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4.2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小時不識月月球上有生命。嫦娥和玉兔住在月球的廣寒宮中。月球上沒有生命。是一個荒涼的星球,沒有水和空氣。你怎樣評價這兩種認識?第一目真理是客觀的認識:是人對客觀對象的反映,有正確和錯誤之分。認識(主觀)客觀對象真理謬誤相符合不符合注意:①真理與謬誤之間有著嚴格的界限,二者不容混淆。②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真理是一種認識,且是正確的認識。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1.真理的含義真理形式內容對象性質判斷:1.任何真理中都包含謬誤;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2.真理是因為“有用”才“真”。3.真理是標志客觀與主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區別: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屬于唯物論。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屬于認識論。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也屬于認識論。4. 科學理論是真理的系統化、理論化。聯系:1.意識、認識、理論都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真理和科學理論都是正確的。2.形式都是主觀的,內容都是客觀的。3.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知識拓展意識、認識、真理的比較月球上有生命。嫦娥和玉兔住在月球的廣寒宮中。月球上沒有生命。是一個荒涼的星球,沒有水和空氣。為什么會產生不同認識?這兩種認識能不能同時正確、都是真理?2.真理的特點Q1: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一元性)。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會有不同的認識。(認識有主體差異性)Q2:對同一確定對象有多個認識,是不是每個認識都是真理?注意:真理是內容上的一元性與形式上的多樣性的統一。(即真理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1)真理的一元性,是就真理的客觀內容而言的。(2)從其表現形式看,真理又是多樣的,它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不同的理論形式來表達,但它們在內容上都是對同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1)真理的最基本屬性——客觀性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觀性?啟示:①真理是客觀的,要堅持真理;②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勇于追求真理。2.真理的特點①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②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是客觀的。真理反映的內容來自于客觀事物及規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注意: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小結1:真理的客觀性原理原理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方法論真理只有一個,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第二目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議學提示:為什么在太空中小球無法完成單擺運動?這體現了真理怎樣的特點?2.真理的特點太空 失重條件圓周運動地面 重力條件往復擺動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2)真理是有條件的強調空間(即某一領域、某一層面)的限制,強調真理不能超越一定的空間條件和范圍三角形內角和>180°三角形內角和<180°三角形內角和=180°案例一:“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是永恒的真理嗎?平面上:三角形內角和=180°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和<180°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和>180°案例二:在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統治下,他脫離中國革命實際,否認敵強我弱的基本形勢,要求紅軍采取積極進攻的路線,主張攻打中心城市,以實現革命在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卻使得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面臨失敗,黨和紅軍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被迫走上長征的道路。思考:這說明了真理的什么特點?2.真理的特點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 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指主觀認識符合當地的實際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出歷史條件,把適用于一定條件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真理就變成謬誤。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要求(3)真理是具體的從時間上講,即任何真理都之是對事物發展過程中某一特定歷史階段的正確認識。指主觀認識符合當時的實際小結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原理原理①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②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方法論①堅持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②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確對待錯誤。知識拓展真理與謬誤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錯誤反映。真理同謬誤有嚴格的界限,不能混淆。真理與謬誤是辯證統一、相伴而行的。真理與謬誤相互依存、互為前提。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二者不存在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0102客觀性(基本屬性)03一元性(唯一性)真理的特點具體的04有條件的絕對性相對性知識梳理真理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第三目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2004年1月23日,中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被命名為“嫦娥工程”。今年,“嫦娥工程”迎來20周年。20年來,我們利用現代科技,終于把夢想變成了現實。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2007年10月,我國發射繞月衛星“嫦娥一號”。2013年12月,“嫦娥三號”實現月面軟著陸。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從給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陸,再到成功帶回月壤,中國已順利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為人類月球探索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未來,中國還將發射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最終建立月球科研站和實現載人登月。中國人用汗水和智慧澆筑一個個豐碑,用夢想和情懷丈量一片片星空,邁向星辰大海的步伐必將走得更穩、更遠。議學提示:1.中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歷時20年,說明了什么?2.中國探月工程計劃完成后,我們還會繼續探月嗎?為什么?(1)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正確的認識往往要: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原因: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從主體來看,受具體實踐水平、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限制。(主體差異性)從客體來看,客觀事物的復雜性、變化性,使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實踐3.認識的特點“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步!”——人類登月第一人、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物質世界---無限變化的認識的主體:人類---世代延續的認識的基礎:社會實踐---不斷發展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3.認識的特點(3)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認識不是直線前進,也不是循環運動)注意:(1)認識不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2)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3)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4)不存在終極真理,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3.認識的特點小結3: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原理(或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原理①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②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③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方法論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課堂總結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1.真理的含義2.真理的特性3.認識的特點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客觀的(最基本屬性)具體的有條件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不怕犯錯誤,要正確對待錯誤原 理方法論歸納總結運用“真理”的有關知識1.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的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3.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歸納總結運用“認識論”(探索認識的奧秘)的有關知識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實踐的特點)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要求我們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3.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4.真理具有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有條件的、具體的,任何的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真理的特點及方法論)5.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認識的特點及方法論)學以致用易錯易混:1.感性認識是錯誤的,理性認識是正確的。2.感性認識是現象,而理性認識是本質。3.感性認識源于實踐,而理性認識則源于感性認識。4.只有正確的理性認識才具有指導作用。5.感性認識的總和就是理性認識。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有正確和錯誤之分。2.×現象和本質都是客觀的,而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屬于認識范疇,是主觀的。更正為: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的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源于實踐。4.×只要是認識對實踐都具有指導作用,這種指導作用有雙重性。5.×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不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6. 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觀念不一定都是真理。7.原有的真理性認識常常在新的實踐活動中被推翻。×真理只能被超越不能被推翻8.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它是一個圓圈式的循環運動。×認識運動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9.真理也包含謬誤成分。×真理與謬誤有嚴格界限不容混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10.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認識到實踐、再從實踐到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1.圖漫畫《我該怎么走?!》(作者:陳景凱)給我們的哲學啟迪是:①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真理具有不確定性②人們在否定以往認識的過程中接近真理③要善于把握事物聯系的多樣性和條件性④個別、具體的認識都是有條件的、相對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2.歷經9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關鍵9分鐘,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表面,其攜帶的“祝融號”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 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火星探測不僅僅是太空技術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學領域的突破,更是人類活動空間的拓展和延伸。材料表明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基本問題②宇宙探索活動將不斷地刷新世界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③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④認識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3.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要求我們把經濟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則要求我們加強國際經濟交往,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走好開放合作之路。立足國內,放眼全球,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的相關知識,說明我國確立新發展格局的合理性。【參考答案】(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要求我們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確立新發展格局是依據我國國情,是為了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經濟高質量發展。(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的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正是基于當前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才確立的新發展格局,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3)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課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