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春人教七下地理期中期末滿分復習提綱(上篇7-8章)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春人教七下地理期中期末滿分復習提綱(上篇7-8章)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地理學科
2025春人教七下地理期中期末滿分復習提綱(上篇7、8章)
第七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
課時1 世界第一大洲37考
知識點1 地理位置18考(注:此處標注表示近3年300余套中考試卷中該知識點的考查總頻次)
亞洲的位置和范圍
知識點2 范圍19考
1. 面積12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約占世界陸地面積的30%。
2. 六大分區(qū)7考: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地區(qū)。
重點點撥助理解
助記 亞洲的海陸位置
方法 大洲地理位置的描述
  從大洲所處的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等方面描述。
(1)經緯度位置:確定大洲東西兩端的經度,南北兩端的緯度,注意特殊緯線并判斷大洲所處五帶。
(2)半球位置:根據(jù)經緯度判讀大洲的主體部分(或大部分)所在的南、北半球或東、西半球。
①南北半球:以赤道為界,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
②東西半球:經度大于160°,在西半球;經度小于20°,在東半球;經度在20°~160°之間,東經在東半球,西經在西半球。
(3)海陸位置:根據(jù)方位判讀該大洲相鄰的大洲、瀕臨的海洋。
課時2 地勢起伏大,長河眾多40考
知識點1 地形地勢19考
亞洲的地形
重點點撥助理解
方法 利用地形剖面圖分析某地區(qū)的地勢特征
(1)判讀剖面的方向:沿緯線或經線作剖面圖,分別為東西向或南北向地勢特征。
(2)根據(jù)地形剖面圖的彎曲狀況和高度,讀出沿線地區(qū)的地勢起伏情況和海拔。
例:亞洲地勢特征分析
  由北向南,地勢大致呈現(xiàn)“低—高—低”的變化。
  自西向東,地勢大致呈現(xiàn)“低—高—低”的變化。
  由此得出,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拓展 北美洲的地形分布
  北美洲分西、中、東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原、山地。
知識點2 河流、湖泊21考
1. 河流的水系特征12考
重點點撥助理解
方法 地形地勢與河流的相互影響
(1)地勢影響河流流向:根據(jù)地勢高低可判斷河流流向,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
2. 主要河流與湖泊9考
(1)主要外流河(外流河是指最終注入海洋的河流)
①注入 北冰洋 ?。憾醍吅印⑷~尼塞河、勒拿河等。
②注入太平洋:黃河、長江、湄公河等。
③注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等。
(2)主要內流河(內流河是指最終未能注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等。
(3)湖泊:亞洲多湖泊,主要湖泊有里海、貝加爾湖、死海等。
(2)河流反映地勢特征:根據(jù)水從高處流往低處的特征,也可依據(jù)河流流向反推某地的地勢特征。
課時3 多樣的氣候29考
知識點 氣候29考
1. 氣候類型及分布10考
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
氣候類型 主要分布地區(qū) 特點
熱帶雨林氣候 東南部的馬來群島 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 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 終年炎熱干旱
地中海氣候 西部的地中海沿岸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熱帶季風氣候 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亞熱帶季風氣候 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地區(qū)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溫帶季風氣候 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qū)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溫帶大陸性氣候 廣大內陸地區(qū) 冬季寒冷,夏季溫暖,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降水少且主要在夏季
高原山地氣候 青藏高原 冬寒夏涼,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較小,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
寒帶氣候 北冰洋沿岸 終年嚴寒,降水稀少
2. 氣候特點及成因19考
重點點撥助理解
拓展
1. 以北美洲為例,歸納大洲的氣候特征
大洲的氣候特征,可以從氣候的類型、分布、特點等方面概括。
北美洲的氣候類型
(1)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2)氣候分布:中部及東部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范圍廣闊;西部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呈南北狹長分布;大陸北部以寒帶氣候為主,呈東西方向延伸。
(3)氣候特點:北極圈沿岸地區(qū)終年嚴寒,廣大中部地區(qū)冬季寒冷,夏季溫暖,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
2. 亞洲與北美洲氣候類型對比
比較項目 亞洲 北美洲
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 溫帶大陸性氣候
獨有的氣候類型(兩大洲相比) 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地中海氣候 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qū),分布范圍較小
高原山地氣候 分布在大陸中部,呈團狀 分布在大陸西部,呈南北條帶狀
3. 判斷冬、夏季風的方法
第二節(jié) 人文環(huán)境6考
知識點1 人口特征6考
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2020年)
1. 人口數(shù)量:2020年,亞洲人口達46.4億,亞洲以占世界1/3的陸地,養(yǎng)活了占世界3/5的人口,人口密度大。
2. 人口分布特點3考:亞洲人口東部、南部 分布稠密, 中部、西部和北部  人口分布稀疏。
3. 人口增長特點3考
(1)近些年來,亞洲的人口增長率略低于世界平均人口增長率,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漸降低;非洲的人口增長率遠高于世界平均人口增長率,其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增長較快。
(2)由于人口基數(shù)大,2011—2020年,亞洲平均每年新增的人口仍約占世界新增人口的51%。
重點點撥助理解
拓展 亞洲及北美洲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原因
(1)亞洲
①人口稠密區(qū):亞洲東部和南部地處中低緯度地區(qū),氣候適宜,靠近海洋,平均海拔低,河流眾多;農業(yè)開發(fā)歷史悠久。
②人口稀疏區(qū):亞洲北部緯度較高,氣候寒冷;亞洲中部和西部氣候干旱,不適宜人類居住。
(2)北美洲
①人口稠密區(qū):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qū)地勢平坦,以亞熱帶濕潤氣候為主,溫暖濕潤,氣候適宜。
②人口稀疏區(qū):北美洲中部和北部緯度較高,氣候寒冷;西部為落基山脈,地勢崎嶇,氣候干旱,人口稀少。
知識點2 經濟特征
1. 經濟發(fā)展現(xiàn)狀
(1)目前,在有人類定居的六個大洲中,論經濟總量,亞洲排名第一;但是按人口平均經濟量,亞洲僅高于南美洲和非洲,遠低于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近幾十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一批亞洲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不僅給亞洲經濟注入了強勁的活力,而且為世界經濟的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 經濟發(fā)展差異
(1)特點:亞洲不同國家的自然、社會、歷史條件差異很大,經濟發(fā)展不均衡。
(2)差異:日本、韓國屬于發(fā)達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高;新興工業(yè)化國家以及西亞的一些石油出口國,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以農業(yè)為主的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
重點點撥助理解
拓展 北美洲的經濟發(fā)展差異
描述某大洲的經濟發(fā)展差異,通常先判斷大洲內國家的類型,再從該大洲不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特點去描述。
(1)美國、加拿大為發(fā)達國家,其余的國家都為發(fā)展中國家。
(2)北美洲經濟發(fā)展不均衡,美國、加拿大經濟發(fā)展水平高,工農業(yè)條件好、科技先進,其余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
第八章 我們鄰近的地區(qū)和國家
第一節(jié) 日本
    
日本的位置和地形
課時1 多火山、地震的島國66考
知識點1 地理位置與領土組成32考
1. 地理位置27考
(1)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3.5°N~46°N之間,屬 北溫 帶。
(2)海陸位置:位于亞洲東部、 太平 洋西北部。
(3)相鄰國家:西面隔東海與 中國 相望,西北隔日本海與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
2. 領土組成5考:由北海道、本州、四國、 九州 四個大島及一些鄰近的小島組成。
重點點撥助理解
方法 描述國家的地理位置
  一般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鄰國家等方面進行描述。
緯度位置:根據(jù)國家領土所在的緯度范圍,確定該國所處的熱量帶;海陸位置:從國家所在大洲或大陸方位、瀕臨的海洋進行描述;鄰國位置:從鄰近的國家、地區(qū)等方面進行描述。
知識點2 自然地理特征34考
1. 火山、地震頻發(fā)14考
日本及周邊地區(qū)的火山、地震帶
(1)原因:主要位于亞歐 板塊與 太平洋 板塊交界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活躍。
(2)影響
①有利影響:火山分布地區(qū)溫泉眾多,以火山為主題形成著名的旅游景點;火山灰會帶來肥沃的土壤等。
②不利影響:火山噴發(fā)產生的火山灰會影響交通,地震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
(3)防震減災措施:民居多使用質地輕、強度高的建筑材料;定期進行大規(guī)模防震演習;建設防災減災設施;制作防災手冊;不斷完善和提高地震預警系統(tǒng)等。
2. 自然地理特征20考
重點點撥助理解
拓展
1. 日本溫泉文化的形成原因
(1)日本位于板塊交界地帶,巖漿活動頻繁,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多,且溫泉水中礦物質豐富。
(2)日本人認為沐浴溫泉有利于身體健康。
2. 日本傳統(tǒng)民居——合掌造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1)木質結構——森林茂密,便于就地取材。
(2)屋頂坡度大——地處季風迎風坡,雨雪充足,屋頂坡度大,便于雨雪滑落。
(3)“人”字形結構——地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結構穩(wěn)定,利于防震。
課時2 人口老齡化社會 對外依賴強的經濟54考
知識點1 人口老齡化7考
1. 日本人口老齡化現(xiàn)狀
日本人口年齡構成變化
  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的7%,這個國家就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新生人口逐年減少。隨之而來的是,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快速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球第一。
2. 日本人口老齡化產生的問題及措施7考
重點點撥助理解
拓展
1. 人口統(tǒng)計中的年齡劃分
  0~14歲為青少年人口;15~64歲為勞動人口;65歲及以上為老年人口。
2. 日本多次推遲退休年齡的原因
(1)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逐漸提高。
(2)日本人口出生率降低,新生人口數(shù)量逐年減少,未來勞動力減少。
(3)日本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顯著增加,勞動力供給不足。
(4)社會養(yǎng)老負擔加重。
知識點2 對外經濟特征47考
1. 經濟發(fā)展條件、工業(yè)特點和分布38考
日本的主要工業(yè)區(qū)
2. 工業(yè)發(fā)展中的問題及對策9考
(1)問題
①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日本國內勞動力短缺。
②消費需求減少等現(xiàn)象日益嚴重,國內市場縮小。
③經濟發(fā)展速度放緩。
(2)對策:依靠資金、技術等優(yōu)勢,擴大海外投資;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資源、勞動力等,建立海外生產與銷售基地。
主要對象為美國、歐洲、中國等
重點點撥助理解
方法 日本工業(yè)集中分布在沿海的主要原因
拓展 日本在海外投資建廠的影響
(1)對日本的影響
①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和充足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
②節(jié)約本國資源,減少污染。
③直接利用他國市場,充分參與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
④節(jié)省運輸費用,降低生產成本。
(2)對海外建廠地的影響
①帶來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
②增加就業(yè)崗位,緩解就業(yè)壓力。
③造成資源枯竭、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
第二節(jié) 東南亞
   
東南亞的位置和地形
課時1 “十字路口”的位置 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120考
知識點1 地理位置與范圍64考
1. 范圍6考:東南亞包括 中南半島 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
2. 地理位置58考
知識點2 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56考
1. 熱帶為主的氣候31考
東南亞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特征
2. 農業(yè)生產25考
(1)農業(yè)生產
(2)熱帶雨林氣候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①有利條件:全年高溫多雨,水熱條件好。
②不利條件:氣溫高,有機質分解快;降水量大,對土壤的沖刷嚴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等。
重點點撥助理解
拓展 東南亞大量向我國出口熱帶水果的優(yōu)勢
(1)東南亞全年鮮果不斷,熱帶水果種類多、產量大、出口量大。
(2)東南亞距離我國近,運輸成本低。
(3)東南亞與我國貨物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歷史悠久。
方法 地區(qū)農業(yè)生產與氣候條件的關系
(1)熱帶地區(qū):全年高溫、降水豐沛,適宜種植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一年可收獲多次。
(2)溫帶地區(qū):季風氣候區(qū)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但易發(fā)生旱澇災害;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夏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利于作物積累養(yǎng)分。
(3)寒帶地區(qū):氣溫低,不利于農業(yè)生產,農作物主要為耐寒作物。
課時2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69考
知識點1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64考
中南半島河流與城市的分布
知識點2 旅游業(yè)5考
1. 發(fā)展條件3考:熱帶風光獨特;動植物資源豐富;世界遺產眾多等。
2. 主要旅游勝地2考:曼谷的水上市場、花園城市——新加坡、巴厘島、下龍灣等。
重點點撥助理解
方法 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弊
(1)有利影響
①地勢平坦,提供建設用地;
②取水方便,提供水源;
③水運便利,利于對外運輸交流;
④河流沿岸景色優(yōu)美。
(2)不利影響
①雨季容易發(fā)生洪澇災害,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影響;
②河流兩岸的土地利用受到地形的限制,影響城市布局;
③河流保護不當易受到污染,影響沿岸環(huán)境和居民健康。
第三節(jié) 印度
  
印度的位置和地形
課時1 世界人口大國54考
知識點1 地理位置22考
重點點撥助理解
助記 印度的地理位置
北山——喜馬拉雅山脈;
南洋——印度洋;
西?!⒗#?br/>東灣——孟加拉灣。
知識點2 地形、地勢與河流15考
1. 地形與地勢9考: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山地;中部是由恒河沖積而成的 恒河平原 ,南部為起伏和緩的 德干高原??;地勢 南北高,中部低 。
2. 河流6考:恒河自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布拉馬普特拉河自東北向西南再向南注入孟加拉灣。
知識點3 世界人口大國17考
1. 人口數(shù)量11考:2020年,印度人口近14億,是世界人口大國。
2. 人口特點:人口基數(shù)大,增長迅速,勞動人口比重大,數(shù)量多。
3. 人口分布2考:人口密度較高,分布不均衡,恒河平原及部分沿海地區(qū)人口極其稠密。
4. 人口眾多的影響4考
 印度的人口密度(2020年)
(1)積極影響:消費群體龐大,消費市場廣闊;勞動力豐富且價格低廉。
(2)消極影響:造成資源短缺;環(huán)境破壞;就業(yè)困難;住房緊張;教育、醫(yī)療條件差等。
重點點撥助理解
拓展 人口數(shù)量過多可采取的措施
(1)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穩(wěn)定低生育水平。
(2)加強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質。
(3)引導人口有序流動,促進人口合理布局。
課時2 熱帶季風氣候與糧食生產 發(fā)展迅速的服務外包產業(yè)97考
知識點1 熱帶季風氣候與糧食生產67考
1. 氣候24考
(1)氣候類型:印度絕大部分地區(qū)位于熱帶和亞熱帶,以 熱帶季風 氣候為主。
(2)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南亞每年1月、7月盛行風向
旱季 雨季
時間 10月至次年5月 6—9月
盛行季風 東北季風  西南 季風
源地 亞歐大陸 印度洋
氣流 干燥 濕潤
降水 稀少 豐沛
2. 西南季風與糧食生產26考
3. 主要糧食作物及分布17考
印度水稻和小麥的主要產區(qū)
重點點撥助理解
拓展
1. 印度為什么成為糧食出口大國
(1)耕地面積廣,居世界前列。
(2)印度人飲食結構中,酒類、肉類占比小,用于釀酒和飼養(yǎng)動物的糧食少,因此糧食消耗量較小。
(3)依靠出口糧食換取大量外匯。
2. 影響農作物分布的因素
(1)自然條件
熱量 熱量豐富,種植喜熱作物;熱量不足,種植喜溫涼或耐寒作物 例如:在水熱充足的地區(qū)種植喜溫喜濕的水稻;在氣候溫涼,降水相對較少的地區(qū)種植喜溫涼、耐寒、耐旱的小麥
降水 降水豐富,種植喜濕作物;降水不足,種植耐旱作物
地形 地勢 地勢平坦,適宜大面積耕種;地勢陡峭,種植需要排水良好的作物
(2)農業(yè)技術:一般用于克服當?shù)剞r業(yè)生產的限制條件。
熱量不足 一般采用大棚形式種植、研發(fā)耐寒品種
降水不足 修建儲水及灌溉設施、研發(fā)耐旱品種、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
地勢起伏較大 修建梯田,減緩地勢起伏帶來的影響
方法 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對農業(yè)的影響
知識點2 發(fā)展迅速的服務外包產業(yè)30考
1. 服務外包產業(yè)的來源地:主要是美國、英國,其次是歐盟、亞洲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
2. 服務外包產業(yè)的特征30考
重點點撥助理解
拓展 為什么印度的服務外包收入來源地主要是美國和英國
(1)時間優(yōu)勢:印度與美國和英國之間存在顯著的時差。當印度處于白天時,美國和英國正處于夜晚或凌晨,從而實現(xiàn)了全天候的工作協(xié)作。
(2)市場規(guī)模:美國和英國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體,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
(3)成本效益:與美國和英國等發(fā)達國家相比,印度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
第四節(jié) 俄羅斯
   
俄羅斯的位置和地形
課時1 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135考
知識點1 地理位置42考
知識點2 自然地理特征與農業(yè)93考
1. 地形地勢與河流47考
2. 氣候24考
(1)特征:以 溫帶大陸性 氣候為主;大部分地區(qū)緯度高,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促。
(2)分布
俄羅斯氣候類型的分布
3. 農業(yè)22考
(1)耕地分布及面積: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耕地面積居世界前列。
(2)農業(yè)發(fā)展的自然條件
①有利條件:平原面積廣闊,耕地面積大;擁有肥沃的黑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河流較多,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②不利條件:緯度高,氣溫低,熱量不足,冬季寒冷漫長,適合農作物生長的時間短。
重點點撥助理解
助記 俄羅斯的主要河流
  自西向東依次為:“伏爾畢業(yè)了”。伏爾:伏爾加河;畢:鄂畢河;業(yè):葉尼塞河;了:勒拿河。
拓展 分析河流航運價值的條件
(1)自然條件
①看河流徑流量:河流徑流量大,河道水深,適宜發(fā)展航運。
②看地形地勢:地勢平坦、地勢起伏小的平原地區(qū),河流流速較緩,適宜發(fā)展航運。
③看結冰期:無結冰期或結冰期短,河流可通航時間長,航運價值高。
(2)社會經濟條件:看流域內經濟發(fā)展狀況,流域內人口密集,工農業(yè)發(fā)達,航運需求量大,河流航運價值高;反之,河流航運價值低。
如:鄂畢河、勒拿河、葉尼塞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結冰期長;地處西伯利亞地區(qū),人口稀少,運輸需求量小,航運價值低。
課時2 世界能源大國 西密東疏的鐵路和管道運輸線128考
知識點1 自然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87考
俄羅斯煤、石油、天然氣的分布
1. 自然資源豐富45考
(1)現(xiàn)狀:自然資源豐富,種類多,儲量大,資源基本自給。石油、天然氣、鐵、有色金屬等和森林、淡水資源儲量居世界前列。
(2)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之一,出口收入在總收入中占比較大。
(3)能源資源出口地:歐洲國家和亞洲的中國、日本等。
2. 資源與工業(yè)發(fā)展42考
(1)發(fā)展特點:工業(yè)基礎雄厚,部門齊全,重工業(yè)發(fā)達;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歐洲部分;依賴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獲取收入。
(2)發(fā)展方向:增加對高技術產業(yè)的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使經濟穩(wěn)定增長。
3. 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較快,已成為國家主要發(fā)展方向。包括航空航天產業(yè)、核能產業(yè)等。
重點點撥助理解
拓展 俄羅斯加強能源開發(fā)國際合作的原因
(1)能源開發(fā)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國際合作可以在能源開發(fā)過程中優(yōu)勢互補。
(2)經濟發(fā)展需要。俄羅斯是能源出口大國,加強能源開發(fā)的國際合作可以促進俄羅斯國內經濟的增長。
(3)國際需求增加。能源作為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國際市場需求大且增長迅速。
知識點2 鐵路和管道運輸41考
俄羅斯主要鐵路運輸線路分布
俄羅斯主要石油、天然氣管道分布
1. 鐵路運輸27考
(1)通車里程:僅次于中國,居世界第二位,通車里程長。
(2)運輸特點:主要運輸?shù)呢浳锸敲骸⑹?、金屬礦產等。
(3)分布特點
2. 管道運輸14考
(1)作用:主要將石油和天然氣運往歐洲其他國家和亞洲,被稱為“俄羅斯的生命線”。
(2)分布特征:西部密集,東部較為稀疏。
重點點撥助理解
方法 影響鐵路線分布的因素
拓展 俄羅斯長途火車只有臥鋪的原因
(1)地廣人稀,城市之間距離遠,火車通行時間長。
(2)城市人口數(shù)量少,通行需求的人數(shù)相對較少。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进贤县| 连城县| 尚志市| 彰化市| 德化县| 湖北省| 柘城县| 介休市| 清涧县| 闽清县| 武功县| 射阳县| 安仁县| 旬邑县| 东乡| 扶余县| 石门县| 江北区| 临沧市| 西盟| 朝阳区| 泰宁县| 东宁县| 平果县| 莱西市| 苏尼特右旗| 云龙县| 石首市| 西城区| 安化县| 沾化县| 礼泉县| 浙江省| 资源县| 江山市| 南宁市| 南溪县| 潢川县| 松阳县| 图片| 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