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久不唱歌忘記歌》教學內容:《久不唱歌忘記歌》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能夠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能力目標:通過歌詞的創編和學生的表演,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歌詞的創編和音樂表演,從中體會音樂的樂趣,培養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難點:從情緒表達和風格把握學 法:聽 唱 練 演教學過程:的角度加以引導演唱襯詞。教學準備:電子琴 多媒體 錄音機教 法:啟發式 互動式一、激發情趣導入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接觸了很多少數民族的音樂。如傣族人民在竹樓前翩翩起舞,維族人民在天山牧場上用手鼓伴奏載歌載舞。今天,又有一個少數民族的小朋友唱著歌向我們走來。讓我們欣賞一首曲子,你知道是哪個民族小朋友嗎?二、簡介布依族哪位小朋友來說一下?這是一首布衣族民歌,今天我來教大家學習《久不唱歌忘記歌》 教師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布依族人民都穿什么樣的服裝?他們生活在哪部分地區?出示課件三、學習歌譜1.畫拍唱譜請大家看一看這首歌曲的歌譜,自己畫著牌子來唱。可以畫“v”字拍,也可以畫“2/4”拍這兩種方法都可以。選擇喜歡的方法畫拍唱歌譜。學生跟琴唱譜。思考:歌曲共分幾個樂句?這兩個樂句又有什么關系?教師引導學生理解2個樂句是“同頭換尾”。在歌譜中都用了哪些音符?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教師:這首歌旋律的秘密我們發現了一些,同學們總結的非常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歌詞里有什么秘密?四、學習歌詞:1.學生自由讀歌詞。(出示課件展示歌詞)思考:從歌詞中發現了哪些不一樣的地方?2.教師范讀歌詞。3.理解襯詞的含義。讓學生從歌詞中找出襯詞。歌詞中藍色都是襯詞,襯詞在歌曲中沒有實際意義,主要是為了突出歌曲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同時對活躍歌曲情緒,烘托歌聲旋律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4.理解歌詞大意。讓學生讀去掉襯詞后的詞,就會理解歌詞的意思。教師找學生讀一遍,然后再找學生說一說他是怎么理解的?教師及時引導。五、學唱歌曲:1.師范唱歌曲。2.學生自由唱一遍歌曲。注意唱歌的時候襯詞要唱的弱一些。3.教師用琴伴奏領唱。4.用同樣的方法練唱2、3樂段。5.完整的演唱整首歌曲。六、創編歌詞 動作表演:師:老師想給大家提一個新的要求,就是創編活動。根據歌詞的這種格式來創編出新的歌詞,并自編出動作。1.學生自編歌詞。2.自由編動作。3.教師指名讀自編的歌詞。4.教師指名到板前表演自編的動作。總 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養一方文化。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只是少數民族海洋里的一滴水。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民歌很多,希望同學們今后要更多地了解我們的民歌,學唱民歌,讓它代代相傳下去。板 書: 久不唱歌忘記歌5 6 1 2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