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專題三 細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專題突破第1講 細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思維導圖】【考點梳理】考點1 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1)細胞的增殖方式和細胞周期真核細胞的主要分裂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注意:只有連續分裂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 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圖像 特點 完成DNA的復制,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核膜、核仁逐漸消失,出現染色體、紡錘體 染色體的著絲點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態穩定、數目清晰 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兩條染色體,染色體數目加倍 染色體、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重現,一個細胞分裂成2個子細胞 口訣 膜仁消失現兩體 形定數清赤道齊 點裂數加均兩極 兩消兩現出新壁 ②有絲分裂的意義是:染色體經過復制(實質為DNA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能保持前后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性。③有絲分裂細胞核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的變化項目 分裂時期分裂間期 分裂期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色體的行為 染色體數目 2n 2n 2n 2n→4n 4n→2n染色單體數目 0→4n 4n 4n 4n→0 0DNA數目 2n→4n 4n 4n 4n 4n→2n染色體數∶DNA數=1∶1或1∶2。染色單體形成時期是分裂間期。能觀察到的時期是前期和中期。消失的時期是后期。染色體數和DNA數變化的關鍵點:染色體數目加倍的時期是后期,加倍的原因:著絲點分裂。末期結束時,染色體數目減少原因:染色體平均分到2個子細胞中。DNA數目加倍的時期是分裂間期,加倍的原因是DNA復制。末期結束時,DNA數目減少原因:DNA平均分到2個子細胞中。細胞核中的DNA和每條染色體上的DNA數;每條染色體上的DNA數是1或2。ab段處于 間 期,每條染色體上DNA數由1變為2的原因是DNA復制,復制后每條染色體含2個DNA分子。 cd段處于 后 期,每條染色體上DNA數由2降為1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每條染色體含1個DNA分子。甲a'b'段處于 間 期,DNA數加倍的原因DNA復制。c'd'段處于 末 期,DNA數恢復和原來一樣的原因是末期DNA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④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材料: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乙步驟:過程 方法/試劑 目的解離 鹽酸和酒精混合液 使細胞分離開來漂洗 清水 洗去藥液,防止解離過度染色 龍膽紫/醋酸洋紅溶液 使染色體染色制片 在玻片上加一片玻片,用拇指輕輕按壓 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于觀察(3)無絲分裂①特點:整個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但是DNA也要復制并平均分配。②實例:蛙的紅細胞。考點2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1.減數分裂(1)概念: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對象:有性生殖生物。時間: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過程: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連續分裂兩次。結果: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減半。(2)精子的形成過程①哺乳動物精子的形成場所:睪丸的曲細精管。②過程: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復制(DNA加倍,染色體不變)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聯會;出現四分體;四分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叉互換。中期:同源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兩側。后期:著絲點不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末期:分裂產生的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減數第二次分裂:無間期或間期很短;和有絲分裂基本相同。后期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3)卵細胞的形成過程①哺乳動物卵細胞的形成場所:卵巢。②過程:精子和卵細胞形成的區別:1個精原細胞產生 4 個精子,1個卵原細胞產生 1 個卵細胞,自然界雌雄配子數目不相等,但種類相同。 精子形成過程細胞質均等分裂,初級卵母細胞和次級卵母細胞細胞質不均等分裂。(4)相關概念同源染色體:能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①形狀大小一般相同,源于同一物種。②X和Y雖然形狀大小不同,但可以聯會,故也是同源染色體。四分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的4條染色單體。1個四分體= 1 對同源染色體 = 2 條染色體 = 4 條染色單體 = 4 個DNA分子 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互換。(5)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核DNA數目的變化染色體變化的關鍵點:①減半原因:末期平均分到兩個細胞。②加倍原因: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加倍。DNA變化的關鍵點:①減半原因:末期平均分到兩個細胞。②加倍原因:間期DNA復制,DNA數加倍。減數分裂最終的染色體數和核DNA數都只有原來的一半。(6)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圖像的鑒別先判斷時期:如染色體無規律分布為前期,染色體排列在中央為中期,染色體移向兩極為后期。無同源染色體為減Ⅱ;有同源染色體且聯會為減Ⅰ;有同源染色體但不聯會為有絲;無著絲點分裂為減Ⅰ后期。2.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與卵細胞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2)過程: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尾部留外。精卵融合體現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流動性;體現了細胞膜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的功能。(3)結果: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恢復和體細胞一樣。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但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幾乎全部來自卵細胞。(4)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保證前后代染色體數目的穩定性;增加生物的多樣性。典例示范一若要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的染色體。適宜的材料和染液組合是 ( )A.大蒜根尖細胞,甲紫溶液B.玉米根尖細胞,臺盼藍染液C.菠菜葉肉細胞,碘液D.番茄果肉細胞,吡羅紅染色劑【答案】 A【重點歸納】 (1)有絲分裂過程:①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②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③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④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⑤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2)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特點(體細胞染色體為2n):①染色體數目變化,后期加倍(4n),平時不變(2n);②核DNA含量變化,間期加倍(2n→4n),末期還原(2n);③染色單體數目變化,間期出現(0→4n),前期出現(4n),后期消失(4n→0),存在時數目同DNA。【詳解】 大蒜根尖細胞可以進行有絲分裂,甲紫溶液可以把染色體染成深色,A正確;玉米根尖細胞可以進行有絲分裂,但臺盼藍染液不能對染色體進行染色,B錯誤;菠菜葉肉細胞不能進行有絲分裂,碘液也不能對染色體進行染色,C錯誤;番茄果肉細胞不能進行有絲分裂,吡羅紅染色劑不能對染色體進行染色,D錯誤。變式訓練一關于某二倍體哺乳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有絲分裂后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都發生染色單體分離B.有絲分裂中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都發生同源染色體聯會C.一次有絲分裂與一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復制次數相同D.有絲分裂中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體都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 B【詳解】 有絲分裂后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都發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移向兩極,A正確;有絲分裂不發生同源染色體聯會,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發生同源染色體聯會,B錯誤;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染色體都只復制一次,C正確;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染色體行為類似,前期散亂分布,中期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D正確。典例示范二(2020·海南卷)某哺乳動物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n。下列有關該動物精原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既能進行有絲分裂,又能進行減數分裂B.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數目不會為nC.在有絲分裂后期會發生基因重組D.經過染色體復制產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答案】 A【重點歸納】 減數分裂過程:(1)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詳解】 動物的精原細胞能通過有絲分裂增加精原細胞數量,也能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精細胞進行生殖,A正確;精原細胞若進行減數分裂,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以及產生的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均為n,B錯誤;在有絲分裂后期不會發生基因重組,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C錯誤;經過染色體復制產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產生的次級精母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D錯誤。變式訓練二1.以下為某植物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某些時期的示意圖,正確的描述是 ( ) ① ② ③ ④A.①紡錘絲牽引著姐妹染色單體分開B.②紡錘絲牽引著同源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C.③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D.④減數第一次分裂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 C【詳解】 圖①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紡錘絲牽引著同源染色體分開,A錯誤;圖②表示紡錘絲牽引著姐妹染色單體分裂后形成的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B錯誤;圖③表示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兩側,C正確;圖④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D錯誤。2.下列關于細胞增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動物細胞在分裂間期進行染色體和中心體復制,復制后二者的數目都加倍B.減數分裂時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對維持生物前后代染色體數目恒定起重要作用C.正常男性體內細胞增殖過程中,一個細胞內不會同時存在兩條Y染色體和兩條X染色體D.同一個生物體在不同時刻產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組成和數目都不同【答案】 B【詳解】 動物細胞在分裂間期進行染色體復制,DNA含量加倍,但染色體數目不變,A錯誤;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導致分裂結束后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生物前后代染色體數目恒定起重要作用,B正確;正常男性體內細胞增殖過程中,有絲分裂后期,細胞內會同時存在兩條Y染色體和兩條X染色體,C錯誤;同一個生物體在不同時刻產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數一般是相同的,染色體組成一般是不同的(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D錯誤。3.取大蒜根尖和小麥未成熟的花藥,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均可看到的是 ( )A.分裂前期染色體復制后形成的四分體B.同源染色體的染色單體間發生交叉現象C.分裂中期染色體排列在細胞的中央D.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到細胞的兩極【答案】 C【詳解】 分裂間期染色體復制,只有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才會形成四分體,A錯誤;只有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才發生交叉現象,B錯誤;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體排列在細胞的中央,C正確;只有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到細胞的兩極,D錯誤。真題回顧1.(2021·廣東卷)人類(2n=46)14號與21號染色體二者的長臂在著絲點處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該染色體攜帶者具有正常的表現型,但在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中,其細胞中形成復雜的聯會復合物(如圖),在進行減數分裂時,若該聯會復合物的染色體遵循正常的染色體行為規律(不考慮交叉互換),下列關于平衡易位染色體攜帶者的敘述,錯誤的是 ( )平衡易位攜帶者的聯會復合物【答案】 C【解析】 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是通過染色體易位形成,屬于染色體變異,可通過顯微鏡觀察染色體形態觀察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而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故觀察平衡易位染色體也可選擇有絲分裂中期細胞,A正確;題干信息可知,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由14號和21號兩條染色體融合成一條染色體,故男性攜帶者的初級精母細胞含有45條染色體,B正確;由于發生14/21平衡A.觀察平衡易位染色體也可選擇有絲分裂中期細胞B.男性攜帶者的初級精母細胞含有45條染色體C.女性攜帶者的卵子最多含24種形態不同的染色體D.女性攜帶者的卵子可能有6種類型(只考圖中的3種染色體)易位染色體,該女性卵母細胞中含有45條染色體,經過減數分裂該女性攜帶者的卵子最多含23種形態不同的染色體,C錯誤;女性攜帶者的卵子可能有6種類型(只考慮圖中的3種染色體)分別是:①含有14、21號染色體的正常卵細胞、②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的卵細胞、③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和21號染色體的卵細胞、④含有14號染色體的卵細胞、⑤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和14號染色體的卵細胞、⑥含有21號染色體的卵細胞,D正確。2.(2021·全國乙卷)果蠅體細胞含有8條染色體。下列關于果蠅體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在間期,DNA進行半保留復制,形成16個DNA分子B.在前期,每條染色體由2條染色單體組成,含2個DNA分子C.在中期,8條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觀察染色體D.在后期,成對的同源染色體分開,細胞中有16條染色體【答案】 D【解析】 已知果蠅體細胞含有8條染色體,每條染色體上有1個DNA分子,共8個DNA分子,在間期,DNA進行半保留復制,形成16個DNA分子,A正確;間期染色體已經復制,故在前期每條染色體由2條染色單體組成,含2個DNA分子,B正確;在中期,8條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時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易于觀察染色體,C正確;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染色體數目加倍,由8條變成16條,同源染色體不分離,D錯誤。3.(2022·全國卷)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是哺乳動物細胞分裂的兩種形式。某動物的基因型是Aa,若該動物的某細胞在四分體時期一條染色單體上的A和另一條染色單體上的a發生了互換,則通常情況下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A和a進入不同細胞的時期是 ( )A.有絲分裂的后期 B.有絲分裂的末期C.減數第一次分裂 D.減數第二次分裂【答案】 D【解析】 A、B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發生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的過程,也不會發生交叉互換,不會發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A和a進入不同細胞的現象,A、B錯誤;C、D根據題意,某動物基因型是Aa,經過間期復制,初級性母細胞中有AAaa四個基因,該動物的某細胞在四分體時期發生交叉互換,涉及A和a的交換,交換后兩條同源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上均分別具有A和a基因,減數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分開,兩組Aa彼此分開進入次級性母細胞,至此減數第一次分裂完成,所以不會發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A和a的現象;而在減數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其上的等位基因A和a分開進入兩個子細胞,C錯誤,D正確。故選D。(共19張PPT)專題三 細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專題突破第2講 細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思維導圖】【考點梳理】考點1 細胞的分化(1)細胞分化概念: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特點:持久性、穩定性、不可逆性。實質(根本原因):基因選擇性表達。分裂是分化的基礎;同一細胞經過分裂分化后產生的細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2)細胞的全能性概念: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細胞→個體)。表現條件(植物組織培養):①離體;②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③適宜的外界條件。全能性大小比較:受精卵>胚胎細胞>生殖細胞>體細胞。結論:分裂分化程度越高,分裂分化能力越低,全能性越 低 。 (1)細胞的衰老多細胞生物個體的衰老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細胞衰老的特點水少、新慢:細胞內的水分減少,體積減小(老年人多皺紋);新陳代謝速率減慢;細胞內的呼吸速率減慢(老年人易累)。酶低:細胞內多種酶活性降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減少→頭發發白)。色多:細胞內的色素逐漸積累(老年斑)。核大: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透變:細胞膜通透性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考點2 細胞的衰老、死亡(2)細胞的死亡細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壞死等方式。細胞凋亡概念: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叫細胞凋亡,也稱細胞程序性死亡。細胞凋亡實例:人尾、蝌蚪尾巴的消失;人手指的形成;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等。典型示范一下列對細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 )A.從細胞水平分析,細胞分化時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改變B.從細胞器水平分析,細胞分化是細胞器的種類、數目改變的結果C.從蛋白質分子角度分析,細胞分化是蛋白質種類、數量改變的結果,這是細胞分化的根本原因D.從核酸分子角度分析,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答案】 C【重點歸納】 本題重點考查了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根本原因,細胞分化是指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發生穩定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詳解】 細胞分化就是指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發生穩定差異的過程,A正確;從細胞器水平分析,細胞的功能與細胞器的種類和數量密切相關,B正確;從蛋白質分子的角度分析,細胞分化是蛋白質種類、數量、功能改變的結果,這是細胞分化的直接原因,C錯誤;從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這是細胞分化的根本原因,D正確。變式訓練一下列關于細胞分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分化意味著不同細胞內合成了功能不同的特異性蛋白質B.細胞分化是動物和植物發育的基礎,且貫穿于其整個生命進程中C.通常體內已分化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直至衰老死亡D.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一定會分化,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就越低【答案】 D【詳解】 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使細胞內蛋白質的種類產生差異,A正確;細胞分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B正確;細胞分化是不可逆的,因此體內已分化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直至衰老死亡,C正確;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不一定會發生分化,如分生組織細胞,D錯誤。典型示范二下列與細胞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動物體內的激素可以參與細胞間的信息傳遞B.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應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C.癌細胞是動物體內具有自養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細胞D.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答案】 C【重點歸納】 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又稱細胞程序性死亡。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發育的基礎,能維持組織細胞數目的相對穩定,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成熟的生物體內,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也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詳解】 動物激素屬于信息分子,由內分泌細胞產生,經血液循環運輸到靶細胞而發揮作用,A正確;植物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的暗反應場所是葉綠體基質,B正確;癌細胞需要從它生存的環境中獲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屬于異養型,C錯誤;細胞凋亡是指為維持內環境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有序的結束生命的過程,D正確。變式訓練二關于細胞凋亡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凋亡受細胞自身基因的調控B.細胞凋亡也稱為細胞程序性死亡C.細胞凋亡不出現在胚胎發育過程中D.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可通過細胞凋亡清除【答案】 C【詳解】 細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又稱為細胞程序性死亡,細胞凋亡有利于生物個體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細胞凋亡出現在個體發育各個過程中,故選C。真題回顧1.(2021·廣東卷)研究表明,激活某種蛋白激酶PKR,可誘導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發生凋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上述病毒感染的細胞凋亡后其功能可恢復B.上述病毒感染細胞的凋亡不是程序性死亡C.上述病毒感染細胞的凋亡過程不受基因控制D.PKR激活劑可作為潛在的抗病毒藥物加以研究【答案】 D【解析】 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凋亡后,喪失其功能且不可恢復,A錯誤;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是程序性死亡,B錯誤;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受基因控制,C錯誤;由題意可知,激活蛋白激酶PKR,可誘導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發生凋亡,故PKR激活劑可作為潛在的抗病毒藥物加以研究,D正確。2.(2019·全國Ⅰ卷)細胞凋亡是細胞死亡的一種類型。下列關于人體中細胞凋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胎兒手的發育過程中不會發生細胞凋亡B.小腸上皮細胞的自然更新過程中存在細胞凋亡現象C.清除被病原體感染細胞的過程中不存在細胞凋亡現象D.細胞凋亡是基因決定的細胞死亡過程,屬于細胞壞死【答案】 B【解析】 胎兒手發育的過程中,手指間隙的細胞會發生細胞凋亡,A錯誤;小腸上皮細胞中衰老的細胞將會發生細胞凋亡,不斷完成細胞的自然更新,B正確;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屬于靶細胞,機體通過細胞免疫將靶細胞裂解死亡,釋放抗原,屬于細胞凋亡,C錯誤;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的細胞非正常死亡,D錯誤。3.(2020·海南卷)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分裂和分化均可增加細胞數量B.細胞分化只發生在胚胎時期C.細胞衰老時,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功能提高D.細胞凋亡過程中既有新蛋白質的合成,又有蛋白質的水解【答案】 D【解析】 細胞分裂可增加細胞數量,細胞分化可增加細胞種類但不增加細胞數目,A錯誤;細胞分化發生在個體發育的各個時期,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B錯誤;細胞衰老時,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使物質運輸的功能下降,C錯誤;細胞凋亡過程中既有新蛋白質的合成,又有蛋白質的水解,如清除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時,需要合成凋亡相關的酶,也需要水解被感染細胞中的各種蛋白質,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藝考生高考生物復習專題三細胞的生物歷程第1講細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課件.ppt 藝考生高考生物復習專題三細胞的生物歷程第2講細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