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北京北師大附中高二(下)期中政 治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選擇題共 24 題,非選擇題共 4 題。試卷共 8頁。卷Ⅰ(選擇題 共 48 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4 小題。每小題 2 分,滿分 48 分。在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心理學上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當你為未知的未來許下一個預言,因為你相信事情會如同預料的情況發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強的措施,更加強這個預言的實現,最后的結果會如同你自己的預言一樣,呈現在你眼前。這種觀點體現了A.世界觀決定實踐的結果B.方法論體現世界觀C.世界觀決定方法論D.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2.哥白尼堪稱哲學家,因為他將宇宙中心從地球移向了太陽;達爾文堪稱哲學家,因為他證明了人類與其他動物的血緣演變關系;愛因斯坦堪稱哲學家,因為他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這些科學家之所以被稱為哲學家,是因為他們:A. 研究的對象和范疇與哲學相同 B.讓人們更接近世界的本質和規律C.科學揭示出自然界唯物辯證的本質 D.正確地回答了哲學的基本問題3.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下列各選項中,體現圍繞哲學基本問題而產生的哲學基本派別對立的是:①“氣者,理之依也”與“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②“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與“天不變,道亦不變”③“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④“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有一種內涵顏值叫“主要看氣質”,有一種魂飛魄散叫“嚇死寶寶了”,有一種辭職情懷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熱詞背后都有一個飽受關注的社會事件。這反映了A.物質和意識不可分離性 B.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加工改造的結果C.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D.認識是客觀與主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5.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設文明之中國、先進之政黨,必須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長期以來,他始終把修身立德、治心養性作為立身之本、從政之基。從辯證唯物論角度看,以上論述體現了:①人的主觀精神是改造客觀世界的可靠保證②意識對人體的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第1頁/共9頁③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自覺選擇性④意識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上世紀 60年代,核物理學家們根據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提出了“穩定島”理論。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俄美科學家成功合成了一種擁有 117 個質子的新元素,它可能就是科學家一直尋找的第 117 號元素(ununseptium)。如果檢驗屬實,這將證實“穩定島”的存在。這說明A.人類可以掌握和補充基本規律B.規律的正確與否需要實踐的檢驗C.新理論的提出有助于人們對規律加以創新D.理論可以指導人們改變物質的具體形態7. 早期人類的生產生活往往依賴河流,視河流為主宰命運之神而頂禮膜拜。工業革命后,人類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開發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報復。今天,人們重新認識人與河流的關系,致力于追求人與河流的和諧。由此可見①實踐是有意識的活動,認識是促進推動實踐發展的動力②實踐具有目的性,認識的最終目的是形成理性認識③實踐具有歷史性,認識必然打上歷史和時代的烙印④實踐是物質性的活動,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中國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2016 年 9月 25 日正式“睜開”了它的觀天巨目。借助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這說明:①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可以延伸人類的認識器官②人們的實踐活動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③人類對真理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的循環過程④“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可以逐步解開自然之謎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9.肝癌是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某科學研究小組通過深度測序技術對肝癌進行組學分析,發現人體內一種名為 microRNA-199 的基因,其表達高低與肝癌患者預后密切相關,并證明它能夠靶向抑制促肝癌激酶分子 PAK4,從而顯著抑制肝癌生長。該發現將為肝癌生物治療提供新方法。這說明①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②離開了事物的真實聯系,主觀能動性就不能發揮作用③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建立在人類正確認識基礎之上的④認識事物的本質聯系,能引導事物朝有利方向轉化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漫畫《認識自己》告訴人們:第2頁/共9頁A.只有注重有序性才能形成完整認識B.只有用綜合思維方式才能形成完整認識C. 只有在特定的整體中才能準確定位自己D. 只有把握住關鍵部分才能正確認識整體11.工業 1.0是機械制造時代,工業 2.0 是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工業 3.0 是電子信息化時代,“工業4. 0”則描繪了一個通過人、設備與產品的實時聯通與有效溝通,構建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從工業 1.0 到工業 4.0 的發展歷程表明①發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 ②新事物在對舊事物的肯定中實現飛躍③事物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④新事物是在舊事物體內成長的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12.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永遠在路上,務必“時時銘記、事事堅持、處處上心”。勇闖難關,聚焦落細落小落實,關注細節小事,剖析典型,凝聚共識,以推動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從辯證法的總特征看,作風建設強調了:①量變必然引起質變②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③堅持個性與共性的統一④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3.發展高速鐵路是滿足人類交通運輸的重要途徑。據報道,根據國際鐵路聯盟預測,到 2025年,全球高鐵線路將達 1.35 萬千米,到 2050 年,高鐵網絡將延伸至 5 萬千米。但全球高鐵重大事故引發的災難,使高鐵的發展受到嚴峻挑戰。面對高鐵生產與安全的矛盾,人們應當①未雨綢繆,防止意外的因素導致矛盾同一性向斗爭性轉化②完善設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穩妥發展高鐵③正視現實,認識到矛盾的斗爭性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④重樹信心,相信能夠通過不斷完善技術手段提高高鐵安全系數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4. 聰明的人在生活中既要學會選擇,也要學會放棄,其實放棄也是一種艱難的選擇。下列名言詩句與其蘊含哲理一致的是:A.刮骨療毒,壯士斷腕B.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C.世人聞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D.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15.搶灘北上廣,還是退居二、三線城市,始終是困擾年輕人就業去向的難題。大城市房價高、壓力大卻又相對公平,充滿機會;小城市生活寧靜、平和卻又因循守舊,缺少文化氛圍。作出正確的選擇,要懂得第3頁/共9頁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②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③任何對立的雙方總是以同一作為存在的基礎④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應在普遍性指導下分析特殊性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6. 現在,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效果在遞減,而供給側總體上呈現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狀況;同時,不少消費品供給規模有余而品質不足。為此,2017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體現了:①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②認識事物要抓住主流③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④量變為質變創造條件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 圍繞史實人們總能加工和補充一些更加動人心魄的橋段,而傳說往往比原來的史實更富魅力,進而在人們心中逐漸變成了“史實”,從而對后人的史觀造成了混亂。這一論斷啟示要①把握客觀聯系,對于歷史觀存在的“史實”做好去偽存真②樹立創新意識,突破傳統將史實發展成為更有魅力的傳說③學會綜合分析,準確分辨史實與傳說兩者之間存在的區別④堅持全面觀點,認識到史實與傳說由主客觀因素共同形成A.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18.懸浮滑板可以像魔毯一樣懸浮在空中,最初出現于 1989年的科幻影片《回到未來 2》。受此啟發,美國某科技公司開發應用“磁懸浮”技術,以達到在地震中穩定建筑物以及保護價值連城的藝術品等目的。公司創始人之一格雷格稱:“懸浮滑板是把這項技術推向世界的第一步”。材料表明:①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②建立新的聯系要發揮科幻改造世界的作用③創新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④科技創新離不開對傳統技術的吸收和改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歷史的行進,有著長河漫漫中的固有態勢,也有在現代化轉型中的新河道探尋。然而,歷史進程改進的是手段和方法,不變的是人類社會對光明大道、對至善目標的追尋。上述材料蘊含的哲理的是A.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B.信念和理想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C.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D.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著相同目標20. 汽車社會的來臨呼喚“汽車道德”,從開車人的遵章守規,到汽車制造商的環保意識;從鄰里相處,老死不相往來,到車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動;從珍惜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車德”涵蓋的內容。加強“車德”建設,從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角度看是因為第4頁/共9頁A.物質決定意識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思想決定行動 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作用21.2017 年 4月 7 日,舉世矚目的習特會在美國特朗普海湖莊園舉行。會晤中,習近平主席提出:中美應控制利益分歧,增擴合作空間,朝著“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方向努力。開辟一條新型大國關系之路。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這說明我國①高瞻遠矚,善于用綜合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②審對度勢,堅持了正確的社會意識③順勢而為,把握了社會歷史發展規律④以人為本,以維護世界各國的利益為出發點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2.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2016 年我國農村改革再度迎來重大制度創新。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這表明:①制度創新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先導 ②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③制度創新需要對已有制度的揚棄④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3.看到老人跌倒,扶還是不扶?如今這個問題讓人糾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國人的美德,但今年來曝光的多起助人為樂反遭訛詐的事件,讓這一傳統美德陷入了莫名的尷尬。上述事實說明價值判斷①具有相對性,對同一事物人們會做出不同的判斷②具有導向性,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驅動、制約作用③具有社會歷史性,我們應學會與時俱進、因時而變④每個人應根據自身實際作出判斷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4.某農牧區由于長期濫墾草原、超載放牧,導致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草原承載力急劇下降。踐行科學發展觀以來,農牧民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種植沙柳資源林,大力發展沙柳加工業,不僅促進了經濟發展,也保護了生態環境。該地農牧民種植沙柳資源林,發展沙柳產業,改變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①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的主力軍,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物質生產發展的決定力量③人民群眾具有無限的創造力,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泉④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主體的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卷Ⅱ(非選擇題 共 52 分)二.非選擇題第5頁/共9頁25.地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據中國新聞網報道, 2017 年 3 月 27 日—4 月 4 日云南發生 7 次 3級以上地震,其中 5 級以上一次,引起了民眾的恐慌。人類能否準確預測地震呢 研究人員永不言棄,雖然到目前為止,人類并未發現非常有效的準確預報地震的方法,但絕大部分科學家堅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一定能夠找到一種準確預測的方法,絕大部分科學家對地震預測持樂觀態度。(1)用辯證唯物論的有關知識,分析科學家為什么會對地震預測持樂觀態度 (12 分)(2)運用《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有關知識,說明目前人類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的原因。(8分)26.某公司轉型成功,靠的是持續管理變革,其模型為“三個軟件+四個硬件”的系統結構。“三個軟件”指的是企業文化的三要素——使命、愿景和核心價值觀,旨在營造有利于變革的文化氛圍。“四個硬件”包括:第一,戰略(決定企業做什么);第二,業務流程(解決如何高效運作的問題);第三,組織架構和人崗匹配(解決誰來做的問題);第四,激勵機制(解決如何讓大家努力做并越做越好的問題)。運用系統優化分析法,說明該公司持續管理變革的重要意義。(11 分)27.某同學對傳統商城和網購市場進行了比較研究。他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網購市場必將完全替代傳統商城。理由在于:第一、傳統商城市場份額逐步減少,網購交易規模不斷擴大,2016 年我國網購交易規模達到 7 773.6 億元,比 2015 年增長 67.8%。第二、網絡購物有價格低、購物成本低、不受時間限制等優勢,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你是贊成還是反對該同學的觀點,請運用“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的相關知識說明理由。(9分)28.習近平主席在 2017 年新年賀詞中指出,上下同欲者勝。只要我們 13 億多人民和衷共濟,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擼起袖子加油干”,這句直白響亮的號召,與“實干興邦”、“埋頭苦干”一脈相承,“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勞動來創造” ,唯有“實干”方能興業興邦,益民、益天下。根據材料,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說明“擼起袖子加油干”的重要性。(12 分)2016-2017 學年高二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參考答案1--5 CBDBB 6---10 DDDCC11--15 CACBA 16--20 BAACB 21--24 BDAC25、(1)(12分)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2分)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2分)人不僅可以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2分)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人類可以通過努力發現和把握地震運行規律。(2 分)②規律的客觀性并不意味著人們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人類通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借助于先進的科技工具和手段,是可以把第6頁/共9頁握和認識地殼運動規律的,進而能夠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4 分)(2)(8 分)①認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人類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等的制約。從認識的客體來講,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2 分)這就決定了人們對地震產生的真正原因準確全面認識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 分)②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人們對地震規律的認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2 分)③認識具有上升性。人們對地震規律的認識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因此對地震的準確預測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2 分)26、①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2 分)②該企業將管理工作作為一個整體,著眼與事物的整體性,構建“三個軟件+四個硬件”的系統結構,實現企業管理的最優目標;(3 分)③四個“硬件”的緊密銜接,“軟件”與“硬件”有機結合,遵循了企業管理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3 分)④持續管理變革,促進企業管理系統內部結構不斷優化,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3 分)27、贊成(1分):①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網購市場作為新事物,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遠大的前途和強大的生命力,具有傳統商城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必然取代傳統商場。(4 分) ②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實質是“揚棄”,要樹立創新意識。網購代替傳統商場是大勢所趨。(4 分)反對(1分):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全面看問題。既要看到網購市場有很多的優點,又要看到其本身的局限,所以網購市場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購物。 (4 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傳統商場也有網購市場不具備的優點,他們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所以,傳統市場不可能被完全取代。(4分)(只需選擇一種觀點回答即可)28、①生產活動(生產實踐或者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民群眾在實干中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推動社會發展。(或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打開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3 分)②人們在實干中、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實現人生價值。(或投身于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3 分)③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自由地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感情,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3 分)④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手段。(3 分)第7頁/共9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