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8.1.1健康地生活第八單元 健康地生活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學習目標生命觀念1.理解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2.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病毒性傳染病。科學思維綜合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分析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探究實踐針對當地某種傳染病,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和制作社區海報,宣傳傳染病預防的科普知識。展示一段地球上各種生物繁衍生息的視頻,涵蓋植物的開花結果、動物的繁殖后代以及人類的生育等場景。 提問學生:“從視頻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不斷延續,那你們知道生物是如何將自己的特征傳遞給下一代的?生命又是怎樣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發展變化的呢?” 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導入本節課的主題 ——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 讓學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趣的生命延續或生物進化的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生物的生殖和發育(20 分鐘) 植物的生殖 利用圖片和視頻展示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如桃花的傳粉和受精、種子的形成等,講解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強調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以及遺傳物質的重新組合。 展示植物無性生殖的實例,如扦插、嫁接、組織培養等,通過實物或圖片介紹操作方法,讓學生理解無性生殖的概念和優勢,如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體優良性狀等。 組織學生討論:在農業生產中,哪些植物適合用有性生殖,哪些適合用無性生殖,為什么?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利用多媒體展示皮膚的結構圖片,講解皮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的分泌物還有殺菌作用。 展示呼吸道黏膜上纖毛的擺動、胃酸的殺菌作用等相關圖片和視頻,介紹黏膜等作為人體的第二道防線,能清掃異物、吞噬和消滅病菌。 講述當病原體突破前兩道防線后,人體的第三道防線就會發揮作用。通過圖片展示淋巴細胞、抗體、抗原等概念,解釋第三道防線是如何通過產生抗體來消滅病原體的。 (三)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15 分鐘)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人體三道防線的特點,引導學生總結出非特異性免疫是生來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而特異性免疫是出生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給出一些具體的免疫實例,如皮膚擦傷后愈合、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等,讓學生判斷屬于哪種免疫類型,加深對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理解。 (四)免疫的功能(10 分鐘) 講解免疫具有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等功能。 通過案例分析,如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等,說明免疫功能異常時也會對人體造成不利影響,讓學生全面認識免疫的功能。 (五)計劃免疫(10 分鐘) 介紹計劃免疫的概念,即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展示我國兒童計劃免疫程序表,講解常見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等)所預防的疾病。 組織學生討論計劃免疫的意義,引導學生認識到計劃免疫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保護易感人群,預防傳染病的流行,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 (六)課堂小結(5 分鐘)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人體的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免疫的功能以及計劃免疫的意義等。強調重點和難點知識,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 (七)課堂練習(5 分鐘) 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相關的練習題,如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等,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巡視指導,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點評和反饋。 五、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對免疫與計劃免疫的相關知識有了較好的理解。但在講解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時,部分學生理解起來仍有困難,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多結合實例進行講解,加強學生的理解。同時,在課堂討論環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以昆蟲為例,展示家蠶和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圖片和視頻,對比完全變態發育(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和不完全變態發育(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的特點,讓學生舉例說明常見的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昆蟲。 介紹兩棲動物(如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強調其變態發育的特點,以及水環境對其生殖和發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思考兩棲動物數量減少的原因。 展示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等階段,講解鳥卵的結構及其功能,讓學生理解鳥類生殖發育過程的復雜性和對陸地環境的適應性。 人類的生殖和發育 利用圖片和動畫展示人類生殖系統的結構,簡要介紹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產生以及受精過程。 講解胚胎發育的過程,從受精卵的形成、著床到胎兒的發育成熟,強調母體對胚胎發育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三)生物的遺傳和變異(20 分鐘) 遺傳的物質基礎 展示染色體、DNA 和基因的結構示意圖,講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即染色體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 DNA 片段。 舉例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如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豌豆的高莖和矮莖等,讓學生理解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利用遺傳圖譜,講解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過程,重點介紹染色體在生殖過程中的變化,以及基因隨染色體的傳遞規律。 講解基因的顯性和隱性,通過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分析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表現以及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的關系,讓學生學會用遺傳圖譜解釋簡單的遺傳現象。 人的性別遺傳 展示人類染色體圖譜,講解男女染色體的差異,即男性性染色體為 XY,女性性染色體為 XX。 利用遺傳圖譜分析生男生女的機會均等,讓學生理解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消除性別歧視觀念。 生物的變異 展示不同品種的菊花、果蠅的變異等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說出變異的現象,講解變異的概念,即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組織學生討論變異的類型,如可遺傳變異(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和不可遺傳變異(由環境因素引起),以及變異在生物進化中的意義。 進行 “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 實驗,讓學生通過測量、統計和分析數據,體會變異的普遍性和特點。 (四)生物的進化(15 分鐘) 生物進化的歷程 利用生物進化樹的圖片,展示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的進化趨勢。 介紹化石在研究生物進化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展示不同地質年代的化石圖片,讓學生了解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 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說鳥類可能是由古代的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引導學生從形態結構、生理特征等方面尋找證據。 生物進化的原因 介紹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和適者生存。 通過實例分析,如長頸鹿的進化、樺尺蛾體色的變化等,讓學生理解自然選擇是如何推動生物進化的,即生物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 組織學生討論:在現代社會,人類活動對生物進化有哪些影響?培養學生關注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 (五)課堂總結(3 分鐘)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遺傳和變異以及生物進化的知識,構建知識框架。 強調生命的延續和發展是一個復雜而又奇妙的過程,鼓勵學生繼續探索生命的奧秘,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考試考法8小結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近視和“紅眼病”都是傳染病嗎?傳染病具有什么特點呢?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傳染病呢? 小明不注意用眼衛生,患了近視,過了一段時間,他的同桌也患了近視;小麗不注意個人衛生,患了“紅眼病”,不久她的同桌也患了“紅眼病”。結膜炎:由于外來的致病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具有傳染性。傳染病與非傳染病有什么不同?近視眼:由于患者自身的眼部結構發生變化引起的,不具有傳染性。灰指甲是一種什么病?為什么傳染病很容易流行呢?疾病名稱 流行性感冒 麻疹 水痘 肺結核 近視 病毒性結膜炎 貧血 齲齒 蛔蟲病是否患過此病 是否是傳染病 回憶一下從小到大患過哪些病,是否會傳染。在上述疾病中,為什么有的病能夠傳染?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任務一、判斷什么是傳染病?近視和病毒性結膜炎同為眼睛疾病,二者有何不同?結膜炎是由外來的致病病毒引起的,具有傳染性。近視由于患者自身的眼部結構發生變化引起的,不能傳染。傳染病的特點之一:傳染性傳染病的特點之一:流行性由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叫做傳染病。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結核桿菌(被染成紅色)艾滋病病毒蛔蟲卵蛔蟲歸納任務二、認識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傳播途徑傳染源易感人群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可以是患者也可是攜帶者)。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流行性感冒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示意圖流感患者(攜帶流感病毒)講話、咳嗽病原體飛沫懸浮于空氣中散播健康人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病原體1988年我國上海曾經暴發過甲肝,主要是吃了不潔凈的毛蚶引起的,毛蚶是甲肝的傳染源還是傳播途徑呢?是傳播途徑。學以致用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假如我們班有三名同學患了流感,為了防止流感擴散,現在該怎么辦呢?出謀劃策◆讓患者吃藥、住院、戴口罩等◆教室內煮醋、病人用過的東西消毒等◆沒得病的人打疫苗、避免接觸患病者、鍛煉身體等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控制切斷保護預防措施采取一些安全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止或降低疾病的傳染,比如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戴口罩出行、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請說出下圖是預防傳染病的什么措施:切斷傳播途徑。體育鍛煉可以強身健體,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從而增強機體對疾病的防御能力。保護易感人群。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以降低感染和傳播疾病的風險。肥皂雖然不能完全殺死病原體,但用肥皂洗手可以減少皮膚上的病菌數量。養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以降低感染和傳播疾病的風險。切斷傳播途徑。在疫病的防疫時期,對可能帶有病原體的動物或產品進行消毒或焚毀處理、對相關物品和運輸工具進行消毒處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蔓延。控制傳染源。接種疫苗可以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保護易感人群。良好的環境衛生設施、污水處理、飲用水消毒等可從根本上消除通過飲用水傳播的疾病。切斷傳播途徑。傳染病的預防措施(1)控制傳染源(3)保護易感人群(2)切斷傳播途徑預防傳染病時,既要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采取____________,又要根據不同病種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在三個環節中抓住主要環節,做到 和 相結合。綜合措施綜合措施重點措施總結主題情境 認識多種多樣的傳染病1星題 基礎練【任務一 了解傳染病的病因和特點】1.下列疾病中都屬于傳染病的一組是( )C①近視 ②水痘 ③呆小癥 ④壞血病 ⑤肺結核 ⑥病毒性結膜炎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⑤⑥2.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病原體不包括( )A.植物 B.寄生蟲 C.細菌 D.病毒A3.[2024·黑龍江龍東地區中考改編] 病毒最早是由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發現的。下列疾病由病毒引起的是( )CA.夜盲癥 B.蛔蟲病 C.艾滋病 D.破傷風4.傳染病的特點是( )CA.由病毒引起的 B.具有一定區域性C.具有流行性和傳染性 D.通過呼吸道傳播【任務二 區分傳染病流行的環節】5.傳染病流行需要三個基本環節,下列不屬于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的是( )AA.病原體 B.傳染源 C.傳播途徑 D.易感人群6.[2024·聊城中考] 自去年以來,各種呼吸道傳染病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態勢,人們飽受感冒咳嗽的困擾。呼吸道傳染病一般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從傳染病的基本環節來看,患者、患者的飛沫分別屬于( )AA.傳染源、傳播途徑 B.病原體、傳播途徑C.易感人群、傳播途徑 D.病原體、傳染源解析: 傳染源 病原體。傳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而病原體是指引起人或動物患傳染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生物。【任務三 辨析傳染病的預防方法】7.冬春季節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為了保護同學們的身體健康,學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屬于保護易感人群的是( )CA.教室內經常通風 B.班級定期消毒C.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D.患病同學進行隔離治療8. 清代醫書記載“天行時疫傳染,凡患疫之家,將病人衣服于甑上蒸過,則一家不染”。從預防傳染病措施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屬于( )CA.消滅病原體 B.控制傳染源C.切斷傳播途徑 D.保護易感人群9. 2024年8月,山東聊城一肉牛養殖場發現個別炭疽病例。當地立即封閉此養殖場,并對養殖場所有畜養動物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該方式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 )BA.消滅病原體 B.控制傳染源C.切斷傳播途徑 D.保護易感人群2星題 中檔練【任務四 綜合認知傳染病及其預防】10.【建構模型】[2024·濰坊期末] 圖中是傳染病相關知識概念圖,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如圖所示。A.傳染病是由圖中A引起的B.傳染病患者屬于BC.將病死的動物深埋屬于CD.加強體育鍛煉屬于D√傳染病基本環節傳染性、流行性特點病原體: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引起流行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控制包含控制切斷保護預防措施包含1. 教材習題:完成P76課后練習。2實踐性作業:調查家里發生過的傳染病,向家人宣傳如何預防常見傳染病。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