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認識20~99》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認識20~99》單元是數與代數領域第一學段“數與運算”中的重要內容。《課程標準》 在“內容要求”中提出:“在實際情境中感悟并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理解數位的含義。了解符號<,=,>的含義,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通過數的大小比較,感悟相等和不等關系。”。在“學習要求”中指出:“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不同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數值;能用符號表示數的大小關系,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認識20~99”這一單元在學生數學學習進程中占據關鍵節點。此前,學生已對20以內數有了基礎認知,包括數數、數的組成、讀寫等。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將數的范圍拓展至99,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為后續學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更大數的認識以及數量關系等內容筑牢根基。從數感培養角度而言,它幫助學生感知更大數量的集合,理解數與數量的對應關系,是學生數學思維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過渡的重要階段。本單元安排了認識20~99、數的順序、用語言描述數量的大小關系和實踐活動50有多大。在學習認識20~99時,教材從生活情境引入,引導學生從19往后數,通過實際操作(如用小正方體擺一擺),讓學生直觀看到19添上1是20,初步構建20的概念。接著,依次認識21到99這些數,借助擺小正方體、計數器撥珠等活動,讓學生理解每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在教學數的順序時,教材編排了百數表來幫助學生認識數的順序。百數表中,數的排列呈現出明顯規律,通過觀察百數表,學生可以自主探索數與數之間的位置關系,這種直觀的表格形式,有助于學生構建數的順序框架,加深對 100 以內數順序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教學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描述數量的大小關系時,教材通常創設了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 “多一些”“少一些” 表示兩個數相差較小,“多得多”“少得多” 表示兩個數相差較大,從而提升對數量關系的敏感度,增強數感。在教學50有多大時,教材設計了抓抓數數和做做比比的活動,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將抽象的數字50與具體的實物數量建立聯系,更直觀地感受50的大小,深化對數量的感知,進一步培養數感。(三)學生認知情況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前已通過生活體驗,對數量有了初步感知,在一年級上冊也系統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數的順序、大小比較和數的組成等內容。這使得他們在學習20~99的數時,具備一定的知識遷移基礎。例如,學生已知19添1是20,能類比推理出29添1是30等。但對于十位和個位數字所代表的數值意義,在從具體實物過渡到抽象數字符號時,部分學生可能仍存在理解困難,需要借助大量直觀教具輔助理解。該階段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正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在學習數的組成時,通過擺小棒將數具象化,學生較易理解,但對于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這類相對抽象的數量關系描述,需要結合大量生活實例,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情境,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二、單元目標擬定1.能夠熟練準確地從0數到99,清晰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準確說出任意一個數前后相鄰的數。2.深入理解20~99每個數的組成,能用規范語言表述,并能在計數器上正確撥出相應數字,明確每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3.能夠熟練運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等詞匯準確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通過比較做出合理判斷。4.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如估計、測量等,直觀感受50所代表的數量大小,建立清晰的數量概念。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1.借助多種教具和活動,全面深入地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數的組成,清晰把握每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2.通過具體情境,準確理解并運用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描述數量關系,掌握數的大小比較方法。3.通過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切實感受50所代表的數量大小,建立直觀的數量表象。(二)教學難點1.能正確數出幾十九后面的數。2.準確區分 “多一些” 與 “多得多”、“少一些” 與 “少得多” 的差異,并能在不同情境中恰當運用。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2022年版課標》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活動應注重啟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教材在編排上的特點:1.教材以學生已掌握的20以內數為起點,通過“19添1是20”這樣直觀的數量遞增方式,自然引出20的認識。隨后,借助小棒、計數器等教具,讓學生逐步理解21到99各數的組成。2.在學生認識了20~99的數之后,引入百數表。百數表將這些數有序排列,學生通過觀察百數表,進一步探索數與數之間的順序和大小關系,深化對數的理解,為后續學習數的大小比較和運算做鋪墊。3.從簡單的數的認識過渡到復雜的數量關系描述,教材先安排“少一些、少得多” 這種數量差異較大的比較,接著,引入“多一些、多得多”讓學生初步體會數量間的相對大小關系。通過這種由易到難的編排,逐步提升學生對數量關系的敏感度和判斷力。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4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數與代數 認識20~99 數數以及數的組成 1數的順序 1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150有多大——抓抓數數 150有多大——做做比比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4.1《數數以及數的組成》 目標: 能夠準確地從20數到99,清晰認識到20~99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會用小方塊擺出相應的數,并能在計數器上正確撥出。 任務一:認識19和20 → 任務二:認識20以上的數 → 1.能用小方塊和計數器表示出19和20,知道它們的組成。 2.能用小方塊和計數器表示出21、22……29,知道幾十九添1是多少,還會用不同的方法數數。4.2《數的順序》 目標: 完成對0~99百數表的整理,進一步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含義和排列規律;能夠用“田”字和“中”字格框出百數表里的數,發現這些數的規律,并能夠根據規律填數。 任務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數表 → 任務二:探索規律 → 任務三:試一試 → 1.能完成對0~99百數表的整理。 2.能橫著、豎著發現百數表的排列規律;還能圈出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的數,知道這些數的特征。 3.能用“田”字和“中”字格框出百數表里的數,發現這些數的規律,并能夠根據規律填數。4.3《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目標: 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來描述兩個100以內的數之間的關系。 任務一:比較三個數的大小 → 任務二:認識“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 1.能用點在直線上表示這3個數,并比較大小。 2.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來描述這3個數的大小關系。4.4《50有多大——抓抓數數》 目標: 通過抓物、數數等活動,直觀感受50的數量大小,能正確數出 50 個物品;能運用多種方法估計物品的數量。 任務一:50粒有幾把?→ 任務二:比一比,看誰抓得準 → 1.能估一估、抓一抓、數一數50粒花生米、蠶豆、玉米有幾把。 2.能兩人一組抓50粒玉米和50粒蠶豆,看誰抓得更接近50粒,并說出本次活動的收獲和體會。4.5《50有多大——做做比比》 目標: 能夠準確理解50的數量含義,掌握5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關系,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與50相關的實際問題。 任務一:50個小方塊能摞多高? → 任務二:50 杯水能裝滿一個塑料桶嗎? → 任務三:分享生活中與50有關的數量 → 1.能通過先摞10個,看看有多高,再估計50個大約有多高。 2.能利用做實驗驗證50杯水能裝滿這個塑料桶的結論,并估一估要把桶裝滿,大約需要多少杯。 3.能動手動手實踐驗證50個同學排隊做操,這塊空地夠站嗎?并說說對50大小的新認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4 50有多大——抓抓數數》教學設計課題 50有多大——抓抓數數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50有多大——抓抓數數”是蘇教版(2024)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旨在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抓物、數數的過程中,親身感受50這個數量的多少,建立對數量的直觀表象。教材編排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了一些學生熟悉的物品如豆子、小棒等,讓學生通過抓一抓、數一數的方式,直觀地感受50個物品的數量規模。同時,教材還引導學生對抓出的物品數量進行估計,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這種將抽象的數量概念與具體的操作活動相結合的編排方式,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量知識。 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能通過抓物、數數等活動,直觀感受50的數量大小,能正確數出 50 個物品;能運用多種方法估計物品的數量,培養估計能力。2.學習內容分析:“50有多大”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處于學生初步認識100以內數的基礎之上。它銜接了之前對20以內數的認識,同時為后續學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奠定基礎,在數的認識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通過小組合作、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顯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漸養成用數學觀念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重點 通過抓抓數數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50的數量大小,掌握數50個物品的方法。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合理的方法估計物品的數量,并能解釋估計的過程和理由。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師:大家喜歡吃水果嗎?猜猜下面各是什么水果?課件出示:綠皮紅瓤圓如球,無論大人小孩都愛它,含水量高又營養。(打一水果)紅臉蛋兒圓,味道酸又甜,熟能當菜吃,生吃味道鮮。 (打一水果)衣服有綠又有紅,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臉紅紅人人愛。(打一水果)師:這些水果你們喜歡吃嗎?師:聽說,水果超市剛剛運進了一些西瓜、番茄、蘋果。課件出示:師:哪箱水果大約有50個?師:你是怎樣估計的?師: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到底哪一堆是50個呢?今天我們就來通過抓抓數數的活動,感受一下50有多大。板書課題:50有多大——抓抓數數 學生獨自猜一猜:西瓜、番茄、蘋果。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由說說。 學生自由說說。 學生1:西瓜比較大,容易看出總數比50少。 學生2:先看看10個蘋果大約有多少,再估一估總數有沒有50。 …… 借助猜謎語引入新課,不僅活躍了課堂,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猜一猜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借助實際物體直觀感受50的數量大小,還培養了學生的估計能力,為后面的探究做準備。講授新課 任務一:50粒有幾把?師給每個小組發放一些花生米。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伸出手,抓一把花生米,然后數一數你抓了多少粒?師巡視指導,然后提問:誰來告訴大家你抓了幾粒花生米?師:大家抓的花生米數量都不太一樣。那大家想一想,如果要抓出大約50粒花生米,我們該怎么做呢?師:抓出50粒花生米,要抓幾把?估一估。師:大家的猜測正確嗎?請按照自己的猜想抓一抓、數一數。師巡視指導,并了解情況,然后提問:你抓了幾把?結果和50粒相差多少?師:結果和估計的一樣嗎?師:抓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小結:看來,抓同樣多的東西,不同的人抓的把數可能不一樣。師:抓出50粒蠶豆,估計要抓幾把?怎樣才能估得準一些?分組交流。 師巡視指導,并了解情況,然后提問:你覺得怎樣抓會更準確?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動手抓蠶豆并數一數,對比與自己估計的數量相差多少。師:抓出50粒玉米,估計要抓幾把?先估一估,再抓一抓、數一數。組織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猜、抓、數的結果。師:和抓花生米、蠶豆相比,你又能想到什么? 學生動手抓花生米并數數。學生1:我抓了12粒花生米。學生2:我抓了16粒花生米。……學生:可以多抓幾把。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由估一估。學生分組完成。學生1:我抓了2把,結果抓了48粒,少2粒。學生2:我抓了3把,結果多抓了3粒。……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分享猜測與實際結果的差異。學生自由說說:不同的人抓花生米,把數不同。學生分組交流。學生1:一把蠶豆的粒數比一把花生米少,所以抓的把數多。學生2:可以根據一把抓的粒數估一估。……學生實際抓一抓,并與同伴說說。學生先猜一猜,再進行抓取和數數。學生1:同樣是抓50粒,抓的東西不同,抓的把數也不一樣。學生2:東西越大,抓50粒需要抓的把數越多。學生3:東西越小,抓50粒需要抓的把數越少。…… 通過一系列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切實感受不同大小物體50個的數量情況,在猜、抓、數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物體抓50個的把數差異以及一把抓取數量的不同,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通過說一說,讓學生感受到物體的大小與抓的把數有著直接的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任務二:比一比,看誰抓得準師:接下來,兩人一組,分別進行抓50粒玉米和50粒蠶豆的比賽,看誰抓得更接近50粒。課件出示: 師:誰愿意來分享一下你們抓蠶豆、玉米的結果,并互相說一說,誰抓得準一些?反饋:小亮一共抓了43粒蠶豆,小強一共抓了46粒蠶豆,小強抓得準一些。小麗一共抓了47粒玉米,小英一共抓了52粒玉米,小英抓得準一些。……師:你是怎樣想、怎樣抓的?有什么好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小結:通過這次估計,大家發現估計也是有方法的,我們可以根據之前對數量的感知來進行估計,即想要抓得準,可以先了解自己一把大概能抓多少。師:回顧前面的活動過程,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兩人一組抓蠶豆、玉米。學生分享交流。抓得準的同學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抓取技巧。學生1:都要抓出50粒,不同的人,抓的把數可能不同。學生2:知道自己一把能抓多少,就能估得準一些。 學生3:都要抓出50粒,抓的東西越 小,抓的把數就越少。 通過此次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抓同樣多的東西,不同的人抓的把數可能不一樣;東西越小抓的把數越少,東西越大抓的把數越多;想要抓得準,可以先了解自己一把大概能抓多少。通過談體會,讓學生學會運用合理的方法估計物品的數量,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課堂練習 基礎題:1.圈一圈,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2.先圈一圈,再數一數,一共有( )個。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的完成過程中對要點知識加深鞏固,有效應用。提高題:3.抓一把黃豆,估一估,有多少粒?拓展題:4.用小棒代替豆子,抓一把小棒,先分組(比如 2 根一組、5 根一組等),再通過計算得出小棒總數,和實際數數的結果對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50有多大——抓抓數數同樣多的東西 → 不同的人 把數可能不一樣抓得準 → 了解自己一把大概能抓多少不同物體 → 東西大,抓的把數多 東西小,抓的把數少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本節課的新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1.5個5個地數,從5數到50,記錄每次數到的數字。2.按要求完成。(1)準備一把豆子,每組學生將自己抓到的豆子數量加起來,看看誰抓到的數量最多,誰最少。(2)比較各組的總數,看哪一組最接近50。選做題:1.圈一圈,數一數。2.再添上幾根就是50根?【綜合實踐類作業】在生活中尋找其他物品,猜一猜、抓一抓、數一數50個該物品大概是多少,下節課與同學分享。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教版新版一下4.4《50有多大——抓抓數數》(教案).doc 蘇教版新版一下《認識20~99》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