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交大附中總、分校聯考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期中試卷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5、B.B.B.B.C 6—10、B.C.C.D.B11—15、D.C.B.A.D 16—20、D.A.A.D.C二、材料分析題21. 15分(1)行政違法行為;(2分)一般違法行為。(2分)(2)犯罪行為(刑事違法行為);(2分)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行為、應受刑罰處罰性。(3分)(3)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勿以惡小而為之,防患于未然。(6分)22. 15分(1)不能合理控制上網時間,自控能力不強;缺乏媒介素養,沉迷網絡游戲,不會利用網絡完善自己;不能辨別網絡信息,法治意識淡薄等。(答出2點得4分,3點得5分)(2)網絡促進民主政治進步。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2分)(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4分)(4)①注意信息出處。②關注官方信息。③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④辨識信息內容。⑤向他人求助。(4分)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聯考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期中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北京研學教育資源豐富。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崢嶸歲月;走進國家植物園,探索植物奧秘,共享自然之美……參加研學活動( )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親社會行為 ②就能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③有利于學生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④是為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贊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穿別人縫的衣服,住別人造的房子。我們的大部分知識都是別人創造的,由別人傳授給我們……”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A.投身于社會才能走向成熟 B.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C.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 D.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無私奉獻3.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明一家在縣城里買了樓房,安了新家,小明也在小區里交到了許多新朋友。小明與新朋友之間的社會關系是( )A.血緣關系 B.地緣關系 C.從屬關系 D.業緣關系4.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特別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要求“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這啟示我們( )①社會的發展需要社會成員積極參與 ②個人的發展決定著整個社會的發展③每個人都要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 ④要傾力奉獻社會,投身于社會實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在信息時代,網絡空間是未成年人學習、社交、娛樂的重要場景,學習使用互聯網也是未成年人重要的生活內容。2024年1月1日起實施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突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這啟示我們( )A.享有網絡自由,盡情享受網絡 B.網絡生活有陷阱,要遠離網絡C.遵法守德,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D.網絡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6.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大家在分享自己生活的同時,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障也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這表明( )A.網絡交往可以取代現實交往 B.網絡是把雙刃劍,需要合理利用C.沉迷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D.碎片化信息影響人們思考的深度7.2024年4月,杭州警方通報:“秦朗寒假作業丟巴黎”事件,為涉案人網購寒假作業,用手機自拍、制作的視頻,該視頻散播至多個網絡平臺,造成惡劣影響。公安機關已對相關人員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對此,你的看法是( )①“網絡無限,自由有界” ②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唯一準則③要有底線意識,行己有恥 ④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法律不可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青少年責無旁貸。以下青少年在網絡中的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A.小文:我在網上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我有言論自由B.小博:我有時會轉發一些聳人聽聞的消息,真刺激C.小志:我就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問題向交通部門提建議D.小鴻:我會在網上肆意宣泄負面情緒,誰也管不著我9.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井然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社會規則的維系。關于社會規則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它確定社會生活的調理次序,會自動起作用②它一成不變,需要我們自覺遵守和堅定維護③它劃定自由的邊界,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④它是人們為了維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所形成的共同約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元史 許衡傳》里有這樣一段記載:許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熱口渴難耐,剛好道旁有棵梨樹,眾人爭相摘梨解渴,唯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何不摘,他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有人勸解道:“亂世之時,這梨是沒有主人的。”許衡正色道:“梨無主人,難道我心中也無主人嗎?”這個故事主要告訴我們( )A.遵守規則,完全依靠外在約束 B.敬畏規則,自覺做到慎獨慎微C.維護規則,幫助他人遵守規則 D.改進規則,適應社會發展需要11.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過程中,有一條立法修改意見來自某中學的學生。他們因此還收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的感謝信,這讓學生們備受鼓舞。這說明( )①規則是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②規則既是自由的邊界,也是享有自由的保障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有些規則需要改進④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與完善,積極建言獻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某市交警大隊民警在路口執勤巡邏時,發現劉某某飲酒后駕駛機動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決定對劉某某處以罰款1000元、駕駛證記12分并暫扣駕駛證6個月的處罰。該案例告訴我們( )①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②社會規則明確了當有人破壞秩序時該如何處罰,從而保障社會的良性運行③規則告訴我們作為社會一員如何享有權利、承擔責任④違反社會規則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3.小明和小龍去學校的圖書館看書時,小明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就迫不及待的想告訴小龍,小龍提醒小明在圖書館看書要保持安靜,小龍的做法是( )①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則 ②遵守學校規定,堅定地維護規則③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 ④沒有及時分享同學的喜悅,呵護友誼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4.清代學者顏元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這句話告訴我們( )A.文明有禮利于個人立身處世、國家發展昌盛B.做文明有禮的人就要語言文明、態度謙和C.人沒有禮貌,就無法生存,影響事業發展D.是否文明有禮是衡量個人事業成敗的標準15.下列對“微行為”的“微點評”,正確的是( )序號 微行為 微點評① 同桌個子比較矮,小軍平時就叫他“小矮人” 沒有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② 小紅把好朋友的秘密分享給班里同學 小紅做到了誠實守信③ 小麗爸爸同事來家里做客,小麗很熱情地打招呼 是尊重他人、以禮待人的表現④ 中學生小明在觀看電影時不聽勸告,大聲喧嘩 是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行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換位思考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下列古語中能體現換位思考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過而能改,善莫大焉C.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北宋的文學家、政治家晏殊參加科舉考試時,發現考試題目湊巧是名師指點他做過的,便把情況如實說出,并請求另出題目。這一做法啟示我們( )A.為人處世要做到內誠于心,堅持實事求是B.應該靈活處事,成大事者不必拘泥于小節C.堅持誠實守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說謊D.誠信是為了贏得他人信任,追求眼前利益18.韓某在高鐵列車的衛生間抽煙,引發煙霧警報器報警。因違反了《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第七十七條第十四款中,禁止在動車組列車上吸煙的規定,韓某被處以500元行政罰款的處罰。這啟示我們( )①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需要嚴格遵守 ②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種模式、標準或方向③唯有法律才能維護社會秩序 ④任何違法行為都要受到刑事處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9.以下對于違法犯罪的圖示中,正確的是( )A. B. C. D.20. 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劉某犯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一千萬元;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上述判決中屬于附加刑的有( )A.有期徒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B.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死刑C.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D.有期徒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二、材料分析題(共30分)21.(15分)15歲的中學生陳某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他開始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到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中學生小張,在短短幾天內多次作案,最終因犯搶劫罪被判刑。請你利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從違反的法律的類別看,陳某偷竊財物屬于什么違法行為?從社會危害的程度看,陳某偷竊財物屬于什么違法行為?(4分)(2)陳某攔路搶劫屬于什么行為?該行為的特征是什么?(5分)(3)結合材料,請你談談青少年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6分)22.(15分)某校八年級(1)班開展“網絡與生活”的主題活動,請你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網絡與“我”】材料一 如表是對青少年上網情況調查的數據:每周上網時間 上網目的 瀏覽過不健康網站 進入營業性 網吧15小時以上 10﹣15小時 學習 聊天 打游戲 20% 37%76% 15% 5% 18% 56%(1)根據調查數據,請你歸納出青少年上網存在的問題有哪些?(5分)【網絡與社會】材料二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過電子郵件、微博等網絡渠道加強與民眾互動。民眾通過網絡積極建言獻策,參與政治生活。(2)上述材料反映了互聯網具有怎樣的優勢?(2分)【網絡與規則】材料三 網絡熱詞“吃瓜”,用來比喻以事不關己的態度討論八卦、圍觀個人隱私的行為。“吃瓜”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引發公共討論,帶來意見表達的多元化。但一段時間以來,“吃瓜”跑偏,謠言滋生,大量低俗、虛假信息充斥網絡,給網絡空間治理帶來新困擾。在一些未知真相的“吃瓜”事件中;部分網民熱衷于聲討而非求證,甚至拒絕相信澄清。(3)網絡無限,自由有界。網絡“吃瓜”應該遵循的基本準則是什么?(4分)【網絡與安全】材料四 2024年9月16日至22日是第十一個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今年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4)網絡安全,人人有責。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辨析網絡謠言?(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交大附中總、分校聯考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期中測試答案.docx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交大附中總、分校聯考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期中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