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梨園英秀》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欣賞部分戲曲片段,了解傳統的藝術,能對戲曲音樂產生興趣。2. 學會演唱《梨園英秀》,體驗我國傳統的戲曲音樂風格特點。教學重難點:體驗我國傳統的戲曲音樂教學過程:導入: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依靠卓越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無數燦爛輝煌的藝術瑰寶,而中國戲曲更是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世界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這是我們的驕傲。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戲曲劇中大約360多種。介紹京劇,這是我們的國粹,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有我們的京劇,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贊頌我國傳統戲曲音樂,表現廣大群眾熱愛戲曲音樂、學唱戲曲的生動場景的歌曲。《梨園英秀》聆聽第一遍,整體感悟。京劇藝術博大精深,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唱不好的,在該曲中,作曲家將京劇的元素融入到歌曲中,我們叫她戲歌。聽了以后同學們什么感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何謂梨園?梨園,原是古代對戲曲班子的別稱。我國人民在習慣上稱戲班、劇團為“梨園”,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子弟”,把幾代人從事戲曲藝術的家庭稱為“梨園世家”。聆聽第二遍,歌曲分析。第一部分,歌曲旋律模仿戲曲音樂與打擊樂器的前奏,曲調生動活潑,帶我們進入戲曲演出的氛圍之中。第二部分,數板的歌唱。第三部分,歌唱部分,獨唱與合唱相結合,京劇音樂與通俗音樂相結合,新鮮、親切、生動活潑。介紹部分歌詞。(南昆北弋,東柳西梆,生旦凈丑,四功五法)南方的昆曲,北方的弋陽調;東部的柳子戲,西部的梆子腔,南昆北弋東柳西梆代表我國戲曲劇中四大類型的一種傳統說法。生旦凈丑是京劇的四大行當,四功是指唱念做打,指戲曲的四種藝術手段,也是戲曲演員的基本功;五法是指手眼身法步,也有說口手眼身步。隨琴學唱第三部分的旋律分組合作表現歌曲。 音樂小知識:所謂“鑼鼓經”是指京劇打擊樂各種不同型式打法的通稱,也稱為“鑼經”,主要是用鼓、板、大鑼、小鑼、鐃鈸、堂鼓等打擊樂的聲音組合成各種不同的節奏,以烘托舞臺上肅穆、悠閑、抒情、緊張、激烈、驚惶的不同的情緒及氣氛。鑼鼓經實際上是以口頭背誦的鑼鼓譜。將各種打擊樂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組合,并通過各種不同的節奏*形態演奏出來,就形成一套套的鑼鼓點*。將各種鑼鼓點按其實際音響與節奏口頭背誦,則稱為鑼鼓經。為了讓各個演奏者在正確的時候打擊正確的樂器,并讓演員清楚知道什么時候一定有什么樣的鑼鼓,于是把每一種打法都取一個名字,例如【四擊頭】、【慢長錘】、【急急風】等,而且每一種鑼鼓經都有特定的念法及記譜法,例如“臺”代表小鑼、“匡”代表大鑼、“七”代表鐃鈸等,所以【慢長錘】的念法就是“匡七臺七匡七臺七……”。是不是很有趣呢?小結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