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鄂爾多斯市第三中學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政治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城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固:必修1、2。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春秋時期,牛耕和鐵制農具普及,大量荒地被私人開墾,成為私田。公元前594年,魯國開始實行按畝征稅的“初稅畝”田賦制度,即不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收稅,它是承認土地私有合法化的開始。在實行“初稅畝”田賦制度之前,魯國施行按井田征收田賦的制度,私田不向國家納稅。由“井田制”轉為“初稅畝”①變革了生產關系,更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②使魯國由原始社會開始了向封建社會邁進③說明分配關系決定著生產關系另兩個方面④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歷史進步的表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4年2月1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報告稱:美國主動辭職人數創歷史新高。“工人們對通過努力工作過上充實生活的‘美國夢’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業剝削的惡性循環,他們寧肯躺在家里領高額的失業救濟金。”對上述現象解讀正確的是①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無法克服的痼疾②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貫穿人類社會發展始終③資本家們無償且隱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④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蓋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某班同學準備以“社會主義為什么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為議題,探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路。下列探究活動具有科學性且符合這一議題要求的是①列舉基本事實,反映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悲愴歷程,分析多種嘗試終歸失敗的原因②可以脫離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特色,討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政治第1頁(共6頁)】③搜集相關歷史資料,證實只有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人民政權,才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④結合不同社會形態的更替,證實生產力發展是否符合生產關系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改革開放,承載了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實干興邦、自我革命的政治氣魄和歷史擔當。放眼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在短時間內推動如此大范圍、大規模、大力度的改革。某班同學對改革開放的不同階段作了梳理。請你根據時間節點進行排序①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②農村改革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③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④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A.④②③①B.②③④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5.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這些舉指主要有以下幾個的特點:第一,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第二,注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第三,注重全面改革。第四,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第五,注重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從以上特點可以看出,黨的部署是基于①新時代新征程實現黨的中心任務的迫切需要②為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需要③科學社會主義在近代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④促進人類進步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一直強調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現在我們明確提出“第二個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對“第二個結合”理解正確的是①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②基于我們黨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③堅持把文化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④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中華先進文化的時代精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為了探索與現代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農村集體經濟經營方式,棗莊市某村不斷推進經營方式改革。目前,該村已建設成為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美麗鄉村。以下是該村的探索歷程:繼續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通過集體規劃土地,成立專成立股份合作社,吸納村民任制,實行個人承包村辦企→業合作社,發展農業產業化→入股,吸引優質企業投資,業調動村民生產積極性經營,壯大了集體經濟進一步提升生產力水平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得益于①完善經營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②深化改革,改變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③建立股份【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政治第2頁(共6頁)】鄂爾多斯市第三中學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未考試·政治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B初稅面制度的實施,改變了原有的并田制度,承隊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這促進了土地的私有化和衣業生產力的發展,①正確。鐵制農具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導致了土地私有化和初稅畝制度的出現,這是歷史發展的進步表現,④正確。魯國在春秋時期已經進入了奴隸社會,而不是原始社會。初稅畝制度的實施確實加速了向封建社會的過渡,但不是從原始社會開始的,②排除。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的分配方式。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起若決定作用,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決定分配關系,而不是分配關系決定生產關系的其他方面,③排除。2.D“比起陷入企業剝削的惡性循環,他們寧肯躺在家里領高額的失業救濟金”,表明資本家們無償且隱薇地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③正確。資本主義背景下,剝削制度、經濟危機、無償占有剩余價值,都是無法掩蓋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這些弊端無法通過高福利制度掩蓋,④正確。經濟危機會導致工廠關門,工人們失業,但僅由材料中“美國辭職人數創歷史新高”這一信息不能判定出是否發生了經濟危機,①排除。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低下,生產資料共同占有,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在這個時期沒有剝削制度,②錯誤。3.B列舉基本事實,反映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悲愴歷程,分析多種嘗試終歸失敗的原因,能夠說明社會主義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①正確。討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不能脫離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特色,②錯誤。搜集相關歷史資料,證實只有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人民政權,才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說明社會主義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③正確。生產關系是否符合生產力發展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④錯誤。4.C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②排在第一位。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人一個新階段,④排在第二位。2001年,我國成功加人世貿組織,①排在第三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提出的,③排在第四位。所以正確的排序是②④①③。5.A錯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黨的部署是基于新時代新征程實現黨的中心任務的迫切需要,是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需要,①②正確。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而非近代中國,③錯誤。材料強調的是黨進行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的部署,主要是對內發展的,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無關,④錯誤。6.A“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①正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②正確:當前黨巾央把經濟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③錯誤:習近平新時代巾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①錯誤。7.B該村不斷推進經營方式改革,成立專業合作社,成立股份合作社,壯大了集體經濟,提升了生產力水平,已建設成為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美麗鄉村,這說明完善經營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能夠壯大集休經濟,公有制經濟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①④符合題意;材料中的舉措只是經營方式的改革,并不能改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②說法錯誤:股份合作制是集體經濟的一種組織形式,而不屬于非公有制經濟,③說法錯誤。8.C“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屬于國有經濟范圍內,讓他們獨立運營更有利于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更有利于保障國民經濟命脈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②③正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材料講述的是國民經濟的重點行業,沒有提到非公有制經濟,①錯誤。公共物品才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能由市場調節,此處不是公共物品,④錯誤9.D面對預付卡欺詐消費者的現象,需要建立預付卡內資金由銀行等第三方監管制度,消費者未確認就不轉賬,同時政府應該加強市場監管,經營者加強誠信自律,消費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③④入選:國家需要完善預付卡監管法規,但是對預付卡發行者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并不能解決預付卡欺詐消費者問題,①不選:預付卡是消費者預先把錢存到卡里的情況,并不是保證持卡人獲得高領利息,②不選。10.D在市場配置資源的條件下,農業生產要依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促使農業生產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發展,D正確。市場主導不一定會導致糧食價格上漲,A錯誤。價格平穩與農業生產技術提高不構成因果關【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政治參考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5-T-427A政治答案.pdf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政治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