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法律與生活民法第一單元民事權利與義務第二單元家庭與婚姻第三單元就業與創業第四單元社會爭議解決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第二課 依法有效保護財產權第三課 訂約履約誠信為本第四課 侵權責任與權利界限第五課 在和睦家庭中成長第六課 珍惜婚姻關系第七課 做個明白的勞動者第八課 自主創業與 誠信經營第九課 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勞動法訴訟法知識框架和解調解仲裁訴訟復習:勞動者、消費者維權的途徑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調解組織調解通過仲裁解決與經營者之間的爭議通過訴訟解決與經營者之間的爭議與用人單位達成和解請求調解組織調解通過仲裁解決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爭議通過訴訟解決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爭議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生活中出現的其他一些糾紛,比如借錢不還、違約侵權、鄰里打架等等,又該怎么去解決呢?多元糾紛解決的途徑(1)先自行協商,通過和解達成合意,解決糾紛;(2)無法和解時,人們還可以通過調解、仲裁或者訴訟等方式解決糾紛;(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開始建設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充分發揮其在線咨詢、評估、調解、仲裁的功能,為糾紛主體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糾紛解決途徑。第四單元 社會爭議解決第九課 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第一框 認識調解與仲裁第二框 解析三大訴訟以和為貴選調解01與別人發生糾紛后,哪種解決方式更好?為什么 以和為貴,避免了人力、精力、財力的過度消耗和司法資源的浪費。長沙一餐館商標涉嫌侵權,調解員巧說和,矛盾化解變合作加盟!調解往往成為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優先選擇。通過第三方的排解疏導、說服教育,促使發生糾紛的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的活動。2、調解的類型 P83相關鏈接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訴訟調解訴訟外調解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國家行政機關仲裁機構人民法院1、調解的含義:思考:這些調解由誰來主持?一、調解——以和為貴和解?當事人雙方協商、互諒互讓是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下進行的調解,被譽為偉大的“東方經驗”。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費用。人民調解委員會是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A.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協議,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B.雙方當事人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經人民法院依法確認有效的調解協議,具有強制執行效力。①含義:②原則:③性質:④效力:(1)人民調解2、調解的類型主要適用于民間糾紛(債權債務、婚姻家庭、鄰里、合伙經營等)P84相關鏈接 人民調解的典型 ——“楓橋經驗”“楓橋經驗”是人民調解方式的典型代表,它追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在新時代“楓橋經驗”得到新發展,形成了黨領導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和方法,⑤作用:有利于化解矛盾、促進和諧、保障發展。★人民調解是我國民間一種非常重要的糾紛解決方式,在國內被稱作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與被稱為“最后一道防線”的訴訟相互對應。行政調解又稱為“政府調解”,是指由我國行政機關主持,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主要適用于民事糾紛或輕微刑事案件中的糾紛。行政調解:主要通過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相關行政法律、法規加以規范。例如: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損害他人財物等情節較輕的。知識擴展調解方式輕微交通事故(2)行政調解(3) 仲裁調解(4) 訴訟調解仲裁調解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仲裁當事人在自愿協商、互諒互讓基礎上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的一種制度。主要適用于商事糾紛、勞動爭議等訴訟調解也稱法院調解、司法調解,是由人民法院主持進行的調解,主要適合于訴訟過程中的民事糾紛和特定行政爭議(如: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時)人民法院根據調解協議制作的調解書在當事人簽收后,與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較】各種形式的調解調解的類型 主持機構 法律效力訴訟調解 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根據調解協議制作的調解書在當事人簽收后,與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訴訟外調解 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經人民法院依法確認的調解協議,具有強制執行效力。行政調解 國家行政機關 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仲裁調解 仲裁機構 達成的調解協議,應當制作調解書或者裁決書,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出租車司機于某和嚴某因交通事故賠償糾紛未達成一致意見而鬧到法院,辦案法官根據具體案情建議由社區的王調解員調解此案。后經過調解員調解,最終雙方各自讓步,達成一致意見,解決了雙方的糾紛。在本案中糾紛的解決方式是( )A. 訴訟 B. 人民調解 C. 和解 D. 仲裁B便捷經濟選仲裁02商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農村承包合同糾紛仲裁等。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商事仲裁。1、仲裁的種類二、仲裁——便捷經濟仲裁機構——仲裁委員會◆◆◆知識拓展仲裁委員會:自律性社會公益組織,是非營利性事業單位法人,經省司法廳登記,掛靠于政府法制局(辦)。經費主要靠國家財政撥款,又通過自己的辦案活動取得一定的收入。它獨立于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無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之間也沒有隸屬關系,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但仲裁委員會的裁決結果司法認可。2、仲裁制度—— 商事仲裁① 內涵: 當平等主體當事人之間發生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時,雙方可以將其提交仲裁機構進行商事仲裁。適用場合② 特點:A、或裁或審:在商事仲裁與訴訟之間,當事人只能選擇其一加以適用。B、協議仲裁(前提):申請仲裁必須以雙方自愿訂立的有效仲裁協議為前提。C、靈活保密:仲裁程序比較靈活,仲裁審理一般不公開進行。D、一裁終局:有效裁決一經做出,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仲裁委員會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選擇了商事仲裁就等于放棄了訴訟,當事人任何一方即使對結果不滿意也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相關鏈接P84第三條 下列糾紛不能仲裁:(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商事仲裁與勞動爭議仲裁的區別商事仲裁 勞動爭議仲裁適用范圍與訴訟的關系申請前提解決的是主體當事人之間發生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的糾紛解決的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爭議在仲裁與訴訟之間,當事人只能選擇其一加以適用勞動爭議仲裁是勞動爭議訴訟的必經程序申請仲裁必須以雙方自愿訂立的有效仲裁協議為前提(需要雙方都同意)勞動仲裁的申請不需要事先訂立仲裁協議(不需雙方都同意)一裁終局有限的終局裁決課堂小結認識調解與仲裁調解仲裁含義類型人民調解仲裁制度——商事仲裁類型特點陳某10歲的兒子獨自購買了一部5800元的手機。陳某發現后,到店要求退款,遭商家拒絕,于是向消費者協會提出投訴。經消協調解,雙方達成退貨退款協議。對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交易行為都是無效的②監護人應當依法維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③商家應遵守自愿公平誠信的市場交易原則④消協的調解協議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張某從A店買了一品牌電熱水壺,但電熱水壺在使用中發生自燃爆炸,導致張某身體多處受傷。張某立即與A店交涉要求賠償。經過協商,雙方同意將此事交由仲裁委員會解決。本案中A、仲裁必須由雙方當事人同時提出才有效B、仲裁裁決有法律約束力,不能強制執行C、若對仲裁裁決不服,可以申請再次仲裁D、當事人不可以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起訴D第四單元 社會爭議解決第九課 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第二框 解析三大訴訟第一目 訴訟及其特點第二目 訴訟的主要類型訴=言+斥訟=言+公一、訴訟及其特點(1)含義:訴訟又稱“打官司”,就是在糾紛主體的參與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決具體糾紛的活動。(2)地位:在多元的糾紛解決方式中,訴訟是解決糾紛的最后途徑。(3)要求:訴訟解決糾紛必須嚴格依法進行。1、訴訟(4)訴訟的特點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確定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終局的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人民法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嚴格遵守法定程序解決糾紛人民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公權性程序性強制性終局性1、訴訟(1)含義:用于調整訴訟法律關系,規范訴訟活動與程序的法律。(2)類型:針對不同的訴訟類型,我國分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訴訟的法律依據:訴訟法注意:民法典≠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知識擴展區別程序法和實體法程序法刑事訴訟法—是規定處理犯罪案件的程序法。民事訴訟法—是規定處理民事案件的程序法。行政訴訟法—是規定處理行政爭議案件的程序法。實體法刑法: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犯什么罪,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民法典:調整平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的法律。行政法: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是否侵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的合法權益的法律。(1)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2)實體法是指規定具體權利義務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況的法律。關系:程序法是正確實施實體法的保障。【易混易錯】:訴訟與仲裁的區別 訴訟 仲裁管轄方式 強制管轄 協議管轄仲裁庭或審判庭組成方式 當事人不能選擇審判庭的組成方式和審判員 約定仲裁庭的組成方式并自主選定或者委托指定仲裁員審理方式 實行公開審理 注重保護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一般實行不公開審理審判制度 兩審終審制,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可以上訴或者申訴 一裁終局制度。商事仲裁與訴訟二選一,勞動爭議必先仲裁才可訴訟—你知道這些分別是什么訴訟嗎?怎么分辨訴訟的類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 訴訟刑事訴訟二、訴訟的主要類型1、類型(1)民事訴訟旨在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民告民)(2)行政訴訟旨在審理行政案件,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民告官)(3)刑事訴訟旨在審理刑事案件,準確、及時地查明案件事實,懲罰犯罪分子,保證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自訴:民告民;公訴:官告民)拖欠借款、工資、遭受辱罵、房屋受損、合同違約、訴訟離婚城管、工商、知識產權局、食藥監、稅務2、主要區別:它們在案件性質、訴訟目的、提起訴訟的主體、訴訟內容和程序、適用法律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訴訟類型 解決的問題(訴訟的目的) 提起訴訟的主體民事訴訟 (民事案件) 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糾紛 (民告民) 雙方當事人均可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爭議案件) 解決國家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 (民告官) 主要由行政相對人提起, 行政機關始終處于被告地位刑事訴訟 (犯罪案件) 解決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應處何種刑罰的問題 (自訴:民告民;公訴:官告民) 除自訴案件由自訴人提起自訴外,均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公訴:是指人民檢察院依照相關法律規定,代表國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自訴: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相對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機關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權益受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影響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P87名詞點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由于這種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是在刑事訴訟中提出并附帶解決的,因此稱作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牢要坐+錢要賠P87 相關鏈接2前提:身體受損或者財物受損。賠償:只賠償物質損失,不賠償精神損失。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例一小張把車停在杭州市蕭山區某馬路邊被交警貼了罰單,但他發現一起停著的好幾輛車并沒有受到處罰。案例二陳某在小區散步時被狗咬傷,陳某與狗的主人石某就醫藥費、營養費、誤工費等爭吵不一。案例三某日下午,華某攜水果刀竄至某中學附近小巷,將學生常某攔住,采取威脅、毆打等手段,將常某的手機和運動手表搶走,后被公安機關抓獲。行政訴訟案例四李某尾隨宗某并用工作的鐵錘敲擊宗某頭部數次致其死亡。法院判決李某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判決李某賠償宗某家屬,包括喪葬費、營養費、伙食補助費、死亡賠償金等。類別 民事訴訟 行政訴訟 刑事訴訟性質訴訟目的訴訟主體舉證原則適用法律民事案件行政爭議案件刑事案件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糾紛解決國家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解決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應處何種刑罰的問題雙方當事人均可以提起訴訟主要由行政相對人提起訴訟,行政機關始終處于被告地位除自訴案件由自訴人提起自訴外,均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誰主張權利誰負責舉證(過錯、無過錯)行政機關負有舉證責任公訴人舉證,但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罪輕或無罪的材料為自己辯護主要適用民法典和民事訴訟法主要適用行政法律、法規和行政訴訟法主要適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聯系①都由人民法院主持,審判權都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②都是以事實為根據、法律為準繩的司法活動,都有利于正確解決糾紛,實現公平正義。【知識拓展】不同訴訟的比較思考:對行政處罰(行政裁決)不服,是否可以申請仲裁?行政裁決: 指行政機關或法定授權的組織,依照法律授權,對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特定的民事糾紛(爭議)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訴訟:是法院應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請求,通過審查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方式,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活動。行政復議: 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一般情況下,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訴訟含義地位解決糾紛的最后途徑特點公權性程序性強制性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類型本框小結終局性判斷1:某縣環保局辦公室在一家超市購買了幾臺凈水器,因質量問題與該超市產生糾紛,該超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是行政相對人對國家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發起的訴訟。本案中,超市與國家行政機關的糾紛不是因其實施的行政行為引發的糾紛,而是環保局與超市之間的買賣關系引發的糾紛,在這個糾紛中,環保局與超市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是民事糾紛而不是行政糾紛。超市可以發起民事訴訟,而非行政訴訟。判斷2:王某因工作與同事發生糾紛打架,對公安局的處罰不服,可以向市公安局申請仲裁。公安局的處罰屬于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王某對此不服,可以向它的上級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或去法院通過行政訴訟解決。××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1.下列關于訴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①行政訴訟解決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應處何種刑罰的問題②訴訟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種③訴訟又稱“告狀”,是解決糾紛的最后途徑④訴訟與調解、仲裁一樣,都是解決糾紛的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2.與調解、仲裁等解決糾紛的方式不同的是,訴訟由人民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這表明訴訟具有( )A.公權性 B.程序性 C.強制性 D.終局性A3.訴訟分為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三種類型。下列關于三種不同的訴訟類型說法正確的有 ( )①民事訴訟雙方當事人均可提起②刑事訴訟除自訴案件外,均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③民事訴訟主要解決公民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糾紛④行政訴訟主要解決國家機關實施的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