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木瓜恰恰恰》教學內容分析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來自水果王國——印度尼西亞。由三個樂段組成,第一個樂段最為典型的節奏型為 X X X(恰恰恰),第二樂段最為典型的節奏型是 X X X 的切分節奏,第三樂段與第一樂段完全重復。歌曲借由三個樂段不同類型的典型節奏型把歡快活潑的情緒表達出來,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熱鬧的集市,水果商人們熱情的售賣他們的水果,叫賣的形式十分新穎、有趣。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在音樂學習能力上已經有了基本的雛形,正確的姿勢、發音的方法都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對聲音音色的追求。歌曲中的典型節奏型是他們學習的重難點,能否準確的演唱決定了能否把歡快活潑的情緒表達出來。叫賣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引學生的,好吃的水果,有趣的恰恰恰,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教學目標1、用輕巧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2、根據歌曲中的恰恰恰來體驗叫賣歌曲的喜悅。3、認識并掌握弱起小節、切分節奏的演唱方法。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歌曲演唱時對聲音輕巧彈性的要求難點:對切分節奏的準確把握以及切分節奏中重拍的認知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音樂歌曲教學主要以聆聽的方式為主,多次的聆聽不僅讓學生熟悉旋律更是在聆聽中體驗歌曲的情緒、內容、典型節奏。著重與音樂旋律的教唱,恰恰恰配以聲勢動作拍手,擊打在木質的凳子上進行律動,切分節奏第二拍的時值與力度借由手的劃動體會。借由多媒體制作動態圖譜進行歌曲旋律的教學。叫賣歌曲歌詞朗朗上口,引導學生朗讀時就去體會水果商販的熱情。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多媒體音樂教室、鋼琴、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時間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3min 隨著歌曲伴奏律動介紹恰恰舞并貼課題介紹印度尼西亞用切分部分的節奏介紹水果貼印尼歌曲并揭示課題 1、做拍手的動作 2、模仿跟讀恰恰恰 (注意聲音的要求)3、對印尼這個國度充滿好奇4、隨著切分節奏進行朗讀 5、讀課題 1、簡單對音樂的旋律有個初步的感觸2、認識歌曲運用了恰恰舞的元素,感知恰恰恰對音色的要求3、認識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簡單了解這個國家的風俗4、通過對水果的介紹,加強學生對切分的節奏的認知5、記住課題與印尼二、教授新課 10min 初次聆聽教師范唱,聽到熟悉的部分哼唱并拍手?再次聆聽錄音,討論 除了拍手還有什么方式可以表現恰恰恰? 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恰恰恰、拍手板凳的敲擊,借由板凳的音響效果,為歌曲進行伴奏 熱情洋溢 感受恰恰恰的音色與聲勢動作的律動通過板凳的敲擊,掌握恰恰恰的節奏型,感知身邊的伴奏樂器三、學唱歌曲 20min 觀察圖譜,發現恰恰恰,合師一起合作,聆聽樂曲旋律,思考樂曲可以分為幾個樂段?觀察歌譜部分1,提問有哪些音樂知識?弱起小節進行講解,注意弱起小節的進入、邊劃拍邊視唱,附點節奏演唱時值要充足并帶上音高唱一唱邊劃拍邊進行演唱,有困難的部分馬上進行調整鞏固聽聽出現了幾種水果?分別是觀察歌譜部分3,加入歌詞唱一唱,調整演唱的節奏與音準聆聽部分2的旋律,感覺熟悉嗎?在哪里出現過(連續的切分)哼唱旋律,配上動作,不斷加速演唱朗讀歌詞,邀請學生叫賣吆喝請學生做記憶測試,記憶歌詞 合作圖譜,掌握共三個樂段,指出一三是一致的(完全反復)①弱起小節:前后合起來為完整小節、弱起小節的進入②附點節奏劃拍跟唱,演唱時注意聲音要輕巧彈性劃拍完整唱,注意演唱的音色、表情、坐姿等 一起數一數8種填詞演唱,注意詞和旋律的搭配熟悉,在介紹水果的時候、是切分節奏帶動作唱讀詞,認識叫賣,表現叫賣回憶歌詞,貼卡片 借由動態的圖譜配以教師的演唱、學生的伴奏,吸引學生對旋律學習的興趣,共有三個樂段通過觀察樂譜認識音樂知識,并解決節奏問題用動態的線條加深對歌曲旋律的記憶聽辨歌詞,有淺顯的記憶,利于背記部分3和部分1旋律一致,歌詞記憶上要多加把握,同步學習減輕學習難度多次的聆聽,體會出切分節奏的動感帶動作的哼唱,更容易熟悉旋律認識歌曲體裁為叫賣,受吆喝的情境,烘托熱鬧的氛圍通過游戲的方式,貼卡片做測試四、完整演唱 5min 完整組合三部分坐姿、音色的調整,音準校正帶動作演唱 1、填詞演唱2、注意咬字和音準3、配上動作 學生旋律的視唱能力是有少到多的積累,有錯誤應當立即進行糾正詞與旋律相互配合進行演唱,整演唱在歌曲演唱中是必不可少的動作的加入,更好的把握旋律以及歌曲的情緒五、小結 2min 小結伴著音樂演繹 復習知識點完整演繹 在合作中結束本堂有趣的音樂課,并進行小結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木瓜 恰恰恰印度尼西亞歌曲 叫賣歌熱情洋溢 各種水果圖片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歌曲教學中以學生的聆聽感受為主,借由身邊的物品進行簡單的伴奏,不僅解決節奏難點也將音樂的美就在身邊的思路傳遞給學生,引導他們主動積極的發現美、享受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