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森林水車》教案教學目標:1、學唱歌曲《森林水車》,掌握頓音的唱法,能夠用輕快、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愉快的情緒。2、視唱歌曲樂譜。教學重點: 學會用輕快、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難點:視唱歌曲樂譜。教具準備:電子琴、教學光盤、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發聲練習1=C 2/45 5 5 5 ▏ 5 4 3 2 ▏ 1 — ‖Lu lu lu lu lu要求:學生用自然、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一、導語:1、師:同學們,你們見過水車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水車是什么樣的?打開(播放視頻)2、介紹水車。3、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聆聽和唱響《森林水車》之歌吧!(板書課題)二、初聽歌曲: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歌曲唱了什么內容?音樂情緒是怎樣的?哪些地方給你印象最深?三、學習頓音:1、師:請同學們邊聽音樂邊跟唱形容水車轉動的聲音。2、出示頓音記號,提問:同學們認識這個記號嗎?它的名字是什么?應該如何演唱?師:頓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彈性。3、跟琴學唱樂譜。三、分析歌曲:1、分析歌曲結構:師:這首歌曲分為兩個部分。2、簡介歌曲。 這是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創作的歌曲,歌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描寫了寧靜的森林,第二部分用擬聲詞“咕嚕咕嚕”來表現水車的轉動。全曲用明快的旋律和輕快的節奏表達了一種愉快的心情。1979年日本的黑鴨子合唱團到我國訪問后,這首歌在我國傳唱。四、學唱歌曲第一部分:1、出示歌曲第一部分樂譜,請同學們觀察歌譜,說一說這一樂段有幾個樂句。(四個樂句)2、教師分句彈奏,引導學生分出樂句。3、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歌譜中的變化音。4、提問:# 什么記號?它應該如何演唱?師:# 升記號,在這個基本音級的基礎上升高半個音。5、請同學們試著跟琴視唱四個樂句的歌譜,注意變化音與七度大跳的音準。6、請同學們試著填詞演唱這一樂段,注意吐字清晰,以及每個樂句句尾長音的時值要唱滿。⑴先跟范唱演唱。⑵跟琴演唱,教師訂正錯誤。7、請同學們隨伴奏用有彈性的聲音、歡快的情緒、稍快的速度演唱這一樂段。五、學唱歌曲第二部分:1、請同學們試著跟唱第二樂段,注意頓音處要吐字清晰、有跳躍感。2、教師分句教唱第二樂段。3、請同學們揮拍視唱第一、二樂句歌譜,注意前兩小節頓音要短促有彈性,后兩小節每個音要唱得清楚。4、請同學們揮拍視唱第三、四樂句歌譜,注意倒數第二小節的休止符,要及時停頓。5、請同學們揮拍完整演唱這個樂段的歌譜,注意節奏、音準。6、請同學們隨伴奏用歡快的情緒、稍快的速度、連貫與跳躍相結合的聲音演唱這一樂段。六、拓展:欣賞其他版本的《森林水車》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歌曲《森林水車》,在演唱《森林水車》時感受到了歌曲帶給我們愉快之情。也感受到了森林默默為人類服務與奉獻的精神,培養了我們熱愛勞動、熱愛森林、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的思想情感。好了,我們該回學校了,讓我們呼吸春天的氣息,踏著《森林水車》上路……板書設計森林水車1= C 2/2 日本歌曲小快板歌曲結構:兩個部分 ▼ 頓音記號# 升記號反思:《森林水車》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森林水車》是一首流傳廣泛的、由日本作曲家創作的歌曲。歌曲為二段體結構,第一部分描繪寧靜的森林,第二部分速度轉快,運用象聲詞“咕嚕咕嚕咕隆”來描繪水車輪子和磨坊里磨盤的轉動,在歡快的氣氛中歌唱勞動,歌唱春天。備課的時候我對這首樂曲的詳細資料進行認真的搜集,并且對課件做了精心的準備。 由于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見識比較少,條件有限,因此對國外的水車還是非常的陌生的,很多學生甚至都沒見過水車是長什么樣子,于是我大量搜集了水車的圖畫資料,讓學生對水車首先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并且在課堂開課對水車的功能又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聆聽樂曲時馬上能夠聯想到音樂中那種聲音是在描寫水車的。在聆聽樂曲時我盡量引導學生去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感受到森林里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森林中的各種聲音交匯成了一首美妙動聽的音樂。同時引導學生去體會歡快的音樂是用來描寫什么樣的情緒的,包括音樂的快慢疾馳都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的。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難點。為了讓學生很快掌握歌曲中的難點,我首先從難點的節奏入手,以難點的節奏導入課堂,讓學生先拍好難點中的節奏:×× ×× ××︱×× ×× ×× ︱×× ×× ×××× ︱×---‖學生覺得節奏很歡快,所以很喜歡,從情感上學生已經接受了歌曲難點,不再畏懼難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而學唱旋律: 55 55 1 5 ︱ 55 55 1 5 ︱ 43 21 71 23 ︱ 4- - - ︱44 44 2 7 ︱ 44 44 2 7 ︱ 54 32 12 34 ︱ 5- - - ︱唱后讓學生區分兩句旋律,談談兩句旋律的不同味道,學生能說出兩句旋律的不同,說明學生已經掌握了難點的旋律,歌曲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