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1、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回顧舊知】(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法的:起源、本質、決定因素、類型、特征、職能3、憲法的重要性:2、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有哪些內容?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二框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第一目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第二目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的總目標及其具體內涵?3.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7.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必備知識】1978年1997年1999年2014年2017年思考: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使用過“法制”和“法治”兩個概念。請說說“法制”和“法治”有什么區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明確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憲法中增加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對新時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作出了全面部署。法制≠法治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法制 法治區別 內涵上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是指一整套法律規則以及法律的制定與實施等各種制度,是相對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而言的。 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實踐上 任何國家都有法制 只有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聯 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律制度。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重在制度重在治理2018年憲法修改,將原序言中的“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修改為“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從國家根本法上完成了從“社會主義法制”到 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轉型。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的 一次飛躍。【概念區分】315晚會曝光多個行業黑幕,涉事企業被查封,負責人全網道歉。市監部門迅速行動,啟動調查,保障消費者權益。網友呼吁加強日常監管,維護消費者權益應貫穿全年。思考:請結合315晚會,思考為什么要堅持依法治國?【知識梳理】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重要性 (1)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法律是治國理政的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以理性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P73)(3)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P81)【知識梳理】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必要性 (1)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2)法治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把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好、貫徹好、落實好。(P74)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最根本的保證根本制度保障根本遵循行動指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除了包括憲法和法律外,還包括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強調執法、司法、守法各個層面,關聯三個依法的共同推進和三個法治一體建設。黨內、國家機關、民主(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等)、社會監督(公民、輿論)政治、組織、人才、法治精神、物質條件保障治國必先治黨(黨章、準則、條例、各領域各層級黨內法規制度)【關鍵詞記憶: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具體內容】3大基石:一個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個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個思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5大體系: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3個依法: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3個法治: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2個達成效果: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相關鏈接】P812020年,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個方面的要求: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要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相關鏈接】P80(1)依法執政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2)科學立法的主體是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3)嚴格執法的主體主要是各級行政機關,(4)依法行政的主體是行政機關。(5)公正司法的主體是司法機關,依法審判的主體是各級人民法院。(6)守法的主體是黨政機關、社會組織、個人等。注意:區分不同行為主體在依法治國中的職責和作用【知識梳理】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①堅持 中國 共產黨的領導 原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要求:①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②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知識梳理】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②堅持 人民 主體地位 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知識梳理】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③ 堅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也都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各項義務。2.在公民的一切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護的同時,任何人不論其地位多高、權力多大、身份多特殊,一旦違法犯罪都要毫無例外地受到法律的制裁,決不允許任何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3.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任何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懲罰。【知識梳理】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③ 堅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注意:1.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對特權和歧視。沒有正當理由給予優待,即為特權;沒有正當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負擔,即為歧視。2.平等允許合理的差別(平等不是沒有差別)。針對特定群體,應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如法律對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殘疾人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3.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時處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是守法上的平等,而不是立法上的平等。【知識梳理】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③ 堅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因: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要求:①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②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注意:平等地適用法律≠立法平等,立法上不平等(統治階級制定法律)【知識梳理】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④堅持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原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要求: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依法治國 以德治國區別 實施方式不同發揮作用不同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實施的后盾側重點是保證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主要靠社會輿論、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等力量來獲得實施和維護側重點是通過社會輿論與內心信念促使人們自覺養成良好習慣和規范良好道德行為,約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為,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風氣【知識延伸】比較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知識梳理】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⑤堅持 從中國實際出發 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關鍵詞記憶: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1.黨領導+2.人民主體+3.平等+4.法治與德治結合+5.從中國實際出發1.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章《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中就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十六字要求,即“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下列對此要求理解正確的是( )①領導立法--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使法律體現人民意志②保證執法-黨與執法機關以憲法和法律作為行為準則,共同行使行政執法權③支持司法--黨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促進公正司法④帶頭守法--黨引導公民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增強法律意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對點訓練】A保證執法是指執法機關以憲法和法律作為行為準則,行使行政執法權,黨不是行政機關,故不能行使行政執法權。帶頭守法是指黨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不是引導公民做模范。(2023湖南卷)某市社區治理中,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打破化解矛盾僅靠干部單向協調的思維慣性,充分發動群眾參與,把群眾代表請上“評判席",融入“法理情",共評共商共斷群眾訴求的是與非,把矛盾化解在基層。這種做法( )①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②調動了多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③是基層政權轉變治理方式的生動實踐④結合了法律的教化作用和道德的規范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真題感悟】A規范教化7.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思維導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