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復興中華文化,路在何方?9.1 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第一目探路于危困——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春秋戰國中華文化初具雛形隋唐時期中華文化全盛時代明清時期中華文化陷入低谷復興中華文化,路在何方為實現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國的知識分子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自由主義思潮代表人物:胡適“我們如果還想把這個國家整頓起來,如果還希望這個民族在世界上占一個地位,--只有一條生路,就是我們自己要認錯。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胡適局限性:只看到西方文化的優勢、長處,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保守主義思潮代表人物:康有為“中國立國數千年,禮儀綱紀,云為得失,皆奉孔子之經,若一棄之,則人皆無主,是非不知所定,進退不知所守身無以為身,家無以為家,是大亂之道也。”要“冒萬死以力保舊俗,存禮教而保國魂”——康有為局限性:忽視了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糟粕。無政府主義思潮代表人物:劉師復“(無政府主義者)主張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統治,廢絕首領及威權所附麗之機關學說也”——劉師復局限性:把自由絕對化,是不可能實現的。三民主義代表人物:孫中山“三民主義就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這三個主義和美國大總統林肯所說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層意思,完全是相通的。”——孫中山局限性: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沒有提出徹底土地革命綱領。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無政府主義三民主義只看到西方文化的優勢、長處,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忽視了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糟粕。把自由絕對化,是不可能實現的。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沒有提出徹底土地革命綱領。1.文化復興的探索這些思潮和主張,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都不能解決中國文化走向何處的問題,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中華文化復興之路,究竟應當去向何方?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指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為中華文化發展指明了社會主義方向轉折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文化發展進入新時期(補充)。2.中華文化發展的轉折點中華文化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為中華文化復興做出巨大貢獻。在黨的指導思想之一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就明確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國家文物局2024年5月18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備案博物館已達6833家,總量居世界前列。太陽神鳥、司母戊鼎等國家級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現已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代表性名錄體系和代表性傳承人名錄體系,認定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認定各級代表性傳承人9萬多名;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總覆蓋人數超10萬人次;推動非遺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20余所高校在高等教育階段設立了非遺保護的專業和學科……近年來,在一系列制度的保障下,非遺傳承活力顯著增強。3.中國共產黨對發展中華文化的貢獻①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中國共產黨對發展中華文化的貢獻1921年,嘉興南湖的一葉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1927年秋,面對大革命失敗后的血雨腥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此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引發革命勝利的燎原之勢,譜寫出革命史詩的光輝篇章。②創造與踐行革命文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中創造了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③.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調發展。3.中國共產黨對發展中華文化的貢獻二為方向指導思想雙百方針三個面向小結:區分“三種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革命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內涵作用孕育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中。核心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共同點: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第二目前路在東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在現代中國,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各類文化現象都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在文化紛繁復雜,“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今天,如何判斷一種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呢?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判斷標準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生存發展的實踐土壤,人民有沒有對它的需求在當代中國,什么文化才最具有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補充:全面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P111導言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來源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內涵補充:全面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P111導言部分)特征 理解面向現代化 充滿時代精神面向世界 具有開放精神面向未來 富有創新精神民族的 強調中國先進文化建立在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基礎上,是具有鮮明民族風格、民族氣魄、民族內容的先進文化。科學的 強調符合文化發展規律大眾的 其主體和服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必要性是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重要性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為什么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學以致用1.革命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強大的動力之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革命文化的思想引領、價值導向、精神滋養、文化支撐。因此,我們必須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革命文化。這表明( )①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是革命文化發展的動力②革命文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強大的動力之源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對革命文化的承襲與發展④革命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正確方向保證和強大智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革命文化"表明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是革命文化發展的動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大力弘揚革命文化"表明革命文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強大的動力之源,①②正確。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對革命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承襲"說法錯誤,③排除。④:革命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文化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方向保證和強大智力支持,④排除。故本題選A。2.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了戰略部署,為我們不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①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②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③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傳統文化決定的④是由我國全體公民的根本利益決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A、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①②符合題意。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③錯誤。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而不是由我國全體公民的根本利益決定的,④錯誤。3.近年來,S省政府出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全省初步形成了兼具宏觀與具體、思路與措施、目標與任務保障及責任的政策體系,為建立科學的文化遺產觀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導。之所以要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因為( )①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②沒有民族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豐富和發展③文化遺產作為文化載體承載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④傳統文化能夠代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①說法錯誤。②③:之所以要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因為沒有民族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豐富和發展,文化遺產作為文化載體承載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②③符合題意。④: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4.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識。【參考答案】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文化獲得空前發展,重新走向輝煌的必然選擇。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需推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5.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道知》,重拳出擊解決“飯圈”亂象問題,提出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嚴管明星經紀公司、嚴禁呈現互撕信息等十項措施,凈化娛樂生態。整治“飯圈”亂象,凈化娛樂生態(D )①是發展革命文化的必然選擇,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②旨在加強經濟建設,推動文化產業健康發展③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④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本課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