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蘇州市中考道德與法治模擬試題(三)注意事項: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3大題,25小題,開卷考試。考試時間50分鐘,滿分50分。第Ⅰ卷(選擇題共22分)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選擇一項最符合題意的。每小題1分,共22分。1.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黨和國家如此重視全民終身學習,是因為( )① 學習能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一切需要② 學習能點亮我們心中的明燈,激發前進的動力③ 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學習機會,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④ 學習不僅讓我們能夠生存,而且讓我們能夠擁有更充實的生活A.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① ③ ④2.以下對小明和小光的說法認識正確的是小明:別人的意見都不對,只有我的才是正確的。小光:認真分析了別人的意見后,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我要堅持自己的看法。A.我們要學會展現自身才華B.小明的說法是欣賞自己的表現C.我們要正確對待他人評價D.他人的評價都是對的,小光應該自我反思3.當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氣溫持續偏低時,各地教育部門陸續下發工作提解:寒潮來臨,不強制要求學生統一穿校服。以上各地的提醒體現了( )A.守護生命首先要關注他人的身體 B.教育部門守護青少年的生命健康C.生命是自己的,不要為別人而活 D.守護生命,需要關注并養護精神4.生命是有韌性的,經歷了風雨,我們會變得更加堅強,更有力量。所以面對挫折我們要( )A.完全依靠外力 B.郁悶苦惱,一蹶不振C.發掘生命力量 D.盲目樂觀,無視挫折5.九年級(4)班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青春與夢想”,班主任激勵同學們要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A.全面提升個人素養,增長才干,織夢圓夢B.腳踏實地埋頭苦讀,社會發展事不關己C.不斷綻放青春光彩,少年有夢止于心動D.青春時光無限美好,樹立夢想為時尚早6.如果你的同學遇到圖中的場景,我們應該告訴他( )① 教育未成年子女是作為父母的法定權利② 假表揚比真批評對我們成長的傷害更大③ 學會良好溝通,讓父母了解我們的需要④ 要理性對待父母的批評,不斷自我完善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 ④7.《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2023年十大流行語”,其中上榜的“情緒價值”指的是一個人影響他人情緒的能力。一個人給他人帶來舒服、愉悅和穩定的情緒越多,他的情緒價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這告訴我們( )① 人們有喜怒哀懼等基本情緒 ②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③ 情緒影響我們的觀念和行動 ④ 要用恰當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 ④8.近年來,某市人民法院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向未成年人食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果斷“亮劍”。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全方位筑牢了保護未成年人的防線B.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需享有特權C.強化了國家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D.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增強9.十多年來,我國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同時連續8年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全社會網絡安全防護意識和技能明顯提高。我國之所以重視網絡安全,是因為( )A.學會“信息節食”,增強防范意識,學會自我保護B.提高媒介素養有利于傳播網絡正能量,完善自我C.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需要我們以網絡安全為保障D.網絡能推動社會進步,也會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10.某市教育局印發的《2024年高中階段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工作實施規定》中指出,考生在校期間存在考試作弊、校園欺凌等行為的,不得推薦為指標到校生,并在錄取中最后投檔。這條規定( )① 體現個人誠信體系日益受到重視,失信懲戒機制不斷完善② 會引發畢業季所有考生的擔心、緊張情緒,加大學習壓力③ 是加強未成年人保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違紀的創新舉措④ 通過強化法律手段來杜絕學生考試作弊和校園欺凌等行為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③ ④11.某省幾位青年因逃避服兵役,受到如下處罰:“不得錄用為公務員或者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不得招錄、聘用為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兩年內不準出境或者升學復學,納入履行國防義務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實施聯合懲戒。”這表明( )① 享有權利是履行義務的前提② 法定義務是由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具有強制性③ 公民要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④ 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權利不可放棄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12.2024年3月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緊緊圍繞中共中央決策部署,牢記政治責任,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壯美華章。這表明( )①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② 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③ 發展基層民主有利于保障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④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A.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③ ④13.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不斷發生,不少未成年人依仗自己是“未成年人”的身份為所欲為。央媒發聲:“年齡不應是違法犯罪的擋箭牌。”從法律角度看,這要求我們青少年( )① 懂法、學法、用法,自覺遵紀守法② 依法行使權利,預防違法犯罪③ 勇敢制止校園欺凌者,維護校園安定④ 堅持完善各項制度,減少校園霸凌A.① ② ③ B.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④14.民生實事項目關乎公民基本權利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實現。下表中某市實施的民生實事項目與其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權利對應一致的是( )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 ④15.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人民法院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就展”視頻案例展播活動于2023年8月1日啟動,第一期“護英烈、鑄軍魂”三則案例分別是:葉挺烈士名譽權案,“辣筆小球”侵害戍邊英雄名譽、榮譽案,羅某平侮辱“冰雕連”英烈案。開展此項活動( )A.表明我國既重視發揮法律的數化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規范作用B.表明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C.彰顯人民法院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依法追訴犯罪的堅定決心D.有利于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支撐作用16.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下列舉措及其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① 發展“互聯網十農業”→助力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② 企業重視研發→推動產品更新換代→提高居民消費水平③ 大力扶持落后地區→消除區域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④ 發展特色農業→增加村民收入→共享發展成果A.① 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17.10年來,在中國幫助下,東非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我國為他國創造了42萬個工作崗位,帶動了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這( )A.彰顯了我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主導作用B.體現了改革開放是我國時代精神的核心C.有利于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促進發展D.有利于促進世界多極格局向兩極化發展18.2024年3月13日,國務院發布《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行動方案》。可以推測該方案的作用有( )① 拉動消費 ② 促進投資 ③ 限制出口 ④ 節能降碳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19.《中國能源轉型展望2023》報告指出,中國踐行《巴黎協定》戰略目標,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而努力。2023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達14.5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比重超過50%,能源結構重大轉變,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中國的以上行動表明( )①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主動承擔國際責任② 堅定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③ 引領全球治理,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④ 中國加快自身發展,優先保護人類健康A.① ④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②20.我國倡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為促進各國文明交流、共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說明( )① 我國廣泛參與國際事務,積極承擔責任② 各國文化要平等交往,消除文化間差異③ 我國主張不同文明兼收并蓄,和而不同④ 我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決定力量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 ④21.甲骨文中,“和”為管樂器,本義是調和,后引申為和諧、和睦等;“合”本義為相親相愛,后演化為結合、融合等。和合是中華民族崇尚的精神追求和交往方式,在國際關系的處理中能體現這一理念的是( )① 主張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② 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③ 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④ 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22.從創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到舉辦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中國不遺余力促進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以文明交流互鑒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磅礴合力。走向世界,我們青少年應該( )① 了解人類文明進程,積極關切人類問題和世界局勢② 平等對待其他國家的人民,尊重各國的制度和文化③ 向世界宣揚中華文化最優秀的理念④ 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面統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④ D.① ② ③第Ⅱ卷(非選擇題共28分)二、簡答題: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簡要回答問題。本大題共2小題.23題6分,24題10分,共16分。23.五月,我們迎來了小滿,這是一年中最美的節氣。最美的青年乘五月之風、勇敢前行,書寫人生華章。[厲害了,中國航天]2024年五一假期,祖國母親悄悄干大事,數發了大家的自素與驕傲之情。上天:神舟十七號和神舟十八號乘組實現第四次“天宮會師”。入海: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首次海試成功。奔月:嫦娥六號探測器開啟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之旅。(1)請簡要回答我國能夠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根本所在。(2分)[太火了,人從眾]五一假期,蘇州吸引了約1020.91萬人次游客來蘇旅游。在這里,傳統文化火熱出圓,蘇州博物館、碑刻、昆曲博物館等各類線上線下活動為市民游客本上豐盛的文旅大餐,許多游客身著漢服、唐裝等傳統服飾打卡拍照;在這里,3萬多名旅游志愿者們在全市各個服務點堅守崗位,向市民游客提供常態化服務;在這里,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向游客免費開放,提供超2.7萬個免費停車位;在這里,“云游蘇州”借助網絡和數字孿生技術,展示蘇州景點、文化,實現蘇州和游客的“雙向奔赴”。(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說蘇州和游客是如何實現“雙向奔赴”的。(4分)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教育部門重拳出擊確保“雙減”政策落實。(1)從教育公平的角度,談談國家出臺“雙減”政策的必要性。(3分)材料二 蘇州落實“雙減”政策,開展“自主作業十素養提升”課后延時服務。 “雙減”來了,學生開心,校內書面作業不離校,校外培訓機構周六、周日、節假日不準開設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內容,學科類培訓機構大多停止辦學行為。孩子的學習壓力減少了,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自由,有些學生就把空出來的時間用來玩手機游戲等。對此,星星認為:“‘雙減’實施,自由快樂無限制。”華華認為:“‘雙減’落地,學習義務可放棄。”(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兩位同學的觀點進行綜合評析。(7分)三、分析說明題:結合材料,運用有關知識提取信息,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25.2024年3月,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第十四屆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勝利召開。透過“兩會熱詞”,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中國的脈動,感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某校九年級(2)班的同學以此為主題,開展實踐探究活動,請你共同參與。[熱詞 1:新質生產力]全國兩會期間,多次提及“新質生產力”,系統闡釋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法論。第一組同學搜集了相關資料。(1)根據材料,指出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制度密碼”。(至少兩點)(6分)[熱詞2:新三樣]2024年兩會,“新三樣”的提法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以下是同學們搜集的相關內容。2023年電動汽車、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領跑全球。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出海勢頭強勁。中國新能源汽車加速“出海”,成為“中國‘智’造”的新名片。(2)“新三樣”成為“中國‘智’造”的新名片,釋放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哪些重要信號?(6分)參考答案序號 民生實事項目 公民基本權利① “撫幼育苗”,新建成中小學和幼兒園72所 受教育權② “弱有眾扶”,完成重要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改造138處 政治權利③ “穩崗樂業”,新增市級高質量就業社區(村)100個 勞動權④ “銀齡關愛”,實現鄉鎮(街道)老年學校建設全覆蓋 財產權2022年10月 中共二十大提出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023年7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的意見》,明確將政府、市場等多元主體力量有機結合2024年3月 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圍繞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楊所欲言,建言獻策。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研究推進科技創新方面的立法,完善科技法律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