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久不唱歌忘記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能夠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2.能力目標:通過歌詞的創編,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合作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表演,從中體驗音樂的樂趣。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難點:從情緒表達和風格把握的角度加以引導演唱襯詞。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2、音階律動(《doremi》),同學們隨教師琴聲邊唱邊做音階手勢。二、導入:1、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又有多少個少數民族?生:56個民族,55個少數民族。2、 師:是的,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那么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少數民族呢?說一說。生:白族、苗族、壯族.....3、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那么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歌曲也是一個少數民族的歌曲,這個民族就是布依族(課件出示布依族的圖片)4、 師:歡迎同學們來到布依族,布依族要求我們闖過三關才可以進入寨子,同學們愿意試一試嗎?生:愿意。三、新授歌曲第一關:欣賞歌曲,回答下面問題A.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B.歌曲的節奏是密集緊湊還是寬松舒展的?1、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布依族的歌曲《久不唱歌忘記歌》。先讓我們來聽一遍。(課件)生:聆聽,聽后回答問題。2、師:同學們聽到歌詞中說到了什么嗎?生:聽不清,太快了。3、師:沒關系,這一次我們看著歌詞再聽一邊。(放課件)生:再一次聆聽。4、師:你們誰能找出三段歌詞中相同的地方?生:學生舉手回答。5、師:(教師放課件)誰能說說這些相同的歌詞在民歌中叫什么?師出示課件,展示襯詞的含義。6、如果我們把這些襯詞去掉,看一看歌中到底唱到了什么?讓我們一起來念好嗎?(請同學念去掉襯詞的歌詞。)第二關:掌握下面出示的節奏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時值及四個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型。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歌詞的內容,那么, 就讓我們一起打打這首歌曲的節奏吧。(課件出示節奏譜)生:單獨打,一起打,然后按節奏讀歌詞。第三關:準確并有表情的演唱歌曲A:歌曲是以一字一音為主還是一字多音為主?B:歌譜中被遮蓋的兩處旋律相同嗎?(生思考并回答)a.學生跟音樂唱b.隨琴完整演唱c.跟伴奏完整演唱(演唱過程中,老師提示學生注意歌唱位置及表情)師:恭喜你們闖關成功,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龔琳娜老師演唱的《咕嚕山歌》。四、創編歌詞師:歌曲中演唱的都是布依族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有意思。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肯定也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你們能不能也用這種方式唱給大家聽呢?下面我們就分組進行創編,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創編的歌詞最動聽。生:以小組為單位創編歌詞。師:巡回指導。師: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你們的成果吧。生:分組展示成果。師:讓學生討論,選出三組比較好的歌詞,用他們創編的歌詞替換下原來的三段歌詞。全班同學演唱歌曲。五、教師小結師: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民歌很多。我們今天只是學習了民歌海洋中的幾滴水,希望同學們今后要更多地了解我們的民歌,學唱我們的民歌,讓它代代相傳下去!好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