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第三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學習目標關注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運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有關實例。嘗試分析實驗數據并對實驗數據作出合理解釋。概述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認同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模擬保護色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12345我們看到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是什么動物,我們能不能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它們?猛犸象、劍齒虎、巨型樹懶都已經滅絕了,而人類卻在不斷發展、進化。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1. 為什么有些生物種類會滅絕?2.新的生物種類又是怎樣形成的呢?3.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激疑生趣自主學習閱讀課本62-65頁,思考下列問題:1.樺尺蛾體色(深色、淺色)的變異是產生在曼徹斯特環境改變之前還是之后?2.深色樺尺蛾由少數逐漸變為多數,主要是受什么的影響?3.什么是保護色,保護色對動物的生存有什么意義?4.動物的保護色是怎樣形成的?分析生物進化的一個實例1850年考察1950年考察長滿地衣的樹干上的樺尺蛾(淺色個體占多數)黑褐色樹干上的樺尺蛾 (深色個體占多數)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長滿地衣的樹皮95%5%18世紀的英國曼徹斯特地區:被煤煙熏黑的樹皮1950年的英國曼徹斯特地區:95%5%引起樺尺蛾體色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環境變化不利變異(淺色)被不斷淘汰掉,有利變異(深色)則逐漸累積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 (深色、淺色)樺尺蛾體色變化是適應環境的結果,環境和鳥對樺尺蛾起選擇作用。使生物朝一定的方向進化遺傳和變異——體色變化的基礎,環境的改變——體色變化的外在動力。 如果要使曼徹斯特地區的淺色樺尺蛾又重新恢復為常見類型,你認為應該怎樣做?出謀劃策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秋天夏天秋盡冬來冬天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們把這種體色稱為保護色。意義:具有保護色的動物不易被其他動物所發現,這對它躲避敵害或者捕食獵物是十分有利的。泥土上的蛙枯葉上的蛙其他具有保護色的動物老虎豹子拓展延伸除了保護色,動物的警戒色和擬態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毒或惡臭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使敵害易于識別,避免自身遭到攻擊。毛毛蟲毒蛇箭毒蛙蝴蝶紫斑蝶幼蟲黃蜂擬態是指某些動物的體色、體態等都與其他的生物或非生物極其相似,借以蒙蔽敵害,保護自身的現象。竹節蟲枯葉蝶蘭花螳螂螽斯區別保護色和擬態:保護色——僅指體色與環境相似;擬態——指體色、體態都與環境相似。模擬探究: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1.每一代中哪種顏色的“幸存者”最多?與彩紙的顏色有什么關系?紅色“幸存者”最多,不是所有顏色都有“幸存者”。和環境顏色差異大者幾乎沒有“幸存者”,因為這種顏色最易被捕食者發現。探究: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2.比較每一代的“幸存者”,是否所有顏色都有“幸存者”?為什么?紅色和背景色相近。實驗解讀:(1)實驗主要采取___________的方法;(2)彩色紙模擬生物的____________。(3)小紙片的顏色模擬某種動物____________的________類型;(4)同學模擬____________。注意:(1)“捕食者”不要特意尋找某種顏色的小紙片;(2)要進行多次反復實驗;(3)每個“幸存者”下所添加的小紙片要相同。模擬實驗生活環境不同體色變異捕食者實驗現象:體表顏色與環境顏色相似的動物能更好地生存下來,一代一代遺傳下去,就逐漸形成了與環境顏色一致的保護色。實驗結論:留下的小紙片中,與彩色紙顏色相近的小紙片的數目比其他顏色的小紙片數目多。保護色的形成是環境對動物進行選擇的結果。生物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生存和繁衍。自然選擇學說: 達爾文通過幾十年的觀察分析,在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核心內容: 1.過度繁殖; 2.生存斗爭; 3.遺傳變異; 4.適者生存。結合視頻,閱讀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回答以下問題:1.你如何理解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2.事實上每種生物的后代能夠生存下來的卻很少,這是什么原因?3.那些能夠適應環境而繼續生存下去的個體是如何產生的呢?4.你認為自然選擇的結果是什么? 各種生物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產生很多的后代。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過度繁殖: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為獲得足夠的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同種生物個體間的斗爭種內斗爭種間斗爭生物與環境之間的斗爭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具有普遍性;變異具有不定向性。遺傳變異: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生存斗爭生存下來遺傳給下一代將這些變異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不適應環境淘汰 適者生存:適應環境的個體生存下來,不適應環境的個體被淘汰。自 然選 擇過 度繁 殖生 存斗 爭遺 傳變 異適 者生 存四個要點間的關系:前提動力內因(外因)必然結果核心內容自然選擇: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意義:能科學地解釋生物的進化、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不足:對遺傳和變異的原因等問題未能做出科學的解釋。應用達爾文的自然學說解釋——長頸鹿長頸的形成原因長頸鹿祖先生存吃不到高處的樹葉變異缺乏青 繁殖后代頸 長頸 短吃高處樹葉餓死淘汰自然選擇的過程生物不利變異有利變異(被淘汰)(被保留)......不利變異有利變異(被淘汰)(被保留)1.選擇材料——由變異提供(不定向的)2.進化方向——由自然選擇決定(定向的)1.變異是 ,既有有利變異,也有不利變異。2.環境的選擇是 ,(即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3.自然選擇是通過 實現的,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 的結果。4.自然選擇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等都是通過長期 而形成的適應性特征。不定向的定向的生存斗爭自然選擇自然選擇注意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用農藥消滅害蟲,開始時,效果顯著,但過一段時間后,藥效明顯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學以致用害蟲抗藥性強抗藥性弱生存并繁殖后代淘汰農藥過度繁殖遺傳變異生存斗爭適者生存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分析獵豹和羚羊的進化過程。(1)古代的獵豹和羚羊的種群中都存在不同種類的個體,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這說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它為獵豹和羚羊的進化提供了原始的 。(2)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跑得快的獵豹能夠得到食物就容易 ;跑得慢的獵豹得不到食物,就會被自然 。(3)同樣,跑得快的羚羊不會被獵豹追上,而跑得慢的羚羊就成了獵豹的食物,因此獵豹和羚羊在進化的過程中起到了相互 作用。(4)現存的獵豹和羚羊都是跑得很快的,這是 的結果。學以致用變異選擇材料生存淘汰選擇自然選擇1.用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分析:雖然是同一種鳥類,但它們的喙形不同,這是( )A.自然選擇的結果 B.生存競爭的結果C.環境進化的結果 D.人工選擇的結果2. 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不正確理解是( )A.選擇是不定向的B.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C.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D.生物的有利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生物的新類型當堂反饋AA選擇是定向的當堂反饋3.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是( )A.生存斗爭 B.人工選擇 C.自然選擇 D.遺傳和變異4.青霉素是一種常用的廣譜抗生素,幾十年來,由于反復使用致使某些細菌對青霉素的抗藥性越來越強,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細菌接觸了藥物后,慢慢地產生了抗藥性B.細菌為了適應環境,產生了抗藥性 C.抗藥性細菌的出現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青霉素的質量下降,殺菌能力低 DC動力、外因內因√×××生物進化的原因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內因:可遺傳的變異外因:環境的變化自然選擇學說過度繁殖(前提條件)生存斗爭(動力、手段)適者生存(結果)遺傳變異(內因、基礎)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