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選擇性必修 3《邏輯與思維》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演練鞏固提升一、選擇題1.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算力已成為全球戰略競爭的新焦點。而數據中心是承載算力的物理實體,目前,我國各類數據中心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產生大量數據的東部地區,但提供數據的企業面臨土地、能源等資源緊張問題,而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具有能源豐富低廉、土地充裕、氣候適宜等優勢。基于此,我國啟動建設“東數西算”工程,推進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的總體布局。這一布局 ( )①建立在對東、西部現狀分析與綜合基礎上②立足于西部的發展,促進東西部協調聯動③體現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④為我國算力發展繪制了全面合理的服務藍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B (①④介于我國目前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在土地、能源、氣候等方面的實際,我國啟動建設“東數西算”工程,推進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的總體布局。這一布局建立在對東、西部現狀分析與綜合基礎上,為我國算力發展繪制了全面合理的服務藍圖,有利于推動數字經濟發展,①④符合題意。②“東數西算”工程立足于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的總體布局,而不是立足于西部的發展,②排除。③“東數西算”體現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認識過程,③錯誤。故本題選B。)2.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此次在軌飛行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駐留,創造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長新紀錄。航天員在軌飛行期間,先后進行了2次出艙活動,開展了手控遙操作交會對接、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等多項科學技術實(試)驗,驗證了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間物資補給、出艙活動、艙外操作、在軌維修等關鍵技術。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神舟十三號從發射到成功著陸,意味著我們對航天科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②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長創造新紀錄,意味著漸進性過程的中斷,中國航天技術又一次實現了飛躍③航天員開展了多項科學技術實驗,驗證了多項關鍵技術,發揮了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④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是建立在對以往航天科技辯證否定的基礎上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C (①應該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①排除。②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長創造新紀錄,意味著漸進性過程的中斷,中國航天技術又一次實現了飛躍,②正確。③航天員開展了多項科學技術實驗,驗證了多項關鍵技術,并沒有體現逆向思維,因此,也沒有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③不選。④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這一過程是一個辯證否定的過程,既繼承以往航天科技積極的因素,也否定了以往航天科技不合理的因素,④正確。故本題選C。)3.2022年3月23日,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課堂”中向人們展示了太空“冰雪”實驗,袋子里擠出的溶液會形成一個液體球,當球體與沾了結晶核的毛根碰觸后迅速變成“冰球”。王亞平解釋到,在微重力環境下飽和乙酸鈉溶液只要碰到一丁點的晶體,就能迅速打破穩定狀態,析出大量的晶體,從而變成了一個“冰球”。但在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等因素影響,形成的晶體形狀是不規則的。據此,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①從觀察結晶球形成實驗到知曉其中的原理蘊含著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②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細節,因為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重要來源③天宮實驗呈現出的實驗結果有別于地面,印證了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④研究晶體形成形狀的異同需要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擾,這是思維抽象的分離環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A (①在“天宮課堂”中,從觀察結晶球形成實驗到知曉其中的原理蘊含著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①正確。②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重要來源”說法錯誤,②排除。③天宮實驗呈現出的實驗結果有別于地面,印證了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③正確。④研究晶體形成形狀的異同需要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擾,這是思維抽象的提純環節,而不是分離環節,④錯誤。故本題選A。)4.細心的小伙伴喝飲料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很多飲料瓶底的形狀是五瓣花形狀(如下圖)。這是為什么呢 用來盛裝碳酸飲料的瓶底五瓣花設計一般都是為了分散碳酸飲料在運輸過程中因發生晃動造成氣體膨脹帶來的壓力,以免爆瓶。礦泉水瓶底設計五瓣花形狀主要是考慮整體穩定性,避免因對貨架抓取力不均而傾倒。由此可見 ( )A.人們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由思維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B.藝術性和科學性作為產品設計的首要因素,要建立在物質屬性基礎上C.建立在人的需要基礎上的產品設計思維,其結果具有預見性D.產品設計通過分析事物的多種規定性,建立起人、物、環境的有機聯系4.D (A.認識發展需要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人們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而不是由思維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A錯誤。B.科學性是產品設計的首要因素,藝術性是產品設計的靈魂,B錯誤。C.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而不是人的需要是認識的基礎,科學思維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材料并未強調科學思維結果具有預見性,C排除。D.礦泉水瓶底設計五瓣花形狀主要是考慮整體穩定性,這要求產品設計通過分析事物的多種規定性,建立起人、物、環境的有機聯系,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5.2022年春晚,一舞《只此青綠》成為節目爆點。“只此青綠”的創作靈感來自中國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創作者將畫作中的青綠設色“抽離”為一群女性人物形象,通過舞蹈形式表達了層巒疊嶂的概念,勾勒出如詩如幻的無垠山河,將中國古典式傳奇娓娓道來。《只此青綠》對美的呈現觸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弦。從思維的角度看,該創作 ( )①正確把握了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②注意力重點集中在“點”上是其成功的關鍵③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并進行了遷移和想象④起于直觀具體的表象,終于思維抽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B (①③將畫作中的青綠設色“抽離”為一群女性人物形象,通過舞蹈形式表達了層巒疊嶂的概念,勾勒出如詩如幻的無垠山河,將中國古典式傳奇娓娓道來,這正確把握了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也是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并進行了遷移和想象,①③符合題意。②表達了層巒疊嶂的概念,勾勒出如詩如幻的無垠山河,這表明《只此青綠》的創作并不是注意力重點集中在“點”上,②排除。④就思維的過程來說,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之間存在依存關系,“起于直觀具體的表象,終于思維抽象”的說法將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截然分開,④錯誤。故本題選B。)6.習近平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對人民民主的性質、內涵、目的、特色、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統闡釋,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確民主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材料體現了 ( )①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為基礎和指導②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③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④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C (①理性認識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故①錯誤。②④習近平通過對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實踐的總結和對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說明了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故②④符合題意。③材料強調的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未涉及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故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習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都希望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但這并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與時俱進、改革完善。這表明 ( )A.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B.把握適度原則才能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C.事物的發展取決于人們對具體條件的把握D.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漸進和不顯著的過程7.A (A.“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與時俱進、改革完善”,體現了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A項正確。B.題干強調應與時俱進、改革完善,推動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這不是量變的漸進過程,而是質的飛躍,B項錯誤。C.事物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不是由人們對具體條件的認識和把握決定的,C項錯誤。D.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不是漸進和不顯著的過程,D項錯誤。故本題選A。)8.2022年春晚,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在文博、舞蹈、音樂、文學和非遺傳承中探尋和提煉出了符合當代視角的審美精髓。它的創作靈感來自中國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創作者將畫作中的青綠設色“抽離”為一群女性人物形象,通過舞蹈形式表達了層巒疊嶂的概念,勾勒出如詩如幻的無垠山河,將中國古典式傳奇娓娓道來。從思維的角度看,該創作( )①正確把握了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②把思維具體作為整個思維過程的起點③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并進行了遷移和想象④注意力集中在“點”上是其成功的關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B (①③創作者將畫作中的青綠設色“抽離”為一群女性人物形象,通過舞蹈形式表達了層巒疊嶂的概念,勾勒出如詩如幻的無垠山河,將中國古典式傳奇娓娓道來。從思維的角度看,該創作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并進行了遷移和想象,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正確把握了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①③正確。②思維具體作為整個思維過程的終點,感性具體是起點,②排除。④分析方法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問題的“點”上,通過舞蹈形式表達了層巒疊嶂的概念,勾勒出如詩如幻的無垠山河,并不是分析方法,因此不是注意力集中在“點”上,④排除。故本題選B。)9.“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下列選項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①本手是妙手的前提,立足于本手功夫就一定會出現妙手②妙手是出人意料的創造,妙手的造就必然有本手的加持③俗手是缺乏綜合思維,急于求成,最終導致局勢走向反面④本手、妙手、俗手是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過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C (②③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啟示要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也需要運用綜合思維,②③符合題意。①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故本手是妙手的前提,但“立足于本手功夫就一定會出現妙手”的說法過于絕對,①說法錯誤。④材料涉及的是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以及樹立綜合思維,不涉及否定之否定,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0.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3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此次飛行任務創下多個“首次”:是中國空間站任務轉入建造階段后的首次載人任務,首次實現兩艘載人飛船同時在軌,首次實現航天員乘組在軌輪換……多個“首次”反映出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 ( )①把握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統一②正確認識事物的階段性特征,推動實踐創新③運用思維的間接性把握事物共同的表象特征④經歷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到思維抽象的過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A (①②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通過23次飛行任務,以及我國空間站的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的量的積累,創下多個“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科技在不同階段的創新和飛躍。這說明了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是在把握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統一中實現的,是正確認識事物的階段性特征,推動了實踐創新,①②正確。③狹義的思維屬于理性認識。因此,材料中的多個“首次”體現了運用思維的間接性把握事物的本質與規律,而不是共同的表象特征,③錯誤。④認識發展的歷程應該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④錯誤。故本題選A。)二、非選擇題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勇于自我革命是由中國共產黨自身性質所決定的獨特優勢。回顧百年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能夠在各種政治力量的較量中脫穎而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具有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敢于“拿起手術刀”來革除自身的病癥、解決自身的問題。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制勝法寶。勇于自我革命,就要勇于直面問題,敢于刀刃向內,敢于刮骨療毒,敢于壯士斷腕,從嚴管黨治黨,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黨員干部要以自我革命精神鍛造和錘煉自己,努力提高政治判斷能力、改革創新能力、依法執政能力、群眾工作能力、駕馭風險能力等多種能力,從而進一步適應新時代各項工作的要求。結合材料,運用辯證否定觀的知識,分析說明黨勇于自我革命是如何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11.【答案】 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包含著肯定,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黨勇于自我革命,就是在肯定中否定,不斷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革除頑疾,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作為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對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中。黨在反思錯誤的基礎上,改正錯誤,糾正偏差,在不斷追求真理、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不斷地磨煉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或”黨保持反腐高壓態勢,鏟除寄生在黨的肌體上的毒瘤”“堅持不懈地同自身存在的問題作斗爭。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共24張PPT)選擇性必修 3《邏輯與思維》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八課 把握辯證分合演練鞏固提升一、選擇題1.一天晚上,小李問小王信不信神,小王遲疑了一會兒說:“既信又不信,半信半疑吧。”小李說:“信就是信,不信就是不信,沒有中間道路可走。”對兩人的觀點評價正確的是 ( )①小王的觀點錯誤,其違背了矛盾律一致性的要求②小王的觀點正確,堅持矛盾觀,一分為二的看問題③小李的觀點正確,“信”與“不信”不能同真④小李的觀點錯誤,其違背了排中律明確性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A (①②科學的思維是無矛盾性的思維,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表示對A否定的論斷)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由此可見,小王對神的觀點是錯誤的,其違背了矛盾律一致性的要求,①正確,入選;②錯誤,排除。③④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關系的論斷,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因此,小李的觀點正確,“信”與“不信”不能同真,③正確,入選;④錯誤,排除。故本題選A。)2.“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的高度概括。在人們普遍看好國民黨的時期,他敏銳地發現己方的優勢,洞察對手的劣勢,爭取主動作戰。你打你的正規戰,我打我的游擊戰;你打你的速決戰,我打我的持久戰……把一個個強勁對手拖入到自己最擅長的節奏,克敵制勝。這一重要的軍事思想 ( )①立足實際,堅持用適度觀點分析矛盾雙方②避實擊虛,凸顯打破慣例的非常規思維③超前預判,充分發揮想象的力量進行預測④以長克短,運用辯證思維解決復雜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C (①題干強調要運用辯證思維看問題,并不涉及適度原則,①錯誤。②④你打你的正規戰,我打我的游擊戰;你打你的速決戰,我打我的持久戰,把強勁對手拖入到自己最擅長的節奏,克敵制勝,說明要避實擊虛,凸顯打破慣例的非常規思維,以長克短,運用辯證思維解決復雜問題,②④正確。③“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屬于戰略思想,并不涉及超前預判,③錯誤。故本題選C。)3.“嫦娥奔月”“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月亮情有獨鐘;古人根據月亮的運行周期編制歷法;“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逐漸深化了對月球的狀態,物質含量、地質演化歷史的認識;“十四五”時期,中國計劃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探測器,進一步加深對月球的認識。這表明 ( )①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②我國古人對月球的有感而發蘊含著對月球的思維具體的認識③通過思維具體,形成了對月球內部聯系和本質的全部認識④根據月亮的運行周期編制歷法,形成對月球的思維抽象認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B (①從古到今,中國人逐漸深化對月球的認識,說明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①正確。②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我國古人對月球的有感而發屬于感性認識,②錯誤。③通過思維具體,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但不是形成所謂的全部認識,③錯誤。④古人根據月亮的運行周期編制歷法,意味著“根據月亮的運行周期編制歷法,形成對月球的思維抽象認識”,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伴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醫藥獨特的疾病觀,防治觀,蘊含著深邃的哲學思想。講究“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和“治未病”的思維方式。從辯證思維角度,這些中醫的方法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②正確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③要把事物的變化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④學會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認識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C (①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屬于辯證唯物論的觀點,不屬于辯證思維角度,故①不符合題意。②講究“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和“治未病”的思維方式,啟示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求我們正確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故②符合題意。③我們要防止事物發生質變時,就把事物的變化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要促進質變時就要積累量變,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故③說法錯誤。④講究“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和“治未病”的思維方式,啟示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體現了分析的思維方法,同時立足整體,在綜合防治觀的指導下進行醫治,啟示我們要學會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認識事物,故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5.與此前的“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傳統基建不同的是,本次的“東數西算”是國家在算力水平發展層面的新基建。在優化算力資源空間布局,加快打造全國算力“一張網”,構筑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強大的新優勢。這體現了 ( )①以動態性、全面的觀點把握新時代的發展規律②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是推動發展的內在動力③辯證思維強調整體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獨立性④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與間斷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B (①③優化算力資源空間布局,打造全國算力“一張網”,構筑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強大的新優勢,體現了以動態性、全面的觀點把握新時代的發展規律;說明辯證思維強調整體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獨立性,①③正確。②內部矛盾是推動發展的內在動力,②排除。④材料強調的是全面的把握事物,從整體出發,沒有體現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與間斷性,④排除。故本題選B。)6.二氧化碳是常見溫室氣體,我國科學家繼去年在國際上首次在實驗室實現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從頭合成,近期研究發現,通過電催化結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合成高濃度乙酸,進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如下圖),該國突破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糧食”提供了新技術。將二氧化碳人工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合物,表明 ( )A.發揮思維能動性可以建立二氧化碳和微生物的直接聯系B.科學家的創新活動依賴于自然科學領域的創新理論C.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認識得到不斷發展D.事物的矛盾運動源于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6.C (A.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A錯誤。B.科學家的創新活動會創新理論,但不能依賴于創新理論,B錯誤。C.通過電催化結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合成高濃度乙酸,進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這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糧食”提供了新技術,這是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認識得到不斷發展,C正確切題。D.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但不是源于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D錯誤。故本題選C。)7.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等系列舉措,依靠科技提高糧食生產的質量和效益。下列對材料蘊含的辯證思維方法認識正確的是 ( )①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②綜合方法把注意力放在“點”上③體現了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④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D (①辯證地理解和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題干強調的是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而沒有涉及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故①不符合題意。②分析把注意力放在“點”上,綜合把注意力放在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上,故②錯誤。③④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等系列舉措,依靠科技提高糧食生產的質量和效益,體現了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故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8.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等諸多系統,各系統既分工明確又相互關聯。這體現了辯證思維的特征是 ( )A.靜止性 B.整體性C.部分性 D.動態性8.B (A、C.靜止性和部分性都是形而上學的思維,A、C不選。 B.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等諸多系統,各系統既分工明確又相互關聯。這體現了辯證思維的特征是整體性,B符合題意。D.材料不體現動態性,D不合題意。故本題選B。)9.“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十四五”規劃部署堅持的思維方法是 ( )①堅持分析法,明確不同地域的特點②堅持綜合法,統籌布局經濟社會發展③在分析基礎上構建對事物的整體性認識④在綜合的指導下,具體分析局部的優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B (①不同地域打造不同的試驗區,是運用分析的方法,①正確。④“十四五”規劃統籌部署試驗區,可見在綜合的指導下,具體分析局部的優勢,④正確。②支持深圳、浦東、浙江等地根據個地方特色發展,強調對局部特征的分析,②不選。③材料強調突出局部的優勢,強調部分,而不是構建對整體的認識,③不選。故本題選B。)10.“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但是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很多,霸權主義、貿易摩擦、戰火烽煙、氣候變化、重大傳染疾病等,依然是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和挑戰。這一觀點 ( )①明確了中國與世界他國“此”與“彼”的關系②在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明確了事物發展趨勢③在相對靜態性的思考中否認了矛盾的對立統一④在堅持整體性的思維中否認了局部的獨立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A (①中國開放,把握了中國與世界他國的聯系,①正確。②堅持開放不動搖,可見發展的觀點,②正確。③既看到發展好的態勢,又看到面臨的挑戰,把握了矛盾的對立統一,排除③。④把握開放大局可見整體性,明確中國決策,可見獨立性,排除④。故本題選A。)二、非選擇題1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展現了中國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1992年9月,黨中央批準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以載人飛船起步、以空間站為目標的“三步走”發展戰略。1999年11月,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歷時 21小時 23分后,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作任務,安全返回主著陸場。2011年9月29日,隨著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發射升空,中國正式邁入空間站時代。2022 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3 名航天員進駐天和核心艙。30年間,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逐步實現了從搭載一人到多人升空,從艙內作業到太空行走,從短期邀游到中期駐留的歷史性跨越。“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將實現。結合材料,從辯證思維的特征的角度,分析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11.【答案】 辯證思維具有整體性與動態性,要在整體性與獨立性、動態性與靜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整體目標是由若干具體目標組成的,載人航天事業的長遠目標離不開各個階段目標的實現。一個個具體步驟的實施,構成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全過程,推動著“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實現。(共24張PPT)選擇性必修 3《邏輯與思維》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演練鞏固提升一、選擇題1.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領導工作的方法時強調,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要一以貫之地貫徹。我們要有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才能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這一論述體現的思維方法有 ( )①量變比質變更能推動事物的發展②要準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③要注重量的不斷積累,促成質的飛躍④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不斷循環的過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C (①對于事物的發展而言,量變和質變都很重要,①錯誤。②③題中釘釘子的事例表明量變的不斷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導致質的飛躍,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準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故②③正確。④事物的發展就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不是純粹的不斷循環,故④錯誤。故本題選C。)2.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這表明 ( )①聯系具有多樣性,要重視事物的歷史聯系②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③運動和靜止是事物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④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2.A (①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這表明聯系具有多樣性,要重視事物的歷史聯系,把握事物的當前聯系和長遠聯系的關系,同時說明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①④符合題意。②材料主旨強調要重視量的積累,未體現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排除②。③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③錯誤。故本題選A。)3.在生活中,我們要處理好一些關系,比如,服藥治病劑量必須適當,用量少了不治病,用量過多會造成藥物中毒;適當給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長,肥量過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長。這說明 ( )①處理事情要適當、適度,反對走極端②要主動適應事物的存在發展狀態,不要改變③堅持權衡利弊,選取達到適度的最佳狀態④要積極促進事物向其邊緣發展,實現一事物轉化為他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3.A (①材料說明處理問題要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猶不及,①正確。②適度并不是對現實不作改變,簡單地適應,②錯誤。③堅持適度原則,在進行選擇時要權衡利弊,獲得對事物發展狀態最好的把握,③正確。④“要積極促進事物向其邊緣發展,實現一事物轉化為他物”強調的是積極促進質變,這與題意無關,④排除。故本題選A。)4.“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一詩句蘊含的道理有 ( )A.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B.積極創造條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實現量的變化C.我們要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得中”而處之D.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要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4.A (A.“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表明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A正確。B.積極創造條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實現質的變化,“實現量的變化”表述錯誤,B錯誤。C、D.材料強調促成事物的質變,而沒有涉及“得中”、把握好分寸,C、D不合題意。故本題選A。)5.“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對新時代青年提出了希望。該詩句體現了 ( )①事物發展過程中漸進性與飛躍性的關系②遵循適度原則,反對無原則的折中思維③銳意進取有助于創造條件促成質的飛躍④注重實踐,通過自我否定推動認識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A (①習近平引用的詩句意思是說“人生的許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做,不斷向前邁進,日積月累就可以進入一個無比廣闊的世界”體現的是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統一,漸進性與飛躍性的關系,①符合題意。②材料體現的是要積極進行量的積累,沒有強調適度原則,②不符合題意。③不斷向前邁進,日積月累就可以進入一個無比廣闊的世界,說明要重視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③符合題意。④辯證否定是在事物內在矛盾推動下進行的自身否定,實質是揚棄,材料沒有強調“自身否定”的意思,④不合題意。故本題選A。)6.小學語文二年級課文《小毛蟲》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孩子看到一只繭上裂開了個小口,蝴蝶在艱難地將身體從那小口中一點一點地掙扎出來……它似乎已經竭盡全力了,不能再前進一步了。孩子于心不忍,用剪刀將繭破開,蝴蝶很容易地掙脫出來,但是身體很快萎縮,翅膀緊緊地貼著身體,萎縮的身子和癟塌的翅膀讓它永遠也不能飛起來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 )A.事物發展過程具有漸進性和連續性B.思考處理問題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C.要善于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D.要創造條件來促進矛盾雙方的轉化6.A (A.材料中強調的是做事情不能求快,要腳踏實地,點滴積累,事物發展過程具有漸進性和連續性,故A正確。B、C、D.材料主要強調的是量變的積累,沒有涉及質變、矛盾雙方轉化問題,也不是分析和綜合,故B、C、D不選。故本題選A。)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一觀念蘊含的辯證思維是 (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②要把握適度原則,防止過猶不及③準確地把握事物的量質變要遵循規律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B (①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這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①④符合題意。②題干觀點強調要注重量的積累,不是強調要把握適度原則,②與題意不符。③題干強調量變與質變之間的關系,沒有涉及要遵循規律,③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8.“千里之提,潰于蟻穴”“過猶不及”這些飽含中國智慧的古語體現了 (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比認識事物的飛躍性更重要③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開始發生質的轉化④適度思維就是凡事都采取不偏不倚的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B (①③“千里之提,潰于蟻穴”“過猶不及”這些飽含中國智慧的古語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開始發生質的轉化,①③正確。②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同樣重要,②排除。④適度思維不等于折中主義,折中主義是一種無原則的思維方式,是形而上學,④排除。故本題選B。)9.堅持“動態清零”是我國疫情防控的總方針。“動態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準。“動態”就是不追求絕對零感染;“清零”就是發現一起,撲滅一起。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快速和精準的“動態清零”,正是中國共產黨始終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實際行動。“動態清零” ( )①就是用整體性與動態性的辯證思維做好疫情防控②體現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的自主選擇③是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疫情防控的最佳選擇④在實踐中以間斷性取代飛躍性的疫情防控策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A (①③“動態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準。“動態”就是不追求絕對零感染;“清零”就是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動態清零”就是用整體性與動態性的辯證思維做好疫情防控,是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疫情防控的最佳選擇,①③符合題意。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的必然選擇,但不是“自主選擇”,也不是材料體現的主旨,②排除。④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而不是“以間斷性取代飛躍性”,④錯誤。故本題選A。)10.“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亂”“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意在提醒人們認識和處理事物時注意防微杜漸、洞察先機。這些飽含中國智慧的古語箴言體現了 (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飛躍性比認識事物的漸進性更重要③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開始發生質的轉化④適度思維就是凡事都采取不偏不倚的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B (①③“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亂”“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意在提醒人們認識和處理事物時注意防微杜漸、洞察先機,這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開始發生質的轉化,①③符合題意。②事物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不能說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飛躍性比認識事物的漸進性更重要,②錯誤。④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④錯誤。故本題選B。)二、非選擇題1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攜常的遺傳資源是關系國家生態安全的核心戰略資源。為摸清中國植物資源的“家底”,我國的植物學研究者遍訪各地,進行野外考察、標本采集、記載核實工作,對所有植物的科學名稱、形態特征、系統位置、地理分布、經濟用途等重要信息進行整理。經過四代研究者45年前赴后繼、攻堅克難,《中國植物志》終于問世。依據這本權威而全面的中國植物“戶口本”,中國植物科學數據中心應運而生。為保障生物多樣性,依托二者,國家植物園于2022年4月正式揭牌,翻開我國野生植物研究保護工作新篇章——進一步構建以國家植物為核心,以區域植物為主體的國家植物園體系。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中的“認識質量互變規律”知識,分析我國野生植物研究和保護的過程是如何推進的 11.【答案】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中國植物學四代研究者歷經45年接續奮斗,為《中國植物志》的出版提供條件。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保存量變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研究者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對所有植物的重要信息進行整理,最終形成《中國植物志》。《中國植物志》問世和中國植物科學數據中心產生為國家植物園的設立奠定基礎。③在我國推進野生植物研究保護工作的過程中要重視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進一步構建國家植物園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藝考生高考政治復習選擇性必修3第三單元第九課理解質量互變課件.ppt 藝考生高考政治復習選擇性必修3第三單元第八課把握辯證分合課件.ppt 藝考生高考政治復習選擇性必修3第三單元第十課推動認識發展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