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比較大小》教案【教學內容】教科書P34例6,完成教科書P34“做一做”。【教學目標】1.在具體情境中感知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來描述兩個數之間的關系。2.在觀察、比較、估數的過程中,了解估數的一般方法,感受估數的作用。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重點】正確運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描述兩個數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理解“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的相對性。【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1.比一比。師:新的一年,老師發現不少小朋友又長高了,今天我們先來比比身高。(指名兩個身高差不多的同學走到講臺上)師:比一比這兩個同學的身高。【學情預設】學生根據目測和平時的說話習慣,可能會有這樣幾種說法:①甲同學高、乙同學矮;②甲同學比乙同學高;③乙同學比甲同學矮。2.說一說。師:甲同學比乙同學高多少呢,你能形容一下嗎 【學情預設】學生會關注到“身高差”的程度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可能會說甲同學比乙同學“高一點”“高一些”“差不多”等等。3.想一想。師:如果老師也加入進來,老師的身高與乙同學相比,你覺得怎么樣 是“高一些”嗎 【學情預設】學生再次關注到“身高差”的程度,在剛才“高一些”的標準上,會說老師比乙同學“高很多”“高得多”“不止高一些”等詞語。【設計意圖】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從熟悉的事件入手易于他們接受,同時能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比較三個人的身高,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體會“高一些”和“高得多”這兩個詞的含義不同。師:乙同學和甲同學的身高相比呢 乙同學和老師的身高相比呢 (引出“矮一些”“矮得多”)4.導入新課。師:生活中比較幾個數的大小的時候,我們經常用到的是“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來描述它們之間的關系。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說一說,看如何用這些詞語來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板書課題:比較大小(2)]二、探討新知,掌握方法1.比一比。師:經過前段時間的學習,大家認識了很多數,這些活潑可愛的“數寶寶”很想和你們交朋友,想想用怎樣的一句話來介紹這些“數寶寶”呢?(教師板書:87 31 25 99)引導學生準確讀數,可以從數的組成、數的大小等不同角度介紹。師:同學們能說說87在哪兩個整十數之間嗎?【學情預設】87在80和90之間。師:其他的三個數分別在哪兩個整十數之間呢?【學情預設】31在30和40之間,25在20和30之間,99在90和100之間。【設計意圖】通過介紹這4個數,說說它們分別在哪兩個整十數之間,讓學生對這4個數的大小關系有初步的感受。課件出示教科書P34例6。師:根據剛才的分析,同學們能把這4個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排隊嗎?(引導學生明確圖中是小于號,是從小到大排)【學情預設】上一課時學生已經學過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這四個數十位上的數字都不一樣,直接比較十位上的數字就能得出這4個數的大小關系,25<31<87<99。2.說一說。(1)體會“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的含義。師:請同學們從剛才的4個數中任選兩個,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來描述比較的結果。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學情預設】在前面比較大小的基礎上,讓學生比較數量的多少,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來描述任意兩個數的大小關系,應該不會很困難,但學生年齡小,難免有說不清的情況,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引導學生清晰、完整地表述。(2)交流展示。教師指定任意兩個數進行比較,由學生說出比的結果。師:87和25比呢?31和25比呢?【學情預設】87比25大得多,31比25大一些。(板書)師:同樣是和25比,為什么87就“大得多”,31卻“大一些”呢?【學情預設】因為87和25相差很多,31和25相差較小。師:那25和31、87相比呢?【學情預設】25比31小一些,25比87小得多。(板書)師:同樣都是用25去比,為什么和31比是“小一些”,和87比卻是“小得多”呢?【學情預設】因為少的數量不一樣。【設計意圖】前面有了比較大小的基礎,在此,讓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多(或少)的程度,程度不一樣,用詞也不相同,從而體會這種關系的相對性。(3)小結提煉。師:兩個數比較時,什么時候用“大得多”“小得多” 什么時候用“大一些”“小一些” 【學情預設】一年級的學生概括總結能力有限,這里只要表達出意思就可以,不要求語言上的精準與完整。【設計意圖】反復引導學生體會:要根據實際情況描述數的大小,兩個數相差較大時,就用“大得多”或“小得多”;兩個數相差不大時,就用“大一些”或“小一些”。 三、鞏固應用,延伸拓展1.完成教科書P34“做一做”。(1)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情預設】從圖中可以獲得三只青蛙吃的害蟲數量之間多少的關系,下面3個數是它們可能吃的數量。(2)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互相檢查正誤。【學情預設】80只比35只多得多,所以豆豆連80只;28只比35只少一些,所以跳跳連28只。【設計意圖】本題是教科書P34例6的逆向練習,在逆向練習中感知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培養學生的數感和表達能力。2.出示練習。一個排球35元,毽子比排球便宜得多,籃球比排球貴得多。在合適的價格下面畫“√”。5元 30元 40元 68元毽子籃球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匯報,并說一說“便宜得多、貴得多”是什么意思。【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促進學生數感的有效形成。四、課堂小結師: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能用今天所學的詞語描述身邊的事物嗎?【板書設計】比較大小(2)87 31 25 9987比25大得多,31比25大一些。25比31小一些,25比87小得多。【教學反思】 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并會比較數的大小的基礎上安排的。通過教學,使學生會使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等數學用語描述兩個100以內數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針對教學目標,教學時應該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落實在以下幾個方面:1、著力于學生的語言發展,能用完整的語言,準確地描述“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的數量關系。2、采用歡快輕松的教學方式,避免單調的模仿和枯燥的說教。在授課過程中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及不同的提問方式,從各種角度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