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同學們剛才的視頻里有三位音樂家,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嗎?李叔同劉天華黃自沒錯,這三位就是這一時期新音樂的代表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新音樂的啟蒙》,一起感受這一時期的音樂魅力。新音樂的啟蒙清朝末年,隨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西學東漸之風,效仿西方教育體系的新式學堂教育興起,學校音樂教育也隨之起步。學生們在樂歌課上開始學習將“上尺工凡六五乙”唱成“1234567”。西方的曲調被填入中文歌詞,西方樂器也開始為人們所知。此時西方音樂以“樂歌”為途徑在近代中國啟蒙,又繼續發展,與傳統音樂構成了中國近代的“新音樂”。新音樂的啟蒙新音樂啟蒙20世紀初期20世紀20年代20世紀30年代20世紀初期 學堂樂歌近代新音樂啟蒙時期以“學堂樂歌”為主要標志,它既是當時音樂課的稱謂,也指學校歌曲。沈心工、李叔同等最早一批留學歸來的學子們,通過“樂歌”將西方樂理、樂器、歌唱形式、創作方式帶入中國,這是近代以來東西方音樂文化的初次交匯。“學堂樂歌”大部分由歐美、日本和本國曲調填詞而成,也有少量自度曲,如:《春游》《黃河》。作品題材以富國、強兵、教育、審美為主。李叔同(1880—1942)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藝術教育家。他精通音律、詩詞、書法、繪畫、篆刻,后剃度為僧,被尊稱為弘一法師。主要作品《春游》《送別》《早秋》等。聽賞指南此曲原為美國作曲家海斯創作的《向陽的老家》,后被改編為日本樂歌,李叔同先生繼而填詞為《憶兒時》。中文歌詞與西方曲調融為一體。李叔同 詞(美) 海 斯 曲憶兒時歌曲前四句為起承轉合關系,回憶過去;后兩句回到當下,其中兩小節休止頗有深意。作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憶兒時》是一首藝術感染力很強的作品,一字一音,朗朗上口。作者通過對故居的回憶,表達了對快樂童年的留戀,和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作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劉天華 曲此曲是作曲家“使二胡臻上品,叫外人知國樂”理想的寫照。以進行曲風格和 明朗向上的曲調,表現出追求光明的時代精神和民族自信。關于國樂,劉天華主張:“欲求適于表現中國的國民性,非就中國固有之國樂 加以改革不可,非用新的方式加以創造不可。”《光明行》體現了這樣的“國樂改進”觀念。光明行20世紀20年代劉天華(1895—1932)中國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1927年發起成立國樂改進社,致力于新的國樂創造。主要作品有:二胡練習曲47首,樂曲10首(《良宵》《光明行》《病中吟》等);琵琶練習曲15首,樂曲3首;民樂合奏2首。這首二胡曲《光明行》音樂形象是怎樣的?試從節奏、旋律等方面分析。引子呈示部 (一、二段)展開部 (三、四段)再現部 (一、二段)尾聲復三部曲式進行曲用進行步伐節奏寫成的音樂。節奏鮮明、結構整齊,多為偶數拍子,三部曲式結構,旋律雄勁剛健、堅定有力。此體裁可獨立成曲,也常用于歌劇、奏鳴曲及交響樂等大型作品當中。這段音樂的旋律有什么特點?給你怎樣的感受?67656752321231模 進按照一定的音程關系移高或移低,即旋律以不同音高重復出現。音程:旋律中兩音之間的距離叫做音程。度數:音程之中兩音之間包含的音級數目。67656752321231模進接龍1=F 2/43 3 | 44 4 |……1=F 4/41 1 1 1 1 1 7 1 | 2…… 我是作曲家1=C 2/43 3 3 4 | 5 - |……聽尾聲部分,這段旋律的演奏方式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又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顫弓《光明行》中的“國樂改進”體裁:曲式結構:旋律寫作:演奏技法:進行曲復三部曲式結構模進、重復、移調顫弓、頓弓、跳弓、揉弦等劉天華在那個時代,創作這首激情澎湃的《光明行》為題的二胡曲,有什么社會意義和作用?這首作品使原本擅長演奏悲哀憂憤情緒的二胡從此奏出熱烈雄壯的音樂,是二胡音樂史上一個革命性的轉變,使處于困境中的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男兒當自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月12日 (1).mp4 f24d27167225ede2100c9109860e453c 00_00_00-00_01_36.mp4 二胡11.mp4 原版二胡 00_00_00-00_00_22.mp4 尾聲截取 00_00_00-00_00_16.mp4 新音樂的啟蒙.pptx 第三段截取 00_00_00-00_00_18.mp4 視頻1 00_00_00-00_00_2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