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練習一、單選題1.2024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以下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解正確的是( )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根本保證②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物質基礎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智力支撐④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途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浙江省對口援助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5年來,一批又一批援青干部扎根高原,一個又一個援青項目落地海西。“浙江援青”已經成為一張讓海西人民舒心、放心、安心的金字招牌。浙江援青( )①有利于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②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彰顯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顯著優勢④貫徹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某省創新實施“石榴紅”工程,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連續6年將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保護傳承和少數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項目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實事,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形成了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良好社會氛圍。這表明( )①發展新型民族關系就要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②促進民族平等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③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旨在消除各民族間的差異④促進民族團結要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牽頭,統籌人大和政府相關部門力量修訂《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該條例于2025年1月由西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修訂通過。下列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①民族區域自治為西藏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②西藏自治區正形成團結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③西藏自治區依法管理本民族地區內部事務④西藏自治區在中央統一領導下行使自治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第十一批河南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開展一年多來,420名河南教師“組團式”援疆,培養本地教師2800余名,惠及學生9.5萬名;河南援疆醫生累計診治病人超6萬人次,培訓人員超2萬人次,攻關突破受援地醫療新技術118項;為哈密市引進30余家企業,合同金額達500多億元……開展對口援疆( )①貫徹了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②是實現新疆地區各民族團結的堅實基礎③是推動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④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經過數年探索發展,四川省法院在全國首創“石榴籽”多元解紛品牌,采取“法官+鄉賢”的辦案模式,邀請德高望重的民族鄉賢參與調解,輔以少數民族風俗習慣進行說理,推動從源頭上減少民族地區訴訟增量。“石榴籽”多元解紛有利于( )①創新民族地區司法實踐,進一步增強判決的權威性②開辟基層有效治理與民族團結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徑③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民族地區自治權④多元整合解紛資源,促進矛盾糾紛得到實質性化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年11月22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來自全國56個民族的近萬名運動員和嘉賓齊聚南海之濱,56個民族的文化精華和獨特風情匯聚一堂,呈現出一個多彩、和諧、充滿活力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舉辦( )①可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融,推動文化創新②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③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④能增進民族團結,確立平等團結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據悉,2024年中央財政少數民族發展資金74億元已全部下達至全國各地。有關專家表示,中央財政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重點支持民族地區改善鄉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民族手工業、民族文化旅游等富民增收特色產業,切實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徹到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材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各民族共同繁榮是促進我國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發展的重要保障③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民主權利④共同富裕是踐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應有之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5年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少數民族發展任務)66.6億元已提前下達。據悉,國家民委將更好發揮該項資金作用,完善民族領域發展政策體系,支持民族地區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此舉有利于( )①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實現少數民族特殊利益與國家整體利益協調統一③改善民族地區的生活條件,建立新型的民族關系④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開創多元一體民族格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治國必治邊”、“興邊富民、穩邊固邊”等一系列重要論斷,加快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邊疆地區同全國一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時代以來邊疆治理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是因為( )①邊疆各級黨委科學部署,全面科學依法履行國家職能②把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方針全面融入邊疆治理各項事業③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升邊疆地區社會治理效能④把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邊疆工作的中心任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海南三亞舉辦。本屆運動會以體育為載體,挖掘新玩法,折射新成就,傳遞出對文化的熱愛、對團結的追求,既是一屆展現推進全民健身、促進民族團結的盛會,更是一屆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豐碩成果的盛會。舉辦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①能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②可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③是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④成為新時代國家做好民族工作的主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以下屬于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是( )①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②自治縣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③自治州稅務局依法管理地方財政④自治鄉舉行人大代表換屆選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3.2024年8月,黑龍江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以“強化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為主題組織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政協委員們圍繞主題,積極協商建言、獻計出力。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主題協商的形式充分彰顯了人民政協團結與發展兩大主題②黑龍江省政協作為協商民主的專門機構堅持黨的全面領導③政協聚焦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助力構建新型民族關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4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各民族共同富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要求是基于( )A.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B.民族平等、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礎C.高質量發展、各民族共同發展和繁榮符合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D.能增進民族團結,確立平等團結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15.“小單元”促進“大融合”。長城花園是一個各民族互嵌式社區,回族、滿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居民占38%。鄰里之間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居民,困難時,大家都樂于伸出援手,互助早已不是簡單的節日共慶、美食共享,更是各族群眾之間情感的交流和交融。這表明( )①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②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③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是始終堅持的方針④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我國《宗教事務條例》規定: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這表明( )①我國宗教保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②我國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③我國支持和鼓勵公民信仰宗教 ④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17.自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制定了許多特殊優惠政策,形成了黨的治藏方略。西藏各族干部群眾扎根雪域高原,堅定不移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到實處,不斷開創西藏發展新局面,走出了一條符合西藏實際的發展之路。改革開放后,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更加緊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牢固。作為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西藏和全國一起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62.8萬貧困人口脫貧。每年在國慶節、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團結月”等節慶節點,西藏都大力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在西藏,各宗教、各教派一律平等,信教和不信教群眾一視同仁。為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西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規范性文件,大大維護了地區和平穩定。結合材料并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簡述西藏經驗對我國民族自治地區發展的啟示。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白皮書指出,中國宗教界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宗教思想,努力對宗教教義教規作出契合國情和時代要求的闡釋。材料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宗教事務條例》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數字出版、互聯網、移動電話、移動存儲介質等收聽、收看、存儲、持有、制作、復制和傳播破壞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等內容。(1)上述材料共同表明了我國怎樣的宗教政策?(2)我國為什么重視宗教工作?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機制制度,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新征程上,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從多方著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盡職履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快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各民族共同富裕,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不斷提高民族事務治理能力和水平,要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要堅決反對一切利用民族、宗教等問題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污蔑抹黑、遏制打壓的行徑。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回答新征程上該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23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寧夏發展,2020年明確提出“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從2018年至2022年五年間,國務院批復“支持寧夏建設先行區實施方案”,11個部委出臺支持性政策,為寧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一河三山”(黃河寧夏段及賀蘭山、六盤山、羅山)保護修復持續推進,環保督察反饋的黃河“四亂”和騰格里沙漠污染、星海湖挖湖造景等問題有效整改。地區生產總值由3200億元提高到5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6%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4.6萬元增加到6.8萬元以上,年均增長5%左右。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1萬億元。持續提升整體發展水平,寧夏人民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回答寧夏回族自治區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A D B C A B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C C B D1.C【詳解】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根本保證,①錯誤。②:各民族共同繁榮能夠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使各民族在發展中聯系更加緊密,凝聚力更強,②正確。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供的是精神動力,不是智力支撐,③錯誤。④: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信任與團結,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途徑,能促進各民族在各方面相互融合,共同發展,④正確。故本題選C。2.D【詳解】①: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①錯誤。②④:浙江省對口援助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貫徹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④正確。③:材料未體現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排除。故本題選D。3.A【詳解】①: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形成了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良好社會氛圍, 這是推進各民族在平等基礎上交往交流交融,促進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以發展新型民族關系的表現,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發展新型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①正確。②:連續 6 年將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保護傳承和少數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項目列入省政府 10 件惠民實事,保障了少數民族的文化權利,促進了民族團結,這說明促進民族平等是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②正確。③:關于 “消除民族間的差異”的說法錯誤,③排除。④: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少數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保證,但材料中的“石榴紅”工程既不涉及自治機關,也不涉及自治權,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4.D【詳解】③④: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牽頭修訂《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體現了西藏自治區在中央統一領導下行使自治權,依法管理本民族地區內部事務,③④正確。①:民族區域自治為西藏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不是根本保障,①錯誤。②:新型民族關系在我國早已形成,②錯誤。故本題選D。5.B【詳解】①③:河南省開展對口援疆,貫徹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促進了新疆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①③正確。②: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基礎,②錯誤。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對口援疆是民族政策的具體實踐,④錯誤。故本題選B。6.C【詳解】①:“石榴籽”多元解紛有利于創新民族地區司法實踐,但與增強判決的權威性無關,①排除。②④:四川省法院在全國首創“石榴籽”多元解紛品牌,采取“法官+鄉賢”的辦案模式,邀請德高望重的民族鄉賢參與調解,輔以少數民族風俗習慣進行說理,推動從源頭上減少民族地區訴訟增量。這有利于多元整合解紛資源,開辟基層有效治理與民族團結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徑,促進矛盾糾紛得到實質性化解,②④正確。③:“石榴籽”多元解紛與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無關,而且,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擁有自治權,而不是保障少數民族地區自治權,③排除。故本題選C。7.A【詳解】①:運動會為各民族提供了“以體會友”的交流平臺,通過競技項目、表演活動等展現民族文化特色,促進相互了解與文化互鑒 ,①正確。②:運動會屬于文化交流活動,與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無直接關聯,②排除。③:運動會通過各民族運動員同場競技、共襄盛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正確。④: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確立,運動會的意義在于“增進”而非“確立”這一關系 ,④排除。故本題選A。8.B【詳解】①④:支持民族地區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從一個側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繁榮是促進我國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共同富裕是踐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應有之義,①④符合題意。②:材料強調支持民族地區發展,不涉及民族區域自治,②不符合題意。③:材料體現的是2024年中央財政少數民族發展資金74億元已全部下達至全國各地,沒有涉及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民主權利,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9.A【詳解】①:該項資金用于支持民族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高質量發展,能夠推動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進步,提高民族地區的發展水平,促進各民族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共同繁榮,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從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①正確。②:我國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歷史、地理等原因,在發展上存在一些特殊需求和困難。下達專項補助資金,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既照顧到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利益,又有利于推動國家整體發展,實現二者的協調統一,②正確。③:我國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早已建立,③錯誤。④: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是我國長期以來的民族狀況客觀存在,不是通過下達這筆資金來開創的,④錯誤。故本題選A。10.C【詳解】①:在我國,黨是領導一切的,但黨不履行國家職能,履行國家職能的主體是國家機關,所以“邊疆各級黨委全面科學依法履行國家職能”表述錯誤,①錯誤。②:將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方針融入邊疆治理各項事業,有助于促進邊疆地區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推動邊疆治理取得成效,②正確。③: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能夠充分發揮民族地區的優勢,提升邊疆地區社會治理效能,促進邊疆地區的發展,是邊疆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因素,③正確。④:邊疆工作的中心任務是經濟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④錯誤。故本題選C。11.A【詳解】①②: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傳遞出對文化的熱愛、對團結的追求,既是一屆展現推進全民健身、促進民族團結的盛會,更是一屆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豐碩成果的盛會,這表明舉辦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能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可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①②正確。③: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③錯誤。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④錯誤。故本題選A。12.D【詳解】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賦予的自治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特點,有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或者補充規定 ,①正確;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他們主要負責制定地方性法規、自主發展地方經濟、自主安排使用地方財政收入、自主管理地方事務以及在執行職務時使用民族語言等。雖然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組織產生,對其負責,并受其監督,但審判權和檢察權并不屬于民族自治權利范圍 ,②不符合題意;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權管理地方財政,這是其自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③正確;④: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區、州、縣三級,沒有自治鄉依法行使自治權之說,④錯誤;故本題答案選D。13.C【詳解】①:人民政協的主題是團結和民主,而不是團結和發展,①錯誤。②③:黑龍江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以“強化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 意識教育”為主題組織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政協委員們圍繞主題,積極協商建言、獻計出力,說明黑龍江省政協作為協商民主的專門機構,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聚焦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②③正確。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就已經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④錯誤。故本題選C。14.C【詳解】A:國家統一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而不是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A排除。B: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基礎。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B排除。C: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所以高質量發展、各民族共同發展和繁榮符合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C正確。D: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就已經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而不是通過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要求才確立,D排除。故本題選C。15.B【詳解】①:在長城花園社區,有回族、滿族、藏族等多個少數民族與漢族居民共同生活,體現了“多元”;各族居民鄰里互助,情感交流交融,體現了“一體”,表明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①正確。 ②:材料強調當下各民族在社區中的交流、互助與融合,沒有涉及到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②排除。③: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③錯誤。④:鄰里之間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居民,困難時,大家都樂于伸出援手,互助早已不是簡單的節日共慶、美食共享,更是各族群眾之間情感的交流和交融。這表明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強,④正確。故本題選B。16.D【詳解】①:宗教本身并不能直接保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法律或制度才有保障作用,只有在依法依規、積極引導的情況下,宗教才會對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起到積極作用,①排除。②: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宗教團體等要遵守法律法規,這體現了我國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②正確。③: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支持和鼓勵公民信仰宗教,而是讓公民自由選擇是否信仰,③排除。④:要求宗教團體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等,表明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④正確。故本題選D。17.①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依法行使自治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或堅持黨的領導,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②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或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分析】背景素材:西藏自治區治理發展經驗考點考查: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要求、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內涵等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 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題屬于啟示類主觀題。要求考生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簡述西藏經驗對我國民族自治地區發展的啟示。 具體可運用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要求、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內涵等知識來作答。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制定了許多特殊優惠政策,形成了黨的治藏方略→可從堅持黨的領導的角度,說明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依法行使自治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有效信息②:大力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可從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的角度,說明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 同繁榮的方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效信息③: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可從宗教政策的角度,說明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8.(1)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國家堅決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2)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分析】背景素材:《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宗教事務條例》考點考查:我國的宗教政策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回答上述材料共同表明了我國怎樣的宗教政策,知識限定具體明確,可以知識為線索,檢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等內容→可聯系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國家堅決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分析說明。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原因類主觀題,設問要求分析我國為什么重視宗教工作,知識要求具體明確,可以知識為線索,檢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我國重視宗教工作→可聯系妥善處理宗教問題,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進行分析說明。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19.①發揮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保方向穩大局,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如答“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政府等各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合作”適當給分)②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③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為妥善處理民族關系問題強化制度保障。④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調動各族群眾參與民族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增進民族認同,增強社會發展凝聚力。【分析】背景素材: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機制制度考點考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措施類主觀題,需調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形成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可聯系教材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關鍵詞②:加快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各民族共同富裕,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可聯系教材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關鍵詞③: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不斷提高民族事務治理能力和水平,要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可聯系教材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關鍵詞④:要堅決反對一切利用民族、宗教等問題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污蔑抹黑、遏制打壓的行徑。→可聯系教材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0.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寧夏回族自治區取得輝煌成就正是黨發揮了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②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寧夏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③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有利于促進寧夏自治地方的政治經濟發展。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切實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推動寧夏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分析】背景素材: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5周年考點考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位、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基本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原因類,要求說明寧夏回族自治區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需要調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位、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基本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等知識,從原因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可聯系教材知識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基本原則。關鍵詞②: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寧夏發展→可聯系教材知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位。寧夏回族自治區取得輝煌成就正是黨發揮了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關鍵詞③:國務院批復“支持寧夏建設先行區實施方案”,寧夏人民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可聯系教材知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