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4.2.3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第四單元 人體生理與健康(一)人教2025版生物七年級下冊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學習目標生命觀念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幫助我們維持生命,樹立健康飲食的理念。科學思維通過觀察圖片及視頻資料等,提高獲取資料及總結歸納等思維能力。探究實踐嘗試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態度責任1. 認同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促進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2 . 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及食品法學習,加強法律意識。展示不同食物的圖片,提問學生:“我們每天都要吃各種食物,這些食物為我們提供了哪些營養呢?為什么我們需要攝入不同種類的食物?” 引導學生思考食物與營養的關系,引出本節課主題。新課教學(20 分鐘)蛋白質:通過舉例瘦肉、魚、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講解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對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等具有重要作用。結合生活實例,如青少年生長發育時期需要多攝入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讓學生理解蛋白質的重要性。糖類:展示米飯、饅頭、面包等常見糖類食物圖片,說明糖類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 70% 以上由糖類提供。解釋低血糖癥狀,幫助學生理解糖類在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脂肪:列舉肥肉、花生、大豆油等富含脂肪的食物,介紹脂肪是重要的備用能源物質,在體內儲存多余能量。講解肥胖與脂肪攝入過多的關系,引導學生合理攝入脂肪。維生素:以壞血病(缺乏維生素 C)、夜盲癥(缺乏維生素 A)等疾病為例,講解維生素雖然在人體中含量少,但對人體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等起著重要調節作用。讓學生了解常見維生素的食物來源和缺乏癥狀。水和無機鹽:說明水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參與人體各項生理活動。通過舉例說明無機鹽對人體的重要性,如缺鈣會導致佝僂病、缺鐵會引起貧血等,介紹常見無機鹽的食物來源。課堂小結(5 分鐘)引導學生回顧食物中各類營養物質的種類、作用及主要食物來源,強化記憶。作業布置完成教材上關于食物中營養物質的練習題,鞏固知識。記錄自己一天的飲食,分析攝入的營養物質是否均衡。2. 消化和吸收課程導入(5 分鐘)展示人們進食的場景圖片,提問:“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是如何被身體利用的?食物在體內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引發學生對消化和吸收過程的好奇,導入新課。新課教學(25 分鐘)消化系統的組成:利用消化系統的結構模型,詳細講解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依次介紹消化道的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各部分結構和功能,以及消化腺中的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肝臟的位置和分泌的消化液及作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及注意事項。實驗步驟包括準備饅頭碎屑和饅頭塊,分別加入唾液和清水,在適宜溫度下放置一段時間后滴加碘液觀察現象。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唾液淀粉酶對淀粉有消化作用,以及牙齒咀嚼和舌的攪拌對食物消化有促進作用的結論。食物的消化過程:結合動畫演示,講解食物在口腔、胃、小腸內的消化過程。口腔內淀粉初步消化為麥芽糖;胃內蛋白質初步消化;小腸內糖類、蛋白質、脂肪最終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質。強調小腸是消化的主要場所,其結構特點(長、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有利于消化。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小腸絨毛結構示意圖,講解營養物質吸收的過程。葡萄糖、氨基酸、水、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被小腸絨毛壁的上皮細胞吸收進入毛細血管,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進入毛細淋巴管。介紹胃和大腸也能吸收少量營養物質,突出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場所。課堂小結(5 分鐘)引導學生梳理消化系統組成、食物消化和營養物質吸收的過程,總結重點內容。作業布置繪制消化系統結構簡圖,并標注各部分名稱和功能。調查常見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炎、腸炎等)的病因、癥狀及預防措施。(二)第二章 人體的呼吸1.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課程導入(5 分鐘)展示人們在不同環境(如霧霾天氣、森林中)呼吸的圖片,提問:“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空氣進入人體要經過哪些結構?呼吸道對空氣有什么作用?” 引發學生思考,導入新課。新課教學(20 分鐘)呼吸系統的組成:通過呼吸系統結構模型,介紹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詳細講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的結構和功能,強調呼吸道不僅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還能對吸入的空氣進行處理。呼吸道的作用:利用圖片和視頻,分別講解鼻腔內鼻毛、黏膜對空氣的清潔、濕潤和溫暖作用;咽是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是發聲器官;氣管和支氣管內的纖毛和黏液能清潔和濕潤空氣。結合生活實例,如感冒時鼻腔堵塞影響呼吸,說明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重要性。呼吸道與呼吸衛生:組織學生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呼吸道,如霧霾天戴口罩、不隨地吐痰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呼吸衛生習慣。課堂小結(5 分鐘)回顧呼吸系統組成和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作用,強調呼吸衛生的重要性。作業布置完成教材上關于呼吸道結構和功能的練習題。制作一份關于呼吸衛生的手抄報。2.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課程導入(5 分鐘)展示人在運動前后呼吸頻率變化的圖片,提問:“為什么運動后呼吸會加快?氣體在肺內是如何進行交換的?” 引出本節課內容。新課教學(25 分鐘)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利用呼吸運動模型,講解呼吸運動的過程。通過演示膈肌和肋間肌的收縮與舒張,引起胸廓容積的變化,從而實現肺的擴張和回縮,完成吸氣和呼氣動作。組織學生用手觸摸胸部感受呼吸時胸廓的變化,幫助理解呼吸運動原理。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展示肺泡和毛細血管的結構示意圖,講解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由于肺泡內氧氣濃度高于血液,二氧化碳濃度低于血液,氧氣擴散進入血液,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實現氣體交換。強調肺泡的結構特點(數量多、壁薄、外纏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簡單介紹氧氣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被運輸到全身各處;二氧化碳主要通過血漿運輸。課堂小結(5 分鐘)總結肺與外界氣體交換和肺泡與血液氣體交換的過程,強化重點知識。作業布置繪制肺與外界氣體交換和肺泡與血液氣體交換的示意圖,并標注氣體交換方向。調查空氣污染對呼吸系統的危害及預防措施。(三)第三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1. 流動的組織 —— 血液課程導入(5 分鐘)展示醫院血常規化驗單,提問:“醫生通過血常規檢查能了解我們身體的哪些情況?血液為什么被稱為流動的組織?” 引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新課教學(20 分鐘)血液的組成:利用新鮮血液分層實驗視頻,講解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介紹血漿的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和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血細胞:通過顯微鏡觀察人血涂片,讓學生識別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講解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富含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的功能;白細胞體積大,有細胞核,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結合生活實例,如貧血與紅細胞或血紅蛋白含量低有關,發炎時白細胞數量增多,幫助學生理解血細胞的功能。課堂小結(5 分鐘)引導學生回顧血液的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加深記憶。作業布置完成教材上關于血液組成和功能的練習題。查閱資料,了解常見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的病因和癥狀。2. 血流的管道 —— 血管課程導入(5 分鐘)展示手臂上青筋(靜脈血管)的圖片,提問:“我們能看到的這些青筋是什么?人體內還有哪些血管?它們有什么特點和功能?” 導入新課。新課教學(20 分鐘)動脈:利用血管模型和動畫,講解動脈的結構特點(管壁較厚、彈性大、管腔小)和功能(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舉例主動脈、肺動脈等,說明動脈血流速度快,壓力大。靜脈:介紹靜脈的結構特點(管壁較薄、彈性小、管腔大,四肢靜脈內有靜脈瓣)和功能(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通過演示靜脈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實驗,讓學生理解靜脈瓣的作用。毛細血管:講解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其結構特點(管壁極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徑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決定了它是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結合組織細胞與毛細血管物質交換的示意圖,說明毛細血管在物質交換中的重要性。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考試考法8小結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方便面能經常代替正餐嗎?想一想認識合理營養不吃早飯偏食任務一高鹽高熱量圖片中的做法正確嗎?為什么?不正確1.不吃早飯:晚上體內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補充,兩三節課后,就會出現頭暈、心慌等現象。2.偏食:會造成身體某種營養物質的攝入不足,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3.高鹽:攝入過多會使血壓升高,影響身體健康;還會造成人體內鈣的流失,引起骨質疏松癥等。4.高熱量:會引起身體肥胖,導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什么是合理營養?指全面而平衡的營養全面平衡合理營養攝取的營養素(六類營養物質和膳食纖維)種類齊全。攝取的營養素的量要合適(不多也不少,比例適當) ,與身體需要保持平衡。分析“平衡膳食寶塔”,思考以下幾點:1.人一日三餐中應多吃或少吃哪些食物?2.每種食物對我們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平衡膳食寶塔谷類果蔬類肉類乳類油脂類1.每天攝入量最多的應該是_____類食物。2.每天攝入量最少的應該是_____類食物。3.青少年每天應比成人多攝取含_______多的食物,即金字塔中的_______、 _______的食物。谷油脂蛋白質乳類肉類怎樣吃才算是合理營養?1.每日平衡地吃“平衡膳食寶塔”中的五類食物。3.每日的早、中、晚餐能量比例合理。(3 : 4 : 3)2.一日三餐,按時進餐。4.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5.每餐動植物性食品合理搭配,飲食多樣化。“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1. 食物多樣,合理搭配2. 吃動平衡 , 健康體重3. 多吃蔬菜、水果 、 奶類 、全谷、大豆4. 適量吃魚、禽、蛋、 瘦肉5.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6. 規律進餐,足量飲水7. 會烹會選,會看標簽8. 公筷分餐,杜絕浪費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家人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考慮家長的健康狀況和飲食習慣食物比例合適設計好后交給家長并讓家長簽名全面平衡為家人設計午餐提示:患糖尿病的人要少吃含糖較多的食物;高血壓患者要少脂肪、低鹽;從事腦力勞動的人要注意補充蛋白質;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糖類營養物質要充足等。學以致用認識食品安全任務二一、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質量問題。二、食品在加工、儲存、銷售的過程中人為改變其性質而產生的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關注食品安全1.要購買具有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的產品。2.買檢疫合格的肉。怎么做?3.不要吃有毒食品。4.減少蔬菜和水果的農藥殘留物。有些食物本身含有一定毒素,吃了會造成食物中毒。可采取清水浸泡、沖洗或削去外皮等方法,盡可能減少農藥殘留物。6.保持廚房和炊具衛生。廚房和炊具只有經常保持干凈,才不會污染食品。5.不濫食野生動物。生活環境復雜,身上可能攜帶多種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綠顏色的食品就叫“綠色食品”嗎?綠色食品是指在無污染條件下種植、養殖,施有機肥料,不含高毒性,高殘留農藥,在標準的環境、生產技術、衛生條件下加工生產,經權威機構認定并使用專門標志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的統稱。綠色食品標志A級綠色食品標志AA級綠色食品標志在生產過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的化學合成物質。知識鏈接1.合理營養(1)合理營養是指全面而平衡的營養。“全面”是指攝取的營養素(六類營養物質和 )種類要齊全;“平衡”是指攝取的各種營養素的量要 。(2)右圖是中國居民的“平衡膳食寶塔”,按照“平衡膳食寶塔”,每天均衡地吃這五類食物,以避免 或 。膳食纖維營養不良合適知識鞏固21營養過剩2.食品安全(1)在我國,產自 , 、 、 的食品,統稱為綠色食品。(2)購買食品時要注意是否有 ;買肉時一定要看是否是 的。良好生態環境無污染安全優質檢疫合格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21知識點1 合理營養1.[2023·黑龍江中考]下列飲食習慣合理的是( )A.不挑食、不偏食,按時進餐B.用喝果汁、可樂等飲料來代替飲水C.睡覺前多吃一些食物,早餐可以不進食D.愛吃的就多吃,不愛吃的就少吃A基礎通關43212.【核心素養、探究實踐】學習了“合理營養”的知識后,楊濤同學為媽媽設計了4份午餐食譜,哪份午餐食譜營養最合理?( )A.米飯、清蒸鱖魚、紅燒肉、香菇菜心、蘋果沙拉B.米飯、炸帶魚、辣子雞、芹菜炒豬肉C.醬燒鯉魚、口水雞、紅燒肉D.紅燒魚、蒜香青菜、涼拌蘿卜絲、蘋果沙拉A4321知識點2 食品安全3.[2023·湖南長沙中考]食品安全問題關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下列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發芽的土豆B.未知的野生蘑菇C.“三無”辣條D.檢疫合格的肉類D43214.【立德樹人、中國質量】要想購買到無污染、安全、優質的食品,要認準下列哪一個標志?( )B43215.《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通過平衡膳食餐盤(如下圖)給出一人一餐的膳食建議。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每天攝入食物的種類要多樣B.水果、蔬菜可以為人體提供維生素C.俗話說“七分飽,三分寒”,所以每天攝入食物的量要適當D.只有牛奶能為人體提供蛋白質D5能力突破6.【核心素養、態度責任】劉梅起床晚了,早餐吃了一個醬肉包、一個雞蛋,喝了一杯牛奶就匆匆去上學了。請根據合理營養的有關知識,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從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你建議劉梅的早餐再增加( )A.一塊紅薯 B.一根黃瓜C.一片面包 D.一片午餐肉素養達標6B(2)醬肉包中的脂肪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 才能被人體吸收;雞蛋主要為人體提供 ,青少年應該多吃瘦肉、蛋、魚等食物,以獲得優質的蛋白質,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醬肉包的包子皮能為人體提供 ,它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人體吸收這些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是 。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質糖類小腸6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合理營養概念:要求①每天按“平衡膳食寶塔”均衡進食五類食物②保證每日三餐,根據能量比例按時就餐③遵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八條平衡膳食準則食品安全關注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全面而平衡的營養教材習題:完成P89 課練習與應用。實踐性作業:制作以“關注健康,綠色生活”為主題的手抄報。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