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螢火蟲教學目標:1.學唱歌曲《螢火蟲》,初步感受歌曲優美深情的情緒,體會螢火蟲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2.能夠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螢火蟲》。較好地把握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節奏。3.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知及表現螢火蟲輕盈可愛的音樂形象和歌曲所表達的優美寧靜的意境。教學重難點:重點:唱準歌曲《螢火蟲》中的弱起、大跳,基本把握歌曲的風格。難點:能用連貫的聲音演唱合作歌曲。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設計理念:歌曲《螢火蟲》是由臺灣歌手伊能靜作詞而成的通俗歌曲,前半部分旋律平穩,后半部分采用弱起、大跳,音樂的特點完全取決于歌詞的節奏。因此,教學中采用從朗讀歌詞入手感受旋律節奏,采用前后對比的方法感受句子的變化,從詞義中理解旋律終止的意義。教學設計:預習導航1.出示古詩“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學生說說詩句描寫了什么。2課件出示螢火蟲圖片,播放歌曲《螢火蟲》。創設情境,學生感受螢火蟲輕盈靈動。導入新課《螢火蟲》。二、合作探究1.初聽歌曲,思考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第一部分柔和,第二部分激動,又回到柔和)。歌曲的演唱順序,歌曲在贊頌什么?學生思考回答。2.再聽歌曲,思考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找出歌曲中出現的特殊記號,師講解。(三個部分)師分析歌曲為帶再現的三段體結構。3.用“微風”般的聲音讀第一部分歌詞。請學生按節奏來讀歌詞。4.跟師唱第一段和第二段旋律。并將歌詞帶入,進行演唱。5.學生跟師按節奏讀第二部分的歌詞。講解弱起,強調突出強拍。6.學生跟師唱歌曲的第二部分,并畫旋律線,分析四句旋律線的音高和氣息。師:剛才老師唱的時候,劃了幾個句子?起伏有什么特點?(學生:4個樂句,旋律起伏有高有低)7.指圖譜分析四句曲譜。高音的支持,調整體感,身體放輕松唱:燃燒小小的身影在夜晚,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吸氣,存住一口氣連貫不間斷的唱。8.讀歌詞,體會情感。9.劃圖譜分析音高。唱圖譜分析氣息。10.完整的演唱歌曲第二部分。11.出示全譜,對比情緒,(學生:柔和-----激動-----柔和)12.完整的表現歌曲。師:剛才我們加入微風的聲音用兩個聲部表現了歌曲的第一部分,用激動地聲音演唱了第二部分,你們發現了嗎,歌詞的不同,情感的不同,音高的不同,我們用的氣息量也會不同。13.通過不同的演唱形式,讓學生演唱歌曲。三、鞏固拓展聽另一首歌曲《螢火蟲》,跟師一起律動。在音樂中用身體動作表現對螢火蟲的喜愛與贊美。沉浸在音樂中。小結師小結,今天我們通過詩詞,歌曲,舞蹈三種形式來贊美了螢火蟲。它小小的身軀卻有大大的能量。希望同學們像螢火蟲那樣,心中充滿了愛,也希望我們的愛像螢火蟲一樣——聚是一團,散是滿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