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上學期高二政治月考試題一、單選題(共48分)1.民法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以下屬于民法所調整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①劉某與周某訂婚一年后因性格不合自愿解除婚約②物業公司要求久未居住的業主孫某補繳物業管理費③業主趙某勸說鄰居不要在公共樓道里為電動自行車充電④方某因公安機關不為其辦理改名為“北燕南飛”的登記而提起訴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小明,男,8周歲,某日在小區內玩耍,被小區業主陳某家中跑出來的大黃狗追趕并撲倒。雖然鄰居甲及時救助,但小明身體多處被抓傷。小明父親多次打電話要求陳某承擔責任,都被陳某拒絕。陳某認為自己沒有責任,因為小明不跑,大黃狗就不會追趕;鄰居甲沒有第一時間制止大黃狗,也應該承擔責任。協商無果后,小明的父親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鄰居的幫助與小明受傷不存在因果關系,不應承擔責任②陳某應以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承擔無過錯侵權責任③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適用過錯推定原則,陳某應當承擔侵權責任④小明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作為監護人的小明父親可以以原告身份提起訴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0歲的小齊被網上的一款游戲吸引,使用自己的微信多次向游戲平臺充值,共支付6212元。小齊父親發現后,認為玩該游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且充值數額巨大,遂以小齊法定代理人身份,將運營該款游戲的某科技公司訴至人民法院,請求判令該公司退還充值款。下列對此案分析正確的是( )①小齊充值行為是其真實意思表示,因而是有效的②小齊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從事民事活動③小齊的充值行為要有效,必須經過其監護人追認④小齊父親的訴求是正當的,應當得到法院的支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張某從事快遞工作,為增加收入,讓其16周歲兒子張乙幫忙送快遞。某日,張乙將曹某的快遞錯送給了曹某鄰居陳某。陳某以為是自己的快遞,拆開后發現是曹某的隱私物品,遂送還給曹某。曹某認為隱私被泄露,非常生氣。以下說法符合法律規定的是( )①張乙有收入,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②侵害曹某隱私權的行為人是陳某與張乙③張乙父母應向曹某承擔民事責任 ④曹某隱私權沒有被侵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李四離世后留有價值210萬元的房產(登記在夫妻名下),還有以個人名義借的購房款10萬元未還。此時,李四的孩子李小四尚在媽媽的肚子里。李四留有一份遺囑,要給其寵物犬旺財1萬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未出生的李小四不是自然人 ②只要遺囑是真實的,旺財就可以繼承1萬元③李四借的10萬元不是夫妻共同債務 ④李小四可以繼承價值50萬元的財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公益“慢火車”,是鐵路部門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和交通不便的老少邊地區開行的列車,具有票價低、停站多等特點,服務沿線鄉村群眾趕集、通勤、通學、就醫等出行需求。鐵路部門的做法( )①表明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②發揮了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和工作導向④其依據是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林某在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文章,文中附有北京某企業的錄用名單,名單里雖對楊某姓名作打碼處理,但仍可根據院校、專業與學歷信息等其他信息識別出為楊某。楊某發現林某發布的文章后,便向林某發送微信告知其已構成侵權,但林某未予刪除或修改。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個人信息已經合法公開,本人對已經公開的個人信息失去完全控制權②在楊某明確表示拒絕林某處理其個人信息前,林某的行為不構成侵權③個人信息處理者不能處理個人自行公開或者其他已經公開的個人信息④在楊某明確表示拒絕林某處理其個人信息后,林某的行為構成了侵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小張系某資源科技公司外賣員,大學畢業入職時與公司簽訂電子版合作協議。后被安排在市高新區某站點負責該區域外賣配送工作,小張的工作站點和內容均為該公司業務組成部分,工資由該公司按月通過支付寶發放至其賬戶,并向其發送相應工資條。某日,小張在配送餐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全身多處損傷,因公司未給其繳納工傷保險,也不為其申請工傷,致使其無法享受工傷待遇。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小張既可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②勞動者應樹立維權意識,訂立勞動合同并全面了解自己的權利義務③該公司侵犯了小張的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和享受社會保險的權利④通過工作內容、工資發放等信息可判定小張與該公司構成勞動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給文物插上科技翅膀,“數字故宮”走進千家萬戶:從東方美學、傳統服飾中找靈感,在當代審美、日常需要中找方向,華夏大地掀起“漢服潮”……新技術新方式新理念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這表明(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③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突出的精神氣質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離不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甲和乙簽訂汽車買賣合同,甲把自己的一輛8成新的奔馳轎車以20萬的價格轉讓給乙,雙方完成交付,但沒有辦理登記手續。不知情的丙見轎車不錯,向甲提出以22萬的價格買下來。甲表示同意,二人立即去車輛管理所辦理了登記手續。丙要求乙把車交給自己,乙拒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汽車屬于動產,可以不辦理登記,因已經交付,所有權歸乙②汽車雖然屬于動產,但必須辦理登記,不登記所有權不轉移,因此該車歸丙③乙可以追究甲的違約責任④汽車屬于動產,交付時所有權轉移,但不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因丙已經登記,所有權歸丙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形象思維是以直觀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過程。在下列活動中,主要依靠形象思維的是( )①依據示意圖,做幾何證明題 ②上舞蹈課時,進行形體訓練或模仿老師做動作③欣賞貝多芬的交響樂 ④參加中學生辯論會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2.2024年12月4日晚,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申遺成功( )①能增強民族凝聚力與文化認同感、歸屬感 ②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增強了文化自信③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④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老趙做生意急需資金,遂向某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為降低債權風險,金融機構可以( )①要求老趙用其房屋抵押,抵押期間不影響繼續居住②要求老趙用其汽車抵押,并把汽車交付給金融機構保管③接受老趙以外的第三人用其財產作為金融機構債權擔保④在老趙沒有按照約定還款時,直接獲得抵押財產所有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媽媽和女兒在餐桌前吃晚飯。媽媽說:“寶貝,多吃點魚。”女兒問:“媽媽,吃魚有什么好處?”媽媽說:“可以預防近視。”女兒又問:“為什么?”媽媽說:“你見過貓有近視的嗎?”對母女兩人的對話認識正確的是( )①女兒借用兩個問句,謹慎地對認識對象進行了辨識和判斷②媽媽運用了三段論推理,該推理的結論是“貓是不近視的”③媽媽的推理省略了一個不言自明的前提,即“貓是吃魚的”④媽媽運用了三段論推理,卻犯了“小項不當擴大”的錯誤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以下為兩國選舉的新聞:A國總統埃爾多安在該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以52.18%的得票率成功獲得連任。隨即,他在大國民議會宣誓就職后,宣布了新一屆內閣政府名單。 B國舉行國民議會選舉,哈西娜領導的人民聯盟獲得223個席位,成為多數黨。隨后,總統穆罕默德·謝哈布丁·楚普任命哈西娜為總理,并同意由其組建新內閣。由此可推出( )①A國與B國的政府首腦均對議會負責②A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③雖然兩國的國家結構形式不同,但都為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④B國議會若不信任內閣,則總理可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某繪畫比賽主辦方賽前承諾獎勵一等獎獲得者1萬元。7周歲的小學生甲獲得一等獎。一公司看上了甲的獲獎作品,提出要以2萬元買下,作為公司的商標圖案。甲的父母知道后,明確表示不同意出售。就上述事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獲獎作品享有著作權B.甲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獲獎作品享有商標權C.在主辦方支付獎金前,甲對1萬元獎金享有所有權D.甲的父母有權拒絕該公司以2萬元的價格購買獲獎作品的要約二、主觀題(共52分)17.(本題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張某運營某款智能手機軟件。在該軟件中,用戶可以自行創設或添加“AI陪伴者”,并通過系統功能設置“AI陪伴者”與用戶的互動內容。何某系公眾人物。在未經何某同意的情況下,該軟件中出現了以何某姓名命名、與何某形象高度相似的“AI陪伴者”。同時,張某通過算法應用,將這一角色開放給眾多用戶,允許用戶上傳“表情包”并制作圖文互動內容。何某認為張某侵害了自己的權利,于是在某公眾平臺發布文章,闡述事實的同時公布了該軟件的制作者、運營商、發布平臺、下載數量的信息,要求張某盡快刪除角色,否則就要提起訴訟。張某認為“AI陪伴者”只是創作的虛擬形象,并不構成侵權,反而是何某的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和隱私權。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張某及何某行為的認識。18.(本題14分)發展戶外運動,推進全民健身,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的內在要求。吳某下班途經某公司試營業的體育文化公園時,看到有教練員為攀巖游客穿戴保護裝置,就報名參加了公園內的免費攀巖活動。吳某在該公司要求下購買了防滑襪,但在下降時意外摔傷,造成多處骨折,構成八級傷殘。吳某訴至法院,認為是保護繩太長導致其在下降過程中從半空直接掉到地上摔傷。被告公司辯稱,當前公園正處于試營業階段,設備還在調試,旁邊標有禁止攀爬提示,吳某摔傷系其擅自攀爬所致,故拒絕賠付。法院審理后酌情確定由被告公司對吳某所遭受損失承擔70%的賠償責任,吳某自己承擔30%的責任。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分析法院作出上述判決的理由。19.(本題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過去食物的生產來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糧為綱”的糧食觀。現在通過設施農業、生物技術等手段,有了更多獲取食物的途徑。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這就要求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從“以糧為綱”到“大食物觀”,應對糧食安全問題有了更寬廣的視野。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知識,分析大食物觀的形成過程。20.(本題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丁某某與某公司簽署《養老機構服務合同》,約定某公司為丁某某提供養老服務,丁某某已預繳養老費2.8萬余元。合同簽訂后,丁某某至合同約定的位于武漢的養老基地居住生活。第二年,該基地因自身經營不善暫停經營,丁某某被安排至云南、貴州等地居住。之后,丁某某返回武漢,沒有再接受養老服務。雙方協商退款末果,丁某某起訴請求解除合同并退還未消費的養老服務費用。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回答:合同是否可以解除?未消費的養老服務費用是否應當退還?請分別說明理由。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D B D C C D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A D C D17.①張某未經同意,使用原告姓名、肖像創作虛擬形象,并將之應用于商業行為,構成對何某姓名權、肖像權的侵害,應承擔一般侵權責任(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②何某的文章是對事實的闡述,并未借機詆毀、侮辱張某,并未侵犯張某名譽權;何某公布的信息屬于公開信息,并非張某個人隱私, 并未侵犯張某隱私權。18.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保護;娛樂場所在試營業期間,經營者同樣負有安全保障義務;被告公司在吳某攀巖過程中所提供的安全保護措施并不足以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因此被告公司對吳某所遭受的人身損害存在過錯,應承擔主要的賠償責任;吳某作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對自身遭受的人身損害也存在一定的過失,應承擔一定的責任。19.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和目的。生產實踐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是大食物觀形成的來源和動力;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樹立大食物觀的目的。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實現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大食物觀”代替“以糧為綱”的舊觀念,真理性認識得到豐富和發展。20.合同可以解除。丁某某與某公司形成的服務合同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應依約履行。但某公司頻繁變更提供養老服務的地點,給丁某某帶來不便,違反了合同約定,丁某某有權解除合同。未消費的養老服務費用應當退還。一方違反合同約定,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法律規定了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適用定金罰則等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因此某公司違約在先,所以應退還未消費的養老服務費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