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細胞中能量的轉換和利用 章末檢測試卷(三)(課件 練習,共2份)蘇教版(2019)必修1 分子與細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細胞中能量的轉換和利用 章末檢測試卷(三)(課件 練習,共2份)蘇教版(2019)必修1 分子與細胞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三) [分值: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包括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
1.如圖所示為酶作用的模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c為酶
B.b為底物
C.體現了酶具有專一性
D.體現了溫度影響酶的活性
2.如圖為H2O2在不同條件下分解的曲線圖,圖中①②③④表示的條件分別是(  )
A.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加熱 自然條件
B.加熱 自然條件 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C.加熱 FeCl3催化 自然條件 H2O2酶催化
D.自然條件 加熱 FeCl3催化 H2O2酶催化
3.已知蛋白激酶與蛋白磷酸酶分別催化相應蛋白質發生磷酸化(活化)和磷酸化的蛋白質發生去磷酸(失活)的過程,兩者共同構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這一重要的蛋白質活性的開關系統,簡要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N不是表示含氮(N)的堿基
B.圖中兩種酶都能降低相應反應所需的活化能
C.圖示兩種酶可視為蛋白質活性的分子開關
D.該圖表示的生化反應屬于可逆反應
4.(2024·宿遷實驗高級中學高一期末)如圖是人體細胞代謝部分簡圖。圖中甲表示ATP,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內甲的含量和消耗量都很大
B.甲和乙可相互轉化,屬可逆反應
C.丙可作為DNA基本組成單位之一
D.丁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組成
5.(2024·連云港高一期末)ATP是腺苷三磷酸的簡稱。下列有關ATP的敘述,錯誤的是(  )
A.ATP中磷酐鍵的斷裂需要吸收能量,轉移的基團是磷酰基
B.ATP在細胞中含量很少但ADP與ATP的轉化很快
C.ATP是驅動細胞生命活動的唯一直接能源物質
D.許多的吸能反應與ATP水解相聯系,許多的放能反應與ATP合成相聯系
6.如圖表示與ATP相關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a表示ADP,與ATP相比少了一個磷酸基團
B.b表示腺苷,是ATP中“A”代表的含義
C.c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構成RNA的基本單位之一
D.d表示ATP,是生物體的直接能源物質
7.三甲基錫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催化ATP的水解)的活性,從而影響細胞內能量的直接供應。一般情況下,植物細胞內受此影響的場所是(  )
A.發生放能反應的部位
B.僅在葉綠體基質和細胞質基質
C.僅在線粒體基質和細胞質基質
D.發生吸能反應的部位
8.下列關于葉綠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葉綠素a和葉綠素b都含有鎂元素
B.被葉綠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葉綠素a和葉綠素b在紅光區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現綠色是由于葉綠素能有效地吸收綠光
9.(2023·江蘇,12)下列關于“提取和分離葉綠體色素”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用有機溶劑提取色素時,加入碳酸鈣是為了防止類胡蘿卜素被破壞
B.若連續多次重復畫濾液細線可累積更多的色素,但易出現色素帶重疊
C.該實驗提取和分離色素的方法可用于測定綠葉中各種色素含量
D.用紅色莧菜葉進行實驗可得到5條色素帶,花青素位于葉綠素a、b之間
10.如圖是酵母菌細胞呼吸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條件下葡萄糖釋放的能量大部分轉移到ATP中
B.乙條件下葡萄糖內的能量只流向酒精和ATP
C.甲、乙條件下產生物質a的部位是不同的
D.試劑X是酸性重鉻酸鉀溶液
11.(2023·宿遷高一期末)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劑[酸堿指示劑, pH變色范圍:5.2(黃色)~6.8(紫色)]檢測金魚藻生活環境中氣體含量變化的實驗操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黑暗處理的目的是使金魚藻不進行光合作用
B.溴甲酚紫指示劑變為黃色是因為溶液pH減小
C.圖中實驗操作3~5能證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D.該實驗可證明細胞呼吸釋放CO2,光合作用釋放O2
12.光合作用過程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如圖表示光反應與暗反應的關系,據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NADPH
B.停止光照,葉綠體中ATP和NADPH含量下降
C.ATP的移動方向是由類囊體膜到葉綠體基質
D.植物在暗處可大量合成(CH2O)
13.(2023·泰州中學高一期末)在100米決賽沖刺過程中,運動員劇烈運動使肌細胞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時耗氧量約為安靜時的10~20倍。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劇烈運動時,肌細胞的線粒體直接分解葡萄糖供能
B.劇烈運動時,肌細胞產生CO2的場所只有線粒體
C.劇烈運動時,肌肉細胞會積累大量的ATP
D.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中每摩爾葡萄糖生成ATP的量與安靜時相等
14.下列對生物代謝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同一植物體的各種細胞其光合作用的能力是相同的
B.一般認為,生物體內酶的種類很多,但每一種酶的量卻不多,體現了酶的專一性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光照越強,光合作用也就越強
D.光合作用產生的ATP能用于C3的還原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每題3分,共12分)
15.(2024·鹽城中學高一月考)1937年,英國科學家希爾發現,將離體的葉綠體加入具有氫受體(如NADP+)的水溶液中,在無CO2的條件下給予光照,發現葉綠體有O2放出,生成NADPH(還原型輔酶Ⅱ)。像這樣,離體葉綠體在適當條件下發生水的光解,產生氧氣的化學反應稱作希爾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希爾的實驗說明水的光解與糖的合成不是同一個化學反應
B.在此過程中,H2O分解產生O2的同時,還生成了NADPH
C.光合作用中O2的釋放和CO2的利用,是可以暫時分離的
D.光合作用整個過程都直接需要光照
16.(2023·連云港高一期末)如圖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過程中葡萄糖分解的兩個途徑,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酶2系列分布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中
B.若消耗等量葡萄糖,釋放的能量2明顯少于能量1
C.酶3催化途徑要在無氧條件下發生
D.酶3催化過程中需要酶1催化產物參與
17.如圖是夏季連續兩晝夜內,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釋放量的變化曲線圖。S1~S5表示曲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B點和I點,該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和細胞呼吸強度相同
B.圖中DE段不是直線的原因是夜間溫度不穩定,影響植物的細胞呼吸
C.如果S1+S3+S5D.圖中S2明顯小于S4,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濃度
18.(2023·鎮江高一期末)如圖表示在25 ℃、pH=7的條件下,向2 mL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新鮮肝臟研磨液(含過氧化氫酶),H2O2分解產生O2的量隨時間的變化。若改變某一條件,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A.以Fe3+替代肝臟研磨液,a值減小,b值增大
B.滴加4滴肝臟研磨液,a值不變,b值增大
C.溫度為37 ℃時,a值不變,b值減小
D.H2O2量增加為4 mL時,a值增大,b值減小
三、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60分)
19.(12分)現有兩種淀粉酶A與B,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不同溫度條件下這兩種淀粉酶的活性,設計實驗過程如表所示:
組別 1 2 3 4 5 6 7 8
①設置水浴鍋溫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②取8支試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別保溫5 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③另取8支試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別保溫5 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④將同組兩個試管中的淀粉溶液與淀粉酶溶液混合搖勻,保溫5 min
圖1是實驗第④步保溫5分鐘后對各組淀粉剩余量進行檢測的結果,圖2是40 ℃時測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時淀粉剩余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1)該實驗中淀粉酶的化學本質為______________,它發揮催化作用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實驗通過檢測淀粉的剩余量來表示酶的活性,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生成物麥芽糖的含量來表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步驟③中淀粉酶的濃度適當減小,為保持圖1實驗結果不變,則步驟④中保溫時間應____________(填“縮短”“延長”或“不變”)。
(3)若適當降低溫度,請在圖2坐標中用虛線畫出該試管中淀粉剩余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4)若要進一步探究酶B的最適溫度,實驗設計的主要思路應是:在__________ ℃之間設立較小等溫度梯度的分組實驗,按上述步驟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5)根據實驗結果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__(單選)。
A.酶A在20 ℃條件時活性較高
B.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 ℃條件時活性較高
D.大于50 ℃條件時,酶A失活
20.(12分)(2024·鹽城高一期末)如圖是綠色植物體內能量轉換過程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表示的過程為________,其中生成的ATP所含化學能來自________。
(2)圖中B表示的過程為________,此過程發生的場所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中C表示的過程為____________,產生的ATP中儲存的能量來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P水解釋放的能量直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里產生的CO2是在________階段形成的,產生的水是在________階段形成的,此過程的總反應式可以寫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2023·無錫高一期末)在一定濃度的CO2和適當溫度條件下,測定植物葉片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光合速率,光照強度與該植物葉片光合速率的關系和CO2的轉移方向如圖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1中b點所示條件下,該植物葉肉細胞內能夠產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圖1中c點時,葉綠體中ADP的移動方向是從____________________移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晝夜中,將該植物葉片置于8 klx光照下10小時,其余時間置于黑暗中,則每100 cm2葉片一晝夜中CO2的凈吸收量為________mg;將該植物葉片從光下移到黑暗中,葉綠體中C5化合物含量短時間內將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 ℃和30 ℃,圖1曲線表示該植物在30 ℃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若將溫度降低到25 ℃的條件下(原光照強度和CO2濃度不變),理論上b點將向________移動。
(5)圖1曲線中a、c兩點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強度分別與圖2甲、乙、丙、丁的對應關系是:a點和c點分別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圖1可知,在b點時,該植物葉肉細胞內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細胞呼吸強度。
22.(12分)(2023·無錫高一檢測)某同學用如圖裝置測定密閉容器中發芽的小麥種子的呼吸方式。其中甲實驗裝置設計如下:密閉的錐形瓶內放入一盛有10%的NaOH溶液的小燒杯,杯中插入一根濾紙折疊條。瓶底放入經消毒的正在萌發的小麥種子,并放置到20 ℃恒溫環境中培養一段時間。請回答下列問題:
(1)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燒杯中插入一根濾紙折疊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發芽小麥種子的呼吸作用,甲裝置內的氣體發生了變化,使得墨水滴向右移動,顯然瓶內氣體減少了,減少的氣體是________。
(3)乙裝置用來測定發芽小麥種子呼吸作用過程中的另一種氣體的變化,則乙裝置錐形瓶的小燒杯內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麥種子呼吸作用的底物為葡萄糖,甲裝置測出的實驗數據(墨水滴向右移動量)為X,乙裝置測得的實驗數據(墨水滴向左移動量)為Y,則裝置中種子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為________。
(5)為了糾正環境因素對甲裝置引起的誤差,必須另設丙裝置進行校正。則丙裝置錐形瓶中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燒杯內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處理與甲裝置完全相同。
23.(12分)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是植物的重要生命活動,結合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5分)以測定CO2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研究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結果如表所示:
項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
光照條件下CO2吸收量/(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量/(mg·h-1) 0.5 0.75 1 2.3 3 3.5
①光照條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細胞結構)被固定,而黑暗條件下CO2由__________(細胞結構)釋放。
②溫度25~30 ℃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逐漸__________(填“增加”或“減少”)。
③假設呼吸作用晝夜不變,在25 ℃時,一晝夜中給植物光照15 h,則一晝夜積累的有機物的量(用CO2的質量表示)為__________ mg。
(2)如果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光照強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關系,且測量指標為裝置中O2含量的變化,則該裝置需要進行適當修改,具體修改措施是將小燒杯中的蒸餾水換成__________,為使測得O2的變化量更精確,還應再設置__________裝置,該裝置的容器中應放入__________植物。
(3)利用(2)中改造后的裝置,進行如下實驗。白熾燈先關閉,然后打開且光照強度逐漸由弱變強,在此過程中,毛細刻度管中的液滴的移動狀況為:液滴先向______移動,逐漸減慢至停止,停止時光合作用______(填“>”“=”或“<”)細胞呼吸,之后液滴向______移動。
答案精析
1.C 2.D
3.D [NTP中,N代表堿基和核糖,其中堿基是A、U、C、G之中的任何一種,TP代表三磷酸,所以是四種三磷酸核糖核苷酸的混合物,A正確;酶催化作用的機理是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所以圖中兩種酶都能降低相應反應所需的活化能,B正確;圖中兩個反應的反應條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應,D錯誤。]
4.D
5.C [ATP中的“~”表示磷酐鍵,其斷裂時需要吸收能量,轉移的基團是磷酰基,A正確;ATP是驅動細胞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但不是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質,C錯誤;ATP的水解釋放能量,許多吸能反應與ATP的水解相聯系,ATP的合成消耗能量,許多放能反應與ATP的合成相聯系,D正確。]
6.D [a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組成的腺苷,比ATP少了三個磷酸基團,A錯誤;b表示構成RNA的基本單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ATP中“A”的含義是腺苷,B錯誤;c表示ATP失去一個磷酸基團的產物——ADP,而非構成RNA的基本單位之一,C錯誤。]
7.D [三甲基錫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則抑制ATP的水解,影響所有吸能反應,D符合題意。]
8.D [植物呈現綠色是由于葉綠素吸收綠光最少,綠光被反射出來,D錯誤。]
9.B
10.C [甲條件下葡萄糖釋放的能量少部分儲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熱的形式散失,A錯誤;乙條件下葡萄糖內的能量大部分未釋放出來,仍儲存在酒精中,釋放的能量少部分儲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熱的形式散失,B錯誤;甲、乙條件下產生物質a(CO2)的部位是不同的,無氧呼吸產生CO2的場所為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產生CO2的場所為線粒體基質,C正確;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可用于檢測酒精,不能用于檢測CO2,用于檢測CO2的試劑X是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D錯誤。]
11.D [黑暗處理的目的是使金魚藻不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細胞呼吸消耗氧氣產生CO2,A正確;溴甲酚紫指示劑變為黃色是因為細胞呼吸產生的CO2使溶液pH降低,B正確;經過黑暗處理后,由于細胞呼吸產生的CO2使溶液pH降低,導致溴甲酚紫指示劑變為黃色,再經過30分鐘光照處理后,溴甲酚紫指示劑又變為紫色,說明光合作用吸收CO2,C正確;該實驗可證明細胞呼吸釋放CO2,光合作用吸收CO2,但不能證明光合作用釋放O2,D錯誤。]
12.D [在暗處,由于沒有光照,產生的ATP和NADPH不足,導致暗反應產生的有機物(CH2O)減少,D錯誤。]
13.B [線粒體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進入線粒體中完成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A錯誤;肌細胞無氧呼吸不產生CO2,產生CO2的場所只有線粒體,B正確;ATP在細胞中的含量不高,C錯誤;無氧呼吸時葡萄糖氧化不徹底,合成的ATP少于有氧呼吸,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既進行有氧呼吸,也進行無氧呼吸,每摩爾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少于安靜時只進行有氧呼吸生成ATP的量,D錯誤。]
14.D
15.ABC [根據題意可知,H2O在光下分解產生O2的同時生成了氫,與氫受體(如NADP+)結合生成NADPH(還原型輔酶Ⅱ),B正確;希爾實驗中在沒有加入CO2的情況下生成了O2,說明O2的釋放和CO2的利用,是可以暫時分離的,C正確;光合作用過程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光反應需要有光照,暗反應有無光照都可發生,D錯誤。]
16.AB [圖中酶1和酶2催化途徑屬于有氧呼吸,其中酶2系列催化過程屬于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中,并且釋放的能量2明顯多于第一階段釋放的能量1。]
17.AB [如果S1+S3+S518.ABD
19.(1)蛋白質 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2)斐林試劑檢測時需水浴加熱,會導致反應體系溫度發生改變,影響實驗結果
延長 (3)如圖所示
(4)30~50 (5)C
解析 (2)因為斐林試劑檢測時需水浴加熱,會導致反應體系預設的溫度發生改變,影響實驗結果,所以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生成物麥芽糖的含量來表示酶的活性。若步驟③中淀粉酶的濃度適當降低,酶促反應速率會降低,因此為保持圖1實驗結果不變,則步驟④中保溫時間應延長。(3)若降低溫度,則酶A活性降低,相同時間內與40 ℃比較,淀粉的剩余量較多,曲線圖見答案。(4)酶B在40 ℃條件時淀粉剩余量較少,所以酶B在40 ℃條件時活性較高,但不能確定該溫度就是最適溫度,要進一步探究酶B的最適溫度,應在該溫度兩側的鄰近溫度范圍內設置更多的溫度梯度,分別測量淀粉的分解情況,即在30~50 ℃之間設立較小等溫度梯度的分組實驗,按上述步驟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20.(1)光反應 光能 (2)暗反應 葉綠體基質 (3)有氧呼吸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植物的各項生命活動 (有氧呼吸)第二 (有氧呼吸)第三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1.(1)葉綠體、線粒體、細胞質基質 (2)葉綠體基質 類囊體膜 (3)36 下降 (4)左 (5)乙 丁 (6)大于
解析 (3)由題圖可知,8 klx光照下,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為12 CO2 mg/(100 cm2葉·小時),植物的呼吸速率為6 CO2 mg/(100 cm2葉·小時),則每100 cm2葉片一晝夜中CO2的凈吸收量為12×10-6×14=36(mg)。將該植物葉片從光下移到黑暗中,CO2固定形成C3的速率在短時間內保持不變,由于無光不能進行光反應,不能產生ATP和NADPH,因此C3的還原速率下降,葉肉細胞中C5的含量下降。(4)30 ℃是細胞呼吸的最適溫度,溫度降低到25 ℃,該溫度是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因而光合速率上升,呼吸速率下降,所以在較弱的光下,光合作用就可以與細胞呼吸強度相等,即b點將向左移動。(5)由圖1可知,a點只有細胞呼吸,c點光合作用強度大于細胞呼吸強度,因此對應的圖分別為乙(線粒體產生的CO2全部排出細胞外,說明細胞只進行細胞呼吸,不進行光合作用)、丁(葉綠體吸收的CO2來自線粒體和細胞外,說明光合作用大于細胞呼吸)。(6)b點是光的補償點,對于葉片來說,此時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葉片包括葉肉細胞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所以此時該植物葉肉細胞內光合作用強度大于細胞呼吸強度。
22.(1)吸收呼吸作用產生的CO2 增大吸收CO2的能力 (2)O2 (3)同體積的清水 (4)X∶3Y (5)與甲裝置等量的經消毒的死種子 與甲裝置等量的NaOH溶液
23.(1)①葉綠體基質 線粒體基質 ②增加 ③34.8
(2)NaHCO3溶液(CO2緩沖液) 對照 死亡的 (3)左 = 右
解析 (1)①光照條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葉綠體基質被C5固定,黑暗條件下植物只能進行細胞呼吸,CO2由線粒體基質釋放。②表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凈光合積累量,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量表示呼吸強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即總光合強度=呼吸強度+凈光合強度,25 ℃、30 ℃時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分別為3.7+2.3=6(mg·h-1)、3.5+3=6.5(mg·h-1),所以溫度在25~30 ℃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逐漸增加。③假設呼吸作用晝夜不變,在25 ℃時,一晝夜中給植物光照15 h,則一晝夜積累的有機物的量(用CO2的質量表示)為3.7×15-2.3×(24-15)=34.8(mg)。(2)光合作用需要光和CO2,因此若探究光照強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關系,應為植物提供充足的CO2,應將小燒杯中的蒸餾水換成NaHCO3溶液(CO2緩沖液),為使測得O2的變化量更精確,還應再設置對照裝置,該裝置的容器中應放入死亡的植物,以檢測無關變量對裝置中氧氣含量變化的影響。(3)白熾燈關閉時,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裝置中的氧氣,則液滴左移,然后打開白熾燈且光照強度逐漸由弱變強,開始光照較弱時,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液滴繼續左移,當光合速率逐漸增加到與呼吸速率相等時,液滴左移到最大的距離。隨著光合速率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則裝置中氧氣增加,液滴右移。(共78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三)
第三章 細胞中能量的轉換和利用
<<<
1.如圖所示為酶作用的模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c為酶
B.b為底物
C.體現了酶具有專一性
D.體現了溫度影響酶的活性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如圖為H2O2在不同條件下分解的曲線圖,圖中①②③④表示的條件分別是
A.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加熱 自然條件
B.加熱 自然條件 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C.加熱 FeCl3催化 自然條件 H2O2酶催化
D.自然條件 加熱 FeCl3催化 H2O2酶催化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無機催化劑和酶均可降低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
能,且后者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顯著,因此在
H2O2酶的作用下等量H2O2分解所需時間最短,
反應所需能量最少,反應進程最快,可用④表
示;無機催化劑(FeCl3)次之,可用③表示;加熱條件下H2O2的分解速率大于自然條件下,且兩者均不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因此依次可用②和①表示,D正確。
3.已知蛋白激酶與蛋白磷酸酶分別催化相應蛋白質發生磷酸化(活化)和磷酸化的蛋白質發生去磷酸(失活)的過程,兩者共同構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這一重要的蛋白質活性的開關系統,簡要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N不是表示含氮(N)的堿基
B.圖中兩種酶都能降低相應反應所需的活化能
C.圖示兩種酶可視為蛋白質活性的分子開關
D.該圖表示的生化反應屬于可逆反應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NTP中,N代表堿基和核糖,其中
堿基是A、U、C、G之中的任何一
種,TP代表三磷酸,所以是四種
三磷酸核糖核苷酸的混合物,A正確;
酶催化作用的機理是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所以圖中兩種酶都能降低相應反應所需的活化能,B正確;
圖中兩個反應的反應條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應,D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2024·宿遷實驗高級中學高一期末)如圖是人體細胞代謝部分簡圖。圖中甲表示ATP,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內甲的含量和消耗量都很大
B.甲和乙可相互轉化,屬可逆反應
C.丙可作為DNA基本組成單位之一
D.丁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組成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細胞內甲(ATP)的含量很少,消耗量很大,
A錯誤;
甲和乙可相互轉化,但能量不可逆,所以
不屬于可逆反應,B錯誤;
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為RNA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C錯誤;
戊是磷酸,丁不含磷酸,代表腺苷,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組成,D正確。
23
5.(2024·連云港高一期末)ATP是腺苷三磷酸的簡稱。下列有關ATP的敘述,錯誤的是
A.ATP中磷酐鍵的斷裂需要吸收能量,轉移的基團是磷酰基
B.ATP在細胞中含量很少但ADP與ATP的轉化很快
C.ATP是驅動細胞生命活動的唯一直接能源物質
D.許多的吸能反應與ATP水解相聯系,許多的放能反應與ATP合成相聯系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TP中的“~”表示磷酐鍵,其斷裂時需要吸收能量,轉移的基團是磷酰基,A正確;
ATP是驅動細胞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但不是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質,C錯誤;
ATP的水解釋放能量,許多吸能反應與ATP的水解相聯系,ATP的合成消耗能量,許多放能反應與ATP的合成相聯系,D正確。
6.如圖表示與ATP相關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a表示ADP,與ATP相比少了一個磷酸基團
B.b表示腺苷,是ATP中“A”代表的含義
C.c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構成RNA的基本單位之一
D.d表示ATP,是生物體的直接能源物質



a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組成的腺苷,比ATP少了三個磷酸基團,A錯誤;
b表示構成RNA的基本單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ATP中“A”的含義是腺苷,B錯誤;
c表示ATP失去一個磷酸基團的產物——ADP,而非構成RNA的基本單位之一,C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三甲基錫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催化ATP的水解)的活性,從而影響細胞內能量的直接供應。一般情況下,植物細胞內受此影響的場所是
A.發生放能反應的部位
B.僅在葉綠體基質和細胞質基質
C.僅在線粒體基質和細胞質基質
D.發生吸能反應的部位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甲基錫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則抑制ATP的水解,影響所有吸能反應,D符合題意。
8.下列關于葉綠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葉綠素a和葉綠素b都含有鎂元素
B.被葉綠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葉綠素a和葉綠素b在紅光區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現綠色是由于葉綠素能有效地吸收綠光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植物呈現綠色是由于葉綠素吸收綠光最少,綠光被反射出來,D錯誤。
9.(2023·江蘇,12)下列關于“提取和分離葉綠體色素”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A.用有機溶劑提取色素時,加入碳酸鈣是為了防止類胡蘿卜素被破壞
B.若連續多次重復畫濾液細線可累積更多的色素,但易出現色素帶重疊
C.該實驗提取和分離色素的方法可用于測定綠葉中各種色素含量
D.用紅色莧菜葉進行實驗可得到5條色素帶,花青素位于葉綠素a、b之間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用有機溶劑提取色素時,加入碳酸鈣是為了防止葉綠素分子被破壞,A錯誤;
畫濾液細線時要間斷畫2~3次,即等上一次干了以后再畫下一次,若連續多次重復畫濾液細線雖可累積更多的色素,但會造成濾液細線過寬,易出現色素帶重疊,B正確;
該實驗中分離色素的方法是紙層析法,可根據色素帶的寬窄來比較各色素的含量,但不能具體測定綠葉中各種色素含量,C錯誤;
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機溶劑,故若得到5條色素帶,距離濾液細線最近的色素帶為花青素,應在葉綠素b的下方,D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如圖是酵母菌細胞呼吸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條件下葡萄糖釋放的能量大部分轉移到ATP中
B.乙條件下葡萄糖內的能量只流向酒精和ATP
C.甲、乙條件下產生物質a的部位是不同的
D.試劑X是酸性重鉻酸鉀溶液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甲條件下葡萄糖釋放的能量
少部分儲存在ATP中,大部
分以熱的形式散失,A錯誤;
乙條件下葡萄糖內的能量大部分未釋放出來,仍儲存在酒精中,釋放的能量少部分儲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熱的形式散失,B錯誤;
甲、乙條件下產生物質a(CO2)的部位是不同的,無氧呼吸產生CO2的場所為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產生CO2的場所為線粒體基質,C正確;
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可用于檢測酒精,不能用于檢測CO2,用于檢測CO2的試劑X是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D錯誤。
11.(2023·宿遷高一期末)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劑[酸堿指示劑, pH變色范圍:5.2(黃色)~6.8(紫色)]檢測金魚藻生活環境中氣體含量變化的實驗操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黑暗處理的目的是使金魚藻不進行光合作用
B.溴甲酚紫指示劑變為黃色是因為溶液pH減小
C.圖中實驗操作3~5能證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D.該實驗可證明細胞呼吸釋放CO2,光合作用
 釋放O2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黑暗處理的目的是使金魚藻不進行光合作
用,只進行細胞呼吸消耗氧氣產生CO2,
A正確;
溴甲酚紫指示劑變為黃色是因為細胞呼吸
產生的CO2使溶液pH降低,B正確;
經過黑暗處理后,由于細胞呼吸產生的CO2使溶液pH降低,導致溴甲酚紫指示劑變為黃色,再經過30分鐘光照處理后,溴甲酚紫指示劑又變為紫色,說明光合作用吸收CO2,C正確;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該實驗可證明細胞呼吸釋放CO2,光合作用吸收CO2,但不能證明光合作用釋放O2,D錯誤。
12.光合作用過程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如圖表示光反應與暗反應的關系,據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NADPH
B.停止光照,葉綠體中ATP和NADPH
 含量下降
C.ATP的移動方向是由類囊體膜到葉綠體基質
D.植物在暗處可大量合成(CH2O)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在暗處,由于沒有光照,產生的ATP和NADPH不足,導致暗反應產生的有機物(CH2O)減少,D錯誤。
23
13.(2023·泰州中學高一期末)在100米決賽沖刺過程中,運動員劇烈運動使肌細胞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時耗氧量約為安靜時的10~20倍。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劇烈運動時,肌細胞的線粒體直接分解葡萄糖供能
B.劇烈運動時,肌細胞產生CO2的場所只有線粒體
C.劇烈運動時,肌肉細胞會積累大量的ATP
D.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中每摩爾葡萄糖生成ATP的量與安靜時相等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線粒體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進入線粒體中完成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A錯誤;
肌細胞無氧呼吸不產生CO2,產生CO2的場所只有線粒體,B正確;
ATP在細胞中的含量不高,C錯誤;
無氧呼吸時葡萄糖氧化不徹底,合成的ATP少于有氧呼吸,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既進行有氧呼吸,也進行無氧呼吸,每摩爾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少于安靜時只進行有氧呼吸生成ATP的量,D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下列對生物代謝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同一植物體的各種細胞其光合作用的能力是相同的
B.一般認為,生物體內酶的種類很多,但每一種酶的量卻不多,體現了
 酶的專一性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光照越強,光合作用也就越強
D.光合作用產生的ATP能用于C3的還原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同一植物體的不同細胞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不同,與細胞含有的光合色素含量等有關,A錯誤;
生物體內酶的種類很多,但每一種酶的量卻不多,體現了酶的高效性,B錯誤;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在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光合作用也就越強,到達光飽和點后,光照增強,光合作用不再增強,C錯誤。
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2024·鹽城中學高一月考)1937年,英國科學家希爾發現,將離體的葉綠體加入具有氫受體(如NADP+)的水溶液中,在無CO2的條件下給予光照,發現葉綠體有O2放出,生成NADPH(還原型輔酶Ⅱ)。像這樣,離體葉綠體在適當條件下發生水的光解,產生氧氣的化學反應稱作希爾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希爾的實驗說明水的光解與糖的合成不是同一個化學反應
B.在此過程中,H2O分解產生O2的同時,還生成了NADPH
C.光合作用中O2的釋放和CO2的利用,是可以暫時分離的
D.光合作用整個過程都直接需要光照
多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根據題意可知,H2O在光下分解產生O2的同時生成了氫,與氫受體(如NADP+)結合生成NADPH(還原型輔酶Ⅱ),B正確;
希爾實驗中在沒有加入CO2的情況下生成了O2,說明O2的釋放和CO2的利用,是可以暫時分離的,C正確;
光合作用過程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光反應需要有光照,暗反應有無光照都可發生,D錯誤。
多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2023·連云港高一期末)如圖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過程中葡萄糖分解的兩個途徑,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酶2系列分布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中
B.若消耗等量葡萄糖,釋放的能量2明顯少于
 能量1
C.酶3催化途徑要在無氧條件下發生
D.酶3催化過程中需要酶1催化產物參與
多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多項選擇題
圖中酶1和酶2催化途徑屬于有氧呼吸,其中酶2系列催化過程屬于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中,并且釋放的能量2明顯多于第一階段釋放的能量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如圖是夏季連續兩晝夜內,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釋放量的變化曲線圖。S1~S5表示曲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B點和I點,該植物的光合
 作用強度和細胞呼吸強度相同
B.圖中DE段不是直線的原因是夜
 間溫度不穩定,影響植物的細
 胞呼吸
C.如果S1+S3+S5D.圖中S2明顯小于S4,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濃度
多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多項選擇題
如果S1+S3+S5物在這兩晝夜有機物積累量為正值,
C錯誤;
圖中S2明顯小于S4,造成這種情況
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強度不同,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2023·鎮江高一期末)如圖表示在25 ℃、pH=7的條件下,向2 mL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新鮮肝臟研磨液(含過氧化氫酶),H2O2分解產生O2的量隨時間的變化。若改變某一條件,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A.以Fe3+替代肝臟研磨液,a值減小,b值增大
B.滴加4滴肝臟研磨液,a值不變,b值增大
C.溫度為37 ℃時,a值不變,b值減小
D.H2O2量增加為4 mL時,a值增大,b值減小
多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多項選擇題
在生物化學反應中,酶的催化作用比無機催化劑的作用要
高,酶具有高效性,但是兩者的催化作用都不會改變化學
反應的平衡點,所以a值不會減小,b值會增大,A錯誤;
4滴肝臟研磨液中過氧化氫酶的量大于2滴肝臟研磨液中
過氧化氫酶的量,因此滴加4滴肝臟研磨液,反應體系中酶濃度增大,a值不變,b值變小,B錯誤;
底物的量增加時,產物的量和時間都會有所增加,故a和b的值都增大,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9.現有兩種淀粉酶A與B,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不同溫度條件下這兩種淀粉酶的活性,設計實驗過程如表所示: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組別 1 2 3 4 5 6 7 8
①設置水浴鍋溫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②取8支試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別保溫5 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組別 1 2 3 4 5 6 7 8
③另取8支試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別保溫 5 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④將同組兩個試管中的淀粉溶液與淀粉酶溶液混合搖勻,保溫5 min
圖1是實驗第④步保溫5分鐘后對各組淀粉剩余量進行檢測的結果,圖2是40 ℃時測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時淀粉剩余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該實驗中淀粉酶的化學本質為________,它發揮催化作用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蛋白質
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2)此實驗通過檢測淀粉的剩余量來表示酶的活性,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生成物麥芽糖的含量來表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步驟③中淀粉酶的濃度適當減小,為保持圖1實驗結果不變,則步驟④中保溫時間應_____(填“縮短”“延長”或“不變”)。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斐林試劑檢測時需水浴加熱,會導
致反應體系溫度發生改變,影響實驗結果
延長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因為斐林試劑檢測時需水浴加熱,會
導致反應體系預設的溫度發生改變,
影響實驗結果,所以不能用斐林試劑
檢測生成物麥芽糖的含量來表示酶的
活性。若步驟③中淀粉酶的濃度適當降低,酶促反應速率會降低,因此為保持圖1實驗結果不變,則步驟④中保溫時間應延長。
(3)若適當降低溫度,請在圖2坐標中用虛線畫出該試管中淀粉剩余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如圖所示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若降低溫度,則酶A活性降低,相同時間內與40 ℃比較,淀粉的剩余量較多,曲線圖見答案。
(4)若要進一步探究酶B的最適溫度,實驗設計的主要思路應是:在_________ ℃之間設立較小等溫度梯度的分組實驗,按上述步驟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0~50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酶B在40 ℃條件時淀粉剩余量較少,
所以酶B在40 ℃條件時活性較高,
但不能確定該溫度就是最適溫度,
要進一步探究酶B的最適溫度,應
在該溫度兩側的鄰近溫度范圍內設置更多的溫度梯度,分別測量淀粉的分解情況,即在30~50 ℃之間設立較小等溫度梯度的分組實驗,按上述步驟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5)根據實驗結果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單選)。
A.酶A在20 ℃條件時活性較高
B.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 ℃條件時活性較高
D.大于50 ℃條件時,酶A失活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
非選擇題
20.(2024·鹽城高一期末)如圖是綠色植物體內能量轉換過程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圖中A表示的過程為________,其中生成的ATP所含化學能來自______。
光反應
光能
非選擇題
(2)圖中B表示的過程為________,此過程發生的場所是在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暗反應
葉綠體基質
非選擇題
(3)圖中C表示的過程為_________,產生的ATP中儲存的能量來自_______
____________,ATP水解釋放的能量直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這里產生的CO2是在_______________階段形成的,產生的水是在_________
________階段形成的,此過程的總反應式可以寫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有氧呼吸
葡萄糖
的氧化分解
植物的各項生命活動
(有氧呼吸)第二
(有氧呼
吸)第三
C6H12O6+6H2O+
非選擇題
21.(2023·無錫高一期末)在一定濃度的CO2和適當溫度條件下,測定植物葉片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光合速率,光照強度與該植物葉片光合速率的關系和CO2的轉移方向如圖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非選擇題
(1)在圖1中b點所示條件下,該植物葉肉細胞內能夠產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在圖1中c點時,葉綠體中ADP的移動方
向是從____________移向__________。
葉綠體、
線粒體、細胞質基質
葉綠體基質
類囊體膜
非選擇題
(3)在一晝夜中,將該植物葉片置于8 klx光照下10小時,其余時間置于黑暗中,則每100 cm2葉片一晝夜中CO2的凈吸收量為____mg;將該植物葉片從光下移到黑暗中,葉綠體中C5化合物含量短時間內將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6
下降
非選擇題
由題圖可知,8 klx光照下,植物的凈光合速率
為12 CO2 mg/(100 cm2葉·小時),植物的呼吸速
率為6 CO2 mg/(100 cm2葉·小時),則每100 cm2
葉片一晝夜中CO2的凈吸收量為12×10-
6×14=36(mg)。將該植物葉片從光下移到黑
暗中,CO2固定形成C3的速率在短時
間內保持不變,由于無光不能進行光
反應,不能產生ATP和NADPH,因此
C3的還原速率下降,葉肉細胞中C5的含量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非選擇題
(4)若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 ℃和30 ℃,圖1曲線表示該植物在30 ℃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若將溫度降低到25 ℃的條件下(原光照強度和CO2濃度不變),理論上b點將向____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非選擇題
30 ℃是細胞呼吸的最適溫度,溫度降低到25 ℃,該溫度是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因而光合速率上升,呼吸速率下降,所以在較弱的光下,光合作用就可以與細胞呼吸強度相等,即b點將向左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非選擇題
(5)圖1曲線中a、c兩點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強度分別與圖2甲、乙、丙、丁的對應關系是:a點和c點分別對應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非選擇題
由圖1可知,a點只有細胞呼吸,c點光合作用強度大于細胞呼吸強度,因此對應的圖分別為乙(線粒體產生的CO2全部排出細胞外,說明細胞只進行細胞呼吸,不進行光合作用)、丁(葉綠體吸收的CO2來自線粒體和細胞外,說明光合作用大于細胞呼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非選擇題
(6)由圖1可知,在b點時,該植物葉肉細胞內光合作用強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細胞呼吸強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大于
非選擇題
b點是光的補償點,對于葉片來說,此時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葉片包括葉肉細胞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所以此時該植物葉肉細胞內光合作用強度大于細胞呼吸強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非選擇題
22.(2023·無錫高一檢測)某同學用如圖裝置測定密閉容器中發芽的小麥種子的呼吸方式。其中甲實驗裝置設計如下:密閉的錐形瓶內放入一盛有10%的NaOH溶液的小燒杯,杯中插入一根濾紙折疊條。瓶底放入經消毒的正在萌發的小麥種子,并放置到20 ℃恒溫環境中培養一段時間。請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非選擇題
(1)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燒杯中插入一根濾紙折疊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吸收呼吸作用產生的CO2
增大吸收CO2的能力
小燒杯中的NaOH 溶液用于吸收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在小燒杯中插入一根濾紙折疊條,可增大吸收CO2的能力。
非選擇題
(2)由于發芽小麥種子的呼吸作用,甲裝置內的氣體發生了變化,使得墨水滴向右移動,顯然瓶內氣體減少了,減少的氣體是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O2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甲裝置中發芽小麥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時消耗O2,并放出CO2,其中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得錐形瓶中氣壓下降,導致墨水滴向右移動,可見減少的氣體為O2。
23
非選擇題
(3)乙裝置用來測定發芽小麥種子呼吸作用過程中的另一種氣體的變化,則乙裝置錐形瓶的小燒杯內放入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同體積的清水
乙裝置用來測定小麥種子呼吸過程中另一種氣體(CO2)的變化,則其與甲裝置的不同之處在于燒杯中的液體應用同體積的清水。
非選擇題
(4)若小麥種子呼吸作用的底物為葡萄糖,甲裝置測出的實驗數據(墨水滴向右移動量)為X,乙裝置測得的實驗數據(墨水滴向左移動量)為Y,則裝置中種子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為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X∶3Y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由題意可知,甲裝置測得的X為小麥種子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則小麥種子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為X/6,乙裝置測得的Y為小麥種子無氧呼吸CO2釋放量,則小麥種子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為Y/2。則兩者之比為X/6∶Y/2=X∶3Y。
23
非選擇題
(5)為了糾正環境因素對甲裝置引起的誤差,必須另設丙裝置進行校正。則丙裝置錐形瓶中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燒杯內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處理與甲裝置完全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與甲裝置等量的經消毒的死種子
與甲裝置等量的NaOH溶液
丙裝置作為對照,錐形瓶內加入與甲裝置等量的經消毒的死種子,小燒杯中溶液應與甲裝置相同。
非選擇題
23.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是植物的重要生命活動,結合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以測定CO2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研究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結果如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項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
光照條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
非選擇題
①光照條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__(細胞結構)被固定,而黑暗條件下CO2由___________(細胞結構)釋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項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
光照條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
葉綠體基質
線粒體基質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光照條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葉綠體基質被C5固定,黑暗條件下植物只能進行細胞呼吸,CO2由線粒體基質釋放。
項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
光照條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
非選擇題
②溫度25~30 ℃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逐漸______(填“增加”或“減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項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
光照條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
增加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表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凈光合積累量,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量表示呼吸強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即總光合強度=呼吸強度+凈光合強度,25 ℃、30 ℃時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分別為3.7+2.3=6(mg·h-1)、3.5+3=6.5(mg·h-1),所以溫度在25~30 ℃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逐漸增加。
非選擇題
③假設呼吸作用晝夜不變,在25 ℃時,一晝夜中給植物光照15 h,則一晝夜積累的有機物的量(用CO2的質量表示)為______ m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項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
光照條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
34.8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假設呼吸作用晝夜不變,在25 ℃時,一晝夜中給植物光照15 h,則一晝夜積累的有機物的量(用CO2的質量表示)為3.7×15-2.3×(24-15)=34.8(mg)。
項目 5 ℃ 10 ℃ 20 ℃ 25 ℃ 30 ℃ 35 ℃
光照條件下CO2吸收量 /(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量 /(mg·h-1) 0.5 0.75 1 2.3 3 3.5
非選擇題
(2)如果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光照強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關系,且測量指標為裝置中O2含量的變化,則該裝置需要進行適當修改,具體修改措施是將小燒杯中的蒸餾水換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使測得O2的變化量更精確,還應再設置______裝置,該裝置的容器中應放入________植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NaHCO3溶液(CO2緩沖液)
對照
死亡的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光合作用需要光和CO2,因此若探究光照
強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關系,應為植物提
供充足的CO2,應將小燒杯中的蒸餾水換
成NaHCO3溶液(CO2緩沖液),為使測得O2的變化量更精確,還應再設置對照裝置,該裝置的容器中應放入死亡的植物,以檢測無關變量對裝置中氧氣含量變化的影響。
非選擇題
(3)利用(2)中改造后的裝置,進行如下實驗。白熾燈先關閉,然后打開且光照強度逐漸由弱變強,在此過程中,毛細刻度管中的液滴的移動狀況為:液滴先向______移動,逐漸減慢至停止,停止時光合作用______(填“>”“=”或“<”)細胞呼吸,之后液滴向______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白熾燈關閉時,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消
耗裝置中的氧氣,則液滴左移,然后打開
白熾燈且光照強度逐漸由弱變強,開始光
照較弱時,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液滴繼續左移,當光合速率逐漸增加到與呼吸速率相等時,液滴左移到最大的距離。隨著光合速率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則裝置中氧氣增加,液滴右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家渠市| 武功县| 奉贤区| 垦利县| 马公市| 通州市| 灯塔市| 龙泉市| 宁城县| 平和县| 福海县| 福建省| 重庆市| 余姚市| 江达县| 宜兰县| 阿城市| 楚雄市| 南乐县| 正阳县| 丹江口市| 靖远县| 江西省| 务川| 当雄县| 钟祥市| 伊通| 揭西县| 昆山市| 长武县| 资溪县| 阿拉尔市| 廉江市| 奎屯市| 北安市| 濉溪县| 诏安县| 富锦市| 杭锦后旗| 盐城市| 克拉玛依市|