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四單元 社會爭議解決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1訴訟權利面面觀210.1 正確行使訴訟權利尋求法律援助訴訟權利面面觀壹1.保障訴訟權利的必要性 P882.公民享有哪些訴訟權利?P891、保障訴訟權利的必要性一、訴訟權利面面觀為充分保障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訴訟法 賦予當事人廣泛的訴訟權利,司法機關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這些訴訟權利。【相關鏈接】在訴訟過程中,司法機關辦理任何案件均應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因素的影響,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重要憲法原則在訴訟領域的體現。一、訴訟權利面面觀①原因(適用情況):當事人因身陷糾紛而參與訴訟時,很可能面臨缺乏法律知識與技能、無暇參加訴訟活動等問題。此時,當事人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幫助其進行訴訟。②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根據事實和法律,維護當事人合法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1)當事人有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2、當事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實體性權利是指實體法所確認的權利,如經濟法中的經營權,商事法中的股權、消費者權益法中的知情權等。程序性權利是指程序法所確認的權利,如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權、上訴權和辯護權、代理權、申請回避權等。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刑事訴訟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刑事訴訟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注意: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不存在辯護人,辯護人只存在刑事訴訟中。P89相關鏈接一: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為辯護人:(一)律師;(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訴訟法律 知 識 速 遞①回避制度含義:當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具有法律規定的不宜參加案件審理或有關訴訟活動的情形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訴訟。②回避制度意義:有利于保證案件的公正審理,消除當事人的疑慮,增加裁判的正當性。注意:1.回避的主體是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不包括訴訟代理人、證人等。2.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時,應決定延期審理。訴訟中哪些人員適用回避?(2)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一、訴訟權利面面觀2、當事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三員兩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上述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在民事訴訟中在刑事訴訟中在刑事訴訟中,除上述情形外,如果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也應當依法回避。P89相關鏈接二:回避制度孫某與趙某發生借貸糾紛,趙某起訴至人民法院要求孫某償還借款。在開庭準備階段,趙某申請人民陪審員王某回避,理由是孫某是王某的學生,老師可能偏袒學生作出對其有利的判決。經調查,王某曾是某中學的教師,孫某是該中學的畢業生。但孫某進校時,王某已經退休,二人并不認識。于是人民法院作出決定,駁回趙某的申請。趙某不服,申請復議。人民法院經復議,維持駁回回避申請的決定。本案法院駁回趙某的回避申請是否正確?為什么?正確。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依據訴訟法規定的回避制度,當審判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具有法律規定不宜參加案件審理或有關訴訟活動的情形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然而本案中因為王某與孫某之間不存在利害關系,也不存在其他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關系,因此趙某的回避申請并不符合訴訟法中規定的回避制度。探究與分享 P88①兩審終審: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除特殊情況外,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理便告終結。②上訴自由:A.當事人如果不服一審裁判,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B.上訴權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重要訴訟權利,是否提出上訴,完全由當事人自主決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想一想:公民對一審判決不服的任何時期都可以提起上訴嗎?(3)當事人有上訴的權利兩審終審制的例外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的最高審判機關,它作出的一審判決或裁定是終審的判決或裁定,不得上訴或抗訴。死刑案件除了適用普通程序,還適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復核程序,只有經過死刑復核程序后,二審關于死刑的判決才能發生法律效力。一、訴訟權利面面觀2、當事人享有的訴訟權利一審訴訟上訴二審→→→(二審結果:① 依法改判 ② 駁回上訴 ③ 維持原判等)法院的組織體系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單列)上訴期限 P89 判決(實體) 裁定(程序)民事訴訟 15日 10日行政訴訟 刑事訴訟 10日 5日注意:上訴應當提交上訴狀,即必須提交書面上訴狀,口頭上訴無效。(補充)上訴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的,如果不及時提起,一審裁判就會生效,當事人就會失去上訴權。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5日和10日;在刑事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0日和5日。P89相關鏈接三:上訴期限歸納提升判決 裁定適用事項不同 解決案件的實體問題, 作出案件結論和決定 解決案件的程序問題,如撤銷原判,發回重審等依據法律不同 主要是依據實體法 主要是依據程序法呈現形式不同 判決必須用書面形式表現出來;同一案件的判決只有一個 裁定既可用書面形式,又可用口頭形式;同一案件的裁定可以有多個(裁定一般有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中止訴訟、駁回起訴的裁定)上訴期限不同 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不服判決上訴期限分別是15日; 刑事訴訟中,不服判決的上訴期限分別是10日 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10日;刑事訴訟中,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是5日目的 判決當事人雙方爭執的 權利和義務問題,解決糾紛 有效指揮訴訟、推動訴訟進程知識拓展:區分判決和裁定(合稱裁判)知識拓展:起訴、勝訴、上訴、申訴、抗訴(1)起訴(告狀)是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對特定案件進行審判的行為。(2)勝訴是指法院的判決支持或者否定一方的訴訟請求,獲利方也就是勝訴方。(3)上訴、申訴和抗訴的比較上訴 申訴 抗訴主體理由被告人、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以及他們的法定代理人;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原審人民法院同級的人民檢察院對一審判決不服的(無須任何理由)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認為確實有錯誤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如提出可以推翻判決的新證據等)尋求法律援助貳1.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必要性 P902.法律援助制度的含義、內容P903.法律援助適用情形 P914.對法律援助機構和援助人員的要求P91思考,當事人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為什么設立法律援助制度?根據《法律援助法》規定,如果被告人在死刑復核階段沒有委托辯護人,她本人或其近親屬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者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等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擔任辯護人。申請援助律師的目的是在死刑復核階段為她提供專業的法律幫助和辯護,保障她的合法權益,包括但不限于對案件事實、證據、法律適用等問題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二審宣判維持一審死刑判決后,余華英提出要申請援助律師。援助律師的介入,可以為她提供專業的法律幫助,包括審查案件材料、找出可能的法律漏洞或錯誤,以及為她制定有效的申訴策略。(1)必要性:在生活中,有一些公民因受經濟條件或其他因素影響,難以在訴訟過程中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從而可能喪失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寶貴機會。(2)重要性:(相關鏈接)法律援助是國家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建立的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含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的出臺,提升了法律援助制度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進一步強化了人權的司法保障。1、設立法律援助制度原因二、尋求法律援助未到法定年齡、受教育程度較低、身體存在缺陷等2、法律援助制度的內容:內容: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設置法律援助機構,(主體)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對象)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形式)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辯護等法律服務。未成年人犯罪、可能被判處無期以上刑期的殘疾人等區分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根本在于司法是由人民法院負責,法律援助是國家專門機構負責。1、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對于當事人為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但經濟確有困難的,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的一項司法保障制度。2、法律援助,是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減免費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制度。當事人因經濟困難,符合受援條件,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獲得免費的律師服務。哪些情況可以獲得法律援助?是否只要申請就可以獲得法律援助?二、尋求法律援助(1)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①經濟困難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或支付勞動報酬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獲得法律咨詢或代理服務。(窮人)②涉及維護英雄烈士人格權益或見義勇為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等情形的,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不受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好人)(2)在刑事訴訟活動中:①因經濟困難而沒有委托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當事人,也可以經法定程序,獲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或代理。(窮人)②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辯護。這體現了刑事訴訟過程中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相關鏈接)(3)未成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3、法律援助的申請(適應情形):二、尋求法律援助(1)程序:申請審查辦理→→4、法律援助的程序與要求:二、尋求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要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條件的,要書面告知理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收取任何財物。(2)要求: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的組織、責任主體:政府。法律援助的對象: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法律援助的形式:咨詢、代理、辯護。知識拓展: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局(是行政機關,不是司法機關)應當設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并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提供法律援助。(1)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①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②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③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2)我國《律師法》規定:④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專業實施主體是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可以提供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知識整合:法律援助的對象人民法院均應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思考:許律師的法律援助對劉某有何意義?你還聽說哪些法律援助的事例?例1:幫農民工討薪例2:見義勇為權益受害是國家保護和促進人權的表現:①有利于及時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減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的心理恐慌和對抗情緒。②有利于及時開導、教育涉案未成年人,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給失足青少年更多的關懷和幫助。③有利于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挽救,維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探究與分享 P90正確行使訴訟權利訴訟權利面面觀尋求法律援助保障訴訟權利的必要性申請回避的權利上訴的權利法律援助制度設立的必要性法律援助制度的含義和內容法律援助的適用情形(表現)法律援助的程序和要求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訴訟權利的內容課堂小結2.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可以委托辯護人為其進行訴訟。3.國家設立法律援助制度,設置法律援助機構,任何公民都可以申請法律援助。4.公民只要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就必須提供援助。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在民事和行政糾紛中,經濟困難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或支付勞動報酬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對于因經濟困難而沒有委托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當事人,也可以經法定程序,獲得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要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條件的,要書面告知理由。1.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是幫助當事人打贏官司。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事實和法律,維護當事人合法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易錯易混】хххх1.(2024湖南)信鴿運動是一項有益的群眾體育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劉某在自己房屋內飼養了十余只信鴿。后來,劉某在其室外空調機位處加裝鴿舍,又在鴿舍外搭建了附屬設施以方便信鴿起落,鴿子的叫聲,糞便和落羽等給樓下鄰居李某的生活造成了困擾,李某將劉某訴至法院。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法院應支持李某所訴拆除鴿舍及附屬設施、停止飼養信鴿的請求②劉某取得相應的資質后飼養信鴿應當提倡和鼓勵,但應文明養鴿③若劉某不服法院的判決,可在一審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提起上訴④劉某有無償利用自己空調機位的權利,但應當照顧到相鄰方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直擊高考】【解析】①:法院應判決劉某承擔相應侵權責任,文明飼養信鴿,照顧相鄰方的權益,但劉某有飼養信鴿的權利,且飼養信鴿行為經過了相關部門批準,因此法院不會支持李某所訴停止飼養信鴿的請求,①不選。②④:妥善處理租鄰關系、訴訟權利。劉某有無償利用自己空調機位飼養信鴻的權利,但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時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不得利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所以說劉某取得相應的資質后飼養信鴿應當提倡和鼓勵,但應文明養鴿,同時應當照顧到相鄰方利益,②④正確。③:若對某不服法院的判決,可在一審判決作出后十五日內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一審判決生效后不能上訴,只能提起再審程序,③錯誤。D2.(2022遼寧)某區在下轄鄉鎮打造多家“和順茶館”,邀請黨員、群眾及法律工作者擔任人民調解員。當居民、商家、游客發生利益糾紛時,調解員以茶館為載體,為其提供便捷、專業的服務,從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這種做法①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援助 ②充分體現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理念③實現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④創設了舒緩環境,使社會治理有溫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直擊高考】【解析】①:材料體現的是通過人民調解,化解社會矛盾,并沒有體現法律援助的知識,①不選。②④:“和順茶館”的建立,讓矛盾雙方,可以在專業調解員的調解下,有效解決矛盾,使社會治理更加有溫度,同時邀請黨員、群眾及法律工作者擔任人民調解員,便捷、專業的矛盾處理,也有體現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理念,②④入選。③:該區在鄉鎮打造“和順茶館”,為矛盾的解決提供專業人員和地方,但這并不是基層群眾自治,沒有體現自治,③不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