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整式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4—56頁,2.1整式:1.單項式。教學目標和要求:1.理解單項式及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2.會準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4.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和合作交流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掌握單項式及單項式的系數、次數的概念,并會準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難點:單項式概念的建立。教學方法: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列代數式(1)若正方形的邊長為a,則正方形的面積是 ;(2)若三角形一邊長為a,并且這邊上的高為h,則這個三角形的面積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長,則正方形的體積是 ;(4)若m表示一個有理數,則它的相反數是 ;(5)小明從每月的零花錢中貯存x元錢捐給希望工程,一年下來小明捐款 元。(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新課程標準所賦予的任務。讓學生列代數式不僅復習前面的知識,更是為下面給出單項式埋下伏筆,同時使學生受到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請學生說出所列代數式的意義。請學生觀察所列代數式包含哪些運算,有何共同運算特征。由小組討論后,經小組推薦人員回答,教師適當點撥。(充分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描述,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可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探究欲,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二、講授新課:1.單項式:通過特征的描述,引導學生概括單項式的概念,從而引入課題:單項式,并板書歸納得出的單項式的概念,即由數與字母的乘積組成的代數式稱為單項式。然后教師補充,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如a,5。2.練習:判斷下列各代數式哪些是單項式?(1);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加強學生對不同形式的單項式的直觀認識,同時利用練習中的單項式轉入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的教學)3.單項式系數和次數:直接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單項式結構,總結出單項式是由數字因數和字母因數兩部分組成的。以四個單項式a2h,2πr,abc,-m為例,讓學生說出它們的數字因數是什么,從而引入單項式系數的概念并板書,接著讓學生說出以上幾個單項式的字母因數是什么,各字母指數分別是多少,從而引入單項式次數的概念并板書。4.例題:例1:判斷下列各代數式是否是單項式。如不是,請說明理由;如是,請指出它的系數和次數。①x+1; ②; ③πr2; ④-a2b。答:①不是,因為原代數式中出現了加法運算;②不是,因為原代數式是1與x的商;③是,它的系數是π,次數是2; ④是,它的系數是-,次數是3。例2:下面各題的判斷是否正確?①-7xy2的系數是7; ②-x2y3與x3沒有系數; ③-ab3c2的次數是0+3+2;④-a3的系數是-1; ⑤-32x2y3的次數是7; ⑥πr2h的系數是。通過其中的反例練習及例題,強調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圓周率π是常數;②當一個單項式的系數是1或-1時,“1”通常省略不寫,如x2,-a2b等;③單項式次數只與字母指數有關。5.游戲:規則:一個小組學生說出一個單項式,然后指定另一個小組的學生回答他的系數和次數;然后交換,看兩小組哪一組回答得快而準。(學生自行編題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改變一味由教師出題的形式,且由編題學生指定某位同學回答,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使學生能夠透徹理解知識,同時培養同學之間的競爭意識。)6.課堂練習:課本p56:1,2。三、課堂小結:①單項式及單項式的系數、次數。②根據教學過程反饋的信息對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小結。③通過判斷一個單項式的系數、次數,培養學生理解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已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四、課堂作業: 課本p59:1,2。板書設計:教學后記:本節課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課,它是進一步學習多項式的基礎,因此對單項式有關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后續學習。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要加強直觀性,即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感知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認識概念,同時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單項式結構時,借助反例練習,抓住概念易混淆處和判斷易出錯處,強化認識,幫助學生理解單項式系數、次數,為進一步學習新知做好鋪墊。針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熱情高,但觀察、分析、認識問題能力較弱的特點,教學時將以啟發為主,同時輔之以討論、練習、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并逐步培養起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同類項打下堅實的基礎。《單項式》1.單項式的定義: 2.例1:……… 例2:………………………… ………………… ………………………………… ………………… …………………學生練習:…… ………………… ……………… …………………………………… ………………… ………………… …………………………………… ………………… ………………… …………………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