可以選擇調解,調解協議一旦達成即具有強制執行效力②雙方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③雙方可以尋求調解,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④朱某作為雇傭方應對陳某的受傷承擔相應法律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T市仲裁委員會組建的“流動仲裁庭”,在某小區對物業公司與部分欠繳物業費的業主開展“說理式”調解,既從物業公司角度分析與業主激化矛盾對公司的影響,又從法律角度分析業主拒絕繳納物業費的后果。經過多輪溝通和調解,促使業主主動繳納了拖欠的物業費。由此可知仲裁調解( )①以和為貴,往往成為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優先選擇②是由仲裁機構主持進行,促使糾紛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③必須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④具有公權性、程序性、強制性與終局性特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T市仲裁委員會組建的“流動仲裁庭”,在某小區對物業公司與部分欠繳物業費的業主開展“說理式”調解,既從物業公司角度分析與業主激化矛盾對公司的影響,又從法律角度分析業主拒絕繳納物業費的后果。經過多輪溝通和調解,促使業主主動繳納了拖欠的物業費。由此可知仲裁調解( )①以和為貴,往往成為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優先選擇②是由仲裁機構主持進行,促使糾紛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③必須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④具有公權性、程序性、強制性與終局性特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A小區某單元加裝電梯需求迫切,卻遲遲未達成共識。經業主申請,該小區屬地街道辦事處舉行了加裝電梯聽證會,由人民調解組織組成聽證團釋疑解惑并居中評判,為破解加裝電梯中各樓層業主“意愿難統一”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對這一思路說法正確的是( )①合理界定相鄰雙方權利義務,妥善處理矛盾糾紛②發揮人民調解的作用,使得加裝電梯具有強制執行力③堅持了方便生活、團結互助的原則處理相鄰關系④保障了加裝電梯中相關權益人的用益物權不受侵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5.2009年,常某(女)與王某(男)婚后生育一女王小寶,二人因家庭瑣事經常吵架。2024年,原告常某訴至法院,要求判決二人離婚。被告王某同意離婚,但夫妻二人均不同意撫養患有抑郁癥的女兒王小寶。人民法院最終判決不準常某與王某離婚。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決是基于( )①除特定情形外,未經仲裁程序當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②要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患病的王小寶需要父母的關心和照顧③離婚后父母對于不直接撫養的子女撫養義務減少,這不利于王小寶的治療④常某與王某均不愿意撫養女兒,違反了法律和公序良俗,是推卸責任的行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戴某生育龐小某。戴某因病長期臥床需要人照顧,遂求助龐小某,但龐小某僅每月支付200元扶養費,對戴某的請求不顧不理。后戴某與侄子蔡某簽訂協議,由蔡某扶養戴某,戴某去世后其所有的一套房屋歸蔡某所有。蔡某依約履行義務至戴某離世,但在依據協議書主張權利時,龐小某拒絕協助蔡某辦理房屋變更登記。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①戴某與蔡某簽訂的遺贈扶養協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②龐小某未全面履行贍養義務,喪失對戴某遺產的法定繼承權③蔡某不是戴某的法定繼承人,不能通過繼承方式獲得戴某其他遺產④若龐小某對遺產分配有爭議,可通過訴訟或仲裁方式解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甲公司與乙公司因合同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甲公司認為乙公司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存在嚴重違約行為,要求乙公司支付違約金100萬元。乙公司則認為甲公司存在過錯,拒絕支付違約金。雙方在法院審理過程中,均堅決不愿意退讓,導致訴訟程序曠日持久。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決定引入調解程序,嘗試通過調解解決雙方糾紛。法院安排了一位專業的調解員,在調解員的努力下,雙方當事人開始逐漸放低態度,愿意進行和解。經過多次調解,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一致,甲公司同意減少違約金金額,而乙公司也同意支付部分違約金。雙方在調解員的見證下,簽署了調解協議。法院隨后依法審查了調解協議,確認協議內容符合法律規定,并向雙方當事人送達調解協議。結合材料,運用“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知識,說明該案中采用的調解方式以及該方式的優點。18.合作討論某建筑公司職工王某在拆除房屋外架時,不慎從高處摔下,當場導致重傷。建筑公司在為其支付了醫藥費用后,與其家屬私下達成了調解協議:該建筑公司一次性支付王某補償金12000余元,從此雙方互不追究。事后,王某及其家屬認為建筑公司所支付的金額過低。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經過調查,依法確認其為工傷傷殘五級。建筑公司認為雙方事前已就工傷賠付問題協商達成一致,因此不再向王某支付工傷賠償金。王某不服,當即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并由被訴人支付其相應的工傷待遇。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案件后開庭裁決,裁令被訴人依照申訴人的傷殘級別,根據國家及所在省工傷保險相關規定再支付王某35000余元。(1)建筑公司與王某家屬達成的協議有無法律效力?(2)如王某不服時,他通過什么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仲裁在解決糾紛中能起什么作用?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甲某到乙某開辦的駕校報名,預交了3000元報名費,沒有簽訂書面協議,報名后甲某并沒有在乙某的駕校開展訓練。不到一個月,甲某經人介紹,對駕校有了更好的選擇,便想向乙某要回報名費。乙某不予退還,雙方就此產生糾紛。2023年12月,甲某將乙某訴至當地法院,要求乙某退還學費。法官認為,此案案情簡單,只不過雙方對于“實際消費”和權責關系的法律問題認識不清,便組織雙方現場調解。經法官講明法理,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雙方在調解書上簽字后,乙某當場退還給甲某學費2500元,雙方糾紛就此了結。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回答:法官調解結果的依據是什么 該調解書是否有法律效力,并說明理由。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小區業主胡女士在小區地下停車場購買了一個大車位,經常同時停放兩輛車。但是小區物業公司通知她,她買的只是一個車位,只能停放一輛車,且停放兩輛車后已經超出車位線,占用了公共區域,影響該小區配套的消防、速生通道等設施功能。胡女士對物業公司的規勸置之不理。物業公司無奈采取鎖車的方式進行規勸,雙方遂產生分歧。胡女士向當地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要求物業公司停止侵權行為。經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業主胡女士不再一個車位停放兩輛車;物業公司對鎖車行為道歉,并幫助胡女士解決位置較為合造的停車位。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說明胡女士為什么選擇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如果調解雙方擔心對方不履行協議,應該怎么辦。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C A C A D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C B D A1.A【詳解】①:S供水公司作為具 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公用企業,強制用戶簽訂捆綁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①正確。②: 捆綁交易行為侵犯了吳某作為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用戶有權自主決定是否接受安裝服務,而非被迫接受與用水服務綁定的附加條件,②正確。③:申請表將用水和水表安裝捆綁約定,本質是強制交易,而非“提供便利”;若用戶無法自行選擇服務提供方,則構成對消費者權益的限制,排除③。④: 商事仲裁需以雙方達成仲裁協議為前提,本案中雙方未約定仲裁條款,吳某無法直接申請商事仲裁,排除④。故本題選A。2.C【詳解】①:調解和訴訟都是解決糾紛的方式,不能說調解比訴訟更具有公平性,①錯誤;②④:B公司在自己經營的微信公眾號中擅自使用涉案作品,侵犯了著作權人對該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法院將案件委托給調解員進行調解,方便快捷,體現了調解是解決民事糾紛的有效途徑之一,②④入選。③:A公司通過著作權轉讓協議成為涉案作品的著作權人,取得案外人著作權中的著作財產權,而不是所有權益,③錯誤。故本題選C。3.B【詳解】①④:涿州法院堅持能動司法,主動前移服務窗口,通過上門服務、訴前化解,主動回應群眾司法需求,體現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理念,①④正確。②:訴訟調解后,人民法院根據調解協議制作的調解協議書在當事人簽收后,與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②排除。③:材料沒有體現我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③排除。故本題選B。4.C【詳解】①:李某在業主群里發雞籠照片并陳述張某養雞的事實,這屬于陳述客觀存在的情況,沒有虛構事實對張某進行詆毀、侮辱,所以沒有侵害張某的名譽權,①錯誤。②:根據相鄰關系的法律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張某在為自己便利行使權利時,也應當照顧到鄰居李某的利益,②正確。③:調解能以和為貴,促進鄰里關系和諧。在李某和張某的糾紛中,選擇調解方式,在第三方調解機構或人員的主持下,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③正確。④:張某和李某兩個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李某應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張某承擔排除妨礙等侵權責任,而不是行政訴訟,④錯誤。故本題選C。5.A【詳解】①②:仲裁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有效途徑,包括商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農村承包合同糾紛仲裁等。①可以通過商事仲裁的方式解決,②可以通過勞動爭議仲裁的方式加以解決,①②正確。③:我國法律規定,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不能仲裁,③不選。④:我國法律規定,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不能仲裁,④不選。故本題選A。6.C【詳解】①:調解往往是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優先選擇,但不一定是最佳選擇,①排除。②:楊某某發布的文章內容嚴重失實且含侮辱性詞匯,侵犯了房地產經紀公司的名譽權,②正確。③:公民雖有言論自由,但在行使民事權利行為時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否則侵犯他人合法權益,③正確。④:無論是人民調解還是司法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對當事人均具有約束力,且維權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只能通過訴訟方式維權,④排除。故本題選C。7.A【詳解】①:周某明確拒絕與付某締結婚姻,其母以死相逼,周某不得不與付某登記結婚,民法典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①正確。②:婚姻糾紛不適用仲裁處理。陷入糾紛可以選擇起訴,不服一審判決可以申請上訴。②排除。③: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所以周某若離婚可平等地處理與付某的共同財產,③正確。④:父母必須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而周某已是成年人,④排除。故本題選A。8.D【詳解】①:該公司的宣傳誤導消費者,但材料未提及使用這些產品導致的具體安全問題,①不符合題意。②:“搭便車”是指經營者利用他人已經建立的商業信譽,通過某種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費者發生誤認。材料中的公司是對自己經營的產品的功效進行虛假宣傳,不是“搭便車”,②不符合題意。③:該公司的宣傳誤導了消費者,使消費者認為這些普通電器具有醫療效果,從而作出不基于真實信息的購買決策,這構成了對消費者的欺詐,也損害了其他誠實經營者的利益,③符合題意。④:如果消費者因該公司的虛假宣傳而遭受損失,則他們有權通過多種途徑(如法律訴訟、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等)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9.D【詳解】①:相比之下,調解往往成為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優先選擇,并非最佳途徑,①排除。②:人民調解屬于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能夠降低當事人的時間、經濟成本,并促進雙方和解,避免矛盾激化,②正確。③:調解協議本身不具備強制執行力,經人民法院依法確認有效的調解協議,具有強制執行效力,③排除。④: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依法設立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經其調解達成的協議,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④正確。故本題選D。10.B【詳解】①:當王某駕駛私家車駛上高速時,就與高速管理方形成了一種合同關系。在這種合同關系中,享受高速通行服務就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履行繳費等義務。上高速時的行為可視為作出了承諾,承諾到達對方后,立即發生法律效力。王某上高速時就視為作出了承諾,應該依法履行繳費義務,①符合題意。②: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春節假期高速免費的最后一天,王某應該能預見路面的擁堵情況,因而不屬于不可抗力,②錯誤。③:收費規則明確且統一適用,不因個人特殊情況改變,不構成顯失公平。而且題干強調從高速收費站管理人員對王某的規勸角度,該選項也不符合設問要求,③排除。④:王某拒絕繳費和駛離,導致后方開始擁堵,此做法是違法的。王某應通過合法途徑提出訴求,而不應以違法方式主張權益,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1.C【詳解】①:調解協議需經過法院確認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①說法錯誤。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工傷醫療費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本案屬于工傷醫療費用仲裁,②說法正確。③:勞動爭議未經過勞動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③說法錯誤。④:朱某和陳某屬于雇傭關系,根據我國勞動法,勞動者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本案中陳某在工作期間受傷,屬于工傷,朱某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2.C【詳解】①:調解往往成為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優先選擇,且仲裁調解屬于仲裁程序的一部分,不同于一般民間調解,且有些糾紛不能仲裁,也就不存在仲裁調解,①錯誤。②③:“流動仲裁庭”開展“說理式”調解,促使業主主動繳納了拖欠的物業費,表明仲裁調解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是由仲裁機構主持進行,促使糾紛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②③正確。④:訴訟具有公權性、程序性、強制性與終局性特點,④錯誤。故本題選C。13.C【詳解】①:調解往往成為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優先選擇,仲裁調解只是調解的一種,該說法縮小了調解范圍,且有些糾紛不能仲裁,也就不存在仲裁調解,①錯誤。④:訴訟具有公權性、程序性、強制性與終局性特點,④錯誤。②③:“流動仲裁庭”開展“說理式”調解,促使業主主動繳納了拖欠的物業費,表明仲裁調解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是由仲裁機構主持進行,促使糾紛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②③正確。故本題選C。14.B【詳解】①③:該小區屬地街道辦事處舉行加裝電梯聽證會,由人民調解組織組成聽證團釋疑解惑并居中評判,為破解加裝電梯中各樓層業主“意愿難統一”問題,這一思路有利于合理界定相鄰雙方權利義務,妥善處理矛盾糾紛,堅持了方便生活、團結互助的原則處理相鄰關系,①③正確。②:人民調解協議的效力需經司法確認才具強制執行力,調解本身不直接賦予強制力,②錯誤。④:題目未涉及用益物權受侵犯的情形,主要解決意愿統一問題,④錯誤。故本題選B。15.D【詳解】①:婚姻糾紛不能仲裁,①錯誤。②④:人民法院判決不準常某與王某離婚,是基于要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患病的王小寶需要父母的關心和照顧,是基于常某與王某均不愿意撫養女兒,違反了法律和公序良俗,是推卸責任的行為,②④符合題意。③: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撫養義務減少”說法錯誤,③不選。故本題選D。16.A【詳解】①:戴某與蔡某簽訂遺贈扶養協議,雙方自愿達成約定,是真實意思表示,且符合相關法律規定,該協議合法有效,①正確。②:龐小某雖未全面履行贍養義務,但法律上并沒有絕對規定其就此喪失對戴某遺產的法定繼承權,該項說法太絕對,②不選。③:蔡某不是法定繼承人,其是依據與戴某簽訂的遺贈扶養協議來主張獲得戴某的房屋,不能通過法定繼承方式獲得戴某其他遺產,③正確。④:仲裁需要雙方有仲裁協議約定才能適用,遺產繼承不能通過仲裁方式解決,可以通過訴訟方式,④不選。故本題選A。17.該案采用了訴訟調解。優點:①訴訟調解可以節約當事人雙方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該案中當事人先是采用訴訟方式,雙方堅決不愿意退讓,導致訴訟程序曠日持續,后在專業調解員的調解下,最終達成一致。②訴訟調解協議對當事人雙方有法律約束力,具有強制執行力。法院隨后依法審查了調解協議,確認協議內容符合法律規定,并向雙方當事人送達調解協議,該協議書與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③訴訟調解能夠緩解當事人雙方對立情緒,促進社會和諧。在專業調解員的調解下,雙方從堅持不讓步到雙方各自退讓,達成一致,有效解決社會矛盾。【分析】背景素材: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糾紛的解決考點考查: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題型、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設問指向是運用“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的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有效信息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決定引入調解程序,嘗試通過調解解決雙方糾紛→可調用的法理依據是訴訟調解的含義。本案中采用的調解方式是訴訟調解。有效信息②:甲公司與乙公司在法院審理過程中,均堅決不愿意退讓,導致訴訟程序曠日持久。法院經過多次調解,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一致→可從訴訟成本、訴訟效率的角度說明訴訟調解的優點。有效信息③:雙方簽署了調解協議。法院隨后依法審查了調解協議,確認協議內容符合法律規定→可從法律約束力與強制執行力的角度說明其優點。有效信息:在專業調解員的調解下,雙方從堅持不讓步到雙方各自退讓,達成一致→可從社會和諧角度說明其優點。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要求與材料信息、課本知識的結合。18.(1)調解協議應當在雙方當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礎上,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來達成。本案中王某與建筑公司達成的調解協議,其中賠付金額明顯低于工傷保險政策規定的標準,因此建筑公司與王某家屬達成的協議無法律效力。(2)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3)仲裁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發生合同糾紛或其他財產權益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可以根據其在爭議發生前后達成的仲裁協議,自愿將該爭議提交中立的第三者進行裁判,形成的裁決具有法律約束力,如果一方當事人不自覺履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本案中王某就可以通過仲裁手段,使自身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分析】背景素材:王某的勞動糾紛考點考查:心中有數上職場、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心中有數上職場的有關知識,分析建筑公司與王某家屬達成的協議有無法律效力。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建筑公司在為其支付了醫藥費用后,與其家屬私下達成了調解協議:該建筑公司一次性支付王某補償金12000余元,從此雙方互不追究。事后,王某及其家屬認為建筑公司所支付的金額過低。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經過調查,依法確認其為工傷傷殘五級→可聯系調解協議應當在雙方當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礎上,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來達成,該協議明顯過低,無效;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為簡答題,根據課本知識作答即可,詳解略。(3)本題為簡答題,根據課本知識作答即可,詳解略。19.①依據:合同是民事主體自愿設立、變更、終止的協議,有效的合同需要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訂立合同后不得隨意單方面變更合同,雙方要履行合同,否則承擔違約責任。甲某到乙某開辦的駕校報名,預交了3000元報名費,雖沒有簽訂書面協議,但是甲乙之間口同合同依然有效,報名后甲某并沒有在乙某的駕校開展訓練,甲沒有全面履約,需承擔一部分責任,因此乙某退還給甲某學費2500元。②該調解書有法律效力。該調解書屬于訴訟調解,與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效力,因此具有法律效力。【分析】背景素材:合同糾紛案件考點考查:訂約履約、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等有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需要調用《法律與生活》的有關知識。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甲某到乙某開辦的駕校報名,預交了3000元報名費,雖沒有簽訂書面協議,但是甲乙之間口同合同依然有效,報名后甲某并沒有在乙某的駕校開展訓練,甲沒有全面履約,需承擔一部分責任,因此乙某退還給甲某學費2500元→可聯系有效合同。關鍵詞②:法官認為,此案案情簡單,只不過雙方對于“實際消費”和權責關系的法律問題認識不清,便組織雙方現場調解。經法官講明法理,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可聯系訴訟調解。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0.我國傳統文化倡導“和為貴”。發生糾紛時,人們往往先自行協商,通過和解達成合意,解決糾紛。無法和解時,人們還可以通過調解、仲裁或者訴訟等方式解決糾紛。不過,訴訟可能導致雙方當事人傷和氣。相比之下,調解往往成為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優先選擇。所以胡女士和物業公司在無法和解時,選擇了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如果調解雙方擔心對方不履行協議,雙方當事人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經人民法院依法確認有效的調解協議,具有強制執行效力。(原卷無答案,此答案僅供參考)【分析】背景素材:業主和物業公司的糾紛案例考點考查:調解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說明胡女士為什么選擇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以及如果擔心調解協議不履行應該怎么辦,兩小問分別屬于原因類和措施類試題,考生結合調解的有關知識分析即可。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第一小問:關鍵詞:胡女士對物業公司的規勸置之不理,物業公司無奈采取鎖車的方式進行規勸,雙方遂產生分歧→可聯系我國傳統文化倡導“和為貴”,相比其他解決糾紛的方式,調解往往成為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優先選擇。第二小問:結合課本知識:如果調解雙方擔心對方不履行協議,雙方當事人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經人民法院依法確認有效的調解協議,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