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必修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一單元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演練鞏固提升一、選擇題1.20世紀初,中國人民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道路屢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下列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及其影響,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③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④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1.A (③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開始把目光從西方轉向東方,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故③排第一位。①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故①排第二位。④1921年,中國先進分子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故④排第三位。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故②排第四位。本題的正確順序是③→①→④→②。故本題選A。)2.2022年是李大釗同志誕辰131周年,他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之一。五四運動中他積極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斗爭,激發了當時中國青年的蓬勃朝氣和進取精神。五四運動 ( )①具有進步性但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②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③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敞開了大門④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夠徹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C (①④辛亥革命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夠徹底,故①④錯誤。②③2021年是李大釗同志誕辰130周年,五四運動中他積極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斗爭,激發了當時中國青年的蓬勃朝氣和進取精神,五四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敞開了大門,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故②③正確。故本題選C。)3.1953年8月毛澤東同志在一個批示中指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基本上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 ( )①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②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變革③證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④讓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主導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D (①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的是社會主義艱苦探索階段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①排除。②三大改造的完成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變革,②正確。③三大改造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③排除。④三大改造是對私有制經濟的改造,使得公有制占據了主導地位,④正確。故本題選D。)4.董必武曾說,我們過去和孫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發展了,孫中山掌握不住,結果叫別人搞去了。于是我們就開始研究俄國的方式。下面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②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領導不了中國革命③從此我國就迎來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變革④此后中國革命就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D (②④董必武的話說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才是出路,表明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領導不了中國革命,此后中國革命就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了,故②④入選。①材料并未涉及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故①不選。③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迎來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變革,故③不選。故本題選D。)5.鄧小平曾指出,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不但根本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的形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鄧小平的觀點表明社會主義改造 ( )①對生產力的發展直接起到了促進作用②使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成為先進的工業國③使社會生產力從舊的生產關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④將資本主義工商業收歸國有,壯大了國家實力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C (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不但根本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的形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深刻的社會變革,說明了社會主義改造使社會生產力從舊的生產關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對生產力的發展直接起到了促進作用,①③正確。②夸大了社會主義改造的作用。④表述的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具體做法,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6.110年前的辛亥革命拉開了近代中國完全意義上的民主革命的序幕。此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但均未能實現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其原因在于 ( )①沒有正確把握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②資產階級未能認識階級斗爭的作用③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④資產階級未能持久地發動人民群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B (①④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所進行的斗爭存在兩個根本性的弱點:一是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打擊真正的敵人;二是沒有廣泛的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持久的群眾運動。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但均未能實現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其原因在于沒有正確把握近代中國基本國情,資產階級未能持久地發動人民群眾,①④正確。②資產階級已經認識到階級斗爭的作用,②錯誤。③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屬于結果,不是原因,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7.毛澤東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報告中說:“辛亥革命有它的勝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賴帝國主義的清朝皇帝。但后來失敗了,沒有鞏固它的勝利,封建勢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凱代替了孫中山。”辛亥革命前后仁人志士在屈辱的歲月中艱辛地探索,證實了一個結論 (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產階級的建國方案和主張根本行不通③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因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不能擔起反帝反封建的使命④辛亥革命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作了思想準備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C (①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①說法錯誤。②③辛亥革命證實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產階級的建國方案和主張根本行不通,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因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不能擔起反帝反封建的使命。②③符合題意。④辛亥革命不具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8.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講到,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在中華大地上恣意妄為,封建統治者孱弱無能,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英雄的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屈服,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爭、一次次求索。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辛亥革命在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上解決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②我們要繼承辛亥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力量③我們要立足當代中國現實,堅持指導思想的多元化,革命到底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C (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不能解決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無法使中國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①錯誤。②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紀念辛亥革命,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致力振興中華的光輝業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說明我們要繼承弘揚辛亥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力量,②正確。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一元化,而不是指導思想的多元化,③錯誤。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用先進革命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代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④正確。故本題選C。)9.電視劇《覺醒年代》一經播出,即引發廣大觀眾的熱烈反響。該劇把觀眾帶回到一百多年前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再現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社會歷史背景,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 )①意味著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有了主心骨②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開始結合③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④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A (①③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①③正確。②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開始結合,②錯誤。④“五四運動”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④錯誤。故本題選A。)10.某班學生以“為什么說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題展開討論。以下是幾位同學的發言,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甲同學: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我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乙同學:三大改造的完成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丙同學: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我國的基本確立丁同學: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10.C (甲丁: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我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故甲丁入選。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故乙錯誤。丙:三大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故丙錯誤。故本題選C。)1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荊斬棘、開通道路。”下列關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理解正確的是 ( )①我國沒有借鑒蘇聯經驗,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嚴重的曲折②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③社會主義建設必須根據自身國情選擇合適道路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有利于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D (③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建設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必須根據自身國情選擇合適道路,③④觀點符合題意。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嚴重的曲折,并不是因為沒有吸收借鑒蘇聯經驗,①說法錯誤。②黨的八大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②錯誤。故本題選D。)12.2021年春季,電視劇《覺醒年代》熱播。“一百年以后的中國,必會證明我今天的觀點,社會主義絕不會辜負中國!”革命先驅、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激昂話語,訴說著中國共產黨人發現真理的喜悅,以及信仰的純真、初心的美好。百年歷程,走過風霜雪雨,創造人間奇跡,我們用勝利告慰先烈: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以下能體現“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的是 ( )①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②新中國的成立,迎來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③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④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2.B (①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新中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①說法錯誤。②新中國成立時,并沒有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因此不能體現“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②排除。③④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均體現了“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3.2022年是新中國成立73周年。1949年10月1日,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下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說法正確的是 ( )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一切前提和基礎②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③實現了中國從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④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3.D (③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③④符合題意。①新中國成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①錯誤。②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②錯誤。故本題選D。)14.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1956~1976年間,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與之相符的有 ( )①建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②農業初步滿足了我國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③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推廣領先世界④探月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4.A (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的成就。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①②正確。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推廣領先世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均屬于我國進入21世紀取得的成就,③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5.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 ( )A.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的現代化B.逐步改變我國的國家性質C.逐步實現改革開放的戰略選擇D.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5.D (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D正確。逐步實現“我國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非“社會主義工業的現代化”,A說法不準確。B說法錯誤,不是改變我國的國家性質。逐步實現改革開放的戰略選擇不是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6.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這里的“新”主要表現在 (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黑暗的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B.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C.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D.中國革命的性質已經成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16.C (十月革命給黑暗的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A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B錯誤。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C正確。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 C。)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要求。2022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某校高一(2)班同學以“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搜集到以下信息。【抉擇與奮斗】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救亡斗爭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改造與崛起】 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全面確立,標志著中國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1)結合材料,探究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2)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結合材料并運用所學知識對此予以說明。 17.【答案】 (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2)①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②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報》第4版關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專欄文章指出:“經歷過無數次深重災難的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將永遠記得這個珍貴的時刻:它宣布了舊中國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國的誕生。中國、中國人,將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與殖民地奴隸的代名詞,而是要永遠地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國人民從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祖國,有了真正能保護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回首崢嶸歲月,站在新中國成立73周年的歷史節點上,我們更加堅信: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中國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前進步伐不可阻擋。18.【答案】 (1)該觀點是錯誤的。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2)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基礎。(共38張PPT)必修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單元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演練鞏固提升一、選擇題1.姓氏是一個人的家庭血緣關系的標志和符號。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據此,下列對五帝時期社會現象的猜想合理的是 ( )①人們按血緣關系結成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②五帝沒有任何特權,與普通人一起共同勞動③金屬工具得到廣泛應用,社會分工基本完成④出現了軍隊、監獄等暴力機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 A (材料指明五帝時期,同姓間有家族血緣關系,五帝之間同姓,可能存在血緣關系,對此可以猜想這一時期是我國的原始社會時期,人們按血緣關系結成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氏族,五帝作為氏族長沒有任何特權,與部落成員一起勞動,①②符合題意。金屬工具得到廣泛應用,社會分工基本完成,以及暴力機關的產生,均出現在奴隸社會,③④排除。故本題選A。)2.2022年1月7日,在東莞沙角遺址,考古工作人員發掘和清理出土了大量帶有紋飾的陶片和磨制精致的錛、鏃、礪石等石器。據此推斷當時的人們 ( )①出現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②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③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了互助合作的關系④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平均分配勞動產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C (②④根據“大量帶有紋飾的陶片和磨制精致的錛、鏃、礪石等石器”可以推斷該時期最有可能為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平均分配勞動產品,②④正確。①在奴隸社會時期,出現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①不合題意。③在社會主義社會,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③不合題意。故本題選C。)3.“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 不過幾千寒熱。……”毛澤東在《賀新郎·讀史》中用115字提綱挈領,俯察審視,勾畫出了人類社會從蠻荒的原始社會到青銅文明,再到封建時代近5000年的歷史進程。運用所學知識,下列解讀正確的是 ( )①“小兒時節”,喻指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②“人猿相揖別”,標志著人類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③“銅鐵爐中翻火焰”,體現社會生產力在不斷發展④“不過幾千寒熱”,說明社會形態自發地由低級向高級更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A (①③“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 不過幾千寒熱。……”,其中,“小兒時節”,喻指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原始社會;“銅鐵爐中翻火焰”,體現社會生產力在不斷發展,①③正確。②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等,標志著人類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而“人猿相揖別”,說明人類進入原始社會,②與題意不符。④社會形態不會自發地由低級向高級更替,④錯誤。故本題選A。)4.19世紀,非洲的布須曼人圍獵巨獸時,總是全體出動,男子當獵手,婦女、兒童、老人從旁吶喊助威、圍截。這所體現的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是 ( )A.生產力迅速發展,進入了奴隸社會B.他們在勞動中的關系是相互合作的C.他們在勞動中平均的分配勞動產品D.生產資料都歸集體共同所有和支配4.B (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同時,材料體現的是原始社會,沒體現奴隸社會,排除A。非洲的布須曼人圍獵巨獸時,全體出動,男子當獵手,婦女、兒童、老人從旁吶喊助威、圍截。這體現了他們在勞動中的關系是相互合作的,B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沒體現平均分配勞動產品,也沒體現生產資料都歸集體共同所有和支配,C、D排除。故本題選B。)5.奴隸被視為“會說話的工具”,地位低下,處境悲慘。奴隸主階級對廣大奴隸的野蠻統治和殘酷剝削是羅馬奴隸制經濟的本質特征。因此,奴隸制經濟的發展與激烈的階級斗爭相伴隨。公元前73年,意大利爆發了共和國后期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斯巴達克斯起義,沉重地打擊了羅馬奴隸主的統治。材料說明 ( )①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是人類社會最早形成的兩大對立階級②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基本矛盾③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④奴隸主為了維護各階級的利益,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B (原始社會解體,出現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是人類社會最早形成的兩大對立階級,①正確。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基本矛盾,②錯誤。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③正確。奴隸主維護的是本階級的利益,而不是各階級的利益,④錯誤。故本題選B。)6.下面一段材料是300年前英國農民向國王控訴一個叫約翰·波米爾的領主:這個有權有勢的約翰·波米爾用欺騙、暴力手段占有您的苦難臣民的牧場,這些土地是我們世代所擁有的。他把這些牧場和其他土地用籬笆圍上為自己所有。約翰·波米爾為了圈占我們的土地不惜將我們投入監獄,進行毒打,甚至殺害,我們現在連生命都難保全。由此可以看出 ( )①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力②資產階級依靠暴力、掠奪獲取資本的原始積累③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④資本主義企業獲取了大量土地和貨幣作為資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A (材料反映的是“圈地運動”,這種運動使得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力,①符合題意。材料體現了資產階級依靠暴力、掠奪獲取資本的原始積累,②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資本家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也未涉及資本家貨幣的原始積累,③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7.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奴隸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同樣,也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雇傭工人為自己鑄造的金鎖鏈已經夠長夠重,容許把它略微放松一點。”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 )①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②工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無法改變資本主義的階級關系③資本家支付高工資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為前提的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資本主義社會工人終將改變受剝削的地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B (“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表明工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無法改變資本主義的階級關系,②符合題意。“雇傭工人為自己鑄造的金鎖鏈已經夠長夠重,容許把它略微放松一點”,表明資本家支付“高工資”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為前提的,③符合題意。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①說法錯誤。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是資本主義剝削的基礎,只要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不改變,資本主義社會工人受剝削的地位就不會改變,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8.在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高一某同學對階級社會中“剝削的秘密”很感興趣,在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得出了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 )①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這是奴隸被剝削的直接原因②資本家提高工人工資待遇——逐漸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③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這是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④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農民依附于地主,完全失去人身自由——這是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A (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是資本主義剝削的基礎,只要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不變,工人受雇傭、受剝削的地位就不會改變,②說法錯誤。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④說法錯誤,①③說法正確。故本題選A。)9.浙江省某縣以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引導社會資本“上山入林”,使胡柚、山茶油、猴頭菇等“三寶”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這說明 ( )A.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B.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C.生產力的發展遲早引起生產關系的變化D.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筑的變化9.B (題干并未強調人民群眾的作用,A不合題意。題干強調的是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并沒有強調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C不合題意。題干未體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D不合題意。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屬于生產關系的改革,引導社會資本“上山入林”,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體現了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B正確切題。故本題選B。)10.19世紀初,圣西門的理想是要建立“實業制度”,傅立葉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建立“和諧制度”,歐文進行了“新和諧公社”的共產主義新村實驗。這些都表達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但他們建設美好社會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是 ( )①他們主張階級調和,沒有看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②他們的理論比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要早③工人階級還沒有成長壯大,沒有提出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張④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還不充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還未充分暴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B (空想社會主義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空想社會主義者的主張只是一種空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忽視了無產階級的力量,加之當時正處于資本主義發展早期,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還不夠充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尚未充分暴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仍存在合理之處,①④符合題意;空想社會主義失敗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并不是因為出現時間比科學社會主義早,②不符合題意;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歐文提出了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張,③錯誤。故本題選B。)11.馬克思作為人類歷史上的天才巨人,他的最大貢獻就是和他的戰友恩格斯一道,創立了以唯物史觀為哲學基礎,以剩余價值學說為經濟學依據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從而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走向自由解放開辟了一條光明大道。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①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②揭示了社會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③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④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B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①正確,②錯誤;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④正確;③說法錯誤,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故本題選B。)12.歷史上,盡管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在各自發展中出現了挫折,但社會主義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沒有改變。這表明 ( )①資產階級已經退出歷史舞臺②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③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不可調和④個人的自由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B (目前,資產階級尚未退出歷史舞臺,①不符合現實,排除。“社會主義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說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②符合題意。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在各自發展中出現了挫折,但社會主義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沒有改變,這表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不可調和,③符合題意。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④錯誤。故本題選B。)13.恩格斯指出,如果用一段話來表述未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基本思想,那就是《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對于這句話理解錯誤的是 ( )A.共產主義社會將是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B.人的自由發展已經擺脫了被動強迫的發展C.個人的發展已經擺脫了社會發展而獨立進行D.人與人之間形成事實上的平等,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13.C (恩格斯的這段話表明,共產主義是一個消滅了階級和剝削的社會。人的發展是自由的發展,是建立在個體高度自由自覺基礎上的發展,而不是強迫的發展,人與人之間形成事實上的平等,整個社會是和諧的,社會主義發展與個人發展實現了真正的統一,社會發展不再以犧牲某些個人的發展為代價,A、B、D表述均是對題目中的正確理解,但與題意不符,排除。個人發展總是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的,個人發展不可能脫離社會發展而獨立進行,C說法是錯誤的,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4.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來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出現的曲折證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具有缺陷的③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很難實現的④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4.D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但是,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來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①④正確。馬克思主義具有自我批判與革新的精神,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自我否定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展,使其成為能夠與時俱進、保持持久生機和活力的科學的理論體系,②錯誤。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③錯誤。故本題選D。)15.2022年2月1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報告稱:美國辭職人數創歷史新高。艾肯沃爾德說:“工人們是對通過努力工作過上充實生活的“美國夢”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業剝削的惡性循環,他們寧肯躺在家里領高額的失業救濟金”。對上述現象解讀正確的是( )①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無法克服的痼疾②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貫穿人類社會發展始終③資本家們無償且隱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④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蓋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D (①材料并未涉及經濟危機,沒體現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無法克服的痼疾,故①不選。②原始社會沒有剝削。該選項的說法不符合事實,故②不選。③工人們對通過努力工作過上充實生活的“美國夢”失去了信心,這表明資本家們無償且隱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故③入選。④比起陷入企業剝削的惡性循環,他們寧肯躺在家里領高額的失業救濟金,這表明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蓋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故④入選。故本題選D。)16.2022年是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周年。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擇在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召開,表明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組織。100年前的中國共青團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因為當時的馬克思主義 ( )①具有科學性,是對中國革命實踐和發展規律的科學總結②具有革命性,是青年進行革命和武裝斗爭的基礎和依據③具有開放性,實踐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可以實現中國化④具有人民性,首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D (①100年前馬克思主義剛剛傳入中國,并不是對中國革命實踐和發展規律的總結,①錯誤。②青年進行革命和武裝斗爭要從當時的社會實際出發,不能將理論作為基礎和依據,②錯誤。③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理論體系,從實踐中來并可以指導實踐,可以結合當時當地的實際不斷豐富和發展,③正確。④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為人民服務的中堅力量,而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所以二者具有一致性,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二、非選擇題17.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是中國對于科學社會主義不斷付出艱辛探索并作出創新性貢獻的100年,是科學社會主義扎根中華大地,緊扣時代進步的脈搏,密切關注民族發展命運的100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改革開放,中國在不斷踐行科學發展的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解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取得了震驚世界的豐碩成果,也見證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蓬勃發展。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蓬勃發展的原因。17.【答案】 ①科學社會主義與世界階級斗爭相結合,正確概述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是科學的理論和思想。②科學社會主義為中國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指導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將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18.心有所信,方能行遠。1848年2 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這是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矗立起一座馬克思主義精神豐碑。1920年8月,由陳望道翻譯的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在上海出版,為引導大批有志之士學習了解馬克思主義,樹立共產主義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述了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時“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味道很甜”的故事。回望《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年來中國大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變,真理的味道有多甘甜,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有話語權。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知識說明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18.【答案】 ①《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②《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③《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④《共產黨宣言》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這一理想目標所蘊含的強大動力,激勵著人們不斷奮斗。其蘊含的科學真理不僅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行動指南,更能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激發充沛飽滿的精神力量,因此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藝考生高考政治復習必修1第一單元第一課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在發展課件.ppt 藝考生高考政治復習必修1第一單元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