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卷(三)(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14小題,每題2分,共2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下列關于生物變異與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基因重組只是基因間的重新組合,不會導致生物性狀變異基因突變使DNA序列發(fā)生的變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狀變異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單倍體植株,進行加倍處理后可用于育種多倍體植株染色體組數(shù)加倍,產(chǎn)生的配子數(shù)加倍,有利于育種2.染色體之間的互換可能導致染色體結構或基因序列的變化。圖甲、乙分別表示兩種染色體之間的交換模式,圖丙、丁、戊表示某染色體變化的三種情形。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圖甲和圖乙表示的變異均能導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且原理相同圖甲會導致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組圖甲可以導致圖丁或圖戊兩種情形的產(chǎn)生圖乙可以導致圖丙的形成3.(2024·鎮(zhèn)江高一期末)如圖是四種生物的體細胞示意圖,甲、乙中的字母代表細胞中染色體上的基因,圖丙、丁代表細胞中的染色體情況。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圖甲細胞一定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圖乙所示生物可能是單倍體生物圖丙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圖丁所示生物可能是多倍體生物4.下圖是野生祖先種和栽培品種香蕉的染色體核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栽培品種和野生祖先種體細胞中每個染色體組所含染色體數(shù)目不同三倍體香蕉與野生祖先種相比,莖稈粗壯,早熟,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豐富用秋水仙素處理野生祖先種的幼苗可抑制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的分裂獲得四倍體香蕉栽培品種香蕉因聯(lián)會紊亂,不能進行正常減數(shù)分裂,一般無法形成正常的配子5.(2024·江蘇海安高級中學校考)用適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某二倍體植株A的幼芽可獲得同源四倍體A'。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鑒定四倍體時可用植株A'的根尖分生區(qū)做材料觀察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同源四倍體因減數(shù)分裂時聯(lián)會紊亂,形成較多染色體數(shù)量異常的配子秋水仙素處理時間過長有可能出現(xiàn)八倍體或染色體數(shù)更多的細胞秋水仙素能特異性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分裂后的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6.(2024·江蘇淮安期中)二倍體栽培種蕪菁、黑芥和花椰菜通過相互雜交和自然加倍可形成四倍體栽培種,關系如下圖(圖中A、B、C分別代表不同的染色體組,數(shù)字代表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驟然低溫能夠通過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引起染色體數(shù)自然加倍若芥菜與花椰菜雜交,產(chǎn)生的子代體細胞中含3個染色體組蕪菁和黑芥形成芥菜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若油菜與黑芥進行雜交,產(chǎn)生的子代體細胞中含同源染色體7.膀胱癌發(fā)病率居我國泌尿生殖系腫瘤發(fā)病率的第一位,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男性膀胱癌發(fā)病率為女性的3~4倍。目前較為明確的兩大病因包括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其中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zhì),30%~50%的膀胱癌由吸煙引起。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zhì)是引起膀胱癌的化學致癌因子吸煙引起細胞癌變的原因是基因突變臨床上治療癌癥常用化學藥物抑制癌細胞中DNA的復制,使其停留在分裂期癌癥晚期患者難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體內(nèi)的癌細胞已經(jīng)分散和轉移8.(2024·江蘇常州高級中學期末)水平轉基因是自然轉基因的一種類型,指基因在不同物種的生物個體之間的交流過程與結果(如圖中過程1所示),或者在單個細胞內(nèi)部的葉綠體、線粒體與細胞核等結構之間的交流過程與結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水平轉基因可以發(fā)生在農(nóng)桿菌和紅薯細胞間,屬于基因重組過程1中獲得A基因的紅薯可通過過程2將A基因傳遞到子代細胞內(nèi)不同結構之間能進行基因交流與DNA的結構相同有關過程1、過程2均使作物發(fā)生定向變異,均有利于作物適應新環(huán)境9.(2024·江蘇南通高一校考)甲、乙為某雄性二倍體動物(基因型為AaBb)體內(nèi)不同細胞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示意圖,染色體及基因分布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甲圖所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沒有同源染色體甲圖中①②染色體上基因分布的原因是同源染色體發(fā)生了交換乙圖所示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可產(chǎn)生基因型為AB和aB的兩種精子乙圖細胞中存在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現(xiàn)象10.(2023·揚州高一質(zhì)檢)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 )單基因遺傳病更容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通過染色體分析可以確定胎兒是否患有21三體綜合征、紅綠色盲癥等人類遺傳病監(jiān)測和預防的主要手段是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若通過某種方法或技術確定胎兒不攜帶致病基因,則可判斷其不患遺傳病11.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實驗中制片操作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解離的目的是為了讓組織細胞彼此分離可用清水對解離后的根尖進行漂洗染色所用的苯酚品紅溶液是一種堿性染料在顯微鏡下可看到根尖細胞內(nèi)染色體加倍的過程12.(2024·江蘇無錫期中)某地人群中發(fā)現(xiàn)了一例同時含兩種性腺的異常個體,其體內(nèi)含有性染色體組成為XO(只含一條X)和XYY的兩類細胞,出現(xiàn)此異常的原因可能是在胚胎發(fā)育早期發(fā)生了變異。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該個體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其體細胞中最多含有94條染色體該個體的初級性母細胞中,最多可形成22個四分體該個體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XY合子發(fā)育早期,有絲分裂中兩條Y染色體未分離通過對胎兒的基因進行檢測,可以有效避免該類異常個體的出生13.(2024·江蘇南通一中校考)某些人的某編號染色體全部來自父方或母方,而其他染色體均正常,這種現(xiàn)象稱為“單親二體”。三體細胞(染色體比正常體細胞多1條)在有絲分裂時,三條染色體中的一條隨機丟失,可產(chǎn)生染色體數(shù)量正常的體細胞,這種現(xiàn)象稱為“三體自救”。發(fā)育成某女子的受精卵為三體細胞,該細胞發(fā)生“三體自救”后,該女子成為“單親二體”,兩條X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但兩條X染色體的堿基序列差異很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母親在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卵細胞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受精卵卵裂時發(fā)生“三體自救”,來自父方的性染色體丟失此女子患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高于母親發(fā)育成此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體組成為XXX或XXY14.(2024·江蘇鹽城聯(lián)考)如果堿基對的插入或缺失發(fā)生于基因編碼蛋白質(zhì)的區(qū)域,且導致非3倍數(shù)堿基對的插入或缺失,有可能引起蛋白質(zhì)翻譯從該突變位點開始移碼,直到新的終止密碼子,從而引起基因產(chǎn)物的失活,這種突變稱為移碼突變。一個基因如果發(fā)生兩次移碼突變,前者增加一個堿基,后者減少一個堿基,兩個突變位點相距不遠,且不涉及基因產(chǎn)物重要部位,則突變基因產(chǎn)物的功能有可能不受影響。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一個基因發(fā)生一次移碼突變,往往會改變生物的性狀上述的兩次移碼突變不會改變密碼子的數(shù)量和種類若兩次移碼突變都是增加一個堿基,則突變基因產(chǎn)物的功能會改變移碼突變和其他類型的基因突變一樣,都能改變基因中的遺傳信息二、多項選擇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15.(2024·江蘇揚州期中)由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NA分子中插入一段脫氧核苷酸序列可引起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可導致染色體上基因組成改變致癌因子誘導原癌基因表達、抑制抑癌基因表達,使細胞分裂失控,甚至發(fā)生癌變可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量或結構變化,判斷細胞是否發(fā)生染色體變異16.轉座子是一段可移動的DNA序列。轉座子可在真核細胞染色體內(nèi)部和染色體間轉移,在細菌的擬核DNA、質(zhì)粒或噬菌體之間自行移動。有的轉座子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很快地傳播到其他細菌細胞。下列推測合理的是 ( )轉座子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轉座子可造成染色體變異或基因重組轉座過程涉及磷酸二酯鍵的形成和斷裂細菌抗藥性均來自自身的基因突變17.如圖表示將二倍體植株①和②雜交得到③,再將③做進一步處理獲得新植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③到④過程的育種方式能提高突變頻率,加速育種進程⑤到⑥過程的育種方式是雜交育種,其原理是基因重組圖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則⑨的基因型一定有AB、Ab、aB、ab四種18.甲病是單基因遺傳病且致病基因不在21號染色體上,已知21三體綜合征患者減數(shù)分裂時,任意兩條21號染色體聯(lián)會,剩余的21號染色體隨機移向一端。如圖是某家系的遺傳系譜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2號和4號都是雜合子7號患21三體綜合征可能是因為4號產(chǎn)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異常的卵細胞若1號不含甲病致病基因,6號和7號生下患兩種病男孩的概率是1/8若1號含甲病致病基因,則甲病在男性中的發(fā)病率和女性中的發(fā)病率相同三、非選擇題(5小題,共60分。)19.(10分)(2024·蘇州高一檢測)結腸癌是一種起源于結腸黏膜上皮的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如圖1是結腸癌發(fā)生的簡化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1)(1分)從基因角度分析,圖示的細胞癌變是 的結果。 (2)(4分)正常機體內(nèi)RAS基因的功能是調(diào)控 。與正常的細胞相比較,癌細胞具有 (至少回答出兩點)等特征。癌變后的細胞增殖周期將會 (填“變長”“變短”或“不變”)。 (3)(4分)由圖2可知,當人體細胞的DNA受損時,P53基因被激活,合成的P53蛋白通過 (填結構)進入細胞核內(nèi)啟動修復酶基因和P21基因的表達。據(jù)圖分析,P53蛋白可通過 , 從而阻斷了錯誤遺傳信息的傳遞。(4)(1分)隨著對癌癥發(fā)生機理的不斷深入研究,科學家們還發(fā)現(xiàn),多種癌細胞的抑癌基因轉錄區(qū)域的上游發(fā)生過量甲基化,進而導致抑癌基因的功能失活。請據(jù)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 ①甲基化后的抑癌基因堿基序列沒有發(fā)生改變②過量甲基化導致抑癌基因的轉錄過程受到抑制③嘗試去甲基化可能是癌癥治療的一條新途徑④抑癌基因過量甲基化導致的表型改變是不可遺傳的變異20.(12分)(2024·江蘇南京校考)香味是水稻(2n)稻米品質(zhì)的一個重要性狀,某品種水稻稻米有香味(A)對無香味(a)為顯性。雜合子水稻(類型甲植株)體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及基因位置如圖甲所示,對其進行誘變處理得到圖乙、圖丙所示的變異類型。已知類型乙植株中染色體缺失的雄配子的受精能力只有正常雄配子的一半;丙類型植株產(chǎn)生的不同配子活力相同,個體中如果同時不存在有香味基因和無香味基因,則不能存活。請回答:(1)(3分)甲植株中A、a基因的遺傳遵循 定律,丙植株中A、a基因的遺傳遵循 定律。 (2)(1分)甲植株水稻的根尖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數(shù)為 。 (3)(2分)經(jīng)誘變處理獲得乙、丙類型的變異是 。 (4)(3分)讓類型乙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具有隱性性狀的植株約占 。讓類型丙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具有隱性性狀的植株約占 。 (5)(3分)若以甲為母本,丙為父本進行雜交,后代中有香味和無香味的比例為 ;若以乙為父本,丙為母本進行雜交,后代中有香味和無香味的比例為 。 21.(12分)小明同學調(diào)查某家族遺傳病,其中部分個體的情況如下圖所示。甲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關基因用B、b表示,且Ⅱ1不攜帶乙病致病基因。請回答下列問題:(1)(4分)甲病的遺傳方式是 。小明同學認為乙病的遺傳方式是伴Y染色體遺傳,其他同學認為其觀點是錯誤的,理由是 。 (2)(2分)Ⅱ1基因型是 ,Ⅲ2是純合子的概率是 。 (3)(5分)Ⅲ3與Ⅲ4屬于近親關系,若結婚會使后代患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試計算此二人婚配生出的后代患病的概率是 。若Ⅲ2與一正常男子婚配懷孕,其是否需要進行產(chǎn)前診斷,并說明原因 。 (4)(1分)若Ⅲ5某器官中有的細胞中有兩個乙病致病基因,有的細胞無乙病致病基因(不考慮變異),則該器官可能是 。 22.(12分)(2023·江蘇常州開學考)幾種性染色體異常果蠅的性別、育性等如圖所示。(1)(1分)圖示果蠅發(fā)生的變異類型是 。 (2)(3分)白眼雌果蠅(XrXrY)最多能產(chǎn)生Xr、XrXr、 和 四種類型的配子。該果蠅與紅眼雄果蠅(XRY)雜交,子代中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 。 (3)(2分)用黑身白眼雌果蠅(aaXrXr)與灰身紅眼雄果蠅(AAXRY)雜交,F1雌果蠅表現(xiàn)為灰身紅眼,雄果蠅表現(xiàn)為灰身白眼。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灰身紅眼與黑身白眼果蠅的比例為 ,從F2灰身紅眼雌果蠅和灰身白眼雄蠅中各隨機選取一只雜交,子代中出現(xiàn)黑身白眼果蠅的概率為 。 (4)(6分)用紅眼雌果蠅(XRXR)與白眼雄果蠅(XrY)為親本雜交,在F1群體中發(fā)現(xiàn)一只白眼雄果蠅(記為“M”)。M果蠅出現(xiàn)的原因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是環(huán)境改變引起表型變化,但基因型未變;第二種是親本果蠅發(fā)生基因突變;第三種是親本雌果蠅在減數(shù)分裂時X染色體不分離,請設計簡便的雜交實驗,確定M果蠅的出現(xiàn)是由哪一種原因引起的。實驗步驟: 。結果預測:Ⅰ.若 ,則是環(huán)境改變; Ⅱ.若 則是基因突變; Ⅲ.若 ,則是減數(shù)分裂時X染色體不分離。 23.(14分)科學家從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花品系中選育出了甲、乙和丙三種白花品系,這3個白花品系與該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存在差異,且與野生型紫花品系雜交的子代均為紫花。為研究其花色的遺傳規(guī)律,某小組做了雜交實驗,結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雜交組合 親本 F1一 甲×丙 全為紫花二 乙×丙 全為紫花(1)(3分)由題表可知,出現(xiàn)了白花性狀是因為紫花植株中發(fā)生了 (填“顯”或“隱”)性突變;由實驗結果可知,甲和丙的白花基因為 (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若讓雜交組合二中F1的紫花植株自交得F2,則F2中白花植株的占比為 。 (2)(6分)該小組想要利用植物雜交的方法探究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否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請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及結論。實驗思路: 。預期結果及結論: 。(3)(5分)SSR是DNA中的簡單重復序列,不同的染色體上有不同長度的SSR,常用于染色體特異性標記。為確定品系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否在同一對染色體上,該小組擴增出若干個體的SSR序列,現(xiàn)讓品系甲和品系乙分別與野生型雜交得F1,讓F1自交得F2,電泳結果如圖所示。由結果可知品系甲和乙的白花基因 (填“在”或“不在”)同一對染色體上,判斷依據(jù)是 。章末檢測卷(三)1.C [基因重組會導致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發(fā)生重組,可能會導致生物性狀變異,A錯誤;因為一個氨基酸可對應多個密碼子以及基因的顯隱性等,所以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生物性狀發(fā)生改變,B錯誤;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單倍體植株經(jīng)加倍處理后,其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而成為可育的植株,可用于育種,C正確;多倍體植株染色體組數(shù)加倍,產(chǎn)生的配子數(shù)不變,D錯誤。]2.B [圖甲表示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換,屬于基因重組;圖乙表示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易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A錯誤,B正確;圖丁表示基因突變或交換,圖戊表示易位,所以圖甲可以導致圖丁的形成,但不會導致圖戊的形成,C錯誤;圖乙表示易位,為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片段的交換,而圖丙表示重復,圖乙不能導致圖丙的形成,D錯誤。]3.A [圖甲細胞可以代表經(jīng)過DNA復制的細胞,不一定處于有絲分裂后期,A錯誤;圖乙所示生物只有一個染色體組,可能是單倍體生物,B正確;圖丁所示生物含有4個染色體組,可能是多倍體生物,D正確。]4.D [栽培品種的體細胞中含三個染色體組,野生祖先種體細胞中含兩個染色體組,兩者每個染色體組都含有11條染色體,A錯誤;三倍體香蕉與野生祖先種相比,莖稈粗壯,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豐富,但是發(fā)育遲緩,B錯誤;用秋水仙素處理野生祖先種的幼苗,可以抑制有絲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導致后期子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染色體加倍成為四倍體,C錯誤;栽培品種香蕉為三倍體,減數(shù)分裂時因聯(lián)會紊亂,一般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D正確。]5.A [根據(jù)題干信息,秋水仙素處理了A的幼芽,那么幼芽處的細胞為四個染色體組,但是根尖分生區(qū)細胞還是兩個染色體組,A錯誤;同源多倍體在減數(shù)分裂時往往發(fā)生聯(lián)會紊亂,形成較多的染色體數(shù)量異常的配子,導致育性下降,結實率低,B正確;秋水仙素處理時間過長可能導致四個染色體組的細胞繼續(xù)加倍,產(chǎn)生染色體數(shù)更多的細胞,C正確;秋水仙素可以特異性抑制紡錘體形成,使分裂后的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進而使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誘導多倍體形成,D正確。]6.D [低溫可以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而使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故驟然低溫能夠通過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引起染色體數(shù)自然加倍,A正確;芥菜(AABB)與花椰菜(CC)雜交,后代體細胞含3個染色體組ABC,B正確;蕪菁和黑芥形成芥菜的過程中發(fā)生了減數(shù)分裂、受精作用、低溫誘導,減數(shù)分裂過程發(fā)生基因重組,低溫誘導過程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C正確;油菜染色體組為AACC,黑芥染色體組為BB,若油菜與黑芥雜交,產(chǎn)生的子代體細胞染色體組為ABC,不含同源染色體,D錯誤。]7.C [其中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zhì),其為引起膀胱癌的化學致癌因子,A正確;細胞癌變是基因突變導致的,吸煙引起細胞癌變的原因是基因突變,B正確;臨床上治療癌癥常用化學藥物抑制癌細胞中DNA的復制,使其停留在分裂間期,C錯誤;癌癥晚期患者難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體內(nèi)的癌細胞已經(jīng)分散和轉移,很難去除,D正確。]8.D [據(jù)過程1可知,農(nóng)桿菌的A基因可轉移至原先不含A基因的紅薯內(nèi),說明水平轉基因可以發(fā)生在農(nóng)桿菌和紅薯細胞間,是基因重組的一種,A正確;過程1屬于水平轉基因,是可遺傳變異,該過程中獲得A基因的紅薯可通過過程2(雜交育種)將A基因傳遞到子代,B正確;不同生物之間DNA的結構相同,是細胞內(nèi)不同結構之間能進行基因交流的結構基礎,C正確;過程1、過程2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組,基因重組有利于作物適應新環(huán)境,但變異是不定向的,D錯誤。]9.C [甲圖所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有4對同源染色體,A錯誤;甲圖中細胞處于有絲分裂過程中,其中①②染色體上A和a基因分布的原因是基因突變,而交換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B錯誤;乙圖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為次級精母細胞,根據(jù)其中的基因組成可知,該細胞可產(chǎn)生基因型為AB和aB的兩種精子,C正確;乙圖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現(xiàn)象,D錯誤。]10.C [多基因遺傳病更容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A錯誤;通過對染色體進行分析可以確定胎兒是否患有21三體綜合征,但不能確定是否患有紅綠色盲(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錯誤;遺傳病監(jiān)測和預防的主要手段是產(chǎn)前診斷和遺傳咨詢,產(chǎn)前診斷可以大大降低患病胎兒的出生率;遺傳咨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預防遺傳病發(fā)生,C正確;若通過某種方法或技術確定胎兒不攜帶致病基因,則確定胎兒不患基因遺傳病,但可能會患染色體遺傳病,D錯誤。]11.D [解離的目的是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的鹽酸和體積分數(shù)為95%的乙醇溶液的混合液(1∶1)使組織細胞彼此分離開來,A正確;解離后需用清水漂洗,B正確;苯酚品紅溶液是用于對染色體染色的染料,而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溶液著色,故實驗所用的苯酚品紅溶液為堿性染料,C正確;由于在玻片制作的解離步驟中已經(jīng)將細胞殺死了,所以用顯微鏡觀察時看不到根尖細胞內(nèi)染色體加倍的過程,D錯誤。]12.D [該個體體內(nèi)含有性染色體組成為XO(只含一條X)和XYY的兩類細胞,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染色體組成為XYY的細胞,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的數(shù)目為94條,A正確;XO和XYY在減數(shù)分裂時,性染色體不能正常聯(lián)會,不能形成四分體,該個體最多可形成22個四分體,B正確;該個體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XY合子發(fā)育早期,有絲分裂中兩條Y染色體未分離,同時進入一個細胞,導致XO和XYY細胞的形成,C正確;該個體為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可通過羊水檢查等檢查染色體的數(shù)量判斷,不能通過對胎兒的基因進行檢測來診斷,D錯誤。]13.C [兩條X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但兩條X染色體的堿基序列差異很大,說明不是相同的染色體,則來自母親的一對同源染色體,說明母親在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卵細胞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A正確;該女子成為“單親二體”,兩條X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則說明受精卵卵裂時發(fā)生“三體自救”,來自父方的性染色體丟失,B正確;此女子含有的兩條X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則該女子患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與母親相同,C錯誤;母親在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卵細胞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產(chǎn)生的卵細胞性染色體組成為XX,父親產(chǎn)生的精子性染色體組成為X或Y,故發(fā)育成此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體組成為XXX或XXY,D正確。]14.B [一個基因發(fā)生一次移碼突變,有可能引起蛋白質(zhì)翻譯從該突變位點開始移碼,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序列都發(fā)生改變,往往會改變生物的性狀,A正確;兩次移碼突變有可能不會改變密碼子的數(shù)量和種類(如前者增加一個堿基,后者減少一個堿基),但密碼子的數(shù)量和種類也有可能發(fā)生了改變(如兩次均增加或減少一個堿基),B錯誤;若兩次移碼突變都是增加一個堿基,導致遺傳密碼改變,氨基酸序列改變,則突變基因產(chǎn)物的功能會改變,C正確;移碼突變和其他類型的基因突變一樣,改變了堿基對的排列順序,能改變基因中的遺傳信息,D正確。]15.ABD [DNA分子中插入一段較短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可引起基因突變,插入一段較長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可引起基因重組,A正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可導致染色體上基因組成改變,這屬于基因重組,B正確;致癌因子會導致人體內(nèi)細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不能正常表達,使細胞分裂失控,甚至發(fā)生癌變,C錯誤;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和染色體結構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D正確。]16.ABC [轉座子是一段可移動的DNA序列,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A合理;轉座子可在真核細胞染色體內(nèi)部轉移,可造成基因重組,在染色體間轉移可造成染色體變異,B合理;轉座子能利用自身編碼的轉座酶將自身序列從原有位置上切除并插入到新的基因組位點,此過程會涉及磷酸二酯鍵的形成和斷裂,C合理;由題干分析可知,細菌抗藥性也可來自轉座子,D不合理。]17.ABC [根據(jù)題圖分析可知,圖中③→④表示誘變育種,原理是基因突變,其優(yōu)點是能提高突變頻率,加速育種進程,A正確;圖中③→⑤→⑥表示雜交育種,原理是基因重組,B正確;圖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C正確;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⑨的基因型可能有AB、Ab、aB、ab四種,D錯誤。]18.ABD [1號和2號個體都不患甲病,但他們有一個患甲病的兒子,說明甲病為隱性遺傳病,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無論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還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號和4號個體都是雜合子;7號患21三體綜合征可能是因為3號產(chǎn)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異常的精子,也可能是4號產(chǎn)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異常的卵細胞;就甲病而言,若1號不含甲病致病基因(相關基因用b表示),則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6號的基因型及概率為1/2XBXB、1/2XBXb,其與7號(XBY)生下患甲病男孩(XbY)的概率為1/2×1/4=1/8。就乙病而言,7號個體產(chǎn)生異常配子的概率為1/2,因此他們生下患兩種病男孩的概率是1/8×1/2=1/16;若1號含甲病致病基因,則甲病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所以甲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發(fā)病率相同。]19.(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并積累(2)細胞周期,控制細胞分裂和生長的進程 在適宜條件下能夠無限地增殖、容易在體內(nèi)分散和轉移、癌細胞間無接觸抑制現(xiàn)象 變短(3)核孔 阻滯細胞周期(阻止受損DNA的復制)和受損DNA修復 (4)①②③解析 (1)癌細胞的產(chǎn)生是由于正常細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并積累的結果。(2)正常機體內(nèi)RAS基因為原癌基因,其編碼產(chǎn)生的蛋白質(zhì)能夠調(diào)控細胞周期,控制細胞分裂和生長的進程;癌細胞增殖周期將會變短。(3)P53蛋白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內(nèi);P53蛋白可通過阻止受損DNA的復制和受損DNA修復,實現(xiàn)對錯誤遺傳信息傳遞的阻斷。(4)過量甲基化導致抑癌基因的轉錄過程受到抑制,但堿基序列沒有發(fā)生變化,屬于可遺傳變異,④錯誤。20.(1)(基因的)分離 (基因的)自由組合(2)2或4(3)染色體結構變異(缺失、易位)(4)1/6 1/5(5)3∶1 5∶1解析 (1)甲植株中A、a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因此甲植株中A、a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丙植株中A、a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丙植株中A、a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分析題圖可知:類型甲植株有2對同源染色體,即含有2個非同源染色體組成的染色體組,甲植株水稻的根尖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會有4個染色體組,故甲植株水稻的根尖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數(shù)為2或4。(3)分析題圖可知:經(jīng)誘變處理獲得乙類型的變異是染色體缺失,而經(jīng)誘變處理,丙類型的變異是染色體易位,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4)分析題意可知:類型乙植株中染色體缺失的雄配子的受精能力只有正常雄配子的一半,所以類型乙植株能產(chǎn)生的雄配子為A∶a=2∶1,雌配子為A∶a=1∶1,故自交后代隱性性狀的植株,即基因型為aa的植株,約占1/3×1/2=1/6;類型丙植株如果同時不存在有香味基因和無香味基因,則不能存活,類型丙能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種類和比例皆為Aa∶A∶a∶O=1∶1∶1∶1,其中O表示配子中不存在任何相關基因,所得子代中有1/16的個體無有關香味的基因,故剩余15份,隱性純合占3份,故所得子代中產(chǎn)生具有隱性性狀的植株占比為3/15,即所得子代中具有隱性性狀的植株約占1/5。(5)分析題意可知:若以甲為母本,丙為父本進行雜交,植株甲產(chǎn)生的雌配子為A∶a=1∶1,植株丙產(chǎn)生的雄配子為Aa∶A∶a∶O=1∶1∶1∶1,后代中無香味的基因型為aa和aO,所占比例為1/2×1/4+1/2×1/4=1/4,有香味的所占比例為3/4,故后代中有香味和無香味的比例為3∶1;若以乙為父本,丙為母本進行雜交,類型乙植株能產(chǎn)生的雄配子為A∶a=2∶1,植株丙產(chǎn)生的雌配子為Aa∶A∶a∶O=1∶1∶1∶1,后代中無香味的基因型為aa和aO,所占比例為1/3×1/4+1/3×1/4=1/6,有香味所占比例為5/6,故后代中有香味和無香味的比例為5∶1。21.(1)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Ⅲ3的父親Ⅱ1不患乙病(2)AaXBY 1/2(3)5/6 需要,因為Ⅲ2可能是乙病致病基因攜帶者,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男孩)(4)睪丸解析 (1)由遺傳系譜圖分析可知,甲病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Y染色體遺傳的特點是父傳子,子傳孫,而Ⅲ3患乙病,其父親Ⅱ1不患乙病,說明乙病的遺傳方式不是伴Y染色體遺傳。(2)Ⅱ1和Ⅱ2不患乙病,但生出患乙病的兒子Ⅲ3,因此乙病為隱性遺傳病,又因為Ⅱ1不攜帶乙病致病基因,則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根據(jù)Ⅲ2不患甲病,可知Ⅱ1的基因型是AaXBY。就乙病而言,Ⅱ1的基因型是XBY,Ⅱ2的基因型是XBXb,則Ⅲ2的基因型為XBXB或XBXb,又因為其不患甲病,故為aa,所以其是純合子(aaXBXB)的概率是1/2。(3)已知Ⅱ1的基因型是AaXBY,Ⅱ2的基因型是AaXBXb,則Ⅲ3的基因型為1/3AAXbY、2/3AaXbY,Ⅲ4的基因型為aaXBXb,二者婚配后生出的后代正常的概率為2/3×1/2×1/2=1/6,則患病的概率是1-1/6=5/6。Ⅲ2的基因型為aaXBXB或aaXBXb,若其基因型為aaXBXb,與正常男子結婚后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孩子(XbY),故需要進行產(chǎn)前診斷。(4)若Ⅲ5某器官中有的細胞中含2個乙病致病基因,有的細胞中無乙病致病基因,不考慮變異,則該器官中的細胞能進行減數(shù)分裂,應該為生殖器官,即睪丸。22.(1)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 (2)XrY Y XRXr、XRXrY (3)3∶1 1/18(4)M果蠅與正常白眼雌果蠅雜交,分析子代的表型 Ⅰ.子代出現(xiàn)紅眼(雌)果蠅 Ⅱ.子代表型全部為白眼 Ⅲ.無子代產(chǎn)生解析 (1)據(jù)圖可知,XXY個體中多了一條性染色體,XO個體少了一條性染色體,XXX個體多了一條X染色體,OY個體少了一條性染色體,因此上述果蠅中染色體數(shù)量多出一條或者少了一條,屬于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2)白眼雌果蠅(XrXrY)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由于性染色體為三條,其中任意兩條配對正常分離,而另一條隨機移向一極,產(chǎn)生含兩條或一條性染色體的配子,可以是Xr或者Y單獨移向一極,配子種類及比例為2Xr∶2XrY∶1XrXr∶1Y。該果蠅與紅眼雄果蠅(XRY)雜交,子代中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RXr、XRXrY。(3)aaXrXr與AAXRY雜交,F(xiàn)1的基因型是AaXRXr、AaXrY,F(xiàn)2中灰身紅眼(A_XR_)果蠅的概率是3/4×1/2=3/8,黑身白眼(aaXrXr和aaXrY)果蠅的概率是1/4×1/4+1/4×1/4=1/8,所以F2中灰身紅眼與黑身白眼果蠅的比例為3∶1。F2灰身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是1/3AAXRXr或是2/3AaXRXr,灰身白眼雄果蠅的基因型是1/3AAXrY或是2/3AaXrY,F(xiàn)2灰身紅眼雌果蠅和灰身白眼雄果蠅中各隨機選取一只雜交,子代中出現(xiàn)黑身(aa)的概率是2/3×2/3×1/4=1/9,子代中出現(xiàn)白眼(XrXr和XrY)的概率是1/2,所以子代中出現(xiàn)黑身白眼果蠅的概率為1/9×1/2=1/18。(4)分析題干可知,三種可能情況下,M果蠅基因型分別為XRY、XrY、XrO。因此,本實驗可以用M果蠅與多只白眼雌果蠅(XrXr)雜交,統(tǒng)計子代果蠅的眼色。第一種情況,M基因型應為XRY,XRY與XrXr雜交,若子代雌性果蠅全部為紅眼,雄性果蠅全部為白眼,則為環(huán)境引起的表型改變;第二種情況,M基因型應為XrY,XrY與XrXr雜交,若子代全部是白眼,則為基因突變引起的表型改變;第三種情況,M基因型應為XrO,由題干所給圖示可知XrO不育,因此M與XrXr雜交,若沒有子代產(chǎn)生,則為減數(shù)分裂時X染色體沒有分離。23.(1)隱 非等位基因 1/2或7/16(2)讓突變體甲和乙雜交,觀察子代表型 若子代全為白花,則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的;若子代全為紫花,則甲和乙的白花基因不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的(3)不在 品系甲的SSR與F2白花植株(4、5)的SSR相同,說明品系甲的白花基因在3號染色體上,同理可知,品系乙的白花基因在6號染色體上解析 (1)由于甲、乙、丙三種白花品系與野生型紫花品系雜交的子代均為紫花,可知紫花對白花為顯性,出現(xiàn)了白花性狀是因為紫花植株中發(fā)生了隱性突變。甲、乙、丙這3個白花品系與該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存在差異,①若甲和丙(或乙和丙)的白花基因為等位基因,則甲和丙(或乙和丙)雜交,F(xiàn)1應全為白花;②若甲和丙(或乙和丙)的白花基因為非等位基因,則甲和丙(或乙和丙)中各含一對隱性基因且不相同,甲和丙(或乙和丙)雜交,F(xiàn)1全為紫花。根據(jù)題表中雜交組合一,甲和丙雜交后F1全為紫花,可以推測甲和丙的白花基因為非等位基因;根據(jù)題表中的雜交組合二,乙和丙雜交后F1全為紫花,可以推測乙和丙的白花基因也為非等位基因。假設該突變基因用A/a、B/b……表示,由于乙和丙的白花基因為非等位基因且兩者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存在差異,可以假設乙的基因型為aaBB、丙的基因型為AAbb,則雜交組合二中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①若A/a、B/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滿足自由組合定律,F(xiàn)1紫花植株(AaBb)自交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9A_B_∶3A_bb∶3aaB_∶1aabb,則F2中白花植株(A_bb、aaB_、aabb)的占比為7/16;②若A/a、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不滿足自由組合定律,F(xiàn)1紫花植株(AaBb)產(chǎn)生配子類型及比例為aB∶Ab=1∶1,自交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1aaBB∶2AaBb∶1AAbb,則F2中白花植株(aaBB、AAbb)的占比為1/2。(2)若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則甲和乙雜交后代全為白花;若甲和乙的白花基因不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則甲和乙各含一對隱性基因且不相同,甲和乙雜交后代全為紫花。所以要利用植物雜交的方法探究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否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可以讓突變體甲和乙雜交,觀察子代表型。若子代全為白花,則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的;若子代全為紫花,則甲和乙的白花基因不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的。(3)若品系甲的白花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上,則白花基因和品系甲親本3號染色體上的SSR連鎖,品系甲和野生型雜交得F1,讓F1自交得F2,根據(jù)電泳圖,可以看到F2中白花植物(4、5)的SSR與親本品系甲的相同,說明品系甲的白花基因在3號染色體上;品系乙和野生型雜交得F1,讓F1自交得F2,根據(jù)電泳圖,可以看到F2中白花植物(4、5)的SSR與親本品系乙的相同,說明品系乙的白花基因和6號染色體上的SSR連鎖,品系乙的白花基因在6號染色體上,所以品系甲和乙的白花基因不在同一對染色體上。(共64張PPT)章末檢測卷(三)(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C一、單項選擇題(14小題,每題2分,共2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下列關于生物變異與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重組只是基因間的重新組合,不會導致生物性狀變異B.基因突變使DNA序列發(fā)生的變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狀變異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單倍體植株,進行加倍處理后可用于育種D.多倍體植株染色體組數(shù)加倍,產(chǎn)生的配子數(shù)加倍,有利于育種解析 基因重組會導致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發(fā)生重組,可能會導致生物性狀變異,A錯誤;因為一個氨基酸可對應多個密碼子以及基因的顯隱性等,所以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生物性狀發(fā)生改變,B錯誤;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單倍體植株經(jīng)加倍處理后,其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而成為可育的植株,可用于育種,C正確;多倍體植株染色體組數(shù)加倍,產(chǎn)生的配子數(shù)不變,D錯誤。2.染色體之間的互換可能導致染色體結構或基因序列的變化。圖甲、乙分別表示兩種染色體之間的交換模式,圖丙、丁、戊表示某染色體變化的三種情形。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A.圖甲和圖乙表示的變異均能導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且原理相同B.圖甲會導致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組C.圖甲可以導致圖丁或圖戊兩種情形的產(chǎn)生D.圖乙可以導致圖丙的形成解析 圖甲表示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換,屬于基因重組;圖乙表示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易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A錯誤,B正確;圖丁表示基因突變或交換,圖戊表示易位,所以圖甲可以導致圖丁的形成,但不會導致圖戊的形成,C錯誤;圖乙表示易位,為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片段的交換,而圖丙表示重復,圖乙不能導致圖丙的形成,D錯誤。A.圖甲和圖乙表示的變異均能導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且原理相同B.圖甲會導致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組C.圖甲可以導致圖丁或圖戊兩種情形的產(chǎn)生D.圖乙可以導致圖丙的形成3.(2024·鎮(zhèn)江高一期末)如圖是四種生物的體細胞示意圖,甲、乙中的字母代表細胞中染色體上的基因,圖丙、丁代表細胞中的染色體情況。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A.圖甲細胞一定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B.圖乙所示生物可能是單倍體生物C.圖丙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 D.圖丁所示生物可能是多倍體生物解析 圖甲細胞可以代表經(jīng)過DNA復制的細胞,不一定處于有絲分裂后期,A錯誤;圖乙所示生物只有一個染色體組,可能是單倍體生物,B正確;圖丁所示生物含有4個染色體組,可能是多倍體生物,D正確。4.下圖是野生祖先種和栽培品種香蕉的染色體核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DA.栽培品種和野生祖先種體細胞中每個染色體組所含染色體數(shù)目不同B.三倍體香蕉與野生祖先種相比,莖稈粗壯,早熟,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豐富C.用秋水仙素處理野生祖先種的幼苗可抑制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的分裂獲得四倍體香蕉D.栽培品種香蕉因聯(lián)會紊亂,不能進行正常減數(shù)分裂,一般無法形成正常的配子解析 栽培品種的體細胞中含三個染色體組,野生祖先種體細胞中含兩個染色體組,兩者每個染色體組都含有11條染色體,A錯誤;三倍體香蕉與野生祖先種相比,莖稈粗壯,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豐富,但是發(fā)育遲緩,B錯誤;用秋水仙素處理野生祖先種的幼苗,可以抑制有絲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導致后期子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染色體加倍成為四倍體,C錯誤;栽培品種香蕉為三倍體,減數(shù)分裂時因聯(lián)會紊亂,一般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D正確。A.栽培品種和野生祖先種體細胞中每個染色體組所含染色體數(shù)目不同B.三倍體香蕉與野生祖先種相比,莖稈粗壯,早熟,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豐富C.用秋水仙素處理野生祖先種的幼苗可抑制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的分裂獲得四倍體香蕉D.栽培品種香蕉因聯(lián)會紊亂,不能進行正常減數(shù)分裂,一般無法形成正常的配子5.(2024·江蘇海安高級中學校考)用適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某二倍體植株A的幼芽可獲得同源四倍體A′。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鑒定四倍體時可用植株A′的根尖分生區(qū)做材料觀察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B.同源四倍體因減數(shù)分裂時聯(lián)會紊亂,形成較多染色體數(shù)量異常的配子C.秋水仙素處理時間過長有可能出現(xiàn)八倍體或染色體數(shù)更多的細胞D.秋水仙素能特異性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分裂后的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A解析 根據(jù)題干信息,秋水仙素處理了A的幼芽,那么幼芽處的細胞為四個染色體組,但是根尖分生區(qū)細胞還是兩個染色體組,A錯誤;同源多倍體在減數(shù)分裂時往往發(fā)生聯(lián)會紊亂,形成較多的染色體數(shù)量異常的配子,導致育性下降,結實率低,B正確;秋水仙素處理時間過長可能導致四個染色體組的細胞繼續(xù)加倍,產(chǎn)生染色體數(shù)更多的細胞,C正確;秋水仙素可以特異性抑制紡錘體形成,使分裂后的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進而使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誘導多倍體形成,D正確。6.(2024·江蘇淮安期中)二倍體栽培種蕪菁、黑芥和花椰菜通過相互雜交和自然加倍可形成四倍體栽培種,關系如下圖(圖中A、B、C分別代表不同的染色體組,數(shù)字代表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DA.驟然低溫能夠通過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引起染色體數(shù)自然加倍B.若芥菜與花椰菜雜交,產(chǎn)生的子代體細胞中含3個染色體組C.蕪菁和黑芥形成芥菜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D.若油菜與黑芥進行雜交,產(chǎn)生的子代體細胞中含同源染色體解析 低溫可以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而使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故驟然低溫能夠通過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引起染色體數(shù)自然加倍,A正確;芥菜(AABB)與花椰菜(CC)雜交,后代體細胞含3個染色體組ABC,B正確;蕪菁和黑芥形成芥菜的過程中發(fā)生了減數(shù)分裂、受精作用、低溫誘導,減數(shù)分裂過程發(fā)生基因重組,低溫誘導過程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C正確;油菜染色體組為AACC,黑芥染色體組為BB,若油菜與黑芥雜交,產(chǎn)生的子代體細胞染色體組為ABC,不含同源染色體,D錯誤。A.驟然低溫能夠通過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引起染色體數(shù)自然加倍B.若芥菜與花椰菜雜交,產(chǎn)生的子代體細胞中含3個染色體組C.蕪菁和黑芥形成芥菜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D.若油菜與黑芥進行雜交,產(chǎn)生的子代體細胞中含同源染色體7.膀胱癌發(fā)病率居我國泌尿生殖系腫瘤發(fā)病率的第一位,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男性膀胱癌發(fā)病率為女性的3~4倍。目前較為明確的兩大病因包括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其中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zhì),30%~50%的膀胱癌由吸煙引起。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zhì)是引起膀胱癌的化學致癌因子B.吸煙引起細胞癌變的原因是基因突變C.臨床上治療癌癥常用化學藥物抑制癌細胞中DNA的復制,使其停留在分裂期D.癌癥晚期患者難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體內(nèi)的癌細胞已經(jīng)分散和轉移C解析 其中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zhì),其為引起膀胱癌的化學致癌因子,A正確;細胞癌變是基因突變導致的,吸煙引起細胞癌變的原因是基因突變,B正確;臨床上治療癌癥常用化學藥物抑制癌細胞中DNA的復制,使其停留在分裂間期,C錯誤;癌癥晚期患者難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體內(nèi)的癌細胞已經(jīng)分散和轉移,很難去除,D正確。8.(2024·江蘇常州高級中學期末)水平轉基因是自然轉基因的一種類型,指基因在不同物種的生物個體之間的交流過程與結果(如圖中過程1所示),或者在單個細胞內(nèi)部的葉綠體、線粒體與細胞核等結構之間的交流過程與結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DA.水平轉基因可以發(fā)生在農(nóng)桿菌和紅薯細胞間,屬于基因重組B.過程1中獲得A基因的紅薯可通過過程2將A基因傳遞到子代C.細胞內(nèi)不同結構之間能進行基因交流與DNA的結構相同有關D.過程1、過程2均使作物發(fā)生定向變異,均有利于作物適應新環(huán)境解析 據(jù)過程1可知,農(nóng)桿菌的A基因可轉移至原先不含A基因的紅薯內(nèi),說明水平轉基因可以發(fā)生在農(nóng)桿菌和紅薯細胞間,是基因重組的一種,A正確;過程1屬于水平轉基因,是可遺傳變異,該過程中獲得A基因的紅薯可通過過程2(雜交育種)將A基因傳遞到子代,B正確;不同生物之間DNA的結構相同,是細胞內(nèi)不同結構之間能進行基因交流的結構基礎,C正確;過程1、過程2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組,基因重組有利于作物適應新環(huán)境,但變異是不定向的,D錯誤。A.水平轉基因可以發(fā)生在農(nóng)桿菌和紅薯細胞間,屬于基因重組B.過程1中獲得A基因的紅薯可通過過程2將A基因傳遞到子代C.細胞內(nèi)不同結構之間能進行基因交流與DNA的結構相同有關D.過程1、過程2均使作物發(fā)生定向變異,均有利于作物適應新環(huán)境9.(2024·江蘇南通高一校考)甲、乙為某雄性二倍體動物(基因型為AaBb)體內(nèi)不同細胞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示意圖,染色體及基因分布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CA.甲圖所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沒有同源染色體B.甲圖中①②染色體上基因分布的原因是同源染色體發(fā)生了交換C.乙圖所示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可產(chǎn)生基因型為AB和aB的兩種精子D.乙圖細胞中存在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現(xiàn)象解析 甲圖所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有4對同源染色體,A錯誤;甲圖中細胞處于有絲分裂過程中,其中①②染色體上A和a基因分布的原因是基因突變,而交換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B錯誤;乙圖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為次級精母細胞,根據(jù)其中的基因組成可知,該細胞可產(chǎn)生基因型為AB和aB的兩種精子,C正確;乙圖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現(xiàn)象,D錯誤。A.甲圖所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沒有同源染色體B.甲圖中①②染色體上基因分布的原因是同源染色體發(fā)生了交換C.乙圖所示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可產(chǎn)生基因型為AB和aB的兩種精子D.乙圖細胞中存在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現(xiàn)象10.(2023·揚州高一質(zhì)檢)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A.單基因遺傳病更容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B.通過染色體分析可以確定胎兒是否患有21三體綜合征、紅綠色盲癥等C.人類遺傳病監(jiān)測和預防的主要手段是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D.若通過某種方法或技術確定胎兒不攜帶致病基因,則可判斷其不患遺傳病C解析 多基因遺傳病更容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A錯誤;通過對染色體進行分析可以確定胎兒是否患有21三體綜合征,但不能確定是否患有紅綠色盲(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錯誤;遺傳病監(jiān)測和預防的主要手段是產(chǎn)前診斷和遺傳咨詢,產(chǎn)前診斷可以大大降低患病胎兒的出生率;遺傳咨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預防遺傳病發(fā)生,C正確;若通過某種方法或技術確定胎兒不攜帶致病基因,則確定胎兒不患基因遺傳病,但可能會患染色體遺傳病,D錯誤。11.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實驗中制片操作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解離的目的是為了讓組織細胞彼此分離B.可用清水對解離后的根尖進行漂洗C.染色所用的苯酚品紅溶液是一種堿性染料D.在顯微鏡下可看到根尖細胞內(nèi)染色體加倍的過程D解析 解離的目的是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的鹽酸和體積分數(shù)為95%的乙醇溶液的混合液(1∶1)使組織細胞彼此分離開來,A正確;解離后需用清水漂洗,B正確;苯酚品紅溶液是用于對染色體染色的染料,而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溶液著色,故實驗所用的苯酚品紅溶液為堿性染料,C正確;由于在玻片制作的解離步驟中已經(jīng)將細胞殺死了,所以用顯微鏡觀察時看不到根尖細胞內(nèi)染色體加倍的過程,D錯誤。12.(2024·江蘇無錫期中)某地人群中發(fā)現(xiàn)了一例同時含兩種性腺的異常個體,其體內(nèi)含有性染色體組成為XO(只含一條X)和XYY的兩類細胞,出現(xiàn)此異常的原因可能是在胚胎發(fā)育早期發(fā)生了變異。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個體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其體細胞中最多含有94條染色體B.該個體的初級性母細胞中,最多可形成22個四分體C.該個體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XY合子發(fā)育早期,有絲分裂中兩條Y染色體未分離D.通過對胎兒的基因進行檢測,可以有效避免該類異常個體的出生D解析 該個體體內(nèi)含有性染色體組成為XO(只含一條X)和XYY的兩類細胞,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染色體組成為XYY的細胞,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的數(shù)目為94條,A正確;XO和XYY在減數(shù)分裂時,性染色體不能正常聯(lián)會,不能形成四分體,該個體最多可形成22個四分體,B正確;該個體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XY合子發(fā)育早期,有絲分裂中兩條Y染色體未分離,同時進入一個細胞,導致XO和XYY細胞的形成,C正確;該個體為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可通過羊水檢查等檢查染色體的數(shù)量判斷,不能通過對胎兒的基因進行檢測來診斷,D錯誤。13.(2024·江蘇南通一中校考)某些人的某編號染色體全部來自父方或母方,而其他染色體均正常,這種現(xiàn)象稱為“單親二體”。三體細胞(染色體比正常體細胞多1條)在有絲分裂時,三條染色體中的一條隨機丟失,可產(chǎn)生染色體數(shù)量正常的體細胞,這種現(xiàn)象稱為“三體自救”。發(fā)育成某女子的受精卵為三體細胞,該細胞發(fā)生“三體自救”后,該女子成為“單親二體”,兩條X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但兩條X染色體的堿基序列差異很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母親在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卵細胞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B.受精卵卵裂時發(fā)生“三體自救”,來自父方的性染色體丟失C.此女子患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高于母親D.發(fā)育成此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體組成為XXX或XXYC解析 兩條X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但兩條X染色體的堿基序列差異很大,說明不是相同的染色體,則來自母親的一對同源染色體,說明母親在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卵細胞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A正確;該女子成為“單親二體”,兩條X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則說明受精卵卵裂時發(fā)生“三體自救”,來自父方的性染色體丟失,B正確;此女子含有的兩條X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則該女子患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與母親相同,C錯誤;母親在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卵細胞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產(chǎn)生的卵細胞性染色體組成為XX,父親產(chǎn)生的精子性染色體組成為X或Y,故發(fā)育成此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體組成為XXX或XXY,D正確。14.(2024·江蘇鹽城聯(lián)考)如果堿基對的插入或缺失發(fā)生于基因編碼蛋白質(zhì)的區(qū)域,且導致非3倍數(shù)堿基對的插入或缺失,有可能引起蛋白質(zhì)翻譯從該突變位點開始移碼,直到新的終止密碼子,從而引起基因產(chǎn)物的失活,這種突變稱為移碼突變。一個基因如果發(fā)生兩次移碼突變,前者增加一個堿基,后者減少一個堿基,兩個突變位點相距不遠,且不涉及基因產(chǎn)物重要部位,則突變基因產(chǎn)物的功能有可能不受影響。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一個基因發(fā)生一次移碼突變,往往會改變生物的性狀B.上述的兩次移碼突變不會改變密碼子的數(shù)量和種類C.若兩次移碼突變都是增加一個堿基,則突變基因產(chǎn)物的功能會改變D.移碼突變和其他類型的基因突變一樣,都能改變基因中的遺傳信息B解析 一個基因發(fā)生一次移碼突變,有可能引起蛋白質(zhì)翻譯從該突變位點開始移碼,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序列都發(fā)生改變,往往會改變生物的性狀,A正確;兩次移碼突變有可能不會改變密碼子的數(shù)量和種類(如前者增加一個堿基,后者減少一個堿基),但密碼子的數(shù)量和種類也有可能發(fā)生了改變(如兩次均增加或減少一個堿基),B錯誤;若兩次移碼突變都是增加一個堿基,導致遺傳密碼改變,氨基酸序列改變,則突變基因產(chǎn)物的功能會改變,C正確;移碼突變和其他類型的基因突變一樣,改變了堿基對的排列順序,能改變基因中的遺傳信息,D正確。二、多項選擇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ABD15.(2024·江蘇揚州期中)由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NA分子中插入一段脫氧核苷酸序列可引起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B.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可導致染色體上基因組成改變C.致癌因子誘導原癌基因表達、抑制抑癌基因表達,使細胞分裂失控,甚至發(fā)生癌變D.可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量或結構變化,判斷細胞是否發(fā)生染色體變異解析 DNA分子中插入一段較短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可引起基因突變,插入一段較長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可引起基因重組,A正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可導致染色體上基因組成改變,這屬于基因重組,B正確;致癌因子會導致人體內(nèi)細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不能正常表達,使細胞分裂失控,甚至發(fā)生癌變,C錯誤;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和染色體結構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D正確。16.轉座子是一段可移動的DNA序列。轉座子可在真核細胞染色體內(nèi)部和染色體間轉移,在細菌的擬核DNA、質(zhì)粒或噬菌體之間自行移動。有的轉座子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很快地傳播到其他細菌細胞。下列推測合理的是( )A.轉座子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B.轉座子可造成染色體變異或基因重組C.轉座過程涉及磷酸二酯鍵的形成和斷裂D.細菌抗藥性均來自自身的基因突變ABC解析 轉座子是一段可移動的DNA序列,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A合理;轉座子可在真核細胞染色體內(nèi)部轉移,可造成基因重組,在染色體間轉移可造成染色體變異,B合理;轉座子能利用自身編碼的轉座酶將自身序列從原有位置上切除并插入到新的基因組位點,此過程會涉及磷酸二酯鍵的形成和斷裂,C合理;由題干分析可知,細菌抗藥性也可來自轉座子,D不合理。17.如圖表示將二倍體植株①和②雜交得到③,再將③做進一步處理獲得新植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BCA.③到④過程的育種方式能提高突變頻率,加速育種進程B.⑤到⑥過程的育種方式是雜交育種,其原理是基因重組C.圖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D.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則⑨的基因型一定有AB、Ab、aB、ab四種解析 根據(jù)題圖分析可知,圖中③→④表示誘變育種,原理是基因突變,其優(yōu)點是能提高突變頻率,加速育種進程,A正確;圖中③→⑤→⑥表示雜交育種,原理是基因重組,B正確;圖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C正確;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⑨的基因型可能有AB、Ab、aB、ab四種,D錯誤。A.③到④過程的育種方式能提高突變頻率,加速育種進程B.⑤到⑥過程的育種方式是雜交育種,其原理是基因重組C.圖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D.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則⑨的基因型一定有AB、Ab、aB、ab四種18.甲病是單基因遺傳病且致病基因不在21號染色體上,已知21三體綜合征患者減數(shù)分裂時,任意兩條21號染色體聯(lián)會,剩余的21號染色體隨機移向一端。如圖是某家系的遺傳系譜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BDA.2號和4號都是雜合子B.7號患21三體綜合征可能是因為4號產(chǎn)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異常的卵細胞C.若1號不含甲病致病基因,6號和7號生下患兩種病男孩的概率是1/8D.若1號含甲病致病基因,則甲病在男性中的發(fā)病率和女性中的發(fā)病率相同解析 1號和2號個體都不患甲病,但他們有一個患甲病的兒子,說明甲病為隱性遺傳病,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無論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還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號和4號個體都是雜合子;7號患21三體綜合征可能是因為3號產(chǎn)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異常的精子,也可能是4號產(chǎn)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異常的卵細胞;就甲病而言,若1號不含甲病致病基因(相關基因用b表示),則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6號的基因型及概率為1/2XBXB、1/2XBXb,其與7號(XBY)生下患甲病男孩(XbY)的概率為1/2×1/4=1/8。就乙病而言,7號個體產(chǎn)生異常配子的概率為1/2,因此他們生下患兩種病男孩的概率是1/8×1/2=1/16;若1號含甲病致病基因,則甲病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所以甲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發(fā)病率相同。A.2號和4號都是雜合子B.7號患21三體綜合征可能是因為4號產(chǎn)生了染色體數(shù)量異常的卵細胞C.若1號不含甲病致病基因,6號和7號生下患兩種病男孩的概率是1/8D.若1號含甲病致病基因,則甲病在男性中的發(fā)病率和女性中的發(fā)病率相同三、非選擇題(5小題,共60分。)19.(10分)(2024·蘇州高一檢測)結腸癌是一種起源于結腸黏膜上皮的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如圖1是結腸癌發(fā)生的簡化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1)從基因角度分析,圖示的細胞癌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結果。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并積累(2)正常機體內(nèi)RAS基因的功能是調(diào)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正常的細胞相比較,癌細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出兩點)等特征。癌變后的細胞增殖周期將會___________ (填“變長”“變短”或“不變”)。細胞周期,控制細胞分裂和生長的進程在適宜條件下能夠無限地增殖、容易在體內(nèi)分散和轉移、癌細胞間無接觸抑制現(xiàn)象變短(3)由圖2可知,當人體細胞的DNA受損時,P53基因被激活,合成的P53蛋白通過_______(填結構)進入細胞核內(nèi)啟動修復酶基因和P21基因的表達。據(jù)圖分析,P53蛋白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阻斷了錯誤遺傳信息的傳遞。核孔阻滯細胞周期(阻止受損DNA的復制)和受損DNA修復(4)隨著對癌癥發(fā)生機理的不斷深入研究,科學家們還發(fā)現(xiàn),多種癌細胞的抑癌基因轉錄區(qū)域的上游發(fā)生過量甲基化,進而導致抑癌基因的功能失活。請據(jù)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有___________。①甲基化后的抑癌基因堿基序列沒有發(fā)生改變②過量甲基化導致抑癌基因的轉錄過程受到抑制③嘗試去甲基化可能是癌癥治療的一條新途徑④抑癌基因過量甲基化導致的表型改變是不可遺傳的變異①②③解析 (1)癌細胞的產(chǎn)生是由于正常細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并積累的結果。(2)正常機體內(nèi)RAS基因為原癌基因,其編碼產(chǎn)生的蛋白質(zhì)能夠調(diào)控細胞周期,控制細胞分裂和生長的進程;癌細胞增殖周期將會變短。(3)P53蛋白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內(nèi);P53蛋白可通過阻止受損DNA的復制和受損DNA修復,實現(xiàn)對錯誤遺傳信息傳遞的阻斷。(4)過量甲基化導致抑癌基因的轉錄過程受到抑制,但堿基序列沒有發(fā)生變化,屬于可遺傳變異,④錯誤。20.(12分)(2024·江蘇南京校考)香味是水稻(2n)稻米品質(zhì)的一個重要性狀,某品種水稻稻米有香味(A)對無香味(a)為顯性。雜合子水稻(類型甲植株)體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及基因位置如圖甲所示,對其進行誘變處理得到圖乙、圖丙所示的變異類型。已知類型乙植株中染色體缺失的雄配子的受精能力只有正常雄配子的一半;丙類型植株產(chǎn)生的不同配子活力相同,個體中如果同時不存在有香味基因和無香味基因,則不能存活。請回答:(1)甲植株中A、a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定律,丙植株中A、a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2)甲植株水稻的根尖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數(shù)為________。(3)經(jīng)誘變處理獲得乙、丙類型的變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分離(基因的)自由組合2或4染色體結構變異(缺失、易位)(4)讓類型乙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具有隱性性狀的植株約占________。讓類型丙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具有隱性性狀的植株約占________。(5)若以甲為母本,丙為父本進行雜交,后代中有香味和無香味的比例為________;若以乙為父本,丙為母本進行雜交,后代中有香味和無香味的比例為________。1/61/53∶15∶1解析 (1)甲植株中A、a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因此甲植株中A、a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丙植株中A、a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丙植株中A、a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分析題圖可知:類型甲植株有2對同源染色體,即含有2個非同源染色體組成的染色體組,甲植株水稻的根尖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會有4個染色體組,故甲植株水稻的根尖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數(shù)為2或4。(3)分析題圖可知:經(jīng)誘變處理獲得乙類型的變異是染色體缺失,而經(jīng)誘變處理,丙類型的變異是染色體易位,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4)分析題意可知:類型乙植株中染色體缺失的雄配子的受精能力只有正常雄配子的一半,所以類型乙植株能產(chǎn)生的雄配子為A∶a=2∶1,雌配子為A∶a=1∶1,故自交后代隱性性狀的植株,即基因型為aa的植株,約占1/3×1/2=1/6;類型丙植株如果同時不存在有香味基因和無香味基因,則不能存活,類型丙能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種類和比例皆為Aa∶A∶a∶O=1∶1∶1∶1,其中O表示配子中不存在任何相關基因,所得子代中有1/16的個體無有關香味的基因,故剩余15份,隱性純合占3份,故所得子代中產(chǎn)生具有隱性性狀的植株占比為3/15,即所得子代中具有隱性性狀的植株約占1/5。(5)分析題意可知:若以甲為母本,丙為父本進行雜交,植株甲產(chǎn)生的雌配子為A∶a=1∶1,植株丙產(chǎn)生的雄配子為Aa∶A∶a∶O=1∶1∶1∶1,后代中無香味的基因型為aa和aO,所占比例為1/2×1/4+1/2×1/4=1/4,有香味的所占比例為3/4,故后代中有香味和無香味的比例為3∶1;若以乙為父本,丙為母本進行雜交,類型乙植株能產(chǎn)生的雄配子為A∶a=2∶1,植株丙產(chǎn)生的雌配子為Aa∶A∶a∶O=1∶1∶1∶1,后代中無香味的基因型為aa和aO,所占比例為1/3×1/4+1/3×1/4=1/6,有香味所占比例為5/6,故后代中有香味和無香味的比例為5∶1。21.(12分)小明同學調(diào)查某家族遺傳病,其中部分個體的情況如下圖所示。甲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關基因用B、b表示,且Ⅱ1不攜帶乙病致病基因。請回答下列問題:(1)甲病的遺傳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同學認為乙病的遺傳方式是伴Y染色體遺傳,其他同學認為其觀點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染色體顯性遺傳Ⅲ3的父親Ⅱ1不患乙病(2)Ⅱ1基因型是________,Ⅲ2是純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3)Ⅲ3與Ⅲ4屬于近親關系,若結婚會使后代患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試計算此二人婚配生出的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若Ⅲ2與一正常男子婚配懷孕,其是否需要進行產(chǎn)前診斷,并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Ⅲ5某器官中有的細胞中有兩個乙病致病基因,有的細胞無乙病致病基因(不考慮變異),則該器官可能是________。AaXBY1/25/6需要,因為Ⅲ2可能是乙病致病基因攜帶者,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男孩)睪丸解析 (1)由遺傳系譜圖分析可知,甲病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Y染色體遺傳的特點是父傳子,子傳孫,而Ⅲ3患乙病,其父親Ⅱ1不患乙病,說明乙病的遺傳方式不是伴Y染色體遺傳。(2)Ⅱ1和Ⅱ2不患乙病,但生出患乙病的兒子Ⅲ3,因此乙病為隱性遺傳病,又因為Ⅱ1不攜帶乙病致病基因,則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根據(jù)Ⅲ2不患甲病,可知Ⅱ1的基因型是AaXBY。就乙病而言,Ⅱ1的基因型是XBY,Ⅱ2的基因型是XBXb,則Ⅲ2的基因型為XBXB或XBXb,又因為其不患甲病,故為aa,所以其是純合子(aaXBXB)的概率是1/2。(3)已知Ⅱ1的基因型是AaXBY,Ⅱ2的基因型是AaXBXb,則Ⅲ3的基因型為1/3AAXbY、2/3AaXbY,Ⅲ4的基因型為aaXBXb,二者婚配后生出的后代正常的概率為2/3×1/2×1/2=1/6,則患病的概率是1-1/6=5/6。Ⅲ2的基因型為aaXBXB或aaXBXb,若其基因型為aaXBXb,與正常男子結婚后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孩子(XbY),故需要進行產(chǎn)前診斷。(4)若Ⅲ5某器官中有的細胞中含2個乙病致病基因,有的細胞中無乙病致病基因,不考慮變異,則該器官中的細胞能進行減數(shù)分裂,應該為生殖器官,即睪丸。22.(12分)(2023·江蘇常州開學考)幾種性染色體異常果蠅的性別、育性等如圖所示。(1)圖示果蠅發(fā)生的變異類型是_______________。(2)白眼雌果蠅(XrXrY)最多能產(chǎn)生Xr、XrXr、________和________四種類型的配子。該果蠅與紅眼雄果蠅(XRY)雜交,子代中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XrYYXRXr、XRXrY(3)用黑身白眼雌果蠅(aaXrXr)與灰身紅眼雄果蠅(AAXRY)雜交,F(xiàn)1雌果蠅表現(xiàn)為灰身紅眼,雄果蠅表現(xiàn)為灰身白眼。F1自由交配得F2,F(xiàn)2中灰身紅眼與黑身白眼果蠅的比例為________,從F2灰身紅眼雌果蠅和灰身白眼雄蠅中各隨機選取一只雜交,子代中出現(xiàn)黑身白眼果蠅的概率為________。3∶11/18(4)用紅眼雌果蠅(XRXR)與白眼雄果蠅(XrY)為親本雜交,在F1群體中發(fā)現(xiàn)一只白眼雄果蠅(記為“M”)。M果蠅出現(xiàn)的原因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是環(huán)境改變引起表型變化,但基因型未變;第二種是親本果蠅發(fā)生基因突變;第三種是親本雌果蠅在減數(shù)分裂時X染色體不分離,請設計簡便的雜交實驗,確定M果蠅的出現(xiàn)是由哪一種原因引起的。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預測: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則是環(huán)境改變;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則是基因突變;Ⅲ.若____________,則是減數(shù)分裂時X染色體不分離。M果蠅與正常白眼雌果蠅雜交,分析子代的表型子代出現(xiàn)紅眼(雌)果蠅子代表型全部為白眼無子代產(chǎn)生解析 (1)據(jù)圖可知,XXY個體中多了一條性染色體,XO個體少了一條性染色體,XXX個體多了一條X染色體,OY個體少了一條性染色體,因此上述果蠅中染色體數(shù)量多出一條或者少了一條,屬于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2)白眼雌果蠅(XrXrY)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由于性染色體為三條,其中任意兩條配對正常分離,而另一條隨機移向一極,產(chǎn)生含兩條或一條性染色體的配子,可以是Xr或者Y單獨移向一極,配子種類及比例為2Xr∶2XrY∶1XrXr∶1Y。該果蠅與紅眼雄果蠅(XRY)雜交,子代中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RXr、XRXrY。(3)aaXrXr與AAXRY雜交,F(xiàn)1的基因型是AaXRXr、AaXrY,F(xiàn)2中灰身紅眼(A_XR_)果蠅的概率是3/4×1/2=3/8,黑身白眼(aaXrXr和aaXrY)果蠅的概率是1/4×1/4+1/4×1/4=1/8,所以F2中灰身紅眼與黑身白眼果蠅的比例為3∶1。F2灰身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是1/3AAXRXr或是2/3AaXRXr,灰身白眼雄果蠅的基因型是1/3AAXrY或是2/3AaXrY,F(xiàn)2灰身紅眼雌果蠅和灰身白眼雄果蠅中各隨機選取一只雜交,子代中出現(xiàn)黑身(aa)的概率是2/3×2/3×1/4=1/9,子代中出現(xiàn)白眼(XrXr和XrY)的概率是1/2,所以子代中出現(xiàn)黑身白眼果蠅的概率為1/9×1/2=1/18。(4)分析題干可知,三種可能情況下,M果蠅基因型分別為XRY、XrY、XrO。因此,本實驗可以用M果蠅與多只白眼雌果蠅(XrXr)雜交,統(tǒng)計子代果蠅的眼色。第一種情況,M基因型應為XRY,XRY與XrXr雜交,若子代雌性果蠅全部為紅眼,雄性果蠅全部為白眼,則為環(huán)境引起的表型改變;第二種情況,M基因型應為XrY,XrY與XrXr雜交,若子代全部是白眼,則為基因突變引起的表型改變;第三種情況,M基因型應為XrO,由題干所給圖示可知XrO不育,因此M與XrXr雜交,若沒有子代產(chǎn)生,則為減數(shù)分裂時X染色體沒有分離。23.(14分)科學家從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花品系中選育出了甲、乙和丙三種白花品系,這3個白花品系與該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存在差異,且與野生型紫花品系雜交的子代均為紫花。為研究其花色的遺傳規(guī)律,某小組做了雜交實驗,結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雜交組合 親本 F1一 甲×丙 全為紫花二 乙×丙 全為紫花(1)由題表可知,出現(xiàn)了白花性狀是因為紫花植株中發(fā)生了________(填“顯”或“隱”)性突變;由實驗結果可知,甲和丙的白花基因為____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若讓雜交組合二中F1的紫花植株自交得F2,則F2中白花植株的占比為__________。隱非等位基因1/2或7/16(2)該小組想要利用植物雜交的方法探究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否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請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及結論。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期結果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讓突變體甲和乙雜交,觀察子代表型若子代全為白花,則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的;若子代全為紫花,則甲和乙的白花基因不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的(3)SSR是DNA中的簡單重復序列,不同的染色體上有不同長度的SSR,常用于染色體特異性標記。為確定品系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否在同一對染色體上,該小組擴增出若干個體的SSR序列,現(xiàn)讓品系甲和品系乙分別與野生型雜交得F1,讓F1自交得F2,電泳結果如圖所示。由結果可知品系甲和乙的白花基因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對染色體上,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在品系甲的SSR與F2白花植株(4、5)的SSR相同,說明品系甲的白花基因在3號染色體上,同理可知,品系乙的白花基因在6號染色體上解析 (1)由于甲、乙、丙三種白花品系與野生型紫花品系雜交的子代均為紫花,可知紫花對白花為顯性,出現(xiàn)了白花性狀是因為紫花植株中發(fā)生了隱性突變。甲、乙、丙這3個白花品系與該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存在差異,①若甲和丙(或乙和丙)的白花基因為等位基因,則甲和丙(或乙和丙)雜交,F(xiàn)1應全為白花;②若甲和丙(或乙和丙)的白花基因為非等位基因,則甲和丙(或乙和丙)中各含一對隱性基因且不相同,甲和丙(或乙和丙)雜交,F(xiàn)1全為紫花。根據(jù)題表中雜交組合一,甲和丙雜交后F1全為紫花,可以推測甲和丙的白花基因為非等位基因;根據(jù)題表中的雜交組合二,乙和丙雜交后F1全為紫花,可以推測乙和丙的白花基因也為非等位基因。假設該突變基因用A/a、B/b……表示,由于乙和丙的白花基因為非等位基因且兩者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存在差異,可以假設乙的基因型為aaBB、丙的基因型為AAbb,則雜交組合二中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①若A/a、B/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滿足自由組合定律,F(xiàn)1紫花植株(AaBb)自交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9A_B_∶3A_bb∶3aaB_∶1aabb,則F2中白花植株(A_bb、aaB_、aabb)的占比為7/16;②若A/a、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不滿足自由組合定律,F(xiàn)1紫花植株(AaBb)產(chǎn)生配子類型及比例為aB∶Ab=1∶1,自交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1aaBB∶2AaBb∶1AAbb,則F2中白花植株(aaBB、AAbb)的占比為1/2。(2)若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則甲和乙雜交后代全為白花;若甲和乙的白花基因不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則甲和乙各含一對隱性基因且不相同,甲和乙雜交后代全為紫花。所以要利用植物雜交的方法探究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否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可以讓突變體甲和乙雜交,觀察子代表型。若子代全為白花,則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的;若子代全為紫花,則甲和乙的白花基因不是由同一對等位基因突變而來的。(3)若品系甲的白花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上,則白花基因和品系甲親本3號染色體上的SSR連鎖,品系甲和野生型雜交得F1,讓F1自交得F2,根據(jù)電泳圖,可以看到F2中白花植物(4、5)的SSR與親本品系甲的相同,說明品系甲的白花基因在3號染色體上;品系乙和野生型雜交得F1,讓F1自交得F2,根據(jù)電泳圖,可以看到F2中白花植物(4、5)的SSR與親本品系乙的相同,說明品系乙的白花基因和6號染色體上的SSR連鎖,品系乙的白花基因在6號染色體上,所以品系甲和乙的白花基因不在同一對染色體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檢測卷(三).docx 章末檢測卷(三).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