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莫扎特《小步舞曲》 教學設計一、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的擴展,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受流行音樂的影響,已經不滿足于課堂教學上的曲子,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會穿插一些符合課本內容的流行歌曲在課堂上,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對于五年級的學生更要加強對學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這些良好習慣的培養,通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以及歌舞唱游課的教學培養學習興趣,靈活處理、自由組合教材,適當引入流行音樂,正確引導學生優劣作品,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素質,并在教學中進行教育,滲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樂情操熏陶二、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莫扎特的音樂作品,初步了解莫扎特的生平事跡,激發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2、欣賞《小步舞曲》,通過對節奏、速度、旋律線、裝飾音等音樂要素的分析,感受莫扎特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3、收集相同樂曲不同的演繹形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莫扎特及其作品的體驗和感受,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教學重點:了解莫扎特的音樂作品風格特點教學難點:對《小步舞曲》旋律線的分析及裝飾音在樂曲中起到的作用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鋼琴六、教學過程(一)導入1、欣賞“小步舞”視頻,觀察服飾、舞步。(服飾華麗,舞步小而優雅)師:同學們,剛才這段視頻大家除了看到舞蹈還聽到了什么?剛才這段舞蹈音樂就是小步舞曲,而這樣的小步舞曲有很多,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聽聽我們音樂神童 莫扎特所作的小步舞曲。介紹莫扎特奧地利音樂作曲家。4歲開始跟父親學習鋼琴和作曲,10歲起隨父親在歐洲各國進行旅行演出。被譽為“音樂神童”《音樂家小故事》在莫扎特小時候,有一次,父親列奧波爾得德與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歲的兒子正聚精會神地趴在五線譜紙上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么,莫扎特答道他正在作曲。孩子的舉止使兩位大人相覷見笑,面對著紙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們以為這不過是小孩的胡鬧。然而,當細心的父親將兒子的作品認真看過之后,發現這張樂譜不一般,他相信莫扎特將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作曲家,因此他開始指導莫扎特作曲并帶領他舉行演出。(二)欣賞莫扎特《小步舞曲》欣賞A段思考:音樂是否連貫?(斷奏)幾個音一斷?(2個)同學們猜一猜,是什么符號讓節奏斷開了?(休止符)幾次之后變連貫?(10次)本曲是三拍子,可剛才出現10次,多一拍去哪里了?(開頭弱起)給音樂伴奏看白板上A段歌譜,老師唱,學生拍。老師彈tr顫音,學生聽辯,唱“幫”,7 2 4聽A段后半部分,拍出重音“< ”用樂器給音樂伴奏A、看黑板出示圖形并講解響板 碰鈴,三角鐵 手串鈴B、根據黑板歌譜+圖示來演奏(先試練,找出問題單練,注意“<”強弱弱)C、跟音樂伴奏欣賞全曲邊聽邊記錄師:剛聽的A段在歌曲中出現多次,聽到不同的用b,c表示。請一名同學上臺貼字母排序,其他同學聽到a段繼續演奏。a a b a b a c a b aA B A聽b劃手勢,手繞圈,左一圈右一圈聽c段A、聽c每小段有一個顫音,同學們猜猜像舞蹈中用來做什么動作的?(行禮)請男女生分別做行禮動作B、在聽一次,看看行了幾次禮(4次)C、將c分段聽C C C’ C’師:從c段可看出古典音樂不只是旋律有古典美,結構上也有對稱的美。(三)拓展1、欣賞《不想長大》(莫扎特第40交響曲)2、介紹莫扎特效應: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純凈、新鮮、明亮、節奏穩定,符合人體內部特有的生理規律,這種特征能夠激發歡快、愉悅等正性情緒,這種正性情緒反過來又能促進認知加工水平的提高。“莫扎特效應” 的音樂不是單指莫扎特本人的音樂,而是泛指的音樂,這些音樂大多與莫扎特的音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曲式結構。(四)回顧莫扎特《小步舞曲》播放柏林愛樂演奏的《小步舞曲》,帶學生一起唱一唱,結束本節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